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石齐学校2020上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20XX级高一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命题人:陈红艳审题人:姚茂斌蒲海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根据卷面整洁和书写的规范程度可获得0~5分的加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返回地面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B.卫星C.吉林1号陨石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2.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总星系B.地月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3.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4.地球处于一种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指的是()①太阳很稳定②八颗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我们已知的寻找生命的导向原则是那里必须要有水存在。
直到现在为止,这条原则一直让科学家认为,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天体,才能成为生命的家园:适合的温度、岩质行星和表面拥有液态水。
据此回答5~6题。
5.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体积是八颗行星中最大的B.既有自转又有公转C.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物的行星D.质量是八颗行星中最小的6.地球形成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B.长期太阳无明显变化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运行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中新社南京1月18日电:20XX年,将有10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肩”,其中最大的一颗直径约为140米的小行星,在今年11月8日期间与地球的“亲密”程度小于地球与月亮的距离,目前已受到科学家们高度关注,密切监控它的运行轨迹。
读下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小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属于天体B.属于太阳系C.属于地月系D.轨道近圆性8.有关图中M、N、P的叙述,正确的是() A.M为地球B.N为火星C.P为土星D.N为水星9.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地球内部的热能B.重力势能C.太阳辐射D.万有引力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波段B.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地球内能C.风能按其能量来源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D.太阳辐射只能直接为人类提供能源,不能间接提供能源1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B.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来源于地下,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的温度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一、选择题1.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是()①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②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④地球既自转又公转,而且方向相反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C【解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是地球温度适宜的原因之一;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得地球引力适中,因此地球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充分。
这些均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故C正确。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①错误。
地球既自转又公转,而且方向相同,④错误。
故A、B、D错误。
2. 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下列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不包含地球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河外星系D. 总星系【答案】C【解析】地球和其卫星月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
故C正确。
A、B、D均包含地球,错误。
3. 关于太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A. 太阳表面黑色的斑点B. 出现在日冕层C. 因为温度比周围大约低1500度,所以略显阴暗D. 活动周期为12年【答案】C【解析】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温度比周围低,略显阴暗,C正确;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
4. 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氦和氮B. 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A错。
黑子、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极光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B错。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C错。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对。
【考点定位】太阳大气的结构,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标志。
【名师点睛】太阳大气中,在不停进行着核聚变反应,由4个氢原子聚变成1个氦原子。
2020秋新教材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试卷
2020秋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可观测的宇宙的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中科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天文台观测到小行星2009ES。
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A.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B.地月系C.河外星系 D.土星和木星轨道之间3.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其原因是2009ES( )A.温度高B.自转速度快C.距太阳较远D.质量和体积过小4.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是宇宙中的普通天体。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 A.行星、卫星 B.太阳、月球C.陨星、高速飞行的大型客机 D.彗星、星际物质5.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A.恒星和星云B.行星和卫星C.恒星和行星D.恒星和彗星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
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是谁让江山如此多娇?俗话说:“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地球辐射能量,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B.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7.下列说法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升高B.冰岛“无烟之国”的美称C.煤、石油的形成D.水向低处流2016年6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自转轴?A. 赤道B. 北极C. 南极D. 中国答案:B2. 地壳的主要组成元素是:A. 氮气和氧气B. 铁和镁C. 金和银D. 硅和铝答案:D3. 下列地质灾害中,与地震直接相关的是:A. 冰川B. 洪水C. 泥石流D. 火山喷发答案:D4. 天气是地区短时间内的气候变化,而气候是指:A. 十年内的气候变化B. 百年内的气候变化C. 千年内的气候变化D. 极长时间内的气候变化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火山喷发的现象?A. 火山爆炸B. 熔岩喷发C. 热气喷发D. 岩浆喷发答案:C二、填空题1.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___________ 。
答案:珠穆朗玛峰2.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比例是 ___________ 。
答案:3:23. 面积最大的洲是 ___________ 。
答案:亚洲4. 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___________ 。
答案:中国5. 长江是中国的第 ___________ 条河流。
答案:一三、简答题1. 简述地球的四季变化原因。
答案:地球公转产生了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的轴倾斜,造成了不同地区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四季的变化。
2. 简述火山爆发的原因。
答案: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断裂造成的。
地壳的板块运动会导致火山活动,当地壳板块断裂时,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发到地面上,形成火山喷发。
3. 简述洪水的形成原因。
答案: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道容量而发生的。
当降雨量大于地面的排水能力时,水会聚集,并可能造成河流的溢出,形成洪水。
四、解答题1. 简述地球的不同地理区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不同地理区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气候严寒,人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适应生存,如穿着厚衣物和搭建保暖设施。
而沿海地区则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人们可以从中获取食物和经济收益。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壤肥沃程度以及水资源丰富程度也会影响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考时9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造成图中G、H、K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E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3.关于图中B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4.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状况5、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6.特定地区的资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A.环境承载力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C.人口容量D.人口合理容量7.“丁克(DINKS)”家庭,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意译,其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
“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A.传统农业文化B.宗教文化C.欧美文化D.现代大城市文化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
据此回答8~9题。
8.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是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9.中国法定的婚龄是A. 男25岁女23岁B.男22岁女20岁C.男20岁女18岁D.男25岁女20岁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11.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较多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完成12~14题。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选科调研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8.B乙处缺失地层含有古代鸟类化石,古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
9.C乙处缺失地层为沉积岩,有可能是因为地壳隆起沉积过程停止,也有可能地势抬高原来形成的沉积层被侵蚀掉,气候变化也有可能造成沉积物来源减少或消失。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泥石流、滑坡易发程度分区图。
(1)分析我国图示方框内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此次滑坡地质灾害排除了降雨、地下水或地震导致滑坡的可能。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分)
(3)针对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此次滑坡地质灾害,请从工程建设方面分析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6分)
(3)请你为缓解该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022年下学期高一选科调研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火星和土星都属于地外行星,因此可以观察到冲日现象。
2.C木星属于巨行星,质量大,吸引力大,所以木星上有大气、也有卫星。冲日时地球离木星近,看起来更明亮,便于观察。木星离太阳远,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③错误。
材料二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与郊区的温度差,常用来表示热岛效应的强弱,下图表示我国北方某城市冬季某天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1)描述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的反射率等方面分析该日热岛效应最明显时的形成原因。(6分)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热岛效应给城市可能带来哪些影响。(4分)
10.B从材料可知,构成桌面山的岩石是石灰岩,首先是接受沉积,然后是整体抬升,接受风化和外力侵蚀形成的。
11.D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包括广泛分布的可溶性岩石,高温多雨的环境,以及地表裂隙多,有利于流水溶蚀。从材料可知该地为整体抬升,地表裂隙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但风力大,地表水少。
湖南省高三地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高三地理月考试卷及答案湖南省高三同学们,即将月考,这次的地理试卷大家有信心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湖南省高三地理月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湖南省高三地理月考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4题。
1.甲、乙两地降水量分别为( )A.大于300 小于100B.大于300 大于100C.小于300 大于100D.小于300 小于1002.R河流全年水量都很丰沛,由此可知该河发源地( )A.年降水量均匀B.冬季温度较高C.地下储水量较大D.地形起伏相对较小3.图示区域所属的自然带类型为( )A.温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4.对该地区的描述可信的是( )A.该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B.所在国家人口稀少,经济发达C.图中甲地海拔低于乙地D.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图2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读图2完成5-6题。
5.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A.孟买B.上海C.悉尼D.开普敦6.该地区12、1月降水距平为负值是因为受到( )A.江淮准静止锋影响B.盛行西风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西南季风影响图3是北美某年1月3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虚线为一锋面系统,读图回答7-9题。
7.此时图示区域 ( )A.东部和西部均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B.此时甲地大风大雨C.此时①地有暴风雪D.东部受暖湿气流影响,西部受冷干气流影响8.与①地比较,②地 ( )A.气压低,降水多B.气压高,降水多C.气压高,降水少D.气压低,降水少9.关于甲海域的说法可信的是 ( ) 图3A.该海域有自北向南流的洋流B.该海域常年盛行东南风C.该海域的洋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D.该海域大陆架狭窄读图4,完成10-11题。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12小题,总分60分)1.(4分)据国防科工局消息,经过20多天的飞行,2018年6月14日,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通信任务的“鹊桥”中继卫星成功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第一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拉格朗日点,又称平动点,是一个小物体在两个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间中的一点,在该点处,小物体相对于两大物体基本保持静止。
据此回答1-2题。
1.按照天体运动特征,月球属于()A.卫星B.大行星C. 小行星D. 恒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鹊桥”是月球的卫星B.“鹊桥”处在地月系C. 6月15日“鹊桥”不是天体D.地月拉格朗日L2点是天体2.(4分)读下面太阳系模式图,回答3--4题3.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A.BB. CC. DD. E4.这幅模式图中能体现八大行星相似性的信息有()①公转轨道面②公转位置③公转方向④公转轨道形状⑤公转速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3.(4分)2019 年春节档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
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根据材料完成5--6小题。
5.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6.“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
全新的地球时代到来。
关于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不可信的是()A.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防止星际物质撞击B.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C.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D.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4.(8分)某市(约30°N)的肖占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家南北均有阳台;一栋二栋的楼高均是24 m,三栋的楼高是48m,楼层高3 m(地面楼层为1楼),楼间距如图甲所示。
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检测试题及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时50分,航天员进入天宫空间站。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项中天体的数量为()①发射场上的云②天宫空间站③到达预定轨道的神舟十四④舱内的航天员A.1B.2C.3D.4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最有利条件是()A.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B.靠近兰新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C.光污染少,便于观测D.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答案】1.B 2.D【解析】1.①发射场上的云在地球大气层以内,属于地球,不属于天体,错误;②天宫空间站位于宇宙中,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③到达预定轨道的神舟十四,位于宇宙,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④舱内的航天员属于空间站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②③属于天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酒泉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是其建立卫星发射中心的最有利条件,D正确;靠近兰新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光污染少,便于观测;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都不是最有利的条件,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天体的判断:地球大气层之外;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天体;有自己的运行轨道。
2022年11月17日,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
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
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宙4.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A.形成现代地貌格局B.爬行动物大量发展C.是重要的成铁时期D.蕨类植物极度兴盛【答案】3.C 4.A【解析】3.元古宙是指5.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5亿年前至5.7亿年前左右,中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2.5亿年前左右,新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今;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至少生存了800万年,应属新生代时期,故选C。
【化学】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石星班)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2分)(2015春?韶关校级期中)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第4周期ⅢA族B.第4周期ⅦA族C.第3周期ⅣB族D.第3周期ⅣA族2.(2分)(2012春?双台子区校级期中)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18、18、18 3.(2分)(2015春?沈阳期中)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不能推出该元素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核电荷数4.(2分)(2014春?宜宾校级期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5.(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电池可重复使用是因为所发生的反应可逆向进行B.充电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属可逆反应C.燃料电池的反应物由外设装备提供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生成的H+向正极移动6.(2分)(2015?桐乡市校级模拟)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A.①③⑤⑥⑦⑧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⑦D.全部都是7.(2分)(2011?金台区校级模拟)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RO3﹣+__+6H+=3R2↑+3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R 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C.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D.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8.(2分)(2015春?湖南期中)下列有关电能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B.目前我国发电总量中火电所占比率最多C.燃煤发电过程中能量转换方式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D.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率很高9.(2分)(2014春?宝鸡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密度逐渐减小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沸点升高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10.(2分)(2014春?永寿县校级期中)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均含有的微粒是()A.①②③B.①C.①③D.①②11.(2分)(2014春?潞西市校级期末)下列各组中,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NaOH>Mg(OH)2>Al(OH)3C.稳定性:PH3>H2S>HCl D.非金属性:F>O>S12.(2分)(2013春?蚌埠期中)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体系的总能量不变13.(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没有利用价值B.若某反应正向进行时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逆向进行时必为吸热反应C.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有关D.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14.(2分)(2014春?淄博校级期中)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15.(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反应A+B→C(△H<0,即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①A+B→X (△H>0,即吸热反应)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16.(2分)(2015春?会宁县校级期中)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 B.x+4 C.x+8 D.x+1817.(2分)(2015春?建瓯市校级期中)某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的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A.+5 B.+6C.+7 D.无最高正化合价18.(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已知某粒子Z A R n+,则元素Z A R n+的电子数是()A.Z B.A﹣Z C.Z﹣n D.Z+n19.(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银锌电池广泛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表示为:Ag2O+Zn+H2O2Ag+Zn(OH)2.此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的生成物是()A.Ag B.Zn(OH)2C.A g2O D.Zn20.(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 NO3为电解质溶液B.锌为原电池正极C.铁极质量不变D.铜为原电池正极21.(2分)(2014春?惠州期中)有A、B、C、D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反应放出氢气,将A投入C的盐溶液可置换出金属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A>B>C>D B.B>A>C>D C.D>B>A>C D.C>A>B>D 22.(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将铜片和石墨棒用导线相连(其间连有电流表),并同时插入Fe2(SO4)3溶液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铜片质量减少B.石墨棒质量增加C.电流表指针偏转D.溶液显蓝色23.(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大C.X的原子半径比Y大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大24.(2分)(2010秋?湘西州校级期末)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两个盛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并向加入a的烧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CuO粉末.下列各图表示氢气体积V(H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25.(10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1)根据元素周期表填空: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族.(2)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填写相关化学式符号):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3)A元素原子M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B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周期,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则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是,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6.(10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短周期A、B、C、D 4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1)元素(写名称):A为 B为C为D为(2)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周期,第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3)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得溶液显(“酸性”或“碱性”)(4)E的电子式为:.27.(10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1)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 的氢氧化物A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B是一种强酸.由此推知:Y 是,Z是,A和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已知A和B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单质,A转化为B时需吸收能量,则A和B相较而言,较稳定的是(请填A或B).(3)已知稀溶液中1molH2SO4和NaOH恰好反应时放出QkJ热量,则其中和热为kJ.(4)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且E1<E2,则该反应是(请填放热或吸热)反应.(5)已知H2和O2反应放热,且破坏1molH﹣H、1molO=O、1mol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kJ.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填编号)A.Q1+Q2>Q3,B.Q1+Q2>2Q3,C.2Q1+Q2<4Q3,D.2Q1+Q2<2Q3.(6)金属A和金属B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金属A逐渐溶解,金属B上产生大量气泡,则较活泼的是(填A或B),正极反应式为:.(7)以Cu和Ag为两电极,AgNO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工作过程中,正极和负极质量改变量之比为(Cu和Ag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4和108).28.(10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A、B、C、D、E为五种元素的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只有E为金属元素,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E顺序依次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 和D化合可得丁.已知乙、丙每个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图1为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2是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将A、C、E用元素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2)写出实验室制取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戊的分子式为.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中,D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请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4)A与丙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甲与单质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9.(1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此颗卫星堪称“太空千里眼”,对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地理测绘和精准农业及国防工业等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I、“高分一号”使用了大功率运载火箭,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发生的反应为N2H4(l)+2H2O2(l)═N2(g)+4H2O(g),已知生成1mol H2O (g)放出160.4KJ能量.(1)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3)若该火箭推进器中H2O2有24mol共价键发生断裂,则放出的能量为.II、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气体设计成燃料电池给卫星供电,可产生水循环的环保型的卫星供电系统.(4)将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了能转化为能;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为键,分解水的反应属于(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则电池反应的负极反应为,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2014-2015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石星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2分)(2015春?韶关校级期中)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第4周期ⅢA族B.第4周期ⅦA族C.第3周期ⅣB族D.第3周期ⅣA族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版权所有分析: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第三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是第ⅣA族,即第3周期ⅣA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则,题目难度不大.2.(2分)(2012春?双台子区校级期中)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18、18、18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版权所有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来解答.解答:解: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三周期有8种;第四周期有18种;第五周期有18种;第六周期32种;则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8、18、18、3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各周期元素,熟悉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即可解答,较基础.3.(2分)(2015春?沈阳期中)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不能推出该元素原子的()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核电荷数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来解;解答:解: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不能推出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子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以及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较简单.4.(2分)(2014春?宜宾校级期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版权所有分析:A、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解答:解:A、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A正确;B、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B错误;C、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C错误;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A.点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5.(2分)(2015春?邵阳县校级月考)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电池可重复使用是因为所发生的反应可逆向进行B.充电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属可逆反应C.燃料电池的反应物由外设装备提供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生成的H+向正极移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版权所有分析:A、放电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充电是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发生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可逆反应必须反应条件相同;C、燃料电池是由惰性电极、燃料和氧化剂、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解答:解:A、放电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充电是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发生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直流电源作用下可逆向进行,故A正确;B、放电过程是原电池,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充电过程是电解池,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用电流强迫电解质溶液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条件不一样,所以它们是不可逆的,故B错误;C、燃料电池是由惰性电极、燃料和氧化剂、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燃料电池内部不能储存燃料和氧化剂,所以燃料和氧化剂由外设装备提供,故C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氢气放电生成氢离子,H+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能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明确充电电池的放电反应与充电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6.(2分)(2015?桐乡市校级模拟)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A.①③⑤⑥⑦⑧B.①③⑤⑦⑧C.①③④⑤⑦D.全部都是。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石齐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单选,1-22题为必做题,23题为必选题,每题2分,共46分)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H<0 D.已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2.2007年2月,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4.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5.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氯化钠溶液③碳酸④氨水,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COOH+H2O⇌HCOO﹣+H3O+B.CO2+H2O⇌HCO3﹣+H+C.CO32﹣+H2O⇌HCO3﹣+OH﹣D.HS﹣+H2O⇌S2﹣+H3O+7.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HCl B.Na C.Na2SO4D.NaHSO48.在373K时,水的K W=1.0×10﹣12,若此时C(H+)=1.0×10﹣7摩尔/升,溶液呈()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9.在0.1mol/L的HA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A⇌A﹣+H+,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滴加少量1.0mol/L HCl溶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H+)减少B.加水,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C.加入少量NaA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OH﹣)增大D.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10.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0.4 mol/(L•s)B.υ(C)=0.5 mol/(L•s)C.υ(B)=0.6 mol/(L•s)D.υ(A)=0.15 mol/(L•s)11.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NH3•H2O B.CH3COOH C.盐酸 D.H2O12.在配置Fe2(SO4)3溶液时,为了防止水解,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NaOH B.H2SO4C.KCl D.CH3COOH1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A.2SO2(g)+O2(g)⇌2SO3(g);△H<0B.4NH3(g)+5O2(g)⇌4NO(g)+6H2O(g);△H<0C.H2(g)+I2(g)⇌2HI(g);△H>0D.C(s)+H2O(g)⇌CO(g)+H2(g);△H>0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Ba2+、K+、CO32﹣、Cl﹣B.Ca2+、HCO3﹣、Fe3+、NO3﹣C.K+、OH﹣、Cl﹣、HSO3﹣D.Na+、NH4+、SO42﹣、K+15.25℃下在0.05mol/L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 (OH﹣)是()A.1×10﹣13mol/L B.0.02mol/L C.1×10﹣7mol/L D.1×10﹣12mol/L16.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X(g)和1molY(g)进行反应2X(g)+Y (g)⇌3Z(g)+2W(g),某时刻测定某物质的浓度,不可能出现的是()A.c(x)=0.75mol/L B.c(Y)=0.75 mol/LC.c(z)=2.5mol/L D.c(W)=0.82mol/L17.对于0.1mol/L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C.c(Na+)+c(H+)=2c(SO32﹣)+2c(HSO3﹣)+c(OH﹣)D.c(Na+)=2c(SO32﹣)+c(HSO3﹣)+c(H2SO3)18.某酸HX的稀溶液和某碱YOH的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19.关于如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2H(g)+2X(g)═2HX(g)△H3<0B.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H1=△H2+△H3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D.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20.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21.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气)+Y(气)═2Z(气),若最初加入的X、Y和Z都是1mol,反应中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若要产物Z 为1.8mol,反应所需的时间为()A.5s B.10s C.15s D.20s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B.c(H+)等于1×10﹣7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C.0.2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注意:23题为必选题,标记石星班为石星班必选题,标记平行班的为平行班必选题23.已知25℃时K sp[Al(OH)3]=1.0×10﹣33,K sp[Fe(OH)3]=4.0×10﹣38.向Fe(NO3)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计算表明当Fe3+完全沉淀时,Al3+恰好开始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混合溶液中c(Fe3+):c(Al3+)=1:1B.Fe(NO3)3溶液中混有杂质Al(NO3)3可以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C.B点两种沉淀共存,此时上层溶液中c(Al3+):c(Fe3+)=2.5×104D.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24.室温下,有pH均为9、体积均为10mL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的c(Na+)相等B.分别加水稀释到100 mL时,两种溶液的pH依然相等C.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10﹣9/10﹣5D.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pH=7时消耗的盐酸体积相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25.写出在水溶液中下列各物质的方程式:KHSO4电离:NaHCO3的电离:CH3COOH电离:NH3•H2O电离:Na2CO3水解:NH4Cl水解:.26.有X、Y、Z三种元素,已知: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呈血红色.请回答:(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填写序号字母).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mol该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kJ.若2mol该气体与1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②该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 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强度的二元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Ⅰ.请将下述步骤补充完整(1)配制浓度为0.5mol•L﹣1 H2SO4溶液和H2C2O4溶液;(2)用量取10.00mL 0.5mol•L﹣1 H2SO4和H2C2O4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3)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广口瓶中装满水,按图连接好装置;(5)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条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6)反应结束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y mL.Ⅱ.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是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使乙、丙中液面相平;②将装置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2)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使乙、丙中液面相平的操作是.(3)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是.(4)简述铜丝不能与酸接触的原因是.28.用实验确定某酸HB的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B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B是弱电解质.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B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B是弱电解质.(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2)甲方案中,说明HB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B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多选扣分).A.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B.装HB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两个难以实现之处.(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达..三、计算题(共10分)28(石星班)题为石星班必选题,28(平行班)题为平行班必选题.29.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1)根据左表中数据,在图1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图2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②③.30.已知120克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C(s)+1/2O2(g)=CO(g)△H=﹣110kJ/mol;CO(g)+1/2O2(g)=CO2(g)△H=﹣283kJ/mol.计算:(1)该情况下燃烧120克碳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多少?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单选,1-22题为必做题,23题为必选题,每题2分,共46分)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H<0 D.已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硫蒸气所含能量比硫固体多;B、据燃烧热大过年分析;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吸热;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解答】解:A、硫蒸气比硫固体所含能量高,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是2mol,故B错误;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吸热,△H>0,故C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故D正确;故选D.2.2007年2月,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据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反应特征是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解答】解: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A、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B、一氧化碳等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C、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是碳酸因电离而导电.【解答】解: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而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共价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和电解质的强弱无直接关系,故C 错误;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是碳酸,因电离而导电,不是二氧化碳本身导电,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4.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考点】焓变和熵变.【分析】由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才可.【解答】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在反应2N2O5(g)=4NO2(g)+O2(g)△H=+56.76kJ/mol,可知该反应吸热,且熵值增大,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H﹣T•△S<0才可,即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故选D.5.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氯化钠溶液③碳酸④氨水,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等浓度的这四种溶液,溶液的pH大小顺序是碱>盐>酸,等浓度的酸性溶液中,电离程度越大的酸其酸性越强,pH越小.【解答】解:等浓度的这四种溶液,溶液的pH大小顺序是碱>盐>酸,等浓度的酸性溶液中,电离程度越大的酸其酸性越强,pH越小,氨水属于碱溶液,pH最大,氯化钠属于盐溶液,pH中等,醋酸和碳酸属于酸,pH较小,但碳酸的电离程度小于醋酸,所以等浓度的醋酸和碳酸,醋酸的pH小于碳酸,则等浓度的这四种溶液中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HCOOH+H2O⇌HCOO﹣+H3O+B.CO2+H2O⇌HCO3﹣+H+C.CO32﹣+H2O⇌HCO3﹣+OH﹣D.HS﹣+H2O⇌S2﹣+H3O+【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弱离子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弱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方程式用可逆号.【解答】解:A、是甲酸的电离方程式,故A错误;B、是碳酸的一级电离方程式,故B错误;C、是碳酸根的水解方程式,故C正确;D、是硫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故D错误.故选C.7.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HCl B.Na C.Na2SO4D.NaHSO4【考点】水的电离.【分析】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OH﹣,加入酸或碱能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的电离,否则不影响水的电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氯化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所以能抑制水的电离,故A错误;B.向水中加入钠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水的电离向左移动,所以能抑制水的电离,故B错误;C.向水中加入Na2SO4后,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都不反应,所以不影响水的电离,故C正确;D.向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后,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而抑制水的电离,故D错误;故选C.8.在373K时,水的K W=1.0×10﹣12,若此时C(H+)=1.0×10﹣7摩尔/升,溶液呈()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考点】离子积常数.【分析】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根据水的电离程度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解答】解:在373K时,水的K W=1.0×10﹣12,则纯水中C(H+)=1.0×10﹣6mol/L,pH=6,若此时C(H+)=1.0×10﹣7mol/L,则抑制水的电离,此时的溶液中pH=7>6,所以溶液呈碱性,故选B.9.在0.1mol/L的HA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A⇌A﹣+H+,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滴加少量1.0mol/L HCl溶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H+)减少B.加水,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C.加入少量NaA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OH﹣)增大D.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滴加少量l.0mol/L HCl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HA的电离;B、加入水,促进HA的电离,但电解质的分子与离子浓度减小,根据Kw=c(H+)•c(OH ﹣)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判断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C、加入少量NaA固体,溶液中A﹣浓度增大,抑制电离,溶液中c(H+)减小,根据Kw=c (H+)•c(OH﹣)一定温度下为常数,判断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D、加入少量NaOH固体,中和氢离子,溶液中c(H+)降低,平衡向右向移动.【解答】解:A、滴加少量l.0mol/L HCl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HA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A错误;B、加入水,促进HA的电离,但c(H+)减小,根据Kw=c(H+)•c(OH﹣)一定温度下为常数,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故B错误;C、加入少量NaA固体,溶液中A﹣浓度增大,抑制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c(H+)减小,根据Kw=c(H+)•c(OH﹣)一定温度下为常数,溶液中c(OH﹣)增大,故C正确;D、加入少量NaOH固体,中和氢离子,溶液中c(H+)降低,平衡向右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C.10.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0.4 mol/(L•s)B.υ(C)=0.5 mol/(L•s)C.υ(B)=0.6 mol/(L•s)D.υ(A)=0.15 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解答】解: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A、υ(D)/2=0.2 mol/(L•s)B、v(C)/2=0.25mol/(L•s),C、v(B)/3=0.2mol/(L•s),D、v(A)/1=0.15mol/(L•s),所以反应速率v(C)>v(B)v(D)>v(A).故选:B.11.下列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NH3•H2O B.CH3COOH C.盐酸 D.H2O【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浓度越小导电能力越弱,向下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如果能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则能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否则不能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解答】解:A.氨水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向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能力增大,故A不符合;B.醋酸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中的溶质由弱电解质变成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B不符合;C.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C 符合;D .水是弱电解质,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故D 不符合;故选C .12.在配置Fe 2(SO 4)3溶液时,为了防止水解,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A .NaOH B .H 2SO 4 C .KCl D .CH 3COOH【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Fe 2(SO 4)3溶液中,三价铁易水解为氢氧化铁,根据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回答.【解答】解:Fe 2(SO 4)3溶液中,三价铁易水解为氢氧化铁,实质是:Fe 3++3OH ﹣⇌Fe (OH )3+3H +,在配置Fe 2(SO 4)3溶液时,为了防止水解,常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这样也不会再硫酸铁中引进新的杂质离子,(不能加除硫酸以外的酸).故选B .13.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t 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A .2SO 2(g )+O 2(g )⇌2SO 3(g );△H <0B .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H <0C .H 2(g )+I 2(g )⇌2HI (g );△H >0D .C (s )+H 2O (g )⇌CO (g )+H 2(g );△H >0【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在t 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以此解答.【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在t 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C 、D 错误;且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则A 错误、B 正确.故选B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Ba 2+、K +、CO 32﹣、Cl ﹣B .Ca 2+、HCO 3﹣、Fe 3+、NO 3﹣C .K +、OH ﹣、Cl ﹣、HSO 3﹣D .Na +、NH 4+、SO 42﹣、K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发生双水解反应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 、Ba 2+、CO 32﹣之间发生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A 错误; B 、HCO 3﹣、Fe 3+之间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不能共存,故B 错误; C 、OH ﹣、HSO 3﹣之间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故C 错误;D 、四种离子之间均不发生反应,能共存在溶液中,故D 正确.故选D .15.25℃下在0.05mol/L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 (OH﹣)是()A.1×10﹣13mol/L B.0.02mol/L C.1×10﹣7mol/L D.1×10﹣12mol/L【考点】水的电离.【分析】依据溶液中存在离子积常数计算判断.【解答】解:25℃下在0.05mol/L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c(H+)=0.1mol/L,Kw=c(H+)酸×c(OH﹣)水,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H+)水=c(OH﹣)水==10﹣13mol/L;故选A.16.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X(g)和1molY(g)进行反应2X(g)+Y (g)⇌3Z(g)+2W(g),某时刻测定某物质的浓度,不可能出现的是()A.c(x)=0.75mol/L B.c(Y)=0.75 mol/LC.c(z)=2.5mol/L D.c(W)=0.82mol/L【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开始只投入X、Y,故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反应物可以完全转化,由X、Y的化学计量数可知,X有剩余,故假设Y完全反应,计算各物质的浓度,由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对于反应物为极小值,对于生成物为极大值,据此判断.【解答】解:X的起始浓度为=3mol/L,Y的起始浓度为=1mol/L,假设Y完全反应,则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2X(g)+Y(g)⇌3Z(g)+2W(g)2 mol/L 1mol/L 3mol/L 2mol/L由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则:A、由上述分析可知,3mol/L﹣2mol/L<c(X)<3mol/L,即1mol/L<c(X)<3mol/L,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0<c(Y)<1mol/L,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0<c(Z)<3mol/L,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0<c(W)<2mol/L,故D正确;故选A.17.对于0.1mol/L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C.c(Na+)+c(H+)=2c(SO32﹣)+2c(HSO3﹣)+c(OH﹣)D.c(Na+)=2c(SO32﹣)+c(HSO3﹣)+c(H2SO3)【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分析】A.升高温度促进水解;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钠离子浓度肯定增大,OH﹣抑制水解;C.根据电荷守恒解题;D.根据物料守恒解题.【解答】解:A.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所以c(OH﹣)浓度增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升高,故A错误;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钠离子浓度肯定增大,OH﹣抑制水解,所以SO32﹣的浓度增大,故B正确;C.电荷守恒,HSO3﹣带一个电荷,不应该在其浓度前面乘以2,正确为:c(Na+)+c(H+)=2c(SO32﹣)+c(HSO3﹣)+c(OH﹣),故C错误;D.物料守恒,正确的写法c(Na+)=2[c(SO32﹣)+c(HSO3﹣)+c(H2SO3)],故D错误.故选B.18.某酸HX的稀溶液和某碱YOH的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分析】①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②等浓度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混合,如碱体积大,碱过量,溶液呈碱性;③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混合,反应后溶液呈酸性;④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混合,反应后溶液呈碱性.【解答】解:①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n(H+)=n(OH﹣),完全反应后,溶液pH=7,故①错误;②等浓度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混合,如碱体积大,碱过量,n(H+)<n(OH﹣),溶液呈碱性,pH>7,故②正确;③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混合,反应后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水解呈酸性,pH<7,故③错误;④等浓度、等体积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混合,反应后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成碱性,pH >7,故④正确.故选D.19.关于如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2H(g)+2X(g)═2HX(g)△H3<0B.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H1=△H2+△H3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D.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原子形成化学键放热,焓变小于0;B、依据盖斯定律分析,反应焓变与起始物质和终了物质有关于变化途径无关;C、途径Ⅱ是断裂化学键的过程,是吸热过程,Cl、Br、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l2、Br2、I2,断裂化学键需要能量减小;D、根据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来判断;【解答】解:A、原子形成化学键放热,焓变小于0,2H(g)+2X(g)═2HX(g)△H3<0,故A正确;B、反应焓变与起始物质和终了物质有关于变化途径无关,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H1=△H2+△H3 ,故B正确;C、Cl、Br、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l2、Br2、I2,断裂化学键需要能量减小,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减小,故C错误;D、因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氯原子半径小于溴原子,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故D正确;故选C.20.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在不断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放热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容器的压强在逐渐减小,故A错误;B.硫是液体,分离出硫,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二氧化硫的转化,所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使用哪种催化剂无关,故D正确;故选D.21.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气)+Y(气)═2Z(气),若最初加入的X、Y和Z都是1mol,反应中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1•s﹣1.若要产物Z 为1.8mol,反应所需的时间为()A.5s B.10s C.15s D.20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反应中Z的平均反应速率,根据v(Z)=计算时间.。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答案中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本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40分)1.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 银河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A太阳内部原子核聚变反应 B色球上的耀斑爆发C太阳内部原子核裂变反应 D太阳内部可燃物质的燃烧3.晴朗的夜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天体有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际物质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活动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爆发5.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是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6.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是指开发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天体引力能7.关于宇宙开发、保护的正确叙述是A“空间垃圾”的危害主要在于其数量越来越多B研究太空失重条件下的生物生长、发育、代谢很有价值C为减少“空间垃圾”必须限制航天器发射的数量D空间资源的开发由国际合作到各国独立完成8.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9.北半球每年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A一直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C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又向南移10.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国际劳动节 B中国共产党诞生日C国庆节 D元旦11.相同经度的地方()A.地方时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日出的时刻相同D.昼夜长短相同读北半球俯视图回答12-13:1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甲地的时间为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1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甲地的时间为 A 15时 B 9时 C 3时 D12时 14.下列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的是15.某地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 ,又有两次昼夜等长现象,该地在 A 赤道上 B 赤道与回归线之间 C 回归线上 D读右图回答(16-17两题)16.A 地的地理坐标为A 450W 、600N B 450W、600SC450E、600N D450E、600S 17.A 地在C 地的A 东北方B 东南方`C 西北方D 西南方 18.下列城市中,其所在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重庆D.广州 19.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冬季就是A每年12、1、2月 B 日平均温度小于0°C 的季节 C每年1、2、3三个月 D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20.某日,北京昼长达12小时,则这一天北京日出时北京时间为(北京经度116ºE) A.6点 B.5点44分 C. 6点16分 D. 不能确定 21.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 .体积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B .质量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 .是太阳系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2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A .耀斑B .黑子C .太阳风D .日珥 23.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 A .太阳 B .金星 C .火星 D .月球 根据下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24—26题 24.此时,正午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是甲 AC900 1800A.90°E和23°26′S B.90°W和23°26′SC.90°W和23°26′25.A点的区时是A.某日8时 B.某日6时C.某日10时D.某日16时26.“北京时间”是A.某日16时 B.某日18时C.某日14时 D.某日12时27.在晨昏线上( )A.时刻为0点18点C.太阳高度角等于0°D.看不到太阳28.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B.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地球上有昼和夜的现象D.地球公转轨道与其他行星公转轨道不相交29.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30.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B.扰乱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干扰C.黑子与降水量的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D.“磁暴”就是使电磁波受干扰,使住宅电话不能使用31.有关宇宙探测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将要开发的宇宙资源有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气候资源B.宇宙探测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而且还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C.空间资源的开发,一般国家都能完成,不需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D.虽然人类随着载人航天器进入了宇宙,但还是无法对月球进行直接取样观测32.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西边的时刻总是比东边时刻早C.北京东8区的区时为8点钟,日本东9区的时间应比北京早1小时为 7点钟D.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中央经线120ºE的地方时33.北半球夏至日,下列四地昼最长夜最短的是A.广州 B.北京 C.哈尔滨 D.上海34.宇宙空间资源的特点是A.空气薄、强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弱辐射、失重C .高密度、强辐射、失重D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B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该半球一定昼长夜短C .赤道上全年既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以也 就没有四季的更替D .太阳直射海口市(20ºN )这一天,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白昼也最长36.关于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小,所以对气流和水流的影响不明显B .长江入海口处北岸将与江中的沙洲逐渐连起来C .自赤道两侧向两极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都向西偏转D .由较高纬向较低纬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东偏转 37.下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8.图1—8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 .①③④②B .①②③④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 39.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B .该地位于热带范围C .该地一定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一天D .此地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40.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 A .5月1日 B . 7月1日 C .8月1日 D .10月1日①②③④图1—812240 12241224 1224(小时)单项选择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8 26 27 28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二、综合题41.读右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6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F__________,I___________(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必修一第一章)
泾川一中2018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银河系B.总星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有昼夜更替现象~D.唯一有水和大气存在的行星1989年3月13日,在太阳活动22周极大年期间,黑子活动引发的强磁暴使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受到严重冲击,致使魁北克供电中断了9个小时,数百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据此完成4-7题。
4.黑子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5.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是A、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B、使达到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6.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B.昏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晨线的西边是夜半球C.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昼夜交替周期为23时56分4秒7.太阳的能量来源于:A.黑子的强烈活动!B.耀斑的强烈活动C.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D.太阳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8.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9.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A.金星、地球 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 D.水星、木星10.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金星 B.月球 C.太阳 D.火星1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B.除南、北极点外的地表各地线速度相同&C.赤道地区角速度最大D.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12.春分日这天, 地球公转速度: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地球公转速度最慢C.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 D.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13、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B.公转轨道是正圆^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D.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14.下图所示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5.下列位置中那个自转线速度更大(不考虑地形):A.哈尔滨(45°N)B.北京(40°N)C.海口(20°N)D.南极长城站(62°S)—16.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A.0°B. 23°26′ C.66°34′ D.90°17.有关晨昏圈所在平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夏至日晨昏圈与太阳光线不垂直B.晨昏圈所在平面通过地球的球心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晨昏圈与南极圈相切D.太阳直射赤道,晨昏圈通过两极18.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D.广州19.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A.夏季 B.春节 C.冬季 D.秋季20.东经121º比东经120º的地方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21.下列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A .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北纬60°的纬线上 D.极圈上22.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地区,"A.季节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23.地球上同一纬线上的地区,A.季节相同 B.区时相同C.昼夜长短不同 D.地方时相同24.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25.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A.春分日--夏至日B.夏至日--秋分日C.秋分日--冬至日D.冬至日--春分日26.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7.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8.12月22日,下列昼夜长短情况正确的是:^A.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B.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夜现象C.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D.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2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30.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31.北京(40°N)、成都(30°N)、广州(23°N)三地{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成都>广州B.夏至日白昼时间长短:北京>成都>广州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成都>北京D.三地的地转偏向力都是向左32.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南极看地球B. M昼短于NC. M点处于黎明时间D. 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33.下列节日中,成都白昼最长的是】A.儿童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34.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A.20°N B.30°S C.68°N D.70°S35.某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左偏,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赤道 B.23°26′N C.23°26′S D.20°S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湖南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石星) Word版缺答案
高一石星班英语月考试卷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y are Ted and Tyler still there?A.They planned to stay there for another day.B.The weather had kept them there.C.They were too busy to leave yesterday.2.What does the man take finally?A. The blue tie.B. The yellow tie.C. Both ties.3.What is Jenny learning to use?A. A public telephone. B.A copying machine. C.A washing machine.4.What is the total cost of the two tickets?A. 90 yuan.B. 135 yuan.C. 125 yuan.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The man will be too busy this afternoon.B.The man doesn’t like basketball.C.The man likes football very much.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无答案.doc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分值:150分时量:1)注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的答案视为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题。
1.What does the womam mean?A. She had a wonderful party.B. She had a very bad party.C. She didn’t attend the party.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2题。
2.Where does the dialogue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a department store.B. At a restaurant.C. In a waiting room.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3题。
3.Who broke the doll?A. The boy himself.B. Jack.C. His mother.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4题。
4.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at the man’s place?A. Sunny.B. Cloudy.C. Impossible to know.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5题。
5.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he man?A.He doesn’t have time to go to the cinema.B.He’s upset with the woman.C.He doesn’t usually enjoy film.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6至7两个小题。
6.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ny to do?A.To find a baby.B. To find a baby-sitter.C. To call Debbie.7.Can Tony get a baby-sitter for her?A. Yes.B. No.C. We are not sure.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8至10三个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25X2=50分)
1-5 DBDAA 6-10 BCBAB 11-15 DDDCB
16-20 DDDAC 21-25 DCBC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A (2)广东上海北京
(3)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 (4)开发资源或边境贸易发展
(5) 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一点2分,满分4分)
27.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2)集中式或组团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一点2分,满分4分)
28. (1)利: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弊:加剧环境污染。
(一点2分,满分6分,其中弊占2分)
(2) 煤炭铁矿
(3)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27.解析河流有供水和运输功能,是早期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
目前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商务区展开,属于集中式;以河流或道路为界,可以分成重工业集中区、轻工业集中区,也可以称为组团式。
高级住宅区一般要在上风向、河流上游,与各种主要运输路线保持适当距离,自然环境优美,结合上述分析,故P是理想的选址。
石油化工工业有较大的污染,对交通有一定要求,所以避开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接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甲地,是建设石油化工城的适宜位置。
卫星城可以将部分城市职能分散,对各种城市问题都有缓解和解决的效果。
28.解析第(1)题,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但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第(2)题,甲地为鞍山钢铁公司,当地有鞍山铁矿,原料丰富,燃料即煤炭需要从黑龙江、山西等地输入;乙地为宝山钢铁公司,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钢铁工业的原料、燃料缺乏,煤炭需要从山西、安徽等地输入,铁矿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
第(3)题,工业区位的评价和选择,既要考虑自然因素,更要考虑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又可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甲地鞍山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是当地有鞍山铁矿,附近有煤炭资源,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而且甲地处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市场需求量较大;乙地宝山钢铁公司,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地处沿海,港口优良,海运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