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 (16)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学习从品味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2.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重点难点】1.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学情分析:高中的语文课堂面临着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逐渐减退的困境,继之而生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参与能力停滞甚至减退,语文课堂失去活力。
我们要回归到教学的本质,努力地让学生参与到目标地达成中,最终在感悟中实现教学的目的。
本次教学分成下面的几个步骤:1、课前预习,提示背景知识,字词基础。
2、根据标题,分别从囚绿记入手。
先从记入手,提问,为什么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用了一个写人记事常用的记字,强调本文主要说的是作者见到绿到体会绿再到囚绿最后到释放绿及怀绿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把握全文脉络。
然后从提问绿含义入手,让学生从文章找到作者对绿的感觉的词语,然后强调学生主体思考自己对绿的感觉,认识,从而不要跟从于教参中的主旨归纳,发表自己的独特感觉认识和看法。
再从囚字入手,提问为什么囚绿,绿色可以被囚住吗,为什么囚绿又放绿呢,这样的三个问题,主要探讨作者这篇文章真正的写作目的或者是写作时的真实感受,不强求有标准答案,而提倡学生主动思考,发表个人见解。
最后课后作业,阅读朱自清的《绿》,进行比较阅读。
关于板书,就从标题开始,三个字就代表着三个层次。
记,文章脉络。
绿,文章的情感。
囚,文章的主旨。
关于本单元的教学思考:一、本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优美隽永的语言,丰富深刻的思考。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 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巴金先生在回忆一位作家时曾这样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在听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是在和一个崇高的灵魂在接触。
”这位作家就是陆蠡,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伟大作家,一位宁死不屈的抗战勇士。
《囚绿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绿”寄予的深刻思想内涵。
(2)象征手法运用的独特技巧。
(3)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由表及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迁移训练,课外练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爱”观;明白对错误的自省便是一种成长。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绿”的多重象征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知人论世的解读技巧。
2.教学难点作者在临行前才开释“绿”的原因;由此引发的对人性私心的审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赏四幅图片。
提问,看着这些绿色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文题,发现问题绿色是多么美好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作家陆蠡也写过一篇关于“绿”的文章。
投影文题《囚绿记》,请同学们看文章标题,思考:这篇文章的标题,给你留下哪些悬念?学生发言,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成幻灯片三、阅读文章,合作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分小组。
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看是否一致。
最后推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解决问题,答疑解难1.囚绿探因(1)关于“生命、希望、慰安、快乐”当作者来到北平,选择公寓的房间时,他选择了一间在常人看来不甚理想的房间,房间的窗朝东,在亮得很早的北方的夏天,从早上5点到中午11:30,都受太阳照射,特别炎热,何况房间靠南的小窗,一角玻璃还给打碎了。
但“我”在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却选定了这间房,那是因为“我”喜欢破玻璃外长着的那根常春藤,可见“我”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这种对绿的喜爱应该是缘于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那就是把绿当作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化身。
文章中“从前我有个时候”,友人替“我”拔去床底下未除净的草根茁出的嫩芽时,“我”还引以为可惜这段话就是明证。
囚绿记公开课获一等奖优秀课件
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一题。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作者把绿看做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 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着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 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再有,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 陪伴,而象征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唯一的“朋 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的房 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我”把绿色囚住。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 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作 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当 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 暗的“绿囚”。
二、研读课文 (20 分)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 择绿、近绿、囚绿、释绿 如“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为什么? 2.交流: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 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一、课前预习 注音: 陆蠡 ( lǐ ) 瞥见 ( piē ) 移徙( xǐ ) 猗郁( yī ) 蕈菌(Xùn)( jūn) 注释词词 了截:( 明了简单。 ) 揠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 猗郁:( 充满生气的样子。 )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 作者笔下的“绿”象征什么?表达了它怎样的思 想 感情? 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 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优质课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教学课件:第3课《囚绿记》 (共65张PPT)
八年抗战,终于如他瞻望的那样迎来了胜利, 可是陆蠡却在他婚后的两个月后突然地失踪了。
有家不归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来才知 道,他负责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遭受了日本 宪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两名员工,为了讨回 一个“公道”,他竟上门说理去了,一去从此 不返。他的朋友吴朗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 的个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强暴的面前是不会低 头的。”
作者的心灵与常春藤的秉性在哪些 方面是类似的?提示:应联系当时的 社会背景来谈。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3、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 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 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 开车的消息。
明确: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 与自由的执着和向往。
总结概括
赏绿 观伸须展叶 忘不快记忆 润等焦之心 饰简陋房间 慰抑郁之心 燃希望之情 喜悦满足
象征: 光明、自由与和平。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绿”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的意蕴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找 写 作 背 景 , 探 写 作 意 图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 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 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 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历时四 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1941年的 夏天,丧偶五年多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 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 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他本来是 不喝酒的,可是他却丢下一句使人一想起来便 不禁要流泪的话“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买大 缸大缸的酒,排在门口,任过路的人随便痛 饮!”
找出文中直接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 绿的特点。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内容分析:《囚绿记》编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革命烈士陆蠡的一篇美文。
描写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生活经历,写出了他对绿色生命的关怀、热爱,也写出了他在侵略者铁蹄下内心的期盼,显示了他对自由、对光明的向往和对不屈于黑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学情分析:本单元选的都是散文中名篇。
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中主要以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的形式来鉴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另一方面,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由言入情,据言会意,让学生将读的“感悟”变成写的“感悟”,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2、理解作者赋予“绿”的象征意义.3、探究题目“囚绿”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
2、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3、创造情境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绿”的感受,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不屈于黑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背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将读的“感悟”变成写的“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在文章所寄托的情感,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难点:理解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设计思路:这篇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将读的“感悟”变成写的“感悟”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用具:PPT、音频资料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课堂导入我们常说:绿是生命的颜色,看到了绿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蓬勃。
国家一等奖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写作线索和情感线索。
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梳理,借鉴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写作线索的归纳,完成对情感线索的梳理。
通过设问、追问、情节设置来解读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多层主题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倔强,学习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民族气节。
通过深度解读文本,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理性地看待“爱”的方式。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高一(5)班,是一个文科普通班,这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但是课堂上很灵动,很活泼,很有表现力。
重点难点:通过设问、追问来解读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多层主题内涵;完成生命教育。
借助对课文中蕴含的多层主旨的解读,来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教会学生理性地、辩证的看待“爱”。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设置情境,以短片《绿》启发学生的遐思,启发学生畅谈自己对绿色的解读活动2【讲授】交代学习目标评论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本节课目标为:1.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情感线索。
总结思维导图。
2.品析文字,解读作者在文字中的自我3.个性化解读,探寻文章的主题内涵。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梳理线索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随着他对这抹绿色的行动有变化吗?请整理出文章的情感线索。
1.小组合作:整合写作线索和情感线索,用思维线索图表现出来。
2.小组展示成果活动4【讲授】品析文字,找寻心声1.这常春藤本是常见之物,却让作者如此矛盾。
一个如此平常的举动,一个如此平凡的植物,何以下笔成文呢?还能与现代散文公认的大家之作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相提并论,你是怎么理解的呢?2.教师小结,设问:这小小的一抹绿色的常春藤就是他写作的突破口。
作者在文章中的所要传递的心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作者的心声。
《囚绿记》的一等奖说课稿
《囚绿记》的一等奖说课稿《《囚绿记》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囚绿记》的一等奖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囚绿记》的教学设计及其相关设计的依据。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几个方面展开陈述。
【说教材】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囚绿记》这篇课文,它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
同时,本文在写景状物与抒情上又有独具匠心之处。
【说学情】学习这篇课文的是初三学生,曾经接触过“品人与品文”类现代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等,对写景抒情类散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着眼于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题,在多元解读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
2、过程与方法: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注重审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题,在多元解读中感受作品的生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教法方面,我采用“点拨式教学法”,指引学生联系生活,结合个人情感体验,较难理解部分辅之以情景教学法。
鉴于本文是自读课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在学法方面,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形成多元化解读视角。
【教学过程】接下来,本着学生主体性、教学互动性的出发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会提一个问题:有这样一间房子,高广不过一丈,地面阴冷潮湿,墙和天花板都是纸糊的,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如果有好的选择你会选择吗?但有一个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它,这是为什么呢?是出于喜欢还是讨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再牵引到本文,让学生先猜测课文中择绿的原因。
囚绿记公开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昌黎六中杜彦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特别喜爱的东西,会有什么想法呢?(买下、得到、占有)是的,大多数人会想据为己有。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看看作者占有的什么,是怎么占有的.(板书题目作者)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并加以赏析;2、结合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体会运用象征手法的意义.三、重难点体会运用象征手法的意义。
四、情感教育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诵读感知,思考讨论,鉴赏品悟。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感悟标题大家通过题目知道了哪些内容?(记:交代文体是散文;囚:占有、囚系;绿是描写对象;囚绿是课文主体)(要求:阅读过程中拿起笔随时勾画,生字词语、优美词句、疑惑句.)(二)重点探讨“囚绿”1、研读第8段朗读第8段。
勾画出“囚绿”原因的句子。
勾画出一些关键词句,并加以简析。
分析:“牵进"是优雅、轻柔的动作,体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装饰”心情可解释为“改变、安抚、调节、慰藉",慰藉心灵。
教师补充:“葱茏”“猗郁”词语移用,它们本是用于形容植物茂盛的,这里用来形容爱、幸福和年华,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
例句:阳光倔强地跳舞;书本害羞地合上了。
2、研读9—12段(1)朗读这几段,并寻找描写绿枝条被囚后生长变化的句子,讨论“绿”的性格特点。
明确:起先,“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作者发现了“生的欢喜”,写出常春藤的固执、生命力旺盛、蓬勃;后来,“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作者有些不快,写出常春藤的固执、向着阳光和自由;最终,“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
背景知识
1942年4月,他工作的上海文 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引渡到 日本宪兵部,屡遭酷刑,年仅34岁 的他吐血而亡。
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政 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 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 这样的民族骨气,坚定的信念,使 他的散文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写你的感悟,文体不限,
300字以内。
谢谢观看
问 题
3、探究题目内涵
探 究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给文 章命名为“囚绿记” ?
写一写感受
写
假如你是陆蠡先生,在
一 牺牲的那一刻,眼前又出现 写 了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
你会想和它说些什么?
佳 作 欣 赏
佳 作 欣 赏
作
对于“绿”,人们有
业 着太多的情感,你又有怎
布 样的认识呢?
置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写
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陆 蠡《囚绿记》
囚 绿 记
陆 蠡
学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习 目
1、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
标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写写对“绿”的感受
整
讨论作者对“绿”的感受
体 活动形式:分组讨论 感 活动时间:5分钟 知 活动内容:
1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2概括出作者的情感体验
问 题 1、探究“绿”的象征意 探义 究
找一找文章中“绿”的
特点和品质?
问
2、探究文章主旨
题 探
谈一谈你对文章思想内
究 涵的理解?
(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内容)
背景知识
本文写于1938年, 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第二 年,正是祖国蒙受极大 耻辱的时候。1937年, 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 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 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 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 坚持抗日文学活动,陆蠡便是其 中之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优秀课件
• 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通篇文章
都只是在写“囚绿”吗?
初步感知 梳理思路
寻绿
(1-4)
恋绿
(5-7)
囚绿
(8-12)
释绿
(13)
怀绿
(14)
感 情?
课文为何以“囚绿”为题目?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日寇入侵,华北人民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镇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 “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 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 背景(原文):
•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 公寓里。
•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 3、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 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 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 车的消息。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写作背景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折磨而死。
绿
拟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
人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 征
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
神 以小见大
作业:
本文给你哪些深刻的人生启示?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 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 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 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 美丽和辉煌!
•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 命犹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星空,爆
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他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囚绿记》,走 进陆蠡的内心世界。
《囚绿记》教案一等奖 3篇
《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味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学习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法学习本文主题,圈点批注法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语:绿,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濒临绝境的希望。
它是多么使人迷醉,让人向往!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他对“绿”情有独钟,痴心的想把“绿”囚禁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优美散文《囚绿记》,感受作者的囚绿情结。
二、作者介绍:学习新课内容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作者情况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1942年4月被捕。
在监狱里,面对刑审,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陆蠡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均极短暂,作品也不丰盛,但他卓异的人格和独特的文格都将魅力长存。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研读课文从字词的掌握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研读课文。
当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马上产生一个疑问。
我们在第一模块学过“优美的汉字”,知道“囚”是会意字,本意是把一人关起来,它使用的对象一般是人,但作者在这却给文章起名为《囚绿记》是不是有些欠妥,动宾搭配不当?还有疑问就是:他为什么囚绿?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想法?(找同学们回答)这节课,我们就用反复诵读法来学习这篇文章,解答同学们心中的各种疑惑。
一读: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解决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文章题目是“囚绿”,那文章哪几自然段是写囚绿呢?2、作者在囚绿之前、之后又各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内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过浏览课文,同学们体会到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绿怀有怎样的情感?(感情基调)(1——4段):“遇绿”;(5——7段):“赏绿”;(8——12段):“囚绿”;对绿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3《囚绿记》优质课件(共28张PPT)
课后练笔
选取自己喜爱的某一植物,自拟题目, 叙述与之接触、相处的经历,写出自己 情感的心路历程。
谢谢欣赏!
时代背景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折磨而死。
一寸山河一寸血
蓬勃 希望、生命
象征 向阳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悟囚绿之魂
本文给你带来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现实 生活中你能找到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 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 吗?请举例说明。
急不暇择( xiá ):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 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 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是因为喜爱。
石缝中的小草
常 春 藤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理解作者如何将情从景物中传 达出来。 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 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散文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 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 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 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 煌!
课堂小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 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 态和“性格特点”,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 暗的精神,歌颂了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沦陷的祖国河山早日摆 脱日寇的黑暗统治,重获光明和自由的情 怀。
《囚绿记》一等奖PPT课件
升你那我 起 固渴 了 执求 民 的你 族绿 的 希 望
托你那我 起 青喜 了 苍欢 我 的你 的绿 梦 想
---
绿
汤 信 文
2021
8
MERIC
你还有疑问吗?
2021
10
2021
4
“绿”到底有什么样 的深刻含义呢?
2021
5世
2021
6
绿是民族命运、民族希望, 民族生命力的象征。
借绿来呼唤人民追求光明 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
2021
7
我我我绿 生的的 命挚向 的爱往 全 部
一将那我 起和沸聆 蓬你腾听 勃 的你 向热 上血
平江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汤信文2021找出直接描写囚绿的段落
-----陆 蠡-----
平江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 汤信文
2021
1
读:找出直接描写“囚绿”的段落。
2021
2
作者
★ 作者为什么 要“囚绿”?
思考 讨论
“绿”
★被“囚禁” 的 “绿”有什么 变 化?
2021
3
小结
行文线索: 择绿 —— 赏绿 ——囚绿 —— 释绿 —— 怀绿 情感变化 : 喜 —— 恋 —— 爱 —— 敬 —— 怀
《囚绿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囚绿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囚绿记》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囚绿记》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
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世: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 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 上海。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平时,固执地 朝着窗外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写下了哪些启示?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授课者:高婷 时 间:2015年12月
囚绿记
——陆蠡
学习目标
• 回顾旧知,理清行文脉络。 • 品读文本,探究“绿”的内涵。 • 知人论世,探究本文主旨。
活动一:
回顾旧知,理清文章脉络, 用与“囚绿”相同的短语概括文章内容。
活动二:
品读文本,欣赏常春藤的形象, 探究“绿”内涵。
活动三:
探究本文主旨。
知人: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浙江天台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1935年任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 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 说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 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