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

合集下载

物理基础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理基础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理基础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能量与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基础知识力指的是掌握了物理学基本概念、定律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本文将探讨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在探究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物理学中,运动可以分为平动、旋转和振动三种基本形式。

平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具有位移的运动,例如人在行走过程中的平动;旋转是指物体围绕某个轴心旋转的运动,例如地球的自转;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往复的运动,例如钟摆的振动。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二、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的关系1. 运动定律的应用物理学中有许多经典的运动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掌握了这些定律,我们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例如,当我们分析一个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的运动定律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因此,物理基础知识力为我们理解和描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2. 物理实验与运动现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理论模型。

在研究运动相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

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运动的规律和特性,从而提高我们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3. 数学与运动的描述物理学中运动的描述往往依赖于数学模型。

数学作为物理学的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和计算各种运动规律,例如运动速度、加速度、距离等。

通过数学的运算和推导,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变化规律。

因此,数学是支撑物理基础知识力与运动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4. 运动的应用与创新物理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对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中,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梳理第1节牛顿第一定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做惯性定律。

2.特点:(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外界强加给它的;(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三性”4.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1)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思路:本实验有三个需要测量的量:物体的质量M 、物体所受的作用力F 和物体的加速度a 。

测出它们的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质量M :用天平测量。

(2)测量物体的加速度a方案一: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 。

“逐差法”求解加速度:Δx =aT 2,x m -x n =(m -n )aT 2(m >n )方案二:让两个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由x =12at 2知x 1x 2=a 1a 2,把测量加速度转换成测量位移。

(3)测物体受到的拉力F方案一:用阻力补偿法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总重力。

阻力补偿后,绳的拉力F 为小车所受合外力,绳的拉力F =mg 须满足m≪M 的条件,其中m 为槽码质量,M 为小车质量。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知识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一、概念解析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

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三、运动的类型1.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

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

3.匀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4.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的运动的统称。

四、力的作用1.启动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2.改变运动状态:物体运动过程中,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停止运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速度减小直至为零,停止运动。

五、常见的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拉力:物体间由于拉伸而产生的力。

5.推力:物体间由于推动而产生的力。

六、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发动机产生的动力。

2.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通过肌肉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从而完成各种动作。

3.航空航天:火箭升空时,喷射燃料产生推力,克服地球引力,实现飞行。

综上所述,运动和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力的作用下,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20m/s,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定律简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它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

上述定律主要是从天文观察中,间接推导而来,是抽象概括的结论,不能单纯按字面定义而用实验直接验证。

和实际情况较接近的说法是:任何物体在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惯性实质是物体相对于平动运动的惯性,其大小即为惯性质量。

物体相对于转动也有惯性,但它跟第一定律所说的惯性不是一回事,它的大小为转动惯量。

惯性质量和转动惯量都用来表示惯性,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理量,中学物理不出现转动惯量的名词,可不必提两者的区别。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究竟是静止还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除了和参考系有关外,还要看初始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两个问题:⑴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并不是需要力来维持,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得出力的定性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受力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⑵它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物体之所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在不受力的条件下,由物体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

物体所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物体不受力时所作的匀速直线运动也叫惯性运动。

牛顿在第一定律中没有说明静止或运动状态是相对于什么参照系说的,然而,按牛顿的本意,这里所指的运动是在绝对时间过程中的相对于绝对空间的某一绝对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于这样的参照系。

通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照系成为惯性参照系,因此这一定律在实际上定义了惯性参照系这一重要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是作为牛顿力学体系一条规律,它具有特殊意义,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独立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引言: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一: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斜面,将小球放在斜面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小球上的力的大小,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包括滚动的速度、滚动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球上的力较小时,小球的滚动速度较慢,滚动距离较短;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小球的滚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滚动距离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也越大。

实验二: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方向,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直线轨道,将小车放在轨道上。

2. 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施加力,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包括前进、后退、左移、右移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车上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小车会向前或向后运动;而当施加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时,小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这表明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实验三: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探究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加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将另一端绑在一个物体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记录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较小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小;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与力
1、运动与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体发生空间变化的结果,这种变化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实现的,所以运动离不开力。

2、运动可以分为持久的运动和瞬时的运动,而动和静态的力都可以使物体发生持久的运动。

而只有瞬态的力,也就是间断的力,才能使物体发生瞬时的运动。

3、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力可分为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当物体受多部力作用时,如果各部力抵消,那么物体受到的就是平衡力,此时物体的运动将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抵消,物体也就受到了不平衡力,此时物体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发生了运动。

4、正常情况下,物体运动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方向正相关,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一相对,如果力的方向变了,物体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1、力不仅仅影响物体的运动,而且它还有着强大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在运动中的运动量,并作用在物体质量上。

2、力引起物体质量发生变化,运动量也会随之改变。

质量是指物体定义质量及其内部结构和动量的参数,而运动量则是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变化。

3、力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物体受一定力作用后,其动量的变化和力的大小及方向有关,如果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量也会越大,物体受多部力时,只要物体的质量恒定,物体的动量也将恒定。

4、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会影响物体的合力,合力是物体受到的每一部力的总和,所以只要物体受到的力是稳定的或叙述性的,物体一定能受到合力,这样物体就有可能受到恒定的加速度,并发生恒定的动量变化。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4、牛顿的观点(1687年英国):——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伽利略理想实验】
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 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当第二个 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论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即采用“事实基础+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知识点——力和运动的关 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关系的几种看法】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年前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一切运动物体终将归于静止。 【说明】科学来源于实际。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从经验出发, 经过简单思考来探究自然规律。这种经验结论是否科学、是否是真理,必须 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事物的本质有时会被掩盖在表面现象中。
力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 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 律。故选B、D。
【答案】 BD
2、伽利略的观点(17世纪意大利):——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 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说明】伽利略构想的理想实验(又称假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 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 发展。

力与运动关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关系-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与运动关系一、知识点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位为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m g。

7.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

10.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1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同向求和,方向同二力;异向求差,方向同大力。

12.二力平衡:同体、共线、反向、等值。

二、例题精讲【例1】★(2014•苏州)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了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用手击排球,手对球施加力,排球飞走了;同时手感到疼,说明排球对手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作用.故B错误;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D、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而不是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故D错误.故选A.【例2】★(2014•岳阳)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考点:力的三要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答:解:用手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例3】★★(2014•无锡)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考点:重力;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故选:B.【例4】★(2014•乐山)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运动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考点:惯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解答:解: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倾.故选C.【例5】★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所用拉力一样大B.丙的手臂长,所用拉力大C.乙的手臂粗,所用拉力大D.甲的体重大,所用拉力大考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但手臂长度不同时,拉力器的变形程度不同,手臂越长,拉力器形变越大,受到的拉力越大.故选B.【例6】★★(2014•达州)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F1和水平向右的F2的拉力作用,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C.F1、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F1、F2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不可能脱离开另一个力而单独存在,两个力分别向两边拉,与一端固定只拉另一端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因为F1、F2方向相反,都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且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不动,所以F1、F2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7】★★如图a所示的长为L的弹簧,其重力不计,将下端剪2/3后,在剩下的部分弹簧的下端挂上重物G1,然后把剪下的弹簧挂在重物G1下面,再在弹簧下面挂上重物G2;如图b所示.平衡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则G1和G2的关系为()A.G1=G2B.G1=2G2C.G2=2G1D.G1=2G2/3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把下面的弹簧看作由两个上面的弹簧组合而成,因此可以看出由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承担着物重;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力的传递性可判断出弹簧承受力的大小,从而可知G1和G2的关系.解答:解:由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如果将下面弹簧看作由上面两个弹簧组合而成时,则下面每个弹簧的伸长量是上面弹簧伸长量的一半;因此下面两个弹簧的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G2,而上面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G1+G2,由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因此上面弹簧所受拉力的大小等于下面每个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二倍,故有G1=G2.故选A.【例8】★(2011•厦门)2011年5月,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适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该星球距离地球20光年,对物体的引力是地球的两倍.若把地球上质量15kg的物体放在该星球表面,其质量是_______kg,受到该星球的引力是_______N.(g=10N/kg)考点:重力的计算;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公式G=mg可求物体的重力.解答:解:在该星球表面,物体的质量不变,仍为15kg;收到该星球的引力为G=2mg=15kg ×2×10N/kg=300N.故答案为:15;300.【例9】★★(2013•常州)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考点:重力的方向.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如果物体竖直时,一个重垂线和物体的边缘是平行的,物体倾斜时,重垂线和物体边缘有夹角,物体向哪个方向倾斜,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就偏向哪个方向.解答:解:如图,长方体的物体竖直放置时,重垂线挂在顶端,重垂线和物体边缘平行;长方体物体倾斜放置时,重垂线下面的小球偏向倾斜的一侧.由题干甲图知,物体向西倾斜,由乙图知,物体向南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倾斜.故选B.【例10】★★一辆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运动,其受力分析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G和F支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和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物体受平衡力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因为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A、重力G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故二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F支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重力G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作用在小车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例11】★★★如图所示,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逐渐变大),另一端不动,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角度α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C.D.考点:摩擦力的大小.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根据木板抬起的过程中铁块的受力及状态的变化,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出摩擦力随角度的变化.解答:解: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在开始到滑动过程为静摩擦力,f=mgsinθ,为正弦规律变化;而滑动后,f′=μmgcosθ,为余弦规律变化,而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故C正确;故选C.【例12】★★★A、B、C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 A=F B=10牛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20牛,0牛B.20牛,10牛C.10牛,20牛D.10牛,0牛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专题:推理法.分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分别对A、B、C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因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受到B 对A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摩擦力作用;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对B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也为10N摩擦力作用,由于B和A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和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C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零,即B对C的摩擦力大小也为零.故选D.【例13】★★★如图所示,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5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A.5分钟B.大于5分钟C.小于5分钟D.无法确定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题:动态预测题.分析:物体在滑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取决于前后两次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而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阻力的大小,因此,弄清二者之间的阻力非常关键.解答:解:物体两次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无论物体与传输带相对速度是多大,只要滑动起来,摩擦力就不变了.也就是两次受力相同,运动过程也就相同,因此从A点滑到B点仍用5分钟的时间.故选A.【拓展题】(2014•龙江县二模)放在一辆足够长且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的两个物体,随车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将会(不考虑空气阻力)()A.一定不相碰B.一定相碰C.若两物体质量相等一定相碰D.若两物体质量不相等,一定相碰考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两物体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个物体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它们一定不会相碰.答案:A(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解析:A、因为原来汽车和乘客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开动时,汽车向前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倾倒.故A正确;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确.答案:ACD(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合成与应用.解析: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和铁钉之间,不接触仍然有磁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当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和,一定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分力;但是当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可能小于其中的一个分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ADa、b为截面完全相同的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受力个数一定相等B.b受到的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C.a、b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D.F1、F2大小不一定相等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1:除摩擦力外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故一定有摩擦力.故a受四个力.除摩擦力外对b受力分析如图2:除摩擦力外,N,F2,mg三力有可能平衡.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F2,设F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有:F2cosα=mg…①F2sinα=N…②由①得F2=…③(1)若,F2=没有摩擦力,此时b受3个力.(2)若F2>,摩擦力向下,b受四个力.(3)若F2<,摩擦力向上,b受四个力A、当F2=,b只受3个力.而a一定受四个力.故A错误B、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 N,f1=mg+F1cosα,f2=mg﹣F2cosα;f1﹣f2=(F1+F2)cosα>0,b受到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故B正确.C、当F2=时,b受到的摩擦力为0,故C错误.—11—D 、F 1和F 2有可能相等,但也有可能不等,故D 正确.答案:BD(多选)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F fa ≠0,b 所受摩擦力F fb =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 .F fa 大小不变B .F fa 方向改变C .F fb 仍然为零D .F fb 方向向右考点:摩擦力的大小.解析: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不变,速度不能突变,故b 仍静止,弹簧对木块b 作用力方向向左,所以b 所受摩擦力F fb 方向应该向右;由于弹簧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 的受力的情况不变,所受摩擦力也不变,所以选项AD 正确.答案:AD。

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俺跟您说啊,这力和运动的关系,可太有意思啦!您就想啊,咱要是推个小车,使的劲儿越大,那小车跑得不就越快嘛。

这就说明力越大,运动的变化就越明显。

就好比我那天在地里干活儿,拉那个犁,我使劲儿一拉,这犁就往前多走几步;我要是没劲儿了,松了手,它可不就停下来了嘛。

还有啊,您看扔铅球的时候,运动员卯足了劲儿一扔,那铅球“嗖”地一下就飞出去老远,这就是力让物体运动起来啦。

反过来想,要是没力,那东西能自己动起来吗?肯定不能啊!就像那停在路边的大石头,没人去推它,它就老老实实待在那儿,纹丝不动。

反正啊,力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师,能让物体动起来、快起来、慢下来、停下来,这力和运动啊,就是这么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
力与运动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作用
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力与运动的关系至关重要。飞机和航天器的起飞、巡航、着陆等过程 都需要对力和运动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管理。例如,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控制好空气动 力,航天器在发射和轨道转移时需要精确计算推进力和引力等力的作用。
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实践案例
波音787梦幻客机的成功设计、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等都是航空航天工程中力与运动关 系应用的典型案例。
车辆动力学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除了汽车,车辆动力学在轨道交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高速列 车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都需要通过车辆动力学进行研究和优化。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概述
航空航天工程是研究航空器和航天器设计、制造、试验和应用的工程领域。它涉及到空气 动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
F=ma。
03
运动对力的影响
动量定理
总结词
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动量变化的量 度,即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作用力与 时间的乘积。
VS
详细描述
动量定理是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定理之一 ,它表明力在一段时间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公式表示为: FΔt=mΔv,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 体的质量,Δt表示作用时间,Δv表示物 体动量的变化量。
人工智能还可以模拟复杂的物 理环境,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 系提供更全面的实验条件。
量子力学对力与运动的影响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不确定性,对理解宏观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 义。
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等现象,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 角和理论框架。

意大利物理学家力和运动的关系

意大利物理学家力和运动的关系

意大利物理学家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力是指物体受到的作用,而运动则是物体运动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被称为“牛顿定律”。

而在这个关系中,意大利物理学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意大利物理学家对力和运动的贡献。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牛顿定律。

在物理学中,牛顿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基础定律,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提出。

牛顿定律包括三个定律: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原有的状态;第二定律是力的定义定律,指物体所受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

牛顿定律的提出,对于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让人们对物体运动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人们对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在牛顿定律的研究中,意大利物理学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物理学家,他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原理”,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其原有的状态。

这个原理与牛顿定律中的第一定律十分相似,伽利略的研究为牛顿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伯努利。

伯努利是18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面。

伯努利提出了“伯努利原理”,即在稳定的流体中,速度越快的流体,压力越小。

这个原理对于现代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伽利略和伯努利之外,意大利物理学家还有许多其他的代表人物。

如费米,他研究了物质的量子力学和核物理学,为人类认识物质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还有阿莱斯特,他研究了电磁学和热力学,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对于力和运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牛顿定律的提出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3.5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一要看它受到什么外力,二要看它的初速与外力方向的关系。

物体运动某时刻的加速度总与该时刻所受的合外力相对应,而某时刻的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与该时刻所受的力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1)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0,0a F 。

当00=V 时,物体静止:当00≠V 时,物体以0V 作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作直线运动:∑F =恒量,=a 恒量,物体作匀变速运动。

当00=V 时,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00≠V 时,如果∑F 与0V 同向,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F 和0V 反向,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F =变量,a =变量,物体将做变加速运动。

如果方向不变大小变,物体作如有空气阻力的竖直上抛运动;若大小和方向都变,物体的运动更要具体分析。

(3)物体作曲线运动①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将作曲线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某点的切线方向上,合力在切线方向的分量产生切向加速度,它描述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合力在法线方向(径向)的分量产生法向加速度,它描述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②抛物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而速度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作轨迹为抛物线的运动。

如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抛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当合力与初速的方向垂直时,物体做类平抛运动;当合力与初速的夹角小于90º时,物体作类下抛运动;当合力与初速的夹角大于90º时,物体作类上抛运动。

③圆周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保持不变,而速度与合外力保持垂直,则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切向加速度为零,法向加速度即向心加速度,故此时合外力就叫向心力r mV F /2= 或 ∑=2ωmr F向心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质点产生向心加速度,这个力或这几力的合力就叫向心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
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受什么力呢?
火箭加速升空
列车减速进站
问问你的同学,这些物体分别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
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发生改变时物体一 定到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受力情况
物体的表现
运动状态是 否改变
不受力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受力
平衡力 非平衡力
力与运动不在同一直线
运动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速度逐渐变大 速度逐渐减小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论分析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两种情 况来讨论:(物体不受力时和受力时) (1)物体不受力时(理想世界 )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分析发现
运动状态不改变时,物体往往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处在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那么它的运动 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实验探究
自由探究:非平衡力作用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 细线扣着的乒乓球、轨道小车、 固定磁铁的小车、磁铁
实验数据
力是否与运动方向在同 一直线上
向下加速: F<G
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运动和力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物体静止或匀速 4、物体受平衡力
不受力或受平衡 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
5、物体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牛顿第一定律(含答案)

牛顿第一定律(含答案)

牛顿第一定律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答案:C解题思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如果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则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不断变化,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 正确;D、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是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运动和力的关系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旋转,如果卫星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 )A.立即停止运动B.逐渐慢下来,最后静止C.做匀速圆周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题思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再发生变化,即要保持在力刚消失时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即沿引力消失瞬间的切线方向飞出。

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3.超市的购物小车被推离人手后,向前运动最终停下来。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A.小车受到的推力越来越小B.小车不受力的作用C.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D.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答案:C解题思路:(1)购物小车被推开后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之所以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选项A错误,C正确;(2)小车运动状态变了,必然要受到力。

离开人手后的小车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

故B选项错误;(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变了,所以受力不平衡。

故D选项错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运动和力的关系4.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A.惯性的大小B.运动的方向C.受到重力的大小D.受到力的个数答案:B解题思路: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的大小不变,A错误;B:小球做曲线运动,所以运动方向不断改变,B正确;C:小球质量不变,所受重力不变,C错误;D:小球始终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D错误。

力与运动的关系(共41张PPT)

力与运动的关系(共41张PPT)
5静、止质不量动为,5他0 受kg到的中重学生力,和站在地支面持上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二__力__平__衡___. 保持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6、吊车吊着重20000N的集装箱以0.2米/秒 速度匀速上升,吊车对集装箱的拉力是
____2_0__0_0__0___ N。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你观察到的
现象:
小车由静止 变为运动, 且越来越快。
非平衡力改 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19
小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实际生活中运动的车为什么要推,不推就会 停下来,是因为车还受到地面的阻力,有了 推力才能与阻力平衡,如果没有阻力,运动 的车不需要去推也会永远运动下去.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1
复习思考
1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什么平衡状态?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条件是什么?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3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改变
f 打开后会匀速降落,又是为什么?
f G=f
匀速降落
G
G
G>f 加速向下运动
25
11、小明用20N的水平力推着小车在水
平路面上匀速直线前进,小车受到地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__一__物__体__ 上的两个力,大小_相__等___、方向_相__反___,且作 用在同一条__直__线____上。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___力____的作用时,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
越光滑,移动距离越大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ຫໍສະໝຸດ 体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和力的关系
结论:物体想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 就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正确?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斜面实验
斜面实验:
忽略摩擦力 从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 保证钢柱获得相同的末速度
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理论推理”的方式作出“理想实验”得到的
从相同高度释放 → 进入水平面时速度相等 移动距离:S1<S2<S3 粗糙度:毛巾>木板>玻璃 结论:越粗糙,移动距离越短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而力是引起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和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对物体施加力,可以产生运动,而运动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以下将介绍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力的定义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符号表示为F。

根据力的来源和性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对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而当有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即受力大小与物体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说明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力的大小越大,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越大。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弹力、摩擦力、重力等对物体运动状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运动中的力学定律力学定律是描述运动和力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力学定律的核心内容。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一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定律表明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并且提供了计算力大小的方法。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揭示了所有力都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之间具有平衡的特性。

四、运动和力的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1. 汽车的行驶: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产生的力通过驱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推动汽车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合力一定是变化的
B.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
C.物体做曲线运动,其速度不一定改变
D.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不相同
1答案:C
2.如图甲为一男士站立在斜面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如图乙为一女士站立在台阶式自动扶梯上正在匀速上楼.下列关于匀速上楼过程,两人受到的力做功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B.乙图中支持力对人做正功
C.甲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D.乙图中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2解析:
考点:功的计算.
专题:功的计算专题.
分析:甲图中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不受摩擦力,乙图中支持力垂直斜面,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根据支持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确定做功情况.
解答:解:A、甲图中,人匀速上楼,不受静摩擦力,摩擦力不做功,支持力向上,与速度方向为锐角,则支持力做正功.故A正确,C错误.
B、乙图中,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正功.故B、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力与速度方向垂直,该力不做功,力与速度方向成锐角,该力做正功,力与速度方向成钝角,该力做负功.
3.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的倒立圆锥,底角不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在两个圆锥内壁相同高度处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小球A、B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同
B.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C.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同
D.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同
3解析:
对任意一球研究,斜面的倾角为θ,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知 F 合=mgtan θ=ma ,a=gtan θ,则θ不同,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都不等;
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解得:,h 相等,θ不等,则角速度不等,线速度相等,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4.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
4解析: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mg tan θ=m ω2L sin θ,整理得:L cos θ=g/ω2
是常量,即两球处于同一高度,故B 正确。

5.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若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忽略其他力的影响,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 ,如果要在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绕它运行的近“地”卫星,其环绕速度为( )
5解析:
因为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其运动规律有,上升的最大高度
D
C
B
A
当“近地”卫星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时,
6.如图所示,有A 、B 两物体,B A m m 2=, 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斜面上, 在它们下滑的过程中( )
A.它们的加速度θsin g a =
B.它们的加速度a 小于θsin g
C.细绳的张力0=T
D.细绳的张力θsin 3
1
g m T B =
6解析:
试题分析:将AB 看成一个整体,它们下滑时具有一个共同的加速度,即重力沿斜面方
向的分力大小为F=(G A +G B )sin θ,故它们的加速度为θsin g a =,选项A 正确;如果下滑时它们之间有力的作用,则A 的加速度会减小,B 的加速度会增大,最终二者合在一起,现在二者共同下滑,说明细绳间的张力为0,选项C 正确,而BD 均错误。

7.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

如图所示,若某极地卫星从北纬30°A 点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至南纬60°B 点(图中未画出)的正上方,所用时间为6h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该卫星的加速度为9.8m/s2
B.该卫星的轨道高度约为36000km
C.该卫星的轨道与A、B两点共面
D.该卫星每隔12h经过A点的正上方一次
7答案:B
解析:
A、卫星从北纬30°的正上方,第一次运行至南纬60°正上方时,刚好为运动周期的1/4周期为24h,为与同步卫星高度相等,其高度约为36000Km,加速度小于地面的加速度,故A错误,B正确C、D、因地球在自转,则卫星的轨道不会与A、B两点共面,且不会每隔12h经过A点的正上方一次,则C、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水平圆盘可绕通过圆的竖直轴转动,两个小物体M和m之间连一根跨过位于圆心的光滑小孔的细线,M与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物体M随圆盘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下述的ω取值范围已保证物体M相对圆盘无滑动,则正确的是()
A.无论ω取何值,M所受静摩擦力都指向圆心
B.ω取不同值时,M所受静摩擦力有可能指向圆心,也有可能背向圆心
C.无论ω取何值,细线拉力不变
D.ω取值越大,细线拉力越大
8答案:BC
解析:
A、B,M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在水平方向受到绳子的拉力,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设M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f=Mω2r.又T=mg
则得:f=Mω2r-mg.
若Mω2r>mg,f>0,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若Mω2r<mg,f<0,静摩擦力方向背向圆心;故A错误,B正确.
C、D对于m,根据平衡条件得:T=mg,说明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9.两颗互不影响的行星 P 1、P 2 ,各有一颗近地卫星 S 1、 S 2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中纵轴表示行星周围空间某位置的引力加速度 a ,横轴表示某位置到行星中心距离r
平方的倒数, a - 关系如图所示,卫星 S 1、 S 2的引力加速度大小均为 a0。


( )
A.S 1的质量比 S 2的大
B.P 1的质量比 P 2 的大
C.P 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 P 2的小
D.P 1的平均密度比 P 2的大
9解析:
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
则得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为:a=,由此不能判断近地卫星
S1、S2的质量大小.由数学知识知,a-图象的斜率等于GM,斜率越大,GM越大,M 越大,所以P1的质量比P2的大,故A错误.B正确.
10.在“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悬点刚好与一个竖直的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将画着几个同心圆的白纸置于水平桌面上,使钢球静止时刚好位于圆心.用手带动钢球,设法使它刚好沿纸上某个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钢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①用秒表记录运动n圈的总时间为t,那么小球做圆周运动中需要的向心力表达式为
F n= .
②通过刻度尺测得小球轨道平面距悬点的高度为h,那么小球做圆周运动中外力提供的向心力表达式为F= ;
③改变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多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h关系图象,可以达到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目的,该图线的斜率表达式为.
10【分析】利用公式F n=m,而v=,计算球所受的向心力.质量可通过天平称出,而周期则是取小球转动n次的时间求得,对于半径则可刻度尺测量出.
【解答】解:①根据向心力公式:F n=m,而v=,T=
得:F n=;
②如图由几何关系可得:F n=mgtanθ=mg;
③由上面分析得:mg=,
整理得: =?h
故斜率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①;
②;
③.
11.如图所示,方形木箱质量为M,其内用两轻绳将一质量m=0.1kg的小球悬挂于P、Q 两点,两细绳与水平的车顶面的夹角为60°和30°。

水平传送带AB长l=30m,以v=15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木箱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75,(g=10 m/s2)求:
(1)设木箱为质点,且木箱由静止放到传送带上,那么经过多长时间木箱能够从A运动到传送带的另一端B处;
(2)木箱放到传送带A点后,在木箱加速的过程中,绳P和绳Q的张力大小分别为多少?
11解析:
(1)对木箱:μMg=Ma a =7.5m/s 2
木箱加速位移: x 1=15m
木箱加速时间:
x 1=15m<l =30m 所以还要在传送带上匀速后一段距离 木箱加速时间:l- x 1=vt 2 t 2=1s t= t 1+ t 2=3s
(2)当绳P 伸直但无拉力时mg tan30°=ma 0
木箱加速时a =7.5m/s 2>
所以小球已经飘起,绳P 已经松弛,故:T P =0 此时:
T Q =1.25N
12.一宇航员乘坐自动航天飞行器到达一类似地球的星球表面进行科学考察,科考任务结束后,他将星球的自转周期为18小时、同一物块在星球两极时的重力为在星球赤道时重力的
26
27
倍的两个数据输入飞行器的航程自动仪中,飞行器自动生成运行轨道 ,并按此轨道由星球表面P 点返回到同步轨道上,如图所示,其中P 点和Q 点为切点。

请问飞行器从椭圆轨道上的P 点到 Q 点需要多长时间?
12解析:
设该星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飞行器的周期为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