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合集下载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
5.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特性和编织方法。 6.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 和基本编织方法,毛圈沉降片的构型以及 对织物的影响。 7.调线织物的结构特点、特性,四色调线装 置的工作原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法。 8.绕经织物的结构特点、特性和用途,绕经 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法。
9.长毛绒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用 途,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 的编织方法。 10.移圈织物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用 途,移圈机件构型,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 的编织方法。 11.常用的复合组织种类、结构特点、特性 和编织方法
集圈的连接作用一面具有孔眼效应的集圈组织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1形成方法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提花组织相似需要?织针13被选中上升到退圈高织针2被选中上升到集圈虚线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集圈的连接作用
一面具有孔眼效应的集圈组织
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 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织防脱散横列) 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 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
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
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
3、分类: • 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 圈组织。 • 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
圈组织。
•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 针集圈。 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圈的针数多少结 合起来命名。
三针单列集圈
单针三列集圈
双针双列集圈
7第三章 (衬垫-衬纬)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 副本
(3)喂入地纱
• 针筒继续回转,所有的织针上升至图3-59 (1)中5的位置,此时面纱 形成的线圈仍然在针舌上,然后垫入地纱F,如图中(6)所示。
• 织针下降至图3-59 (1)中6的位置,织针、沉降片与三种纱线的相对 关系如图中(7)所示。
• 织针继续下降至 (1)中7的位置时,织针下降到最低点,针钩将面纱 和地纱穿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衬垫纱就被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 完成一个横列编织。 • 如图中(8)所示,并继续下一个横列的编织。
三、衬纬组织的编织工艺
• 由图3-61所示,采用特殊的喂纱嘴6。
• •
在织针出筒口进行退圈前,把纬纱喂入上、下织针的针背后。 当上、下织针垫上新纱线成圈后,纬纱夹在上、下圈柱之间。
• 衬垫纱D垫入后,沉降片向针筒中心运动,使衬垫纱弯 曲,衬垫纱从针钩移到针杆上,如图3-59 (3)所示。
(2)喂入面纱 • 两种高度的织针随针筒的回转,在三角的作用下,织针下降至图359(1)中3的位置,使面纱纱线E喂入,如图中(4)所示。 • 所有的织针继续下降至图(1)中4的位置,织针1、4、7……上的衬垫 纱D脱圈在面纱E上,如图中(5)所示。此时,衬垫纱在沉降片的上片颚 上。
• 图中2为衬垫纱,它按一定的比例编织成不封闭的圈弧 悬挂在地组织上。
2、特点: • 在衬垫纱和平针线圈沉降弧的交叉处,衬垫纱显示在织物的正 面,如图中a、b处。 • 这类组织又称两线衬垫组织,编织一个完全横列需要两路编织 系统。 • • 衬垫纱采用比地纱粗的纱线。 采用多种花式纱线可用来形成花纹效应。 如图3-53所示。
第五节 衬纬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衬纬组织的结构
(一)定义:衬纬组织是在纬编基本、变化或花色组织的基 础上,沿纬向衬入一根不成圈的辅助纱线而成的。 (二)结构:一般为双面结构。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返回
1、提花组织的布局与分类
(二)双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在具有两个针床的针织机上编织而 成,其斑纹可在织物的一面构成,也可以或许同时在 织物的两面构成。大年夜多半采取织物的正面提花, 不和不提花。正面斑纹一般由选针装配凭据斑纹需要 对下针筒织针进展选针编织而成,而不提花的不和那 么采取较为简单的组织。凭据不和组织的不合,双面 提花组织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两种类型,也有平均 (规那么)和不平均(不规那么)之分。 1.完全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是指每成圈系统在编织不和线圈
返回
3、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式 上图〔1〕暗示织针1和3遭到选针而列入编织, 退圈并垫上新纱线a,织针2未遭到选针而退出工作, 但旧线圈仍保存在针钩内;图 (2)暗示织针1和3
3、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下落,新纱线编织成新线圈。而挂在针2针钩内的旧 线圈因为遭到牵拉力的传染感动而被拉长,要到下一 成圈系统中针2列入编织时才脱下。在针2上未垫人 的新纱线呈浮线状,处在提花线圈的后面。
两种色纱编织而成,并且线圈呈一隔一分列,其正不和线圈 纵密差别随色纱数不合而异,当色纱为2时,正不和线圈纵密 比为1:1;色纱数为3时,正不和线圈纵密比为2:3。在这些组 织中,因两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不和线圈横列,是以正不和 的纵向密度差别较小。并且不和组织色纱分布平均,削减了 “露底”的可能性。
返回
本章常识点〔续〕
7.调线织物的布局特点、特征,四色调线装配的工作 事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式。 8.绕经织物的布局特点、特征和用处,绕经装配的工 作事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式。 9.长毛绒组织的布局特点、分类、特征和用处,毛条 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式。 10.移圈织物的布局特点、分类、特征和用处,移圈 机件的构型,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的编织方式。 11.常常使用的复合组织种类、布局特点、特征和编 织方式。
1、提花组织的布局与分类
(二)双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在具有两个针床的针织机上编织而 成,其斑纹可在织物的一面构成,也可以或许同时在 织物的两面构成。大年夜多半采取织物的正面提花, 不和不提花。正面斑纹一般由选针装配凭据斑纹需要 对下针筒织针进展选针编织而成,而不提花的不和那 么采取较为简单的组织。凭据不和组织的不合,双面 提花组织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两种类型,也有平均 (规那么)和不平均(不规那么)之分。 1.完全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是指每成圈系统在编织不和线圈
返回
3、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式 上图〔1〕暗示织针1和3遭到选针而列入编织, 退圈并垫上新纱线a,织针2未遭到选针而退出工作, 但旧线圈仍保存在针钩内;图 (2)暗示织针1和3
3、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下落,新纱线编织成新线圈。而挂在针2针钩内的旧 线圈因为遭到牵拉力的传染感动而被拉长,要到下一 成圈系统中针2列入编织时才脱下。在针2上未垫人 的新纱线呈浮线状,处在提花线圈的后面。
两种色纱编织而成,并且线圈呈一隔一分列,其正不和线圈 纵密差别随色纱数不合而异,当色纱为2时,正不和线圈纵密 比为1:1;色纱数为3时,正不和线圈纵密比为2:3。在这些组 织中,因两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不和线圈横列,是以正不和 的纵向密度差别较小。并且不和组织色纱分布平均,削减了 “露底”的可能性。
返回
本章常识点〔续〕
7.调线织物的布局特点、特征,四色调线装配的工作 事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式。 8.绕经织物的布局特点、特征和用处,绕经装配的工 作事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式。 9.长毛绒组织的布局特点、分类、特征和用处,毛条 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式。 10.移圈织物的布局特点、分类、特征和用处,移圈 机件的构型,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的编织方式。 11.常常使用的复合组织种类、布局特点、特征和编 织方式。
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23
(1)满针空气层
织物反面满针编织
24
(2)抽针空气层
织物反面隔针编织
25
提花组织特性:
1、由于提花组织中存在浮线,因此延伸性较小; 2、单面提花组织的反面浮线不能太长,否则不利垫
纱,容易抽丝; 3、由于提花组织的线圈纵行和横列是由几根纱线形
成的,因此它的脱散性较小; 4、提花组织织物较厚,平方米重量较大; 5、由于提花组织一般几路成圈系统才编织一个提花
正面线圈图
反面线圈图
编织图
16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17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特点: 正面一横列由两根(两色提花)或三根(三色提花)纱
线编织而成;反面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 正面形成所要求的花纹,反面形成横条纹; 正面纵密/反面纵密=1/2(两色提花)或1/3(三色提
花);采用色纱数越多,正反面线圈密度差异越大; 正面花纹不清晰,易漏底。
31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32
第二节 集圈组织
33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与特性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
1.定义:在针织物 的某些线圈上,除套 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 外,还有一个或几个 未封闭悬弧的纬编花 色组织。其结构单元 为线圈和悬弧。
34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
2.单针集圈和多针集圈:集 圈悬弧跨过一枚针的集圈称单 针集圈,跨过两枚针的集圈称 双针集圈,跨过三枚针的集圈 称三针集圈,以此类推。 3.单列和多列集圈:针上有 一个悬弧的称单列集圈,两个 悬弧的称双列集圈,三个悬弧 的称三列集圈。
18
2.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正面针按照花 纹要求进行选 针编织;反面 针一隔一进行 编织,反面由 两根纱线形成 一个横列。又 叫不完全提花。
(1)满针空气层
织物反面满针编织
24
(2)抽针空气层
织物反面隔针编织
25
提花组织特性:
1、由于提花组织中存在浮线,因此延伸性较小; 2、单面提花组织的反面浮线不能太长,否则不利垫
纱,容易抽丝; 3、由于提花组织的线圈纵行和横列是由几根纱线形
成的,因此它的脱散性较小; 4、提花组织织物较厚,平方米重量较大; 5、由于提花组织一般几路成圈系统才编织一个提花
正面线圈图
反面线圈图
编织图
16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17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特点: 正面一横列由两根(两色提花)或三根(三色提花)纱
线编织而成;反面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 正面形成所要求的花纹,反面形成横条纹; 正面纵密/反面纵密=1/2(两色提花)或1/3(三色提
花);采用色纱数越多,正反面线圈密度差异越大; 正面花纹不清晰,易漏底。
31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32
第二节 集圈组织
33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与特性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
1.定义:在针织物 的某些线圈上,除套 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 外,还有一个或几个 未封闭悬弧的纬编花 色组织。其结构单元 为线圈和悬弧。
34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
2.单针集圈和多针集圈:集 圈悬弧跨过一枚针的集圈称单 针集圈,跨过两枚针的集圈称 双针集圈,跨过三枚针的集圈 称三针集圈,以此类推。 3.单列和多列集圈:针上有 一个悬弧的称单列集圈,两个 悬弧的称双列集圈,三个悬弧 的称三列集圈。
18
2.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正面针按照花 纹要求进行选 针编织;反面 针一隔一进行 编织,反面由 两根纱线形成 一个横列。又 叫不完全提花。
针织学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纺织与材料学院
两色完全提花组织
纺织与材料学院
2.不完全提花组织 每一成圈系统处,编织反面线圈的织针(针盘织针)为
一隔一参加编织。因此,两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反面线 圈横列,每一个完整的反面线圈横列由两色线圈组成。 不完全提花组织的反面通常有纵条纹、小芝麻点和大芝 麻点等效应。其正、反面纵密的差异较小,当色纱数为2 时,正反面纵密之比为1:1;色纱数为3时,正反面纵密 之比为2:3。除纵条纹的反面效应外,小芝麻点和大芝 麻点的反面效应都使得织物反面的色纱分布均匀,从而 减少了“露底”的可能性,保证了正面花纹清晰,织物 牢度不受影响。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 圆机编织工艺
纺织与材料学院
本章知识点
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编织方法和走 针轨迹。
集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编织方法和走 针轨迹。
添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基本编织方法,影响 正确添纱的因素。
衬垫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和编织方法。 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编织方法。 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和基本编织方法,
纺织与材料学院
四、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提花组织需要 在具有选针功 能的针织机上 编织。选针装 置及其选针原 理将在下一章 介绍。
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纺织与材料学院
双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纺织与材料学院 针织学
第二节 集圈组织与 编织工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面提花组织是由平针线圈和浮线组成。其结构有均匀 (规则)或不均匀(不规则)两种,每种又有单色和多 色之分。
纺织与材料学院
1.单面结构均匀的提花组织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一般采用多色纱线编织。其特征如下: (1)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织物外观平整。 (2)每一个完整的线圈横列由两色或多色纱线编织的线圈组成。 (3)每个线圈的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量等于色纱数减一。 (4)每根织针在每个提花横列的编织次数都相同,即都为一次。 (5)设计时适合采用花型意匠图来表示。 (6)由于浮线在织物的反面,容易引起钩丝,所以浮线长度一般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62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 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 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 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
例1:N=12,T=4,M=4,e=1。设计花型。 Bmax=T=4 Hmax=M/e=4
例2:欲在提花轮提花机上编织集圈花色织物, 机号=18, 筒径φ=28 , N=1500, T=15 , M=36, e=1 。
解:1.设计计算
N/T=100 r=0 Bmax=T=15 取B=15 Hmax =M/e =36÷1=36 横列 取H=18 (*一般希望B与H较接近)
3.设计案例
例1: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 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Ⅰ ⅡⅢⅣ
双色均匀提花组织,一个横列每二个成圈系统完成,织针排列 呈步步高”/“。
例2: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
织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 一个横列要 两个成圈系统完 成。
● 织针呈对称 排列
● 织针1’=5’
片 这些提花片不被压入针槽 相应的挺 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 受挺针片三角作用, 挺针片上升 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 (成圈)
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
推升到集圈(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 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槽,挺针片不再继续 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织针集圈。
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
• 特点:
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 是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
例1:N=12,T=4,M=4,e=1。设计花型。 Bmax=T=4 Hmax=M/e=4
例2:欲在提花轮提花机上编织集圈花色织物, 机号=18, 筒径φ=28 , N=1500, T=15 , M=36, e=1 。
解:1.设计计算
N/T=100 r=0 Bmax=T=15 取B=15 Hmax =M/e =36÷1=36 横列 取H=18 (*一般希望B与H较接近)
3.设计案例
例1: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 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Ⅰ ⅡⅢⅣ
双色均匀提花组织,一个横列每二个成圈系统完成,织针排列 呈步步高”/“。
例2: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
织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 一个横列要 两个成圈系统完 成。
● 织针呈对称 排列
● 织针1’=5’
片 这些提花片不被压入针槽 相应的挺 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 受挺针片三角作用, 挺针片上升 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 (成圈)
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
推升到集圈(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 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槽,挺针片不再继续 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织针集圈。
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
• 特点:
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 是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课件
与平织机相比,圆纬机编织工艺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因此在纺织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03
纬编花色组织的编织工艺
纬编花色组织的编织设备主要包括圆纬机、横机和平型纬编机等。这些设备通过不同的针织原理和机构,实现了纬编花色组织的编织。
横机也是一种常用的纬编设备,其特点是针床呈平板状,织针在针床内呈横向排列,通过针床的往复运动和沉降片的升降运动,实现织物的编织。
02
圆纬机编织工艺简介
圆纬机编织工艺是一种在圆筒形织物上编织花色组织的纺织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针织线圈的交错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的花色组织。
圆纬机编织工艺的原理包括线圈的交错、针织物的形成、织针的运动和纱线的控制等方面。
圆纬机编织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风格和外观的花色组织,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跨界融合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个性化定制
THANK YOU
医疗保健
圆纬机编织工艺可以应用于环保产业,生产可降解的纺织品和包装材料等,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保产业
05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纬编花色组织将更多地采用高性能材料,以提高产品的功能性、耐用性和舒适性。
多元化设计
纬编花色组织将更加注重多元化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
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生产将逐渐应用于纬编花色组织的生产过程中,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个性化定制。
高效节能
03
纬编花色组织的编织工艺
纬编花色组织的编织设备主要包括圆纬机、横机和平型纬编机等。这些设备通过不同的针织原理和机构,实现了纬编花色组织的编织。
横机也是一种常用的纬编设备,其特点是针床呈平板状,织针在针床内呈横向排列,通过针床的往复运动和沉降片的升降运动,实现织物的编织。
02
圆纬机编织工艺简介
圆纬机编织工艺是一种在圆筒形织物上编织花色组织的纺织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针织线圈的交错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的花色组织。
圆纬机编织工艺的原理包括线圈的交错、针织物的形成、织针的运动和纱线的控制等方面。
圆纬机编织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风格和外观的花色组织,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跨界融合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个性化定制
THANK YOU
医疗保健
圆纬机编织工艺可以应用于环保产业,生产可降解的纺织品和包装材料等,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保产业
05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纬机编织工艺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纬编花色组织将更多地采用高性能材料,以提高产品的功能性、耐用性和舒适性。
多元化设计
纬编花色组织将更加注重多元化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
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生产将逐渐应用于纬编花色组织的生产过程中,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个性化定制。
高效节能
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2)
为了便于起绒,衬垫纱可采用捻度较低但较粗的纱线。 起绒织物表面平整,保暖性好,可用于保暖服装和运动 衣。
平针衬垫织物通常不进行拉绒,主要用作休闲装和T恤衫 面料。采用不同的衬垫方式和花式纱线还能形成一定的 花纹效应。这类织物由于衬垫纱的存在,横向延伸性小, 织物尺寸稳定。
21
三线衬垫绒
22
二、衬垫组织的成圈工艺
平针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较简单,在普 通的单面多针道针织机上就能编织。而 添纱衬垫组织则需要专用的机器编织。
在我国,以前添纱衬垫组织主要在台车 上用钩针进行编织,现在大多采用三线 绒舌针大圆机进行编织。
23
1.在舌针机上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
由于添纱衬垫组织采用面纱、地纱和衬垫纱三根纱线编 织,因此编织一个横列需要三路编织系统。
24
1.在舌针机上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
织针A 导纱器B 沉降片C
衬垫纱成圈系统 D 面纱成圈系统 E 地纱成圈系统 F
25
(1)喂入衬垫纱
编织衬垫纱时,被选 上形成悬弧的织针根 据垫纱比的要求上升 到集圈高度钩取衬垫 纱
形成浮线的针不上升, 不勾取衬垫纱
26
(2)衬垫纱弯纱
沉降片向针筒中 心运动,使衬垫 纱弯曲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1
第三节 添纱组织
2
一、添纱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添纱组织(plating stitch)是将两根或两根 以上的纱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同时喂入织针编织,根据 工艺要求,两根纱线分别处于织物的正面或反面。处 于织物正面的为面纱或添纱,处于织物反面的为地纱。
1-地纱 2-面纱
罗纹添纱组织:以罗纹为地组织形成的添纱组织。
交换添纱组织结构
罗纹添纱组织结构 1-面纱;2-地纱
平针衬垫织物通常不进行拉绒,主要用作休闲装和T恤衫 面料。采用不同的衬垫方式和花式纱线还能形成一定的 花纹效应。这类织物由于衬垫纱的存在,横向延伸性小, 织物尺寸稳定。
21
三线衬垫绒
22
二、衬垫组织的成圈工艺
平针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较简单,在普 通的单面多针道针织机上就能编织。而 添纱衬垫组织则需要专用的机器编织。
在我国,以前添纱衬垫组织主要在台车 上用钩针进行编织,现在大多采用三线 绒舌针大圆机进行编织。
23
1.在舌针机上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
由于添纱衬垫组织采用面纱、地纱和衬垫纱三根纱线编 织,因此编织一个横列需要三路编织系统。
24
1.在舌针机上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
织针A 导纱器B 沉降片C
衬垫纱成圈系统 D 面纱成圈系统 E 地纱成圈系统 F
25
(1)喂入衬垫纱
编织衬垫纱时,被选 上形成悬弧的织针根 据垫纱比的要求上升 到集圈高度钩取衬垫 纱
形成浮线的针不上升, 不勾取衬垫纱
26
(2)衬垫纱弯纱
沉降片向针筒中 心运动,使衬垫 纱弯曲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
1
第三节 添纱组织
2
一、添纱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添纱组织(plating stitch)是将两根或两根 以上的纱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同时喂入织针编织,根据 工艺要求,两根纱线分别处于织物的正面或反面。处 于织物正面的为面纱或添纱,处于织物反面的为地纱。
1-地纱 2-面纱
罗纹添纱组织:以罗纹为地组织形成的添纱组织。
交换添纱组织结构
罗纹添纱组织结构 1-面纱;2-地纱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7-11
第七节 调线织物与编织工艺
一、调线组织(triped stitch)的结构
1、定义——在编织过程中轮流改变喂入的纱线,用不同种类的纱线 组成各个线圈横列的一种纬编花色组织。又称横向连接组织。
2、特点 彩色横条纹织物 凹凸条纹织物 不同反光效应的条纹等 可在任何纬编组织的基础上到
• 二、调线织物的特性与用途
绕经装置既可以安装在多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 上单独使用,还能与四色调线装置、其它选针 机构相结合,生产出花型多样的织物
第九节 长毛绒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长毛绒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凡是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纤维 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high-pile stitch)。 2、分类 根据纤维束喂入的形式: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两类,每一类又有普通长毛 绒和花色(提花或结构花型)
(3)种类:单胖和双胖。
• A、单胖组织(single-blister)
• 分为素色、两色、三色等单胖组织 • 一个完全组织由四个横列组成 • 正面:两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四路编织一个横列 • 正反线圈高度之比为1:2
B、双胖组织(double-blister)
• 一个完全组织由4个横列组成 • 三路编织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反面每六路编织一个横列 • 单面线圈与反面线圈高度之比为1:4,所以单面凸,差 距较大 • 其厚度、单位面积重量都大于单胖组织 • 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 • 结构的不均匀,强力下降
上针有高、中、低三种踵位 (C、D、E)
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角 分高、中、低三档,分别控 制对应的织针
第1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A和 上针C被垫入第一根毛纱,但是 不成圈,形成悬弧
第2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B和上 针D被垫入第二根毛纱,也不成 圈和形成悬弧
一、调线组织(triped stitch)的结构
1、定义——在编织过程中轮流改变喂入的纱线,用不同种类的纱线 组成各个线圈横列的一种纬编花色组织。又称横向连接组织。
2、特点 彩色横条纹织物 凹凸条纹织物 不同反光效应的条纹等 可在任何纬编组织的基础上到
• 二、调线织物的特性与用途
绕经装置既可以安装在多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 上单独使用,还能与四色调线装置、其它选针 机构相结合,生产出花型多样的织物
第九节 长毛绒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长毛绒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凡是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纤维 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high-pile stitch)。 2、分类 根据纤维束喂入的形式: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两类,每一类又有普通长毛 绒和花色(提花或结构花型)
(3)种类:单胖和双胖。
• A、单胖组织(single-blister)
• 分为素色、两色、三色等单胖组织 • 一个完全组织由四个横列组成 • 正面:两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四路编织一个横列 • 正反线圈高度之比为1:2
B、双胖组织(double-blister)
• 一个完全组织由4个横列组成 • 三路编织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反面每六路编织一个横列 • 单面线圈与反面线圈高度之比为1:4,所以单面凸,差 距较大 • 其厚度、单位面积重量都大于单胖组织 • 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 • 结构的不均匀,强力下降
上针有高、中、低三种踵位 (C、D、E)
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角 分高、中、低三档,分别控 制对应的织针
第1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A和 上针C被垫入第一根毛纱,但是 不成圈,形成悬弧
第2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B和上 针D被垫入第二根毛纱,也不成 圈和形成悬弧
8第三章(毛圈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 双面毛圈组织 •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 有毛圈的一种组织。 • 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 • • 纱线1编织组织 1、定义:花式毛圈组织是指通过毛圈形
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2、分类:提花毛圈组织 两种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
(1)提花毛圈组织 ——是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 使毛圈纱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 形成拉长的沉降弧即毛圈。它可以是 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 有多色,并经过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
(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
• 地纱5垫入位置较低; • 毛圈纱7垫入位置较高; • 握持毛圈沉降片4和脱圈 沉降片3都向外退出。
(3)弯纱成圈 • 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 运动直到弯纱结束。 •此时毛圈纱7在握持毛圈沉 降片的片鼻9上弯纱; 。 •地纱5在握持毛圈沉降片的 搁持边沿10与脱圈沉降片的 斜边沿11的相交点12处弯纱。 见书P76页图3-52(2)
第六节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 类 1、定义——毛圈组织是 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 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 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普通线 圈+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 3、分类 普通毛圈、花式毛圈
(一)普通毛圈组织 1、定义——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 拉长形成毛圈。 2、分类:满地毛圈、非满地毛圈 正包毛圈、反包毛圈 (1)满地毛圈——把每一成圈系统每枚针 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 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 (2)非满地毛圈--部分线圈上有毛圈。
三、毛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圈的形成原理
1、导纱器 两个导纱孔。 1——地纱,垫纱位置较 低, 2——毛圈纱,垫入位置 较高。
2、毛圈的形成: 地纱1——在沉降片的片颚上弯纱——普通线圈 毛圈纱2——在片鼻上进行弯纱——拉长沉降弧 3、毛圈高度的调整 (1)更换片鼻高度不同 的沉降片(片鼻上沿至 片颚上沿的垂直距离称 为沉降片片鼻的高度) (2)双沉降片技术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3-4-5
(一)特性 1、衬纬组织的特性取决地组织及纬纱的性质 2、织物结构紧密,尺寸稳定,延伸性小,保暖性好 3、当纬纱采用弹性纱线,裁剪时容易回缩 4、当采用非弹性纬纱时,衬入的纬纱被线圈锁住,可形成结构紧密厚实、尺 寸稳定延伸度小的织物
(二)用途 一般用于袜口、领口、袖口等产品中
三、衬纬组织的编织工艺
第三节 添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添纱组织的结构与 分类(plating stitch)
1、定义——指针织物上全部 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 (重叠)形成的一种花色组 织。
2、添纱的目的: (1)织物正反面具有不同的色泽与性质,如丝盖棉; (2)使织物正面形成花纹; (3)采用不同捻向的两根纱线编织时,可消除针织物
线圈歪斜。
3、添纱组织分类: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简单添纱、交换添纱 (2)部分线圈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绣花添纱
(一)全部线圈添纱组织
1、定义——织物中全部线圈均由二
个线圈重叠而成。织物一面由一种纱线显露, 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
交换添纱 (reverse plating):根据花纹要求相 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 置。
关键是将纬纱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背面,使其不参加编织,纬纱 被夹在圈柱中
如图中(1):1、2是上、下织针运动轨迹;地纱3穿在导纱器4的 导纱孔内,喂入到织针上进行编织;纬纱5穿在专用的衬纬导纱器6 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针背一面
如图中(2):亦可选用上一系统的导纱器作为衬纬导纱器
图(1)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 图(2)表示正常添纱编织。 图(3)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织针下降过程中纱线的翻转。
3、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1)编织绣花的面线2与地纱1 不穿在同一导纱器上。
(二)用途 一般用于袜口、领口、袖口等产品中
三、衬纬组织的编织工艺
第三节 添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添纱组织的结构与 分类(plating stitch)
1、定义——指针织物上全部 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 (重叠)形成的一种花色组 织。
2、添纱的目的: (1)织物正反面具有不同的色泽与性质,如丝盖棉; (2)使织物正面形成花纹; (3)采用不同捻向的两根纱线编织时,可消除针织物
线圈歪斜。
3、添纱组织分类: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简单添纱、交换添纱 (2)部分线圈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绣花添纱
(一)全部线圈添纱组织
1、定义——织物中全部线圈均由二
个线圈重叠而成。织物一面由一种纱线显露, 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
交换添纱 (reverse plating):根据花纹要求相 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 置。
关键是将纬纱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背面,使其不参加编织,纬纱 被夹在圈柱中
如图中(1):1、2是上、下织针运动轨迹;地纱3穿在导纱器4的 导纱孔内,喂入到织针上进行编织;纬纱5穿在专用的衬纬导纱器6 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针背一面
如图中(2):亦可选用上一系统的导纱器作为衬纬导纱器
图(1)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 图(2)表示正常添纱编织。 图(3)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织针下降过程中纱线的翻转。
3、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1)编织绣花的面线2与地纱1 不穿在同一导纱器上。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6
(三)花式毛圈的编织
1、编织方法 (1)通过选针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2)通过选择沉降片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2、满地提花毛圈编织 (1)采用双沉降片和预弯纱技术进行编织 (2)双沉降片(1—毛圈沉降片,2—握持沉降片)
(1)起始位置 (2)垫入地纱 (3)地纱预弯纱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色毛圈纱 (5)第一色毛圈纱预弯纱 (6)第一次未被选中的织针垫入第二色毛圈纱
毛圈织物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毛圈能否紧固在地 组织中,以及毛圈高度是否均匀一致
在某些毛圈机上,则采用了双沉降片技术,以 便更好地控制毛圈的编织
(二)正包毛圈的编织
1、双沉降片:脱圈沉降片1和握持毛圈沉降片2 2、二片沉降片相邻排列在同一槽中
3、正包毛圈编织过程
(1)织针上升退圈
针1上升退圈 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
持毛圈沉降片4向针筒中 心挺进,其片鼻伸入前几 个毛圈2中去,抽紧,使 毛圈高度均匀;脱圈沉降 片3略向外退,放松地纱 线圈。
(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
地纱5垫入位置较低; 毛圈纱7垫入位置较高; 握持毛圈沉降片4和脱圈
沉降片3都向外退出。
(3)弯纱成圈
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运动直到弯纱结束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有多色,并经 过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非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沉降片来编织,一般为单色(也可多色), 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凹凸(浮雕)花纹
二、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一)特性 1、毛圈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与吸湿性 2、产品厚实,柔软
(二)毛圈织物的用途 1、毛巾 2、睡衣、浴衣以及休闲服等 3、毛巾毯、窗帘、汽车座椅套等装饰和产业用品等
满地毛圈(all-over plush)组织——通常把在每一成圈系统 每根针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线圈形成拉 长的沉降弧的结构。它能得到最密的毛圈,毛圈通过剪毛 以后形成天鹅绒(velour)织物
纬编花色组织及编织方法(集圈、长毛绒、衬经陈伟)
❖ 通常用于表示由成圈、集圈和浮线组合 的单面织物组织(双面织物一般用编织 图表示)。
8
结构意匠图
对意匠图上的小方格给予不同的含义,但需要加以说明。
9
2、花型意匠图
❖ 花型意匠图用来表示提花织物正面(提 花一面)的花型与图案。
10
花型意匠图
❖ ×”表示由一种色线编织的 线圈
❖ 空格表示另一种色线编织的 线圈
56
➢ 色彩花纹效应: •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
面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 •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
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 彩效应。
正面效果图
色纱排列
——成圈
——集圈
57
——成圈 ——集圈
正面效果图
58
➢ 利用集圈缩短浮线
36
双色、三色双面提花织物
37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又称完全提花组织。
❖ 特点
❖ 正面一横列由两根(两色提花) 或三根(三色提花)纱线编织 而成;反面一横列由一根纱线 编织而成;
❖ 正面形成所要求的花纹,反面 形成横条纹;
特点:
• 织物两面外观不同,其中一面为拉长线圈,另一面 为胖而圆的线圈。
• 织物较基础组织短、宽、厚实。
62
(2)畦编组织: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 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
特点:
• 织物两面外观相同,全部为拉长线圈。
• 纵行挺凸,条纹清晰。
• 织物较基础组织短、宽、厚实。
63
❖ 集圈的连接作用
8
结构意匠图
对意匠图上的小方格给予不同的含义,但需要加以说明。
9
2、花型意匠图
❖ 花型意匠图用来表示提花织物正面(提 花一面)的花型与图案。
10
花型意匠图
❖ ×”表示由一种色线编织的 线圈
❖ 空格表示另一种色线编织的 线圈
56
➢ 色彩花纹效应: •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
面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 •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
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 彩效应。
正面效果图
色纱排列
——成圈
——集圈
57
——成圈 ——集圈
正面效果图
58
➢ 利用集圈缩短浮线
36
双色、三色双面提花织物
37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又称完全提花组织。
❖ 特点
❖ 正面一横列由两根(两色提花) 或三根(三色提花)纱线编织 而成;反面一横列由一根纱线 编织而成;
❖ 正面形成所要求的花纹,反面 形成横条纹;
特点:
• 织物两面外观不同,其中一面为拉长线圈,另一面 为胖而圆的线圈。
• 织物较基础组织短、宽、厚实。
62
(2)畦编组织: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 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
特点:
• 织物两面外观相同,全部为拉长线圈。
• 纵行挺凸,条纹清晰。
• 织物较基础组织短、宽、厚实。
63
❖ 集圈的连接作用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1-2
正面,也称四角网眼。
三、双面集圈组织
1. 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或双罗纹组 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2. 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在织物一面形成小孔花纹。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3.常见组织: (1)半畦编组织: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
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循环。
分别在两个针床上编织的组织可通过 集圈连接在一起。
四、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特性: 1. 利用集圈可形成多种花色效应(色彩效 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 脱散性、横向延伸性、耐磨性、断裂强 力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小,且容易抽丝。 3. 织物厚度、宽度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大, 长度比基础组织小。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
第一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 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 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针床数 双面提花组织
用途:毛衫、T恤、吸湿快干功能性服装
三、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通常在 织物的正面形成色彩花纹效果。其反面有横条纹、 纵条纹、小芝麻点、大芝麻点等几种效果。
正面
反面
1.完全提花组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在编织反面线 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练习:能不能把编织图画出来??
Ⅳ
78
Ⅲ
56
Ⅱ
34
Ⅰ
12
六角网眼(反面珠地) 四角网眼(正面珠地)
(2)双珠地: 交错的单针双列集圈。 • 凹凸效应比单珠更明显。 • 生产效率比单珠低。 • 织物厚度比单珠要厚。
三、双面集圈组织
1. 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或双罗纹组 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2. 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在织物一面形成小孔花纹。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3.常见组织: (1)半畦编组织: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
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循环。
分别在两个针床上编织的组织可通过 集圈连接在一起。
四、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特性: 1. 利用集圈可形成多种花色效应(色彩效 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 脱散性、横向延伸性、耐磨性、断裂强 力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小,且容易抽丝。 3. 织物厚度、宽度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大, 长度比基础组织小。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
第一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 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 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针床数 双面提花组织
用途:毛衫、T恤、吸湿快干功能性服装
三、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通常在 织物的正面形成色彩花纹效果。其反面有横条纹、 纵条纹、小芝麻点、大芝麻点等几种效果。
正面
反面
1.完全提花组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在编织反面线 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练习:能不能把编织图画出来??
Ⅳ
78
Ⅲ
56
Ⅱ
34
Ⅰ
12
六角网眼(反面珠地) 四角网眼(正面珠地)
(2)双珠地: 交错的单针双列集圈。 • 凹凸效应比单珠更明显。 • 生产效率比单珠低。 • 织物厚度比单珠要厚。
9第三章(调线-复合组织) 纬编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工艺解读
第十节 移圈织物与编织工艺
一、移圈织物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凡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转移线圈部段形成 的织物称为移圈织物。 2、分类:纱罗组织——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针编弧
部段的组织
菠萝组织——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沉降弧 部段的组织。
(一)纱罗组织 1、定义: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 照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 移,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由 于纱罗组织应用较多,习惯上将其称为 移圈组织。 2、分类:单面纱罗组织 双面纱罗组织
b. 如图(2)所示,
另一导纱指7带着夹 线器9、剪刀8和纱线 B摆向针背。
如图(3)所示,带 着夹线器9、剪刀8 和B纱的导纱指7与 导纱机件6一起向下 运动,进入垫纱位 置,为垫纱做准备。
如图(4)所示,当 新纱线B在调线位置 被可靠地编织了二三 针后,夹线器9和剪 刀8张开,放松纱端。 导纱指3上的夹线器 5和剪刀4关闭,握 紧纱线A并将其剪断。
针编弧有重叠; 4. 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5. 改变组织结构(单面改为双面或双面改为单面); 6. 菠萝组织针织物的强力较低。 (二)用途: 1. 羊毛衫 2. 妇女时尚内衣
三、移圈织物的编织工艺
(一)纱罗组织的编织工艺 1、编织方法: 如图3-91所示,将下针1上的针编弧5转移到上针3上。 (1)下针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针编弧5被扩张; (2)上针3径向外移穿过扩圈片及针编弧5; (3)下针1下降,将针编弧5留在上针3上。
第七节 调线织物与编织工艺
一、调线织物的结构
1、定义——在编织过程中轮流改变喂入的纱线,用不同种类的纱 线组成各个线圈横列的一种纬编花色组织。称横向连接组织。
2、特点——可得到彩色横条纹织物; 得到凹凸条纹织物; 得到不同反光效应的条纹等; 调线织物可以在任何纬编组织的基础上得到。
8第三章(毛圈组织)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第六节 毛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 类 1、定义——毛圈组织是 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 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 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普通线 圈+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 3、分类 普通毛圈、花式毛圈
(一)普通毛圈组织 1、定义——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 拉长形成毛圈。 2、分类:满地毛圈、非满地毛圈 正包毛圈、反包毛圈 (1)满地毛圈——把每一成圈系统每枚针 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 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 (2)非满地毛圈--部分线圈上有毛圈。
(3)正包毛圈——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并将毛圈纱线圈覆盖的一种形式。 特点:防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 正面抽出,尤其适合于要对毛圈进行剪毛的天鹅 绒类织物。 (4)反包毛圈——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 的毛圈。 特点:对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 形成双面绒织物。
• 双面毛圈组织 •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 有毛圈的一种组织。 • 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 • • 纱线1编织地组织; 纱线2形成正面毛圈; 纱线3形成反面毛圈。
(二)花式毛圈组织 1、定义:花式毛圈组织是指通过毛圈形
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2、分类:提花毛圈组织 两种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
(1)提花毛圈组织 ——是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 使毛圈纱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 形成拉长的沉降弧即毛圈。它可以是 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 有多色,并经过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
3.地纱预弯纱: 织针结束下降,旧线圈29将 针舌关闭,但不脱圈。与此同时, 毛圈沉降片9向中心运动,用片鼻 握持住预弯纱的纱线28。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 被选中 的织针上升被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31,此时地纱 28夹在握持沉降片边沿7 与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 间,而旧线圈被片喉8握 持。
一、毛圈组织的结构与分 类 1、定义——毛圈组织是 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 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 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普通线 圈+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 3、分类 普通毛圈、花式毛圈
(一)普通毛圈组织 1、定义——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 拉长形成毛圈。 2、分类:满地毛圈、非满地毛圈 正包毛圈、反包毛圈 (1)满地毛圈——把每一成圈系统每枚针 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 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 (2)非满地毛圈--部分线圈上有毛圈。
(3)正包毛圈——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并将毛圈纱线圈覆盖的一种形式。 特点:防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 正面抽出,尤其适合于要对毛圈进行剪毛的天鹅 绒类织物。 (4)反包毛圈——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 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 的毛圈。 特点:对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 形成双面绒织物。
• 双面毛圈组织 •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 有毛圈的一种组织。 • 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 • • 纱线1编织地组织; 纱线2形成正面毛圈; 纱线3形成反面毛圈。
(二)花式毛圈组织 1、定义:花式毛圈组织是指通过毛圈形
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
2、分类:提花毛圈组织 两种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
(1)提花毛圈组织 ——是指通过选针或选沉降片装置, 使毛圈纱根据花纹要求在某些线圈上 形成拉长的沉降弧即毛圈。它可以是 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满地提花毛圈通过选针来编织,通常具 有多色,并经过剪毛形成提花天鹅绒 。
3.地纱预弯纱: 织针结束下降,旧线圈29将 针舌关闭,但不脱圈。与此同时, 毛圈沉降片9向中心运动,用片鼻 握持住预弯纱的纱线28。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 被选中 的织针上升被垫入第一 色毛圈纱31,此时地纱 28夹在握持沉降片边沿7 与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 间,而旧线圈被片喉8握 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三角:
编织纬平针组织:
1-4#不工作,0# 与最高位三角工作。
编织提花组织:
0#不工作,1-4# 根据花纹要求换成成 圈、集圈、浮线三角。 最高位三角工作。
精品课件
2.形成花纹的能力
1)花纹的宽度 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不同花 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二针道 B0=2 三针道 B0=3 四针道 B0=4 精品课件
间接式:在发出信息的选针元件与执行选针信 息的工作机件之间有传递信息的机件。如: 拨片式、推片式、滚筒式等。
精品课件
(一)基本编织方法及走针轨迹
1、编织方法
精品课件
成圈:织针达 到退圈高度退 圈,正常吃纱 编织。
不编织:织针 不上升退圈, 不吃纱编织。
2、编织提花织物的走针轨迹
虚线1:被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虚线2:未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精品课件
➢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花纹图案, 设计时花纹图案采用意匠图来表示。
精品课件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单色精品不课件均匀提花组织Leabharlann 单面多色 不均匀提 花组织
精品课件
➢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
数不完全一样。
❖ 无虚线提花:织物反面无浮线配置的单 面提花组织。
精品课件
(二)双面提花组织 ➢ 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 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
精品课件
1. 完全提花组织——
指每一路在编织反
面线圈时,所有反
面织针(在圆机中
即上针盘织针)都
参加编织的一种双
面提花组织。
精品课件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 1)反面形成横条纹效应 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
不
完
全
提
正面花纹意匠图
花
组
织
精品课件 反面花纹意匠图
不
反面呈芝麻点
完
全
提
花
组
织
精品课件
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
三色提花——三个成圈系精统品课完件 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精品课件
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1)织物延伸性小,弹性小,强力低,脱散性
小。 2)织物厚度增加,平方米克重大。 3)生产效率低。 2、用途 1)服装用布 2)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有3n种排列可能
H0=3n-1 若为四跑道
各档三角均为 浮线三角
H0=3n-1=34-1=80
假如花纹横列重复出现,且不成循环,则完全组织
花高可扩大,但Hmax ≤ M(M-成圈系统数)
精品课件
一般 B----为总针数的约数 H----为成圈系统数的约数 B与H的比例要适当,使花型美观
(一)单面提花组织 均匀(规则)提花:在一个完全组织中,
每个纵行的线圈数相等。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在一个完全组
织中,每个纵行的线圈数不相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 特点: 1)n色提花织物的每一横列最多有n根纱组
成。 2)织物线圈大小基本相同、结构均匀、外观
平整。 3)每个线圈后面的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4)每枚织针的编织次数相同。 5)浮线不宜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勾丝。一般 不超过5个圈距。
第三章 纬编花色
组织与编织工艺
精品课件
本章知识要点
❖ 提花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 多针道变换三角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 计,及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
❖ 集圈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走针轨迹和工艺设计。
❖ 其它花色组织简精介品课件。
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
❖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 排列;
则最大花宽Bmax=B0=n ❖ 若踵位对称排列“ ”或“ ”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 将n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 = N(N为针筒总针数)
精品课件
2)花纹的高度
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线
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 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配置在这些不 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 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分类: 针床数 结构 色纱数
反面编织
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 单色提花组织 多色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 不完精品课全件 提花组织
在2-3色为宜。
精品课件
2.不完全提花组织——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
提花组织。
❖ 特点: 1)反面可形成纵条纹、小芝麻点、大芝麻
点,等效应。 2)纵条花纹容易“露底”,很少采用。 3)正反面线圈纵密的差异比完全提花组织
小,并随色纱数的不同而异。
精品课件
反面呈纵条纹
精品课件
成圈 不编
(二)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与 工艺设计
1.选针原理
通过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又称不同 踵位织针)和相对应三角的变换来实现选 针的目的。 ❖ 单面四针道针织机 ❖ 双面四针道针织机
精品课件
机件配置 三角: ZA成圈三角, ZB集圈三角, ZC浮线三角(不编织) ——三功位选针 织针: 踵位0#——选针踵 踵位5#——压针踵 踵位1-4#——选针踵
精品课件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 生产设备:具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 ❖ 提花圆机的分类:机械式、电子式 ❖ 机械式选针特点: 价格便宜;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花型范
围小。 ❖ 电子式选针特点: 花型大小不受限制;变化快;但价格较贵。
精品课件
机械式选针方式分类:
直接式: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 用于针踵来进行选针。如:分针三角、多针 道变换三角、提花轮选针。
精品课件
3.设计案例
例1: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针排 列图和三角排列图。双色均匀提花组织,两路编织 一个横列。
Ⅰ ⅡⅢⅣ
2)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效
应。
➢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 的次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
精品课件
➢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将提花线圈与平 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而 使浮线减短。
缺点:对花纹外观有影 响。
精品课件
有虚线提花与无虚线提花
❖ 有虚线提花:织物反面有浮线配置的单 面提花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