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 请简要概括《马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马诗》描绘了一幅草原上的骏马奔腾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请分析《马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马诗》中的意象有草原、骏马、春风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3. 请解释《马诗》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含义。
3. 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的实验,需要准备足够的纸张、笔等写作工具,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示例作品。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例如,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还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资源,方便学生观看和学习。
8.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马诗》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马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解读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马诗》的意境和情感。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题型一:诗句解读
问题:请解读《马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意义。
答案: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马在广阔天地中奔腾的英姿。“大漠沙如雪”表现了沙漠的广袤无垠,“燕山月似钩”则通过月亮的形状联想到马蹄铁,寓意马奔跑的力量和速度。
题型二:修辞手法分析
问题:在《马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在上完《马诗》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的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咏物诗的特点,这个做法很有效,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马诗》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诗句解读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2. 技能提升: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交流思想。
- 学生在创作咏物诗的实践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3. 情感体验:
- 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学生在感受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了同理心和审美情感,提高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带动万物生机发,
轻拂水面起涟漪。
补充说明:
1. 诗句解读题型旨在训练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意图。
2. 修辞手法分析题型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诗中使用的修辞技巧,理解其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
这首诗通过对马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忠诚和英雄气概的向往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习本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诗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马诗》的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马的诗句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1. 直接揭题:马诗。
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 认读生字“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李”有哪些常见的字?(如:李白、李明等。
)由“白、明"而引出“李贺”。
(板书:李贺)简要介绍李贺的成就及身份。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3. 再读题目,理解“马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思,这里的“诗”指的是“马诗",即关于马的一首诗。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4. 教师出示《马诗》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想象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相机补充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
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的认知,既便于学生理解诗意,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到读懂诗句的意思,最后读出感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练读诗句,读通读顺即可。
2. 请学生朗读诗句,教师相机正音。
马诗公开课教案
马诗公开课教案马诗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
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
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
此处特选出其中的第五首。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熟悉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建议教学预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4个,其中燕字是一个象形字,笔画较多,而且燕字又是一个多音字,要指导同学留意练习。
2.朗读指导读时应留意引导同学体会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后,分清节奏,再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3.阅读教学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雪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予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前两句诗比方新颖,展现了供马驰骋的宽阔画面。
后两句诗虽有宽阔天地,骏马也不能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宏才,为国立功的愿望。
前两句写景,赋中设比,描绘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疆域画面。
放眼望去,边陲之地平沙莽莽,无涯无际,仿佛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令人倍感荒芜。
到了晚上,一轮弯月升上天空,覆盖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岭,气氛是何其肃杀。
这里,燕山月似钩的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剑而曲,颇为锐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弓字用法相像。
可见,这两句是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渲染,为后面抒发感慨先作好了铺垫,就形式而言,则两两相对,看起来整齐,读起来顺畅,而连喻更为生动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要擅长渲染环境,供应必要的视觉资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给同学创设情境,加深同学对诗歌的理解。
后两句抒怀,托寄遥深。
在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而状况却非如此,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什么时候这匹宝驹才能披上锦鞍玉络,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一闯敌营,为国效力呢?在《马诗》之一中也写道: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总结:“马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象征着力量、速度和忠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马的古诗——《马诗》。”
(二)讲授新知
1.诗词背景介绍
-介绍诗人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马诗》的创作情境。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和生字,如“骋”、“蹄”、“腾”等,为学生理解诗句做好铺垫。
-通过学习诗中所表达的奋发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6.总结反馈,提高效果
-在课堂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相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学生自主阅读《马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感悟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诗中的难点和重点,互相启发,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精讲精练,突破重难点
-针对生字、生词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掌握。
(五)总结归纳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生字词、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马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马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初读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金络脑、踏清秋”等生字词。
让学生说说古诗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3. 精读古诗学生默读古诗,思考以下问题:诗人笔下的马是什么样子的?诗人为什么要写马?诗人通过写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马,以及当时的感受。
组织学生开展“马的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马。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马的古诗,如杜甫的《房兵曹胡马》、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马的形象。
5. 课堂小结总结古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强调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程: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古诗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1. 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解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平仄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学生对唐代诗人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都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3. 学生对李贺的诗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独特,想象丰富,语言优美。
4. 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关于马的古诗,如《马说》、《马诗》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升对古代文学的认知,了解唐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对李贺的诗歌有更深入的认识。
3. 锻炼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他们对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深入分析。
-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李贺的其他诗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诗》的风格特点。
- 项目导向学习法:布置一个关于唐代诗歌的项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作等方式,深入研究唐代诗歌的特点。
《马诗》教学设计 教案2024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马诗》教学方案一、设计理念诗歌是心灵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诗人用心灵浇灌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读《马诗》,我感受到诗人那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情,或借马以抒情,或借马以讽世,或借马以抒怀,写下了许多咏马诗篇。
通过所设计的各个环节,力求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与作者的心灵沟通碰撞,让古典文学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二、教学目标1. 借助工具书或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感受诗句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难点:感受诗句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爱。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
这首诗通过对马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忠诚和英雄气概的向往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习本诗,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含义和用法,掌握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蕴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由、忠诚和英雄气概的向往之情,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诵读过不少优秀的古诗文,知道很多诗人也曾经写过很多精彩的咏马诗,下面让我们回忆一下。
《马诗》教学设计(2024)
引言概述:《马诗》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和独特韵味的古典诗歌作品。
它被广泛用于语文教育中,可以启发学生的诗歌意境、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以《马诗》为中心,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诗歌的内涵,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正文内容:一、背景介绍1.介绍《马诗》的作者——孟浩然孟浩然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马诗》在孟浩然的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2.解读《马诗》的文学价值诗歌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诗人对马的借喻和象征意义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马诗》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马的形象和特性通过诗歌朗诵和解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练习仿写与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探讨诗歌与美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分析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三、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诗歌话题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与马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展示马的形象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注意2.诗歌欣赏与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歌,注重理解诗句的表面和深层含义学生朗读诗歌,学习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调3.反复阅读和分析《马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诗中的比喻、拟人和夸张手法鼓励学生讨论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4.积极参与仿写与创作学生根据对《马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仿写教师指导学生创作与马相关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5.诗歌展示与分享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总结展示,并鼓励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交流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诗歌朗读和理解测试学生进行《马诗》的朗读和理解测试,以检验对诗歌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诗句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2.学生创作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分,包括文采、独特性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提出建设性意见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马诗》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张颖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马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受马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马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马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马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马诗》。
2. 讲授新课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停顿。
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师讲解古诗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问题,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诗人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默写古诗。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马的喜爱之情。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马的古诗——《马诗》,了解了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XXX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出示马的图片,谈话导入: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认识。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教师读,学生听准字音。
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一个生字“络”。
一个多音字“燕”。
连麦提问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连麦提问三、再读古诗,细细品读。
(一)品读第一、二句。
1.了解词语: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界。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新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连麦发问(这凄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陪衬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激的心境。
)4.指导朗读。
(二)品读三、四句。
1.了解词语:何当:何时将要。
XXX: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这里指戴上XXX。
走:跑。
XXX: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2.思考:这是一匹如何的马?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心境?(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4.指导朗读。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五、小结。
(一)《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二)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
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马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马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马诗》教学反思篇一在百度里打入马诗,李贺,跳出来的是一大段李贺的诗,仔细一看,我们所学的四句诗是其中的一部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基本意思为:大漠的沙像雪一样铺天盖地,燕山的月亮像一弯银钩(兵器)。
什么时候能够给马套上镶金的笼头,在凉爽的秋天飞快地奔驰在疆场。
这是一种意境,表现的比较抽象,在网上查找了许多动画课件,都是一些比较虚幻的一些画面,如何让孩子学习这首马诗,如何使孩子尽快理解记忆呢?一、听充分调动孩子的听觉器官,集中注意力,表达自己所听到的,可以是简单的诗名、诗人名字,或最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一句诗。
在第一遍欣赏时,孩子能说出诗名和诗人名字,但最其中的诗句还是模糊,没关系,那就进行第二次倾听,听之前,提出要求,让倾听成为有目的活动,这样,就比较容易的记忆了其中有印象的一句或者几句。
二、说在听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说错了,边上朋友帮助,在比较完整说出诗句后,再请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对诗句的意思,同时,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纠正。
这些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古诗的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他们表达的古诗的意思有着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表达能够比较到位,这就对记忆有了很大的帮助。
一、记记忆古诗,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但一开始,容易记了上句忘了下句,这个时候,如何提醒呢?我的方法是,用动作。
根据每一句古诗意思,简单的和孩子商量好用什么动作表现,在孩子不记得的时候,只要稍作动作,孩子便能很容易的记得下一句。
二、比这是我和孩子们在学习古诗中常用的方法。
在孩子们基本掌握后,分男女组、小组、个别等进行比赛,比赛的要求很简单:响亮、流利,而评委就是其余的孩子,赢得胜利的总能得到一张小贴纸或者一颗爱心。
孩子们兴趣极高,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古诗。
马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导入:(2分钟)提问:猜谜语四蹄飞奔鬃毛抖,拉车驮货多面手,农民夸它好伙伴,骑兵爱它如战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任利荣一、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人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时的李贺又赋予了马以怎样的形象。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提问。
3、朗读之后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四)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五)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自读思考,4分钟第一句: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说一说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精彩。
第二句:这是谁发出的慨叹?他想得到什么?做什么?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看谁说得又通顺又流丽。
(六)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1)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视觉听觉感觉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2)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3)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马诗》教学设计 教案2024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歌借马喻人,抒发志士仁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不平。
全诗写的是骏马,但诗人所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并非骏马,而是自己的志向、才能及不受重用的愤慨。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悟诗的意境和韵味,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4.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具有诗情画意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咏马、喻人的诗句。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激趣: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2. 导入:在我国唐代,诗人们常常借助于所喜爱的物象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马,就是诗人们经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专门咏马的小诗。
板书课题:马诗。
3. 解读:“马诗”是什么意思?(指名说)4. 简介李贺(课件出示简介)(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初读课文(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不懂的词语。
教师巡视指导。
2. 再读课文(指名读):读通顺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 三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边读边想)4. 四读课文(说一说):结合对诗的理解,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教师相机指导)5. 朗读(齐声读):把诗句读流利。
6. 记诵:把喜欢的诗句背下来。
7. 默读: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悟意境1. 理解诗句的意思。
(结合课件理解)2. 如果你骑在一匹骏马上,看到满眼是美丽的景色,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除了心旷神怡外还有什么样的感觉?——喜悦、兴奋)板书:喜悦兴奋)3. 过渡:诗人李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心中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再回到课文中仔细地品读这首诗。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马诗》经典教案
《马诗》经典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漠、燕、梭、何、限、度”6个生字,会写“燕、融、锲、塞、碣、璃、谓、鞭、驱、驰”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锲而不舍、塞外、碣石、玻璃、渭河、谓、基础、鞭策、奔驰”等词语。
2.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马诗》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物?2.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马,谁能说一说你喜欢马的什么?3. 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马,因为马是骏马、是宝马神骏,它不但有日行千里的非凡气力,更有不怕困难,甘当主人的战斗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宝马的古诗《马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 同桌互相读诗,纠正字音后练习把诗读流利。
3. 指名读诗,正音。
4. 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感悟意境1. 请你再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交流后,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教师小结:寒冷的秋夜,一望无际的大漠上,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马的诗句?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总结: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瑰宝,而唐朝又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歌。
课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有关马的古诗,下一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赛诗会,看谁收集的多,看谁背诵的好。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马诗》的诗意,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教学难点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战场上的勇士。
许多诗人都写过与马有关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
(二)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 790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三)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的沙漠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山岭上的新月,像一把弯弯的钩子。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五)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借马抒情,渴望自己能像骏马一样被重用,施展才华,为国建功立业。
但现实中却不被赏识,怀才不遇,心中充满了愤懑。
)2、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赏析写作手法1、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诗人以马自喻,借写骏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沙场,来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施展抱负的心情。
)2、举例说明借物喻人的手法在其他古诗中的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与马有关的诗句。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马诗》。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马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马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拓展阅读和写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马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马诗》。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马诗》的作者、背景、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朗读法教师范读古诗《马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马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马诗》,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马诗》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拓展阅读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马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李贺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
5. 写作法让学生根据古诗《马诗》的意境和情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让学生根据古诗《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画一幅画或制作一件手工艺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马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马的外形、动作和神态。
提问学生:你们喜欢马吗?为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马的古诗《马诗》。
2. 讲授新课介绍古诗《马诗》的作者李贺。
讲解古诗《马诗》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话》教学设计司徒小学裴娟娟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人。
他是唐朝宗室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晋肃,“晋” “进”同音,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 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白学要求:1、白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1、白学要求: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
2、交流展示:3、理解诗句意思(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1、白读第一、二句,思考(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 “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师生共议。
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
2、品读三、四句(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六)整体参读总结写法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白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
1、补充古诗大漠,燕山。
何当,快走。
2、《马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诗句 ", ” 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诗词拓展。
复习托物言志的诗〈〈青松》。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小结:板书设计:写景抒情施展才华为国立功〈〈马诗〉〉教学反思司徒小学裴娟娟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活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活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乂不遇丁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古诗方法的渗透。
“四看诵读法”是我为学生总结的学古诗方法,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一知人识文一分析品味一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策略之一本课我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用画的形式凸显整首诗的意境,同时通过一个简短的仿写练习,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
本课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够,因为《马诗》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其实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或者出示一些其他的托物言志的诗,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马话》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诗》是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6”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
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活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活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乂不遇丁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丁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乂不遇丁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一、引入。
(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习,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看作者知背景)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人。
他是唐朝宗室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晋肃,“晋” “进”同音,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乂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 一带乂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看诗文解大意)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诗中有画,让学生通过图画理解诗词)1、自学要求: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
2、交流展示:3、理解诗句意思(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悟诗情,入诗境)1、自读第一、二句,思考(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 “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师生共议。
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
2、品读三、四句。
(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六)整体参读总结写法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
(当堂练习,及时检测)1、补充古诗大漠,燕山。
何当,快走。
2、《马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诗句",”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诗词拓展。
(主题阅读的渗透)复习托物言志的诗《宵松》《竹石》。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说板书设计马诗写景抒情施展才华为国立功板书力求简单明了,写景抒情,说明它是借物喻人,“施展才华,为国立功”这是诗人的志向,借由写马来表达。
七、说教学反思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活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活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乂不遇丁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古诗方法的渗透。
“四看诵读法”是我为学生总结的学古诗方法,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一知人识文一分析品味一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策略之一本课我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用画的形式凸显整首诗的意境,同时通过一个简短的仿写练习,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