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共包括8个单元,分别为:1.万物皆有声2.能量在转化3.天空的变化4.照亮你我5.身体的机器6.海洋探秘7.回归自然8.探索太空本教案将针对以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

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学会探究和实验2.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内容和安排单元一:万物皆有声教学内容1.什么是声音2.听觉的机构3.语音可爱4.轻重的声音5.音乐的魔力教学安排1.了解声音是什么,如何产生2.实验观察吸管传声、探究声音的传播3.了解听音过程中涉及到的耳朵和听觉神经系统等4.通过语言的发音和听取进行训练和练习5.理解声音高低与音量大小的区别6.了解音乐的类型、特点,并发现音乐中包含的自然声音元素单元二:能量在转化教学内容1.什么是能量2.直线运动3.圆周运动4.风力转动器5.光能中的秘密教学安排1.介绍能量的定义和作用,并以化学能、机械能和光能等为例进行解释2.了解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对能量转化的影响3.通过风力转动器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认识风能的转化过程4.了解光能的概念以及日光浴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单元三:天空的变化教学内容1.观察天空的现象2.云彩的种类和形状3.雨的形成和周期4.彩虹的成因5.闪电和雷声教学安排1.经过观察、实验、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天空的变化2.了解不同云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天气的影响3.了解雨的形成机制和周期4.了解彩虹的成因,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光的照射、折射和反射5.介绍闪电和雷声的形成机制,以及安全避雷的知识单元四:照亮你我教学内容1.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2.使用小灯泡实验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光源的类型和特征,并通过对小灯泡实验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2.通过实验使用小灯泡,增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连接的理解3.探究镜子的反射作用,包括平面镜和弯曲镜等并进行练习4.独立实验——白纸反射阳光成彩虹,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认识单元五:身体的机器教学内容1.生物的构造和功能2.体温调节3.肺和呼吸4.生物的心脏教学安排1.了解不同生物的不同构造和功能,包括人体、动物和植物等2.了解人体对外部环境温度的不同反应和调节方式,掌握身体保暖方法3.介绍肺和呼吸的作用,了解吸入氧气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4.探究人体的心脏的构造和功能,学习与之相关的健康知识单元六:海洋探秘教学内容1.海水的成分及特点2.海洋的动物资源3.海洋的植物资源4.海洋能源教学安排1.了解海水的成分及特点,掌握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2.了解珍贵的海洋生物和动物资源,并掌握其分布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3.介绍海洋中植物资源的种类和用途4.了解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单元七:回归自然教学内容1.自然与环境2.自然资源开发3.生态平衡4.土壤的保护与利用教学安排1.了解自然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介绍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3.探究生态怎样影响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和经济发展4.介绍土壤的构成、保护与利用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单元八:探索太空教学内容1.宇宙探索历程2.太阳和太阳系3.星座和专业术语4.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教学安排1.介绍宇宙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探索太空2.了解太阳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太阳系内各行星的特征3.了解星座和天文学专业术语,并进行排布和观察4.介绍星云、星际云和星体的不同,引导学生对宇宙气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本教案的设计和安排是根据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个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观察、实验、动画、独立做实验等),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科学认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12、做实验册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土壤小草土壤小动物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科学课》教案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

(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三)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

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二、教学过程:(一)提问激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三年级】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关键字】三年级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茎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2、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

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

汇报实验方案。

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

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

1、讲述: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交流。

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4、叶和花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观察并解剖花。

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叶的不同形态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观察番茄和黃瓜的种子,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黃瓜并设计栽种记录,了解一些种植知识,并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3.通过收集和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不同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

4.做种子萌发对比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重点1.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番茄或黄瓜,并做好记录。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初步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番茄和黃瓜的种子、课件、实验记录表、带盖透明玻璃瓶4个、活动手册等。

学生分组材料: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的种子,谁来说说,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植物的一生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植物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黄瓜的种子,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

2.再出示番茄的种子,引导学生将番茄的种子和黄瓜的种子比较起观察来。

看一看番茄和黃瓜种子的特点。

预设:黄瓜种子是乳白色的,扁平光滑,边缘薄,比较小,形状细长。

与黃瓜种子相比,番茄种子小,呈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外面有茸毛,形状圆而扁,有点像小耳朵。

教师小结:不仅是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其他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形状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3.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1)出示一些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这些植物的种子各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方面,去观察这些植物的种子,发现他们的特征。

活动二:种番茄1.学生观察课本第2页下面种番茄的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种番茄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材料:番茄种子、花盆、土壤、水杯、小铲子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共分为12个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了解动物的生存、繁殖和进化的基本规律; - 能够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认识对人类生活有重要作用的能源; - 能够使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并了解实验的意义; - 能够掌握和了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能够观察和描述生命现象以及物理现象; -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 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 - 培养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兴趣爱好; - 培养关注和热爱生命,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培养开放、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生物单元生命的特征、动物的生存与变化、动物的繁殖与进化。

2.物理单元太阳能、能量与物质、声音与光线、物体的运动。

3.化学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生物单元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规律。

2.物理单元能量的转化和光的传播规律。

3.化学单元实验探究方法和物质的分类原则。

五、教学方法本教材运用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设计,操作性强。

教学还需要运用生活化的例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参与互动中学习。

六、教学安排单元课时数授课时间生命的特征2课时9月1日-9月2日动物的生存3课时9月3日-9月5日动物的变化3课时9月6日-9月8日动物的繁殖2课时9月9日-9月10日动物的进化2课时9月11日-9月12日太阳能3课时9月13日-9月15日能量与物质3课时9月16日-9月18日声音与光线2课时9月19日-9月20日物体的运动3课时9月21日-9月23日实验探究方法3课时9月24日-9月26日物质的组成2课时9月27日-9月28日物质的分类2课时9月29日-9月30日七、教学内容1.生命的特征课时1-什么是生命•知识内容:生命的一般特征;和非生命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1《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课题 幼苗长大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2、根、茎、叶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养料 科学探索1、测量幼苗的成长,观察幼苗结构2、实验探索或查阅资料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重点 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难点实验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作用2、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 )3、播种种子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 )4、果实里有种子,没有种子的不是果实。

( )5、寒冷的冬天种子不会萌发。

( )6、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干燥的地方。

( ) 五、拓展提高1、种子和果实有什么不同?(展示图片) 【提示】果实都有果皮,内部有种子。

2、辨一辨:哪些是果实六、作业布置收集5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特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栽培植物的知识,并学着栽培;运用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让我们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种下的番茄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图片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讲授新课一、观察番茄幼苗1、番茄的幼苗每天都在长大吗?【提示】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2、番茄的幼苗观测记录测量时间幼苗高度得出结论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提示】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3、拓展幼苗期是指植物从长出第一片叶开始到第一朵花蕾出现。

4、番茄的幼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二、根的作用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根?2、引导学生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

【提示】2、在栽小葱的活动中,你发现根的作用了吗?【回顾实验】试管里装一定量的水,滴上一层油,插入小葱,用彩笔标记水面高度。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1《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1.2《幼苗长大了》教学设计课题 幼苗长大了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3学习 目标科学知识1、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2、根、茎、叶的作用分别是吸收、运输、制造养料 科学探索1、测量幼苗的成长,观察幼苗结构2、实验探索或查阅资料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科学态度养成勤于观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重点 了解根、茎、叶的作用 难点实验探索植物营养器官的作用2、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 )3、播种种子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 )4、果实里有种子,没有种子的不是果实。

( )5、寒冷的冬天种子不会萌发。

( )6、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干燥的地方。

( ) 五、拓展提高1、种子和果实有什么不同?(展示图片) 【提示】果实都有果皮,内部有种子。

2、辨一辨:哪些是果实六、作业布置收集5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特点。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栽培植物的知识,并学着栽培;运用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让我们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说一说: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种下的番茄种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图片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讲授新课一、观察番茄幼苗1、番茄的幼苗每天都在长大吗?【提示】每周测量一次幼苗的高度2、番茄的幼苗观测记录测量时间幼苗高度得出结论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提示】幼苗每天都在生长。

3、拓展幼苗期是指植物从长出第一片叶开始到第一朵花蕾出现。

4、番茄的幼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二、根的作用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根?2、引导学生给这些植物的根分类。

【提示】2、在栽小葱的活动中,你发现根的作用了吗?【回顾实验】试管里装一定量的水,滴上一层油,插入小葱,用彩笔标记水面高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教材。

本教材以认知为中心,以问题为引领,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其属性和重要性。

2.掌握动物和的形态、生殖、生活习性以及重要性。

3.掌握植物的结构、生长规律和重要性。

4.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能够表述问题并运用科学思想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质的变化和相应的标志。

3.物质的混合和分离。

4.物质的保存定律和重要性。

教学安排第一课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了解物质的概念,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进行简单实验,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和相应的标志1.探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2.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标志,观察和分析化学变化的示例。

第三课物质的混合和分离1.了解物质混合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3.进行简单实验,学习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第四课物质的保存定律和重要性1.探究物质不灭定律的由来和基本内容,学习物质的转化过程。

2.探究物质保存定律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生活习性教学内容1.动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

2.动物的生殖方式、特点和意义。

3.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

4.动物与人类的的关系及其保护。

教学安排第一课动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1.学习动物的分类体系。

2.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形态和习性。

3.进行动物现场观察,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第二课动物的生殖方式、特点和意义1.学习动物的生殖方式。

2.学习生物的繁殖与物种的保存。

3.了解人工繁殖和动物保护的意义。

第三课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动物的某个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某个特征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2.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某个特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动物的某个特征,如羽毛、鳞片等。

2. 导学(1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某个特定的动物特征展开观察,如鸟类的羽毛。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或板书等方式,讲解动物的某个特征如何帮助其生存和适应环境。

•示范解释和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其他动物的某个特征,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其作用和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文字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5. 知识拓展(15分钟)•调查和研究其他动物的某个特征,并进一步了解其作用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第二课: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依赖;2.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生长过程的某个阶段,如幼苗期、开花期等。

2. 导学(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学生可以观察班级内的植物,或带来自己家中的植物进行观察。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或板书等方式,讲解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对环境的需要。

•示范解释和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其特征和对环境的依赖。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文字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5. 知识拓展(15分钟)•调查和研究其他类型的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一步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
教师材料:课件、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
学生材料:每组放大镜1个、小铲子1把、报纸1张、抹布1块、记录纸1张,学生准备肥料袋材料(菜叶、蚯吲、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同学都带来了茂盛的绿色盆栽,不仅美化了教室,也愉悦了心情。可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的盆栽将面目全非、尸骨无存啊。大家来讨论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想!
4.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土壤”(板书:土壤)并齐读。
5.师:那么同学们认为哪有土壤呢?
生:花盆里有!
生:农村有!
生:我姥姥家到处都是……
6.师:对,农村有很多土壤,不过我们这里也有土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土壤(板书:我们周围的)。
7.师:大家讨论一下: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大家知道,我们基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吗?
生:水……
生:空气……
生:阳光……
生:食物……
2.师:很好。那么植物基本的生存又必需什么呢?
生:也是水,空气,阳光……
生:还有土壤。
3.师:对!植物生存必需物除了水、空气、阳光等,还有土壤。土壤为植物提供必需的“食物”。那么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呢?土壤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
2.师:很好,咱们一起总结一下好吗?土壤中有蚂蚁、蜗牛、蚯蚓、小虫子等多种小动物,上面的土壤比下面的土壤颜色淡一点,湿润度也小一点,是因为在表层的原因。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生长在土壤的里面……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全册内容情况:《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三)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

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板书设计: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完整教案请浏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本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师_______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对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

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

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栽种植物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4、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6、使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难点: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五、教学措施: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六、教学进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4.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过程与方法1.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3. 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4. 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4.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法: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4课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单元教学课时1、我们周围的土壤-------------1课时2、了解土壤------------------ 1课时3、肥沃的土壤----------------2课时4、土壤的保护-----------------2课时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重难点: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每组一小桶水、报纸、抹布、玻璃棒。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板书设计:1.2了解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2)大组交流(3)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实验册板书设计:1.3肥沃的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