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材施教的理解(1)
因材施教的正确理解
![因材施教的正确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8aaef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0.png)
因材施教的正确理解文章一:《因材施教,成就每个孩子的梦想》(家长版)亲爱的家长们,咱们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茁壮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
可您知道吗?因材施教就是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一把金钥匙。
比如说,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家孩子特别喜欢画画。
在学校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般,但是一上美术课就两眼放光。
这时候,家长没有逼着孩子非要在语文数学上拿高分,而是给孩子报了美术班,还经常带孩子去看画展。
结果呢,这孩子的画画水平越来越高,还在一些比赛中拿了奖。
再想想,如果这家长不管孩子的兴趣,一味地要求各门功课都优秀,那孩子可能会觉得压力山大,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啊,咱们得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像浇水施肥一样,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支持。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因材施教才能让他们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文章二:《因材施教,开启学习的快乐之旅》(学生版)同学们,咱们天天上学,是不是有时候觉得学习挺累挺无聊的?其实啊,如果老师能因材施教,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数学不太好,每次考试都头疼。
但是语文还不错,尤其是写作文。
后来我们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给我布置了一些特别的语文作业,比如写故事、做手抄报。
数学方面呢,给我安排了一些基础的练习,慢慢地我就有信心了。
还有我同桌,他体育特别好,老师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的体育队。
现在他可开心了,学习劲头也足了。
所以说,因材施教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学习的乐趣,不再害怕困难。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变得像玩耍一样快乐!文章三:《因材施教,点亮教育的明灯》(教师版)各位老师,咱们从事教育工作,都希望学生能成才。
而因材施教,就是我们手中的那盏明灯。
记得我刚当老师的时候,班上有个学生很内向,不爱说话,成绩也不好。
我一开始以为他不努力,还批评了他。
后来我发现,他其实对历史很感兴趣,只是不敢表达自己。
于是,我在课堂上多给他机会讲历史故事,还给他推荐了一些历史书籍。
慢慢地,他变得开朗了,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提高了。
2023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fc15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1.png)
2023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1.免疫时间较短,可多次感染的传染病是()A.流感B.水痘C.麻疹D.腮腺炎【答案】A【解析】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免疫时间短,可多次感染。
2.幼儿园语言教育培养幼儿最主要的能力是()A.交往、合作和交流B.表现、表达和创造C.阅读、想象和表演D.倾听、理解和表达【答案】D【解析】幼儿园语言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表达能力。
3.对“因材施教”的正确理解是()A.尊重年龄特点B.尊重个体差异C.遵循发展顺序D.遵循教材进度【答案】B【解析】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尊重个体差异。
4.“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首儿童诗的作者是()A.张宗麟B.陈鹤琴C.张雪门D.陶行知【答案】D【解析】陶行知曾经创作《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5.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应主要聚焦()A.办园条件B.保育教育过程C.幼儿园管理D.幼儿发展结果【答案】B【解析】《评估指南》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及影响保育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围绕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五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旨在引导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保育教育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6.幼儿园一日活动要动静交替,这与幼儿神经系统的哪一个特点有关?()A.易兴奋、易疲劳B.不易兴奋、不易疲劳C.易兴奋、不易疲劳D.不易兴奋、易疲劳【答案】A【解析】幼儿大脑皮质易兴奋、易疲劳并且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要动静交替,在动态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活力,在静态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b815a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7.png)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导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正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为不同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一、理解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中的差异性,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兴趣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个性化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它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性包括多个方面,如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四、因材施教的方法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对抽象概念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具体事例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采用讨论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2. 设计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的作业和项目,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 提供个性化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五、教师的角色转变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注重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的潜力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b1f8006bb68a98271fefaf5.png)
在词典中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这样的: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也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
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
那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呢?(1)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46be150b90d6c85ec3ac6d9.png)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c51d07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1.png)
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我对“因材施教”的认知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国家从古时候起至就讲究因材施教,其中数孔子最有名。
存有一次,孔子听完课,返回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的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来到去,大声向老师请教:“先生,如果我听见一种恰当的主张,可以立刻回去搞么?”孔子看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够听见就回去搞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存有悄悄跑至孔子面说道:“先生,我要是听见恰当的主张必须立刻回去搞么?”孔子马上提问:“对,必须立刻推行”冉存有跑后,公西华怪异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提问怎么恰好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道:“冉存有性格谦虚,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引导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力劝他行事多汇报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个就是因材施教最出名的古典。
相同的人存有相同的特点,相同的学生存有相同的天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千篇一律。
孔子指出:人的智力存有智、愚之分,人的性格存有鲁、雅之异,人的心理状态遂拜设池退却之别,每个人的潜质存有相同的发展趋势。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相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相同分别实行相同的教育方法,学前相同的教育内容,达至相同的目标建议,这既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又彰显出来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使相同的学生都在相同的层面上获得提升,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教学法。
因材施教必须必须搞好以下几点:1、抑扬顿挫的话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窦桂梅老师的课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她的抑扬顿挫的语言,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时而激昂澎湃,时而低沉舒缓,让学生不得不沉醉在美妙的课堂气氛里。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c49ef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4.png)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介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的策略,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材料。
2.意义:二、实施方法1.分层设置:在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时,首先要进行分层设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通常可以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每个层次的学生将接受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
2.差异化教学:在分层设置好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比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可以采用解题辅导、讲解演示等方式;对于提高层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于拓展层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加开放和自主的学习方式。
3.个性化指导:在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重要性:2.应用价值: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应用,也可以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得到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它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社会组织和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e3f85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1.png)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这一原则强调了个体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灵活运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并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沟通、学习档案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依据。
2.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获得学习成果。
例如,对于优秀生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3.灵活运用教育资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优势,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例如,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进行个别辅导和反馈。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在教学评价和激励上给予个体化的关注和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被重视和被关心。
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潜能的发掘至关重要。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此外,因材施教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3ae1b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5.png)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引言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来个性化地制定教育方法和教学计划。
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学习成果。
1. 理论基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合了多个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原理。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个体差异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计划。
另一方面,协同学习理论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支持。
协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育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2.1 个性化学习计划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例如,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育者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课程和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2 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教育者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通过听讲解来理解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来学习。
因此,教育者应该结合讲解、实践和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2.3 小组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育者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同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4 反馈和评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体化的反馈和评估。
教育者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同时,教育者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观察、作业和考试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材施教的范文
![因材施教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683b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9.png)
因材施教的范文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旨在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教育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比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因材施教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因材施教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最后,因材施教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能够使教育更加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比如,通过因材施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样一来,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
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f61cb84a7302768e9939b3.png)
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不同的性格、不同兴趣。
在每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特有的天赋与潜能,接受知识的水平也各不相同。
在此,我谈谈自己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评价。
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所以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动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引导、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改正错误的独立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教育,促动学生的充分发展,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不但应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非常请注意扬长避短,应征教育的实效性。
所以,老师的学问就是抑扬之学,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非常注重学生的特长,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要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正其错误的。
第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即时批改,发现问题并即时纠错。
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时间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对称,就会使错误得不到即时纠正,令老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实行有效的调控。
第二,老师也必须请注意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学生的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其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应速度、模仿水平和耐力等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
任何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注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孩子天生的差异是存有的,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不是去抹平这些差异,而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好这些差异,以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激发孩子的潜能。
这样的心态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的内在潜能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被激发,最后达成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的美好愿望。
因材施教作文素材
![因材施教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05ba4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3.png)
因材施教作文素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首先,因材施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不同,如果老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学得很吃力,甚至学不进去,而另一些学生则会觉得无聊。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再次,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个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最后,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此,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认识和实践
![因材施教的认识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dab75c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b.png)
因材施教的理解和实践孔子实行因材施教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
一方面,春秋末期诸侯因争相招聘贤士为己所用,不拘一格选用各种人才,这就为孔子私学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各类人才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孔子为适合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所以他的学生成份复杂:年龄不一,出身不同,地区不限,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性格特征存有着很大的差异,学习目的各有千秋。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实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也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合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在那时,因受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的制约,教师在教学时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即使学生有几十个人甚至更多,但因为年龄、知识水准、学习内容等原因,教师对学生也只能采取个别对待方式,这就使得教师有机会理解每个学生的“材”,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二、孔子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实践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较古代西方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早500年,他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1、孔子注意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孔子在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个点,他经常通过谈话、观察、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从中实行分类、归纳。
除年龄、出身等方面差异外,尚有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
像孔子以前说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颜回能“闻一知十”,子贡只能“闻一知二”,说明孔子早就注意到学生在智力灵活性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孔子还在他的言论中反映了他对性格气质差异的看法,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由也谚”。
“师也过,商也不及。
”又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等。
在他看来人的性格能够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不得中行而为之,必也狂狷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曾对孟武伯评价他的学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词典中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这样的: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水平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也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实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水平,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水准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水平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
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水平,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
那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呢?
(1)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对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其实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也就应该是让孩子自由的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