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优秀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古今对比) ➢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 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文意品读
壹
3、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知识运用
贰
1.填空。
《夜雨寄北》作者 李商隐 ,字 义山 ,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诗人。李白、 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作者和杜牧则有“ 小李杜 ”之称。
2.默写诗句。
(1)《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句子 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2)《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情景的诗句 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 “僵”一“孤”,凄凉之极。
➢但“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 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但他何尝不知现实残酷,他所能做的 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 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壹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 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 此,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 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二人合 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乌 衣巷》等名篇。
松
唐代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诗人写松的理由是 挺拔 ,诗人常以此表现 坚贞正直 。
2、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 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文意品读
壹
3、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知识运用
贰
1.填空。
《夜雨寄北》作者 李商隐 ,字 义山 ,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诗人。李白、 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作者和杜牧则有“ 小李杜 ”之称。
2.默写诗句。
(1)《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句子 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2)《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情景的诗句 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 “僵”一“孤”,凄凉之极。
➢但“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 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但他何尝不知现实残酷,他所能做的 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 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壹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失败后被贬 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 此,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 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二人合 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乌 衣巷》等名篇。
松
唐代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诗人写松的理由是 挺拔 ,诗人常以此表现 坚贞正直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君:指妻子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何当:什么时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 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故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 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 绵夜雨的情景。
名句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是李商隐留滞 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 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 《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 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马蹄声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就簇拥(聚集)在这座古城上,秋风吹 散了细碎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广阔的原野还嫌太过束缚,从华山进入潼 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 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 “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 水的壮阔,表现诗人期望冲破封建束缚、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1125-1201)字务观, 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爱国诗人。
这首诗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 抒情诗。诗人写这首诗时离开军旅生活已有二十多年,而 且已年近七十。他因为主张抗战而被罢官,闲居在家,境 遇困顿,身体衰弱。即使这样,他还是念念不忘为国效力。 作者人老志不衰,其精神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
秋词 [唐]刘禹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秋词
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
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 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潼关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 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 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 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拓展延伸
1.刘禹锡的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 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 和不屈的斗志。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夜雨寄北》描写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全诗充 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 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 有致。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6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教学过程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剪烛,古代点油灯,为使灯明亮,需要剪去灯芯上的烛花。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教学过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教学过程
5. “便引诗情到碧霄”中 的“诗情”指的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 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 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夜雨寄北》
to 学习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重点)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重点) 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古代诗歌美的 熏陶和感染。(难点)
诗一开始,一问一答,摆出了不可解说的矛 盾,即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欲归不得之苦跃然纸上。
第二句描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 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更为浓重 的渲染了愁思与离情。
教学过程
2.三、四句是本诗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 的情景?
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 情景。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 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 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夜雨寄北》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 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板书设计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教学过程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剪烛,古代点油灯,为使灯明亮,需要剪去灯芯上的烛花。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教学过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教学过程
5. “便引诗情到碧霄”中 的“诗情”指的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 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 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夜雨寄北》
to 学习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重点)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重点) 3.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古代诗歌美的 熏陶和感染。(难点)
诗一开始,一问一答,摆出了不可解说的矛 盾,即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欲归不得之苦跃然纸上。
第二句描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 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更为浓重 的渲染了愁思与离情。
教学过程
2.三、四句是本诗作者由实转虚,他想象了什么 的情景?
设想了相聚后,秉烛夜谈,叙说今日离情的 情景。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用 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 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夜雨寄北》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 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
板书设计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课件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诗?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词?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
❖ 理解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点明处境及心态, 直抒报国情怀!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 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 “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 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 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 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 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自幼好学,一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 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深刻的现 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读准字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jiāng 僵卧孤村不自哀, shù 尚思为国戍轮台。 lán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朗读诗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僵”和“尚”用得好, 请说说好在哪里。
“僵”写出诗人风雨夜老境的凄凉,与后面所写的诗人的报国壮 志形成鲜明对比;“尚”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3.请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妙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共68张PPT)
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一”,或“二 一二”。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七言古诗:
按意义可划为“四三”。 如:“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 二”,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一而种,什陆么游气写概作?的这两时句间应是读在出寒什风么凛语气冽?的冬天, 那么在这种环境里,该如何朗诵呢? 3、3、作作者者陆的游志当向时是的如何处实境现如的何??入“梦不后的自心哀情”如表何现?了 一种什么气概?这两句应读出什么语气? 4、作者的志向是如何实现的?入梦后的心情如 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1.思乡怀人诗缘由: 战乱频繁、久戍不归 宦游失意、仕途坎坷
2.思乡怀人诗歌根据主题的分类
①羁旅思乡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思亲念友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征人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离别思乡 如:温庭筠《望江南》
拓展探究
结合你所学过的思乡怀人的 诗歌,举出几个思乡怀人诗常 见的意象吗?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亮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 眼里,月亮寄托着恋人间的苦苦 相思,或蕴含着对故乡和亲朋无 限的思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客
“客”字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一种在他乡找不到归属的情感跃 然纸上。
赏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
小小组组合合作作、、交交流流讨讨论论:
1、结合诗歌的题目,我们来考虑一下,时间若放在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七言古诗:
按意义可划为“四三”。 如:“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 二”,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一而种,什陆么游气写概作?的这两时句间应是读在出寒什风么凛语气冽?的冬天, 那么在这种环境里,该如何朗诵呢? 3、3、作作者者陆的游志当向时是的如何处实境现如的何??入“梦不后的自心哀情”如表何现?了 一种什么气概?这两句应读出什么语气? 4、作者的志向是如何实现的?入梦后的心情如 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1.思乡怀人诗缘由: 战乱频繁、久戍不归 宦游失意、仕途坎坷
2.思乡怀人诗歌根据主题的分类
①羁旅思乡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②思亲念友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征人思乡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离别思乡 如:温庭筠《望江南》
拓展探究
结合你所学过的思乡怀人的 诗歌,举出几个思乡怀人诗常 见的意象吗?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亮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 眼里,月亮寄托着恋人间的苦苦 相思,或蕴含着对故乡和亲朋无 限的思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客
“客”字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一种在他乡找不到归属的情感跃 然纸上。
赏读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
小小组组合合作作、、交交流流讨讨论论:
1、结合诗歌的题目,我们来考虑一下,时间若放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 理解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点明处境及心态, 直抒报国情怀!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诗歌品读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 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 “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 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 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 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 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写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 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 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 罢官,在家乡闲居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 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 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现实
梦境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风雨之“愿”
“还我河山”是整个南宋时代共同的声音,这一 时期的多数诗歌都有着“爱国”的主旋律,表达了报 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炽热深沉的爱国热情。
“还我河山”(南宋·岳飞 书)
分层设计 数学 RJ 七年级 上
主旨归纳
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 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金庸在他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构筑了一个“侠之大 者,为国为民”的武侠世界。
事实上,“为国为民”“救民于水火”侠义精神不仅存 在于武侠作品里,南宋诗人陆游便是一个有着侠骨柔肠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60张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知人论世
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
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 运动。后革新失败,刘禹锡因此被贬。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熟读诗歌,读通诗句,理解诗趣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涨”的不仅仅是绵绵秋雨,更是对妻子 (或友人)的无尽思念。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在第三句诗中,哪个词写出了 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
“共”字写出了两个人团聚后的亲昵, 让人更加期待团圆。
“巴山夜雨”“秋池”写出了秋雨绵 绵,漫漫长夜,辗转难眠,更加增添了诗 人的漂泊之感,羁旅之思。在今天,“巴 山夜雨”已俨然成为了离情的代名词。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夜雨寄北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感知大意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自主朗读,注意节奏、语气。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听范读,标画重音,注意节奏、语气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不畏困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排”字有推开的意思,推开重
重阻碍,实现政治抱负。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个“引”字有独树一帜、标新 立异的效果,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矢志 不渝的铮铮傲骨,“鲲鹏展翅”的远 大志向。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品读诗歌,读出语气,领悟情感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共75张PPT)
作品背景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 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852 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 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 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 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 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山入潼关不解平
结句含蓄凝炼,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是的,过了潼关,将是重重叠叠、浩渺无际的秦 岭山脉,再没有平坦之路。
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 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 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 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 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谭嗣同不肯依傍古人,翻其意而别开生面,说它 犹嫌拘束,这就把河的不驯服的性格发展了,写绝写 活了。这是诗人个性的象征,说明他是一个慷慨任侠、 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是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 较量到底的改革者。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 达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 经历简要分析。
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 解放的愿望。
背景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 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 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 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 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 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 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 诗。
潼 潼关要塞
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共23张PPT)
(2)李商隐,字__义__山____,号_玉__谿__生___,又号樊南生、 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 也很高,他和__杜__牧____合称“小李杜”,与__温__庭__筠__合称 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__三__十__六__体____” 。 其 诗 在 艺 术 也 有 杰 出 的 成 就 , 以 ___七__律___成就为最高。
A.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 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 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 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解析:表达了作者忠心报国的愿望。
(2)这首诗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描__绘___了__北__方__辽__远__而__壮__阔__的__景__象__。__表__现___了__作__者__渴__望__冲_
破__罗__网__、__勇__往___直__前__、__追__求__个__性__解__放__的__少__年__意__气__。_______
_“_不__自__哀__”_的__原__因__是__诗__人__还__想__着__替__国__家__守__卫__边__疆__,__以__“_僵__卧_ _孤__村__”_来__反__衬__“_不__自__哀__”_,__更__显__其__志__坚__定__不__移__。__________
(2)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其二)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D )
2.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写。 (1)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 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其一)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 子是:_自__古__逢__秋__悲__寂__寥___,_我__言__秋___日__胜__春__朝__。 (2)《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 情的句子是:_何__当__共__剪__西__窗__烛___,_却__话__巴__山__夜__雨__时_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共64张PPT)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 痛苦的情思。
【三】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 开篇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 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而且,“期”字重复出现,构成了回环往复、缠 绵曲折的意境。
【三】
涵泳推敲,品读诗歌
1.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答案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 翱翔,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2.“晴空一鹤排云上”这一“明丽秋景”为什么能引发诗人豪迈的诗情?诗人 又为什么用“鹤”这一意象?
答案 (1)“晴空”写出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开阔景象,展现了明丽秋景。 “排”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 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四】
探究写法,提升技法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对比手法。诗人首先写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 寞凄凉。接着道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 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豪迈的胸襟。
《夜雨寄北》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探寻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 年六十八岁。陆游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 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 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 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 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的陷害,终于被排挤罢 官。尽管如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 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歌赏析
课件PPT
前两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 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 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 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 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 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 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 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 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主题概括
课件PPT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诗歌赏析
课件PPT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 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 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 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 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 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 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 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 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 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词语解释
课件PPT
僵(jiāng)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戍(shù)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 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 屯守。这里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深,夜将尽。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诗歌大意
课件PPT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 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 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 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冲云而上,把我的诗情也带 到了蓝天。
古诗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 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 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 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 到了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 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 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 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 操。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__终__古_高_云__簇_此_城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5.《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 句子是:___自__古_逢_秋__悲_寂__寥_,_我__言_秋_日__胜_春_朝______________。
8.《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 __河_流_大__野_犹__嫌_束_,__山_入_潼__关_不_解__平__________。
二、诗词赏析。(31分) (一)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讲究炼字, 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3分) “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 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 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 的急切心情。
主题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 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 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 深切思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 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 今存诗词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 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 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代 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关 山月》《示儿》等。
诵读提示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字词疏通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排:推开
碧霄:蓝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理解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的冷清萧条发 出慨叹,我却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主题归纳
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 法,深深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 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 “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 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 一片赤胆忠心。
潼关
谭嗣同
作家作品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 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维新志士。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 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 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 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写作背景
《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 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版)。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 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诵读提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疏通
夜雨寄北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 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你觉得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是因为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 霄,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所以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二)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入潼关:指 秦岭山脉进入 潼关(以西)
诗意理解
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 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 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奔向平坦 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 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 自己显得平庸。
古诗赏析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 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 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 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 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写作背景
《秋词》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 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永贞元年(805),唐顺 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 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 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秋词(其一)》就是诗 人被贬朗州时写的。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 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 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 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主题归纳
这首诗反映着诗人 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 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 放的愿望,而这愿望, 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 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 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 合拍的。
语文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默写。(12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_便_引__诗_情_到__碧_霄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何_当__共_剪_西__窗_烛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铁_马__冰_河__入_梦_来_______。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理解
你问我何时还家,我无法说准归 期,巴山夜雨连绵,秋水涨满了池 塘。何时将要与你在家中的西窗下 剪烛长谈,再说起我独居巴山的客 栈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开篇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 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 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 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 之切。
主题归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 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 阔明丽的美景,反映出诗人被 贬之后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祖 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 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 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 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 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有《李义山诗集》。
6.《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 之情的句子是:____君_问_归__期_未_有__期_,_巴__山_夜__雨_涨_秋__池____________。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迈,但仍想戍卫边 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__僵__卧_孤_村__不_自_哀__,_尚_思__为_国_戍__轮_台_________。
古诗赏析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 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 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 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 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 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 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夜将尽(深夜),我躺在床上 倾听那风吹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 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 进入我的梦境中来。
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
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 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 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 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 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感人之至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写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选自《剑南诗稿校注》 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 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7岁,虽然年迈, 但是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 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就在十一月 四日那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 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诵读提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字词疏通
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守卫边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深,夜将尽
披着铁甲的战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诗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 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 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 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 到了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 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 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 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 操。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__终__古_高_云__簇_此_城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5.《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 句子是:___自__古_逢_秋__悲_寂__寥_,_我__言_秋_日__胜_春_朝______________。
8.《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 __河_流_大__野_犹__嫌_束_,__山_入_潼__关_不_解__平__________。
二、诗词赏析。(31分) (一)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讲究炼字, 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3分) “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 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 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 的急切心情。
主题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写现 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 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 深切思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 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 今存诗词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 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 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代 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关 山月》《示儿》等。
诵读提示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字词疏通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排:推开
碧霄:蓝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理解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的冷清萧条发 出慨叹,我却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主题归纳
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 法,深深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 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 “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 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 一片赤胆忠心。
潼关
谭嗣同
作家作品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 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维新志士。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 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 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 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写作背景
《夜雨寄北》选自《李商隐 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版)。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 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诵读提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疏通
夜雨寄北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 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你觉得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是因为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 霄,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所以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二)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入潼关:指 秦岭山脉进入 潼关(以西)
诗意理解
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 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 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奔向平坦 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 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 自己显得平庸。
古诗赏析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 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 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 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 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写作背景
《秋词》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 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永贞元年(805),唐顺 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 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 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秋词(其一)》就是诗 人被贬朗州时写的。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 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 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 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主题归纳
这首诗反映着诗人 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 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 放的愿望,而这愿望, 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 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 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 合拍的。
语文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默写。(12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_便_引__诗_情_到__碧_霄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何_当__共_剪_西__窗_烛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铁_马__冰_河__入_梦_来_______。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理解
你问我何时还家,我无法说准归 期,巴山夜雨连绵,秋水涨满了池 塘。何时将要与你在家中的西窗下 剪烛长谈,再说起我独居巴山的客 栈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开篇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 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 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 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 之切。
主题归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 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 阔明丽的美景,反映出诗人被 贬之后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作家作品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祖 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 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 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 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 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有《李义山诗集》。
6.《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 之情的句子是:____君_问_归__期_未_有__期_,_巴__山_夜__雨_涨_秋__池____________。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迈,但仍想戍卫边 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__僵__卧_孤_村__不_自_哀__,_尚_思__为_国_戍__轮_台_________。
古诗赏析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 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 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 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 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 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 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夜将尽(深夜),我躺在床上 倾听那风吹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 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 进入我的梦境中来。
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
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 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 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 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 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感人之至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写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选自《剑南诗稿校注》 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 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7岁,虽然年迈, 但是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 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当然已不可能实现。就在十一月 四日那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 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诵读提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字词疏通
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守卫边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深,夜将尽
披着铁甲的战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