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思路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思路探析

摘要:互联网+产业近几年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前景良好,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逐渐步入正轨。农业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国家支柱性产业,互联网+农业的产业结合是大势所趋,对于农业产业链转型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国家互联网+农业发展形式和趋势做出分析,然后对扩大互联网+农业产业规模的过程做出风险分析和风险规避。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风险规避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产业属于国家近几年大力推广的新兴产业链,而“互联网+农业”作为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的重点方面,是国家着力推进和发展的产业链。而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和农业产业传统风险会伴随着产业融合带来扩张性的风险和破坏。(加上文献)。目前现阶段,“互联网+农业”的起步时间略晚,但发展趋势迅猛,然而对于这种新兴交叉产业的风险的评估和分析仍处于稍微滞后的阶段。

二、“互联网+农业”现状发展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而“互联网+农业”则又是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领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

业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体现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了30多年,这30多年来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流通体系不发达的弊端日益凸显,导致在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处于互相分散的状态,降低了农业产业链的流通效率。在现阶段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目的,“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基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信息互通和要素互联的互联网+农业,努力打造出信息支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我国现代化农业新常态。

近几年,全国各地逐渐对“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以陕西省为例,今年四月份,陕西省政府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农业产业方面实现农副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近两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作为典型代表。在“互联网+农业”产业方面发展状况良好,该县“互联网+农业”产业已成规模,围绕建设“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建立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和“四个一”服务机制,着力做好县域电商、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创出了“中华农都·电商新城”品牌,目前已经引进知名电商企业106家,入驻快递公司20余

家,发展个体网店600余家,建成“村淘”及“京东”村级服务站260多家。武功县的成功案例证明陕西有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巨大潜力,为其他地域发展“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互联网+农业”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产业交叉融合过程中,互联网产业的高渗透性导致互联网产业风险同样具有相当的高渗透性,与此同时农业产业传统固有风险的传承同样是存在的。“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是由两个产业各自原有风险以及融合过程中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新风险组成。由于与产业传统风险相比,新风险的具有的新颖性和不可预测性会成为新产业链最应该防范的风险。因此不同产业交叉融合过程中,规避由于交叉融合新出现的风险比规避产业原有风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互联网+农业”产业风险及典型表现

“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其成为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社会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主导力量。由于互联网络技术广泛的渗透和关联带动作用,使得今天的工业化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互联网产业作为可以带来高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收益产业,与其相对应的高风险则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打击。农业产业的传统风险与互联网产业风险经过相互作用,可互相扩大和刺激现有风险,增加了对整体产业链的破坏程度。目前分析,互联网与农业产业融合主要

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信息数据安全性和正确性。2016年1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出品《2015年度中国网站安全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网站中43.9%存在安全漏洞,一年或有55亿条信息因这些网站漏洞而泄露,国内网民人均有8条个人隐私被盗,从2011—2014年,已确认被泄露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就多达11.27亿条。大数据时代信息作为新的生产元素,自然而然拥有其他生产要素不具备的高价值和高风险性。伴随着互联网产业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泄露开始呈现常态化趋势,在掌握了一定技术手段后,一般人都可以获取他人隐私信息,而针对个人信息进行的不法交易和信息数据贩卖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且利益巨大的地下灰色产业链。而针对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泄露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会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农业产品生产者本身作为对新兴互联网了解和掌握能力甚微的群体,可能对于信息泄露的后果和严重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于泄露造成的后果会对农业产业本身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和破坏。

正确的信息对于农业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技术,而错误的谣言类信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传播渠道的增加对于产业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角度分析,错误信息会从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开始产生直接破坏,错误的需求取向信息会带来错误的生产决策和销售策略,然后对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生产也同样造成破坏,

并且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生产关系紧密,上下游联动性巨大,因此伴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和互相刺激,其破坏力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加,可能会对单一产品生产链逐渐升级对多产品交叉的大范围、高延伸整体性影响,最终会对一个地域的农业产业链都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规模扩大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保护互联网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避免谣言类信息的传播成为问题的重中之重。“互联网+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生产过程所要求和使用的信息数据总量巨大,同时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这些信息的变化处于一种较为敏感的状态,如生产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政策环境影响、自然灾害预报等信息数据的微小异常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市场供需双方状态出现大幅度波动。信息数据的异常同样导致传统农业产业从事者对与“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产生不信任的心态,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互联网+农业”市场风险。根据《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95%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亏损,持平的有4%,能盈利的只有1%,众多一开始上线引起关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运营时间不长就下线。传统农业的市场风险问题,在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后,借助互联网产业的高渗透性和传播时效性,不稳定性也成几何级数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解决传统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因为行政体制问题导致区域市场的有力办法。同时,伴随着传统农业风险的有效处理,“互联网+农业”产业新风险是会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