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的故事

合集下载

感动中国2020候选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5篇

感动中国2020候选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5篇

感动中国2020候选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5篇卢仁峰,只有一只手可以正常工作的他,执着地坚守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独手焊侠”的美誉。

一起来学习他的事迹吧!下面小编整理感动中国2020候选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5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卢仁峰先进事迹1一手拿焊枪,一手拿焊帽,伴着嗞啦的声音火花四溅,这是焊工在工作的场景,他们用两只手配合焊出各种各样东西,可是,假如只有一只手,该怎么工作呢?怎么才能不被四溅的火花灼伤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独手焊侠”卢仁峰,他不但一只手焊接,并且他焊接的还是国之重器,坦克。

16岁定下目标,立志成为焊接专家1979年,16岁的卢仁峰来到内蒙古一机集团从事焊接工作。

从拿起焊枪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工人就要当最优秀的工人,要做焊接专家。

”定下了这个目标后,他给自己列了个课程表,一周七天,一三五学理论,二四六学技术,把它贴在工具箱上,《金属学》《焊接工艺》这样的工具书被翻到卷边,看书的地方被坐出一个坑。

为了结合理论进行实操,卢仁峰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加焊50根焊条练基本功,焊条上的每个熔孔都力求做到均匀排列,卢仁峰一练就是三年时间,日积月累的刻苦训练,他的焊接技术日臻成熟。

一次意外成就独手焊侠1987年,靠着平时勤学苦练,他的焊接技术在一同进厂的同龄人当中已是名列前茅。

然而正当他鼓足心劲儿想大干一番时,一次意外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

那时候的机器是没有感应器的,卢仁峰正在机器旁边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脚碰到了机器的开关,这个时候想抽出在机器中的左手已经来不及了。

那一刻,卢仁峰没有惊慌失措,他右手拿着焊把试了试,并没有影响,这个时候才去机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捡回来。

卢仁峰的左手粉碎性骨折,并且感染得了骨髓炎,做了八次掌接手术,在医院躺了整整一年。

在医院里住院的卢仁峰让他的妻子把所有的书全都搬到病房里来,病房成了他学习的图书室。

在别人看来是难熬的住院时间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学习充电的宝贵机会。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2024作文300字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2024作文300字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2024作文300字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钱七虎2024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让我敬佩的人,他就是钱七虎。

钱七虎是一位勇敢的消防员,他总是第一个冲向火场,拯救被困的人们。

2024年,发生了一场恐怖的大火,一座高层公寓着火了。

钱七虎第一个赶到现场,他勇敢地冲进火海,一次次进出大楼,把被困的人们一个个救了出来。

可是有一次,当他再次冲进大楼时,里面突然塌陷了!大家都很担心,觉得钱七虎这次恐怕凶多吉少了。

谁知道,过了一会儿,只见钱七虎手臂受伤,却背着一个小女孩安全地从大楼里走了出来!原来那个小女孩被残垣断壁困住,钱七虎不顾个人安危,用尽全力把她救了出来。

大家看到这一幕,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钱七虎不仅勇敢,而且对工作非常专注和负责。

每次火灾发生后,他都会反复查看现场,确保万无一失。

有一次,一处工厂失火后,钱七虎在查看时,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地方。

经过进一步调查,竟然发现这是一起纵火案!要不是钱七虎仔细查看,这样的罪行就有可能被遗漏。

钱七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气、责任和无私奉献。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希望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钱七虎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佩的。

让我们一起为他喝彩,祝愿他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篇2钱七虎,一个响亮有力的名字。

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虎爷爷"。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他用自己宝贵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奉献精神。

虎爷爷出生于1935年,从小就很懂事。

他的童年生活在一片战火纷飞的硝烟中度过。

那时的日本人占领了他的家乡,对当地老百姓无恶不作。

虎爷爷看着亲人被杀害,家园被破坏,终于加入了抗日队伍,用小小的身板背起了大大的枪。

解放后,虎爷爷开始了艰苦的农活生涯。

可是他从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革命战士的身份。

他以实际行动热爱这片土地,播种希望的种子。

凭借勤劳肯干的品格,他很快成为当地模范劳动者。

215495419_一家四代守灯塔,航标世家的“百年孤独”

215495419_一家四代守灯塔,航标世家的“百年孤独”

人生36父亲说:你想好了就去做吧黄灿明没见过爷爷,但听父亲黄振威说,距离家乡沙角不远处的虎门大桥左边有个金锁排灯塔,爷爷在那里守护了30年。

当时还是民国时期,距今快100年了。

父亲受爷爷的影响,也做了一辈子航标工。

小时候,黄灿明经常跟父亲去维护浮标灯。

父亲摇着船,木桨咿呀作响,在大海上划出一道细长的水痕。

看他更换浮标里的灯泡,黄灿明好奇地问:“这些一闪一闪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这个灯在晚上能给船只指明方向,以免碰上暗礁。

”渐渐地,黄灿明知道了,在大海上,过往船只航行要靠航标来指引。

航标是船舶安全进出港的保障,一旦航标损坏,船只很容易迷失方向。

航标工,就是负责守护航标安全的人。

这项工作多么重要啊,黄灿明心里对父亲充满敬佩。

从那时起,他就向往长大后能当一名航标工!机会来了,1988年,广州航标处招工,黄灿明对父亲说:“我想报名。

”父亲想了想,说:“航标工很辛苦!”“辛苦?就是在海上作业呗,我不怕。

”“这项工作还有危险。

”父亲又说。

危险?黄灿明想了想,回忆起小时候台风来时,母亲总是担心得彻夜难眠,可每次父亲都安全回家了,也并没有说过有什么危险。

“爸,您能做的,我也能做!”黄灿明执意要报名,父亲点点头:“你想好了就去吧,爸爸支持你。

”那一年,黄灿明告别妻子郭丽珍和刚出生的儿子黄登科去了广州。

经过3个月的培训,被分配到蛇口港口做航标维护工作。

真正从事这份工作,他才知道航标工的工作和生活有多枯燥。

他要时刻举着望远镜检查浮标灯,一旦发现有熄灭的,无论多晚都要驾船去维修。

大海既是喧嚣的也是寂寞的,一个人漂在海面上,孤单被放大,他倍感无助,疯狂地想家。

后来,他把妻儿接到了蛇口。

不管工作多么劳累,下班回家看到儿子的笑脸,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

当时,黄灿明一个月挣200元工资,负担三口人生活很吃力。

为了多一份收入,郭丽珍把儿子送回老家,在蛇口找了一份工作。

虽说是临时工,但一个月却有600元的收入。

她和丈夫开玩笑:“不然你辞职吧,做航标工还不如我挣得多。

关于“守塔人”的作文:人生因对职责的坚守而被点亮

关于“守塔人”的作文:人生因对职责的坚守而被点亮

关于“守塔人”的作文:人生因对职责的坚守而被点亮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在我看来,对职责的坚守正是那最明亮佳丽的一瓣花瓣。

花鸟山灯塔的名声在外,是因为其历史的悠久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是其守塔人代代传承的对职责的那份坚守。

灯塔工这个职位无疑是枯燥寂寞的,既无乐趣可言,又无丰富酬劳之赏,但叶家凭着对做好本职工作的韧性,五代如一人,百年如一日地孤守在岛上,在黑暗无光的海城上一次次点亮引导航船的辉光,用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一段佳话,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被点亮。

对职责的坚守,点亮的是个人的梦想。

法国化学家别捏迪克深信自己的化学研究将造福人类,他不惧枯燥无味的实践实验,将自己埋身于科研之中,记录着每一次失败的因由。

因着这份对科学研究的坚守,机缘汇集之下,他成功发明了不易破碎琉璃,为世界交通业做出巨大贡献,最终将自己的梦想点亮,成就了自己光辉的人生。

对职责的坚守,点亮的是民族的未来。

纵观古今,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一个民族不是因着本民族人代代承传,次次坚持的对责任的坚守而照亮未来的路呢?以当代中国为例,倘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王世襄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呼声,无沈从文对时代的记录,又怎会有如今辉煌的中国呢?没有这些坚守自己职责的人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岂会自发照亮呢?故而可知,将一个民族的未来生机点这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份对本职的坚守啊!对职责的坚守,点亮的是人类的命运。

人类的存在状态是前进,而那份对自我职责的坚守,无疑是前进的原动力。

从初次直立行走到发觉精神起立,从仰望星空的猿人到如今踏步月球的现代人,连接时空,将亲情、爱情以至友情相纽结的,究之根本,是对职责的坚守,纵不知未来的无限,但在这份坚守的推动下,人类会一直前进。

青春的夏花,年老的秋叶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对职责的坚守点亮了人生的美好和光彩。

感动中国素材作文

感动中国素材作文

感动中国素材作文感动中国2023年度候选人事迹专题新疆戍边50年魏德友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工农红军王定国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潘建伟红丝带学校创办人___ 儿童孤独症机构创办人田惠萍昆明爱心食堂创办人王兰兰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大国工匠李万君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航海家郭川抗癌女护士王威寻亲大姐吕顺芳维和士兵申亮亮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2023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感动中国素材作文篇8“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

”回忆起数十年前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96岁的孙景坤眼含泪水地说:“我想他们呀!”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人,1948年,24岁的他参军入伍,从此南征北战。

回忆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孙景坤表情严肃。

1950年10月,孙景坤随部队赴朝鲜参战,后因腿伤不得不回国治疗,可伤还没完全养好,他就再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孙景坤的身上却留下了20多处伤疤。

“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

”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

从解放战争到-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

一家五代人守护灯塔百余年

一家五代人守护灯塔百余年

一家五代人守护灯塔百余年
在浙江舟山的一座海岛上,有一位退伍老兵叶超群,他家五代人守护灯塔IOO多年。

他们忍受单调和孤独,点亮茫茫大海上的那一盏引导平安的明灯。

叶家一家五代都是守塔人。

第一代守岛人是叶超群的曾曾祖父叶来荣,他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就在众多地方守塔,守了四十年;第二代守塔人是叶超群的曾祖父叶阿岳,当他守到第二十年的时候,为抢救岛上的补给船,不幸被海浪卷走了,再也没有上来。

当时叶超群的爷爷才五岁,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在大海中挣扎、浮沉、消失不见,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子承父业,成为第三代守岛人。

而叶超群的父亲叶静虎当年也有更好的选择,却也选择了去守塔,成为第四代守岛人。

2007年11月,叶超群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海军轮机兵。

两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他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性情。

2013年4月,叶超群来到了浙江舟山的七里屿岛,开始了他的守塔生活,成为第五代守岛人。

叶超群做一个不畏清蔷的守塔人

叶超群做一个不畏清蔷的守塔人

叶超群做一个不畏清蔷的守塔人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第17期从最早有灯塔开始,我们叶家就守在海边,一直对大海保有敬畏之心。

第一代守塔人是我的曾曾祖父叶来荣,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

别的小朋友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而我听得最多的是灯塔的故事。

爷爷跟我说,他曾见证了非常大的海难,也就是1949年的“太平轮事件”。

那是爷爷童年的记忆起点海上的惨案也真实地发生在我家里,我们家先后有三位亲人丧生大海。

第一位是曾祖父。

那时他和曾祖母一起在鱼腥脑守塔,一艘很小的补给船停靠在下面的码头上,船老大跟他的小孙子住在船上。

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台风,小孙子跑来求救,曾祖父立刻冲了过去。

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海浪卷到了半山腰,曾祖父跟船老大被海浪甩到了海里,船老大拼命抱住了礁石,但曾祖父没那么幸运,再也没能上来。

爷爷当时才五岁,远远地目睹了一切。

他说:“五岁前的事情我都不记得了,但是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

”那是爷爷童年的记忆起点,非常痛苦,让他刻骨铭心。

但是这样的悲剧又一次折磨着爷爷。

1971年春节,爷爷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了同事,自己主动留在灯塔上过年。

但他也希望和亲人团聚,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奶奶。

他收到了回信,奶奶说会带着女儿一起上岛与他团聚。

结果等到了补给船,爷爷只见到船老大,没看到奶奶和我的小姑姑。

船老大支支吾吾的,只说奶奶得了重病,让爷爷赶紧去看她。

爷爷觉得纳闷,回信收到了,怎么人突然病倒了?爷爷立刻赶到了海岛上的医院,本该去病房,但是却被直接带到了太平间门口。

爷爷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有种不祥的预感。

门开了,他看到一张大床,奶奶躺在一头,小姑姑躺在另外一头。

平时如灯塔般刚强坚毅的男人,在推开门的一瞬间崩溃了,蹲在地上号陶大哭。

奶奶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九岁,小姑姑五岁。

原来,前一天刮起大风,她们坐的小船翻了,奶奶紧紧抱着小姑姑,两人不幸遇难。

爷爷受到的打击太大,简直无法承受。

当时领导问他要不要换个工作岗位,到岸上去,或许心情会好一些。

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五代叶家族的故事

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五代叶家族的故事

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五代叶家族的故事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五代叶家族的故事导语: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

在随后的100多年的岁月里,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儿子叶静虎和孙子叶超群都走上了守塔之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2017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五代叶家族的故事近日,中央电视台公布“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位候选人,“宁波守塔人”——叶中央一家五代守塔百年入围,目前网络投票评选活动已开始,将于2017年1月5日结束。

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

在随后的100多年的岁月里,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儿子叶静虎和孙子叶超群都走上了守塔之路。

叶家五代人默默坚守,在浙东海域12座灯塔上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为2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送上了平安。

1944年10月的一个凌晨,强台风来袭,为抢回即将被风浪卷走的补给小船,叶阿岳冲进狂风暴雨,再没有回来。

1971年春节前夕,叶中央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来三星塔团聚过年,途中她们乘坐的船被风浪掀翻,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遇难。

妻女离世后,本可以调离守塔一线的叶中央只向组织提出“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

1984年,宁波航标处招灯塔工,叶中央为儿子叶静虎报了名。

2014年,叶静虎的儿子叶超群也紧随父辈步伐,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的七里屿灯塔当了一名灯塔工。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人在灯亮。

灯塔是大海的眼睛,只有一直亮着,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才会安全。

” 一直以来,以叶家五代人为代表的灯塔工们与大海相伴,扎根孤岛,默默地值守,无私地奉献,指引万千船舶航行,守护一方水域平安。

人在灯亮浙江宁波一家五代人坚守灯塔百年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有这样一个职工家族:儿子牺牲在海上,老人带着年幼的孙子当灯塔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12月3日,农历初七,立春万物生。

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麦田无边地绿着,一如“平民英雄”王锋的精神之光,在中原大地蔓延与传承,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英雄王锋,走了!在南阳的那场大火中,王锋舍己救人,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海。

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

四方捐助,仍没留住英雄。

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英雄王锋,还在!立春时节,大河报记者回访英雄身后事。

他的“善良基因”在儿女身上得以传承,他的“侠肝义胆”在四乡八邻得以弘扬,他的“舍己为人”已从中原腹地感动整个中国。

昨日上午,记者从南阳市委宣传部获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锋,荣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颁奖晚会将于今晚8时在央视一套首播,2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9时30分重播。

[回忆]即便再回那天她还是“拦不住丈夫救人”潘品清楚地记得,她的丈夫王锋,已经离世120多天了。

为方便女儿上学,潘品在南阳新租了房。

这里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远,但潘品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那是一段不愿启封的回忆。

去年5月18日凌晨,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楼上住了25口人。

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卧室正对着的一楼大厅内浓烟滚滚,停放的10多辆电动车熊熊燃烧。

“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时,王锋抱起10岁多的女儿,冲到了楼外。

第一次冲进火海,王锋先到一楼北间的卧室,护送出妻儿。

第二次冲进火海,王锋救出一楼东间的一名托教老师和两名学生。

火更大了,烟更浓了。

可是王锋没有犹豫,他迎着烈焰和浓烟,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次,他跑上二楼、三楼,使劲儿地敲打邻居房门:着火了,着火了!几分钟后,再次冲出火海的王锋被烧成了“炭人”,他赤脚跑到近百米外的张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带血的脚印。

全楼的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

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在丈夫离世后的日子里,潘品曾假设了无数次,“如果那天我拦住他,现在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说完,潘品又自言自语:没用的,我知道我拦不住他,看着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

2020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2020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大家应该向叶连平学习,他的一个有一个故事影响着大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一)6年前,镇政府出钱把叶连平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为了让“小树”茁壮成长,叶连平不光教书,还要育人。

他经常带孩子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

周边的省科技馆、名人馆、博物院、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等处都留下了叶连平和孩子们的足迹。

为了把节省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叶老师异常节俭。

他的家还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他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

老伴不理解,抱怨说家里的煤炉漏气封不紧,买个新的20块钱不到都不给买。

他说,该花的钱绝不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

留守儿童每次外出,参观经费全由叶连平来出。

多年来,他义务办学购买桌椅文具,孩子们在他家吃、用、住,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万元。

为了孩子们学习,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钱,2012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

到目前为止,他已捐款7万元,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

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二)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叶连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头萦绕。

2000年,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开设留守儿童之家,从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们幸福的家。

这些留守儿童来自周边村庄,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爷爷奶奶在家看护,可他们没有文化,对功课帮不上一点忙。

于是这些孩子一放学总爱往他家跑,喜欢在叶连平家做作业,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问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很快,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三五十个。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21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屡次打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三入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忠义感乾坤感动中国2021候选人物——潘建伟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21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平安的通信网络。

这个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根底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奉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国考申论范文:争做无名英雄 铸就无悔人生

国考申论范文:争做无名英雄 铸就无悔人生
国考申论范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做无名英雄 铸就无悔人生
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掌握方法,方能应对新形势。
做无名英雄需要淡泊。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仍攻坚克难,面对困难不退缩,终于分离出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但她仍是一个“三无”科学家;坚守在乡村一线的支教教师们面对艰苦的环境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却拿着微薄的薪水,一片赤诚只因心系乡村的孩子们,如果内心怀有名和利就根本不能坚守。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因为淡泊名利,才会追求更让人敬佩的价值导向,给自己的理想一个交代,也会被人尊敬,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应胸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信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取做一个无名英雄,英雄淡泊无名,但其有功,真实不虚。
做无名英雄需要奉献。学者黄大年重病期间仍心系学生,在医院病床上辅导研究生论文写作,这一番良苦的师德之心背后正是不计辛劳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宁波守塔人”叶中央一家五代守塔百年,在浙东12座灯塔上留下了无私奉献的足迹,为2000多平公里的海域送上了平安。时代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追求,但奉献精神一直在传承。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对岗位的热爱,如春蚕般,丝尽方止;如蜡烛般,燃烧自己。名利在他们面前是如此微不足道,他们也从未被此束缚。习总书记曾告诫我们“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奉献精神是一种选择,更是我们内心的写照。因此我们要跟随奉献者的足迹,燃烧自己,实现价值。
回溯历史长河,缔造中华文明的是古代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无名无姓普通人。近代为中华民族命运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很多我们也不知其名。回归当下,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样是绝大多数默默无闻坚守在各工作岗位的无名英雄。我们每个人都应向这些无名英雄看齐,不求功成名就,只求人生无悔。

江小金

江小金

不倒的铁塔——江小金9月14日晚,当我看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的江小金事迹后,他那终身为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令我感动与折服,我的心灵也随之完成了一次难得却又必然的蜕变。

他的信念,他的胸怀,他的作风,他的勇气,他的精神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和汹涌感动,这座不倒的铁塔……他,跋山涉水送光明,40年无怨无悔;他,孜孜不倦求创新,研究出“树根桩”技术解决了立塔难题;他的足迹踏遍宁波1万多座电力铁塔下的土地,手中制作校核了近两万份工程图纸,却谦虚的说:“我,只不过是在地球上轻轻地画了几条线。

”……他就是浙江宁波电力设计院院长、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江小金,一个为电网事业奉献终生的人,一座电力线路上不倒的铁塔。

江小金同志,这位伟大的电力人,用自己最后那短暂的生命,燃烧着心中不悔的激情。

很难想象的出来,是什么让他能够在承受病痛一年多,经历先后三期共18次化疗的时间里,仍然强烈的要求工作?看过他的事迹之后才知道,原来人真的可以将生死置之于外的,在江小金同志看来,他热爱的工作,热爱的电力事业,便值得他付之于生命。

正因为如此,当他得知自己病情却还要执意回去工作的时候,院领导在多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只得想尽办法的在办公条件上去照顾他,尽可能的让他少受病魔折磨,可是江小金同志却毫不妥协的拒绝了,在他看来,自己是来工作的,不是养病休息的,更不可能去麻烦组织;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病魔折磨中,在生命弥留之际,依然心系杭甬高铁重点工程的变电站投产工作,用铅笔歪歪扭扭写就了余姚屯山变投产的10条注意事项。

这就是江小金,他用责任书写了电力工人无悔的职业忠诚,他是那雪莲花,开放在那一条条输电线路下,开放在每一股电流能够到达的地方。

因为有国家电网,才造就了这样优秀的国家电网人。

我会像江小金同志一样,传承所有电网人心系电网、无私奉献的情怀,把自己的精力和才智都奉献给那座座铁塔、条条银线。

国家电网,这个让无数电网人骄傲的名称,我会用永远的忠诚呵护你,让你在国网人齐心唱响的光明赞歌中与日月同辉。

灯塔的故事

灯塔的故事

灯塔的故事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七彩语文·画刊》2019年第09期菲菲的爸爸是个摄影师,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拍摄灯塔。

为此,他常常满世界地寻找灯塔,无论它们是建在孤岛上,还是建在波涛汹涌的海岸。

受爸爸的影响,菲菲也喜爱灯塔,经常给好朋友介绍关于灯塔的知识。

灯塔由灯具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

灯具位于灯塔的上部,发光源通过聚光透镜将光照射出去。

为了能让远处的船只看见,灯塔的塔身必须有足够的高度。

可是,也不能太高,因为过高的塔身容易被云雾遮蔽。

灯塔建在海岸、港口和岛礁上,为过往船只指引航行方向,或者指示危险区。

老式灯塔采用点燃明火和反射阳光的方式发出光芒,后来改用煤油灯和石油气灯等发光设施;在现代自动化的灯塔里,常采用太阳能或者风能电灯。

灯塔除了可以护航照明,还具有地理坐标、军事防御和宣示主权等作用。

根据灯光射程,将灯塔分为:一级灯塔——射程≥22海里二级灯塔——18海里≤射程<22海里三级灯塔——15海里≤射程<18海里注:1海里=1.852千米公元前约270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派人在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

據记载,亚历山大灯塔高达135米,灯塔上放置着一面巨大的镜子,白天反射日光,晚上反射巨大火盆中点燃的灯火。

亚历山大灯塔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它巍然屹立了1500年,后来在地震中被摧毁。

1480年,埃及国王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原址上建造了盖贝依城堡,现在这座城堡更名为埃及航海博物馆。

西班牙古城拉科鲁尼亚,建于古罗马时代,因两面被大西洋包围,被称为“大西洋的阳台”。

就在这美丽的“阳台”里,有一个闪耀的明星——赫拉克勒斯灯塔。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古罗马灯塔,已经运作1900多年了,至今仍在引导大西洋上的来往船只。

江心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高耸入云的东西双塔就坐落在岛屿上。

东塔建于唐,西塔建于宋。

从宋代到清代,双塔塔顶夜灯高照,成为引导船只往来温州港的重要航标。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作文800字_作文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作文800字_作文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作文800字花鸟灯塔这座灯塔坐落在一个小岛上,鸟语花香的,这或许是“花鸟灯塔”这个名字的由来吧!花鸟灯塔因守护它的五代人而出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平凡的叶家人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直到现在,代代相传,担负着守护花鸟岛的使命、责任。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能够代代相传,不间断的去守护这坐落在接近海洋的“孤”塔呢?答案是坚持。

守护灯塔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一般人是没有那般耐心一直守护着它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一代一代的告诉他们的子孙均要承担起家族守护灯塔的使命。

叶家的先辈们的这种精神着实让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现在生活中,我们一些青少年都缺乏叶家人这种精神。

俗话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做基本、简单的“功能”我们都没有具备,谈何理想?谈何成功?叶家人也如常人一般,平凡的如沙土,但他们做的事却是沙土中夺人眼球的绿洲,他们为我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好像驻守边疆的战士,默默的执着付出。

叶家人的坚持如同沙漠中的绿洲,它让我们向往,他们的坚持换来坚守花鸟岛的荣誉,如若我们像他们一下,在我们的目标上努力拼搏,我们最终也会得到属于我们坚持后的荣誉,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不平凡。

虽然我们出身平凡,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平凡的身份去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不管是在做哪件事,只要你坚持努力去做了,即使最终结果不能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可以说我们尽了自己的股肱之力。

总有一些平凡的人不甘碌碌无为的命运,不甘虚度一生,他们在努力坚持。

爱迪生发明灯泡,实验失败多次,因为坚持而不曾放弃,最终他成功了。

叶家人守护灯塔,一年、两年,这也不过是件平凡的事情,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坚持守塔百余年,平凡的事就这样在岁月的积累下就成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百余年来,叶家人守护灯塔,“就是对平凡人做着非平凡事”的很好诠释。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如果我们每天多学一点知识,长期坚持下来,每天的一点点,日积月累坚持着,坚持着,终会有一天我们每一天所做的平凡的事情会成就不平凡的我们。

人在灯亮:东海“五代守塔之家”的“百年孤独”

人在灯亮:东海“五代守塔之家”的“百年孤独”

人在灯亮:东海“五代守塔之家”的“百年孤独”作者:顾小立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13期1883年,英国人在位于浙东海域的白节岛上建成灯塔,渔民叶来荣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代灯塔工。

多年后,他的儿子接过父亲的“饭碗”,为营救船只而被海浪吞噬;第三代守塔人叶中央,四十年如一日守望东海,妻子重病、女儿生产也未曾顾得上离开;1984年、2013年,第四代守塔人叶静虎、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又相继走上了守塔之路……茫茫东海,十余座岛屿,十余座灯塔,见证着叶家五代人代代相传的“百年约定”。

叶超群总说,他不会是家里最后一代“守塔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夫海岸之灯塔,犹海上之逻卒也。

处境岑寂,与世隔绝,一灯孤悬,四周幽暗。

海风挟势以狂吼,怒潮排空而袭击,时有船只覆没之惨,常闻舟子呼援之声。

气象险恶,诚足以惊世而骇俗也。

——班思德《中国沿海灯塔志》在叶家几代人的记忆里,“时有船只覆没之惨,常闻舟子呼援之声”是早年海上灯塔工作环境的真实缩影。

137年前,一群英国人来到东海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岛——白节岛,经过数月的忙活,建起了一座14米高的灯塔。

1883年8月12日,塔上的一盏三等红、白二色替光灯,以每分钟红白二光各闪一次的频率,首次向大海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于近代中国第一代灯塔工而言,他们对这些受控于“洋大人”的稀奇建筑,本来没有太多好感。

在课税繁重、灾祸频发的晚清乱世,干这份工作纯粹是为了让自己的收入更好、更稳定。

叶家第一代守塔人叶来荣也不例外。

当他第一次踏上白节岛时,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挣上比打鱼多得多的钱来养家糊口。

使惯了渔网、说惯了吴语的叶来荣,一开始面对精致的西洋机械和天书般的英文守塔日志时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很快发现了白节岛灯塔工作的奥妙。

当他发现,这盏外国人造出来的“长明灯”确实能让渔民更安全时,他渐渐对灯塔有了新的看法。

很快,叶来荣的儿子叶阿岳也成了一名灯塔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守塔观念,如一颗种子在叶家几代人心间生根发芽。

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的故事

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的故事

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的故事20xx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的故事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xx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

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

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

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

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

1944年,叶中央4岁。

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

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

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

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

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

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

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

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

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

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

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

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

20xx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

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描写《典礼》作文9篇

描写《典礼》作文9篇

描写《典礼》作文9篇小学毕业典礼通讯稿7月1日上午9时,XX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及家长代表、六年级全体代课教师及校领导,在阶梯教室集中,为20xx届毕业生隆重举行以“感恩母校放飞理想”为主题的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在集体诗朗诵《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中拉开序幕,然后,郑校长作了毕业致辞,在热情洋溢的话语、生动形象的故事中,肯定了孩子们取得的成绩,同时也给孩子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令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感动。

同学们精心编排的情景剧将毕业典礼推向高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会场成了情的海洋,同学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令人难忘的一刻。

随后同学们向老师赠送了亲手制作的贺卡,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之后,各位领导、教师为学生们送上饱含真情的祝福。

最后,同学们将自己的愿望卡投入到愿望箱中,携着回忆、带着感恩、怀着理想,即将翻开他们人生崭新的一页。

毕业典礼在音乐《明天会更好》中落下了帷幕。

毕业典礼是短暂的,但留给同学们的记忆却是永远的-----学会感恩。

相信他们一定会带上母校的诚挚祝福、师长的谆谆教诲,用充满朝气的激情去拥抱明天的太阳!最新毕业典礼英语演讲稿诸位毕业生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研究了。

趁着现在年富力强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的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返的,等到精力衰退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既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先进的少年淘汰掉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功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
守塔百年的故事
20xx感动中国候选人宁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的故事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
在20xx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

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

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

五代人百年坚守
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
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

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

1944年,叶中央4岁。

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

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

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
塔相依为命。

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

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

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

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

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

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

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

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

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

20xx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

惊心动魄的一夜
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
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

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
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

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

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

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

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

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

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

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

最后,故障顺利排除。

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

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

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

叶中央说得很平静。

无边无际的孤独
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

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

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
就答应了。

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

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

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

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

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

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

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

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

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

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

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

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

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

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