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陵县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宁陵县初级中学
宁陵县初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方案
一、课程背景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2、我们县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的开启式在2013年秋季,我校也在上一学年中进行了部分年级和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于研究性学习,并于2014年秋季初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并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宁陵县初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三、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
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
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
1,研究性学习分类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等方面与生活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交通
建设、法制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时尚研究等
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
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师生、专家、家长;活动时间: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
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3)探索性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
成。
(4)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它的特征是实践性,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
(一)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