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沙天心阁的历史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长沙天心阁的历史探究
前言:为了解中国名胜古迹的悠久历史,增添当代大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完成“中国近代史”课程实践项目,我小组(成员:莫智豪、刘定荣、段思成)专程探访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带的城楼遗迹天心阁。

实践目的:了解天心阁的由来、沧桑历史及其历史意义。

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具体方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

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

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

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

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
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

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

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

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

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

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

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
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

1852年西王萧朝贵率太平天国农民军攻打长沙,与清军鏖战,中弹殉难于天心阁,太平军以失败而告终。

太平军魂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为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

塑像重100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

崇烈亭又名“入胜亭”,1946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所建。

曾有联曰:“有亭冀然,览风物睹江流之胜;是真勇者,执干戈为社稷而亡”。

该亭为十六柱斗拱状,建八角歇山顶,石台阶有护栏,为登天心阁必经之处,楹联为“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无私心自宽”,横批“天心”。

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

天心阁其坐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据同治四年记载,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现遗留城墙长251米,高13.4米。

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

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不幸殉难于天心阁下。

至今城墙上还留下了一些炮眼。

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陈家鼎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

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入长沙,也在天心阁向部队作过报告。

1938年,“文夕大火”,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

现在的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

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

石壁图案,更是古人
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

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

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放眼祖国江山,缅怀革命先烈,振兴中华之志,无不油然而生
2000年10月天心阁再做修缮,阁外辟开放式绿色小公园,很可惜的是原来上阁处颇具特色的青石板长坡被拆除。

2006年天心阁恢复了东边主楼踏步前的楼牌,并公开征集老对联。

家住省图书馆的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幅图,图上的对联清晰可见。

据考证,老楼牌名为祟烈楼牌门,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它与现在还存在于天心公园景区的祟烈亭同时修建。

楼牌上共有对联两付居中的一付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

两边的为: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

小组活动计划:参观天心阁,了解其历史及周边环境,再进行拍照。

处理材料和照片后完成心得。

个人分工:
收集材料:莫智豪
整理材料:段思成
拍照:刘定荣
成员:软件五班莫智豪20112601520
段思成20112601519
刘定荣20112601523
2012年1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