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共23页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纪年法ppt课件

纪年法ppt课件

1949-1911=38(民国)
3
3.甲子纪年法(干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0 1 2 3(年的尾数)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年÷12的余数)
4
甲子纪年法计算方法
例:甲午年:1894年 (1)尾数是4 天干4是甲 (2)1894÷12 余数是10 地支10是午 (3)1894年是甲午年 例:辛亥年:1911年 (1)尾数是1 天干1是辛 (2)1911÷12 余数是3 地支3是亥 (3)尾数1是辛
6
589
200 100
100 200 221 300
4、公元纪年法
前 后前 后
公 公公 元 元元 前 前前
公 元 前
公公 元元 元
公 元
年 年年

年年

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是公元前3世纪 2、隋统一中国是589年,是公元6世纪后期 例:前425年 前495年
先有前495年,后有前425年 前425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后期 前495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前期
余数3是亥 1911年是辛亥年
5
• 例:戊戌年:1898年 • (1)尾数是8 天干8是戊 • (2)1898÷12 余数2是戌 • (3)尾数8是戊
余数2是戌 1898年是戊戌年
例:2017年
(1)尾数是7 天干7是丁
(2)2017÷12 余数1是酉
(3)尾数7是丁 余数1是酉
2017年是丁酉年
(3)庙号:皇帝死后祭祀所用(祖、宗、汉 高祖、唐玄宗......)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 在太庙里供奉祭祀时追尊的名号,常用 “祖”、“宗”(如汉高祖、唐玄宗)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
中国历代纪年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念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

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

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

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
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6.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

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
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

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课件】共27页文档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课件】共27页文档

END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课件】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

一是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

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

“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二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是皇帝继位后颁布年号用来纪年的,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

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这年为建元元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

年号一般是新皇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

明以前的帝王,在位期间多不止一个年号。

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11个年号。

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了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以外),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太祖的年号为洪武,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

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我国历史上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三是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

据古书上说,干支是太古轩辕时令大挠所作,十天干是用以名日,十二地支用以名月,后来人们将十天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用以称年,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60年后周而复始,故有“六十花甲子回头”之称。

中国历法一直就是采用干支来纪年的,其至还可以纪月,纪时。

从殷商出土甲骨卜辞可知,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很熟练地用干支来纪日;西汉末开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到现在可以说干支纪年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历法系统,即“干支历”。

教材中有些地方涉及到干支纪年,如“岁在甲子(指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甲午战争”(指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等,就是采用干支纪年方法。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古代纪年法、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古代纪年法、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PPT课件

2021
6
2021
7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 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 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 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 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 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021
8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 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 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021
9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廿:niàn 二十)
2021
10
一、古代纪年、纪日、纪时法
1.干支纪年法
王公即位的年次 年号(汉武帝) 干支纪年法
2.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望)、十 六(既望)、最后一天(晦)
2021
1
3.古代纪时法
日晷
更鼓 刻漏
2021
2
十二时辰
2021
3
中国人的十二属相
2021
4
十二生肖
2021
5
天干地支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 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 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例1.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年方法

古代纪年方法折叠编辑本段纪日法日是最早出现的计时单位。

干支的概念:天为干,地为支。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

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

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

天干纪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产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来纪日。

后逐渐不用。

《黄帝内经》中多数只用天干纪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句中四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称:即根据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来纪日。

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金·窦汉卿《标幽赋》)折叠编辑本段纪时法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

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就叫做晡时。

以上划分时段的方法,通用于周代。

汉太初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

近代又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这就等于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等分了。

《内经》中还有一些特定称谓,如:大晨,指天大明之时;早晡,指将近晡时的一段时间;下晡、晏晡,均为晡时之后,但下晡在前,晏晡在后;合阴,指夜半之后的一段时间;合夜,指鸡鸣之前的一段时间。

《内经》以外,后世医书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纪时。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

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

一、干支纪年法
• 干支纪年,又叫甲子纪年,是十干依次相配十二支 而形成的纪年,六十年为一周期即俗话所说“六十 一甲子”。它是中国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一种纪年方 法。我国普遍地使用干支纪年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的 。干支纪年方法在历史古籍中运用较多,但中学历 史教材中也有应用,如“戊戌变法”、“甲午中日 战争”、《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 命”等等。我国现在的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纪年, 如2019年为丙戌年,2019年是戊子年等。
• 99加1911=2019。生产日期为2019年3月, 到2019年清明节(四月五号)时已经过期 。同意小明的意见。
五、公元纪年法
• 公元纪年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种纪年方 法。我们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采用的就是这 种纪年方法。相传是以耶稣诞生年为公元 元年,之前称为公元前ⅩⅩ年,之后称为 公元ⅩⅩ年。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其次,你得记住以下公式。
• 天干:(某年-3)/10,不看得数只看余数 。例如:2019-3/10,余数是9。天干的第9 个是“壬” 所以今年是辛年。
• 地支:(某年-3)/12,不看得数只看余数 。例如:2019-3/12,余数是5。地支的第5 个是“辰” (龙年),所以今年是辰年。
• 2019年即为农历壬辰年。此法适用于公元后 的任意年份,如2019年。
例题
• 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京并实施了惨绝 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其时是中华民国
• A 二十年
B 二十六年
• C 三十年
D 三十四年
• 2019年清明节,小明的一位亲戚从台湾回 大陆省亲,送给他几盒巧克力,盒上标明“ 出品日期:九十九年三月,保质期十二个月 ”,小明认为这个巧克力已经不能食用,但 小明的奶奶坚持可以吃。你同意谁的看法? 为什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完整版)中国古代纪年法

(完整版)中国古代纪年法

(完整版)中国古代纪年法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时节纪月法】纪日法【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古代计时单位【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中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

中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

中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法如下:
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组合来代表年份,每60年一个周期。

另外,还有君主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数来纪年,一般开国君主或篡位君主即位当年为元年,其他君主即位次年为元年。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意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公元纪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公元纪年。

纪月法:序数纪月法是用数字序列来记月。

而干支纪月法则是用干支来纪月,具体方法是在干支纪日的基础上推算出来。

纪日法:序数纪日法是用数字序列来记日。

干支纪日法则是用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记录日期,例如《肴之战》中的“夏四月辛巳”指的就是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则是用月亮的圆缺来记录日期,如《前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的是农历七月十六日。

纪时法: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的计时方法,例如十六时辰制、十时辰制、百刻制、十二时辰制、以及随佛教传入的六十点法等。

其中,十二时辰制是最为常用的计时方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法都带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这些方法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也体现了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理解。

二、纪年纪时

二、纪年纪时

序数计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A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B 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C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 飞》) D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E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F 暮春三月。 《兰亭集序》 G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H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 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 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 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 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 定。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 辰的变化,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 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 小时叫做初,把第二个小时叫做正。 例如:把子时两个小时叫做子初、子 正。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 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 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 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 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 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 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 消。”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 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 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 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 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 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 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 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 赏赐。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一、帝王纪年(帝号或年号纪年)①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

②西周至秦朝时期,采用帝号纪年,如周宣王二年,鲁隐公元年、秦二世元年。

③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有年号,采用年号纪年。

如开皇元年,贞观十三年,庆历四年,顺治五年,乾隆三十年。

二、天干地支纪年法①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干支纪年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六十年一个循环。

干支还可纪月日时。

③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干支纪年: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酉政变(1861年,同治帝),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

三、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如何快速推算公元年份与干支年份?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如果公元年份最后一位是1,这一年必定是“辛×”年,如1901年辛丑年,1911年辛亥年。

反之,如果干支年份“辛X”,则公元年份最后一位一定是1。

其他数字依次类推。

四、民国纪年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由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

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

②中华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如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6年。

反之,知道民国多少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便可得出答案。

五、黄帝纪年①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