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
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5ad0e5551810a6f5248661.png)
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提要】《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主要写了阿Q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阿Q遭遇的压迫和剥削以及阿Q的性格变化和悲惨命运。
这里我重点谈一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在:一、妄自尊大;二、自欺欺人;三、自轻自贱;四、麻木健忘;五、欺软怕硬。
五个方面:【关键词】阿Q 精神胜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欺软怕硬《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从小经历了家道中落后坠入困顿的世态炎凉。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出版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大量的杂文。
1936年于上海逝世。
鲁迅是中国革命的主将。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文化战线上全民族大多数的代表。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小说《阿Q正传》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小镇末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跨越时空的不朽典型。
小说通过对阿Q姓名、籍贯、行状的考察,描摹,和他恋爱的悲剧以引起的生计的危机,和在辛亥革命的风潮中从“革命”到“不准革命”的命运,以及之后被当权者作为杀一儆百的牺牲品的经历,反映了阿Q受压迫,受剥削,受愚弄的地位和悲惨结局。
作者用喜剧的形式来揭示悲剧的实质,成功地运用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和富有特征的心理描绘来显示人物性格的精神状态。
阿Q和一般农民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般农民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土地(无论是祖传的或从地主那里租来的),以及其它的一些生产资料;阿Q则一无所有。
地主阶级的剥削并不是通过地租这种能常的形式,而是象资本家对待工人一样,直接榨取他的劳动力,因此阿Q比一般农民更惨苦地呻吟于地主脚下;地主一天不给他短工做,他就得饿一天。
阿Q的精神
![阿Q的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4b9afb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5.png)
阿Q的精神,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也被称为精神胜利法。
这种精神体现在阿Q这个文学角色身上,他通过白嘲、自解等方式来安慰自己,使自己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一种心理平衡。
阿Q精神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自负与自轻自贱的交织:阿Q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用自尊自负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和失败感。
他会用一些自我安慰的话来告诉自己,自己并没有失败,而是胜利者。
同时,他也会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自轻自贱的态度,以此来逃避现实。
2.排斥异端与“投降”革命的双重性:阿Q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时,一方面会表现出排斥异端的态度,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另一方面,他也会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投降”革命,以此来顺应时势和保全自己。
3.怒目而视的怒目主义和“在肚子里暗暗咒骂”的腹诽政策:阿Q在面对他人的攻击和嘲笑时,往往会采取怒目而视的态度,表现出一种强硬和不屈的精神。
同时,他也会在背后用腹诽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阿Q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往往会采用自我安慰的方式来保持心理平衡。
然而,阿Q精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过度使用,容易导致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使人们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阿Q精神,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寻求进步和发展。
浅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
![浅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5bd22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5.png)
浅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是指鲁迅先生在《呐喊》中所描述的一个角色。
阿Q是一个精神胜利者,他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他总是能够走出困境,并最终取得成功。
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很多方面,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一下。
一、坚定信念阿Q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相信自己总能够战胜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
他没有放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即使周围的环境很不利,他也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二、不放弃希望阿Q不放弃希望,他相信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总会有一条出路。
他也相信0自己总能找到办法度过难关。
三、不畏困难阿Q不畏困难,他相信困难是必经的,只有通过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他敢于面对各种困难,不轻易放弃。
四、乐观积极阿Q总是乐观积极,他相信好的事情总会发生。
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兴趣,并且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五、自我教育阿Q重视自我教育,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他勤奋努力,不断学习新知识,以便在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
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坚定信念,不放弃希望,不畏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不断自我教育,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阿Q的坚定信念和不放弃希望让他能够顽强抗争,不畏困难的精神让他能够面对各种挑战,而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更容易与人相处,更能为团队做出贡献。
当然,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有其局限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遇到绝对的非法行为时,阿Q的坚定信念可能会让他顽固僵化,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可能会让他忽略自身的安全,冒险行事。
所以,在运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理性和判断力,在坚定信念的同时,也要学会放弃一些不现实的想法;在不畏困难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总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哲学,它能够激励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进取,取得成功。
但是,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也要注意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bbb4d7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e.png)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鲁迅是怎样描写的?这种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说明。
2xgoZ:j-Z所谓精神胜利法是指在失败和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自我麻醉。
其特征是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表现。
尽管阿Q处在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用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和粉饰的态度。
主要表现在:或者“闭眼睛”,不承认自己落后或被奴役,沉醉于没有的自尊之中。
如“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对于屈辱和失败采用忘却的方法来自我调节。
如阿Q刚刚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或者向更弱者(小尼姑之类)泄愤,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
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
如阿Q与别人打架输了,揪住他黄辫子对他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
自己说:人打畜生!”,他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之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明明挨了别人的打,但他说:“现在的世界真不象话,儿子打老子。
”仿佛打人的人是他的儿子,自己是打人的人的老子。
有一次阿Q羸了一堆洋钱,可突然间“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
阿Q这回真正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用力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
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了。
0p iNa4D Uo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甚至二三十年之后”(《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茅盾认为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周立波也强调阿Q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
阿q精神胜利法生活中的例子
![阿q精神胜利法生活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8414ed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a.png)
阿q精神胜利法生活中的例子
阿Q精神胜利法的核心是通过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忽略外
界的影响,维持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可能应用阿Q精神胜利法的生活例子:
1. 接受失败:当你在工作或学习中遭遇失败时,你可以使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不是
我犯的错,是系统的问题。
”或者“我只是比别人晚了一步,但我一定能赶上。
”
2. 调整态度:当你遭遇令人沮丧的情况时,你可以用阿Q精
神胜利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
你可以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或者“我只需要坚持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
3. 战胜恐惧:当你面对恐惧时,你可以使用阿Q精神胜利法
来掌控自己的情绪。
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事情,我有能力应对!”或者“只要我冷静下来,我就能克服这
个困难。
”
4. 应对批评:当你听到他人的批评时,你可以使用阿Q精神
胜利法来保持自信。
你可以告诉自己:“他们没有了解我的真
实情况,我不需要接受这些责备。
”或者“我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不需要听从他们的指责。
”
总之,阿Q精神胜利法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起到积极的
作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们保持自信和勇气。
阿q精神胜利法生活中的例子
![阿q精神胜利法生活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aea736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4.png)
阿Q精神胜利法生活中的例子
例子一:工作中的困难
当阿Q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不会感到气馁或垂头丧气。
相反,他会用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无论是面对工作中的挑战还是压力,阿Q总是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例子二: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阿Q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时,采取一种谦和而包容的态度。
他会尽量理解对方的观点,避免争吵和冲突,并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阿Q懂得与他人和平相处的重要性,通过展现宽容和善意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子三:个人成长中的挫折
阿Q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
他相信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并从中吸取教训。
阿Q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最终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阿Q精神在现实中有何表现
![阿Q精神在现实中有何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b6424e34693daef5ef73dda.png)
阿Q精神在现实中有何表现《阿Q正传》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是鲁迅国民性批判的代表作,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造就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
小说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阿Q 最突出的一点是经常用精神胜利法自欺自慰,把头破血流的失败,幻想成画饼充饥的“胜利”;把难以忍受的痛苦,假想为笑中含泪的“愉悦”。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1、以假为真。
在赌场上,阿Q 赢到手的一堆钱被人抢走了。
他实在无法消除内心的痛苦,就把自己的脸想象成抢钱人的脸,用力打两个耳光才算是“心满意足”地获得了“胜利”。
2、以丑为美。
例如,一次,别人奚落、嘲弄他头上的“癞头疮”时,他便以“你还不配”的话进行反击,同时又理所当然地觉得生长“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是的,他再次获得了“胜利”。
3、求助梦幻。
阿Q 想借助“精神”力量,取得“物质”收获,但是他还是无法让自己如愿以偿。
4、妄自尊大。
受到别人轻蔑时,往往“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抵挡别人的轻蔑,似乎自己这样就是“胜利”了。
5、健忘成病。
真正到了万不得已、退无可退的地步时,忘却就是最后的“法宝”。
在阿Q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时代中国百姓所遭受的巨大不幸:一方面,经济极端贫困,百姓时刻处于奄奄待毙的境地中;别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又通过文化渗透,侵蚀和扭曲人们的灵魂,使他们毫无自我意识,在极端愚昧麻木的状态中浑浑噩噩地活着,成为任人宰割的牺牲品。
阿Q不是权贵,不是强者,日常生活"行状"中,他更多地表现为奴性意识,但由于他没有民主、平等意识,一遇弱者,他便自然而然地要施虐,被压抑的主性意识便复活了。
他不仅能从在强者面前忍辱退让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也极欲从欺负弱小中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是他精神胜利法另一种表现形式,不过是一枚铜钱的另一面罢了。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意识的本质是相同的,即专制体制和专制文化挤压下造成的自我意识和民主、平等意识的丧失。
浅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
![浅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b971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03.png)
浅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在《阿Q正传》中创造的一种独特心理现象,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理解阿Q这一角色的复杂性,更能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人民的无奈。
以下是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浅论:一、精神胜利法的定义与表现精神胜利法,简而言之,就是阿Q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时,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方式,使自己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虚假的胜利感,从而逃避现实。
这种胜利法并非基于实际的成功或成就,而是源于阿Q内心的自我调适和自欺欺人。
具体表现上,阿Q常常在遭受欺凌或失败后,通过贬低对手、美化自己或幻想未来等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在与人打架吃亏后,他会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以此来安慰自己;在被关进牢房时,他会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以此减轻恐惧和不安。
二、精神胜利法的成因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素。
1.社会根源: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那是一个动荡不安、贫富悬殊的社会。
底层人民在苦难中挣扎,却往往无力改变现状。
这种社会现实使得阿Q等底层人民产生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力感,进而寻求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2.个人因素:阿Q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
同时,他又有一种盲目的自尊和自大,这使得他在面对失败时更容易选择逃避和自我欺骗。
三、精神胜利法的危害与启示精神胜利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阿Q内心的痛苦和不安,但长远来看,它带来了诸多危害。
1.麻痹斗志:精神胜利法使阿Q在失败中寻求安慰,却忽视了自我提升和改变的重要性。
这种心态使他无法正视现实,更无法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
2.阻碍觉醒:精神胜利法使阿Q沉浸在虚假的胜利感中,无法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
这导致他无法真正觉醒,也无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面对现实:要勇于正视现实,不逃避、不自欺欺人。
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产生根源
![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产生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185f446c79563c1ec4da714e.png)
浅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产生根源《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
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
归纳起来,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一、自欺欺人阿Q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他忌讳头上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行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无尚光荣的癞疮疤”了,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二、健忘麻木阿Q向吴妈求爱,被赵秀才用大竹杠教训了一顿,过了一会,他听见外面有声音,一看是吴妈在那里哭闹,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事情,竟然跑去凑热闹。
前面被人打了,转身之间忘得一干二净。
刚刚被强者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得鼻青脸肿,转眼之间就去欺辱小尼姑,强行摸小尼姑的头,还说“为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三、妄自尊大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
“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连老婆去娶不上,却偏偏虚妄地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四、自我摧残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在精神上转败为胜。
精神胜利法,是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
究其原因,与阿Q生活的时代紧密相连。
在当时,封建统治者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
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
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
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
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小说更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及“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现代体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例子
![现代体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d6b8c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b.png)
现代体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例子
1. 在工作中更善于抢占优势资源,以取得自己的利益。
2. 在商业竞争中,采用低价,快速地推出自己的产品,以便赢得市场份额。
3. 在个人关系中,采取欺骗、勾心斗角等手段,以便获得更多的利益。
4. 在政治层面,采用贿赂、拉帮结派等手段,以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5. 在外交上,采用曲线救国的策略,以便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利益。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体现着阿Q精神胜利法的例子。
而这些例子中,很多都存在着损人不利己的问题,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陷入阿Q精神胜利法的误区。
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278572cf61fb7360a4c659d.png)
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1. 妄自尊大他总是认为自己的天下第一了不起的人,从而满足自己莫名其妙的虚荣心。
方法是陶醉在虚无缥缈的过去,或者未来。
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却说我先前比你阔多了。
连老婆都没有却说,我将来会比你阔多了。
别人稍微表扬他一点,立刻就高兴起来。
对于未庄的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就是文童的父亲赵太爷、钱太爷也不放在眼里。
总之,未庄的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的。
2. 化丑陋为荣耀他的头上有一个癞疮疤,别人都嘲笑他,他开始是忌讳别人说“癞”以及一切相关的字。
但是,别人偏是那样嘲笑他,他就说,你还不配。
变成了一种高尚的标志了。
3. 化痛苦为幸福别人打他,就说是儿子打老子。
人家硬让他说是打虫豸,他就说我是虫豸。
然后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除了自轻自贱不算以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你算什么东西呢?赌博时被抢劫,钱没有了。
他自己打自己二个嘴巴,似乎自己打了别人一样,于是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4. 惧强凌弱他在强者那里受了屈辱,不敢反抗,不敢复仇,反而能够把屈辱很快忘记。
他被王胡打了,又被假洋鬼子打了,接连受了两次屈辱。
在被假洋鬼子打了以后,似乎觉得完结了一件事情,反而觉得轻松了些,而且马上就忘了屈辱和痛苦。
但是,在弱者面前却威风凛凛,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弱者施暴,看到了小尼姑却拿小尼姑出气,调戏小尼姑,在人们的大笑中,他忘了今天的二次屈辱,好象把今天的一切晦气都驱散了似的。
又得意起来。
他通过对于弱者的凌辱解脱了自己的痛苦。
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人说: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如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
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胜利的悲哀。
然而我们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阿q的典型事例
![阿q的典型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f45b2f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b.png)
阿q的典型事例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民形象,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种典型思想和生活方式。
阿Q的典型事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胜利法:阿Q在遭受屈辱和失败时,常常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表现出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
他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儿子打了我”,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虚幻的胜利感。
2、自我陶醉:阿Q常常自我陶醉,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比如他曾经说“我的儿子会阔得多”,这种自我陶醉的心态也是他精神胜利法的一种表现。
3、欺软怕硬:阿Q虽然是一个弱者,但他却经常欺负更弱小的人,比如小尼姑等。
这种欺软怕硬的行为也是他性格中的一种典型表现。
4、盲目自尊:阿Q非常自尊,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比如他曾经认为自己的“革命”行为比别人更高尚,这种盲目自尊的心态也是他性格中的一种典型表现。
5、轻信盲从:阿Q非常轻信盲从,对于一些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事情,会盲目地相信并追随。
比如他听信了赵太爷的话,认为城里人都是“忘恩失义的禽兽”,这种轻信盲从也是他性格中的一种典型表现。
以上是阿Q的一些典型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
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
![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2cb2c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5.png)
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有很多具体的表现。
以下列出了一些明显的例子:
1.当阿Q被人打后,他会在心中想象自己其实是在打别人,这种
想象让他感到胜利,从而减轻挫败感。
2.阿Q会想象自己是一名贵族,享受着荣耀和尊贵,这种想象满
足了他的虚荣心。
3.当阿Q的赌博赢钱被抢走后,他无法解脱“忽忽不乐”,于是
他自我安慰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这样一想,他心里就舒坦了,在精神上胜利了。
4.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
口讷的他便骂,
气力小的他便打。
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
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
对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
这些表现都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种体现,这种虚幻的自我满足让他失去了对现实的真实感知和思考。
评析精神胜利法
![评析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edf9a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8.png)
评析精神胜利法鲁迅在《阿Q 正传》小说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为阿Q精神。
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硬,麻木健忘等等。
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就是阿Q的心理防御机制。
阿Q及未庄同时代人的思想中等级观念之强已深入骨髓,他们的本我中有一种强烈的权利欲望,一味地要凌驾于一切人的头上。
在现实中,阿Q的这种欲望不但得不到满足反而牺牲自己满足了别人。
为了平衡内心的冲突.阿Q寻找可行的方法。
倘若对手是他心目中"高一等"者.经过自我调节还是可以"忘却"或者"接受"的。
如果对手是那些全不在他眼里或者甚至于低他一等者,他就只好采用核心的防御机制--自欺式精神胜利法,其实质主要是弗洛伊德及其女儿提出的下列防御机制:替代、压抑、合理化。
替代是指把个人冲动转向一个替代物,阿Q受了秀才的气.发泄在小尼姑身上就是例子。
压抑是指把不能接受的意图、情感或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具体在阿Q身上的表现就是"忘却"。
阿Q拍拍头就能"忘却"的关键就是要把屈辱压抑到无意识中去。
合理化主要指选择一些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宣扬一些可以接受的信息,在阿Q身上表现为"接受"。
当然,阿Q的防御机制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他还会"回避":自己是"癞头"就对一切与此相关的字眼讳莫如深。
阿Q心理防御机制的核心内容还是一种等级制度的权势攀比,他只能在精神上给阿Q一定的满足,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充实。
阿Q过多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体现着他人格的不健全。
"精神胜利法"指的是用纯想象中的胜利,作为对实际失败的补偿的一种心理方式。
具体说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心理特性:1.屈从。
由于体质特性,阿Q总是吃亏的时候多。
阿Q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
![阿Q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5e4dc84b9f3f90f77c61b30.png)
阿Q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阿Q正传》写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
多年来,鲁迅一直在深刻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竭力探索中国人的灵魂。
他感到中国人在默默地生长,萎黄,枯死,就像压在大石底下的小草一样,已经长达4000年了。
他想勾画出这种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画灵魂,目的是重铸国民的灵魂。
而要重铸民魂,首先需要正视灵魂里的毒气和鬼气。
于是鲁迅写下了《阿Q正传》,“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阿Q这么个让人“欲笑无声,欲哭无泪,欲骂无言”的“活宝”形象,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
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贫无立锥之地,只能靠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名也没有,受尽了剥削和欺凌。
但是,他却不正视现实,不去反抗斗争,反倒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正是这种精神胜利法使得阿Q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也使阿Q显得十分麻木、可笑。
阿Q的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也是该文章要论述的中心。
所谓“精神胜利法”,简言之,就是用精神上虚幻的胜利掩饰现实生活中的失败。
“精神胜利法”之所以成为阿Q的主要特征,是因为他是一个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的人的整个人生观的产物。
精神胜利法使阿Q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一切现实中的屈辱和痛苦,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他逃遁现实世界的桥梁。
阿Q精神胜利法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对这种国民劣根性的讽刺,都是通过阿Q形状的具体描绘来实现的。
以下我们就根据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它的几种表现。
一、自尊达到自负自傲的程度。
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放在阿Q的眼里,对于赵太爷、钱太爷也不表示格外的崇奉。
而他赖以骄傲的资本却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以幻想中的过去与未来来睥睨一切,傲视万物;自认辈份大,喝了两碗黄酒后,便手舞足蹈地口出狂言:他和赵太爷原本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782717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b.png)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安慰:阿Q通过自欺欺人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以解脱
他自卑的心理。
他会说服自己,自称是“镇上第一名人”,虽然并没有实际上的成就或荣誉来支撑这种自信。
2. 转移注意力:阿Q会将自己的失败、挫折归咎于外部因素,将责任推给别人或社会环境,从而转移自己对失败的关注。
这样他可以觉得自己没有错,别人才是糟糕的。
3. 妄自尊大:虽然阿Q自身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成就,但他会
表现出过分自豪和自大的态度,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感。
他会戴着“高帽子”,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威。
4. 虚幻的胜利:阿Q会通过设定低下的目标或者将自己的失
败视为胜利的一部分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他认为,只要比其他人稍微好一点,就可以称之为胜利。
总的来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是通过自我安慰、转移注
意力、妄自尊大以及虚幻的胜利来保持自尊心并解脱他的自卑感。
浅谈阿Q精神胜利法
![浅谈阿Q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2f56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2.png)
浅谈阿Q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民的劣根性。
在《阿Q 正传》这部作品中,阿Q在面对压迫和困境时,总是选择退缩,不敢直面现实,而是通过自我安慰和心理暗示来寻求内心的平衡。
阿Q的精神胜利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阿Q在受到侮辱和压迫时,不是勇敢地反抗,而是选择逃避。
例如,在与赵太爷发生冲突时,阿Q虽然心生不满,但却不敢正面冲突,反而用儿子打老子这种荒谬的逻辑来为自己寻求心理安慰。
其次,阿Q在面对失败时,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不是自身的能力不足。
这样的思维方式使阿Q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弱点,从而无法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再次,阿Q具有强烈的虚荣心。
尽管他在生活中屡屡受挫,但他却总是期待别人的认可,希望通过炫耀自己的所谓“胜利”来弥补内心的空虚。
最后,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体现在他对革命的误解上。
阿Q盲目地认为革命是改变命运的途径,然而他却始终没有真正理解革命的内涵。
在他眼中,革命成为了一种可以让自己摆脱现状的工具,而没有意识到革命是为了推翻压迫,实现公平正义。
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鲁迅揭示了当时我国国民的薄弱心理素质和劣根性。
这种精神胜利法不仅使阿Q自身陷入困境,更反映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困境。
因此,打破精神胜利法,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担当,成为当时我国民族觉醒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尽管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阿Q精神胜利法依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摒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进步。
总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在《阿Q正传》中揭示的一种国民劣根性。
通过对阿Q的描绘,鲁迅呼吁国民觉醒,摒弃消极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从阿Q精神胜利法中汲取教训,不断自我反省,努力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浅谈阿Q精神胜利法
![浅谈阿Q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0b80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6.png)
浅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是鲁迅笔下的经典形象,他的“精神胜利法”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心理现象。
通过阿Q,鲁迅揭示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独特应对方式。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是对个人心理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着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每一种都充满了荒诞和无奈。
首先是自我安慰。
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屈辱和失败时,阿Q总能找到一种方式来安慰自己,从而获得一种虚假的胜利感。
比如,当他被别人打了之后,他会自言自语地说:“儿子打老子”。
通过这种自我安慰,他把自己摆在了父亲的高位,而对方则成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了优越感。
其次是自我欺骗。
阿Q经常通过扭曲事实来欺骗自己,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比如,他在偷了别人东西被发现后,会认为这是“拿”,而不是“偷”。
通过这种方式,他在心理上减轻了自己的罪恶感,也避免了自我谴责。
再次是对现实的麻木。
阿Q对自己的悲惨生活逐渐变得麻木,不再尝试改变。
他接受自己的卑微和被欺凌,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通过这种对现实的麻木,他减少了对现实不满的痛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心理的平衡。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心理现象,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普遍心态。
通过阿Q,鲁迅揭示了在一个充满不公和压迫的社会环境中,底层人民是如何通过心理上的自我调适来应对生活的困境。
精神胜利法是对社会底层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
阿Q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缩影。
他的精神胜利法反映了当时许多贫困、受压迫的农民在无法改变命运时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这种心理机制帮助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平衡,避免彻底崩溃。
精神胜利法是对人性的洞察。
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困境时,人们往往会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人们在面对失败、挫折和压力时,也常常通过类似的方式来维持心理平衡。
浅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
![浅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d387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d.png)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否认现实和自我安慰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这种心理状态在阿Q这个角色上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成为了鲁迅笔下深刻揭示人性弱点的象征。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盲目自大:阿Q常常无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这种自大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进步和改变的机会。
自欺欺人:阿Q常常用谎言和幻想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并不存在的优越条件或特殊待遇。
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让他在面对现实的不如意时能够暂时逃避痛苦,但同时也让他失去了真正解决问题和进步的机会。
自轻自贱:阿Q常常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和自尊。
这种自轻自贱的态度让他在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时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让他失去了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的机会。
易于遗忘:阿Q常常忘记过去的痛苦经历和耻辱,只记得一些表面的荣誉和成就。
这种易于遗忘的特点让他能够暂时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但同时也让他失去了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的机会。
转嫁屈辱:阿Q常常将失败和屈辱归咎于他人,认为自
己是无辜的受害者。
这种转嫁屈辱的行为让他在面对挫折和不公时能够找到一个发泄的对象,但同时也让他失去了自我反省和改进的机会。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消极的应对策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
它只会让人在自我安慰中逃避现实,陷入更深的困境和矛盾中。
因此,我们应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正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Q精神胜利法的几种表现
《阿Q正传》写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
多年来,鲁迅一直在深刻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竭力探索中国人的灵魂。
他感到中国人在默默地生长,萎黄,枯死,就像压在大石底下的小草一样,已经长达4000年了。
他想勾画出这种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画灵魂,目的是重铸国民的灵魂。
而要重铸民魂,首先需要正视灵魂里的毒气和鬼气。
于是鲁迅写下了《阿Q正传》,“暴露国民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阿Q这么个让人“欲笑无声,欲哭无泪,欲骂无言”的“活宝”形象,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
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贫无立锥之地,只能靠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名也没有,受尽了剥削和欺凌。
但是,他却不正视现实,不去反抗斗争,反倒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正是这种精神胜利法使得阿Q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也使阿Q显得十分麻木、可笑。
阿Q的性格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也是该文章要论述的中心。
所谓“精神胜利法”,简言之,就是用精神上虚幻的胜利掩饰现实生活
中的失败。
“精神胜利法”之所以成为阿Q的主要特征,是因为他是一个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的人的整个人生观的产物。
精神胜利法使阿Q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一切现实中的屈辱和痛苦,是他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他逃遁现实世界的桥梁。
阿Q精神胜利法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对这种国民劣根性的讽刺,都是通过阿Q形状的具体描绘来实现的。
以下我们就根据阿Q的精神胜利法谈谈它的几种表现。
一、自尊达到自负自傲的程度。
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放在阿Q的眼里,对于赵太爷、钱太爷也不表示格外的崇奉。
而他赖以骄傲的资本却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以幻想中的过去与未来来睥睨一切,傲视万物;自认辈份大,喝了两碗黄酒后,便手舞足蹈地口出狂言:他和赵太爷原本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不管谁被打了,谁都成了他的儿子,被赵太爷打了,不敢还手,于是赵太爷便成了他儿子,“‘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
”若被一般的闲汉打了,无力还手时,闲汉顺理成章也成为了他的儿子,“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自认为见识高。
自从阿Q 进了几回城,就更加自负了。
因为经过“中兴”之后阿Q的见识就更广了,虽然他不满意于城里的“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但却叹服于城里人打麻将,“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并且也见过杀革命
党的场面。
这些所谓的资本就是阿Q赖以自负和傲人的地方,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和微不足道。
阿Q往往利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消除内心的痛苦,使自己忘掉残酷的现实。
这就形成了他生活上的极端的矛盾现象:在现实中是失败者,而精神上却以为是胜利者。
发展到这种地步,阿Q的自尊其实已演变成一种虚荣心,一种逃避失败的借口和遁词,是一种自卑心理的变态反映。
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东西,只能在自我吹嘘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在幻想的国度里暂时忘却屈辱的现实,把虚妄的幻想当作可能实现的现实,从中得到心灵的快慰,达到心理平衡的境界,甚至妄想从幻想到现实的超越。
二、死要面子,忌讳缺点,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甚至以自己的弱点为荣。
阿Q头上的癞疮疤属于一种生理缺陷,是难以消除的,也是遮掩不住的,所以成了阿Q的心腹之患,弄得他终日疑神疑鬼,好象未庄的人时刻都在注意他的癞疮疤,都在嘲笑他。
这样使他不但讳言“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还“殃及池鱼”,株连到光、亮、灯、烛,这种近乎变态的神经过敏,是一切自尊心强而又自觉有缺陷的人所常有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病态心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不少的事实印证了这一变态心理。
例如唐肃宗时为掩盖安禄山叛乱给唐朝所造成的耻辱,非常忌讳“安”字,曾下令更换有“安”字的郡名,将安定郡改为保定郡,将安化郡改为顺化郡等等。
其实这种低能护短的禁忌心理,与阿Q的不敢正视自己
的弱点如出一辙,所以我们说忌讳缺点是源远流长的一种“民族劣根性”。
但阿Q的忌讳缺点与他们护短心理有一点的区别,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导致阿Q有时甚至以自己的弱点为荣。
当阿Q在言语上败下阵来的时候,他只有以自己的癞头疮为非平常的癞头疮作解脱,达到战胜一切的目的。
三、“敢于”自轻自贱。
在阿Q不能不公开承认别人欺侮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承认别人打自己是“人打牲畜”,已经不可能在公开的言词上为自己争到高于别人的借口时,于是,他便为这种能够比别人更加“自轻自贱”而骄傲。
他自贱第一,经过了一个异中求同的推理过程。
他首先肯定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然后他又推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接着又以类比推理法:“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舍弃了状元第一与自贱第一的本质差异,而抽象出两者之间的同:“第一个”,这就把自己提升到与状元同等的地位,于是便心满意足了。
阿Q这样的“第一”完全抹杀了事物的本质差别,是荒谬可笑的。
在此我们会感觉到阿Q在精神人格上已经分裂为二:一个是受欺侮的实际的阿Q,一个是在精神上为这种受欺侮而辩白的阿Q。
前者是最低贱的人,后者是虚妄地自居于任何人之上的人。
但当这种自贱“第一”的方法不灵时,他就自打嘴巴。
并把自己打自己,幻化为我打别人,从而在打别人的幻觉中,获得精神上的满
足。
这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发展到人格分裂的极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这是阿Q在实力斗争失败之后不再谋求实际的胜利而满足于自遣自责、自怨自艾,再用“精神胜利法”抚摸自己的精神创伤。
阿Q就是这样依照自贱来自欺自慰,来化解客观现实所给予的一切痛苦的。
四、宿命的思想
阿Q被诬陷为盗贼,本来是统治阶级强加给阿Q的一个大冤案。
可是,当不白之冤降临在阿Q头上时,他却浑浑噩噩,茫然不知,还以为是因为自己造反才被抓,并仍在为假洋鬼子不让他加入革命党而愤愤不平。
更为可悲的是他还在那张要命的供词上,拼命地画圆圈,并为画不圆而羞愧。
可悲可怜的阿Q虽然死到临头,却浑然不觉,不但没想到申冤辩诬,反而立志要把圈画圆,以免别人笑话。
尽管他认真的使尽了平生的力量来画,但结果却于他的主观愿望相反,全部的努力化为泡影,圆圈被画成了瓜子模样。
阿Q此时是多么的羞愧难当和懊丧啊!虽然那人并不计较,但阿Q却不能原谅自己,因为圈而不圆,辱莫大焉,那将是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他岂能不耿耿于怀?这种愚昧心理状态是多么滑稽可笑,愚昧虽然使他躲过了死之将至的痛苦,却又给他带来圈而不圆的懊丧。
可是不久,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使他对此释然了。
到后来阿Q虽然明白了自己是被绑赴刑场杀头的,仍然没有临死前的恐怖和挣扎,也没有对统治者的愤怒和抗议,依然用“战无不胜”自欺自慰的精神胜利法来解脱眼前的困境。
由于遭受的屈辱太多太
重,自己明知无法解脱,阿Q就又产生了一种宿命的思想,好像以为,既然屈辱无法避免,也就证明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了,所以一时也就没有什么不平之气。
例如他被老把总逮捕之后,“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
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
被送进刑场的时候,他也在百忙中这样想,"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他还”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
“这表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同下层群众中某些宿命的思想结合了起来。
正是这种落后的意识,使阿Q沉迷于“得意”、“愉快”、“飘飘然”之中,很少发出真正的反抗声音。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是一种愚妄的、落后的、不足为训的东西。
一个被压迫者沾染了这种东西,必然要失去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失去深沉的反抗勇气,同精神上的病人相差无几。
阿Q事实上正是一个精神上的病人,他终身悲苦,也终身糊涂。
他对豪绅地主的仇恨,往往只是一瞬间,就消失于心造的所谓"精神胜利"之中了。
阿Q争面子,争精神上的优胜,实际并没有争到,残酷的现实既不许他进行实际的反抗,也不许他取得任何精神上的优胜。
阿Q的“得意”、“愉快”、“飘飘然”,其实,都是带着镣铐的跳舞。
而他自己却分明认真的跳,还时时发出愚妄的欢呼,似乎极力要人们相信他的"胜利",分享他的"快乐",这就百倍地可哀。
精神胜利法深刻的阶级根源来自于中国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意识,其历史根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上屡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
紧密相关,而农民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等弱点,又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易感染上精神胜利法。
阿Q 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永远过去,但阿Q 性格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却并未绝迹,这正是阿Q形象的思想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