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三
散文阅读3概括要点,筛选信息
悟 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 升
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
分 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 高
点
效
突 破
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
效 训 练 · 能 力
边 悟
(2015· 重庆卷)
《甘森的 西红柿》
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 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因果 探寻题)
提 升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建模]——明确思路,学怎么答
1.解题思路
(1)特点概括题解题“三步走”
分
高
点
效
突 破 ·
分 点
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
高 效
突 破
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
训 练
·
·
边 练
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
能 力
边 悟
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
提 升
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
括题)
(2015·福 建卷)
《纸上 故乡》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 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 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
分 点 突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三讲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知识精讲】分析行文的思路与线索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内容层次是怎么安排的,以及是顺着一条什么线写下来的,以及线索的作用或效果。
[考向1] 梳理行文思路1.散文的思路结构类型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有:静赏式,即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参游式,即入景——赏景——联想——收束;象征式,即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
文化哲理散文主要有:追怀式,即眼前景——从前景——怀念情;叙史式,即奠定基调——追述史实——抚今感慨。
写人叙事散文主要是感悟式,即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
2.散文内部的结构关系散文内部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相承关系,体现了文章内容的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表现方式是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或是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或是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方法从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方面入手,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方式,分层归纳,最后整合。
注意转折、过渡性的词句。
4.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方向。
明确命题的着眼点——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即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以及作者这么安排行文思路的理由。
第二步:读文,厘清思路。
先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再判断哪些段落可以根据题干要求归纳出大的行文层次。
第三步:作答,简洁规范。
组织语言作答。
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5.常见的设问方式(1)文章是围绕××逐步展开写作思路的?请简析。
(2)本文结构严谨,请概括(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3)文中主要写了××、××,这些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6.答题规范(1)用“首先”“然后”“下一步”“最后”等词语来串联每一步的内容。
散文阅读真题训练(三)
散文阅读真题训练(三)二、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训练(一)、望天树的境界感动亚洲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擎天巨树。
它姿态秀美,树干挺拔,昂首屹立于万木之上,使人无法仰视它的树冠。
站在树下,听鸟儿在树顶上的鸣叫,小得像蚊子的嗡嗡声一样。
植物学家在对这种巨树进行测量后,发现树高有60多米,个别的高达80米,这些罕见的巨树,株株耸立于沟谷雨林的上层,一般要高出第二层乔木20多米,是热带丛林中最高的树木,根据巨树这种直通九霄、刺破青天的气势,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望天树。
望天树材质沉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是一种难得的优良木材。
根据经验,材质好的树木生长速度都是非常慢的,而望天树却是个例外,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长到了50多米,胸径达到1.3米,这种生长速度,在树木中是罕见的。
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望天树快速生长,并超越身边所有的其他树木,成为热带雨林中最伟岸挺拔的大树呢?在热带丛林中,为了生存,树木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存空间、阳光和水分的争夺。
为了占地盘,有的树木们尽可能地让自己枝繁叶茂,而有的树木则盘根错节。
这种为利益的争夺和排挤现象随处可见,让人看了心惊。
在从林中,藤萝等寄生植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不能直立生长,为了生存,就要攀附缠绕在其他树木上,而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往往会便于寄生植物的攀附,最终,它们会被寄生者牵绊、层层遮蔽。
这样一来,枝杈众多已不再是它们的优势,而会成为影响它们向上生长的负担。
只有望天树是个例外,因为它的树干是通直的,绝无一个分叉,这根唯一的主干,使得望天树在丛林的纠缠与争斗中独善其身,它不为外界因素所扰,仰视苍穹,专心致志地向上生长,生长,直到有一天,自己高耸入云,达到一览众树小的境界。
不妨试一下,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忽略身边那些利欲得失,并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不懈努力。
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也许便是人群中的一棵“望天树”。
(选自《美文读写周刊·初中版》)1.请在文章中找两个成语,并将它们正确地写在下面。
散文阅读(三)散文的情感 (2)
• 第3题答案: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 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 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 • 考查“散文的情感”,经常结合词句的品读来进 行。我们在做此类题时,除了赏析词句的表达特 色,还应指出该词语或句子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作用。 • 注意:做此类题,我们可以借鉴语言品析的答题 模式,用“运用了 (语句特色), (表达效果) 地写出了(语句所写具体内容),表现了作 者 (思想感情)。”这样的句式作答。
散文阅读(三)散文的情感
• • • • • • • • •
散文阅读(三)散文的情感 【精彩回放】 1.结合《那树》这篇课文的学习体验,说说你对“村路”内涵的理解。 (2010年湖北荆州卷《村路怎能不弯呢》) 参考答案:村路具有知足与宽容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村路的赞美。\弯曲的村路体现了农村的自然的生态环境,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说出其中一个 方面即可) 2.从“仰望”大树到“蹲下来看”小草,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轨迹? 虔诚、尊敬→嫉妒→ → (2011年“课易通”《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参考答案:自卑、伤感——自信、自强
•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 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 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 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 争者的欢乐。 •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 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 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 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议论抒情句中体会散文的情 感。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一篇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 情感的地方,所以阅读时要细细品味这些句子, 读出它们在文章中的特殊意蕴,从中把握文章的 情感。 • 另外,要把握散文的感情基调,对文章的开头不 能掉以轻心。因为一篇散文往往从第一个字开始, 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为全篇铺下了语言的底 色。如《背影》一文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 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表 达对父亲的思念,定下了全文的基调,文章就在 这种对父亲深情的怀念和感激中铺开。
七年级散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散文阅读(含答案)散文一:《小鸟和小树的友谊》内容概要这篇散文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棵小树之间的友谊。
小鸟很喜欢在小树的枝干上栖息和唱歌,而小树则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他们互相陪伴,互相依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阅读题1. 为什么小鸟喜欢栖息在小树的枝干上?2. 小树为什么感到幸福和满足?3. 这篇散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小鸟喜欢栖息在小树的枝干上是因为它们觉得那里温暖舒适,并且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2. 小树感到幸福和满足是因为有小鸟在它的身边,它们互相陪伴和依赖,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3.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友谊是宝贵的,互相陪伴和支持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幸福。
散文二:《勇敢的小猫》内容概要这篇散文讲述了一只小猫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追求梦想的故事。
小猫原本害怕水,但在一次机缘下,它遇到了一只水生物朋友,并通过相互帮助和鼓励,最终学会了游泳,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阅读题1. 小猫原本害怕什么?2. 小猫通过什么方式克服了自己的恐惧?3. 这篇散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小猫原本害怕水。
2. 小猫通过与一只水生物朋友相互帮助和鼓励,学会了游泳,并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3.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并通过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
散文三:《夏天的乐趣》内容概要这篇散文描述了夏天的美好和乐趣。
在夏天,人们可以享受到清凉的游泳池、美味的冰淇淋、绿草如茵的公园等。
夏天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活动的季节,人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阅读题1. 夏天有哪些美好的事物?2. 夏天最令人兴奋的活动是什么?3. 这篇散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夏天有清凉的游泳池、美味的冰淇淋、绿草如茵的公园等美好的事物。
2. 夏天最令人兴奋的活动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快乐时光。
3.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要珍惜夏天的美好,与家人朋友一起共享快乐时光。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散文阅读的三个角度
略 ”是 写 作 当 中 常 用 的一 种 手 法 ,作 者将 一些 内容 一 明 ”,一 处 是 “我那 里 直 是 聪 明过 分 .总觉 得 他 说话 不
笔 带过 ,却 给读 者 留 下 了无 限遐 想 的空 间 ,也 只是 这 太漂 亮 ”,号一 处是 “那 时 真 是 太 聪 明 了 ”,但 是 结 合
样 ,才 会 有 “一 千个 读 者 就 有 一 r 个 哈 姆 雷 特 ”的 现 上下文 ,不 能 发 现 这 两 处其 实是 反 语 ,实 则 说 自己
的关 键 所 在 ,学 生 只有 理 解 了这 句 话 ,也 就 明 白 了丈 实 为 虚 ,也 可 以 化 虚 为 实 ,而 在 修 辞 当中 ,流 露 着 作
章 的主 要 内容 。
者 的情 感 ,因此 在 理 解 文 本 时 ,就不 得 不去 关 注 修 辞
3.关 注 “省 略 ”体 会 占外 之 间 。 “留 白 ”或 者 “省 的 运 用 了。 例 如 在 《背 影 》当 中 ,有 两 处 写 自 己 “聪
时 ,作 者 所 表达 的情 感 就 不 得 不 成 为 我 们 所 关 注 的 如 改 变语 序 ,仔 细 分 析 这些 句子 ,一 可加 深 学 生 对 于
焦 点 。例 如 初 中 九年 级 语 文 茅 盾 的《白杨 礼 赞 》中写 文 本 的 理解 ,二可 培 养 学 生 的语 感 。 例 如 在 《衙 塘 月
第 三 、细 读 文 本 ,把 握 语 境
首 先 得 学 生 明 白在 文 本 当 中 记叙 了什 么事 ,或 者 描
语 境 就 是 语 言 环 境 ,在 不 同语 言 环 境 当 中 ,卡【{同
述 了什 么 样 的景 物 ,这 是 引导 学 生 理 清 文 章 脉 络 的 的语 言 所 表 达 的 意 义是 不 同 的 ,只 有 通 过 仔 细 的 品
散文阅读三部曲
散文阅读三部曲一、第一读出作品: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要点】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手,概括文中形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概括出来了,文章内容概括就迎刃而解了。
例:学习《白杨礼赞》,只要抓住华北平原上白杨树的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其次感知关键语段入手,有的散文主要信息集中在某一关键语段,只要把这个语段的内容概括清楚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就尽在其中。
例:《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再次,从感知重点语句入手,一些散文所蕴含的道理往往就集中在某一关键语句上,只要能把该语句的含义分析清楚,文章的主旨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集中概括了文章的哲理。
散文为了能够完美地表情达意,作者会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尤其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我们只有多留心,多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
【提示】此外,散文还会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排比等,首先要判断其语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次根据每一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准确分析,最后分析其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感知文章内容。
二、第二读出作者:分析主旨,把握情感【要点】要探究散文表现的情感。
【方法】首先要熟悉散文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以及散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其次我们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散文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的是显性的句子,我们谓之文眼,有的是隐性的句子,实际上也是文眼,需要我们去概括。
文眼往往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以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散文阅读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 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 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2014·大纲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 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 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 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 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 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 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 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 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 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 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
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 请求提携的。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 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地称 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师 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节选自梁实秋《信》)
2.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①朵云遥颁:_隔__个__好__久__(从__老__远__)_来__了__一__封__信__。____ ②阶级升黜:_地__位__待__遇__改__变__。__ 解析 解答这类题,要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从原 文“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 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可以推 测,这里“朵云遥颁”的意思就是突然来了一封信。“师生 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根据上 文可知,谈的是师生之间关系和地位的变化。
散文阅读理解复习(三)教案资料
散文阅读理解复习(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首尾的作用。
2.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分析文章首尾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分析文章首尾的作用。
四、教学流程:(一)学习分析文章首尾的作用。
1.点击中考例(1)《草记》第1题: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分)答案:内容: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生命力的顽强;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的顽强的生命力作了铺垫。
例(2)《爱在身后二十米》第4题: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文章的结尾好在哪里?(答出两点即可)(2分)答案:①内容上表明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深化主题。
②语言上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父亲对我的关爱,生动感人。
③结构上篇末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2分)小结提问方式:⑴分析开头在全文中的作用。
⑵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储备:分析开头作用:结构上(1)总领全文(2)引起下文(3)贯穿全文的线索(4)为下文写……做铺垫内容上(1)点题(2)渲染气氛(3)奠定全文感情基调(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引用可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文采、美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结尾作用:结构上(1)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内容上(1)点题(2)总结全文(3)点明主旨(4)深化中心(5)引用可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文采、美感。
中间句子作用:结构上(1)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2)总领下文(3)总结上文。
内容上(1)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答(2)引用可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文采、美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探究方法解题策略:结合文章,领悟内涵;立足全篇,紧扣中心;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提醒: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简单空答术语。
一定要结合选文内容把中心写出来,即联系具体内容作答。
3.小试牛刀寒色(龙应台)“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①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2022年语文中考专项《散文阅读(3)》(附答案)
一、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会唱歌的火炉迟子建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
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
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
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我家的手推车是二手货,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满面疲惫的样子。
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气管子,好随时给它打气。
否那么,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你把柴火运出山呢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着着的。
姐姐是个干活实在的孩子,所以父亲每次都要带着她。
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是八九岁的光景,但父亲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时不时也把他带着。
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
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我们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
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
父亲生性乐观,很幽默,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
我们拉的柴火,根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做烧柴。
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方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
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
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力些,回来得也会晚。
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3——标题含义与作用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3 ——标题含义与作用+例题分析【知识梳理】一、理解散文标题含义的思路(一)找出关键句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就必须借助关键句。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文中点题句,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
(二)深究标题的中心义从文章主旨角度入手去理解标题含义。
对文章主旨反复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三)提炼整合答案从标题的本义、语境义、中心义中角度去提炼答案。
用文章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印证标题的含义。
按照要求,精练语言,整合答案。
二、标题作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语境义),留意文章的标题有没有深层义或象征义。
(二)分析标题结构上的作用。
有的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文章的作用;有的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与标题照应;有的标题还暗含文章的行文思路。
(结构上)(三)探究标题与文章故事情节的关系。
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
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章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本文的人物形象或情感主旨。
(四)分析其效果(手法)。
有的题目运用了手法或者特殊句式,就要考虑表达效果上的作用: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真题分析】【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心灵的呼吸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
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
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根。
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
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挂着箫。
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
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
散文的含义理解语言赏析
一、题干需要这样审——审题干,明题型 (2017·高考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2017·高考北京卷)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 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
题干 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
示例 感。 (2015·高考重庆卷)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 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解析 画线句写的是“我”在看到使用徽墨书写时的主观感受。 从艺术手法的层面看,“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看到了徽 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既是拟人,又是“我”的主观想象, “翩翩起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 从思想内容的层面看,这些美好的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我”对徽 墨的喜爱,由此生发的“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的感慨则表达了“我”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 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 的向往。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 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 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 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 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 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 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指代词
者段落 有特殊指代(远
莫言散文阅读理解3篇(有答案)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③“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⑥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精美散文阅读(优秀9篇)
精美散文阅读(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精美散文阅读(优秀9篇)优美散文总是惹人心醉,请看下面的短篇优美散文吧!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精美散文阅读(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散文阅读3(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散文阅读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的舞蹈夜姑娘左手提起了黑蓝色的裙角,右手张举着墨扇,便翩翩地跳起舞了。
她薄衫的四周用沉重的明珠镶嵌着,半球的发环上戴着一颗大珍珠。
当她在不息地舞跃,那些明珠一闪一闪地闪出光耀,头上的大珠,有时被扇儿遮住,露出时,便益发亮得刺目了;当她在左顾右盼,一丝丝的柳条轻轻地落入池中了,一朵朵的花儿偷偷地穿过了竹篱了,但在她未看而不看的地方仍是黑暗得沉寂;当她在抖弄衣裳,一阵阵的轻风送她袖中裙里的香气,到百合身上,荷花身上,和夜香花的腋里,更布满了园里林间;当她在斟酌脚步,夜莺奏着美丽的歌声,能言的鸟在旁喃喃地讲说她跳得怎样的和谐的符节----呵,一切都催人入梦呵!夜姑娘于是微微地笑了,笑声荡漾到林边,林里的叶儿也哈哈笑了;在睦眠的鸟儿惊醒来,也互相问了一两声是什么消息。
这在跳舞的夜姑娘实在倦了,便和衣卧在银灰色闪着海青光的帐里。
于是,呵,于是世界上的一切都开始讲夜的美丽,一如剧场里一幕闭后的嘈杂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耀——________ 益发——________ 沉寂--________ 斟酌——________(2)“夜姑娘于是微微地笑了,笑声荡漾在林边,林里的叶儿也哈哈笑了。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用此修辞方法仿写一个句子。
(3)下列描写事物的角度不一致的一项是()A.夜姑娘左手提起了黑蓝色的裙角,右手张举着墨扇,便翩翩地跳起舞了。
B.—朵朵的花儿偷偷地穿过了竹篱了。
C.夜姑娘于是微微地笑了。
D.这在跳舞的夜姑娘实在倦了。
(4)下列哪些事物是作者想象的,哪些是实际的。
①夜姑娘②裙角③墨扇④百合⑤发环⑥荷花⑦轻风⑧夜莺⑨明珠实际:________ 想象:________。
(5)文中第二自然段________写“夜姑娘”服饰,第三自然段运用四个排比句式分写“夜姑娘”的舞姿、神态动作和脚步,第四自然段写“夜姑娘”的________,末段写“舞蹈” ________。
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微专题三:写景状物散文
散文阅读微专题三:写景状物散文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整体阅读示例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
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
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分步研判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可知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其思路可能是由物及人,由物及情(理)。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
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
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
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依据标题判“线”法、反复出“线”法,可知本文线索是木棉花。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
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
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三内容要点概括类3大题型题型一段(层)意概括[例一](2011·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
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
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节选自《才子赵树理》) 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3分)[自主尝试]题型二主旨概括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例二](2014·湖南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
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
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
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
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
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
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
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
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
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
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
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
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
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
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
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
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
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
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
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
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
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
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
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
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
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
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
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
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
有删节) 概括全文主旨。
(3分)[自主尝试][解题方略]1.主旨概括“4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2013年四川卷中《负重的河流》。
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例二]就是写人叙事散文,可针对粮食来概括,可针对具体事件来概括。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2.主旨概括的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
题型三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例三](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
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
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
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
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⑧其实并非如此。
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
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
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
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
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
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
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
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
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
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
”我相信他的话。
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⑪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
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⑫那么,谁救四堡呢?(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