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说唐诗》有感600字_600字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导读:本文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自吟诗我自清——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曾杨才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名为《天涯》的五绝,时常出现在蒋勋先生的画作里。

第一次看到时,我很惊讶蒋勋先生的佛性禅心:山光日影,鸟语花香,淡淡斜斜,尽入眼底。

后来知道,这诗是唐代李义山的作品,我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回读书社指定要看《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我细读一过之后,了解到这本《说唐诗》,是从美学与文学的角度来引导欣赏唐诗的美学意蕴:画面感、唐代诗人的生命与宇宙观。

在蒋先生的眼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黄金时代,其独特的灿烂与华美仿佛人生命的一次出走,一次度假,一次异于汉文化传统农业文明的狂放与豪迈,与异族之风韵类同。

他从铺陈唐代的整个大背景开始,然后重点放在"一篇五人"之上,最后以唐代诗歌形式的完美、成熟收束。

"一篇"即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五人"是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以及晚唐的李商隐。

其间,谈到唐代诗人大宇宙观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流露的骄傲、自负时,还花了一些篇幅谈到陈子昂。

作为画家和美学家的蒋勋先生来说唐诗,完全属于跨界之作,对诗篇的解读虽偶有妙思,但鲜有个性和创见(很多见解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和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里的结论,读来实在也没有什么深度和新意),然而就因为跨界和蒋勋先生的名声,却带有很强的普及性,读的人反而很多,对闲人读诗词的确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我合上书本细思,却只是鲜明地感受到四个字:"美言不信!"内容、表达上纰漏之多,大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一类煞风景之感。

古人云:"开卷有益",真的是开什么卷都有益吗?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体会与众不同的美——读《蒋勋说唐诗》后感

体会与众不同的美——读《蒋勋说唐诗》后感

原创文学体会与众不同的美——读《蒋勋说唐诗》后感李震 锦州义县高级中学高二19班作者简介:李震(2002.8-),女,满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二19班在读。

其实我并不认为《蒋勋说唐诗》里对诗词的解释部分有独到之处,甚至有一些名词的解释是错误的,比如:把《琵琶行》里的“缠头”解释成红色的缎带,在古代“缠头”泛指小费,一些古文中就有“赐缠头”一说,指的就是打赏小费,一般用来指给歌舞表演者的打赏。

在这部分上,我认为是由于蒋勋并不是一个文学研究专家,在诗词注解上并不权威,我更认同一些读者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美学家,或者鉴赏家。

他在引领读者怎样去欣赏唐诗的意境,在诗词审美上有独到的见解,他对诗词的鉴赏让人耳目一新,让不喜欢唐诗的人也会唐诗产生兴趣,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我也很赞同他对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华人的影响力上的观点。

都说唐诗是诗词的巅峰,但唐诗对中国文化、对华人的语言模式的影响更加深远。

就像蒋勋说的中国人的“脱口而出”里有多少唐诗。

文学史就如同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一样。

对于所有华人而言,哪怕他不了解古典文学,哪怕他半点也不喜欢诗歌,他也会开口遇到唐诗,落笔碰到唐诗,说童年是“青梅竹马”,说享受是“天伦之乐”,说豪气是“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妙笔生花”,“惊天动地”这些成语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脱口而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是唐诗,犯了难我们会想起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而倍受鼓舞,处逆境时我们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心情大好,赔了钱我们会潇洒地说一声“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淋漓尽致、大快人心的表达。

在唐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的风景,感受了黄山、天台天、峨眉山的壮阔。

当我们在千山万水、日月星辰中追寻唐诗的踪迹时,可曾是因为那些从小就埋在心中的向往,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古往今来的文豪词帝受之影响更甚,在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中见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背影,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后主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个“最”字早已在唐诗中吟唱千古,还有金庸的武侠江湖处处是唐诗中的“深藏身与名”啊。

学生 读《蒋勋读唐诗》读后感

学生 读《蒋勋读唐诗》读后感

读后感最近刚刚读完《蒋勋说唐诗》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是由于兴趣爱好使然,自己平常喜欢唐诗,但是每每读完优美的诗句后总有一些意犹未尽,诗句的美就丝滑无比缠绕在我的身边但却不能揭开它的面纱,这就是我对于唐诗的第一印象了。

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非常通俗易懂,或许缺少点高大尚的距离感,但难能可贵的是多了些平易近人的细腻。

唐诗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学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浪花,不断拍打我们后继者的灵魂,让我们体会文字的多姿。

蒋勋讲述唐诗内容很广泛,从唐代诗歌盛世开始铺开,蒋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楚,蒋勋是美学的专家,每首每句的背后都凝聚着诗人想给我们读者带来的美。

“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还是气势磅礴的《蜀道难》,磅礴美,凄美,豪壮美。

蒋勋都可以信手捏来的讲述,娓娓道来的剖析。

读书就像是与伟人对话,我放佛跟着男神以唐诗这一维度的认知,畅游了一遍唐朝,旅途舒心,意犹未尽。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在前进道路上充满曲折坎坷的,即使是诗歌谪仙,史诗圣人也难以避免,对于苦难与挫折,人们有着不同的排解方式,诗歌便是文人墨客最锋利的锐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愿我像谪仙般乐观开朗,逆流而上,战而胜之。

读完这本书,我对唐诗有了一些新的感触,仿佛再一次认识到了王维,白居易,杜甫......他们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不仅仅重新勾勒出来,并更加的饱满与鲜活。

有了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作者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从新的角度感受新的魅力,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诗篇等我去欣赏,但蒋勋老师的角度让我受益匪浅,伴随着璀璨的唐诗,体味文字的多姿,感受到它新的独特魅力,沉迷在其中,回味无穷。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读《蒋勋说唐诗》有感《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一大学之前,鸡汤我只喝林清玄和毕淑敏,后来游荡在图书馆里偶遇了林青霞心目中的男神--蒋勋,才知道,还有一种鸡汤,叫蒋勋说。

最开始是浩浩荡荡十来本的蒋勋说红楼梦系列,虽然没有耐心仔细看完过《红楼梦》,但这个解说系列却是读的津津有味。

后来抱着对男神毫无保留的信赖,购入时不看书评,不加犹豫。

《蒋勋说唐诗》就是这样轻易的加入购物车,进入结算页面,然后到了我的手上。

蒋勋的格局可以很大,从唐代是诗的盛世铺开,讲到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到诗人的孤独感,侠的精神;蒋勋的触角也很细微,聚焦诗里的每一个意象,揣摩每个字用法的精妙,更是不放过文字背后隐含的种种不明情愫。

无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还是似乎熟悉的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他都可以大气磅礴,细腻隽永的讲述,娓娓道来一首唐诗,一种人生,一份修为。

仿佛跟着男神以唐诗这一维度的认知,畅游了一遍唐朝,且旅途舒心,意犹未尽。

记得小时候都被要求背唐诗,于是我们死背、硬背、不带感情的背。

前几日和伙伴们去湿地公园拍荷花,一走进“荷花森林”中,“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蹦出脑海。

才感叹,面对美景,面对困境,可以脱口而出应景诗句,可见儿时植入些许文化内涵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就只能是本能的去叫嚷,那样全然没有含蓄、诗意的.成分,就十分的可悲了。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二《蒋勋说唐诗》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唐诗的解说令我感到耳目一新,深切地感受到了唐诗的别样的魅力,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作者对其中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读,令我对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导读:读书笔记《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要说喜欢的书嘛,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了,要说最喜欢的书,那真的就只有《蒋勋说唐诗》了。

说到喜欢这本书的原因,那就说来话长了。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去年老师曾让我们背过每一节的主持人开场白。

今年的诗词大会也刚刚落下帷幕,陈更姐姐获得了总冠军。

说到陈更姐姐,我就感慨万千,毕竟是个“四朝元老”,我也是看着她从第一季的诗词大会一直到第四季。

她说:“我的诗词启蒙读本是蒋勋的《蒋勋说唐诗》”。

咦?这本书我不是也有吗?我便去书柜里将这本书找出来,第一次全情投入阅读起来。

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

去年暑假老师叫我们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可是分了几天才硬生生的把这首诗背出来的。

可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将每一句都讲解得十分细致,每一句都仿佛是一个画面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看了恍然大悟。

比如说“月照花林皆似霰”这句。

在背这句的时候,我总是很难理解“霰”这个字,这个字是指什么呢?通过阅读我知道,霰是说在夜晚时,水汽结成一种薄而透明的东西在空中飘。

读到这,我不禁感慨,早看这本书就好了,想想之前背诗的时候折腾得死去活来,后悔啊。

在诗词大会第十场时,有一个成语飞花令的环节。

其中一位选手胡警官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成语是青梅竹马。

随后陈更姐姐说“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成语是两小无猜。

读后感·点评嘉宾夸陈更姐姐聪明,为什么聪明呢?读了《蒋勋说唐诗》后我明白了,原来这两句诗都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

我们常在生活中用到这两个词,却不知道这是李白留下的伟大遗产。

蒋勋老师对诗句内涵、诗歌的意境用细腻妥帖的语言,娓娓道来,似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在晨曦中缓缓讲述有关诗歌的故事,令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感谢《蒋勋说唐诗》这本书,让我不再为背古诗词而烦恼,也让我爱上古诗词。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 读《蒋勋说词》有感第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 读《蒋勋说词》有感第

重庆市涪陵九中八年级学生作文:读《蒋勋说词》有感-第一章辛弃
疾(悲壮)
原先我一直很欣赏辛弃疾的词,因为我觉得他的词给人一种很雄壮的感觉,有着千军万马的气势。

细看了《蒋勋说词》后,我才发现,辛弃疾的悲壮与盛唐时李白的悲壮不同,他的悲壮,其实是悲惨凄凉的,似乎从头到尾都只有他一个人在呐喊。

他的悲壮,其实很无奈。

辛弃疾出生面南宋,当时南宋周围有鑫,西夏、辽几个强敌,而当年北宋的大片领地也被夺去了许多,都城被迫迁到了江南一带。

而当时时朝廷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占,一派主和。

辛弃疾属于主战派,因此他很希望能够去边疆,但朝廷根本就不理会,所以他的词很多都是想像边疆战争的。

在《水龙呤》的第三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就很好地写出了辛弃疾的“悲”。

“落词”,“断鸿”总给人一种悲壮的感受,夕阳如血红一般,落单大大雁厉地叫着,大家可以在脑海中想像下这个画面。

画中就只有一轮血月份,一只黑影在被染红的天空中飞着,其实这里面有一种孤单与无奈。

人家来到金陵都有一种六朝古都的怀旧感,而只有辛弃疾一人想到天上落单的雁,染红了天空的落日,这让他感觉很孤单,因为孤单,才会无奈。

就好比他一个人飙高音,飙到最后上不去了,甚至还出现了破音,所以正是孤单与无奈使辛弃疾的词多少有一点凄历的感觉。

第一次讲辛弃疾是谈到他的孤单凄历,另外的几面我们还会在后面谈到。

1。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最近读了蒋勋先生的,感受颇多,仿佛在唐诗的世界里来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蒋勋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解读,让我对唐诗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唐诗于我而言,可能只是课本上需要背诵的篇目,是考试中要分析的题目。

但在这本书里,唐诗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

就拿李白的来说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以前读这两句诗,只觉得辞藻华丽,美则美矣,却并未真正领会其中的韵味。

但蒋勋先生的解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景,李白被召唤前来作诗。

他望着杨贵妃那倾国倾城的容颜,灵感如泉涌,将云彩比作她的衣裳,将花朵比作她的容颜,那种美,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蒋勋先生说,李白的诗有一种“不羁”,他不受世俗的束缚,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情。

在这两句诗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奔放的力量。

还有杜甫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直以来,都知道这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但从未想过,那背后的情景是如此的凄惨。

蒋勋先生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画面,长安城破败不堪,山河依旧,可昔日的繁华已不再。

春天来了,草木疯长,却无人欣赏。

花朵绽放,鸟儿啼鸣,可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因为战乱而变得悲伤。

花儿似乎在落泪,鸟儿的叫声也让人惊心。

这种对细节的刻画,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感受到了杜甫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书中还提到了王维的山水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以前觉得这只是一句很有意境的诗,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蒋勋先生解释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当走到水流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却能静下心来,欣赏天上的云彩。

这是一种对困境的坦然,对生活的豁达。

想想自己的生活,有时候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和古人相比,真是太缺乏这种淡定和从容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在唐诗的花园里东瞅瞅西看看,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芬芳,每一片叶子都有它动人的故事。

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顾峥嵘初次打开书页,看到蒋勋的简介,我才知道他不仅是个作家,而且是名画家,是位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的大家。

有时在饭前、饭后、睡前这种小时间里来翻阅。

粗读一遍后,发现他并不是在结构、内容上单纯地分析,而是在艺术的角度去品味一首唐诗,欣赏一位诗人,领略一种思想,聆听一个朝代。

李白与杜甫从牙牙学语时,便会背诵“床前明月光”,好像李白的诗与小学一二年级很有姻缘。

记得每次大考前,背的诗句多是李白的,大多数诗句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这大概是有道理的。

当然诗与他的遭遇有脱不开的关系。

李白生性狂傲无羁,也因为他有超人的才能,方引来高力士脱靴的传说,招来了皇帝的日渐不满,最后不再重用,他便四海为家,到处浏览。

李白就像位舒适陶醉的游客,方有“轻舟已过万重山”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又是位嗜酒如命的饮者,方有“花间一壶酒”到“但愿长醉不复醒”。

他是位胸怀壮志的才子,“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兴风破浪会有时”。

他是位情深意重的朋友,正如“挥手自兹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的朋友杜甫,其诗更有一番滋味。

他的著作“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是众人皆知的了。

在这位首诗中,杜甫是位旁观者,是记述者,不需要太多的华丽修饰,精心雕琢,只要只要简单的记叙,画面就淋漓尽致地再现给千年后的我们。

《石壕吏》又像一部成功的纪录片,那一句“独与老翁别”就把诗人的愤懑跃然纸墨间。

还有哪一首千古绝唱《春望》,字字流血,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残酷的战争和家破人亡国败的惨淡。

李白是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现实与幻想间追求自己的理想梦境,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生活。

这两种类型分不出优劣,只是在风格上嗅出大唐的文化气息。

王维与李商隐这两个人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评价,应该比较文艺范儿。

先说王维,他好像比较喜欢写四句诗,大多数时间他爱游玩在田园山水间,“独坐幽篁里”的宁静,“山中发红萼”的惬意,“大漠孤烟直”的寂寞,“行到水穷处”的自在,这种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心态是王维传达出来的自然美。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一书。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那么翻阅十几页后,我已经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我喜欢蒋勋先生,读他的文章更像在听他讲故事。

他讲的不仅仅是宋词,他把作者的经历、创作的历史背景、所处的环境等都和词融合在一起,娓娓道来,让人细细品味。

我一直很喜欢唐诗,清高浪漫的诗仙李白、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博学多才的师佛王维等都是我的偶像。

当我跟着蒋勋先生走近宋词,走近多才多艺的李后主、平直率真的欧阳修、豁达豪放的苏轼、清冷婉约的李清照……这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笔下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同样让我心潮起伏。

在这本书所列的宋词中,我最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原来也只是喜欢这首词的大气磅礴,但看了蒋勋先生的介绍才知道,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他在人生最艰难、最悲苦的时期,完成了思想的超越及升华。

读这首词,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岁月。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渺小,但我们不能虚度光阴,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把握当下,努力学习知识本领,争取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我随着«蒋勋说宋词»一书,步入宋词的神秘世界,领略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篇1蒋勋的《唐诗》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籍,通过蒋勋的讲解和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蒋勋在书中介绍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诗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同时,蒋勋还介绍了唐诗的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爱情诗等,以及唐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二、深入分析蒋勋在书中深入分析了唐诗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包括《静夜思》、《登高》、《春江花月夜》等。

他通过自己的讲解和剖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蒋勋分析了李白在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在讲解《登高》时,蒋勋分析了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感慨。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蒋勋在书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讲解和剖析非常深入浅出,让人容易理解。

同时,他的个人观点也非常独到,他强调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认为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此外,他还提出了“唐诗是生命的歌谣”的观点,认为唐诗是诗人对生命、生活、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对比与参照蒋勋在书中也与其他诗人和作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例如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唐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五、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蒋勋的《唐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唐诗中的经典作品和思想感情。

如果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给它打9分,因为它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值得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学习。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篇2蒋勋说唐诗是一本关于唐代诗歌的书籍,作者是蒋勋。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例子,讲解了唐诗的背景、发展和内涵,让读者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蒋勋,唐诗,读后感,10篇,蒋勋说唐诗,一本,蒋勋,著作,中,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读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蒋勋说唐诗》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一):《春江花月夜》蒋勋解读的好慢慢琢磨唐代的《春江花雨夜》,竟然有如此大的哲学底蕴,诗不再是描写几处景物,或是农耕地头的家庭琐事,它被放大到更大的宇宙视角,从空,从探问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哲学命题。

甚至将空隐藏于诗的中间,待后人反复琢磨后,顿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二):蒋勋说唐诗其实读诗不应该看注解,也不应该看任何说,因为诗是个人体验,不能受他人影响。

蒋勋说唐诗,有他太强的主观,照理是不该受他毒,但他的视角如此独特如此美丽,受毒也变成心甘情愿。

正是春夏季节转换时候,适合读书,读唐诗更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三):美推荐理由:市面上很多唐诗宋词解析,但纯粹都是骗钱的。

这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出美感的作品,经过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的赏析、解读,更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古文化之美。

好友王大力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会永久传下来,而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美感。

书的封面设计的也美,我又想拿来当客厅墙纸了。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四):重温唐诗的冰山一角眼下这类书籍似乎铺天盖地,谁解析的有特色对于小小读者我不是太在乎,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纯粹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每翻一页,不同诗句出现,就问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不是治愈疗伤,唐诗是种回忆,因为少时多少把其当做一种信仰,只不过现时忘了把其丢在都市的某个角落。

记忆力是差了,原先记得的都模糊,现在只能强记。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

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

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

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

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

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

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

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

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

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

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

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

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

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写现在看起来是“情诗”的李商隐,在这一讲里,有一个标题,叫“晚唐的生命情调”,听着挺伤感的,因为又到了一个朝代的尽头。

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是如何的?看起来有些豁达,毕竟心有灵犀的人还是有的,看起来又有点伤感,心有灵犀之人,究竟在何处呢?李商隐用多情女子的口吻写下,看起来心事重重。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读这本书,首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们常提起唐诗,讲宋词很少。

在宋朝,文化和艺术有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端。

宋词是我们的文化。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去思考。

唐诗和宋词是有差别的。

唐诗比较豪迈,写的景象也大多是比较宏观的,字字都非常惊艳。

唐诗是可以叙事的,比如一首耳熟能详的长诗《琵琶行》。

而到了宋词。

就有些不同的地方。

整体来讲,没有唐诗豪迈,可能在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起起落落的。

于是写的一些事物是偏细小的。

关注了生活更深一层的内容,思考生命的意义。

我真的宋词对我的文学创作很存有协助。

不仅仅就是说道可以把词使用文章里去。

还要自学宋词中不好的读法。

宋词很潇洒。

有时就是用平时通俗易懂的文字回去描绘一个状态,然后加之自己主观的体会。

由于相同的经历,可以对某一事物产生特定的情感。

对别人来说,它可能将就是普普通通的,但对自己而言就是特别的、存有意义的。

筹钱这个事物回去抒写情感,情感可以更加真诚。

从直白生活点滴TNUMBERBO34A就是较好的,往往比写下“大事”难刺痛人。

文学就是用以记录生活的。

如果距生活太远。

也就渐渐丧失了意义。

美学在书中也算是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了。

仔细去看。

什么都有它的美,壮阔的美。

细微的美,都是一种美。

每个人对美的判断不同。

这是不能强求的。

所以每一种美都值得欣赏、接受,不管是柔软的美,还是坚毅的美。

如果说必须回去搞一件事情。

我真的,在搞之前,明晰这件事的目的就是很关键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回去想一想文学的本质。

大概就是先存有了生活,然后存有了文学吧。

文学就是创建在现实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他一定有赖于生活。

刻画的人物一定有血有肉,存有不轻松地方,才可以刺痛人。

有时他就是不经意划过的启发。

不是故意的伤感,故意如何怎样。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低于生活。

通过文字,它能抒发自己的情感,讲出自己的观点,或充分反映社会。

这大概就是文学最终的目的。

但也不要把它看做一个多么轻的任务。

仅仅当做一个玩乐娱乐的方式。

蒋勋说宋词第一讲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第一讲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第一讲读后感大家对蒋勋说宋词这个文学形式有兴趣,可是也许我们应该关心的一点是,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蒋勋说宋词?唐诗经过初唐,发展到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它的成就高到这样的程度以后,已经有些高不可攀,民间慢慢读不懂了。

凡是艺术形式意境越来越高的时候,其实也说明它远离了民间。

可是民间不可能没有娱乐生活,老百姓会自己写一些歌来唱,这时会被士大夫看不起,说你看那些歌多难听。

结果,二者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然而一旦二者被拉近,就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即我们现在讲的蒋勋说宋词。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宋朝没有人写诗,其实多得不得了,甚至他们的诗比蒋勋说宋词还要多。

可是宋人诗的成就往往没有蒋勋说宋词的成就高,这是个有趣的事情。

蒋勋说宋词的整个音韵形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读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会发现唐诗的七、五都在变化,甚至九都出现了。

音韵的跌宕起伏产生了很多节奏上的新的韵律感,这种韵律感拓展出了蒋勋说宋词的境界。

讲到蒋勋说宋词,首先要提到五代蒋勋说宋词,因为五代蒋勋说宋词是唐诗过渡到宋蒋勋说宋词的一个关键桥梁,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是李后主,即李煜。

李后主的作品其实不多,可是不多的作品却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力。

在文学艺术的创造性上,有时候的确可以看到一个人具有旋乾转坤的力量。

李后主是战争的失败者,又是文化上的战胜者。

因为他的蒋勋说宋词征服了汴京,整个汴京的文人都开始填蒋勋说宋词。

北宋时大家还在写诗,可是蒋勋说宋词变成了文学的主要形式,从中可以看到李后主的影响有多大。

他令原来属于贩夫走卒的歌声,忽然变成了士大夫用来疏解生命的某一种情怀的工具。

那些伶工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变得这么有意境。

我们今天谈蒋勋说宋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出现与成熟,要重视两个方面。

一是民间创作。

蒋勋说宋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

它产生于民间,产生于大家认为要有一点“低俗”的民间文化。

后来当文人开始用这一形式去书写自己的心情、感受时,它才变成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合作产生的文学成就。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

让我触摸到了安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

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骄傲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

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

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延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

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读着他的诗,我有一点怅惘,也带一丝虚无。

暑假中,我也常常会关上门呆个半天,只在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打开房门与外界接触。

当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爸妈强烈的不满,但是,我却依然我行我素。

当我把自己拘囿于仅有的几平方米的空间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在这里,我不受任何打扰,尽情做着我想做的事情。

在自我拘禁的这段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零。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现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以下是“《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

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

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

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

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

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

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

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们感动和嫉妒。

我们期望“梦回唐朝”。

那么,怎么回去?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

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

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

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

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蒋勋说唐诗》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一):《春江花月夜》蒋勋解读的好慢慢琢磨唐代的《春江花雨夜》,竟然有如此大的哲学底蕴,诗不再是描写几处景物,或是农耕地头的家庭琐事,它被放大到更大的宇宙视角,从空,从探问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哲学命题。

甚至将空隐藏于诗的中间,待后人反复琢磨后,顿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二):蒋勋说唐诗其实读诗不应该看注解,也不应该看任何说,因为诗是个人体验,不能受他人影响。

蒋勋说唐诗,有他太强的主观,照理是不该受他毒,但他的视角如此独特如此美丽,受毒也变成心甘情愿。

正是春夏季节转换时候,适合读书,读唐诗更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三):美推荐理由:市面上很多唐诗宋词解析,但纯粹都是骗钱的。

这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出美感的作品,经过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的赏析、解读,更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古文化之美。

好友王大力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会永久传下来,而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美感。

书的封面设计的也美,我又想拿来当客厅墙纸了。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四):重温唐诗的冰山一角眼下这类书籍似乎铺天盖地,谁解析的有特色对于小小读者我不是太在乎,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纯粹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每翻一页,不同诗句出现,就问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不是治愈疗伤,唐诗是种回忆,因为少时多少把其当做一种信仰,只不过现时忘了把其丢在都市的某个角落。

记忆力是差了,原先记得的都模糊,现在只能强记。

喜欢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五):唐诗李商隐,王尔德。

回来做自己是最大的野心。

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

寒假回家要好好读这些唐诗。

用笔抄写下来诵读。

因为高考讨厌的诗歌鉴赏让我一度反感读诗歌,不想看到他们。

《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1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像是一粒镶嵌在文学史上的明珠,使人无法忽视它的润泽闪耀。

还记得从小接触到的第一首诗,便是翻开课本以后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句。

我想,上过这么多年学之后,谁心里又会不记得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呢?近日因为兴趣又重读了手边的这本古典诗词书。

《蒋勋说唐诗》尽以唐朝诗歌为题,从初唐品评至晚唐,历数几位深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篇,并以作者的美学眼光和学识修养做了阐释。

就跟随着书中的脚步,感受这大唐盛世孕育出的诗中上品吧……打开书页就可看到单在诗人王维一人的身上便兼具两种气质。

取过进士,晋过高官的他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气风发;以及后来晚年隐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容。

诗人李白一生以游侠精神仗剑天涯,写下大量诗篇,以他的天马行空让人学会放下一些事。

心情郁闷不得志时不妨读读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十载,更要放开怀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什么要把时光浪费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时间有了紧迫性,人生虽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点甜吧。

而诗人杜甫与白居易诗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感召人们能够拾起一片心。

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弱势群体的存在。

《石壕吏》、《兵车行》、《卖炭翁》等诗篇描绘出的战乱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读来揪心。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大爱情怀在千古之下,仍提醒我们,在自身温饱的状态下也不要忘了这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时就更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不忘本,惜一饭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隐,诗作哀艳浓丽,却是往内收的,集中式的关注自身。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在这本书中蒋勋教员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讲解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教员认为从魏晋南北朝起头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

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

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

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碰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独。

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起头与宇宙对话。

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如许的诗句的。

蒋勋教员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使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2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很是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练直白,引经据典的评论,滑稽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期间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服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讲解,令我对这首本认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而李白又是另一种气概。

《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率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味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一:蒋勋眼中的唐诗宋词蒋勋说唐诗本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蒋勋说宋词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

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度。

篇二:读书感悟读书感悟:103班高炳丽 10011172我要说的书是台湾艾台湾美学大家蒋勋的《蒋勋说宋词》。

蒋先生首先是位美学家,所以读这本书觉得写的很美。

但是不会以读《中国美术史》的心态来读这本书。

每个人对于宋词的理解都是他自己。

他曾经说过:“其实文学不是那么单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每个人在某个特殊环境里面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我想这句话放在“宋词”这一文学形态上也是极为适合的,众多不同风格、派别、体系的词人,以“词”这一最美的最有意蕴的文体发出自己在那个时代是心声,留给我们后人歌颂。

这大抵是蒋勋颇有争议的书,网评批评不断,说他的学问浅,经常随意按字面解释,典故也常常讲错,仿佛没甚可读。

带着这样瑕疵的遗憾,这本书仍给我很大的惊喜。

蒋勋是一个很多情的人,所以他带着他的情绪来看唐诗宋词,细细去体会作者的孤独,天真,迷茫,突然就会觉得诗词都活跃了起来,不再是小学课上读1诗释义的刻板了。

这两本书,把唐诗、宋词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唐诗的浩瀚灿烂,宋词的精致温婉,其实都是有所因的。

文学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特点而已,诗词并不仅仅是文字,而是那一个时代人的报复梦想,喜怒哀乐,所以才真正的感人和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600字_600字读后感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一粒诗的种子。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汲取营养,努力成长,终于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样的千古绝句就
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读着他的诗,我有一点怅惘,也带一丝虚无。

暑假中,我也常常会关上门呆个半天,只在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打开房门与外界接触。

当然这些行
几平方米的空间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在这里,我不受任何打扰,尽情做着我想做的事情。

在自我拘禁的这段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零。

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逼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辉,去欣赏、去模仿。

我想,再过几百年,也许又会开
出那充满智慧的花瓣吧!
教师点评:
读书可以开阔眼界,积累素材;可以借鉴方法,学习表达。

本文的作者喜欢读书,本篇习作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善于表达。

作者把自己的感慨推到顶点,李白的大
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