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les)

合集下载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为虱、蚤、蜱、螨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 (如啮齿动物);
⑤ 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⑥ 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⑦ 有不够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产 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 ⑧ 一般可用鸡胚、敏感动物或合适的组织培养物来培养 立克次氏体; ⑨ 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min即可杀死。
三、衣原体(Chlamydia)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 原核生物。
1907年,两个捷克学者在患沙眼的人结膜细胞内发现了包 涵体,当时他们误认为它由“支原虫”引起。后来,许多学 者认为在沙眼包涵体内不存在“衣原虫”,而是“大型病毒 ”的集落。
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及其助手张晓楼等人 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到沙眼的病原体。直至60年代,由于它们 具有滤过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和能形成包涵体,因此,这类 沙眼病原体仍被称作“大型病毒”或“巴德松体”。
1970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沙眼及有关疾病的国际会议 上,才正式把这类病原微生物称作衣原体。
汤非凡教授 1897-1958
1956年,汤飞凡教授等 自沙眼中分离到病原体后才
逐步证明衣原体是一类特殊
的具细胞结构的生物。
沙眼
眼---眼,眼---手---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 →局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 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 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 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
4)菌落微小,呈典型的“油煎荷包蛋”形状;
5)以二分裂和出芽方式繁殖 6)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酵母膏、血清、 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7)多数能以糖类作能源,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 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

2.11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2.11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H.T.Ricketts1909年,首次发现洛杉矶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普通细菌,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立克次氏体归为α-变形杆菌纲。

1)细胞形态为球状、杆状、丝状,革兰氏阴性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2)细胞大小介于病毒和普通细菌之间,一般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一般个体球状体:0.2-0.5 μm;杆状体:0.3-0.5 x 0.3-2 μm;3)是脊椎动物,一般是哺乳动物的活细胞专性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引起人和动物的各种疾病,如斑疹伤寒,战壕热和Q热病;4)具有转主寄生的特点,其原始宿主为吸血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是一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G-、不运动,一般为球状,仅能在脊椎动物细胞质内繁殖并致病、具特殊生长周期的原核微生物。

其特点:1.衣原体在形态、构造、大小、染色等方面都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寄生于脊椎动物的细胞内,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繁殖。

2.不经过节肢动物,而是在脊椎动物间直接传染,引起疾病。

如沙眼衣原体、淋病肉芽肿衣原体等;在动物体内还可引起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胎盘炎、肠炎等疾病。

二、衣原体(Chlamydia)3.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由细小、细胞壁坚韧的具传染性的原体,变成较大的胞壁薄的非传染型始体,然后再形成致密的具传染性的原体。

原体(elementory body):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成始体(initial body)or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无感染力的细胞①原体攻击宿主细胞②原体借吞噬侵入⑥细胞裂解后释放原体⑤始体转变成原体④始体繁殖③原体转变成始体三、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G-原核微生物,是已知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立克次体PPT课件

立克次体PPT课件

编辑版ppt
4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Domain: Bacteria Phylum: Proteobacteria Class: Alphaproteobacteria Order: Rickettsiales
Family: Rickettsiaceae
Genus: Rickettsia
adherence of R. rickettsii because antibodies to OmpA habe
been shown to block adherence.
• The host cell receptor for any Rickettsia has yet to be
identified. Although the main target cells of Rickettsia in vivo
destruction of the host cells differ among the
spotted fever group and typhus group rickettsiae.
• Typhus group rickettsiae are released from host
cells by lysis of the cells. After infection with R.
prowazekii or R. typhi, the rickettsiae continue to
multiply until the cell is packed with organisms and
then bursts. Phospholipase A2 may be involved in

立克次体的结构

立克次体的结构

立克次体的结构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种细菌,是人类和动物的病原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斑疹热、伤寒和流行性斑疹等。

立克次体的结构较为特殊,它是一种小型细胞,通常大小为0.1到0.5微米。

它们的外部有一个独特的双层膜结构,这种膜被称为外膜和内膜,它们之间的空间称为周质空间。

外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它是立克次体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外膜上还有一些外膜蛋白,这些蛋白可以让立克次体在宿主细胞内移动并侵入宿主细胞。

内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它位于外膜的内部,是立克次体内部的边界。

内膜内部是细胞质,包含有立克次体的遗传物质和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内膜上的通道与周质空间交换。

除了外膜和内膜,立克次体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如细胞壁、质膜和纤毛等。

细胞壁是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它们可以帮助立克次体抵抗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

质膜则是一层液泡膜,可以将物质从周质空间吞噬到立克次体内部。

纤毛则是一些细长的突起,它们可以帮助立克次体在宿主细胞内部移动。

总体来说,立克次体的结构较为简单,但却可以完成它们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命周期。

立克次体通过特殊的结构和机制,可以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并在适当的时机释放出子代细胞。

这种生命周期使得立克次体成为了一种极为适应环境和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常见的的立克次氏体 1)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 )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 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2)莫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mooseri),是地方性斑疹 )莫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mooseri),是地方性斑疹 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3)立克次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是落基山斑 )立克次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是落基山斑 疹伤寒的病原体。 疹伤寒的病原体。 4)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 原体。
立克次氏体在虱等节肢动物的胃肠道上皮细胞中 增殖并大量存在其粪中。人受到虱等叮咬时, 增殖并大量存在其粪中。人受到虱等叮咬时,立 克次氏体便随粪从抓破的伤口或直接从昆虫口器 进入人的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从而使人感染得病。 进入人的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从而使人感染得病。 当节肢动物再叮咬人吸血时, 当节肢动物再叮咬人吸血时,人血中的立克次氏 体又进入其体内增殖,如此不断循环。 体又进入其体内增殖,如此不断循环。立克次氏 体可引起人与动物患多种疾病。 体可引起人与动物患多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治疗立克次体病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治疗立克次体病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有较高疗效。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时, 有较高疗效。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时,必须连续 用药4 用药4周,否则容易复发
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Rickettsia) 立克次氏体为纪念美国病理学家 H.T.Ricketts(1871-1910)在研 H.T.Ricketts(1871-1910)在研 究斑疹伤寒热的病原时不幸感染死 于墨西哥城而将斑疹伤寒等病原体 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第24章 立克次体

第24章  立克次体

特点: 特点: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光镜下可见,G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光镜下可见, 酶系统不完善), 专性细胞内寄生(酶系统不完善), 二分裂繁殖 以节肢动物为为寄生, 以节肢动物为为寄生,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对抗生素敏感, 对抗生素敏感,磺胺可刺激其增殖 含有DNA和RNA 两种类型的核酸 含有 和
Gimenez stain of tissue culture cells infected with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From Cohen J, Powderly WG: Infectious diseases, ed 2, St Louis, 2004, Mosby.)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产 立克次体(
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为纪念从事斑疹伤寒研 究工作受感染而牺牲的美国医生Howard Taylor 究工作受感染而牺牲的美国医生 Ricketts而命名. 而命名. 而命名
Dr. Howard Taylor Ricketts (photo provided courtesy of Rocky Mountain Laboratories, NIAID, NIH, Hamilton, Montana) Tragically, Dr. Ricketts died of typhus (another rickettsial disease) in Mexico in 1910, shortly after completing his remarkable studies on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由动物尿, 蜱传 由动物尿,粪, 经呼吸道 给动 物

立克次体ppt医学课件

立克次体ppt医学课件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立克次体属 Rickettsia 柯克斯体属 Coxiella 东方体属 Orientia 巴通体属 Bartonella
埃立克体属 Ehrlichia
立克次体目
一类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严格细胞内寄生, 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细菌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 普氏立克次体 柯克斯体属 斑点热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发热、头痛
(动物间) 心内膜炎
一定程度
无形体ANAPLASMA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 细胞内寄生 蜱传播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多形态,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0.3~0.6× 0.8~2.0)
染色:Gimenza
红色
结构
与革兰阴性菌非常相似 最外表:粘液层、微荚膜 细胞壁:肽聚糖、脂多糖、外膜
培养特性
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常用 细胞培养:鸡成纤维细胞、
L929细胞、 Vero细胞 鸡胚接种:卵黄囊 动物接种:豚鼠、小白鼠 生长缓慢9~12小时繁殖一代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5~37℃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病人的血液(初、急性期,用药前) 分离培养:接种鸡胚卵黄囊,动物接种等,
动物发病,涂片染色 血清学检查:源自斐反应定义:用变形杆菌抗原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 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立克次体抗体的 非特异性凝集反应
应用: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1:160)
防治原则
预防
非特异性:灭四害,灭节肢动物(蚤、虱等)
细胞肿胀、组织坏死、血管病变
(临床表现出现)
高热、头痛、皮疹、血管炎、器官病变
Replication cycle of Rickettsia and Orientia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20章 立克次体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20章 立克次体
强力霉素。
(二)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又称为莫氏立克次体
生物学性状 基本同普氏立克次体。但链状排列少见。
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播媒介:鼠蚤、鼠虱 储存宿主:啮齿类

人虱
鼠蚤 鼠虱 鼠蚤 鼠
人 人虱
人 发病(较轻) 引起地方性斑疹伤寒
微生物学检查法基本同普氏立克次体
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可出现发热,同时伴有明显的阴 囊红肿和鞘膜反应(Neill- Mooser Reaction)
流行病调查均有意义。 2.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分离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常用雄性
豚鼠。 (2)活检标本(皮肤、组织病变)—鸡胚卵黄囊
或细胞培养,用免疫学试验加以鉴定。
3.抗体检测
(1)外斐反应 (2)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常用 (3)ELISA:间接法常用,捕捉IgM对早期诊断更
斑疹伤寒群 斑点热群
原恙虫病群
遗传学分类 (根据16SrRNA序列分析)
α亚群
立克次体(Rickettsia) 埃立克体(Ehrlichia) 巴通体(Bartonella) 埃菲比体(Afibia) 考德里体(Cowdria)
γ亚群
贝纳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 活巴哈体(Wolbachia persica) 日本立克次体(R.japonica) 查菲埃立克体(E.chaffeensis)
第20章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掌握:立克次体的概念、共同特点和生物 学性状。
熟悉:几种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 及所致疾病,外斐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了解:立克次体病的防治原则。
第一节 概 述
概念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生物学性状

恙虫病立克次体形态特征

恙虫病立克次体形态特征

恙虫病立克次体形态特征恙虫病立克次体是一种微生物,属于立克次氏体科。

它们是引起恙虫病的病原体,这种疾病主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形态特征。

一、定义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属于α-变形菌门、立克次氏体纲、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氏体科。

恙虫病立克次体是一个椭圆形或杆状的小型微生物,其大小通常为0.3-0.5微米×0.8-2.0微米。

它是恙螨传播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通传染病原体。

二、生活史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生活史比较特殊,需要通过恙螨作为媒介进行传播。

恙螨在取食感染了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宿主血液时,会摄取到恙虫病立克次体。

这些病原体会在恙螨体内繁殖并进一步发育。

当恙螨再次叮咬新的宿主时,恙虫病立克次体就会被注入到新宿主体内,从而引发恙虫病。

三、形态特征1. 外形:恙虫病立克次体呈椭圆形或杆状,大小约为0.3-0.5微米×0.8-2.0微米。

其外形较为规则,两端较尖,中间部分稍宽。

该病原体具有细胞壁,但没有鞭毛和芽孢等结构。

2. 细胞壁: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细胞壁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构成。

其中,外膜含有脂多糖和蛋白质;中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内膜则包含许多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类。

3. 内部结构:恙虫病立克次体内部具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立克次氏体体囊”的特殊结构,它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线粒体组成的。

这种结构对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能量代谢和生长至关重要。

4. 遗传物质: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遗传物质主要由一个环状的DNA分子组成。

它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大约包含1.2 Mb的DNA序列。

四、培养特性恙虫病立克次体可以在各种动物细胞中生长,如鸡胚细胞、Vero细胞、L929细胞等。

在适宜的条件下,恙虫病立克次体可在细胞内迅速增殖,并形成一些特殊的包涵体结构,如鲁斯曼小体(Ruska bodies)。

立克次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概述及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4. 抵抗力
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对四环素、氯霉素类抗生素敏感;磺胺类药物可刺激立 克次体的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流行环节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感染脊椎动物 宿主,其中啮齿类动物常成为寄生宿主和储 存宿主。


2.所致疾病
引起人兽共患病,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肌痛、皮疹、肝脾肿大 等为主要特征。

查菲埃里希体(E.chaffeensis) 人 单 核 细 胞 埃 里
希体病
腺热新立克次体(N.sennetsu) 腺热
传播媒介
人虱
鼠蚤、 鼠虱 蜱
蜱 蜱

螨 恙螨
储存宿主 人 啮齿类
啮齿类、犬 啮齿类 啮齿类、犬 啮齿类 鼠 啮齿类、恙螨
蜱 蜱 吸虫?
啮齿动物、鹿、 牛等
犬、鹿、啮齿 动物
鱼类?
2. 临床特征
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组织的广泛性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剧烈头痛和肌痛、皮疹 。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微生物学诊断
1. 标本采集
急性期病人血液或病灶组织标本 血清学试验需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
2. 分离培养
细胞培养 鸡胚接种 动物接种
④ ③
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 ①全沟硬蜱 ;②恙螨; ③人体虱; ④蚤
(诸欣平 苏川 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3. 致病机制
(1)入侵门户和到达部位:经皮肤、结膜或黏膜侵入人体后,通过淋巴管及血流播散 至全身。立克次体属主要侵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埃里希体属和无形体属主要 感染骨髓来源细胞。 (2)立克次体属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①黏附素OmpA和OmpB与宿主细胞 表面受体的结合;②磷脂酶A的溶膜作用;③Ⅳ型分泌系统(T4SS)将立克次体的 DNA和蛋白质转运入宿主细胞浆。④立克次体进入胞浆大量繁殖,产生脂多糖等毒性 代谢产物,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病变。 (3)免疫病理损伤

立克次体Rickettsi

立克次体Rickettsi

临床上常用某些普通变形杆菌的X株的O 临床上常用某些普通变形杆菌的X株的O抗原代替相 应的立克次体抗原, 应的立克次体抗原,与人血清或动物血清作交叉凝 集试验,以检查有无立克次体的抗体, 集试验,以检查有无立克次体的抗体,这种非特异 外斐氏试验( 凝集试验称为外斐氏试验 ) 凝集试验称为外斐氏试验(Weil-Felix reaction)
立克次体科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立氏立克次体 东方体属 恙虫病群 恙虫病立克次体 柯克斯体属 埃立克体属 巴通体属
Diseases Caused by the Reckettsia
Disease Organism Vector Tick Laval Mite(chiggers) Louse flea tick Reservoir Tick,wild rodents Mites,wild rodents Humans,squirrel Wild rodents Cattle,sheep,go ats,cats Rocky Mountain R.Rickettsii spotted fever Scrub typhus R.Tsutsugamus hi
Red structures indicate immunohistological staining of Rickettsia rickettsii in endothelial cells of a blood vessel from a patient with fatal RMSF CDC
灭活疫苗
How to prevent typhus
Improve hygiene condition,control rodent (esp.mouse) and louse/flea. Inactivated vaccine Antibiotics doxycycline, tetracycline and chloramphenicol.

第19章 立克次体

第19章 立克次体
齿类动物等亦常成为寄生宿主和储存宿主。
2.所致疾病 引起人畜共患性疾病。
3.致病机理 立克次体主要致病物质是脂多糖。早期病
变主要由内毒素引起,晚期病变主要是免疫病理所致。
4.免疫力 细胞免疫较体液免疫更为重要。病后可获得 持久免疫力。
Virulence of Rickettsiae
• Adherence to the Host Cell Rickettsiae are inoculated into the dermis of the skin by a tick bite or through damaged skin from the feces of lice or fleas. • The bacteria spread through the bloodstream and infect the endothelium. • The adhesins are presumed to be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A has been implicated in adherence of R. rickettsii because antibodies to OmpA habe been shown to block adherence. • The host cell receptor for any Rickettsia has yet to be identified. Although the main target cells of Rickettsia in vivo are endothelial cells, rickettsiae can infect virtually every cell line in vitro. Thus, either the receptor for Rickettsia is ubiquitous among cells, or rickettsiae can bind to different receptors.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


二次立克次体 血症(毒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浆渗出、血容量 、 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血栓形 成、血管壁节段或圆形坏死
凝血机制障碍、DIC等
立克次体穿入细胞
• 免疫性
病后一般能获得较强的免疫性。由于立克次全
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其抗感染免疫是
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 微生物学检查
立 克 次 体
概述
• 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
• 首先由美国青年医师Howard Taylor Ricketts
发现,为纪念他在研究斑疹伤寒时不幸感染而 献身,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 我国学者魏曦(1903-1989)在立克次体的分离、 培养和鉴定方面,也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立克次体(rickettsia): 是一类严格活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柯克斯体属
贝纳柯克斯体
东方体属 恙虫病群
恙虫病立克次体
埃立克体属 巴通体属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发热、头痛、皮疹)
病原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立克 次体 恙虫病立克次 体
传染源
病人 鼠 鼠
传播媒介
人虱 鼠蚤 恙螨
所致疾病
流行性斑疹 伤寒 地方性斑疹 伤寒 恙虫病
• 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
内,或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 播媒介 • 多形态,主要为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 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光镜可观察 • 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磺胺药不敏感


虱 螨
• 概述
对人类致病的立克次体包括:
立克次体属 斑疹伤寒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vis
biting
arthropods
E. suis
Pigs / lice, flies Swine
USA, parts of
eperythrozoonosis Europe
H. canis
Dogs / ticks
Canine
Worldwide
haemobartonellosis
H. felis
Cats / biting arthropods
N. elokominica E. ovina
N. Helminthoeca E. phagocytophila
R. rickettsii
E. playts
A. Pullorum
E. risticii
Anaplasma
A. marginale A. Ovis
E. ovis Eperythrozoon
Anaplasmosis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A. ovis
Sheep, goats / Anaplasmosis ticks
Asia, Africa, Europe, USA
Eperythrozoon Sheep, goats / Eperythrozoonosis Worldwide
E. suis
Haemobartonella H. canis
7
H. felis
Rickettsial infe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
:85/mayer/ricketsia.htm
8
发病原理及致病性 1/2
• 许多立克次氏菌均对人有病原性,如洛 机山出血斑症,这些高病原性的立克次 氏菌对内皮细胞有亲和性,尤其是微小 血管,是造成出血斑的原因
5
流行病学
• 在节肢动物体内埃希氏菌在肠上皮细胞、 唾液腺及卵巢进行繁殖,经由叮咬传染
• 有些病原,如立氏立克次氏菌可经由节 肢动物的卵传染给下一代
• 大多数埃希氏菌属主要由壁虱媒介传染, 但有些埃希氏菌的媒介节肢动物仍不明
• Neorickettsia菌属主要由吸虫媒介传染
6
兽医重要立克次氏菌的分类
立克次氏体目
Rickettsiales
1
Rickettsiales立克次氏体目 Rickettsiaceae立克次氏菌科
Cowdria ruminantium
Coxiella burnetii
Ehrlichia canis 犬埃利希氏菌
Neorickettsia 新埃利希氏菌
Rickettsia rickettsii 立氏立克次氏菌-
another. /microbook/ch038.htm
19
The American dog tick, Dermacentor variabilis, and its relative the Rocky Mountain wood tick
20
/~parasite/ dermacentor.html
Coxidlla burnetii
Humans, Ruminants / aerosols, ticks
Q fever in humans, spordic abortion in ruminants
Worldwide
‘Ehrlichia bovis’
Cattle / ticks
Bovine ehrilchiosis Africa, middle East, Asia, South America
11
表35.1 兽医上重要之立克次氏菌症 1/2
Pathogen
Hosts / Vectors Disease
Georaphical distribution
Cowdria
Ruminats /
ruminantium Ticks
Heartwatre
Sub-Saharan Africa, Caribbean islands
Feline infectious anaemia
Worldwide
13
表35.1 兽医上重要之立克次氏菌症 2/2
Pathogen
Hosts/Vectors Disease
E. phagocytophila E. platys
E. risticii
Ruminants / ticks Dogs / ticks
E. canis
Dogs / ticks
Cannine monocytic Tropical and
ehrlichiosis
subtropical regions
E. equi
Horses / ticks Equine ehrlichiosis USA, Europe, Israel
E. ewingii
Order Family
Genus
Specles
Rickettsiaceae
Anaplasmataceae
E. bovis
Coxiella
E. canis E. equi
Ehrlichia
E. ewingii E. ondiபைடு நூலகம்i
Neorickettsia
Rickettsia Aegyptianella
Ehrlichia canis seen in a membrane-bound inclusions (morulae)
within the cytoplasm of a monocyte (buffy coat smear, Wright
stain).
/vpp/ CLERK/Bockino/
Generalized Life Cycle of Dermacentor variabilis and Dermacentor andersoni Ticks
21
:85/mayer/ricketsia.htm
犬单核球埃里希氏体症 1/2
• 犬埃里希氏菌感染引起 • 主要发生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 媒介壁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 • 急性、慢性及潜伏性三种病程 • 急性型—发热、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球
Dogs / ticks
Canine granulocytic USA ehrlichiosis
‘E. ovina’
Sheep / ticks
Ovine ehrlichiosis
Africa, Asia, Middle
East
12
表35.2 兽医重要之Anaplasmataceae感染症
Pathogen
Rickettsia prowazekii 普氏立克次氏菌-斑疹伤寒
Rickettsia typhi 伤寒立克次氏菌- 鼠伤寒
Rickettsia tsutsugamushi 恙虫立克次氏菌-恙虫热
Rickettsia
2
重点
• 小型(0.3-0.5 x 0.8-2.0 µm), 多形性, 无运动性, 革兰氏阴性菌
Humans, dogs / ticks
Elokomin fluke fever
Salmon posisoning disease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Georaphical distribution European countries USA, Israel
North America, Europe We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25
犬颗粒细胞埃里希氏体症
• 1992年由美国第一次发表本病,病原为 尤因氏埃里希氏菌引起
• 颗粒细胞为主要攻击目标 • 目前仅发现感染犬只 • 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 感染犬只复原后无任何后遗症
减少症及贫血
22
犬单核球埃里希氏体症 2/2
• 潜伏性—由急性 型复原之犬只会呈潜伏 感染,仅有红血球数下降而无任何临床 症状;潜伏期可由数个月至1年之久;少 数潜伏性感染之犬只会有骨髓充血,神 经未稍水肿及消瘦等症状
• 慢性型—主要因垂直感染,仔畜有免疫 仰制所造成;或是感染低毒性之病原
23
Infection of leukocytes by Ehrlichia :85/mayer/ricketsia.htm24
18
:85/mayer/ricketsia.htm
Transovarian passage of R rickettsii in the tick vector is an important
cycle in maintaining the infection in nature from one generation of tick to
Horses / flukes
Tick-borne fever
Canine cyclic thrombocytopenia Potomac horse fever
N. elokominica
N. helminthoeca Rickettsia rickettsii
Dogs, bears, racoons / flukes Dogs / flukes
• 绝对动物细胞内寄生细菌 (不是原虫), 仅在胞内 增殖
• 对抗生素有感受性
• 苯胺 (aniline) 染料染色性差, 需用 Giemsa 或 Leishman 等 Romanowsky染色法证明血液抹片 菌体
• 宿主专一性,感染细胞专一性
• 大多须藉节肢动物媒介传染, 此点与披衣菌及传 统细菌不同
Hosts / Vectors Diseas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egyptianella Poultry / ticks Aegyptianellosis pullor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