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力的单位:牛顿(N)。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作用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的等效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内容: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 公式:F=ma(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意义: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内容: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定义:力在物体上作用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所做的工作。
- 公式:W=Fscosθ(W为功,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公式:P=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四、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描述- 线速度: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速度。
- 角速度:物体绕圆心旋转的速度。
-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2. 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关系- 公式:v=ωr(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r为半径)。
- 向心力:维持物体圆周运动的力,公式:Fc=mv^2/r。
物理必修一二三所有公式及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三所有公式及知识点一、必修一1. 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1) 物理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和理论两种。
2) 物理研究的基本手段是观察、实验和推理。
2.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1) 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而单位则是用来规定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2) 国际单位制SI制的七个基本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
3. 运动的描述1) 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s/Δt。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2-v1)/t。
4. 物体的运动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原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大小与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力,且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力的合成与分解1) 牛顿力学中所讨论的力都是对物体的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必修二1. 力的大小和方向1)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则用箭头表示。
2)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力的合成结果。
2. 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E=mv²/2。
2)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与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数量相等。
3. 功和功率1)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其计算公式为W=Fs*cosθ。
2) 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其计算公式为P=W/t。
4. 质点系和刚体的平衡1) 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矢量的代数和为零。
2)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矢量和合外力矩矢量均为零。
5. 重力和重力势能1)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
2)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E=mgh。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三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必修一:
1.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牛顿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受力决定,质点的平衡和动力学分析。
3. 力:力的性质、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4. 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弹力、重力、浮力等对物体的影响。
5. 动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反冲等。
6. 能量:能量的种类、能量守恒定律、功和功率等。
必修二:
1. 电学基础知识:电荷、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
2. 电路基本知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电流计和电压计的应用。
3. 磁学基础知识:磁场、磁感线、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等。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等。
5. 电磁波:电磁波的种类、特性及传播规律。
6. 光学基础知识: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光的传播速度等。
7. 声学基础知识:声音的传播、声波的特性、声音的反射和共鸣等。
以上是每个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进行详细学习。
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在高一的学习中,必修一和必修二物理是学生们接触到的首批物理知识。
这些的物理知识点不仅为学生们打下了物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
2.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三、非匀速直线运动1. 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
2. 加速度、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力的概念1. 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五、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六、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的规律。
3.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功、能量与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功与能量的关系。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八、机械波与声波1. 机械波的概念和分类。
2. 声波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3. 声音的频率和声强对人体的影响。
九、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 光的折射规律和全反射现象。
3.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
十、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规律和焦距的计算方法。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3. 快门和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在后续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点,探索更广阔的物理世界。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3、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均速度=(Vt+Vo)/24.末速度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平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 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 =Vot-gt2/2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 =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力被定义为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通常用矢量来表示力,其方向与大小都很重要。
2. 力的分类(1)重力重力是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力,在地球表面上大多数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弹力弹力是一个物体由于形变而内部产生的恢复力。
(3)摩擦力当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就称为摩擦力。
(4)张力当绳子或者弹簧等弹性介质受到外力拉伸的时候,介质内部产生的一个拉力。
3. 力的合成对于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通过合成力的方法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这个力具有相同的效果。
4.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只要没有力作用在它上面,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那么它也将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5. 力的效果(1)动能和功一个物体的动能是它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功是用来度量一种力量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6. 动量动量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一个矢量。
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总动量的大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是不变的。
7. 实验安排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验证力和运动的关系,比如斜面上的运动、弹簧的弹力等。
二、物体的机械振动和波动1.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物体围绕某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2. 波动波动是一种传播能量和动量的方式。
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分为横波和纵波。
3.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属性有关。
4.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由电磁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5. 实验通过一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振动和波动的一些规律,比如波的干涉、波的衍射等。
物理必修二一、电荷、电场和电势1. 电荷电荷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可以分为正负两种。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1 运动形式:平动(物体上各点运动形式相同)、转动、振动(围绕某点往复运动)。
2.参考系与坐标系2.1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2注意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因参考系的选取的不同而不同。
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为了叙述,做题简便,一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坐标系: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维坐标系等。
3.质点3.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高中第一个)。
3.2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3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三种主要情形:(1)物体只做平动时(2)物体运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转动效果时。
4.时间与时刻4.1时刻指某一瞬时,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点。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无长短意义。
4.2时间指两时刻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两点间线段对应值。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4.3 注意几种时间和时刻的说法:4.3.1第1s内,第2s内,第3s内,……。
第n秒内指的是时间,在数值上都等于1s。
新教材上将这一说法也称为第几秒钟。
4.3.2最初2s内,最后2s内,……,最初ns内都是指时间,在数值上对应所述值。
4.3.3第1s末(或第2s初),第2s末(或第3s初),……,都是指时刻。
如图所示。
5. 位置、轨迹、位移、路程5.1质点的位置可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可分别表示为S(x)、S(x、y)、S(x、y、z)5.2轨迹:物体的实际运动路径,我们可由轨迹来判断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做曲线运动。
应该注意在位移——时间(v-t)图象上,图象表示的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完整版)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力 物体的平衡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场力 弹力 摩擦力1场力:重力 电场力 磁场力 2弹力:(1)产生条件:A 接触;B(2)方向的判断:垂直接触面。
例例2:(3)大小:Kx F = (有关弹簧弹力的计算)3摩擦力:(1)产生条件:A 接触不光滑B 正压力不为零C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分类: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M s f f ≤≤0滑动摩擦力:N f μ=M f f ≤例1:(94)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A 01=μ;02=μB 01=μ;02≠μC 01≠μ;02=μ C 01≠μ;02≠μ例2:如图所示,ABC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外力F 作用于B 。
ABC 保持静止,则ABC 所受摩擦力的情况?若水平面光滑有怎样? 二、 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0=∑F0=∑X F0=∑Y F三、 力的合成:判断三力是否平衡?21321F F F F F +≤≤-直线运动总结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这种运动叫平动。
转动:物体上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2.位移与路程位移:物体运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所走的真实轨迹。
(标量)3.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时间位移速度=(矢量) 速率: 时间路程速率=(标量)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 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0→∆t 时 位移≈路程 即时速率是即时速度的大小。
4.加速度:(1)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tV a ∆= (定义式)(矢量) 思考:a 与V 是否有必然联系?(a 与V 无关,a 与V ∆呢?)a 与合F 有关 mF a = (决定式)——本质 (2)矢量 方向取决于合外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涵盖了许多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理学的基础原理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2. 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和运动规律: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 平抛运动:水平抛射和斜抛运动。
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参考系;2. 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和力的关系;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 动量和冲量: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反冲量定律;5. 匀速圆周运动:离心力、向心加速度和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三、能量与功1. 功的计算:力的功、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2. 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 摩擦力和重力:斜面运动、滑动摩擦和静摩擦。
四、静电学1. 带电粒子:电荷和电量的性质;2. 静电力: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 静电场:均匀电场和非均匀电场;4. 带点物体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5. 静电感应和电荷分布。
五、电学1.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强度和电阻的特性;2. 欧姆定律: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5. 电流的磁场效应:电流感生磁场、洛仑兹力和电磁感应。
六、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测量、热平衡和热量的传递;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3.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量的转化;4. 理想气体的温度变化、热量变化和功的计算。
以上知识点只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一部分,但它们是常见和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这些知识点,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实验、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掌握高中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高中物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物理现象。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力与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7.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8.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9. 弹簧力: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二、能量与功率1. 什么是能量:能够使物体发生运动、变形或产生热的物质或物理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对物体所做的功。
4.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
5.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6.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7. 功率的单位:瓦特(W)。
8.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压力与浮力1. 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压力的计算公式:P=F/A。
3.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4.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6.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四、波动与光学1. 机械波与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波的特性:波长、频率、振幅、波速。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5.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6. 成像规律:实际成像与透镜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描述方法:时间-位移图、时间-速度图、时间-加速度图2.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3.曲线运动的规律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与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互相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万有引力与运动万有引力的概念与公式现实生活中的万有引力:地球重力、地球与月球的引力、行星运动、人造卫星的轨道运动1.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概念和合力的计算方法分解力的概念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重力合成与分解2.压力与浮力压力的概念与计算浮力的概念与计算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浮力比物体的重力大,物体浸没与浮出水面的条件3.力的矩与平衡力的矩的概念与计算平衡条件下的力的矩相等杠杆原理4.机械能动能的概念与计算动能定理:物体速度改变时动能改变的大小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5.功与功率功的概念与计算功与机械能的关系功率的概念与计算6.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与计算游泳机械的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与计算7.功与能的转化功与热能的转化机械功与电能的转化机械功与化学能的转化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其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两门重要的课程。
本文将对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物理量是可以定量描述事物特征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是用来度量物理量的大小的标准,如米、千克、秒。
2.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描述运动需要包括参照物和参照系,常用的描述方式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力和运动的基本联系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形状。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合成与分解。
合成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分解力是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结果。
5.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物体的形变、速度的改变和位置的改变来体现。
例如,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保持匀速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 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所拥有的做功的能力。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作用,它与力的大小、物体的位移和力的方向有关。
7.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固定轨道上往复振动的运动。
在简谐振动中,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它服从胡克定律。
2.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机械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3.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光的色散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频率和颜色。
必修1、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运动得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得点。
2.实际物体瞧作质点得条件:当物体得大小与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得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瞧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得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得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得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得物理量,就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得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就是标量,它就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得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得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就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得位移与时间得比值,方向与位移得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得速度。
瞬时速度得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得测量(实验)①原理:。
当所取得时间间隔越短,物体得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得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得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得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得交流电,打点得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就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得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得合力方向相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得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得时间内速度得变化量相等得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就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 ②位移时间关系:(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 ②平均速度: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物体在连续相等得时间间隔得位移之差:Δx=x n+1-x n=aT2。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两本教材的知识点总结。
一、必修一(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4、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速度公式:v = v₀+ at3、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4、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5、平均速度公式:v =(v₀+ v)/2(三)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3、速度公式:v = gt4、位移公式:h = 1/2gt²(四)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4、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5、摩擦力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
(五)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的介绍:⑴位移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发生的位置变化,它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并且有特定的方向。
⑵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的大小即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速度的方向则指向物体的运动方向。
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同样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的增量,方向则指向速度的变化方向。
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相等,而速度保持不变。
⑵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呈现为相应的线性关系。
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⑴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均不相等,且其变化不是匀速的。
⑵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呈现为非线性关系。
4. 运动的规律:⑴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无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⑶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⑴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若无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⑶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量的概念与定律:⑴动量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它是一个矢量量,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速度与质量的乘积。
⑵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3. 质点系的运动:⑴质点系是由多个质点组成的一个集合,质点系的运动状态由各个质点的运动状态共同决定。
⑵质点系的运动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即每一个质点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质点也受到其他质点的相互作用力。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大全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大全物理基础性不仅在于学科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构建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重要性。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一)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 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随时间成二次函数。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受力为零,则速度恒定。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则可以用合力代替这些力的作用。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的力,分解后的力合成原力。
4.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的大小。
5.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物体运动时具有的动力。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6. 功和功率。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电荷和库仑定律。
电荷,物体所带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2. 电场和电势。
电场,周围空间中存在着电荷时,其周围就会形成电场。
电势,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阻,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欧姆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成正比。
5.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功率。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功率。
6. 磁场和安培定律。
磁场,磁铁周围存在的磁力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物体的平衡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场力弹力摩擦力
1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弹力:(1)产生条件:A接触;B发生形变。
(2)方向的判断:垂直接触面。
例1:例2:
(3)大小:F Kx (有关弹簧弹力的计算)
3摩擦力:(1)产生条件:A接触不光滑
B 正压力不为零
C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类: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0 f
s f M
滑动摩擦力: f N
f f M
例1:(94)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
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1和、
C 间的动摩擦
B
因数2有可能是
A 10;20 B
1 0;
2
0 F A
B
C 10;20 C
1 0;
2
0 C
例2:如图所示,ABC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外力
F作用于B。
ABC保持静止,则ABC所受摩擦力的情况?若水平面光滑有怎样?A
F B
C
二、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
F 0 F X0
F Y0
三、力的合成:
判断三力是否平衡?F1F2F3F1F2
直线运动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这种运动叫平动。
转动:物体上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2.位移与路程
位移:物体运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所走的真实轨迹。
(标量)
A
A B
3.速度和速率
位移
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矢量)
时间
路程
速率:速率(标量)
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t0时位移路程即时速率是即时速度的大小。
4.加速度:(1)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 V(定义式)(矢量)
t
思考:a与V是否有必然联系?(a与V无关,a与V呢?)
a与F合有关
F
(决定式)——本质a
(2)矢量
m
方向取决于合外力。
a与V方向一致,而与V无关。
例如:平抛
二、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a 0 V S V的大小方向都不变
t
2.变速直线运动:
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 a C>0 a与V0同向匀加速运动
a C<0 a与V
0反向匀减速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a C>0 a与V0同向变加速运动
a C<0 a与V
0反向变减速运动三、基本公式和重要推论:
1.基本公式:V t V0at
S V0t1at2
2
V2V2aS
t 0 2
V
V0 V t
2
2.推论①平均速度V S (定义式)
t
匀速运动:V恒定V V;
匀变速运动:V S V0V t
V t t 2 2
变速直线运动:V S
t
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速度的大小、方向都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
①当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②当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2.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为合外力的方向。
同向性:a与F方向相同
瞬时性:a与F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同体性:反应同一物体的两个物理量
曲线运动
一.基本概念
1.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条件
直线运动: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初速度始终同一直线,或物体合力为零。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即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有夹角。
)
注意: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线的凹侧
2.研究曲线运动的一般方法——分解为简单的直线运动
1)两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为匀速直线运动
2)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变速直线运动,则和运动必定是变速运动(可分为两运动在同一直线合两运动不在同一
直线两种情况)
3)如果两分运动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也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通常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
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4.任何一种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二.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切线方向)
v= s=2R 单位:m/s
t T
2)角速度ω: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由方向不研究)
ω= = 2
单位:rad/s T
t
3)周期T: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时间s 4)频率f:单位时间转的圈数Hz
5)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
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6)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快慢。
7)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2
2v
a n r v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