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秋天》的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秋天》评课稿(合集15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评课稿1一、导入环节源于生活、激发兴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本班学生在秋天里拍摄的照片,学生们看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自己都很兴奋,这时教师顺势提问:“在秋天的怀抱中,你们的心情怎样?”这样的教学设计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孩子们谈的感受也是自然的、真实的。
然后教师告诉孩子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大自然妈妈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装有秋天果实的盒子,请学生到前面摸一摸、说一说,猜出果实的名字。
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收获的秋天。
二、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在这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多个教学活动,并注重了学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
如介绍果实这一活动,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观察、用手摸、用鼻子闻,因此学生介绍果实时说得很全面,从果实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营养成分等多方面介绍了某种果实的特征。
再如给果实分类这个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参与到给果实分类的活动中。
《秋天》教学设计及评点(精选16篇)
《秋天》教学设计及评点(精选16篇)《秋天》及评点篇1一、教学目的: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三、教学难点:(教学目的2)四、教学设想: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2. 生评;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4. 生评,师随机点拨;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2. 汇报探究结果;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秋天》示范评课稿(通用10篇)
《秋天》示范评课稿《秋天》示范评课稿(通用10篇)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具体地说: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示范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天》示范评课稿篇1《秋天》是一首诗歌,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秋天》示范评课稿,欢迎阅读。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邱老师很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必然的差异性,邱老师始终关注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借助多媒体了解了课文描写的秋天的景物之后,邱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你看到了什么?先是单独说说每一幅图,接着提高要求,要求学生逐次增加图片的数量,使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
这种分层学习的方式,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在成功——自信——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写了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教师紧紧抓住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以“我走进秋天,看到……”为开头,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静止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邱老师熟练地使用白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真实感受秋天,真正谈论秋天,真诚赞美秋天。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今天听了这堂《秋天》的课,那感觉就像在秋天的果园里逛了一圈,满是收获,还特别有意思。
上课铃一响,老师就像个神奇的导游一样,带着咱们这帮学生走进了秋天的世界。
老师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那树画得还真有模有样,树干粗粗的,树枝弯弯的,就像真的树一样。
然后老师问大家,秋天的树是啥样的呀?这一下,教室里就像开锅的水,热闹起来了。
有个小机灵鬼站起来说,树上的叶子会变黄,还会掉下来呢。
老师就笑着点头,接着在树上画了几片黄叶子,那叶子画得可细致了,黄色还有深有浅,就像阳光照在上面的感觉。
老师又带着大家读课文,那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就像秋风在树林里穿梭。
读着读着,我都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一片金黄的田野里,周围的稻谷都沉甸甸的,风一吹,沙沙沙地响,就像在和我打招呼呢。
这时候,老师让同学们模仿课文里的句子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
有个同学说:“秋天,果园里的苹果像一个个红脸蛋的小娃娃,笑啊笑啊,笑出了香甜的味道。
”哎呀,这说得可太妙了,我都能想象出那些红苹果的样子,又大又圆,红得发亮,咬一口,肯定甜滋滋的。
旁边的同学还补充说,果园里还有黄澄澄的梨,就像一个个小葫芦挂在树上呢。
大家说得越来越起劲,老师在旁边听着,眼睛都笑得眯成了缝。
这堂课啊,就像一场秋天的盛宴,让每个同学都尝到了秋天的味道。
老师就像个掌勺的大厨,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把秋天这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这堂课,真是把《秋天》这篇课文讲活了,让咱们都深深地记住了秋天的美好。
我觉得这就是一堂好课该有的样子,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学,还能把知识牢牢地装在心里,就像秋天把收获满满地装进仓库一样。
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秋天》优秀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秋天》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分享的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秋天》优秀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1一、说“秋”入题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组图片是描绘的哪个季节?生:秋天(板书:秋天)师:有人喜欢用相机拍下秋天的美;有人喜欢用画笔画出秋天的美;也有人喜欢用诗歌来描摹秋天的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美。
(板书:何其芳)[体会:入题简洁,课堂伊始,不绕弯,不折腾。
]【评析:用秋天的景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这很好。
但是,直接欣赏画面美景与通过诗歌语言感知美景,毕竟是两回事,因此,最好还多说一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来表现这种美。
”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秋”入画师:谁来读读诗的第一节?生:读第一节(节奏感不强、无诗歌味)。
师:“丁丁”这个词该怎样读?生:zhēngzhēng师:是的,孩子们要注意读准确,刚才这位同学把“背篓、栖息”这两个词读得很准确。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第二节?生:读第二节。
师: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可别把“青鳊鱼、乌桕叶”这两个词读错了。
师:谁来再读一下诗的第三节。
生:读第三节。
师: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把“寥阔、清洌、梦寐”都读得很准。
[体会:在朗读训练时,多给孩子一些个体朗读的机会,既能展示出个人朗读中的优劣之处,借以正音识词断句,又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具有发展性,不能简单重复或只做出判断,学生读错了,可以纠正,学生读对了,可以强调,均能起到点评知识点、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
]师: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吗?生:愿意。
师: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读,一边想像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并且注意老师朗读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评析:教师这里对学生提的要求非常好,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语言变成头脑中的画面,这实际上是一种运用想象的思维训练。
秋天(何其芳)教案
《秋天》(何其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天》。
(2)理解诗歌《秋天》的主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作者何其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秋天》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4. 运用欣赏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
5.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天》的朗读录音。
(2)作者何其芳的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的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天》。
(2)查阅作者何其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秋天》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音韵。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提问:“秋天”这个季节给你带来了哪些印象和感受?2. 学习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诗歌《秋天》,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落叶”、“秋虫”、“田野”等。
(3)讨论诗歌的主题,提问:诗歌《秋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欣赏诗歌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象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
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2、教学目标说明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二、学生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秋天教学设计及评课
秋天教学设计及评课对于秋天认识的活动设计,需要教师敲定好教学主题,才能展开相干的活动内容教学。
为此,可以提早制定一个相干主题班会方案。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秋天教学设计及评课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教学设计及评课篇1活动设计背景秋天到了,树叶变黄,大雁南飞。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小朋友们的衣服叶渐渐厚了起来。
活动目标1、教育儿童知道儿歌的内容,能够朗诵儿歌,感觉儿歌中秋天的神韵,进一步了解四季更替与自然现象的联系。
2、体验明显的季节特点。
3、培养幼儿敏捷的视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背诵儿歌,知道儿歌内容,帮助孩子了解四季更替与自然现象的联系。
活动准备有关四季景物的图片,视频,幼儿用书,儿歌《秋风吹》活动进程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播放有关秋天风景的视频,让幼儿猜这是什么季节的风景。
2、让幼儿说一说,秋天来了周围的风景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参考视频和图片回答问题)3、学习儿歌。
先播放两遍儿歌让幼儿静听,再向口述诗歌大意,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知道,最后教幼儿逐句背诵,直到幼儿能齐声背诵。
4、让幼儿分别上台朗诵儿歌,看谁朗诵的最好。
5、教师带领孩子表演儿歌。
教学反思我从幼儿的爱好动身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可以了解到奇妙的季节更替和秋天特殊的自然现象。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很投入,孩子们认识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和相互交换的互动中兴趣很高,了解到了秋天的各种现象。
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又锤炼了孩子的记忆、朗诵、表演、配合等能力。
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教育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如果有计划再次教学,一定在活动中延伸加入学生对一年四季每个季节不同现象想知道和认识,引导他们尝试去视察,去发觉。
从而更好地开发孩子的综合素养。
秋天教学设计及评课篇2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知道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思想《秋天》是何其芳于____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老师也不宜对它分析^p 得过细。
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表达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化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
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欢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才能,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妙,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才能,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
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
〔生答复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秋天》 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秋天》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所选课文均为写景抒情的佳作,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一首优美的诗歌。
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秋天的美景、丰收的喜悦和人们的闲适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歌语言简洁、优美,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是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写作和欣赏的极好范例。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语文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和好奇心。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但对于诗歌的鉴赏和写作还处于初步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对于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秋天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
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体会诗歌中含蓄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写景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一年级《秋天》评课
一年级《秋天》评课《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特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在语文学习道路上接触到的一篇较为重要的课文。
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详细评价。
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习基础。
目标明确、具体,既包括了字词的学习、朗读的训练,也注重了对秋天景色的感知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字词方面,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朗读上,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这些目标的设定符合课程标准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二、教学内容1、字词教学教师在字词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方法,如直观演示、联系生活实际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
例如,在教“秋”字时,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特点,从而记住“秋”字的字形和意思。
对于多音字“了”的教学,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其不同的读音和用法,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
2、课文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特点。
如“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通过让学生想象树叶飘落的情景,感受秋天的到来。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色,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认知。
3、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秋天还有哪些变化,如“果园里的果子熟了”“稻田里的稻子黄了”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秋天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播放秋天的音乐、展示秋天的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美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配上轻柔的音乐,营造出秋天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2、直观教学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秋天》评课稿
《秋天》评课稿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段老师能准确的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年段特点,采取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又各有千秋,令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段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识字方法灵活多样
《秋天》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第一篇语文课文,所以段老师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了精心处理。
先是带拼音读、然后去拼音读,再自由读、同桌互读,做开火车、枫叶卡片等游戏,方法灵活多样,难度层层加深,识字教学扎实高效。
三、注重拓宽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讲完课文后,老师提出了“我看到--------------------,啊!秋天来了。
”用来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征。
段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
自己的想法。
如开头课文导入环节可精简,在区别“一片”和“一片片”时,让学生明确是量词即可,因为从图片上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已经够了。
另外,课文的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4个四会字上,这样课堂中就能有时间给孩子描红,书写。
《秋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3篇)
《秋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通用 3 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精心的《秋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欢送大家分享。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漂亮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体面。
2、播放秋季漂亮体面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漂亮的画面。
3、你知道刚刚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体面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漂亮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体面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惟独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匡助我们来分清每一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 1 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 2 自然段、第 3 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 3 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 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 an 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 2 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a、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 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秋天》说课稿一等奖3篇
《秋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1、教学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天》说课稿《秋天》说课稿(通用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秋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课文特点《秋天》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
诗不长,仅三节。
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体味诗歌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难点突破方法:内联(已知的同类作品),外延(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他人的作品)然后,以此指导对个体的解读,强化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教会学生如何读诗,在读中如何感受语言美;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发兴趣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讨论质疑法: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语文教学的终级目标正如叶圣陶所言:不待老师讲解,学生自能读文;不老师评点,学生自能作文。
七年级语文(秋天)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及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秋天)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及评课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累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言语美和明朗纯洁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想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想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
(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作采纳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言语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
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气氛。
2.联想想像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比拟阅读法。
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拟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感情、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具打算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指导诵读全诗,品析诗歌言语,感想浸蕴着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背景音乐:(在期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愉快的季节〕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确实,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诚恳、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会动人的秋魄。
设计〔二〕人们在领会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稿
---评陈霞老师的《秋天》
黄李佳听了陈霞老师的课,整体上这堂课很饱满,内容很充实也很丰富。
陈老师甜甜的笑容贯穿于整堂课,不仅拉近了与学生间的亲近感,而且让整堂课的氛围变得十分和谐和轻松。
《秋天》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这首诗带有淡淡的抒情意味,但语言的理解上对初一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陈老师的课有几处亮点:
首先,陈老师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先从春天在哪里的歌导入,很自然地引入到现在的时节—秋天,直截了当。
其次,诗歌和文言文一样,重在朗读感知,也和前面说的本单元的要求呼应,陈老师这点做得十分到位,整堂课下来,自由读两次,齐读八次,个别读六次。
在要求学生朗读的时候先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齐读要求带有感情,方向性十分明确。
接下去是一生读,一生点评,点评者再读,增强学生间的互动,生生点评比老师点评更有效,点评者再次朗读实质上较第一位学生又是一次提升。
再次,在赏析语言的部分,先老师举例赏析,通过改写句子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
PPT显示两句话: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2、放下收割过稻谷的镰刀。
这句话理解上比较难,通过两句话的比较,学生能更直观地赏析饱食和稻香两个词的好处。
最后,总结的阅读方法非常好:抓关键字词,品其中蕴味,读其中深情。
用最精炼简洁的三句话把品味语言的方法概括出来,对学生以后做课外阅读时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还是有两点和陈老师商榷:第一:时间把握不够,由于时间关系教案上的第四(走进诗人内心和第五(作业布置)省略了。
主要是第一节的比较阅读和给第一节取名字花费时间有点长,二三小节品读时间不够。
第二:小细节上,没有及时评价。
有一个学生抓关键词肥硕、背篓的时候回答:瓜果大而饱满、数量多、有丰收的味道,分析地很到位,陈老师没有给予及时评价,应该表扬一下,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建议:诗歌讲究一种音韵美,如果在朗读的时候配点音乐效果会更好。
总体来说,陈老师作为第一年来的老师,上得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