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思路探析
“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性。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1.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都有待提高,这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2. 农民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国农民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和运用较为薄弱,很多农民对互联网+农业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导致农业信息化进程不畅。
3. 农产品上行链条不完善互联网+农业模式侧重于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上行链条不够完善,农产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等多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环节断裂的问题,导致互联网+农业很难形成有效的闭环。
4. 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互联网+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然而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5. 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互联网+农业涉及到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然而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是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隐患。
二、对策探析1. 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保障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健全和完善,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 提升农民信息化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宣传推广等活动,提升农民的信息化水平和互联网+农业的理解度,引导农民逐步摒弃传统思维,接受并运用互联网+农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 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乡镇农业经济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为农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机遇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应对措施,以期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问题分析1.信息不对称传统的乡镇农业经济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对市场的信息不够了解,导致产地销售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
而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产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等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
2.产业链不完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相对比较薄弱,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很难在现有的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导致农业资源的浪费、效益的降低。
互联网+时代下,产业链的不完善依然是一个问题,虽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农产品销售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3.技术水平落后传统的乡镇农业往往受限于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效益不佳、产量不高等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依然存在一些乡镇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不了解、不熟悉,导致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应对措施1.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加强对乡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
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还可以加强对农产品信息的监管和审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提高农产品的可追溯性。
2.优化产业链布局针对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可以在乡镇农业经济中进行产业链的优化布局。
可以通过产业链衔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将农产品卖相延伸到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可与电商平台合作,发展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针对技术水平落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方式,提高乡镇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创新。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农业产业与现代化的融合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互联网+现代农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我国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带宽、网速、网络覆盖率等方面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农民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尤其是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培训较为薄弱。
这使得农民在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很多农民缺乏互联网的操作和应用技能,使得“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广应用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安全问题突出。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特别是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应用中,如果信息泄漏、网络攻击等问题发生,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应该加强现代化科技监管,防止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协同。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乏协同合作往往导致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推广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流通体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种植企业等各个环节的协同、优化供应链可以促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五、融合发展不充分。
尽管“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向已经明确,但我国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依旧很大,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地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推广力度,在购买农产品和农村制造业、农村服务和扶贫项目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实现共同的发展和融合。
总之,“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当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完善状况、农民的技能培训等问题,并加强信息的安全保护,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协同发展。
互联网农业的风险评估与规避
互联网农业的风险评估与规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互联网农业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业+互联网”融合的商业模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附加值,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然而,互联网农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从风险角度探讨互联网农业的风险评估与规避。
一、市场风险互联网农业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同质化等方面。
互联网农业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产品开发,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
另外,企业还应该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并进行多元化结构和市场占有率的分布。
二、技术风险互联网农业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不稳定、技术更新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企业需要使用稳定的技术进行农业实践,避免因技术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同时,企业还应该重视技术创新和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带来更高的商业利润。
另外,企业要及时获取信息并进行优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政策风险互联网农业政策风险主要表现在政策变化、监管不足等方面。
企业应该了解并遵守政策法规,及时关注政策变化,避免因政策变化影响生产和经营。
同样,企业应该遵守监管法规,加强自身监管,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质量安全。
四、环境风险互联网农业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企业要注重环境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监督,避免因浪费和污染行为对环境造成危害。
五、供应链风险互联网农业供应链风险主要表现在对接不畅、交付不及时等方面。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性,保障产品交付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企业应积极评估和规避互联网农业的风险,在市场、技术、政策、环境、供应链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
同时,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调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互联网农业的稳步发展。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包括农业经济。
在这个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
以前,农村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主要依靠传统的线下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而互联网+的新模式将有效打破这种信息壁垒,实现线上线下的高效对接。
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可以快速直达消费者手中,实现高效、低成本的销售。
互联网+还可以帮助农民获取市场行情信息、政策信息等,帮助农民更好地制定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互联网+为乡镇农业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数字鸿沟问题。
由于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和网络速度远不如城市,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交易效率低。
其次是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乡镇农业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信息泄漏、交易纠纷等风险。
最后是农民对互联网的接受度问题。
由于农民多数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对互联网的接受度不高,导致了一些互联网+的服务在乡村地区无法有效落地。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互联网+为乡镇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在互联网+时代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在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方式,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农业面临着诸多压力。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能够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互联网+农业”的主要模式1、农业电商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
同时,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新鲜、优质、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2、智慧农业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3、农业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农业项目的发展,如农产品种植、养殖等,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应的产品或回报。
4、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贷款、保险等,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三、“互联网+农业”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借助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技术和气象数据等,从而优化种植和养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和营销成本,使农产品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销售。
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追溯,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促进农业创新互联网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技术,激发了农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挑战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网速较慢,制约了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较低许多农民缺乏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对新的互联网模式接受度不高。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互联网的力量运用到自己的发展中。
在农业领域,"互联网+"也被广泛应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一、形势分析1. 互联网+农业为乡镇经济带来新机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乡镇农业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互联网技术,乡镇农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市场,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生产。
利用互联网平台,乡镇农产品可以更便捷地进行销售和宣传,农产品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互联网技术还能帮助乡镇农业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为乡镇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2. 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了乡镇农业的数字化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了解市场行情、农业政策和技术资讯,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即时更新。
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乡镇农业领域的物流、金融等服务不断完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销售得到了优化,有效地解决了乡镇农业领域的各种难题。
3. 互联网+农业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在"互联网+"时代,乡镇农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传统的农业产业被"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壁垒,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乡村电商等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
互联网技术还带动了乡村人才的流动和培养,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乡镇农业领域,为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存在的问题1.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尽管互联网技术在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
互联网农业的现状与发展机遇分析与探讨
互联网农业的现状与发展机遇分析与探讨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其中农业也受益匪浅。
互联网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互联网农业的现状与发展机遇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互联网农业的现状1.1 数据化管理互联网农业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土壤、气象和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反馈给农民。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调整农田施肥、灌溉等操作,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2 农业电商的崛起互联网农业推动了农业电商的迅猛发展。
通过互联网平台,农产品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去除了中间商的环节,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高效和便捷。
同时,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获取更多的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 农业大数据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农业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
互联网农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农业大数据的应用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1.4 智能化农机的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农机的进步。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机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自动驾驶等功能,提高了农机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农机的发展还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2.1 人口结构转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红利的减弱,劳动力短缺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通过智能化农机和自动化生产线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提高劳动生产率。
2.2 城乡一体化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城市消费者,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城市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借鉴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大力推进,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当今农业领域的热点。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既有技术上的难题,也有现实中的困难。
本文将针对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技术不足。
尽管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滞后。
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的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目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并不高,许多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对这些新技术并不了解,更不用说熟练运用了。
这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效率不够高、成本也较高。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市场开发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代农业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发,然而目前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运营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难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难题。
其次是农产品的物流配送问题,农产品的配送要求保鲜,但目前农产品的运输配送体系还不够完善,保鲜效果并不理想。
最后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使农产品的价格形成存在较大积极和不确定因素,导致农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风险。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政策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问题。
虽然政府一直在倡导和支持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但实际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还存在一些障碍。
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不同地区对于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一,这导致了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不平衡。
目前部分政策还没有完全跟上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应的政策。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民素质和意识上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农业生产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需要农民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学习和掌握。
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排斥和不信任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农民对于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认知不够清晰,这些都制约了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也逐渐走向了“互联网+”的道路。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进行探讨。
一、农产品上行链问题“互联网+现代农业”解决了许多农产品下行链问题,但却留下了上行链问题。
由于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
这就需要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处理上行链问题上进行更精细的思考和探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农业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的互动平台,进一步缩小上行链的鸿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环节,然而也带来了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销售的农产品中,有些生产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能会采用激素、农药等不健康的手段,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检验,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应该鼓励农产品生产者采取健康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宣传健康饮食理念,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三、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农产品的价格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导致农产品供求错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价格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
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及交易平台,加强买卖双方的信息沟通,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四、农产品电商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下,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和数据化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农业模式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互联网+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互联网+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1. 数字鸿沟拉大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然而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村居民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农业模式带来的便利。
2. 农民信息素质低农民群体整体文化素质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互联网+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带来的各种优势资源。
这使得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了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
4.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互联网+农业模式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易损性和产地分散等特点,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导致了一些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对策探析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数字鸿沟问题,应加大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建设数字农村、推动宽带网络覆盖、普及信息化设备等方式,缩小城乡间信息差距,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互联网+农业模式服务。
2.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针对农民信息素质低的问题,应加强农民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能水平。
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思路探析
“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思路探析摘要:互联网+产业近几年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前景良好,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逐渐步入正轨。
农业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国家支柱性产业,互联网+农业的产业结合是大势所趋,对于农业产业链转型有重大意义。
本文针对目前国家互联网+农业发展形式和趋势做出分析,然后对扩大互联网+农业产业规模的过程做出风险分析和风险规避。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风险规避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产业属于国家近几年大力推广的新兴产业链,而“互联网+农业”作为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的重点方面,是国家着力推进和发展的产业链。
而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和农业产业传统风险会伴随着产业融合带来扩张性的风险和破坏。
(加上文献)。
目前现阶段,“互联网+农业”的起步时间略晚,但发展趋势迅猛,然而对于这种新兴交叉产业的风险的评估和分析仍处于稍微滞后的阶段。
二、“互联网+农业”现状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而“互联网+农业”则又是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领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体现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了30多年,这30多年来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流通体系不发达的弊端日益凸显,导致在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处于互相分散的状态,降低了农业产业链的流通效率。
在现阶段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目的,“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
基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信息互通和要素互联的互联网+农业,努力打造出信息支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我国现代化农业新常态。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被称为“互联网+现代农业”。
这种模式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素质的差距是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很多地区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通信网络覆盖不完全等问题。
农民的信息素质和科技意识相对较低,很多农民对于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有限,这使得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着困难。
农产品电商平台存在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问题。
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如农村淘宝、京东农场等应运而生,但这些平台在物流、支付、售后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物流方面,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配送范围广等原因,农产品的运输速度和配送能力相对较低,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购买体验。
在支付方面,由于农民对于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接受程度有限,使得使用这些平台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相对较少。
在售后方面,返修退换货等问题也存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监管和风险防范方面也存在问题。
随着农产品交易的增加,监管的难度也相应提高。
目前,对于农产品质量、产地溯源等方面的监管仍然不够严格,一些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
因为农产品波动性较大,市场风险也相对较高,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容易引发市场波动,给农民和农产品电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素质的差距、农产品电商平台不完善以及监管和风险防范不足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信息素质,完善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物流、支付和售后服务,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 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同时也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问题分析1.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加快速,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利。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农民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往往缺乏准确的信息,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经营风险的增加。
2.农产品销售难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方式逐渐兴起。
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物流配送困难、销售渠道不畅等,导致了农产品销售的难题。
3.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困扰乡镇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例如生产环节缺乏监管、销售环节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这给消费者的信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在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农民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面临着困难。
二、应对措施1.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可以推动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农业部门可以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农业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
通过培训农民和引导他们运用互联网平台,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可以引导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的效率。
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地送达市场。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农业风险管理分析农业行业面临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农业风险管理分析农业行业面临的风险和应对策略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
本文将分析农业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自然灾害风险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涝灾害、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对农民的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自然灾害风险,农业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抗旱、抗灾作物,降低受灾风险;2.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保障;3.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及早发现灾害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二、市场需求风险农产品市场需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消费趋势、价格波动等。
如果市场需求不稳定,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波动,增加经营风险。
面对市场需求风险,农业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结构;2.积极开展市场多元化经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3.与相关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波动。
三、气候变化风险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影响,如温度升高、降水不均等。
这些变化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改变以及病虫害的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
针对气候变化风险,农业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改进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适应干旱气候的变化;2.推广耐热、耐寒、抗旱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气候适应能力;3.加强科学病虫害防治,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政策风险农业行业的发展往往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农业市场价格、补贴政策的波动,增加农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面对政策风险,农业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2.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了解政策动向;3.多渠道融资,减少经营风险,降低对政府财政支持的依赖。
综上所述,农业行业面临多种风险,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和灵活的经营策略,农民和农业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数字化风险和挑战
农业数字化风险和挑战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技术风险识别与应对技术风险是指农业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技术相关的潜在威胁和困难。
在农业数字化的实施过程中,技术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至关重要。
(一)技术风险识别1、数据安全风险数据安全是农业数字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数字化农业系统中,大量的农业数据被采集、存储和处理。
然而,这些数据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或损坏等风险的威胁。
因此,及时识别和评估数据安全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2、技术设备故障风险农业数字化依赖于各种技术设备,如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无人机等。
然而,这些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中断。
因此,对技术设备故障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是必要的。
3、系统兼容性风险农业数字化通常涉及多个系统和平台的集成,如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
然而,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错误和延迟。
因此,识别和评估系统兼容性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二)技术风险应对1、引入安全措施为了解决数据安全风险,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防火墙等。
通过加强数据的保护和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泄露和损坏的风险。
2、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针对技术设备故障风险,可以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
定期备份农业数据,并建立可靠的数据恢复机制,以便在设备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和系统运行。
3、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为了应对系统兼容性风险,可以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
在系统集成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同时,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需求变化。
4、培训和人员配备为了应对技术风险,培训和人员配备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农业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并了解相关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此外,合理配置技术人员和专业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技术风险。
农业风险管理探讨农业行业中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农业风险管理探讨农业行业中的风险和应对策略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作为自然环境和市场波动的双重交织,农业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农业行业中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气候风险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灾、冰雹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农业行业需要积极应对气候风险。
1. 多样化种植:采用多元化的种植模式,通过选择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减少对单一作物的依赖性,以降低气候风险带来的损失。
2. 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农场主提供了更多的工具来应对气候风险。
例如,温室大棚可以提供恒温和恒湿的环境,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免受极端气候事件的侵害。
二、市场风险农业产品市场的动荡性是另一个农业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
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都会对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额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农业行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1. 多元化销售渠道: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买家建立合作关系,包括超市、餐饮业和出口市场,可以减少对单一销售渠道的依赖,分散市场风险。
2. 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
利用现代数据分析工具,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价格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
三、生物风险生物风险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病虫害的爆发可能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使种植者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农业行业需要采取措施来管理生物风险。
1. 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助于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预防性措施:定期进行农田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病虫害问题。
同时,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以降低生物风险对农作物的影响。
四、金融风险农业投资需要巨额资金,而融资问题常常是农业行业的瓶颈。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农业也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即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
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仍然存在问题,农民们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开展农业生产,这限制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度较低。
由于受教育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民并不了解或不熟悉互联网技术,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开展农业生产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也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村地区推广难的一个原因。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尽管互联网的普及为农民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民还没有形成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习惯,这也制约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四,存在安全风险。
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如果农民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不注重信息的保护,就有可能泄漏自己的农业生产信息,导致经济损失或相关隐私泄露。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对于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面对以上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分析和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
还可以加大农村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从而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普及农民互联网知识等方式,提高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度和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开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
第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对农村地区网络安全的监管和技术支持,加强农民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保护农民的信息安全。
中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也存在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互联网农业模式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农业模式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 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改变着我国农业的传统面貌。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农业模式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农业模式,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
尽管互联网农业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政策支持不足等。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互联网农业模式概述互联网农业模式,顾名思义,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互联网农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智能化: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农业管理信息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借助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流通,提高农民收入。
(4)农业服务便捷化: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5)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以互联网为纽带,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升级。
互联网农业模式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不足、人才短缺、政策支持不够等。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时代概念。
在农业领域,互联网+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下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浅析。
一、形势1.1 科技进步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这为乡镇农业提供了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机会,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2 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为乡镇农民增收带来新机遇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通过电商平台、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农产品的直接销售,避免了中间商的层层加价,使得农产品的利润更多地回归到农民手中,使得乡镇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
1.3 产业融合加速农业产业升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业与信息技术、金融、物流、产业链各环节进行融合,使农业生产更加产业化、模块化,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4 农村电商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新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农村电商在乡镇地区崭露头角,为乡镇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使得乡镇农业经济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2.1 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滞后乡镇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网络覆盖率和带宽都不如城市地区,这给农民的信息获取和农产品交易带来了困难,限制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2.2 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问题虽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变得更加广阔,但是由于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质量问题,农产品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价格,加之农村地区的生产技术和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3 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有限很多乡镇农民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有限,他们对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这就限制了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思路探析摘要:互联网+产业近几年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前景良好,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逐渐步入正轨。
农业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国家支柱性产业,互联网+农业的产业结合是大势所趋,对于农业产业链转型有重大意义。
本文针对目前国家互联网+农业发展形式和趋势做出分析,然后对扩大互联网+农业产业规模的过程做出风险分析和风险规避。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风险规避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产业属于国家近几年大力推广的新兴产业链,而“互联网+农业”作为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的重点方面,是国家着力推进和发展的产业链。
而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和农业产业传统风险会伴随着产业融合带来扩张性的风险和破坏。
(加上文献)。
目前现阶段,“互联网+农业”的起步时间略晚,但发展趋势迅猛,然而对于这种新兴交叉产业的风险的评估和分析仍处于稍微滞后的阶段。
二、“互联网+农业”现状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而“互联网+农业”则又是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领域。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关乎民生大计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体现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了30多年,这30多年来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其流通体系不发达的弊端日益凸显,导致在农业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处于互相分散的状态,降低了农业产业链的流通效率。
在现阶段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目的,“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
基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知识共享、信息互通和要素互联的互联网+农业,努力打造出信息支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我国现代化农业新常态。
近几年,全国各地逐渐对“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
以陕西省为例,今年四月份,陕西省政府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农业产业方面实现农副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近两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作为典型代表。
在“互联网+农业”产业方面发展状况良好,该县“互联网+农业”产业已成规模,围绕建设“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建立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和“四个一”服务机制,着力做好县域电商、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创出了“中华农都·电商新城”品牌,目前已经引进知名电商企业106家,入驻快递公司20余家,发展个体网店600余家,建成“村淘”及“京东”村级服务站260多家。
武功县的成功案例证明陕西有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巨大潜力,为其他地域发展“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互联网+农业”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产业交叉融合过程中,互联网产业的高渗透性导致互联网产业风险同样具有相当的高渗透性,与此同时农业产业传统固有风险的传承同样是存在的。
“互联网+农业”产业的风险是由两个产业各自原有风险以及融合过程中相互作用之后产生的新风险组成。
由于与产业传统风险相比,新风险的具有的新颖性和不可预测性会成为新产业链最应该防范的风险。
因此不同产业交叉融合过程中,规避由于交叉融合新出现的风险比规避产业原有风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互联网+农业”产业风险及典型表现“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其成为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社会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主导力量。
由于互联网络技术广泛的渗透和关联带动作用,使得今天的工业化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络技术的支持,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产业作为可以带来高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收益产业,与其相对应的高风险则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打击。
农业产业的传统风险与互联网产业风险经过相互作用,可互相扩大和刺激现有风险,增加了对整体产业链的破坏程度。
目前分析,互联网与农业产业融合主要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互联网信息数据安全性和正确性。
2016年1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出品《2015年度中国网站安全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网站中43.9%存在安全漏洞,一年或有55亿条信息因这些网站漏洞而泄露,国内网民人均有8条个人隐私被盗,从2011—2014年,已确认被泄露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就多达11.27亿条。
大数据时代信息作为新的生产元素,自然而然拥有其他生产要素不具备的高价值和高风险性。
伴随着互联网产业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泄露开始呈现常态化趋势,在掌握了一定技术手段后,一般人都可以获取他人隐私信息,而针对个人信息进行的不法交易和信息数据贩卖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且利益巨大的地下灰色产业链。
而针对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泄露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会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
农业产品生产者本身作为对新兴互联网了解和掌握能力甚微的群体,可能对于信息泄露的后果和严重性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于泄露造成的后果会对农业产业本身以及社会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和破坏。
正确的信息对于农业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技术,而错误的谣言类信息伴随着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传播渠道的增加对于产业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从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角度分析,错误信息会从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开始产生直接破坏,错误的需求取向信息会带来错误的生产决策和销售策略,然后对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生产也同样造成破坏,并且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生产关系紧密,上下游联动性巨大,因此伴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和互相刺激,其破坏力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加,可能会对单一产品生产链逐渐升级对多产品交叉的大范围、高延伸整体性影响,最终会对一个地域的农业产业链都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规模扩大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保护互联网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避免谣言类信息的传播成为问题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生产过程所要求和使用的信息数据总量巨大,同时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这些信息的变化处于一种较为敏感的状态,如生产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政策环境影响、自然灾害预报等信息数据的微小异常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市场供需双方状态出现大幅度波动。
信息数据的异常同样导致传统农业产业从事者对与“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产生不信任的心态,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互联网+农业”市场风险。
根据《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95%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亏损,持平的有4%,能盈利的只有1%,众多一开始上线引起关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运营时间不长就下线。
传统农业的市场风险问题,在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后,借助互联网产业的高渗透性和传播时效性,不稳定性也成几何级数扩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解决传统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因为行政体制问题导致区域市场的有力办法。
同时,伴随着传统农业风险的有效处理,“互联网+农业”产业新风险是会整合两个行业特性而出现的,信息传播时效快和信息传播畅通的市场有一定的可能性导致不同区域市场拥有者一定统一性的行为,然而当不同区域市场的发展情况、生产方式、产业环境、历史条件和资源配置都不尽相同,统一性的行为很大的可能性会凸显不同区域市场的农业发展差距。
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者,如果仅仅遵照着互联网产业提供的具有指导性和统一性的农业产业信息,就会带来忽略关乎本区域合理生产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区域的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
长远分析,“互联网+农业”产业融合在市场信息整合方面,交杂的各方信息都会对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影响,而农产品的生产者作为信息接受者,信息辨别能力水平有限,时时变动的市场信息会带来生产决策的犹豫,错误的生产时机、错误的生产决策、错误的生产资料整合等都是农业产业的生产者由于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农业产业链角度分析,作为产业链中游的农产品生产者的错误生产决策会同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传递错误信号,同时通过互联网将错误生产信号扩散出去,形成错误信息传递的恶性循环,市场如不能及时自发调节供需关系,错误信息循环会对整个农业产业产业链,从投资、生产、出售等各个环节开始逐级的带来不良影响和破坏。
3.“互联网+农业”发展固化风险。
互联网产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可以将传统农业产业链效率低下和区域分散的问题解决,然而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具体实施方式方法略有不同,但其实质内涵拥有的是相同的方式和手段,如市场需求信息、构建电商平台扩大销售渠道、龙头企业牵引、统购统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和决策。
虽然“互联网+农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投资增加,但已经体现一定的固有单一发展模式迹象,行业雷同生产者过多,投资方式趋同,重复建设过多,产业发展模式单一,长期发展方向迷失。
现阶段,普遍实行的产业模式在解决农业产业链中下游衔接过程中的效率问题起到明显的作用,然而却增加农业产业链下游至产业终端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处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对于销售过程中的运输问题,如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的时效、运出成本,除去像阿里和京东可通过自己生态产业圈的物流系统进行运输,其他企业与运输公司合作就会提高运输成本,无法保证运输质量,致使农产品的生产者利益收到损害,“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会逐渐提高行业的准入机制,对于关乎民生大计的支柱性产业,寡头和垄断机制的形成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互联网+农业”风险规避思路探析1.规范信息数据分享,加强法律条例建设。
对信息数据的分享保持信任,是“互联网+农业”产业对于传统农业产业从事者的做出的保证。
通过加强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库维护和安全构建工作,从农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入手,与IT行业厂商合作开发保密性更好和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更加包容的智能软件,在信息数据开始收集的时候,就对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和保护,分对象、分时间的公布信息内容,形成市场信息透明化,隐私信息保密化的局面。
对于传播的市场信息,各地域发展应该拥有统一的信息分析机构,集中收集分析与本地域农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帮助农产品生产者辨别信息来源与真实性,然后将合格信息公布出去,供产业链上游和生产者做出决策,再将生产资料信息、生产信息公布于需求市场,逐渐改变需求主导市场,调整供给需求平衡。
规范制定互联网产业法律条令,严格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信息数据方式方法,严厉惩治非法传播隐私信息行为,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保护隐私信息的传播,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2.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减小需求引导市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