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分期探讨
中国脊柱肿瘤外科治疗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脊柱肿瘤外科治疗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2018年第10期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原发性脊柱肿瘤发病率占全部骨肿瘤的4.6~8.8%,脊柱转移性肿瘤占全身骨转移瘤的50%。
脊柱肿瘤外科治疗需要根据肿瘤性质和分期而采取不同术式,包括广泛切除、部分切除、姑息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术式。
治疗原发性脊柱肿瘤的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目前已得到推广,部分肿瘤如脊柱中间型肿瘤的治疗方法经历了姑息手术、彻底切除手术、姑息手术加放疗的历程,同时脊柱转移瘤出现了新的预后评估系统,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也推动了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进步。
这些外科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均已开展,但仍存在如复杂的广泛切除、综合治疗方式、预后评估、打印技术应用等问题,有待不断探索。
一、脊柱肿瘤穿刺活检的重要性肿瘤病理分型是重要的预后因素,NCCN指南推荐脊柱肿瘤患者在采取任何手术治疗措施前都应接受活检。
穿刺活检能够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多学科治疗。
对部分放化疗敏感的脊柱肿瘤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无需手术,对于晚期无法手术或无需手术者可明确病理类型,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靶点基因检测标本。
自从1935年Roberson等[1]报告脊椎穿刺活检术以来,穿刺针设计、穿刺技术和导引技术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2002年,国内学者报告脊柱肿瘤患者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术,活检准确率已经达到92.81%[2]。
国内骨肿瘤专家已经认识到脊柱肿瘤穿刺活检的重要性,2009年在脊柱转移瘤专家共识[3]中列出了活检的指征:①无肿瘤病史而怀疑骨转移瘤的患者必须行术前活检,如确诊为转移瘤,应在病理结果指导下寻找原发肿瘤;②如果恶性肿瘤病史明确,全身同时发现多处骨质破坏(长骨、椎体、骨盆),术前活检不是必须进行的操作;③对于恶性肿瘤病史明确,但仅出现单发骨破坏的患者,制订手术计划之前应考虑活检以明确诊断。
原发性脊柱平滑肌肉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doi:10.11659/jjssx.07E021011·综 述·原发性脊柱平滑肌肉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张 健,张 良,赵建华,姜复龄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重庆400042)[摘 要]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恶性软组织肉瘤,也是侵袭性最强的肉瘤之一,常见于子宫、腹膜后间隙、腹腔脏器及四肢软组织等。
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疾病,而原发性脊柱平滑肌肉瘤更为罕见,现有的病例报道较少。
由于原发性脊柱平滑肌肉瘤的罕见性,传统的诊断、治疗方式和效果仍存在争议性,因此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文章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原发性;脊柱平滑肌肉瘤;诊断;治疗;椎体全切术[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1 07 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2068) [通信作者]姜复龄,E mail:154772100@qq.comResearchprogres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imaryleiomyosarcomaofthespineZHANGJian,ZHANGLiang,ZHAOJian hua,JIANGFu ling (DepartmentofSpinalSurgery,DapingHospital,Arm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bstract:Leiomyosarcomaisakindofmalignantsofttissuesarcoma,anditisoneofthemostaggressivesarcomas.Itusuallyoccursintheuterus,retroperitonealspace,abdominalorgansandsofttissuesofthelimbs.Primaryleiomyosarcomaofboneisararedisease,andprimaryleiomyosarcomaofthespineisevenrarer,andtherewerefewercaseshavebeenreported.Duetotherarityofprimaryleiomyosarcomaofthespine,thetraditionaldiagnosis,treatmentandefficacyarestillcontroversial.Therefore,thisarticlereviewstheresearchprogressofitsdiagno sisandtreatmentbasedonthepublishedarticles.Keywords:primary;spinalleiomyosarcoma;diagnosis;treatment;totalenblocspondylectomy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恶性间质性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5%~10%,常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也可见于腹膜后间隙、消化道、腹腔脏器及骨骼等组织[1]。
脊柱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15】杨 晓 平 ,Ma比 hiafava—Big.ami病 9倒 临床 分 析 Ⅱ]中风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2006,23(3):364—365 【16】李 建 章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疑 难 病 例 分 析 [MJ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2008:91—
目前脊柱肿瘤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单一的脊柱肿瘤患 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前通 过影像 学和病理诊 断肿瘤来判断肿 瘤 的分类和性质 ,待明确肿瘤的分类及性 质后 再制定肿 瘤的最佳手 术 人路 、手术方式 ,以达到解除 因肿瘤产生 的相应症状 ,防止肿瘤今
收稿 日期 :2012—2—10
后复发 ,控 制脊髓因受肿瘤直接 的压迫或椎 体破坏导致脊 柱不稳所 产生 的疼痛 和瘫痪 ,改善病患 的生存质量 。对于转移性肿瘤 患者只 要患者 的生存期 限大于 6个 月的 ,均可通过手 术来治疗 。对易 复发 的恶性转移癌应行广 泛切 除。除 了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还可 以改善 缓解脊髓受压的相应 症状 ,增加稳 定性 ,更可延长生存期限 。根据肿 瘤来源不 同、性质及 自身情况需要制定不 同的术式。根据 国外学 者 的研究 提 了多个 外科分 期系统 用于指导脊 柱肿瘤 在治疗上 的策 略选择。包括脊柱转移性肿瘤 目前亦有各种外科分期 和治疗方法 , 在 目前多种 常见治疗 方法 中,仍首先 考虑外科手 术 ,主要 有治疗疼 痛 、脊髓减 压和提供脊 柱的稳 定性 的功效 ,而选 择外科手 术对于是 否能延 长生存期 ,则要综合患者 目前 的全身综合情况。 2.1药物治疗法 目前临床上适 用于药 物治疗 的患 者常规选 用皮质 固醇类药物来 治疗脊柱肿 瘤 ,类 固醇能有 效的减轻 脊髓水肿 ,并减 少造血 肿瘤的转移种植 ,有时也 能降低 因原发病灶 为乳腺 癌的肿瘤 转 移 ,尤其适用 于伴有 脊髓压 迫的病患 ,但是类 固醇的适用 指针和 合适 剂量 目前 仍存在着 不少争议 ,尚无统 一规范 ,亦没有适 用类 固 醇药物来 治疗 脊柱肿瘤的l临床用药指导 ,l临床医生也无法 给出治疗 时确定 的首选 给药剂量 ,尚只能根据 临床 医生的经验及患者 目前病 情来决定 。 2.2放射治疗 法 传 统的放射治疗 法不仅 常规适用 于手术前后 的辅 助性 治疗 ,并且还 在脊柱 肿瘤 的姑息性 治疗 中有着 十分重要 的地 位 ,能 达到预防病理性 骨折 、缓解疼痛 、防止 神经功能恶 化 ,甚至 还 能达到改善受损神经 功能的 目的。根据 Sciubba等学者提 出的转 移 性脊柱肿 瘤单独放疗 的指征 为 :① 明显的椎 管内骨损 害 ;②继发 于 对放疗 敏感的肿瘤并 不伴有脊 柱失稳 ;③ 预计寿面小于 3个月 ;④迅 速进展 的神经损伤 ;立体定 向放射手术 (SRS或 SBRS)是一种 目前来 说 较为新颖的放射治疗技术 ,它有效的弥补 了之前传 统放射治疗法 不能对病 灶进行精 确照射 的缺点可 以向病灶组 织提供精 确且集 中 的多束 、分 次的放射线 ,所 以 SRS与可调节强 度的放射能 对病灶进 行精 确打击而又能使周边正 常组织受 到的放射最小化 ,所 以 SRS在 小 范围的转移性肿瘤 和对放疗不敏感 的情况下 ,SRS是一 种值得考 虑采取 的治疗手段 。 2.3手术治疗 法 脊柱肿瘤在行手术 治疗 之前 ,应熟练的掌握手术治 疗脊 柱肿瘤 的适 应症 :① 原发肿 瘤不 明的单发性转 移瘤 ,适 宜在冰 冻活检 的同时切 除转 移性肿瘤 ;②对放化疗 治疗不敏感 的单 发性肿 瘤转移 ,估计存 活时间超过 6个月 的患者 ,宜切除转移性肿瘤 ,同时 使用 内固定与骨
脊柱肿瘤
源
布情况
区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域
良性
的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特
• 软骨瘤 • ABC
征
恶性
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脊柱肿瘤 PPT课件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偶见于脊柱和其他骨骼 侧位片上典型表现 CT扫描(轴位)表现 治疗:观察、即使刮除植骨也会复发、不主张 放疗(神经炎和并发症)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预后:孤立型优于多发型 5年生存率分别50%和10% 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CT、ECT有助于诊断 疼痛部位可以放疗 手术指征:直径>10cm,神经症状,脊柱不稳, 病理骨折,放疗不敏感
原发恶性肿瘤 多发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原发恶性肿瘤 浆细胞瘤 Plasmacytom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扁平椎体或颅底凹陷(成骨不全、骨发育不良) 常常影响脊柱(10-20%影响到脊柱,胸椎多见) 有人说10岁以下不用活检 多数自限,支具减轻症状 高度随时间可复原 若进展,刮除或放疗,有全身多处可化疗 鉴别:TB,化脓性骨髓炎,神经母细胞瘤,Ewing,恶 性血液病,圆细胞肿瘤
原发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脊柱肿瘤类别
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原发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椎管内肿瘤(特有)
原发性肿瘤易发部位
后部结构:成骨细胞瘤,骨样骨瘤 骶骨:脊索瘤,骨巨细胞瘤 前部结构:其余 血液系统肿瘤,Ewing肉瘤:多有其他部位或 系统累及,治疗上必须兼顾. ABC:前后均可
良性肿瘤 成骨细胞瘤 osteoblastoma
转移性性肿瘤
脊柱转移性肿瘤
流行病学:转移/原发=40/1 成骨:前列腺、乳腺、肾、肺(偶尔) 溶骨:肺,消化道 注意:骨髓瘤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脊柱肿瘤PPT课件
运动康复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训 练,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
的心态。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脊柱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 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脊柱肿瘤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脊柱肿瘤概述 • 脊柱肿瘤的症状与诊断 • 脊柱肿瘤的治疗 • 脊柱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脊柱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脊柱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脊柱肿瘤是指发生在脊柱部位的 肿瘤,包括脊柱本身及脊柱周围 组织的肿瘤。
分类
脊柱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 肿瘤,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和性 质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 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以 及周围组织的结构。
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 瘤与脊髓、神经根的关系,以 及肿瘤的扩散范围。
穿刺活检
通过穿刺活检可以获取肿瘤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
断。
鉴别诊断
01
02
03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也可能引起疼痛 和活动受限,但通常有明 显的外伤史。
脊柱退行性疾病
脊柱退行性疾病也可能引 起疼痛和活动受限,但通 常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发 病。
脊柱感染
脊柱感染可能引起疼痛、 发热等症状,但通常伴随 着其他全身症状,如乏力、 食欲不振等。
03 脊柱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
通过手术将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切 除,以减轻肿瘤对脊髓和神经根
脊柱肿瘤的分期课件
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
1 反应带,2 假包膜,3 假包膜内病灶,4 卫星灶。 1 反应带,2 假包膜,3 假包膜内病灶,4 卫星灶。
A S1,良性肿瘤,静止,外有包膜; B S2良性肿瘤,活跃,外有假包膜; C S3良性肿瘤,侵袭性,假包膜中有指状突起 或跳跃卫星灶;
D ⅠA,低度恶性,脊椎间室内,有假பைடு நூலகம்膜; E ⅠB低度恶性,脊椎间室外(椎旁或椎管内); F ⅡA,高度恶性,间室内,椎体内卫星灶; G ⅡB,高度恶性,间室外,卫星灶,无远处转 移。
据此,确定肿瘤的空间位置和范围,以及受累
节段的毗邻关系,根据肿瘤的空间位置和范围, 制定手术方案。
胸腰椎肿瘤的Tomita分型
• A 病变局限在脊椎骨质内。Ⅰ型:单纯前部 或后部的原位病灶(1或2或3);Ⅱ型:前 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1+2或3+2); 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 (1+2+3);
• B 病变累及脊椎骨质外。Ⅳ型:侵及椎管 (硬膜外,任何部位+4);Ⅴ型:侵及椎 旁;Ⅵ型:侵及相临椎体(任何部位+5);
• M 转移。Ⅶ型:多节段或跳跃性病灶。
脊柱肿瘤的分期
(1)1980年Enneking提出了脊柱肿瘤外科 学分期,广泛用于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但难 以用于脊柱肿瘤。
(2)1997年意大利的Boriani等人提出了 胸腰椎的WBB脊柱肿瘤外科分期(包括胸腰 椎肿瘤和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3)日本的Tomita等人则将胸腰椎肿瘤分 为7个亚型。
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的治疗
胸腰椎肿瘤的WBB分期
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按照X线片、CT、MRI影像,把椎体水平断 面分为12个放射状的区域(Sector),依椎管中心 为圆点,由左后侧起始,依次分为1至12区;同 时在水平断面上由外层向内层分为A,B,C,D, E 5层,A层为骨外软组织,B层为骨浅层,C层 为骨深层,D层为硬膜外层,E层为硬膜内层; 另外,在脊柱纵轴上计数被累及椎体的数目。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
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
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软组织肿块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多见于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乳房癌。 椎体,松质骨斑点状高密度硬化灶,相
互融合。 椎间隙正常,无压缩骨折。 T1W,T2W均呈低信号。 溶骨性转移放疗后也可呈硬化。
影像学检查比较:
X线 CT MRI 同位素
敏感性 低 较高 高
高
特异性 高 较高 高
低
谢谢
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
等。
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X线表现 :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 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
柱、肋骨、颅骨、骨盆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
CT检查:
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 微小病变。
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 易发 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 如CT敏感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发病率 部位
临床 0.6%—1% 尸解 10%
多发型
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 坏溶骨性病变。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肿瘤是一种异常细胞的过度增生,形成肿块或肿瘤。
了解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肿瘤相关问题。
一、肿瘤的分型肿瘤的分型是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形态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
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因此能够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
1. 组织来源分型根据肿瘤的组织或细胞来源,肿瘤可以分为上皮肿瘤、间叶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上皮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如乳腺癌、肺癌等;间叶肿瘤起源于间质组织,如肉瘤等;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如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2. 形态特点分型根据肿瘤的形态特点,肿瘤可以分为腺癌、鳞癌、混合型肿瘤等。
腺癌起源于上皮腺体,如乳腺腺癌;鳞癌起源于上皮表面,如肺鳞癌;混合型肿瘤则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的组织成分。
3. 分子生物学分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分子特征与预后关系密切。
例如,乳腺癌根据HER2、ER和PR的表达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和三阴性亚型。
二、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其组织结构的异质性、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增殖指标等特征进行评估的过程。
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肿瘤的分级通常采用三级制度,即G1、G2和G3。
G1表示肿瘤组织结构较为成熟,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G2表示肿瘤组织结构相对较为成熟,细胞分化中等,生长速度适中;G3表示肿瘤组织结构较不成熟,细胞分化差,生长速度较快。
分级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评估。
一般来说,G1级别的肿瘤较为温和,预后相对较好;而G3级别的肿瘤则较为恶性,预后较差。
三、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扩散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类的过程。
分期是评估肿瘤的临床扩散程度和分级的重要方式。
1. TNM 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分期系统。
脊柱肿瘤
手术界限
手术类型 囊内手术 切除范围 在病损内 井下所见达到要求 肿瘤限于边缘 手术方法 保肢 截肢 囊内刮 Nhomakorabea 囊内截肢
恶性骨肿瘤治疗依据
分期 分级 部位 转移 治疗要求 ⅠA 广泛手术:广泛局部切除 G1 T1 M0 ⅠB 广泛手术:截肢 G1 T2 M0 ⅡA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整块切除+其他治疗 G2 T1 M0 ⅡB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截肢+其他治疗 G2 T2 M0 外科分级( grade G);T是指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分界 Ⅲ A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手术+其他 G1-2 T1 M1 (Territory,T); M是转移( Metastasis,M)。 ⅢB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解脱或姑息手术+其他 G1-2 T2 M1
Tomita分期
Tomita分期
A 病变局限在椎骨质内 Ⅰ型:单纯前部或后部的原位病灶 (1或2或3) Ⅱ型:前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 (1+2或3+2) 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 (1+2+3) B 病变累及椎骨外 Ⅳ型:累及蛛网膜下腔(任何部位 +4) Ⅴ型:累及椎旁(任何部位+5) Ⅵ型:累及相邻脊椎 M - Ⅶ型:多发或跳跃性病灶
单侧 无
1 0
3 1 0
SINS评分
0~6 分表示稳定,7~12 分表示可能不稳 定,13~18 分表示不稳定。SINS 对潜在的 不稳定或不稳定损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达到 95.7% 和 79.5%。
Tokuhashi修订评分
1990年,Tokuhashi等提出;2005 Tokuhashi等 对评分进行了修正,并制订了Tokuhashi外科修 正评分
脊柱肿瘤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
• 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匀泡沫状透亮区 •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
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 组织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
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
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
• 骨巨细胞瘤
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 骨软骨瘤 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 骨样骨瘤 通常位于椎体后半部,尤多见于椎板,峡部及关节突。
• 血管瘤 常累及椎体,少数累及椎弓,也可原发于椎弓
• 成骨细胞瘤
好发于椎体后部的附件,椎弓部易先受累
• 转移瘤 位于椎体中线一侧,常累及椎弓和椎板
• 该序列可以用来辅助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型骨折和病理性 骨折
MRI新技术
• 骨质疏松型骨折:骨髓充血水肿→细胞外水分子增多 →ADC增高→DWI表现为低信号
• 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增多→细胞外容量降低→ADC降 低→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MRI新技术
• 脊柱良性压缩和病理性压缩在DWI上的信号差别,卡方 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7.3% 40.2% 22% 30.5%
肿瘤在脊柱的分布-WISTEIN统计
• 椎体/附件约2:1 • 椎体良性/恶性约1:3 多为恶性 • 附件良性/恶性约2:1 多为良性
脊柱肿瘤的年龄特点
• 10-20岁: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骨样骨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 20-40岁:巨细胞瘤 •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 50-70岁:骨髓瘤 • 转移瘤:>40岁 •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
脊柱肿瘤如何进行外科分期?什么是Tomita外科分类概念?
Enneking 提出了关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GTM 外科分期,并被广泛地接受273 和应用。
它根据肿瘤组织学分级(G )、位于间室内外(T )以及有无远处转移(M )三方面进行分期。
GTM 分期对制定正确的手术切除方案、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手段以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 1 ) Enneking 外科分期方法也有适合脊柱肿瘤的方面,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对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脊柱肿瘤的组织分级和部位的分级与四肢的分级是相同的,骨或椎旁软组织内的有完整包膜的良性肿瘤均为T2;椎体或后部附件内的囊外肿瘤称为间室内或T4;从椎体突出到椎旁软组织的肿瘤,反之亦然,称为间室外或T2。
直接来源干椎旁软组织的肿瘤称为间室外(TZ ) ,因为该处的肌肉和筋膜没有抑市U 月中瘤扩散的纵向屏障。
来源于椎体内的肿瘤向椎管内扩展,但仍保持在硬膜外的,也称为间室内或Tl ,尽管穿出骨组织,但硬膜是很好的肿瘤生长屏障。
穿透硬膜的肿瘤称为间室外或TZ ;穿透椎体终板进人椎间盘的肿瘤,只要肿瘤不进一步穿过纤维环或后纵韧带,仍确定为间室内或T 。
脊柱肿瘤的临床评估系统迄今尚未统一,现行的临床评估系统大致分为两种。
①以全身评估为基础,侧重于预后的判断,主要有Tomita 评分、Toku - hashi 评分等;②以评估肿瘤的局部病变为基础,侧重于手术方式的判断,主要有Enneking 分期及WBB 分期。
( 2 ) wBB 分期(weinstein 一Boriani 一Biagini ) : 1996 年3 个国际性肿瘤机构(Rizzoli Institute , Mayo Clinic 和University of Iowa Hospital )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图10 一2 )。
这种分期系统根据术前脊柱肿瘤三维影像学研究来描述肿瘤的侵袭范围,进而制定合理的肿瘤切除边界。
该系统包括三方面内容:①脊柱横断面上按顺时针方向分12 个扇形区域,其中4 一9 区为前部结构,1 一3 区和ro 一12 区为后部结构;②组织层次从椎旁到椎管共分成A - ES 个;A 为骨外组织,B 为骨性浅层,c 为骨性结构深层,D 为椎管内硬膜外部分,E 为椎管内硬膜内部分;③肿瘤涉及的纵向范围。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关键词
椎管 内肿瘤 ; 诊断 ; 显微外科治疗
A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 号 R 7 9 4 文献标识码 3 .2
Di g o i a d mi r s r ia ra me to ta p n lt mo s a n ss n c o u gc lte t n f i r s i a u r n
o 1 a e f n rs ia u r w r n y e ers e t ey Re u t A n 1 a e f nrs i a tmo s f1 2 c s so t pn t mo ee a a z d rtop ci l . s l i a l s l v s mo g 1 2 c so t pn u r , s i a l
修彬华 刘绍明 史有才 李华 杨江河 郑刚 闰志强 (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神经外科 , 疆 乌鲁木齐 80 0 ) 新 30 0
摘要 目的
探讨 椎管内肿瘤 的诊 断及 显微外 科治 疗技 术。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12例经 MR 1 I 神经鞘瘤 4 7例 ( 20 ) 脊膜瘤 2 4 .% , 1
X U ih a, L U Su / Bn u I lmmig, S o ci L a, Y NG Ja g e Z NG G n , Y N hqag n HIY ua , 1Hu A in h , HE a g A Z iin
却 船 o ersre , rm i ee l o i lfJ , rm i 300 C i fN uou r Uu q Gnr s t P Uu q 800 , h a gy a H pa o n
cs 6 3 ) o a cn i cs,ad gnl nu ma hm t s ,cscr s ,wt cs n ec. ae s( . % f r h o yt n agoem ,py aoi yt e oi a d i is i c s i 1 aei ah h A crig Ot ctn 2 .% o t osi o e ev a rg n 4 . % o oai rg n 1. cod el ao , 95 nt h o i f u r n l dcri l e o , 82 m vv c i f t rc ei , 4 3% o h c o f lm a r o n . % o sc lsg et T e ta rm v a a 2 1 .i l i 4 3 fr u br e n ad 8 0 g i f ar em ns h o l e oa r e W 8. % a . t l t s n u n 9. % o cd g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线 平 片 发 现 “ ,有 7 % 的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来 自 乳 腺 、 前 列 5
腺 、 肾 、 甲状 腺 , 肺 癌 和 乳 腺 癌 通 常 转 移 至 胸 椎 , 而 前 列 腺 癌 通 常 转 移 至 腰 椎 、骶 椎 和 骨 盆 , 这 与 局 部 静 脉 回 流 有 关 。就 其 发 生 的 节 段 而 言 , 又 按 颈 椎 、胸 椎 、 腰 椎 的 顺 序 发 生 率 依 次 增 加 ,这 可 能 与 椎 体 的 体 积 大 小 有 关 , 但 由 于 胸 椎 的 椎 管 相 对 管 径 较 小 , 脊 髓 受 压 的 机 会 最 大 ,故 临 床 上 最早 发现 脊髓 受压 症状 的 部位 往 往是胸 椎 。 对 于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的 治 疗 一 直 存 在 较 多 的 争 论 , 近 年 来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和 医 疗 观 念 的 改 变 , 同 时 随 着 肿 瘤 学 家 们 在 生 存 期 预 测 和 手 术 治 疗 方 面 所 取 得 的 长 足 进 步 , 目前 在 治 疗 方 面 倾 向 于 更 加 积 极 的 态 度 。 目前 对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的 治 疗 以 综 合 治 疗 为 主 ,包 括 原 发 肿 瘤 的 治 疗 , 放 疗 、化 疗 、 激 素 、镇 痛 治 疗 、骨 吸 收 抑 制 剂 的 应 用 、经 皮 椎 体 成 形 术 等 非 手 术 治 疗 ,但 手 术 治 疗 在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的 综 合 治 疗 中 占 有 特 殊 的 地 位 ,特 别 是 转 移 性 肿 瘤 引 起 椎 体 病 理 性 骨 折 塌 陷 ,脊 柱 不 稳 和 脱 位 , 脊 髓 压 迫 和 疼 痛 , 严 重 地 威 胁 患 者 的 生 命 和 生 存 质 量 ,非 手 术 治 疗 往 往 难 以 达 到 确 切 的 疗 效 ,所 以 最 近 学 者 们 提 倡 积 极 地 手 术 治 疗 脊 柱 转 移 性 肿 瘤 。 ,他 们 认 为 只 要 掌 握 好 手 术 适 应 症 ,选 择 j 合 适 的 术 式 ,手 术 治 疗 骨 转 移 性 肿 瘤 能 缓 解 患 者 的 疼 痛 ,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 匀泡沫状透亮区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 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 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
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
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 发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率不如CT 敏感
脊柱良性肿瘤
骨巨细胞瘤
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
用大 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
后复发率高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 骨现象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20-40岁:巨细胞瘤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50-70岁:骨髓瘤 转移瘤:>40岁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
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
骨巨细胞瘤 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骨软骨瘤
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脊柱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 具有以下恶性特征:
1. 位置深在 2. 浸润性生长 3. 偶可发生转移 4. 不易彻底切除
脊柱脊索瘤CT表现
椎体破坏,伴有骨化,椎前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
起源于骨髓腔,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占95%以上 好起源于椎体后部,更易累及椎弓根,
常伴较大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X线表现
对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完全适用 于脊 柱肿瘤 的评估与 治疗 。 但在 一定程度 上仍具 有 临床 参考和 借鉴 作 用。19 9 7年 意大利 学者
B r n 等 提 出 了胸 腰 椎 脊 柱 肿 瘤 外 科 分期 , W B oi i a 即 B分 期 。 该 分期 将 脊 椎 的 横 断 面 划 分 为钟 表 样 的 1 2个 区域 . 出根 据 肿 瘤 所 侵 及 的 范 围不 同 , 别 进 行 相 应 的椎 体 切 除 、 状 半 脊 椎 切 除或 全 脊 椎 切 除 的 理 念 。 提 分 矢
模研 究的 时间可能 不过 2 0年 . 从 2 即 O世 纪 9 O年 代 起 , 些 学 者 才 真 正 开 始 对 脊 柱 肿 瘤 的 彻 底 性 切 除 技 有
术 进 行 系统 性 研 究 。 过 去 短 短 的 十 几 年 里 , 柱 肿 瘤 手 术 治 疗理 念 得 到 更 新 , 术 技 术 显 著 提 高 , 些 变 在 脊 手 这
化使 脊 柱 肿 瘤 临床 治 疗 不 理 想 的状 况 显 著 改 观 ; 用彻 底 性 切 除 方 式 实施 脊 柱 肿 瘤 手 术 , 采 已使 一 些 患 者 获 得 比 以往 好 得 多的 疗 效 。
回顾 世 界 范 围 内脊 柱 肿 瘤 外 科 治 疗 领 域 近 十 几年 来 的发 展 ,有 三 个 方 面 的 变 化 无 疑 对 脊 柱 肿 瘤 的 诊 治 理 念 和 技 术进 步起 到 了 重要 的 影 响 作 用 : 国 内脊 柱 肿 瘤 的 外 科 治 疗状 况 则 喜 忧 参 半 , 需 努 力 。 而 仍 1 脊 柱 肿 瘤 外 科 分 期 或 分 级 方 法 的提 出 1 8 年 E nMn 90 n e g提 出 的骨 肿 瘤 外 科 学分 期 对 四 肢 骨 与 软 组 织 肿 瘤 产 生 广 泛 影 响 , 分 期 系统 虽难 以 该
脊柱椎管内肿瘤外科治疗进展
脊柱椎管内肿瘤外科治疗进展椎管内肿瘤是脊柱外科和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改善神经功能,阻止神经功能恶化,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1]。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手术疗效的同时,对于术后的远期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也逐步重视。
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维持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最大努力地预防并发症发生,已成为椎管内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2],基于此而开展或改良的手术方式大量地涌现出来,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椎管内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及特点综述如下。
1 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1.1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该术式是传统的、最经典的手术方式,也是各种手术方式的基础。
全麻后取俯卧位,确定病变部位,后正中切口,显露占位节段的棘突、椎板及韧带,咬除棘突、椎板及椎间韧带,充分暴露椎管,保持术野清晰,仔细解剖分离,尽可能完整取出肿瘤后严密缝合硬膜囊。
冲洗并逐层缝合,术毕。
此术式具有术中暴露清楚、便于手术操作、手术时间短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梁玉敏等[3]对12例多节段(>4个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运用该术式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
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5例,好转6例,无变化1例。
作为经典的传统术式,在肯定疗效的同时其远期并发症不能忽视,如:脊柱失稳、滑脱、后凸畸形,医源性椎管狭窄,硬膜囊及神经粘连等。
选择时需慎重考虑。
1.2后路全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肿瘤摘除术[4] 此术式是在单纯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的基础上改良,其操作方法是在暴露棘突、椎板及韧带后,预先在占位节段的两侧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然后咬出棘突、椎板及韧带暴露椎管行肿瘤切除。
显然,该术式具备手术野开阔、操作便捷等既往优点,同时考虑到脊柱后部分结构缺失后脊柱失稳的风险,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很好地稳定了手术的脊柱节段。
尽管如此,该术式仍未能解决因后部分骨性结构丢失,硬膜囊及神经被软组织覆盖粘连,可能继发神经压迫症状的问题,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阶段的生理活动度也随之丧失了,在颈椎、腰椎阶段影响最为明显;再者,较单纯全椎板切除术而言,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分期探讨马庆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脊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引入肿瘤学的原则与方法,是20 多年来的显著进步。
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脊柱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脊柱转移瘤,是一个重要的诊治理念。
在肿瘤学原则下的脊柱外科分期,是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重要指导方针。
脊柱肿瘤的基本诊断原则是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三结合。
在诊断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区分:( 1 )肿瘤与非肿瘤性疾患;( 2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3 )原发与转移性肿瘤。
发病率:一般认为骨肿瘤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 1 ~2/10 万,脊柱肿瘤占全身骨肿瘤的 6.6% ~8.8% ,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在脊柱见到,其中脊柱转移瘤占半数以上。
肿瘤统计表明,良、恶之比为 1 : 4 ~ 5 ,男女发病大致相同。
Dahlin 报告一组6221 例骨肿瘤,其中位于脊柱者548 例,占全身原发性骨肿瘤的8.8% ,其中良性105 例,占19.2% ,以骨巨细胞瘤为最多;恶性443 例,占80.8% ,以骨髓瘤最多。
国内黄承达等38359 例骨肿瘤分析表明:21691 例良性骨肿瘤中,脊柱良性肿瘤584 例,共17 种,发病前三位依次为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血管瘤;10791 例恶性骨肿瘤中,恶性脊柱肿瘤1243 例,共24 种,发病前三位依次是脊柱转移瘤、骨髓瘤、脊索瘤;瘤样病损43 69 例,其中发生在脊柱者109 例,主要为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
基本临床特征:脊柱肿瘤发病率不高,但是病种繁多,且脊柱解剖关系复杂,带来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诸多困难。
脊柱肿瘤的临床表现中,除了颈、胸、腰背疼痛外,主要是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迫或侵犯引起的症状与体征。
(一)良性脊柱肿瘤:据Dahlin 报告,原发良性骨肿瘤中近8 %位于脊柱或骶骨,其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少年; 6 0 %的脊柱肿瘤发生在20 ~30 岁。
脊柱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 症状多轻微,病史长,可以长期无症状,有些是轻微外伤后拍片发现的,例如骨软骨瘤、骨血管瘤等可长期没有症状。
最常见主诉是疼痛,局限性或放射性痛。
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 )常有夜间痛,可用水杨酸类止痛,这是其特征之一。
儿童背痛少见,应重视此主诉,一般认为,轻微外伤后疼痛,应注意良性肿瘤的可能。
儿童、青少年的椎间盘突出症也少见,如果有根性痛,也应排除肿瘤引起的可能。
据观察,37 %的颈椎良性肿瘤有根性痛。
脊柱良性肿瘤的体征中,局部压痛并不特异,需要注意有无脊柱侧凸,有以下特征:脊柱侧凸发展快伴疼痛;脊柱活动僵硬;在病变弯曲的上、下方多无代偿平衡曲度;在X 线片一般无椎体旋转与楔变。
这些都与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
发生在颈椎的肿瘤,约 1 / 3 出现斜颈。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病理骨折,影响到神经结构则产生神经系统体征,如根性痛及相应神经功能受损的体征,以及脊髓功能受损的脊髓病表现,如感觉、运动、反射的改变,锥体束征等,尤其是颈椎、胸椎部位的肿瘤,易于引起脊髓功能的损害。
脊柱的肿块,最易于在颈椎和骶尾部发现,要比胸椎、腰椎部位的肿块容易触及。
需仔细触诊,并作口咽部检查,也应作肛诊。
(二)恶性原发脊柱肿瘤恶性原发脊柱肿瘤少见,是常见脊柱转移性肿瘤的 1 /40 。
但是,成人的脊柱肿瘤中80 %是恶性肿瘤。
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夜间痛是常见主诉。
疼痛有时与活动有关,但是,当肿瘤引起病理骨折时,则疼痛与活动无关,休息亦不缓解。
当影响到神经根时,则出现持续背痛和根性痛。
颈椎和腰椎的肿瘤, 1 / 5 有单侧根性痛,胸椎肿瘤则易使脊髓受压和/或双侧根性痛。
主要体征是由肿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
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痉挛、相应的感觉缺失,甚至大、小便控制功能丧失。
按照脊柱病变部位的不同,其神经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如果脊髓受压,则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相应体征,如果病损在马尾以下,则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
这些体征虽无特异性,但是对判断神经损害的部位有意义。
恶性原发脊柱肿瘤也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骨髓瘤、淋巴瘤、尤文氏肉瘤等,可有体重减轻、低烧、全身乏力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局部肿块也可见到,如颈椎脊索瘤可发现咽部肿块,骶尾部脊索瘤可由肛诊发现肿块。
(三)脊柱转移瘤最常见的癌症转移部位依次是肺、肝、骨骼,其中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
Shaw 等估计每年诊断的100 万新的恶性肿瘤中, 2 / 3 已发生转移。
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是最常转移到骨骼系统的肿瘤。
大部分转移瘤病人的年龄在50 ~60 岁,性别无差异。
脊柱转移瘤患者就诊时几乎都有疼痛,但是在早期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
疼痛逐渐发生,常夜间加重,随病变进展疼痛加重,出现烧灼痛。
当脊柱稳定性受影响时,则活动时疼痛,发生单侧或双侧根性痛。
5 %的脊柱转移瘤病人疼痛伴神经功能障碍。
颈椎、腰椎部位的转移,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的晚,而胸椎转移者在疼痛后不久就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依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可出现脊髓、圆锥、马尾的症状,常见体征是运动功能障碍,圆锥水平的转移可出现下运动神经元麻痹,通常在运动功能障碍以后出现感觉障碍。
括约肌功能障碍往往在后期发生,多因病理性骨折引起,很少单独发生。
诊断手段(一)良性脊柱肿瘤1 、X 线:( 1 )某些肿瘤有好发于椎骨某一部分的倾向:例如,肿瘤主要侵犯椎骨后方结构的有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以及骨软骨瘤;肿瘤主要侵犯椎体的有骨巨细胞瘤、骨血管瘤以及嗜酸性肉芽肿。
( 2 )一些特征性X 线表现: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在椎弓根处有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其周边有硬化改变环绕;血管瘤显示骨小梁增粗,呈栅栏样改变;嗜酸性肉芽肿呈扁平椎;动脉瘤样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为膨胀性溶骨性改变。
2 、骨扫描:骨扫描敏感性高,可对全身骨骼进行观察,但是特异性不强,仅适于确定病变部位,对青少年疼痛性脊柱侧弯,在X 线检查无异常的情况下可选择骨扫描。
骨扫描对成骨性病变,例如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的诊断有帮助。
应当注意,骨血管瘤在骨扫描时病椎可无核素浓聚现象;大多数脊柱骨转移时骨扫描显示核素浓聚;骨扫描阳性的病变提示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很活跃或具有侵袭性;骨软骨瘤的骨扫描阳性且临床上有疼痛时,应注意有无恶变之可能。
3 、CT 与MRI :CT 对骨结构分辨能力强,MRI 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在X 线或骨扫描确定部位后,CT 应作为判断病变范围的首选方法,除了CT 的轴位断面观察骨结构外,其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更利于确定病变的解剖位置与范围。
此外,可用MRI 观察肿瘤有无穿破骨皮质以及侵犯软组织的范围,对神经结构有无影响。
由于MRI 也属较敏感的检查手段,常发现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嗜酸性肉芽肿等,在MRI 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范围比CT 显示的要大,呈现T2 相高信号,可能是因为病灶周围的软组织有炎症反应。
我们观察过 2 例,需时 1 ~ 2 年,这种高信号反应才逐渐消失。
4 、椎体病变活检:除了少数典型病变外,多数脊柱肿瘤仅靠影像学、骨扫描仍不能明确诊断,为了制定治疗方案,术前能达到定性诊断是必要的,其最直接的方法是CT 引导下活检。
5 、化验检查:作为治疗常规有必要进行常规化验,但是,所有的化验检查对诊断脊柱肿瘤,尤其是脊柱良性肿瘤无直接帮助。
(二)恶性脊柱肿瘤:1 、X 线:( 1 )需清晰的X 线片。
位于椎体前方的病变更多见恶性肿瘤,生长在椎体上的良性肿瘤常见的有血管瘤、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生长在椎体上的恶性肿瘤有脊索瘤、淋巴瘤、骨肉瘤等。
位于椎体后方结构的肿瘤有骨软骨瘤、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以及软骨肉瘤等。
( 2 )需观察椎体内的溶骨、成骨、钙化,椎间盘有无受累,此为重要的鉴别诊断线索。
浸润性破坏是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破坏的椎体内病灶无硬化边缘。
在病变早期和生长较缓慢的肿瘤可使椎体骨质呈扇形或膨胀性改变,如果病灶周围无硬化或硬化边缘很薄、不完整,也提示肿瘤的侵袭性。
2 、骨扫描:凡是骨形成部位就有核素浓聚,成骨性肿瘤、骨愈合过程以及骨感染均有核素浓聚现象,所以骨扫描不能区别肿瘤与非肿瘤,不能区别肿瘤的良、恶性质。
当出现多处核素浓聚时,应考虑脊柱转移瘤。
脊柱的骨髓瘤,一般认为病变中无成骨过程,故骨扫描时病灶显示为冷区,脊索瘤也偶有此现象。
因为骨扫描很敏感,在X 线出现异常之前就可检出病灶,且可全身骨扫描,故可作为一种诊断的重要手段。
3 、CT 与MRI :CT 对了解骨破坏范围、边界、病理骨折、肿瘤内的成骨与钙化等可提供信息,在了解骨结构的病理变化方面优于MRI 。
MRI 对显示肿瘤内的软性成分及周围软组织的受累更为优越,可清楚显示脊髓和神经根以及肿瘤的侵犯范围。
MRI 还有助于区别肿瘤、感染和骨折:脊柱骨髓炎时椎体T2 加权像为高信号,可显示椎体软骨终板、椎间盘、相邻椎体的受累,T1 加权像椎体、椎间盘低信号;骨肉瘤时椎体T2 像增强,T1 像弱强,椎间盘低信号;骨质疏松时的压缩骨折时仍保持骨的信号强度,如果新鲜的骨折造成出血、血肿,则从MRI 检查也难以与肿瘤鉴别。
MRI 与CT 联合起来,对确定肿瘤范围,指导治疗方案、确定手术入路等很有价值。
4 、活检:(同“良性脊柱肿瘤”)5 、化验检查:为完善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常规的检查是必要的。
对诊断有较直接指导意义的有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尿本-周氏蛋白等,在必要情况下还应骨髓穿刺检查等。
(三)脊柱转移瘤:1 、X 线:脊柱转移瘤常见X 线征象是脊柱正位片上椎弓根消失,称为猫头鹰眨眼征(Owl wink )。
一般认为,椎体破坏超过30 %~50 %才能在X 线片上发现骨破坏。
多个椎体溶骨性改变时,需考虑骨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中71 %为溶骨性改变,8 %为成骨性改变,21 %为混合性。
椎体塌陷有可能是转移所致,据研究在已确诊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现22 %的椎体塌陷不是肿瘤引起,故需仔细鉴别。
2 、骨扫描:因为骨扫描反映的是成骨细胞的活性,而不是肿瘤细胞的增殖,所以,只有肿瘤导致的骨破坏有类似骨折的修复反应时,才有核素的聚集。
在侵袭性强的转移性肿瘤,如肾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尤文氏肉瘤等,宿主的抵抗反应不及肿瘤的侵袭能力,不能产生反应性新骨,则骨扫描也可为阴性。
由于骨扫描可检查全身骨骼,敏感性强,并在X 线发现病灶前 2 ~18 个月就可检出,故对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是很有价值的。
3 、CT 与MRI 的应用价值同前述。
CT 因为不能显示整段脊柱,因此,对无症状患者用CT 检查,有可能漏诊,据研究漏诊者占20 %~24 %,这应引起重视。
MRI 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提供较完整信息,当椎体转移时,T1 加权像低信号,T2 加权像信号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