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
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
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跨国经济活动的学科,涉及如何在不同的政治
和文化环境下实现经济繁荣。
2.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有哪些?
国际经济学涵盖了货币政策、关税、贸易政策、外汇市场、国际投资、全球财富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等诸多方面。
3.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国际支付中资源输出与货币输入之间达到平
衡的状态。
当该国的出口货币大于进口货币时,该国经济将处于收支
平衡状态。
4. 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为避免支付紧急情况而储存的外汇资金,包括
货币、黄金、央行发行的结算凭证及任何其他令外国人满意的财产。
5. 全球财富分配是什么?
全球财富分配是指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财富均衡分配的过程。
它展
示出各国对全球财富储备的拥有比例,以及各国拥有财富经济发展地
位的差异。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际贸易B. 国际金融C. 国际投资D. 全球化答案:A2.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大卫·李嘉图B. 亚当·斯密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答案:A3.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个国家会专门生产并出口其:A. 劳动力密集型商品B. 资本密集型商品C. 技术密集型商品D. 资源密集型商品答案:B4.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价格竞争力B. 贸易政策C. 贸易壁垒D. 贸易协定答案:A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监督成员国的经济政策B. 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答案:C6.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标是:A.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B. 减少全球贫困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 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7.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一国的货币贬值,那么该国的:A. 出口会增加B. 进口会增加C. 出口和进口都会增加D. 出口和进口都不会增加答案:A8. 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A. 投资规模B. 投资期限C. 投资方式D. 投资回报答案:C9.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其主要目的是:A. 降低成本B. 增加市场份额C. 规避贸易壁垒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关税同盟D. 双边贸易协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A. 资源禀赋B. 技术水平C. 消费者偏好D. 贸易政策答案:ABCD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经常账户B. 资本和金融账户C. 储备资产D. 政府预算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A. 贸易创造B. 规模经济C. 投资自由化D. 货币贬值答案:ABC4.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A. 提供稳定的汇率B.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C.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D.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答案:ABC5.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A. 银行B. 跨国公司C. 政府D. 个人投资者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区别。
国际经济学_期末考试重点简答题汇总
1.亚当。
斯密的国际贸易观点与重商主义的观点有何区别?重商主义认为国际贸易虽能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由于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亚当斯密则认为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倡自由贸易,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那么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就能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2.举出一个数字的例子,说明生产两种商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还能在其中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定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
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
但是由于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四倍,而产酒的效率仅为英国的两倍,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
所以美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布.3.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世界贸易的模式只能由供给条件决定。
请解释。
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都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及认为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并且一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
所以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对产品价格仅由供给因素决定,需求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
4.比较成本的概念如何与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怎样导致不同的机会成本。
ﻩ因为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设为唯一的投入要素,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因素中的一种,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国内经济政策B. 国际贸易与投资C. 国际货币体系D. 国际政治关系答案:B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什么?A. 其资源最丰富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C. 其技术最先进的商品D. 其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商品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B. 配额C. 出口补贴D. 进口许可证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商品,进口其生产效率最低的商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2.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它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官方储备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本流动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官方储备账户记录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变动。
三、论述题1. 论述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其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减少;同时,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导致进口增加。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促进出口;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抑制进口。
此外,汇率变动还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因为投资成本和收益会随着汇率变动而变化。
2. 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挑战方面,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就业产生压力,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复习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P36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是,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ppt: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希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越单一越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由于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的差异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这样,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就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通过国际分工,一国只生产有限系列的同类商品,获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通过国际贸易,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所示,如果甲、乙两国各方面的条件完全相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就完全相同。
规模报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都在A点生产和消费,国内相对价格都是P A。
如果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甲国的生产就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同时X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此时甲国出口BC单位X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 W换取CE单位的Y商品,在E点消费。
同样乙国的生产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同时Y商品的相对价格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
此时乙国出口B’C’单位的Y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 W换取C’E 单位的X商品,也在E点消费。
这里BC=C’E,CE=B’C’。
可见,通过分工和贸易,两国都达到了更高的福利水平。
补充ppt: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开放条件下)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如果甲国专门生产X,乙国专门生产Y,甲乙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可能性边界,位于图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两国都会获益。
国际经济学简答
比较优势理论VS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而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而新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从供给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经济报酬不变,新贸易理论引入规模经济进行研究。
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最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贸易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在该问题中要区分价格粘性还是价格弹性模型。
在价格粘性模型下,一国货币供给量减少将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利用非抛补利率平价等式可知,本币名义汇率将升值。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胀,因此实际利率将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名义利率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预期通货紧缩。
在价格完全弹性的模型下(即长期分析,价格可调整),预期通胀使得名义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不变),本币名义汇率贬值(根据购买力平价)。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价格弹性模型,预期通胀使得名义利率上升,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它隐含了一个假设即预期实际利率不变。
如果预期实际利率上升,那么预期本币实际汇率将贬值。
如果预期本币实际汇率贬值是由于现在实际汇率暂时性升值所致,那么名义汇率升值。
自由贸易中的双赢: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各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通常把贸易国分为三类: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比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套利: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9.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_简答_计算
国际经济学一、简答题与计算题1.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做出分析出口的贫困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出口量随生产提高而增大,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1、贸易条件与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
如图所示,图中生产力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到C’。
由于这时新的世界价格线T’较原价格线T更为平缓,斜率即价格下降。
结果是出口增加,但出口相对价格下降,同量出口可换回的进口下降;无差异曲线从I降到II,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
(1)条件。
一是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二是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该国的任何出口增长都会导致世界市场价格的波动;三是该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促成销量的增加;四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2)案例。
中国的成衣和钨矿砂出口。
3、政策含义及评价。
(1)政策含义。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单一,许多国家根据东亚的发展模式在走出口导向的道路,产生了出口日益增多价格却越来越低的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从长远看应该予以调整。
(2)评价。
出口贫困增长现象只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定阶段,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01)(1)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条件:①对方不报复;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复习
简答题1、 简述进口配额和等效的进口关税存在的差异。
1、进口配额不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关税会给政府带来财政收入;2、对于给定的进口配额,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关税导致更高的国内价格和更多的国内生产量;而对于给定的进口关税,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配额导致更高的消费量和进口量,而对国内价格和国内生产量的影响较小。
3、进口配额对实施配额管制的国家的国内市场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进口配额能将潜在的垄断转化成现实的垄断,使得国内工业能完全消除国外产业的竞争。
4、在关税的情况下,要想将进口量限制在一个愿望的水平上,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国内进口替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进口配额的情况下,则一定能将某种商品的进口限制在愿望的水平上〔即配额的水平上〕。
〔共4点,每点2分〕2、 简述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二者的主要区别。
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该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H -O 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
〔3分〕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3分〕 二者区别:要素禀赋论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出发来解释国际贸易,而比较优势论则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
〔2分〕3、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每点4分〕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给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简答
一.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交换利益系指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二.不发生贸易的五个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的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三.国际贸易的起因(论述题)1.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说:两国的生产技术差异表现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由此每个国家应出口绝对优势产品,进口绝对劣势产品。
(2)、比较优势说: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2.H-O理论:要素禀赋说:一国出口密集使用丰富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4.产品周期理论:技术差异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决定要素。
5.新贸易理论:(1)、外部规模经济可导致国际贸易发生,此外规模经济是比较优势外的另一个独立贸易起因。
(2)、产业内贸易以规模经济引起。
四.H-O定理结论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其实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五.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者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六.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国际经济学(简答题)1.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产生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2. 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如果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得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在)模仿国之间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仿国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创新国将向其模仿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仿国进口相同产业中的旧品种。
3.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图如下:4.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答: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
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
国际经济学总复习简答题
1. 在资本完全不流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资本完全流动三种情况下,试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1)在短期内(国内货币供给尚未来得及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效果(假设最初国际收支是平衡的);(2)在长期内(中央银行为维持固定汇率采取干预措施之后)对国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
答案提示:利用画图进行分析,资本完全不流动BP 线为垂线,资本不完全流动BP 线的斜率大于0度小于90度,资本完全流动BP 线为水平线。
2. 出口倾销 定义:垄断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国内市场取得垄断高价后,以低于国内价格的形式大量出口出口倾销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1)国内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必须充分分隔(3)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际需求弹性3. 试解释J 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 曲线。
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实例请自己举出。
4. 铸币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mint parity)基本内容:实际交易汇率是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是这种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以黄金输送点作为其波动有界限,这样就使金本位制下的汇率自发维持在一个较固定的水平。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1.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产生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2. 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如果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得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在)模仿国之间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仿国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创新国将向其模仿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仿国进口相同产业中的旧品种。
3.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图如下:4.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答: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
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
5.试述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答:1、穆勒标准是从内部规模经济和产业本身的角度提出,是最基本优势;2、巴斯塔尔布标准是从国家总体福利的角度提出的,是比较优势;3、凯普标准是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提出的,是竞争优势。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
4.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6.套利:套利( arbitrage): ,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或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8.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9.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1.怎样依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说因素天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界限之间的差异?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钱不变的前提下,某一因素的增添会以致密集使用该因素部门的生产增添,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降落。
假如两个国家的因素天赋不相同,则某种因素多的国家,会产生更多密集使用该因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界限就出现了差异。
2.联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说为何美国一直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假如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家产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取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伏)模拟国之间出现家产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拟国生产的是此家产产品的旧品种。
创新国将向其模拟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拟国入口相同家产中的旧品种。
3.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新贸易理论解说的是家产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说的是家产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定是不完整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定是完整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应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重申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定全部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规模酬劳不变。
图以下: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家产内家产间不完整竞争完整竞争需求角度供应角度产品差异同质产品引入了规模经济规模酬劳不变4.试依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说出口补助政策的拟订过程。
答: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鉴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派格局,因此不同利益公司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响,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样力量交叉在一同最终决定政策的拟订或选择。
我们把利益公司分红三种:入口代替部门、出口部门和花费者集体。
关于出口补助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入口代替部门和花费者固然不支持此项政策,可是此后项政策中遇到的直接损失不显然,也不会强烈反对。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全)
一:简答题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内容答: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过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优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对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命题答:1)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2)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3)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结果,往往是使各个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4)还存在着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波—萨缪尔森定理。
前者说明要素禀赋的变化对于生产结构的影响,后者的内容主要是解释收入变化的4试画出J曲线并说明其含义答: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即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要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
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出口增长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本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策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
5试画出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答:当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的时候,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生产点A向外移动到A,贸易1出口也因此扩大,但是出口结构并没有改变,世界价格线在出口迅速扩大之后发生变化,从TW 移动到TE 1,斜率发生了变化,结果是出口增加,但是价格下降,总体福利下降,即消费点由C 点下降到C 1点。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一、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
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二、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出口补贴对小国的影响如以下几点:(1)国内产量提高,产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增长(3)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出口补贴对大国的影响如以下几点:(1)国内产量提高,产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增长(3)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4)国际市场价格降低,国外消费者受益,国外生产者受损三、试比较各种区域一体化差异(五种形式的特征)?1、自由贸易区:成员间取消商品贸易的障碍;没有统一对外关税。
2关税同盟: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贸易壁垒;设立共同对外关税。
3、共同市场:成员国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经济同盟: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5、完全经济一体化: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统一了货币,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四、简述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两者的主要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相对差异,各国只生产比较优势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都获利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两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_简答
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1)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则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对应于机会成本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呈平行关系,所以封闭相对价格水平相同,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2)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
7.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案: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一、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
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二、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出口补贴对xx的影响如以下几点:(1)国内产量提高,产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增长(3)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出口补贴对xx的影响如以下几点:(1)国内产量提高,产业得到保护和发展(2)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增长(3)国内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消费者福利受损(4)国际市场价格降低,国外消费者受益,国外生产者受损三、试比较各种区域一体化差异(五种形式的特征)?1、自由贸易区:成员间取消商品贸易的障碍;没有统一对外关税。
2关税同盟: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贸易壁垒;设立共同对外关税。
3、共同市场:成员国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经济同盟: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5、完全经济一体化: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统一了货币,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
四、简述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两者的主要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相对差异,各国只生产比较优势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都获利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两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是两国进行贸易的基础。
一国生产并出口自己相对丰富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贸易使双方获利。
区别:1、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3、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五、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什么多数以产业间为主,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产业内为主?1、二者最大区别在于两者所决定的贸易模式不同,前者背景是一个用众多生产差异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行业,这位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而后者以要素禀赋差别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为贸易基础,因而两国的专业化的分工必然导致产业间贸易2、两国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所占的相对比重取决于两国要素禀赋的相似度。
如果两国的的资本/劳动比非常相似,那么产业间贸易会很少,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将占主导地位;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很大,则基于比较优势之上的产业间贸易将成为主要贸易模式,而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会很小。
六、试比较产品生命周那么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相同点: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国际贸易不同点: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市场机构没有要求,而要素禀赋理论则要求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规模收益不变。
2、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理论,而要素禀赋理论是一个静态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包含了要素禀赋理论论述题1结合实际分析关水与非关税的应用前景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境遇时,由政府说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说征收的税。
而关税是一种间接税,最后的税都转嫁给了消费者。
必然造成成本的增加。
因此国际上可以通过关税来增加的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起到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
关税的大小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机构,一个市场的供应情况,而关税过高则会刺激走势,关税太低,则不能保护地方工业。
而且关税还可以用于报复,比如反倾销税等。
因此关税在当今的贸易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非关税壁垒,则是以一种限制进出口的方式来保护国家利益。
而非关税壁垒则可以加强估计竞争的需要。
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提高技术。
当然这对发达国家非常有利,对发展中国家反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而且非关税壁垒还可以保护国家的环境健康,生命安全。
非关税壁垒的针对性非常强,也非常的灵活。
能起到有效的保护,更直接的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而且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打着合理和科学的旗号来限制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而且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非常的不利。
难以应付。
2为什么技术性贸易壁垒被许多国家用作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某经济体以维护基本安全、保障生命、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检验和检疫措施、包装、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
1、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看,随着世贸组织贸易规则的完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传统贸易壁垒逐渐弱化,反倾销措施仍持续存在,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上半年,各成员国通报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为23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974件,占总量的71%。
据估计,去年技术标准影响了全球80%的贸易,涉及金额达8万亿美元。
2、中国出口企业因此面临巨大考验。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发生的召回案中约六成针对中国商品,涉及宠物食品、玩具、轮胎等多个领域。
另据中国商务部官员提供的数据,在欧盟,今年上半年针对产品安全环保标准的“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共发布消费者警告599次,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达292次,占总量的近一半。
3、专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从外因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欧盟都以强调自身利益为核心,对外态度逐渐用强。
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优势,在标准制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因而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其重要贸易壁垒。
4、从内因来看,中国企业出口依赖度大,自主品牌较弱,对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形成一定冲击;同时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形成竞争。
去年对我国发动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地区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东盟。
5、不过,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两面性。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初衷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提高居民福利、纠正贸易失衡等功能。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出口迅速增加过程中往往遇到较多贸易摩擦,日本、韩国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历类似时期。
因此,中国企业应努力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3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诉讼的原因?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诉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业,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国际经贸形势所迫。
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他们(包括美国)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进入。
另一方面,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生效,要求各国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各国为抵消这一谈判结果对本国工业的冲击,纷纷采用反倾销这一便利而有效的措施。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出口产品种类多、数量大,保持对较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宝2贸易的顺差,自然成了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第二,制度差异引起歧视。
国际上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社会方义中国怀有偏见,往往给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机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负责任。
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这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即一家企业遭受反倾销起诉,全国同类出口产品同为被告,这显有失公正合理。
虽然欧盟于1998年4月改变了对华反倾销政策,名誉上称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但实际上还是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但实际上还是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对我国仍实施歧视性的反倾销措施,采用“参照国”等不合理做法。
第三,价值竞争激烈。
我国产品本身就具有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优势,再加上出口秩序的混乱,出口企业削价竞销,导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对进口国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
第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
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出口的一些产品,科技含量低,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如纺织品、半成品等,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
第五,国际营销谋略不足。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制定总体营销和自己品牌占略,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
一方面,一些出口企业由于急于成交,报价较低,易使进口方造成“价廉质劣”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进口国消费者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不重视口味、款式、包装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往往使一些“好货”卖不出“好价钱”;再一方面,一些企业未能根据国际市场和进口车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第六,法律应诉不力。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反倾销应诉机制,存在着应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应诉意识淡薄等问题。
国外对华反倾销案调查后,许多企业因多种顾虑往往不愿应诉。
我国反倾销诉讼的被动与消极做法,给那些指我国倾销的国家造成了易于成功的错觉,其结果不仅助长了有些国家肆意对华倾销的气焰,还丧失了多年开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