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寒假,我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书中的观点启人思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是最强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怀着对学生的爱,我们不放弃每一个人。
从他们的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贯穿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
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篇1《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
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
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
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
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
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精选8篇)
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的智慧,它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师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个学生。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精选8篇),仅供大家浏览。
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1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
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
”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
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
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八篇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八篇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最近有幸拜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阅读肖川美文,我只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树立一根方向性的标杆,用真爱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
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
”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
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
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
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
”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
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
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习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
《教育智慧》读后感
《教育智慧》【篇一】一本好书即使随意看一看,也会偶有所得。
我觉得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下面断章取意地谈几点体会,不知说的对与否?请同志们斧正!说到老师有这么几句话:首先说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再有“对于您教导的苦心,我无比感谢,并将铭刻于心”,还有“老师,感谢您倾尽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
这几句话说得我感到老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不知是实干,还是苦干,反正说得老师快没了。
即使不没也快累死了。
《教育的智慧》从书名词义理解告诉我们:教育要讲究智慧。
读一下这本书又知道了教育是技术加艺术的工种。
好!我们得与时俱进——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时候,也应考虑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因为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只会干苦力,不是好老师!看《教育的智慧》又进一步理解了一个词,理解了一个更深层的道理。
我们学校可能很多老师都骂孙奇峰(也包括我)。
春节期间巧遇孙奇峰,当时他竟然很阳光地对我说:老师好!我当时惊讶地没敢相信,真的没想到他能对我说这样的话。
原来我认为他是畜生,不是学生,不会说人话,不会办人事,但事就是这么个事,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通过学习《教育的智慧》看到了一个词,理解了这个词,又更深层的理解了一个道理,这个词就是:教育的个体开展观。
原来这里也有乐趣,真的孩子就是孩子!所以说读书好,读书能让我明理,能辩证地看问题,也就是书上说的“要多层次多视角地看问题看学生想问题”周三下午本是工会活动,非整什么读书活动,原来有抵触情绪,通过学习感到这是展示的时机,交流的时机,这应该是快乐的。
正应了这句话: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原来平凡的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乐趣的!【篇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入,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李镇西老师无疑是我最应该学习的典范。
他以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乐趣,全身心的奉献教育,关爱学生。
不得不说,我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考虑了很多。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一次和一个教师同学出去喝茶,发现同学带了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拿起来看,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对我们教师的心声。
于是就借过来认真得去品味它,发现这是一本不亚于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经典教育学著作,它就像一把锁解开了我很多结。
一个教师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
肖博士在书中这样来解释他的论点: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
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多么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沉浸在吸取知识,积累经验而增长智慧却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真情。
虽然我在教学中有真情的投入但如果我不去重视真情的投入可能我的课堂真的会成为没有激情没有活力的课堂,只剩表面而没有真实的东西在。
我在看完之后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规划,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师这个目标前进。
而如果说感触最深的还是肖博士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
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特别像我一个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能说只停留在书上的一点解释,更别提有什么很好的思想。
所以去吸取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去领受和品味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把他们那里真正好的东西慢慢吸收过来成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5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课堂纪律控制不得力的情况发生最多的往往在新教师的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讨教和积累经验,最后一般都能掌握控制课堂局面。
但是仔细思量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否是最佳的呢?事实上有不少老师重视的是表面上,课堂太平,而并没有去多思考这个问题。
每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探究精神决定了这样的反思程度。
课堂上控制不好纪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多的发生在新教师身上,因为他们面对突发事件缺乏应对的方法,而对于才踏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来讲课堂上平常的事情也是突发事件,较多时就是因为不会把握这些事情的处理方式方法而使个别学生的行为影响大家,乃至整个课堂的正常教学。
教师本身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上课态度懒散,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或者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强词夺理。
对学生带有偏见,漠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难以树立没有地位,自然课堂上讲话没有人听了。
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再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将课上得生动有趣的,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吸引学生,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别的`事情吸引。
成功的课堂是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课堂,但是撇开以上的情况课堂上还是难免会有个别学生会做小动作或其他事情影响课堂。
那么一旦出现了这样情况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制止。
那么怎样制止呢?有经验的老师会用提问的方式来提醒孩子,有的老师会用眼神和表情来制止犯错的孩子……在此过程中要有效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同时又有效的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这样的制止是具有艺术性的,这都离不开教师个人的智慧。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一本好书即使随便看一看,也会偶有所得。
我觉得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下面断章取意地谈几点体会,不知说的对与否?请同志们斧正!说到老师有这么几句话:首先说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再有“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还有“老师,感谢您倾尽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合集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没错,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
吕爸爸就是作者吕红兵,是怎样的一位优秀的爸爸呢?既然是以爸爸的身份写的书,那么,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位爸爸。
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吕爸爸不简单呢,头衔还真不少,他一位心灵导师,“爱自然生命力”体系亲子导师,青少年潜能激励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杰出校长。
那么,接下来就看看吕爸爸培养孩子们的家教智慧吧!培养孩子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心灵,因为培养孩子,就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既要身心健康。
而心灵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责任心。
“四心”的培养,是精神人伟大、卓越、幸福最核心的四方面,这四方面贯穿一生,和学习、做事、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能分割的。
吕爸爸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培养四心,以及在家庭中出现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对四心培养的影响。
懂得孩子的心理营养需求,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营养一样,孩子们的心理,也是需要足够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的。
在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心理营养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但同时,如果孩子缺失了心理营养,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难养”状况。
我也上过心理营养的课程,对这个内容特别的认可!特别是孩子到了上小学和青春期的时候,如果心理营养不足,孩子会呈现出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习惯比如,拖拉,撒谎,胆小,叛逆等等。
传递孩子成功七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孩子充满信心,良好的心态,也能使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对孩子而言,拥有这七个好心态,就会处于一个有安全感,内心充满力量,自信,阳光,有价值的状态。
这样,做事也会很轻松,其实,大人也一样。
掌握父母九大基本功,做父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职业薪酬不高,返利不确定,风险又大,不可预测性太多!如果掌握这九大基本功的话,或许在父母的从业过程中会少很多坎。
《教育智慧》读后感
《教育智慧》读后感【篇一】一本好书即使随便看一看,也会偶有所得。
我觉得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下面断章取意地谈几点体会,不知说的对与否?请同志们斧正!说到老师有这么几句话:首先说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再有“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还有“老师,感谢您倾尽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
这几句话说得我感到老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不知是实干,还是苦干,反正说得老师快没了。
即使不没也快累死了。
《教育的智慧》从书名词义理解告诉我们:教育要讲究智慧。
读一下这本书又知道了教育是技术加艺术的工种。
好!我们得与时俱进——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时候,也应考虑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因为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只会干苦力,不是好老师!看《教育的智慧》又进一步理解了一个词,理解了一个更深层的道理。
我们学校可能很多老师都骂孙奇峰(也包括我)。
春节期间巧遇孙奇峰,当时他竟然很阳光地对我说:老师好!我当时惊讶地没敢相信,真的没想到他能对我说这样的话。
原来我认为他是畜生,不是学生,不会说人话,不会办人事,但事就是这么个事,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通过学习《教育的智慧》看到了一个词,理解了这个词,又更深层的理解了一个道理,这个词就是:教育的个体发展观。
原来这里也有乐趣,真的孩子就是孩子!所以说读书好,读书能让我明理,能辩证地看问题,也就是书上说的“要多层次多视角地看问题看学生想问题”周三下午本是工会活动,非整什么读书活动,原来有抵触情绪,通过学习感到这是展示的机会,交流的机会,这应该是快乐的。
正应了这句话: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原来平凡的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乐趣的!【篇二】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李镇西老师无疑是我最应该学习的榜样。
他以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乐趣,全身心的奉献教育,关爱学生。
不得不说,我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还需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思考了很多。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精选6篇)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精选6篇)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1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个性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务必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下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决定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就应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潜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4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4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篇1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智慧读后感(共8篇)
教育智慧〔共8篇〕第1篇:教育智慧争做智慧型老师——《智慧型老师的诞生》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那么,老师的智慧,便是给他的学生以幸福和快乐。
近日,通过收听了讲座《诗意地栖居——教育智慧解读》,内心充满了争做智慧型老师的激情,于是找到了《智慧型老师的诞生》一书,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每一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触摸到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获得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思索的。
“教育在人的社会开展特别是人的早期智慧开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好的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开展,不良的教育条件有可能限制和压抑人的智慧开展。
”看到这句话时让我又想到了教育专家设计的案例。
让三个由低到高的年级做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数学题,大多数人竟然都算出了答案。
而且年级越高对这个题目提出质疑的越少。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加深,我们的学生竟然失去了最根本的判断。
我们经常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真正有几个学生敢正面质疑课本的错误。
唯书,唯师,唯上代表了我们大多数学生的现状。
思维的僵化,缺乏创新精神使我们跟世界接轨在人才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妥?我们从幼儿开场就看重知识的培养而无视才能的培养。
两三岁的孩子,谁认的汉字多就被津津乐道。
谁背的唐诗多就被视假设天才。
我们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以才能的上下而是以知识的厚薄。
所以我们的教育设置了大量的高分低能人才。
所以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前进。
在整个社会呼唤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时机。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把学生越教越聪明了?”长期以来,我们老师热衷于把各种教育理论和形式引入,移植课堂。
照搬,施行这些新的东西。
而无视了是不是合适我们的学生。
也无视了老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理论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
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
老师只有在探请教育教学规律根底上长期理论,感悟,反思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从根本上到达学以致用。
教育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教育智慧读书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
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
”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
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
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教育的智慧》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工作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近着。
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了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
掩卷沉思,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以启发,能够让我们回味。
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
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阐述。
林先生喜欢赵朴初的诗,而我读了赵朴初的诗也十分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职责。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赵老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
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无穷际。
赵老的这首诗饱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读本诗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所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应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我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教育改革应具有的素质。
那么,教师务必具备哪些素质呢?林先生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潜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下面将我的学习理解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师德与诗魂——教师的职业理想。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相关推荐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22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篇1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启发感动颇多。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培养为目的,必须以人化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是一种发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实践。
也就是说,教育离不开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尊重的需要:引导学生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把学生当成朋友。
尊重学生,这种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做错了事,不要首先批评他,应该循循善诱给他讲道理,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生命的主体来看待,这样的话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发展他。
由是观之,尊重学生是教育他们的前提和基础。
尊重学生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码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也是新课程所追寻的基本理念。
认可的需要: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们现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学生、中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朋友给予赞许和认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健全。
因为他们认为家长、老师或者朋友对他们的认可是对他们自身努力的一种最好肯定。
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码要求。
求知的需要:学生的主业当然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传道授惑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但对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说,未必能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给予多大帮助,但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却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录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讲的大多数是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上的事情,对于我是有非常大的感触和启发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在其中讲民主课堂的内容。
书中李老师从8个方面来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民主课堂。
一、充满爱心。
二、尊重个性。
三、追求自由。
四、体现平等。
五、重视法治。
六、倡导宽容。
七、讲究妥协。
八、激发创造。
所谓的民主课堂,通俗的讲就是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师生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改革课堂师生关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
我对于这8个方面中,最有感触的是第七条:讲究妥协。
善于妥协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与人合作的前提。
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教师要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吸取学生的合理见解。
妥协并不是投降,而是不断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进而是双方的认识更加接近。
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与学生一有冲突就以自己的意见为准,忽视学生的想法,有时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李镇西老师在本书的写作里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南白象一小第二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书中认为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善于以自己的德识才学影响和教育学生;2、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德才兼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也如此;3、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时,教育才会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师除自身应努力工作,以身作则外,如何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
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天才靠积累,聪明靠勤奋。
”先天的聪明还要靠后天的努力来完成,只有在长期一点一滴的学习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积累。
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学生在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
教师唯有热爱学习,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精选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精选11篇)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精选11篇)从某件事上得到收获之后,何不把它写出一篇心得体会,使自己铭记在心,进而不断丰富多彩他们的观念。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共9篇)
《教育的智慧》〔共9篇〕第1篇:《教育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详细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种灵动性就需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
教与学本身就是双向进展的过程。
如何让教学方式不显得枯燥无味,就得靠老师们各显神通了。
教学机智考验了老师灵敏恰当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一种临场智慧和才能,同时要求老师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象、情景,将不协调的因素巧妙灵敏地变动,以获得最正确教学睿智。
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环境,准确、迅速、敏捷地做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到达最正确的教育境界,才是教学机智的本质内涵。
所谓机智,寓意脑筋灵敏,擅长随机应变,也应了这么一句古话——“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
从这个释义来理解教学机智,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敏创造的才能。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机智的解释为:“老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才能。
”从其内涵来看,灵敏性是教学机智特点的首要标榜,它是老师应变成功的一大法宝。
儒家提倡“因材施教”,教学机智亦是如此。
老师根据课堂学生学习的根底、需要和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开掘潜能,是其诱导性的表达。
其次,贯穿始终的其兴趣性、创新性与及时性的特点。
老师将自身的幽默性灌注到教学中,把握教学的时机和分寸,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实现创新性的转变,才能“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
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与老师转换角色,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思维创立活动,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享受良好教学气氛的同时也创造出和谐的教学艺术气氛。
需要说明的是,老师的教学机智是长期在教育理论中经过磨炼,运用科学教育理论逐渐形成的,是其经历、才气、智慧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一):《教育的智慧》是我国着名心理学工作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近着。
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了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
掩卷沉思,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以启发,能够让我们回味。
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
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阐述。
林先生喜欢赵朴初的诗,而我读了赵朴初的诗也十分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职责。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赵老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
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无穷际。
赵老的这首诗饱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读本诗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所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应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我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教育改革应具有的素质。
那么,教师务必具备哪些素质呢?林先生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潜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下面将我的学习理解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师德与诗魂——教师的职业理想。
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即对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感和用心性;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因为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师爱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它不仅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
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诚意地爱他们,并努力使这种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二、立体交叉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应对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应对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应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聪明,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就将落后,难于应付学生的质疑。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更新知识,即要有“本体知识”——教师扎实的本体知识是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又要有必须的“文化知识”——像蜜蜂采蜜一样博采众长,增强文化底蕴,以赢得学生信赖和爱戴,从而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fdcew 他们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知识,即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再加上必要的“条件性知识”——即教师所该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是获得事半功倍的重要条件,否则违背学生身心发展来搞教育则会造成事倍功半。
三、我的学生必须能成才——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有这样的自信:“我必须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
”这也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争取学习的成功。
赏识教育家周弘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才华的顶点——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
这种自我监控潜力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那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品质。
教师教学监控潜力包括: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反馈与批判性、课堂的控制与调节性、课后的反省性。
大凡着名特级教师都有着良好的反思习惯,像于漪、袁蓉就是最好的榜样。
五、技术加艺术——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
教学行为是教师工作的主要表现,因此,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衡量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恰当能够从六个方面去做,即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合理性、教学策略的启发性、学生参与的用心性、教学评估的有效性。
总之当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简单。
但是我们既然选取了这个职业,就就应无怨无悔,并且要为争取做一名优秀教师而不懈努力。
如果成不了优秀,起码也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把孩子托付给我们的家长,对得起敬仰我们教师的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们。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二):《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合上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潜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思维是智力与智能的核心,他强调要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构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构成求同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仅依靠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
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国26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
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
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透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透过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个性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
林崇德在第八章也谈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
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构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群众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往的某些错误认识,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学治班,明白合理科学的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仅仅仅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约束。
总之,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领会到了教育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智慧,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当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师的感慨和智慧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状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三):《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个性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务必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下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决定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就应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潜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
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
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十分敬仰。
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
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
智慧的特征是什么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
充满智慧的人总是快乐和幸福的。
喜悦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
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
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幸福生活,这主要表此刻对知识教育和知识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
作为教师,只有透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到达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潜力只有靠潜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必须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
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的这些精典话语总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也想把这些话读给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