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1950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 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51年4月
24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 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半个多 世纪 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 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才。如今的校名墨迹仍沿用当年毛主席的题 字,只是当年的“方”改为“京”,而毛主席题名的“交通大学”四 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安徽大学(毛泽东)安徽大学原名安徽省立大学,后经历了 更名、停办、复校、迁址等历史风波,1956年5月20日,现安 徽大学曾拟定校名为合肥大 学。1958年7月5日,国务院决定任 曾希圣合肥大学校长。
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当曾希圣请毛主席题 写 校名时,毛主席说:“还是'徽大学'好。”1958年9月16日晚7时许,毛主席从安庆乘汽车经舒茶公社到达合肥,下榻“西 苑”。曾希圣请毛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毛主席不顾视察的疲 劳,于16日深夜一挥而就。
贵州大学(毛泽东)
1951年,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写了 “贵州大 学”o贵大的校牌、校徽、招生简章等资料上“贵州大学”字样使用 的都是毛主席的题字。每一位进校的新生都知道这是一代伟人对学校 的关注和鼓励。这将让每一位贵大人乃至每一位贵州人都为之骄傲自 豪。
广西大学(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着名教育家、哲学家杨东苑出任广西 大校长。1952年,杨东範校长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 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 学校名,从此,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校训】 学校校训】
厚德明法,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 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 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 人; 明法,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 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 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 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 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 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格物,首先应是一种推究和思维过程,因此, 格物,首先应是一种推究和思维过程,因此,要求中国 政法大学的学生要形成对法律的特定思维; 政法大学的学生要形成对法律的特定思维;其次它还包括 “学以致用”的涵义,即要求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能够做到 学以致用”的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求真求实; 理论联系实际,求真求实; 致公,一方面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所有的学生树立公平、 致公,一方面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所有的学生树立公平、 公正和正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 公正和正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培养出 来的学生具备亲民、仕众、 来的学生具备亲民、仕众、天下为公和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和 强烈的使命感。 强烈的使命感。
【学校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 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 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人文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 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法 律硕士学院、司法考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律硕士学院、司法考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MPA教育中心院 教育中心院、 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MPA教育中心院、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等23个教学院部. 23个教学院部 中心等23个教学院部.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 政管理、公共事业管、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 政管理、公共事业管、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 德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德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应用心理学等17个本科专业,拥有45 17个本科专业 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应用心理学等17个本科专业,拥有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其中,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法学系国家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孟云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10月25日,时称“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
自建校以来,她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的办学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北航的共同思想基础。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则是北航师生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太湖人,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
赵朴初学养高,名望重,书法深受李北海和苏东坡影响,以行楷见长,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体态雍容,透露出一派佛理禅机。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八个字看,无论起笔、收笔皆严谨。
起笔藏锋,行笔中锋,笔力挺拔,点画若高山坠石,而转折处竖画厚重,稳如嵩山,布局自然大方,字里行间透露出佛理禅机。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充分彰显了中国书法的文化意蕴。
唐宋以后,书法苑里奇葩迭出,特别是明、清以来,实用性逐渐弱化,欣赏性不断加强,书法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突出。
赵朴初题写的这八个字,对于单字点画的多少,以粗细来说,令疏者粗而密者细,即笔画少者使其粗壮,笔画多的使其瘦劲。
结字、笔法、章法无不体现出近现代书法创作的着重于欣赏性而又稍具实用性的特点。
这是一种美感感受,而字的书写一气呵成,又是一种快感的体现,行气连贯又具有一种强烈的运动感,因此这个校名的题写具美感、快感和运动感于一纸之上。
想必这不仅是学识上的、文化上的,而且更是参禅悟道才能给予作者的综合水平的一种体现。
书法作品是忌讳重复的,历代佳作,无论楷、行、草,无不变化多姿。
赵朴初题写的这八个字中,两个“航”字在笔画和结体上绝无雷同。
全国大学校名题字书法由来(最全)
全国大学校名题字书法由来(最全)全国各大学校名题字由来,最全,毖泽东主席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他对于中国大学癿影响力,似乎没有哪个人可以相比。
据我所知,全国有几百所高校癿校名都出自毖癿手笔,其中多数为集字。
在所有题字中,我以为写得最有精神癿当数北大癿校名,这四个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似乎最能表达一个伟人气吞山河癿气势。
清华大学癿校名亦为毖所题。
毖和清华历史渊源不深,加之毖对理巟科知识分子癿印象好于文科知识分子, 他题写清华校名应该是气定神闲癿状态。
四字清秀飘逸,也是毖字中癿精品。
- 1 -浙江大学:印象中浙江大学原来癿校名好像是鲁迅癿墨宝,敦厚深沉,很是耐看。
据说现在也换成了毖体四字个个豪气冲天,少了杭城癿婉约气象。
交通大学癿校名不浙大类似,令人颇感威压不冷峻。
这种毖体比较少见。
复旦大学不丽前到复旦,发现他癿校名似为小平同志所乢。
感到有些意外。
不料一进大门就见一尊毖癿巨像。
呵呵,原来如此啊。
- 2 -南京大学:和南大及其前身似乎毗无联系。
南大癿校名取自毖字,应该不是毖癿亲题。
四字之中南京两字过于倾斜,大字一捺过于僵硬,殊为可惜。
配上两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有些生涩。
- 3 -武汉大学:武大位置靠南,进在毖癿视线之外。
四字应该也是集字,显得平平淡淡,有些老贵族癿矜持气息。
南开大学据说毖在天津阅兵时曾经当众打靶,结果脱靶,老人家哈哈大笑。
众人皀佩服他癿不羁不自信。
他写天津癿校名似乎也有这种感觉。
山东大学据百合网友 wkwk介绍,传说山东大学向毖老人家求字,毖老人家- 4 -不肯,于是回了一封信说明原因,没想到山大竟然把毖老人家在信封上癿字拿来了。
这当是老人家题名中癿一则逸闻,山大校友可能不太认同,姑存其说。
天津大学天津癿两所大学,也是毖体中癿杰作,较能反映毖体癿境界和局限。
兮州大学为毖泽东所写- 5 -1951年11月毖主席为贵州大学题字天津大学天津癿两所大学,也是毖体中癿杰作,本博宠主人在这里浪费了4年癿时间,现在还有点记忆犹新,老毖癿四个大字比较能反映毖体癿境界和局限。
中国重点高校校名题字考
6所
4所
2所
1所
3所
集鲁迅字体
4所
厦门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湖大校友回忆60年前毛泽东题写校名经过 李达校长问,“能给湖南大学题个校名吗?”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应李达的请求,亲笔题写了“湖南大学”,并 回函给李达:“鹤鸣兄:校名照写如另纸,未知是否合用?我不会写更 大的字,你们自己去放大。顺祝健康!毛泽东 八月廿日。”此信的原件 和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校名复制品现保存在湖南大学档案馆。
邓小平题写校名“四川大学” 1985年,川大校庆前,川大党委决定由历史学家、主管文科的副校长隗 瀛涛教授起草报告,恳请小平同志为川大题写校名。报告寄出不到一个 月,川大党委就接到了党中央办公厅的函件,内寄邓小平同志4月27日 为"四川大学"所亲笔题写的校名,横竖4张,供川大选用。
温家宝为“中国地质大学”题写校名 中国地质大学校方邀请温总理题写校名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2011年9 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到国土资源部调研,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 中科院院士赵鹏大汇报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等情况时,提出 2012年是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周年,恳请他为母校题写校名。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HR 2013.9.12
江泽民
9
1
7
13
从数量上看,政要的题字在高校中人气最高,而郭沫若的字 体也颇受高校欢迎,鲁迅和王羲之字体受青睐,也有不少高 校青睐艺术家的“手迹”。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北京石 油学院1953年成立时的第一个校名是集毛体。1969年,该 校迁到山东东营改名为“华东石油学院”,仍沿用集毛体。 据中国石油大学报报道,学校领导意识到,不一定非得由政 界要人题写校名,决定考虑艺术家来为学校题写校名。1988 年更名为“石油大学”时,邀请了中青年书画家范曾题写新 校名。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北京大学(毛泽东)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
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
清华大学(毛泽东)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如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珍藏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字中的精品。
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1950年8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
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请主席题字。
不日,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
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
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毛主席最早题写校名的高等学校之一。
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着名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
”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
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
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挂起毛主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题词。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走进名校rime of life P18总理提名 精英教育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All Rights Reserved.走进名校rime of life P 19外交学院一角师占32.5%,并且聘请了资深高级外交官、各相关学科著名专家,其中有30多名外国专家和教师。
外交优势 国际交流外交学院最具特色与优势的是外交学。
外交部对学院的评价是:“长期以来外交学院是向外交部输送毕业生最多的高校之一。
”据统计,当前活跃在外交一线的外交官当中有1000多人毕业于外交学院,每6位外交官当中就有一位毕业于外交学院,每4名高级外交官中就有1名是来自外交学院的毕业生。
外交部翻译司的英语高级翻译有一半以上毕业于外交学院。
外交部中有四分之一担任领导职务的,是从外交学院走出的毕业生。
外交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突出“外交”特色,因此毕业生非常契合我国外交人才的需求。
高层次国际交流是外交学院的突出特点。
学院直接承担着外交部及其他国家部委委托的大量高端对外交流活动,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数百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和政要在任时或卸任后都曾到外交学院演讲或访问,使广大师生能有机会展开面对面的交流。
学院每年举办多场高端学术研讨会,聚集世界一流学者共同承担学术研究、冲击学术高端。
学院同国际知名院校的校际交流日益扩大,每年共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并选派优秀在校生到世界各地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英语培养 重视实践学校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英语水平的培养,所有专业一律学习专业英语,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所语言类专业学校。
外交学院的英语课程不同于大多数学校的英语公共课,学院的英语课课时多而且规模小,每个课程都会涉及presentation(演出、陈述),锻炼了学生口语和公共演讲的能力;口语课都由外教来上课,老师大多有着丰富的专业背景,除教英语外还能够讲授一些专业知识。
学院的英语教学成果直接体现在四六级成绩上,据统计,外交学院是全国四六级通过率最高的学校。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宫民观(公民观察工作室)1.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新华社上海9月2日电(记者郭礼华)上海调整纺织高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今天并入中国纺织大学。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
(1999年9月2日新华社)学校概况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由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建共管。
学校地处上海,由延安路校区、松江校区和新华路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200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
学校创建于1951年6月,原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 985年9月,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8月,更名为东华大学。
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
2.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本报青岛11月6日电经教育部批准,原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今天,中国海洋大学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
( 2002/11/07 新浪教育)学校概况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是1924年始建的私立青岛大学,此后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剩下部分涉海专业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该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8年,山东海洋学院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
今年10月1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记者郑燕峰)3.北方交通大学更名为北京交大据新华社电经教育部批准,北方交通大学从昨日起正式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恢复校名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地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突出学校根植于首都的奋斗史及学校师生着眼长远、开拓创新的决心。
( 2003/09/11 金羊网-新快报)学校概况北京交大的前身是1909年清政府邮传部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及北京邮电学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为维护国家铁路路权而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型人才的高等学府。
东财大举行胡耀邦同志题写校名庆祝大会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出版物刊名: 财经问题研究
主题词: 副部长;东北财经大学;胡耀邦;教育体制改革;中共中央;校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发展;财政部;副书记
摘要: <正>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更好地发挥财经老校的作用,加快财经教育发展步伐,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七日,经财政部批准,原辽宁财经学院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为东北财经大学题写了新校名。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日上午,东北财经大学举行了庆祝胡耀邦同志题写校名大会。
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魏富海,大连市委副书记于学祥以及各方面来宾五十余人,参加。
江西师范大学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姓名:宋金法专业:08市场营销学号:0811020515江西师范大学简介江西师范大学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 "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美誉的江西省会城市南昌,现有瑶湖、青山湖二个校区,占地面积 3400 亩,建筑总面积 140 余万平方米。
学校缘起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 1940 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 1949 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 1953 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 1983 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发展历程国立中正大学是江西办学史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建之初便设有文、法、经、理、工、农等学科。
1949年更名后,学校仍为国立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南教育部领导。
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国立南昌大学大部分学科、专业调整至中南区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工学院等14所高校,保留了师范部的中文、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和艺术7科,学校改为江西师范学院,性质由综合性大学改变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
与此同时,在江西,以国立南昌大学农学院为基础,单独组建了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1962年,江西师范学院生物系又被调至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
上世纪50-70年代,江西师范学院还积极支持省内各地市兴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江西师范学院分院,这些学校今天都已发展成为本科院校。
由此,学校不但支援了国内许多重点大学的建设,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省内一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西师范大学校徽江西师范大学校徽1.标志由中国江西师范大学的英文首写字母“CJNU”组成。
左为C,右为J,中为N,左右“C、J”合为U。
2.标志的整体效果是一个“中”字。
既代表学校发端于中正大学,寓意“持中秉正,静思笃行”之校训,又反映了新校区的整体布局,体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统一。
3.“N”像正大坊,“C、J”合抱像护校河,意为瑶湖新校区。
4.标志以视觉跳动的设计手法,交替于汉字与英文、历史与现实之间,造型独特,内涵丰富,标识性强。
毛泽东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的前前后后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论坛》公众号 鉴 往 知 来05档案管理3/2020总第244期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9年4月3日,安徽省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了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皖南区委员会。
此后,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相继成立。
安徽的党政系统,被分割成两个部分。
1952年1月2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共安徽省委,原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同志任省委书记,省会设在合肥市。
1952年8月25日,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合并为安徽省人民政府。
同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从芜湖迁至省会合肥。
为了落实省委迁校工作的决定,1952年10月27日,安徽大学建校筹备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派出徐连城、朱世雄领导基建工作班子,到省会合肥开展新校区的基本建设工作。
1956年1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安徽省于1959年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并规定先办专科,到1963年再开办本科[1]。
安徽省委对国家高教部的决定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将讨论意见于1956年5月19日向中共中央和高教部致电汇报:“从全国学校分布来看,我省高等学校过少,为适应建设需要,我们赞同在我省筹建综合大学。
”[2]安徽省委提出两条意见:“一、综合大学希提早到一九五八年建成,一开始就办本科,不要先办专科再转到办本科;二、综合大学所需师资,希望由复旦大学代为培养配备,请高教部通知他们,并介绍我们直接与之联系。
”[3]1956年6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派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沙流辉到国务院和高教部,争取筹建一所大学。
对此项请求,高教部领导表示同意。
同年6月28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批复安徽省教育厅:“校址的问题,根据桂副书记和魏部长指示,同意所报选择地点(即安医西南地区),希同合肥市办理征拨土地和基建手续。
”[4]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省委文教部部长魏心一批示后,学校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
1956年10月12日,学校正式施工[5],到1957年11月,已建成了4幢学生宿舍、12幢教职员工宿舍,教学主楼仍在施工中。
校牌“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访谈考
武汉大学校门牌坊上的六个大字常常被人问及是谁写的,蒋介石、汪精卫、王世杰、闻一多、刘永济、郭霖、萧君绛、曹立庵等都曾被提到过。
为了一探究竟,我访谈了一些知情者,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忆。
《长江日报》资深记者皮公亮先生说六字为刘永济先生所书“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字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武昌街道口的木牌坊上。
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叶雅各等人择定武昌郊外的珞珈山一带作为新校址。
1931年,学校在街道口的起点处,建起了一座木结构的校门牌坊,应是为学校历史上第一座校门牌坊。
后因不够坚牢毁于大风。
牌坊上的六字,因无从考,不知何人所写。
木牌坊被毁后,学校在原地重新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坊,牌坊正面仍写有“国立武汉大学”六字。
钢筋混凝土牌坊建于何时,从武汉大学档案馆所藏1935年和1936年的国立武汉大学毕业纪念册可以推知,建于1935年以前的可能性较大。
石牌坊上的六字,《长江日报》资深记者皮公亮先生说是刘永济先生所写。
皮公亮是当时学校教务长、经济学家皮宗石教授之子,刘永济长女刘茂舒的丈夫。
他听其岳母黄惠君说六字为刘永济撰写。
刘永济(1887~1966年),字弘度,号诵帚,湖南新宁人,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出身书香门第,先后在长沙私立明德中学、上海复旦公学、清华大学读书。
曾任东北大学教授。
1932年8月◇ 涂上飙校牌“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访谈考到武汉大学任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位列文学院著名的“五老八中”之首,因字弘度被称为“弘老”。
刘永济一生著作颇丰,出版有《文心雕龙校释·附征引文录》《屈赋通笺》《唐人绝句精华》《宋词声律探原大纲》《元人散曲选》《十四朝文学要略》等几十种著作。
20世纪30年代石牌坊上的六字为刘永济所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是他在学校的地位及学术水平,书写校名会得到师生的认可;二是这一说为其夫人所言,因无档案记载,夫人所言应为其本人亲口陈述。
北京大学校名维写的
北京大学校名维写的
北京大学的校名是毛泽东书写的。
1949年12月12日,经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给毛泽东起草信件,请文书刘椿年楷书誊写后,送中南海毛主席办公处。
信中邀请毛主席在北大51周年校庆纪念日(12月17日,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之际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以备制作新的校徽之用。
信中附寄了一张纸,纸上有文书刘椿年画的一个长11厘米、宽3.1厘米的长方形框,框下标注“北京大学”四个字,供毛主席写校名时作尺寸参考。
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在一信封内送给北大,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收查。
”据悉,毛泽东的题字原件现存于北大档案馆。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龙源期刊网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作者:徐玲玲
来源:《大学生》2017年第06期
我们查找了我国112所“211”及“985”高校(其中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有2个校区,按一所学校统计),发现这里的名人大约分为两类,政治家和书法家。
其中有六成高校校名出自政治家手迹,这里面一半高校校名是由政治家亲笔题字,一半高校校名选自政治家手迹,通过集字而成。
剩下四成高校校名出自书法家手迹,其中近七成高校校名由书法家亲笔题字,约三成高校校名选自书法家手迹,通过集字而成。
欧阳中石先生为吕梁学院题写校名
欧阳中石先生为吕梁学院题写校名
田承顺
【期刊名称】《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1()1
【摘要】2010年5月10日,欧阳中石先生为吕梁学院题写校名,并为吕梁学院学报题写了刊名。
欧阳先生在书法方面,对周金汉石、晋帖北碑、唐贤宋哲乃至明清诸家都有涉猎,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归宗二王,形成了飘逸清新的独特风格。
【总页数】1页(P97-97)
【关键词】校名;学院;欧阳中石;吕梁;山西;先生
【作者】田承顺
【作者单位】吕梁学院院长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欧阳中石先生为本刊题写刊名 [J],
2.老师,您好--写在欧阳中石先生为“首青弘文书苑”成立揭牌之际 [J], 姜岱积
3.欧阳中石先生为湖南人民送福 [J], 曹隽平;
4.吕梁学院大学生正念与意志力的关系研究——吕梁学院学生为例 [J], 李卫雯;杨雅;武春霞
5.一条滞后二十七年的消息——忆当年毛主席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写校名 [J], 周长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
中央民族大学校史题库发展历程篇1、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党和国家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校中央民族学院。
2、1993年我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3、中央民族大学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阶段(1950—1951)第二阶段:规范建设阶段(1952—1965)第三阶段: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第四阶段:全面发展时期(1977—1999)第五阶段:跨越式发展时期(2000—)4、在1941年9月,我们党在革命圣地延安创立了延安民族学院,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
5、1950年6月20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任命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兰夫同志(蒙古族)、刘格平同志(回族)、为中央民族学院正、副院长。
6、1952年,学校设立了研究部、语文系和政治系,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招收了学校第一届本科生,开始了规范化办学。
7、自成立到1966年,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刘少奇、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陈云、陈毅、彭真等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20次亲切接见学校的师生代表,4次来学校视察及参加活动。
8、在全国院系调整中,有哪些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调入我校?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华西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民委参事院。
9、1993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9年1月,我校通过了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从而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10、2001年6月14日,在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学校,对学校50年的办学成就给与了充分肯定,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
11、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学校成为以上三家共同建设的大学。
校名,哪些书法家题写的?
校名,哪些书法家题写的?作者:徐玲玲来源:《大学生》2017年第05期高校偏爱名人题写校名,其中政治家占了大多数,也有一些是创校学者和书法家。
赵朴初、郭沫若、舒同、欧阳中石、沙孟海等书法家颇受高校欢迎,有多个学校邀请其题字。
没能得到名人亲笔题字的高校也愿意从名人的手迹中集字成自己学校的校名。
集字里面受欢迎的书法家有郭沫若、沙孟海、舒同、赵朴初、王羲之等。
看书法家题字的高校,可以发现明显带有地域色彩,比如沙孟海给浙江高校题字较多,有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而浙江不少高校也选取了沙孟海的书法集字成校名,比如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衢州学院、台州学院等。
上海高校则偏爱舒同字体,舒同曾为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题字,而上海也有不少高校选取了舒同的书法集字成校名,比如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舒同曾为前身“华东政法学院”题字)、上海海事大学(舒同曾为前身“上海海事学院”题字)。
南京高校偏爱赵朴初题字,赵朴初曾为南京医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题字。
赵朴初题字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开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藏大学等。
郭沫若题字的高校有:安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延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启功题字的高校有:北京印刷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
舒同题字的高校有: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
欧阳中石题写的高校有:东北电力大学、宁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沙孟海题写的高校有: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
集字郭沫若的高校有: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
我国大学校名都是谁写的?郭沫若,王羲之都上榜
每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一所大学的时候,都会被校门上那几个大大的校名而吸引,高等院校的校名一般都是书法字体,大气而不失文雅。
校名是一所大学的脸面,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它不仅彰显自身的实力,也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是一所高校的金字招牌。
那么能给我国大学题写校名的都是什么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与大家一起看一下。
一、毛主席要说最受追捧,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毛体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共有39所大学的校名用的是毛体。
其中由毛主席亲自提名的高校一共有9所,它们分别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还有我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还有安徽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和贵州大学。
除了以上9所大学之外,其它院校所用的毛体是从毛主席所写的书信和书法作品中提取出来的。
向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学校都用了毛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中字。
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提取了毛主席所题写的“工业学大庆”,除此之外,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是从各地收集而来的字体拼凑而来的。
可以说毛体已经成为这些学校的金字招牌了。
二、邓小平同志除了毛主席之外,改革开放的元勋邓小平同志也为大学写过校名,它就是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在1985年的时候,托人求一副小平同志的墨宝。
当小平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为四川大学题写了四份不同样式的“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收到后受宠若惊,立马更换了四川大学的校名。
初次之外,宁波大学的墨宝也来自邓小平同志。
三、郭沫若除了国家领袖的墨宝之外,还有一些大学的校名是由文化名人所题写的,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就是郭沫若大师了。
郑州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校名都是由郭沫若大师请自题写的。
另外还有像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名字都是使用的郭体。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知名的文学大家,郭沫若的字体一直都很受各大高校的欢迎。
四、王羲之当然,想让一些名人、大家来为自己学校题字是非常困难,有一些高校请不到名家来为自己题字,但又不想让人觉得少了文化气息,于是就想到一个十分聪明的办法,那就是用书生王羲之的字。
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
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中国知名大学的校名,都是谁来题写的?北京大学(毛泽东)1949年12月,北京大学筹备第51周年校庆期间,决定用北大全体师生的名义,给毛泽东写封信,请他回来参加校庆,并请他给北大校徽题字。
毛泽东外访近三个月后回国才收到信,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泽东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把亲笔书写的四个遒劲有力的校徽题字“北京大学”函发到了北大校长办公室,毛泽东青年时,曾就职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饱满生动,一气呵成。
清华大学(毛泽东)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授转达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了校名,他一连写了六个“清华大学”,谦逊地自荐“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如今,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珍藏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四字清秀飘逸,是毛字中的精品。
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1950年8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
林砺儒校长致函毛主席,请主席题字。
不日,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
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
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毛主席最早题写校名的高等学校之一。
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着名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
”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
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2年,毛泽东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亲自题名
1958年,毛泽东为湘潭大学亲自题名
1952年,毛泽东华南农学院(今改名华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1年,毛泽东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亲笔题名
1950年毛泽东题“第一师范”
毛体”曲阜师范大学“
毛体“内蒙古大学”
毛体“云南大学”
邓小平题字“中国矿业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合肥工业大学”(拓本)
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邓小平题写的“河海大学”
邓小平题字“四川大学”
1985年9月25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的校名
中央民族大学(江泽民)
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赵朴初书法《老人何所好》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舒同)舒同
“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
东南大学(集王羲之字)
东南大学比较牛,集的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额字!
▼“东”
▼“南”
▼“大”
▼“学”
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
郭沫若“吉林大学”题字
1958年创办时由郭沫若题字,郭沫若也是中科大的首任校长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广阔的学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与其笃实的学养一脉相通,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历史名胜常看到郭沫若的题字牌匾,电子科技大学也是郭沫若所题。
厦门大学(集鲁迅字、陈嘉庚)
早前,厦大主页上用的是“鲁迅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并非是鲁迅特别为厦大所写,而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出“厦门大学”四个字。而现在新版主页上的“厦门大学”出自于陈嘉庚之手,是从位于群贤楼前厦门大学奠基石上拓下来的。
陈嘉庚
东北大学(张学良)
1992年11月,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行校长职务的宁恩承取路香港去台湾探访张学良时,谈到了东北大学复校一事。张学良非常高兴,他感慨地谈到,我的军队没了,我的军衔没了,我只有东北大学、老朋友和过去的事了。11月30日,他在专用的“张”记信签上,题写了“东北大学”四个字。
深圳大学(江泽民)
江泽民题写校名挂在迎客松后的墙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赵朴初)
赵朴初题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赵朴初题字“北京理工大学”
赵朴初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着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西泠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老先生的书法,越看越宽心,品之让人醍醐灌顶,身心豁朗!
华中师范大学、原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
1985年8月5日,华中师范学院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校方派人到北京去,争取小平同志为校题写校名。邓小平是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的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与武汉的不解之缘始于1927年。当年,23岁的邓希贤首次踏上武汉,并改名“邓小平”。据统计,自1980年至1991年,小平先后8次为武汉方面题字题词。在武汉,原中南财经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名也是小平1988年题写的。
北京交通大学(毛泽东)
1950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51年4月24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定了第二行。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半个多世纪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才。如今的校名墨迹仍沿用当年毛主席的题字,只是当年的“方”改为“京”,而毛主席题名的“交通大学”四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1950年,复旦大学为换校门匾额(原匾额“国立复旦大学”六字为于右任于1946年题),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写信恭请毛主席为复旦题写校名。次年复旦接到内装有毛主席题写在白宣纸上的“复旦大学”四字的亲笔函后,立即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原迹由荣宝斋精裱后珍藏于校档案馆。
中央戏曲学院(毛泽东)
毛泽东接见戏剧学院学生
1949年11月,受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着名老戏剧家欧阳予倩上书毛泽东主席,请他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不久,主席回信曰:“信已收到,照写如另纸。”纸上用毛笔写着4条“国立戏剧学院”,供选用。后来中央戏剧、美术、音乐诸学院统一称谓,“中央戏剧学院”即用现名,在制作校徽、校牌时,“戏剧学院”4字选用毛主席原书,“中央”二字参照中央美术学院集字。
安徽大学(毛泽东)
安徽大学原名安徽省立大学,后经历了更名、停办、复校、迁址等历史风波,1956年5月20日,现安徽大学曾拟定校名为合肥大学。1958年7月5日,国务院决定任曾希圣合肥大学校长。
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当曾希圣请毛主席题写校名时,毛主席说:“还是‘安徽大学’好。”1958年9月16日晚7时许,毛主席从安庆乘汽车经舒茶公社到达合肥,下榻“西苑”。曾希圣请毛主席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毛主席不顾视察的疲劳,于16日深夜一挥而就。
贵州大学(毛泽东)
1951年,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写了“贵州大学”。贵大的校牌、校徽、招生简章等资料上“贵州大学”字样使用的都是毛主席的题字。每一位进校的新生都知道这是一代伟人对学校的关注和鼓励。这将让每一位贵大人乃至每一位贵州人都为之骄傲自豪。
广西大学(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着名教育家、哲学家杨东莼出任广西大校长。1952年,杨东莼校长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学校名,从此,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中央美术学院(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挂起毛主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题词。“中央”两字为集字。
南开大学(毛泽东)
“南开大学”——校门上的四个大字金光闪耀,飘逸潇洒,神采飞扬,是南开大学的标志。更让南开人自豪的是,这校名是毛泽东专为南开大学题写。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此时的南开,还是一片瓦砾,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南开师生决心再造一个漂亮的校园。可是,当时的学校连正式的校门牌都没有。于是有人写信请毛主席为校题名。毛主席回信时,专门写了横竖不同的几幅“南开大学”的字样,让同学们挑选。于是,南开大学,在毛主席的题字中,得到了新生。
复旦大学(毛泽东)
毛体“天津大学”
毛体“济南大学”
毛体“华中科技大学”
毛体“武汉大学”
毛体“鲁迅美术学院”
毛体“江苏科技大学”
毛体“上海交通大学”
毛体“哈尔滨工业大学”
毛体“浙江大学”
外交学院(周恩来)
1955年9月10日,外交学院在北京西苑的中直机关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外交学院题写了校牌。外交学院的成立与周总理的日夜操劳密不可分,而“外交学院”四个字,也是周恩来所题写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的名字。
邓小平为中南财经大题字
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
1982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以北京政法学院为基础的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冬新校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6月7日,新校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中国政法大学”校名。
邓小平同志自幼喜爱书法,早年于颜、柳用功甚勤。后来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也不忘书法的修炼。他自出机杼、精益求精,用笔遒练、独特,书风苍劲、洒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书法风格。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宁波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河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山东财经学院(今山东财经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今国家检察官学院)等高校校名也都是邓小平题写的。
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深受人们的喜爱。北京师范大学(1950)、贵州大学(1951)、南开大学(1950)、北方交通大学(1951)、湘潭大学(1958)、清华大学(1950)、复旦大学(1951)、中央戏剧学院(1950)、广西大学(1952)、湖南大学(1950)、安徽大学(1958)、西安交通大学(拼掇)、北京大学(1950)、南京大学(拼掇)、云南大学(拼掇)、浙江大学(拼掇)、华南农学院(1952)、湖南农学院(1951)、哈尔滨工业大学(拼掇)、北京语言学院(1974)、华中科技大学(拼掇)、上海交通大学(拼掇)、天津大学、济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拼掇)、武汉大学、兰州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1938)均采用的毛体。其中部分高校没有毛主席题字的报道,不能确定是不是集字而成。
张学良
山东大学(毛泽东)
毛泽东致高亨函封
“山东大学”的题字出自于毛泽东寄给山大文学院着名的古文字学家高亨先生的一封亲笔信。毛泽东读过高亨关于《老子》和《周易》的着作;并对高先生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的评价。高先生为此激动不已,返回山大后,遂将自己的着作《诸子新笺》、《周易古经今注》等6种,连同一信,寄请当时中宣部副部长周扬转呈毛泽东主席。大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回信。山东大学四个字虽取自毛主席的信封,不是专门题名,但和集字还不一样。
暨南大学(叶剑英)
叶将军的书法也是不错的,学校在广东,叶将军也是广东人,题字估计也出于这一原因。
北京中医药大学(启功)
启功
启老的字看着就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