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

合集下载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9.06•【字号】浙教电传〔2012〕308号•【施行日期】2012.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浙教电传〔2012〕308号各高等学校:教育部最近下发《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知》(教技〔2012〕9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将《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提出如下要求。

一、深入学习、准确把握。

要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组织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和教师认真学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二、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在帮助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水平、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等方面采取积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促进浙江经济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统筹兼顾,深化改革。

要把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作为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整体部署,建立以服务需求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以转化实绩论英雄,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转化和推广科研成果,抓紧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平台。

加强学术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请各校将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教育部《通知》精神的有关情况(电子版)于2012年9月30日前报送我厅(请注明“××学校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总结材料”)。

联系人:姜毅,联系电话:0571―88008970,电子邮箱:****************。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2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形势要求1.深刻认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

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准确把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势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

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公关论坛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文/金奇杰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始终发挥着课程主渠道承载的立德树人目标与功能,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是改革创新的关键。

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旨在破解教师数字素养不高的主体困境、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的内容困境、数字平台建设缺乏的载体困境,通过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的教学队伍培养、教学内容供给、教学平台建设三方面的改进创新,依托技术化手段、数字化赋能、精准化内容,用好数字技术学习和开发优质数字资源,以带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赋能;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引言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并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1]。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数字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数字化进程,依托数字教育服务平台共享教育红利,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更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新方向、新内涵、新动能。

一、高校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理念的明确提出缘起于上海进行的高校课程改革活动,2014年上海市教委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中提出这一概念。

2020年5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19.11.15•【文号】教师〔2019〕10号•【施行日期】2019.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师〔2019〕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11月15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推进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教技〔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技〔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按照中央指示精神,由中国科协牵头起草的《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已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下发。

为深入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精神,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发布实施《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

去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用十五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把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

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又先后成功召开了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个国务院部门以及军队系统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作出加强自主创新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现在,企业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创新环境明显改善,最关键的就是充分调动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集中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来。

发布实施《若干意见》,有助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有助于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营造良好条件和氛围;有助于各级科协组织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准科学定位,千方百计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

二、准确把握《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若干意见》坚持以调动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线,紧紧抓住“人”这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关键,对全体科技工作者、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级科协组织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10.24•【文号】教政法〔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服务实践需求。

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基层一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教育科研的实践性,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方法创新,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和人才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纪要2000年1月11-1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大会发表了重要书面讲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副部长韦钰作了大会工作报告和总结。

大会开幕式由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吕福源主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高教厅)、主任(厅长),84所高校校长,教育部科技委正、副主任以及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

大会还邀请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外贸部、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相关司局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就有关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要全面学习和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采取积极措施,调动高校一切积极力量,推动和加速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跨越和综合国力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岚清副总理的书面讲话,对高等学校的技术创新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明了方向。

李岚清副总理强调指出:“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必将对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部署的贯彻,促进高等学校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必须充分认识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竞争决胜的目标是产业化这一客观事实;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迫切要求,以高度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在进一步抓好战略性、基础性研究的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工作力度。

要最大限度地开放高校资源,改革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同,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1.30•【文号】教人〔2020〕15号•【施行日期】2020.11.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人〔202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切实扭转高校“唯帽子”倾向,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部制定了《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宣传解读,帮助广大人才充分知晓和正确理解《意见》,营造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当前工作中不符合《意见》要求的地方,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立行立改逐项抓好落实。

整改方案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报我部人事司备案。

严格对照《意见》要求,全面梳理有关制度文件,抓紧修订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要结合实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工作,注重经验总结,并于2021年6月30日前将《意见》落实情况和经验做法报我部人事司。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所属高校按照要求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落实过程中有关意见建议,请及时报我部。

教育部2020年11月30日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树立正确人才观,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激励和引导高校人才队伍坚守初心使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现就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提出如下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09.04•【文号】教研〔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5.13•【文号】教师函〔2019〕4号•【施行日期】2019.05.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1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家开放大学,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我部决定启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现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教育部2019年5月13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0.12.24•【文号】教师〔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2.目标任务。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更加健全,管理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5.28•【文号】教高〔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纲要。

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8年12月29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

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组织模式,加强协同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1999.09.13•【文号】国科发高字[1999]385号•【施行日期】1999.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的通知(国科发高字〔1999〕3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教委(教育厅、高教厅),教育部各直属高等学校:依托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争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大学科技园在新形势下更快更好地发展,科技部、教育部决定抓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注重实效。

首批拟选择十个左右有较好工作基础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二、试点单位的选择,由具备一定工作基础的高校提出申请(参见附件一),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教委(教育厅、高教厅)推荐,每省(自治区、直辖市)限推荐1个,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视情况可推荐2个,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择优确定。

试点申请报告及推荐文件(一式两份)请于1999年10月15日以前分送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和教育部科技司。

各地在组织申报、推荐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起。

对于选定的试点单位,科技部、教育部将加强重点联系和指导,积极为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环境条件。

三、1999年7月30—31日,科技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召开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讨会”,现将会议纪要(附件二)印发给你们参阅。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王德超裴长春尹凤哲朴成道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28期摘要:以新时代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探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综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以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纲本,注重新时代教育技术与“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着眼于“三位一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新时代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卓越拔尖人才;金课;三位一体中图分类号:G642.0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in local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Wang Dechao Pei Changchun Yin Fengzhe Piao Chengdao1.College of Engineering,Yanbian 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2;2.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School of Engineering,Yanbian 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2Abstract: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dheres to this principle,implements the four regressions,takes an all-round and open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s the outline,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ix outstanding and one top-notch" talents.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in-one"excellent and top-notch talent training system,we will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op-notch talents requir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Keywords: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Golden class;Trinity我國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进入了内涵发展、模式转变和质量提升的重要节点,注重“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和注重教育顶层设计,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的课程理念和形态,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7.10•【文号】教高函〔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7.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指导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函〔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我部制定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各高校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2019年7月10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工作,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加强国创计划的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创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优秀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第三条国创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旨在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2020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及答案2020年教育学统考311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20世纪后期我国兴起元教育学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的反思与建设,下列选项中属于元教育学论题的是()A.教育学的逻辑起点B.教育的本质C.教育的起源D.教育史【答案】A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对“教育”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操作性界定。

根据谢弗勒有关教育定义的分类,这种界定属于()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功能性定义D.规定性定义【答案】D3.近代以来欧洲教育逐渐世俗化,这种发展特征在学校教育制度中表现为()A.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阶层B.公立学校与宗教组织分离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义务教育普及【答案】D9.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统一分类维度划分的课程相关概念是()A.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答案】A10.让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例子中主动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种教学模式是()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教学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答案】C11.作为教育学诞生的重要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创建了教育“目的——手段”理论框架,并以心理学说明教育的()A.目的、手段和途径B.目的、手段和障碍C.途径、障碍和目的D.途径、手段和障碍【答案】A12.育才中学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市政和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这种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情感陶冶法C.实践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答案】C13.优秀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下列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描述错误的是()A.教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群体独家的知识类型B.实践性知识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C.反思性实践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主要途径D.实践性知识难以通过直接教授而获得【答案】A14.与儒家相比,墨家教育内容特色除体现为重视科技教育外,还体现在重视()A.政治教育B.文史教育C.道德教育D.思维训练【答案】D15.中国古代通常用“志”表达行为动机,用“功”表达行为效果,关于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在道德评价中的地位问题,董仲舒的基本看法是()A.“功”重于“志”B.“志”重于功C.含其志而观D.孰轻孰重酌情而定【答案】B16.句短押韵、朗朗上口是我国蒙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凝聚青年科技人才 唱响科技报国的青春强音

凝聚青年科技人才 唱响科技报国的青春强音

凝聚青年科技人才唱响科技报国的青春强音作者:全国青联秘书处来源:《中华儿女》2024年第08期今年3月,“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活动举行。

图为青年科学家谈“新质生产力”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近年来,全国青联、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中青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打造“青科奖”、“青科创”、“青科赛”、“青科普”品牌工作体系,引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向“新”而行,构建形成了“组织体系基本完善、项目品牌总体成型、阵地依托支撑有力、人才效应更加彰显”的共青团青年科技工作格局。

自2023年以来,全国青联、中青科协牵动各级青联、青科协开展“青年科学家百城行”、“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2600余场,带动青年科技工作者8万余人,线上线下覆盖内地及港澳、华裔青少年共约620余万人,累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0余项,多渠道举荐各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00余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广泛汇聚起青年科技力量。

今年4月18日,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全国“青马工程”)首期科技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由全国青联、中青科协等组织渠道推荐的5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齐聚上海,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

全国“青马工程”首期科技班是由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统战部联合实施,培养周期为一年,旨在培养一批紧跟党走、勇挑重担的青年科技骨干。

培训期间,多位两院院士、知名专家等组成“授课天团”,面向学员开讲。

学员们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主题深入研讨,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青马班学员、中青科协理事、航天工业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隋少春表示,“这些天的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帮助我进一步打开了科研思路,也让我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通

教技[20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

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和重点任务,是指引我国科技事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将学习贯彻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要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实现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既是高等学校的光荣责任,也是牵引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支持鼓励高校为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服务。

高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

三、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水平。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点学科专业,明确各类高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对学科专业实行动态调整,大力推动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重视工程实用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四、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确立基础研究在高校科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高校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五、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以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协同的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

推进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革,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

建立与产业、区域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转化和推广科
研成果。

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

要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整体部署,建立以服务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管理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学术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请各地各高校将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情况及时报送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