高考常考的经典文化常识.pptx
合集下载
高中高考-文化常识PPT20页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高考-文化常识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高考-文化常识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 教学(44张)精选演示课件.ppt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 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别 是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璀璨耀眼。我 们如何在短时间识记内容繁多、考点细微的 古代文化知识,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 我们将从古代文化常识入手,围绕《考纲》, 结合高考考题,详细辨析、深入探究。
18年
1
文化常识题
元宵一节甲,三是人:春状节元后(鼎第元一)个、榜重眼要、节探花日,。合称三鼎甲, C赐进.近进士士出侍及身是第。指。二二甲接甲第近若一并干名人,伴(称随清“传帝朝胪时王”,一左又般右称为亚4的0元或人。,,5三0人他甲)若们赐干
不人仅(清职朝位时很一般高为,10对0-3帝00人王)的赐影同进响士也出很身。大(。起初,三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 不可直移呼疾帝指王官,员于上是书借称病用,为为对居帝官王者的要尊求隐称。 C.吏退部的委是婉古语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 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 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8年
13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一、链接高考
(一)、2017年高考全国卷 (二)、2016年高考全国卷 (三)、2015高考年全国卷
18年
6
2017年高考全国卷
18年
7
1确.下的列一从可者对项《知的文是陈礼“字中(涉貌”的加世和B意家尊点)思》重词(。:。的2称“0陈相字1胜7关是全者内称国,呼容卷阳者的城Ⅰ出解人)于说也对,,被字不称涉正呼。”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 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 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 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别 是传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璀璨耀眼。我 们如何在短时间识记内容繁多、考点细微的 古代文化知识,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 我们将从古代文化常识入手,围绕《考纲》, 结合高考考题,详细辨析、深入探究。
18年
1
文化常识题
元宵一节甲,三是人:春状节元后(鼎第元一)个、榜重眼要、节探花日,。合称三鼎甲, C赐进.近进士士出侍及身是第。指。二二甲接甲第近若一并干名人,伴(称随清“传帝朝胪时王”,一左又般右称为亚4的0元或人。,,5三0人他甲)若们赐干
不人仅(清职朝位时很一般高为,10对0-3帝00人王)的赐影同进响士也出很身。大(。起初,三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 不可直移呼疾帝指王官,员于上是书借称病用,为为对居帝官王者的要尊求隐称。 C.吏退部的委是婉古语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 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 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8年
13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一、链接高考
(一)、2017年高考全国卷 (二)、2016年高考全国卷 (三)、2015高考年全国卷
18年
6
2017年高考全国卷
18年
7
1确.下的列一从可者对项《知的文是陈礼“字中(涉貌”的加世和B意家尊点)思》重词(。:。的2称“0陈相字1胜7关是全者内称国,呼容卷阳者的城Ⅰ出解人)于说也对,,被字不称涉正呼。”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 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 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35张PPT)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等到任让 在苏峻军中,依仗权势杀人很多,见到华恒却很恭敬,不敢胡作非为。 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华恒得以脱险。 等到成帝行冠礼,又将立皇后。战乱之后,典籍全毁,结婚加冠的礼 仪,无所依据。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郊庙祭祀、尊儒学行典 礼的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官职不 变,华恒坚决推让没有被任命。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华恒谨慎俭 朴,虽官居显位,常穿粗布衣服、吃粗陋的食物,年老尤其如此。死时 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4.能助解文言短文的陌生词语 方法:利用选项,助解短文。 有些文化知识非常陌生,实际上这类词语不是作为考查对象出现 的,而是作为帮助理解文言短文的角色出现的,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往往 是正确的。借助题目中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疏通文 本。如“典例2”题中对“辟雍”的解说。
典例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①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鸿门宴》) 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 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此修立。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
遂定郊祀。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当初,华恒任州大中正,同乡人任让轻薄放纵,被华恒罢黜。等到任让 在苏峻军中,依仗权势杀人很多,见到华恒却很恭敬,不敢胡作非为。 钟雅、刘超死后,也将轮到华恒,任让尽心相救,所以华恒得以脱险。 等到成帝行冠礼,又将立皇后。战乱之后,典籍全毁,结婚加冠的礼 仪,无所依据。华恒探寻旧典,撰定礼仪,加上郊庙祭祀、尊儒学行典 礼的朝廷礼制,全部得以实施。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常侍官职不 变,华恒坚决推让没有被任命。适逢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华恒谨慎俭 朴,虽官居显位,常穿粗布衣服、吃粗陋的食物,年老尤其如此。死时 家无余财,人们因此很尊敬他。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4.能助解文言短文的陌生词语 方法:利用选项,助解短文。 有些文化知识非常陌生,实际上这类词语不是作为考查对象出现 的,而是作为帮助理解文言短文的角色出现的,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往往 是正确的。借助题目中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疏通文 本。如“典例2”题中对“辟雍”的解说。
典例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①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 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鸿门宴》) 司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并序》) 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议,汉献帝居许昌,宜于此修立。司徒荀组、骠骑将军王导同恒议,
遂定郊祀。太宁初,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督石头水陆诸军事。王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3)掌管官吏任免、考绩、升降和调动的是 吏部 ;掌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的是 户部 ;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的是 礼部 ; 掌管全国军政的是 兵部 ;掌管刑法、狱讼的是 刑部 ;掌管工程、 营造、屯田、水利等的是 工部 。
(4)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 全国政务的人。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 主持 的 意思,相是 辅佐 的意思。
(7)“孟襄阳”是用 籍贯 来称呼 孟浩然 的。张九龄是曲 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 ”。
(8)“王右丞”是用 官职名 来称呼诗人 王维 的。韩愈,晚 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
(9)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 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则 因此称他为“ 韩昌黎 ”。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授予官职 调动官职 提升官职 降低官职 罢免官职 辞去官职
①②
④⑥
⑦
③⑤⑧
⑨
⑩
地理常识
1.地区名 (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鸿门宴》“沛公居山 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 崤山 。
(12)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 布衣 、 庶民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白丁 等。
(13)不同类型的朋友,称谓也有所不同。贫困而地 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称为 贫贱之交 ,同生死、共患 难的朋友称为 刎颈之交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称 为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称为 忘年之交 。
(5)古代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 童试 ,又 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 。
(4)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 全国政务的人。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 主持 的 意思,相是 辅佐 的意思。
(7)“孟襄阳”是用 籍贯 来称呼 孟浩然 的。张九龄是曲 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 ”。
(8)“王右丞”是用 官职名 来称呼诗人 王维 的。韩愈,晚 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
(9)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 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则 因此称他为“ 韩昌黎 ”。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授予官职 调动官职 提升官职 降低官职 罢免官职 辞去官职
①②
④⑥
⑦
③⑤⑧
⑨
⑩
地理常识
1.地区名 (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鸿门宴》“沛公居山 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 崤山 。
(12)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 布衣 、 庶民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白丁 等。
(13)不同类型的朋友,称谓也有所不同。贫困而地 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称为 贫贱之交 ,同生死、共患 难的朋友称为 刎颈之交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称 为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称为 忘年之交 。
(5)古代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 童试 ,又 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校
中国古代各级学校名称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 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 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 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 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 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经】指通晓经学,经学多指儒家经典。【明法】指通晓法律,能解决问题;
【尤异】指官吏政绩最好的。
【治剧】能治理好困难重重的郡县。
【兵法】指能征善战和通晓兵法。
【阴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懂得祛灾降魔。
【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后因避刘秀讳而称茂才,其义为“才能优异”,茂才为 州举。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察举制度
汉代察举主要科目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官
中国古代学官名称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 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 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 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 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 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混 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 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 “曰”,虚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 偏难的题目出现。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 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 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这类题目表面上生 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 来判断。
文化常识高考专题ppt课件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傧 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弟在 ——《苏武传》
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叔父。古代兄弟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8
从考题中积累
第三周周考卷
官职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 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称谓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
宗法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4
高考示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C)
4
文化常识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地理 纪年纪时 姓名字号 宗法礼俗 官职科举
5
文化常识备考
做好积累
从课本中积累 从考题中积累
学会整理
笔记分类整理 创新记忆整理
6
从课本中积累
1、 晋侯、秦伯围郑 ——《烛之武退秦师》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
蔺相如。
赐同进士出身。
9
笔记分类整理
参见《古诗文应考一本通》 第124—127页
例如: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0
创新记忆之 一首歌谣
11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5
26
创新记忆之 五个五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33张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 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 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 信。
混淆概念:“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尹”是古代官名通称,如令尹、 京兆尹、州尹、县尹等。知府是明清两代府一级的行政长官。
6.(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 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
反义曲解:“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是主动请求 辞职,选项释为被动退职“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2.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首次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类词语的含义。题干表述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 正确”的一项。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 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 义)的解说,也可能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 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刑罚
2021全国乙卷“抵极刑”/2020新高考Ⅰ卷“追比”/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 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 信。
混淆概念:“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尹”是古代官名通称,如令尹、 京兆尹、州尹、县尹等。知府是明清两代府一级的行政长官。
6.(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 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
反义曲解:“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是主动请求 辞职,选项释为被动退职“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2.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首次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类词语的含义。题干表述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 正确”的一项。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 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 义)的解说,也可能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 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刑罚
2021全国乙卷“抵极刑”/2020新高考Ⅰ卷“追比”/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

具有褒扬意义”错, “谥号”可褒可贬。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礼仪风俗)》PPT课件(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北京太庙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后世又在京城设天坛、地坛祭祀天 地以代替封禅活动。 •祭社稷也是很重要的祭礼。 •在诸侯中,最重要的是天神和地神。 •天神称上帝、天帝,地神称社神、 后土,成语“黄天后土”即指天地 之神。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叫“牺牲”, 后来引申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 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祭品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牢” 或“大牢”,只有羊和猪叫“少 牢”。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北京太庙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后世又在京城设天坛、地坛祭祀天 地以代替封禅活动。 •祭社稷也是很重要的祭礼。 •在诸侯中,最重要的是天神和地神。 •天神称上帝、天帝,地神称社神、 后土,成语“黄天后土”即指天地 之神。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叫“牺牲”, 后来引申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 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祭品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牢” 或“大牢”,只有羊和猪叫“少 牢”。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古代 文化常 识(礼 仪风俗 ) 》课件 (共84张)
高考复习专题之文化常识PPT文档21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高考复习专题之文化常识
6
、
露
凝
无
游
Hale Waihona Puke 氛,天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 ➢ 2019年(III卷)
近 13
殷纣: 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与夏末国君桀并称为“桀纣”。
年
文 武王: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
学
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 文 化
三晋: 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 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常
识
考
察
】
【 ➢ 2020年(I卷)
近 13
主司: 1.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2.科举的主试官。
年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文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学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化
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后又为古代
常
官的通称,常指地方长官,如京兆尹、河南尹、
识
州尹、县尹等。
考 察
御名: 皇帝的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 字,如御玺、御驾亲征等。
】
【 ➢ 2019年(I卷)
近 1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 以儒、墨、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文
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称为“丁忧”。
化
常 私禄(文义判断): “私”强调个人拥有,与“公”相对;
识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后
考 察
也常用以借指仕途。 私禄在此强调是私人财产。
】
【 ➢ 2017年(II卷)
近 13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课件36张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特别补充 古代名人的谥 号: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或“靖节”“徵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 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 史忠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称郡 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 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如苏轼本是 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 族。
(2)官吏谦称[臣]谦称自己地位身份不如对方高,一般是男子谦 称,译为“我”。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一般是年长者。如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策》)。[下官、末官、小 吏]均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3)一般人谦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 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鄙]谦称 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敝]谦 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 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兼称几项]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卖油翁》),这种情况一 般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 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 记》),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 名和字;“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梅花岭记》),兼称官职与谥号; “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梅花岭 记》),兼称姓、官职和名;“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 者之事”(《书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十二个月份
端月[一月],杏月[二月],桃月[三月],槐月[四月],榴月[五月],荷月[六月], 巧月[七月],桂月[八月],菊月[九月],阳月[十月],葭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
12.表死亡的词语
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山陵崩[天子去世],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 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不禄[士之死],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没(殁)[嫔妃 之死],殇[shāng,未成年人死亡],殒[yǔn,泛指死亡],缢[上吊或绞杀而死],殪[y ì,被射死],殂[cú,泛指死亡],圆寂、示寂、坐化[和尚之死],涅槃[喇嘛之死],
[解题分析] B 项,“山东”中的“山”指的是崤山。
15.有关宗法的词语
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嫡子[封建宗法社会长子以外的诸子],亲戚[在
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 “戚”表示外亲。“亲戚”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的亲属,有时指内外亲戚,包括本宗与
古代常见 40 个官职一览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 ) 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榜 解元
\ \
京城贡院(礼部)
钦差大臣 举人 贡士
乡试次年三月,杏榜
会元 \ \
皇宫(宫殿)
皇帝 贡士 进士 会试同年四月,金 榜 状元 榜眼 探花
2.与学校有关的词语
庠序[地方学校],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时的最高学府],太傅[太子的老 师],司业、祭酒[国子监的掌管人员],博士、教授、直进、助教[教学人员]。
8.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特定称谓纪日法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晦[农历每月最 后一天]。
10.十二时辰
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日中[午], 日昃(zè)[未],晡(bū)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
【典例】 下面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国子监,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
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
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进士及第,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
不 16相.有上下关]礼。 俗的词语
学海无涯
五礼[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冠礼[古代男子 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笄(jī)礼[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又称“及 笄”“笄年”],合卺[jǐn,结婚],姬[原是古代的显姓,后来成为贵族妇女的代称,再后 来称为妇女的美称,进而称为美女的通称],媵[yìng,陪嫁的人],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 篷,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文定[订婚],免胄[诸侯军队过天子门,战车 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祖[出行前祭 祀路神,引申为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封禅,斋戒[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 欲],社稷[国家的代称],牺牲[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太牢[古代 祭品,牛羊猪各一头],少牢[古代祭品,羊猪各一头],棺椁[guǒ,外棺,即棺材的套棺], 殉葬[用活人或器物从葬的一种风俗],殓[尸体穿衣下棺],殡[古代指殓未葬],七七[人 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稿葬[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 庐冢[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 现在的握手相似],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趋[臣见君时的礼节],郊迎[到郊外等候迎 接,以表敬重],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中的说辞,后用来代指行礼],九宾[古代外交 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百姓[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布衣[平民的代称],黎民[平 民、众民,也称“蒸黎”“黎元”],庶人[也称“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 小人[①劳动人民;②道德低下的人;③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辞]。
学海无 涯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歷。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璽。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諭。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局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国家图书馆馆长。
外 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六亲[泛指亲戚,《左转》中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
、 姻[男方父亲]亚(,通“娅”,姊妹的丈夫间称谓,即连襟、挑担)、婚[女方父亲]媾(gòu
, 结亲,结婚)],三党[父党、母党、妻党],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 妣”],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九个月)和小功(五个月)] ,七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期待祖先,后以“七庙”代指王朝],太庙
14.代指山川关隘的词语
江[长江],河[黄河],殽[xiáo,崤山],函[函谷关],岱[泰山],五岳[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岳[除中岳嵩山以外的其他四山],四渎[长 江、黄河、淮河、济水],大泽[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 为梦)、洞庭、彭蠡(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五湖[具区、彭蠡、青草(洞 庭湖东南)、洞庭湖、洮滆(táo gé,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
士 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D.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
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解题分析] A 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3.与粮食有关的词语
学海无涯
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可泛指粮食],菽[豆类总称],黍[碾成米叫黏黄米],禾, 稼穑[jià sè,泛指农业生产或庄稼],谷,稻,耕耘,稔[rěn,庄家成熟,泛指食 物酝酿成熟],熟[庄家有收成],稷[谷类],刈[yì,割],籴[dí,买入粮食],粜[ti ào,卖出粮食],廪[bǐn,粮仓/官方供给粮食],禀[通“廪”,粮仓],荒[荒年,年成 不好],歉[年岁收成,收成不好],丰,饶,赡[富足,充足],足,给。
学海无涯
羽化、登仙[道士之死],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 寿终[老年人死亡],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归主[基督教徒之死],无 常[回民伊斯兰教徒之死]。
13.表地区的词语
江表[长江以南的地区],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关中[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崤 山以东;有时指太行山以东],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中国[中原地区],三 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所管辖的地区]。三江[泛指长江 中下游地区]。九州[传说中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分别名为:冀、兖、青、 徐、扬、荆、豫、梁、雍]。
【典例】 下列对古代地理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汉书·景帝记》)中的“三辅”指的是 共同治理长安城、管辖京畿之地的三位官员,后指其所管辖的区域。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中的“山东”,指在山的东面,这里的“山 ”指华山。 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分别专指长江、黄河,如《崤之战》中“公使阳处父追之 ,及诸河”中的“河”就专指黄河。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中的“九州”,指代的是中国。
端月[一月],杏月[二月],桃月[三月],槐月[四月],榴月[五月],荷月[六月], 巧月[七月],桂月[八月],菊月[九月],阳月[十月],葭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
12.表死亡的词语
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山陵崩[天子去世],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 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不禄[士之死],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没(殁)[嫔妃 之死],殇[shāng,未成年人死亡],殒[yǔn,泛指死亡],缢[上吊或绞杀而死],殪[y ì,被射死],殂[cú,泛指死亡],圆寂、示寂、坐化[和尚之死],涅槃[喇嘛之死],
[解题分析] B 项,“山东”中的“山”指的是崤山。
15.有关宗法的词语
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嫡子[封建宗法社会长子以外的诸子],亲戚[在
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 “戚”表示外亲。“亲戚”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的亲属,有时指内外亲戚,包括本宗与
古代常见 40 个官职一览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 ) 军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榜 解元
\ \
京城贡院(礼部)
钦差大臣 举人 贡士
乡试次年三月,杏榜
会元 \ \
皇宫(宫殿)
皇帝 贡士 进士 会试同年四月,金 榜 状元 榜眼 探花
2.与学校有关的词语
庠序[地方学校],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时的最高学府],太傅[太子的老 师],司业、祭酒[国子监的掌管人员],博士、教授、直进、助教[教学人员]。
8.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特定称谓纪日法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晦[农历每月最 后一天]。
10.十二时辰
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日中[午], 日昃(zè)[未],晡(bū)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
【典例】 下面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国子监,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
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
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进士及第,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
不 16相.有上下关]礼。 俗的词语
学海无涯
五礼[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冠礼[古代男子 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笄(jī)礼[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又称“及 笄”“笄年”],合卺[jǐn,结婚],姬[原是古代的显姓,后来成为贵族妇女的代称,再后 来称为妇女的美称,进而称为美女的通称],媵[yìng,陪嫁的人],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 篷,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文定[订婚],免胄[诸侯军队过天子门,战车 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祖[出行前祭 祀路神,引申为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封禅,斋戒[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 欲],社稷[国家的代称],牺牲[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太牢[古代 祭品,牛羊猪各一头],少牢[古代祭品,羊猪各一头],棺椁[guǒ,外棺,即棺材的套棺], 殉葬[用活人或器物从葬的一种风俗],殓[尸体穿衣下棺],殡[古代指殓未葬],七七[人 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稿葬[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 庐冢[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 现在的握手相似],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趋[臣见君时的礼节],郊迎[到郊外等候迎 接,以表敬重],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中的说辞,后用来代指行礼],九宾[古代外交 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百姓[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布衣[平民的代称],黎民[平 民、众民,也称“蒸黎”“黎元”],庶人[也称“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 小人[①劳动人民;②道德低下的人;③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辞]。
学海无 涯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歷。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璽。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諭。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局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国家图书馆馆长。
外 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六亲[泛指亲戚,《左转》中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
、 姻[男方父亲]亚(,通“娅”,姊妹的丈夫间称谓,即连襟、挑担)、婚[女方父亲]媾(gòu
, 结亲,结婚)],三党[父党、母党、妻党],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 妣”],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九个月)和小功(五个月)] ,七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期待祖先,后以“七庙”代指王朝],太庙
14.代指山川关隘的词语
江[长江],河[黄河],殽[xiáo,崤山],函[函谷关],岱[泰山],五岳[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岳[除中岳嵩山以外的其他四山],四渎[长 江、黄河、淮河、济水],大泽[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 为梦)、洞庭、彭蠡(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五湖[具区、彭蠡、青草(洞 庭湖东南)、洞庭湖、洮滆(táo gé,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
士 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D.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
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解题分析] A 项,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3.与粮食有关的词语
学海无涯
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可泛指粮食],菽[豆类总称],黍[碾成米叫黏黄米],禾, 稼穑[jià sè,泛指农业生产或庄稼],谷,稻,耕耘,稔[rěn,庄家成熟,泛指食 物酝酿成熟],熟[庄家有收成],稷[谷类],刈[yì,割],籴[dí,买入粮食],粜[ti ào,卖出粮食],廪[bǐn,粮仓/官方供给粮食],禀[通“廪”,粮仓],荒[荒年,年成 不好],歉[年岁收成,收成不好],丰,饶,赡[富足,充足],足,给。
学海无涯
羽化、登仙[道士之死],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 寿终[老年人死亡],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归主[基督教徒之死],无 常[回民伊斯兰教徒之死]。
13.表地区的词语
江表[长江以南的地区],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关中[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崤 山以东;有时指太行山以东],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中国[中原地区],三 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所管辖的地区]。三江[泛指长江 中下游地区]。九州[传说中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分别名为:冀、兖、青、 徐、扬、荆、豫、梁、雍]。
【典例】 下列对古代地理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汉书·景帝记》)中的“三辅”指的是 共同治理长安城、管辖京畿之地的三位官员,后指其所管辖的区域。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中的“山东”,指在山的东面,这里的“山 ”指华山。 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分别专指长江、黄河,如《崤之战》中“公使阳处父追之 ,及诸河”中的“河”就专指黄河。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中的“九州”,指代的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