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五大宪章 田园城市 卫星城市 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城市读本》读书报告

《城市读本》读书报告

《城市读本》读书报告摘要:读书报告的两篇文章选自The City Reader Fifth edition的第七部分“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两篇文章分别是彼得·霍尔的“The City of Theory”from 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3rd edn (2001)和尼格尔·泰勒的Anglo-American Tow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Thre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But No Paradigm Shifts。

分别对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横向比较。

首先,对霍尔关于1955-1987年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的论述进行梳理,比较详细地呈现了一个连续的时间序列里规划理论的变迁,包括以空间形态设计为主的片断性理论、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规划理论的出现、规划理论的文化转向几个阶段,同时对规划理论脱离实践进行了批判。

其次,对泰勒关于1945年以来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变化进行总结,是针对3个关键节点的论述,具体包括城市规划由设计转向系统和理性过程规划、规划师由技术专家转向协调者以及思维方式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泰勒认为这是一个变化而且连续的过程,同时提出环境更优理论是城市规划最重要任务之一。

尽管在叙述逻辑上和某些规划理论主导时间认定上有所差别,两者对于规划理论的演变的论述体现出很多相似性。

最后,总结了西方规划理论演变对我国当代规划发展的启示,认为在存量规划日渐突出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应当关注以上理论在不同层面的运用和协调。

关键字:空间形态设计系统规划协调性规划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1.引言第一篇文章《理论之城》节选自彼得·霍尔的《明日之城》,以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即分离和关联)为线索梳理了城市规划理论的演进过程,叙述了1955-1987年英美的规划理论的范式转变,并批判了规划界理论和实践脱离的现实。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一是城市和区域规划活动所需要的信息量和专业知识量都大大超过大多数其他规划活动:它几乎涉及人类的全部经验。

理想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应该是一位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而且要有若干其他必要的科学技术技能,如熟悉土木工程和控制论等。

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城市规划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城市规划读书笔记本书的要点如作者在前言说的:“严格地按历史顺序描述自产业革命直到今天的有关城市和区域规划、规划哲理、技术和立法等方面问题的演变”。

他认为,规划的具体涵义是指:“规划作为一项普遍活动是指编制一个有条理的行动顺序,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

它的主要技术成果是书面文件,适当地附有统计预测、数学描述、定量评价以及说明规划方案各部分关系的图解。

”(P3),但是规划既然作为一项普遍活动,为什么作者没有阐述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结果呢?也没有体现出政治分配的意愿呢?而仅仅从技术层面来定义“规划”。

我觉得,规划也是利益分配的过程。

在随后,作者说明了规划的困难:“一是城市和区域规划活动所需要的信息量和专业知识量都大大超过大多数其他规划活动:它几乎涉及人类的全部经验。

理想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师应该是一位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而且要有若干其他必要的科学技术技能,如熟悉土木工程和控制论等。

其次,更困难的是拟订和权衡各项任务。

”(P11)。

在第二章,作者关注的是“现代工业主义对城市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城市规划所带来的空前影响”(P17)。

从煤的采集、运输、运用、作用来说明:使接近煤的城市或在通航河道上,或者由于在铁路通行成了铁路枢纽的城市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从而引起城市布局的变化和大发展,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煤———工业城市——人口密集——供水等公共设施供应不上——公共卫生恶劣(人住在工厂地下室或仓库)——霍乱——通过贸易而带来的巨大流动,使流行病传播快——相关机构的建立进行治理(1848年英国成立中央卫生部)——呼唤城市规划成为必需——19世纪70年代后市政府采取按一定规章建设新住宅的做法。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 田园城市 卫星城市 读书报告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 田园城市 卫星城市 读书报告

$
威尼斯宪章
• 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 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 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决议。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 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提出背景:现代主义对历史古迹的威胁 概述:威尼斯宪章分六个部分,定义、宗旨、保护、修复、发掘和出版。 定义,明确了历史古迹的范畴不仅包括单个建筑,而且包括它赖以存在的环境; 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包括民间朴实的艺术品。同时强调对古迹保护与 修缮应当采取对研究和保护有利的一切科学技术。 宗旨,指出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 予以保护。 保护,第一条强调了“日常维护的至关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对历史古迹的合 理使用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强调这种使用“决不能改变建筑的布局或装饰”;第 三条,谈了古迹的保护包含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在保护区域内拆改建设 的限制:第四条规定,除非出于保护古迹的需要或因国家、国际极为重要的利益 需要,不得随意对古迹进行搬迁;第五条规定对构成古迹的雕塑、绘画或装饰品 只有在非移动而不能确保其保存的情况下才准许进行移动。
$
Hale Waihona Puke 马丘比丘宪章• 住房问题,与雅典宪章相反,马丘比丘宪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 在的基本根据。住房设计必须具有灵活性以便易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并鼓 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还需要研制低成本的建筑构件供需 要建房的人们使用。 城市运输,雅典宪章认为交通首先是利用汽车作为个人运输工具。44年来的 经验证明,道路分类、增加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最 理想的解决方法。所以将来城区交通的政策显然应当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 共运输系统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与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 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运输系统的设计应当允许随着增长、变化及 城市形式作经常的试验。 城市土地使用,雅典宪章坚持建立一个立法纲领以便在满足社会用地要求,可 以有秩序地并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并设想私人利益应当服从公共利益。这一 问题仍需迫切地需要解决。 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发展,环境逐渐恶劣,急需采取措施解决。 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 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教授讲座读书报告题目:《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姓名:赵家一学号: 06110214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 2011 级2015年1月目录1 简介 (1)2 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1)3 田园城市理论内容 (1)3.1“城乡磁铁”理论 (1)3.2 田园城市理论 (3)4 理论影响 (4)5 总结 (5)参考文献 (5)《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1 简介《明日的田园城市》是由英国的埃比尼择·霍华德所著,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在现时的城市规划教科书里几乎不无介绍这本巨著,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这本书自1898年10月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书名出版以后,在英国共出过6个版本。

第二版在1902年发行,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以后各版间隔都在20年左右。

可见此书对于城市规划行业影响之深远。

2 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从18 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

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

在思想渊源方面,他的思想组合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首先由彭斯提出,然后由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斯宾塞做了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詹姆斯•西尔克•贝金汉姆的模范城市。

同时,霍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影响,如乌托邦思想家勃来梅的著作《回顾过去》,以及本杰明•沃德•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过城市规划学习,从我们自身实际出发,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结构客观,效益显著,前景广阔的产业兴旺格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只有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繁荣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着力打造创新活力最足、经济结构最优、创业环境最佳、集聚带动能力最强、社会和谐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建设才能成为具有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功能和交通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才能体现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灵魂和魅力!参加师市举办的城镇建设管理培训学习近一年中,能够按照建设局的要求遵守纪律,按时参加每次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很大,认为再当前推进三化建设的进程中,师市举办的这起培训班恰逢其时,机会难得,不但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而且使自己的思路也开阔了很多,即长了见识,也开拓了视野。

要体现出怎样的城市个性?如何真正用‘大城市’、‘大市区’的理念谋划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尽快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学习《城市化》后思考的问题,尤其结合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要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丰富的中心城市内涵:所谓中心城市,不仅仅是指高楼宽路、也不仅仅是指人口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内涵即城市的质量。

在经济结构的质量上,体现在人均GDP、三产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

而学历构成、科技人员比重等人口质量,人均消费、公共交通、社会消费、网络普及率等社会生活质量,建成区面积、绿化等城市建设质量,也同样重要。

丰富的中心城市内涵并不仅仅是外延扩张和硬件投入,更主要的还有软环境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包括大力改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提高居民素质等。

二、强大的城市经济支撑: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

城规划理论小结

城规划理论小结

----------------------------------------------- 百度文库-----------------------------------------------城市规划理论小结1.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托马斯•莫尔一一乌托邦;罗伯特•欧文一一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

2.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霍华德提出。

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1在城市走私线的外1/3处设一条环形的林阴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

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一面对着环形的铁路支线,交通非常方便。

3.卫星城市: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在其功能上强调中心城的疏解,因此,往往被视作为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

恩温提出。

4.新城:新城的概念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截流作用。

5.现代城市设想:勒•柯布西埃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明天城市”、“光辉城市”。

6.线形城市:索里亚•玛塔提出。

城市沿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发展。

7.工业城市:戈涅提出。

这一思想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读书笔记城市规划读书笔记第1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居住方式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是前农业化时代,人类由居无定所、散若星辰的存在方式发展到使用半永久性居舍,并小规模聚合,最终过渡到定居于乡村聚落;第二次大的变动是在农业化时代,固定城市的出现,城市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次是在工业化时代,城市星罗棋布,城市化浪潮势不可挡,居住于城市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主流。

动物本来就有群居的特性,它们群居来提高它们的战斗力与安全性。

人在当初也不例外,他们群居,共同猎取一些凶猛的动物以获得食物来源。

到后来,他们发现了种植一些粮食也可以吃,于是他们一起工作,分工共同劳作,群居在一起,他们有了自己的固定住所,时间久了,就发展起来了,可能最初只能叫做村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落也不断发展,规模也在壮大,当几个村落开始出现交界时,他们便有了合并的可能。

在农业化时代里,固定的城市变出现了。

人们的农业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学会了如何长期利用一块土地耕种,如何合理的耕作,渐渐地,也发现不断地搬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他们基本上开始过上了永久性居舍生活。

这样,固定城市变出现了。

这也促进着城市的发展,因为城市已经基本上固定,一些设施变不用考虑其迁移性问题。

本来有些设施可能觉得一旦迁移便用不上了,因此并没有大力建设一些设施,现在少了这个担忧,他们便开始增加类似设施,并且随着人类的实践不断深化,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工具,也发明了更多能够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物品及体制。

固定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厂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当某些城市中出现工厂时,便为当地人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岗位,此时此刻人们已经不用再为温饱问题担忧,并且有些财富积累较多的家族已经不用自己耕作,他们开始雇佣一些人为其劳作。

而那些工厂的主人便是处在这一阶层上,邻近的一些小城市的人看到了这里有很好的工作,便会搬迁到这座城市里来。

读书报告关于城市规划

读书报告关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报告:1.1、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2.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300年的历史。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工业化(城市的引力)导致人口从农村向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农村的推力)18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 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互相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具备发展条件、通过区域极化发展的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中心城市。

2. 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和服务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在城市产业分类中,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只有基础产业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发展。

3. 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4. 交通通讯理论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的机会交通、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面发展5. 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田园城市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田园城市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田园城市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把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关注视角从西方扩大到东方的近代中国,就“新潮”的田园城市理论如何通过当时中国市政学者的积极引介而传入中国,以及它对民国时期市政学者的城市理念以及当时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

当时的田园城市理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渐入中国。

曾在国内外大学里学习市政学或相关相近学科的新型市政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地把田园城市理论引介到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

市政学者们积极宣传和引介田园城市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

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

当然,田园城市理论的出现和他们的田园城市市政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学者的市政理念。

他们极力呼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以保证中国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田园城市读书笔记

田园城市读书笔记

田园城市读书笔记【篇一:《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笔记】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的知名度很高的书。

它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都受其影响,建设了一些“田园城市”。

这本书被称为城市规划的学习与研究中必读的代表名著之一。

这本书最初出版的书名为《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后又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他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城乡一体的新社会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好的结果。

田园城市很容易让人误会是花园城市,其实霍华德的规划思想并不在城市花园上。

他只是想让人由“田”联想到“乡”,从而表达他“城乡一体”的主题思想。

霍华德还提出田园城市按照正确的原则渐渐发展,形成一个城市群,就是社会城市。

他还提出了用“社会城市”改造大伦敦的设想,结合了当时地铁、铁路事业的发展。

他的规划思想不仅适用于一个新的城市中,也可用于改造已建成的旧城市中。

当时世界各地建设的“卫星城”和“新城”看似与霍华德所主张的“田园城市”相似,但是它们与“田园城市”的主题思想是恰恰相反的。

“田园城市”思想是属于分散主义,而“卫星城”模式却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变相的扩大了城市。

像大伦敦规划方案就是母城外建了很多新城和卫星城的这种结果,这种只是表面像田园城市,但是与田园城市却背道而驰。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采用了大伦敦规划这种手法,不断向四周扩张,都变成了“大饼”。

对于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既不意味着隔离孤立,也不是指那些位于偏远地区、好像与世隔绝的寂静的乡村城镇。

1903年,田园城市协会在莱奇沃思购得一块土地,成立了第一个田园城市公司,开始建设第一座田园城市;1919年,又在韦林购得一个狩猎场,建设了第二座田园城市。

1909年,国际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成立,由霍华德任主席,直到他去世。

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霍华德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流入城市引起的城市膨胀、城市生活条件恶劣等,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理论,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认为新的社会城市经济应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指出城市应由一个代表公共权力的机构来掌握,这个机构有权占有土地、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服务;他强调城市应能够协调、平衡和独立自主地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创造完美的社会生活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重视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规划与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一、城市—乡村的磁铁——“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与空间模式在霍华德的思想中,把工业和农业截然分开的产业形式是一成不变的;劳动人民现在,乃至永远不可能住在农村而从事除农业之外的职业;拥挤而有碍健康的城市是经济科学的结论是最错误的谬论。

霍华德觉得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中,存在着第三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把一切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

形成第三种——乡村—城市的生活环境。

基于这样的思考,霍华德提出了三磁图的图解。

这个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启迪的思想。

它将城市,乡村,城市与乡村结合作为三块磁铁,分析了他们对人民不同的吸引力,面对这样磁力的吸引,人民在图解的正中间,大家自问,人民将何去何从?当然,城市磁铁和乡村磁铁都不能全面的反映大自然的用心和意图,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人类社会和自然美景本应为人类所兼有,于是,两磁铁合二为一成为必然。

本着这样的核心思想,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构建了一个城市—乡村的磁铁,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这一方案的可行性。

城市规划读书报告

城市规划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姓名:王琛学号:01212137从民出发——《我的未来,谁来解释》读书报告王琛01212137最近读了龙应台的《我的未来,谁来解释》,有所思,写这篇读书报告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和不成熟的观点。

龙应台在她的文章中以两个原本相同的村落香港的调景岭和台湾的宝藏岩改造为城市过后不同的结果为文章的主要线索,原本都是有着各种各样背景的居民,都是有着各种文化、政治、军事背景的交融,都是有着丰富故事可以说的村落,调景岭在改造后变成了香港最常见的最典型的密集高楼面貌,单调枯燥,文化气息、历史气氛全无;宝藏岩则在保存其相应背景文化的前提下,成功地改造成为一个文化村,它的文化和历史得以全部保存。

原本是同样的村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正是政府对待相应文化和历史的态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也是说,正是对于同一块有着历史文化背景的村落的规划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追求现代,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她在文中也做出了自己的解答:所谓的城市的“现代”,正是让它的居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把这座城市建造成为一座真正满足居民们的精神物质需求的城市,政府只是一个实行者,是一个“搭舞台的匠人”。

这样做才能真正实现“现代”。

龙应台作为一位文化人和一位政府官员,她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从相应的文化方面和政府方面看的,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从她的文章中找到引导我们规划方面的学生今后的道路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今后作为一位规划师的价值观。

关于城市规划,历史上有许多人曾经对它做过研究。

如伟大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曾经阐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他还提出了以下的五个要素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田园城市读书报告《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姓名:甄一、《明日的田园城市》的主要章节《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有六个版本,我所看的这一版分为十三个章节,分别是:城市—乡村磁铁;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其来源—农业用地;田园城市的收入—城市用地;田园城市收入的支出概况;田园城市的支出细目;行政管理;半市营企业—当地人民抉择—禁酒改革;准市政工作;预计到的困难;各种主张的巧妙结合;遵循的道路;社会城市;伦敦的未来。

二、读书感悟整本书中,作者力图用自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一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新的城市机制。

从第一章中的引语中就可以看出:“彻底改善我们房屋的环境卫生和质量……不再有衰退、肮脏的关厢,只有街道清洁、热闹的城区和田野开阔的郊外……”。

作者从最开始就提出了他心中理想城市的总体结构布局——城乡结合,城市建设中的道路、中心公园和“水晶宫”,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商业经济的安排。

而后的所有章节,作者都在为自己构想的理想城市的正常运行找出口。

作者用了大量的假设,并且采用了一些与其他城市对比下,田园城市理所应当的会怎样之类的话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虽然这些假设和依据都带有一定的个人偏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不可否认地是他的思想为人们寻找解决城市问题的办法提供了一些新的方向。

全书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关于运行管理机制和城市结构两个方面的观点。

作者建立的田园城市是在一片公有制土地上从头开始建设的一座新城。

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废除掉地主的地租,将税收用于以下四个方面:1、支付购地资金的利息,2、提供偿还本金的偿债基金,3、建设并维护那些通常由市政府或其他地方当局用强制征收的地方税来建设和维护的各项工程,4、(在还清债务之后)提供大量公积金,用于老年抚恤金或事故保险和疾病保险等方面。

总结一下就是:收缴的税收不再是归入地主手中,因为土地是公有制的,所以税收在偿还完购地债务和利息之后,都应该投入到公共设施的建设之中了,就是变相的回馈给了居民。

城市规划书籍阅读心得

城市规划书籍阅读心得

城市规划书籍阅读心得序:2011年的春天即将到来,距离大学毕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此刻的心情却不是别人描述的不舍与焦急,也许我本就是个理性的人。

或许更多的是因为没有虚度光阴,踏实学习而对这五年感觉比较满意的原因。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本科生,我的学校在规划学校界是个三流学校。

而我从一个对城市规划一无所知的懵懂的高中生,经过五年的学习成为一个对城市规划略有所知的半成熟青年。

我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自我学习(这个在三流学校学习城市规划的同学应该比较清楚)。

这五年中我读了一些书,使我对专业有一些认识,也让我对专业更加感兴趣。

虽然没有学的有多么好,也没有找到多么耀眼的工作,想到当初的迷茫,还是觉的有些是可供“后来者”借鉴的。

下面就将我读过的一些书简单介绍一下,供叁考。

正文:城市规划的学习大致分三个阶段。

首先是大一的基本功训练阶段,学习建筑与规划制图、水墨渲染、水彩渲染、美术课程等。

然后是大二的建筑设计阶段,学习建筑设计与理论、方案的表达等。

第三个阶段是大三到大五的规划学习阶段,学习规划理论和规划设计的阶段等(仅以我的学习过程划分的,仅供参考)。

第一阶段推荐阅读的书:1、《建筑概论》—叫这个名字的书有很多(或者是<建筑初步>),可以到学校的图书馆选择一本主要阅读研究,其他的书选择阅读即可。

让我们对建筑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建筑设计过程有个大概的印象。

2、《建筑绘画及表现图》—作者彭一刚。

主要讲述了建筑绘画的原理、建筑绘画技法及建筑表现图的绘制。

本书后部分是以图解的方式讲解前面的理论,两者参照就容易理解。

还有许多小图既是对重要原理的图形解释又非常简洁漂亮,可多临摹学习。

3、《建筑渲染—理论·技法·作品》—作者童鹤龄。

讲述了建筑渲染的理论、技法和实例。

其中的水墨渲染实例对比我自己的作品让我很是汗颜,也让我感觉到规划中基本功的深度。

书中的《序》作者讲述了从学生时代走向工作过程中几位教授对作者的影响,使我认识到规划中的严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马丘比丘宪章
• 住房问题,与雅典宪章相反,马丘比丘宪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 在的基本根据。住房设计必须具有灵活性以便易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并鼓 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还需要研制低成本的建筑构件供需 要建房的人们使用。 城市运输,雅典宪章认为交通首先是利用汽车作为个人运输工具。44年来的 经验证明,道路分类、增加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最 理想的解决方法。所以将来城区交通的政策显然应当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 共运输系统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与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 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运输系统的设计应当允许随着增长、变化及 城市形式作经常的试验。 城市土地使用,雅典宪章坚持建立一个立法纲领以便在满足社会用地要求,可 以有秩序地并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并设想私人利益应当服从公共利益。这一 问题仍需迫切地需要解决。 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发展,环境逐渐恶劣,急需采取措施解决。 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 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
$
威尼斯宪章
• 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 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 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决议。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 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 提出背景:现代主义对历史古迹的威胁 概述:威尼斯宪章分六个部分,定义、宗旨、保护、修复、发掘和出版。 定义,明确了历史古迹的范畴不仅包括单个建筑,而且包括它赖以存在的环境; 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包括民间朴实的艺术品。同时强调对古迹保护与 修缮应当采取对研究和保护有利的一切科学技术。 宗旨,指出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 予以保护。 保护,第一条强调了“日常维护的至关重要性”。第二条:指出对历史古迹的合 理使用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强调这种使用“决不能改变建筑的布局或装饰”;第 三条,谈了古迹的保护包含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在保护区域内拆改建设 的限制:第四条规定,除非出于保护古迹的需要或因国家、国际极为重要的利益 需要,不得随意对古迹进行搬迁;第五条规定对构成古迹的雕塑、绘画或装饰品 只有在非移动而不能确保其保存的情况下才准许进行移动。
• • •
• •
$
威尼斯宪章
• 修复,第一条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内容是说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 作,要有充分依据,以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第二层内容强调可 识别性原则”。第二条,讲如果传统技术被证明为不适用时,可采用任何经科 学数据和经验证明为有效的现代建筑及保护技术来加固古迹。第三条主要谈对 历史留给古建筑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对有价值的重叠的历史遗存应当保 留,不要轻易毁掉。第四条,强调“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 同时必须区别于原作。第五条指出“任何添加均不允许,除非它们不致于贬低 该建筑物的有趣部分、传统环境、布局平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第六 条谈对古迹要有妥善的管理,“确保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清理和开放”。 发掘,谈对遗址的发掘和保存应按科学标准和联合国相关组织通过的国际原则 进行;强调应“永久地保存和保护建筑风貌及其所发现的物品。”这一条特别 强调了“对于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只允许重修,也就是说,把现存但 已解体的部分重新组合。” 出版,谈对保护、修复、发掘记录、图片及分析报告等出版的存胜于修复 •宪章主要包括以下概念和原则: •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独的建筑物,也包括建筑群和其所处的环境。 •加强历史古迹的保存。虽然古迹的利用是必要的,但不得改变它的布局或装饰;要 保护古迹所处的环境,不允许随意迁移,也不允许随意转移装饰物。 •只有在必需的情况下才能开展修复工作。不允许重建;结构和材料的真实性必须 尊重;任何添加须区别于原物;尽可能使用传统技术。 •考古发掘必须由专家来实施,遗址恢复不得随意建设,以免曲解其意。 •一切行动都应有记录,并存放于公共档案馆中。
读书报告
$
$
目录
Part 1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
Part 2 田园城市理论和卫星城市理论
$
Part 1 城市规划五大宪章
Part 1
雅典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 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 威尼斯宪章 佛罗伦萨宪章 北京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到北京宪章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5
Part 6
Part 7
$
威尼斯宪章
•威尼斯宪章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及国际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证明,理论的演进始终需要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 适应。因此,在我国遗产保护的理论构建中应该树立以下观念: •遗产保护理论连续演进的观念,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是连续发展的,不是绝对 的、一成不变的。理论上的连续性不仅使遗产保护的概念、范围更加广泛,而且 使保护的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遗产保护理论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念,遗产保护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 期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确把握我国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遗产保护需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理论发展, 二是社会现实。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保护理论和方 法。
$
雅典宪章
• • • 思想:雅典宪章的思想根源是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借鉴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 思想。 雅典宪章把“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 人本主义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强调人的至 上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唯一主体,人可以凭着自己的理性去驾驭自然、征服和改造 一切。现出了人本主义。 雅典宪章确立起人本主义的规划理念,实际上是彻底否定了“巴黎美院式”的形式 主义设计思想。 问题: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城市建设问题的研究深入,雅典宪章的问题也 暴露出来。 城市规划中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功能区之间绿化带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 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简单化,与人类的心理需要背道 而驰; 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地点,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恶 化; 宪章中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 忽略了城市地方性的特征与变化,导致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国际风格”的 盛行。


• •
$
马丘比丘宪章
• 工业技术,技术的扩散与有效应用是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之一,技术是手段 并不是目的。技术的应用应当是在政府适当支持下,认真研究和试验的实事求 是的结果。 设计与实施,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此外,为 了要与自然环境,现有资源和形式特征相适应,每一特定城市与区域应当制定合 适的标准和开发方针。 城市与建筑设计,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 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那些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联系性,并已 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规划理念:即人本主义的理性化。马丘比丘宪章在对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认识上,表现得更加冷静客观,更加理性化。 马丘比丘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应有过程性和动态性。
$
雅典宪章
• 实例:依照这一宪章理论付之实行的印度的昌加迪尔。 • 设计师:勒.柯布西耶
昌加迪尔 勒· 柯布西耶采用了他早年规划中特有的方格 网道路系统,横向街道呈微弧度线型,增加了 道路的趣味,所有道路节点设环岛式交叉口。 由主要干道将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大学区和 车站、工业区连成一个整体;城市用地由次要 道路划分为标准的街区,形成了纵向贯穿全城 的宽阔绿带和横向贯穿全城的步行商业街的基 本框架,从而形成了昌迪加尔总平面的完整概 念。 昌迪加尔城市共划分为约60个方格,每个面积 约为1.5公里乘1.5公里,顺序命名为第1区至 第60区.在每个街区中,纵向的宽阔绿带里布 置有诊所、学校等设施以及步行道、自行车道; 横向步行商业街上布置了地段商店、市场和娱 乐设施,其余部分开辟为居住用地,以环形道 路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向心的居住街坊。
• • •
• •
$
雅典宪章
意义:雅典宪章说明了建筑与城市规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是不可分割的。 雅典宪章发表以后确实对西方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起了 巨大作用,它的功绩就是扫除了当时建筑界中的巴黎美院 的形式主义设计思想——当然不是全部——把建筑设计 同经济的、社会的因素结合起来。 在过去,西方的建筑大师们只能为大资本家服务,从不 考虑劳动人民的居住问题,更不用谈城市了。雅典宪章激 醒了许多建筑师拥有改造城市的愿望。
$
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C.I.A.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 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 派,特别是法国勒·柯布西耶的观点。他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 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 常运行。 概述:在雅典宪章中,叙述了现代城市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良四大活动缺点的意见。 这些意见都是基于当时的城市情况所提出的,例如,纽约的市中心堵塞,巴黎林荫 道上的交通繁忙和伦敦城老路窄。在最后还提出了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 保护。 在总结中,提出了城市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居住、工作和游憩空间平衡布置,并建 立联系三者的交通网;订立各种计划;各地区间的关系,务使在这些地区间的日常活 动可以最经济的时间完成。强调了居住是城市的首位要素,以一栋住宅为出发点, 平衡地布置其他功能。而当时的城市最需要的是对城市的未来的计划。
$
佛罗伦萨宪章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于1981年5月21日在佛罗伦萨召开会 议,决定起草一份将以该城市命名的历史园林保护宪章。本宪章即由该委员会起 草,并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作为涉及有关具体领域的 “威尼斯宪章”的附件。 内容:针对“活”的古迹的理性策略。历史园林保护的宗旨表达为实现一种平 衡:“四季轮转”、“自然的变迁”、“造园家和园艺师力求保持其长盛不衰的 努力之间不断的平衡”。同时强调任何的保护行为“必须同步兼顾其所有的构成 特征,把各种因素孤立开来处理将会破坏其整体的协调”。在时间坐标中关照园 林的整合状态,意味着历史园林保护应是一个宏观的、长期的协调和监控过程。 与此同时,利用分而解之的思路,对园林构成的各个层面和基本因素一一有所关 照,才能臻于精微的、忠实于原态的保护。 维护与保护,动态平衡的精心守护。植物的养护与“定期更换计划”;环境与生 态系统的保护。 修复与重建,研究与保护两位一体。 保护框架内谨慎而明智的利用。 社会协作与人文背景改良,更高的保护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