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一年级下册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2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20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物品的属性进行分类,并能够将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
2.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培养学生整理思维和分类能力。
3.能够在集体活动和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给定条件对物品进行分类。
•理解分类和整理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能够自主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自己的分类标准。
三、教学准备1.物品:如彩色图卡、玩具等。
2.教学课件:分类整理的图片或幻灯片。
3.学生课桌椅的布置: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观察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混在一起的物品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可以如何进行分类与整理。
2. 学习新知识1.提出问题:你们观察了一下,这些物品应该如何分类呢?2.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明确分类的标准,并帮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目的。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物品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分类整理的结果。
3. 拓展应用1.提出更复杂的分类场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际操作。
2.引导学生思考分类和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了整理思维和合作精神。
六、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或玩具箱,并记录整理步骤。
2.后续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在下节课分享经验。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未学生能够在分类与整理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分类与整理》ppt课件

小熊文具 店
小鹿文具 店
小鹿文具店 小熊文具店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整理前的书架 整理后的书架
生活用品 鞋 饮料
把同类的 东西放在 一起就叫 做分类。
第一章节
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的现 象?
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二、分类计 数,认识象 形统计图ຫໍສະໝຸດ 按大人、孩子分人数
大人 8
孩子 4
介绍: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
返回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男
女
人数
6
6
按性别分
介绍: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
返回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三)认识简单统计表
按大人、孩子分
人数
大人 8
孩子 4
按性别分
男
女
人数
6
6
介绍:刚才我们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出来了,大家一起填写的 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添加标题
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 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
添加标题
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 单统计表
1
按大人、孩子分
3
认表
2
按性别分
4
一.
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问题:你想按照哪种方法分组?数 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认识象形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哪种气球 最多?哪种气球 最少?你是怎么 知道的?
01 研讨其他标准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 形统计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3.分类和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按照课本提示对气球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体会到分类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地运用。
通过思考分类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进而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分类和整理》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
(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及思想教育。
二、新授探究一:初步感知什么叫分类(1)、课件出示两组照片,应到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呢?(2)、汇报交流。
(3)、小结。
像图片上的这样把用处相同或者特点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探究二:感知分类要有标准,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按照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按照颜色来分一分,结果和前面的一样吗?讨论汇报。
探究三:认识统计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提问:(1)、哪种形状气球最多?哪种现状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分类,然后再探究具体的分类,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特别喜欢玩的,学生可以用分类的的知识解决所出的问题,探究的难度逐步提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类,又认识了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分类和整理活动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分类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分类和整理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引导和培养,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类和整理活动。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分类和整理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类和整理的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和整理?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分类和整理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进行分类和整理。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如按照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按规定的标准对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2.能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物品。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类整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理解整理物品的不同方式,灵活运用分类整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类整理的示范物品,教学图片或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小物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物品,请学生讨论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学习新知
1.教师示范分类整理物品的方法,比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自带的小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3. 拓展练习
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将物品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讨论如何利用分类整理方法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
4. 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分类整理方法,强化学生对分类整理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按照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类整理方法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分类整理练习。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或玩具,看看能不能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将物品整
理得更有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下节课再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分类与整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学会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和归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与整理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类与整理的实物教具。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用具、分类与整理的实物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教师简要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将一组水果进行分类,让学生操作并讲解分类的依据。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分类与整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解决,如: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分类整理结果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家里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 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答案:(1) 家里物品的分类整理结果。
(2) 生活中的分类与整理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更多的分类与整理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我将详细解释每个重点细节的原因和重要性。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优秀7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一、基本练习出示一组图片(课件演示),说一说都可以按照哪些标准分类。
二、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三、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的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
希望对一些数学老师们的备课问题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看看是什么?(苹果)一共有几个呢?学生列式计算,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计算。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15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物品,并能够简单的进行分类。
2.能够用简单的方式对不同类别的物品进行整理。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分类常见的物品。
2.能够根据分类对物品进行整理。
三、教学难点1.对物品进行分类的逻辑思维能力。
2.对不同类别的物品进行整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物品:如玩具、文具、水果等,每种物品至少5个。
2.黑板或白板。
3.分类整理的示范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利用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物品。
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第二步:分类讨论(10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如何对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分类的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第三步:分类整理(15分钟)1.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将各种物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
2.学生可以用图形、文字等方式记录他们的分类整理结果。
第四步:总结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整理结果,并进行总结讨论。
2.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分类方式的优缺点。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自己带一些小物品,进行现场的分类整理。
2.让学生在家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在下节课分享经验。
七、作业1.完成课堂延伸中的活动,并记录自己的分类整理过程。
2.给出自己对分类整理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评价稿

本文旨在对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评估教材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高教材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析1.《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物品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的分类方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重要性。
2.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情境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3. 但在具体的分类和整理方法上,教材内容相对简单,缺乏一些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内容,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分析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较少,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考虑,导致一些学生在分类和整理方面的认知能力得不到有效四、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 学生在学习《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但部分学生在分类和整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个性化发展。
五、评价与建议1. 教材内容应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丰富教材内容,增加一些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内容,提高教材的知识含量和难度。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分类和整理能力。
3. 学校和家长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分类和整理习惯。
六、结语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教材内容设计合理,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但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有待加强。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学生存在较大困难。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提高教材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案-3.1《分类与整理》例1-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3.1《分类与整理》例1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来自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31页的例1,题目为:“把下列物品分成两组,一组是交通工具,另一组是非交通工具。
”并列出相应的物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类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了一盒玩具,包括汽车、飞机、船和一些动物玩具。
我让学生观察这些玩具,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出示了例1:“把下列物品分成两组,一组是交通工具,另一组是非交通工具。
”并列出相应的物品:汽车、飞机、船、小狗、小猫。
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并思考如何将它们分成两组。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了将汽车、飞机、船分为一组,小狗、小猫分为另一组的答案。
3. 随堂练习:接着,我出示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例如:铅笔、尺子、书本、小鸟、鱼,要求学生将它们分成两组。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了将铅笔、尺子、书本分为一组,小鸟、鱼分为另一组的答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能够观察和思考,找出物品的共同特点,并将它们分成两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船非交通工具:小狗、小猫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将下列物品分成两组,一组是交通工具,另一组是非交通工具。
汽车、飞机、船、兔子、小猫2. 请将下列物品分成两组,一组是学习用品,另一组是非学习用品。
铅笔、尺子、书本、小鸟、鱼答案:1.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船非交通工具:兔子、小猫2. 学习用品:铅笔、尺子、书本非学习用品:小鸟、鱼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3、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黄花、蓝花和红花各3朵,铅笔若干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分类(总第17节)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新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探究: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呢?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题1及相关练习(P27—P32)。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统计内容的选择上尊重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例题1是让学生对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形状各异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初步体会统计图在分类中的直观性。
例题2把几个家庭的成员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等。
内容的编排注重了让学生经历事物的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并灵活运用简单的统计表进行表示,使大家体验到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在生活中确实是很常见也是很有用的。
【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分析、描述、分类和整理的过程,初步了解分类与整理这一数学方法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能试着从统计图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与整理;2、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难点:掌握简单的统计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适趣情境,激活经验师:(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花朵卡片)能快速告诉老师,黑板上有几朵花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红花有5朵,黄花有3朵,5+3=8朵。
生:大的花有4朵,小的花有4朵,4+4=8朵。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解决方法不同呢?生:因为我是根据花的不同颜色分的。
生:我是从花的大小分的。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分类。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漂亮的花朵能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当老师的问题提出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前基础的孩子们,能快速用简单的方法获取到图中花儿的总数,并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理由。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

3 分类与整理单元集体备课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类与整理》说课稿《分类与整理》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今天我上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材27页的内容。
2、教材简介
《标准2011》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例1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5、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过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教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总课时数:2
授课时间:第五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玩具——气球的情景图,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形状给气球进行分类。
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按不同形状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每种气球的数量,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以及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分类的结果。
例题除了让学生选择以不同形状为分类标准外,还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按其他标准给气球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找出分类的标准,再按照这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
分类这个单元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看起来像是一个全新的一块知识,但在上一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看分类的思想。
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进行分类整理,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能力目标: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突破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分类的过程,掌握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分类的过程,掌握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联系知识与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
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在实践探究中找出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电脑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导入)
孩子们,今天何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你们想去吗?
(生:想~)
我记得我把门票放在桌子上来,我要好好找找,谁愿意帮我一起找找呢?(出示办公桌的两张照片)你看到这两张照片,你更愿意在那边桌子上找门票呢?为什么呢?
(生:第二张,因为第一张太乱来,可能找不到,第二张东西整齐一点)原来东西不分类整理会这么乱呀~ 大家知道吗在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类与管理(1)】门票找到了。
那请大家跟着何老师一起去游乐园看看吧!
2、体验分类
3、分类巩固
今天游乐园里来了三只新伙伴,瞧瞧它们都是谁,原来是吉祥“三宝”呀!小猴,小虎还有小蛇,看看中间这只小虎这么神气,它是不是给我们出难题了呀?小虎向我们提出来挑战:“你们会分类吗?”
孩子们你们接受挑战吗?
(接受)
那就让我们一起打败吉祥虎吧,先在自己本子上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然后再举手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吧。
(教师巡视)(学生分享,学生点评)
预设:按动物的种类分,按颜色分,按上中下三排的顺序分等等。
给予肯定!
1、按动物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猴子、老虎、蛇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按颜色来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黄色、橘色、绿色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3、按上中下三排的顺序来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等等......
4、练习分类
作业: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一题,
第29页练习七的第二题,
第30页练习七的第三题。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充满挑战的游乐园,学习了分类和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
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的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能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能对物体进行分类。
今天回家后,请大家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