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探讨 马雪峰
风力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风力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风力技术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风力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风力技术的原理风力技术是利用风的动能来产生电能或机械能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基于风能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2.1 风能的转化过程当地面的空气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产生温度差异,形成气压差。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空气以气流的形式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
2.2 风能的传递过程风能通过风机(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一般由风叶、主轴、发电机和塔架等组成。
当风吹过风叶时,风叶会受到气流的冲击,转动主轴,使发电机产生电能。
3. 风力技术的应用3.1 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风力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风力发电厂通常建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大量设置风力发电机组来收集风能并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优点,是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3.2 风力泵水风力泵水利用风能驱动抽水泵进行水的提升。
这种应用适用于农田灌溉、农村生活用水和荒漠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风力泵水不受传统能源供给的限制,能够在偏远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
3.3 风力驱动机械风力可以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设备,如风力车、风力轮船等。
在过去,风力车被广泛用于粮食磨碎、水泵抽水等农业生产活动中。
如今,风力驱动机械也被应用于某些特定的工业领域。
3.4 风力空调风力可以利用空气流动的原理,通过风力驱动来实现空调设备中的空气循环、排放和换热等过程。
这种低碳环保的方式可以减少电力能耗,并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 风力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4.1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兴起为了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机组趋向于大型化。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能够更好地利用风能资源。
4.2 风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风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系统中,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简述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清洁能源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和居民用电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2. 风力发电的原理风力发电的原理基于风能的转化。
风能是由太阳能引起的大气运动产生的,当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风轮时,风轮开始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3. 风力发电的组成部分风力发电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风机(风轮): 风机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组件,它通过叶片的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 发电机连接在风机轴上,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包括风力的强度和方向等参数;•变频器: 变频器用于调节发电机的转速,以适应不同的风速条件,并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用于储存多余的电能,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以实现平稳的电能输出。
4. 风力发电的应用风力发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工业应用: 风力发电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力供应,如制造业、矿山和石油钻探等行业;•农业应用: 风力发电可用于农业灌溉系统的电力供应,为农田提供所需的水源;•居民用电: 风力发电可用于居民区和乡村的电力供应,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远离电网的地区: 风力发电可用于远离电网的地区,为偏远地区提供电力;•船舶应用: 风力发电可用于船舶的动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5. 风力发电的优势和挑战风力发电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5.1 优势•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大气污染物;•可再生性: 风能是可再生资源,不会耗尽;•经济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扩大,风力发电的成本逐渐下降,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地域广泛: 风力资源广泛分布,可以在全球各地使用。
5.2 挑战•不稳定输出: 风力发电受到风速和风向的影响,输出电能不稳定;•图景问题: 风力发电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大量的风轮,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储能问题: 风力发电需要储能系统来平衡电能的供需,储能技术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浅析风力发电工作原理及应用_1
浅析风力发电工作原理及应用发布时间:2021-12-09T09:29:11.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21年第9期作者:张荣星[导读] 如果风力发电技术能够得到发展和普及,对未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对风力发电的原理及前景进行探究。
(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越来越多。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当前我国在风电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风力发电;原理;问题;对策引言在如今能源缺乏的时代,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很重要,风力发电在现在世界的利用率很低,这对未来的发展很不利,如今世界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匮乏,按现在的消耗速度,地球可开发的资源不足以未来的使用,虽然现在世界上对水利和风能的使用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大力发展,尤其是风能的使用,如果风力发电技术能够得到发展和普及,对未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对风力发电的原理及前景进行探究。
1风力发电原理在对风能进行利用并发电的过程中,风力发电机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在空气中的流动而带动风力发电机的风轮进行高速转动,然后将风能转化为动能,然后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发电机轴和转子进行旋转,并将动能转变为电能,而且可以并入电网中供给用电负荷进行使用。
对于风力发电机来说,影响其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就是风能、风能密度和有效分能密度,其中的分能就是大气流动而产生的能量,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而风能密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空气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而有效分能密度就是风机可利用的风速范围内的风能密度。
2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火力发电是中国发电的主要形式。
然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污染性已经损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三大难题。
风力发电原理讲解
风力发电原理讲解
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进行能量转换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风的动力将风轮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而供给家庭、工业和商业等用电设施。
首先,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轮和发电机组成。
风轮通常由多个叶片组成,叶片通过转动捕捉到来自风的动能。
当风与叶片相互作用时,风的动力会使叶片旋转。
其次,通过叶片的设计,可以使得风轮转动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这是因为风轮受到的气流方向和速度的影响,叶片的形状和角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风的动能。
通常,叶片的材料采用轻质但坚固的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塑料,以保证风轮的运行效率和结构强度。
另外,风轮与发电机直接相连,发电机通过风轮的旋转产生电能。
发电机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
当风轮旋转时,它会驱动发电机中的转子旋转。
转子内部的导线通过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通过发电机的输出端产生电压和电流。
最后,通过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低电压电能转换为高电压电能,以适应远距离传输或分配到不同的用电设施。
高压电能经过输电线路输送,经过变压器再次降压为适合家庭、工业和商业使用的低电压电能。
总的来说,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风轮和发电机的协同作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利用先进的技术,风力发电系统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它不仅对环保友好,而且具有稳定可靠的发电能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引言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清洁能源技术。
它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其具体过程如下:•风能捕获:风力发电设备通常采用三叶式风力涡轮机,当风吹过涡轮机时,涡轮会转动。
•转动传递:转动的涡轮通过传动系统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
•电能产生: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给电网或储存设备。
3. 风力发电的应用领域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风电场风电场是风力发电的主要应用场所。
通过建设大型风电场,能够集中大量风力发电设备,提高发电效率。
风电场通常建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沿海地区和山区。
3.2 高海拔地区在高海拔地区,风力资源相对更丰富,且风速较高。
因此,风力发电在高海拔地区具有很大的潜力。
一些山区地区已开始利用风力发电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
3.3 分散式发电风力发电器件相对较小,在分散式发电中有一定的优势。
分散式发电是指将发电设备分布在城市、乡村或建筑物周围,将发电能力最大限度地靠近能源消费点。
风力发电设备可以安装在建筑物屋顶、公共设施和垃圾填埋场地等地方。
3.4 微型风力发电微型风力发电适用于远离电网的地方,如偏远地区的村庄或无电的海岛。
微型风力发电设备通常由小型风力涡轮机和储能电池组成,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的电力供应。
4. 风力发电的优势与挑战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无排放:风力发电不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资源丰富:风力资源丰富且广泛分布。
•可再生:风力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不会耗尽。
•经济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产生,风力发电成本逐渐降低。
然而,风力发电也面临一些挑战:•风能不稳定:风力发电受到风速波动的影响,发电量不稳定。
风电的控制原理及应用
风电的控制原理及应用概述风电是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为了提高风电的效率和稳定性,风电控制系统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风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术。
风电控制的基本原理风电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风机转速和叶片角度来实现风能转化为电能的优化。
以下是风电控制的几个关键要素:1. 风机转速控制风机转速控制是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发电功率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根据风力大小,控制系统会将风机转速调整到最佳状态,以确保风能最大化地转化为电能。
风机转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风速变化自动调整,也可以通过外部指令进行手动控制。
2. 叶片角度控制叶片角度控制是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来改变叶片对风的捕捉效果。
在低风速时,可以调整叶片角度增大风能的捕捉面积,提高叶片的转速;在高风速时,可以调整叶片角度减小风能捕捉面积,以防止风机过载。
3. 转换器控制转换器控制是风电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转换器将风机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高质量的电能,并对电网进行同步接入。
转换器控制系统会监测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根据要求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风电控制的应用风电控制技术在风电发电的各个环节都有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风速预测和预测控制风速预测是风电控制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对未来风速的预测,可以提前进行风机转速和叶片角度的调整,以优化风电发电的效率。
预测控制系统会结合实时的风速和未来的风速预测,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对风机转速和叶片角度的动态调整。
2. 故障检测和故障恢复控制风电控制系统还需要监测风机和转换器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故障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风机和转换器的各项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采取预定的故障恢复控制策略,以降低损失和保证风电的稳定运行。
3. 谐振和损耗控制风电控制系统还需要处理电网谐振和功率损耗问题。
谐振是指由于电网和风电系统之间的电抗不匹配导致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现象。
风力利用的内部机制剖析与应用
风力利用的内部机制剖析与应用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风力进行发电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工程。
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下面本文将从风力发电的内部机制剖析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风力的内部机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过程:风能捕捉、机械能转化和电能产出。
风能捕捉是指风力发电的第一步,即通过风机接收风能。
在风力发电中,常用的接收装置是风轮,它是在一个立式轴上安装的大型桨叶,用以接收风的能量。
当风通过桨叶时,桨叶受到风的推动而开始旋转。
机械能转化是指风轮旋转时产生的转动机械能。
风轮的旋转通过轴传递到发电机,带动发电机内的磁场和导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电动势。
这种转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称为转子。
电能产出是指通过转子产生的电动势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
发电机内的导线中,电动势使得自由电子在导线中产生移动而形成电流。
然后电流通过导线输送到变压器,再经过变压器的升压变换产生高压电能,最终输送到电网供电。
其次,风力的利用可以在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
最常见的应用是风力发电。
利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风力发电可以应用于城市、乡村和海洋等地区,利用大规模的风电场进行集中供电,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分布式发电。
此外,还有一些离岛和偏远地区没有接入电网,利用风力发电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除了风力发电,风力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风力可以用于风力推动的交通工具,如涡轮帆船和风力汽车。
这些交通工具利用风能推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
此外,风力还可以应用于风力水泵,用于农田灌溉、提供饮用水和排水等用途。
此外,风力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通风和通风系统,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排除污染物。
总之,风力利用的内部机制是通过风能捕捉、机械能转化和电能产出这三个过程实现的。
风力可以应用于风力发电和其他领域,如交通、农业和工业等。
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探讨 马雪峰
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探讨马雪峰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越来越多。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当前我国在风电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新能源;风力发电引言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也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了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发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普遍应用,而风力发电过程中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是促进风力发电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大,我国原有的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高要求,阻碍了风力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风力发展的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全年风能资源总量32.26亿kW(地面以上10m风速大于5m/s),实际可开采量为10.4亿kW。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新能源战略已经开始着重发展风电。
因此我国风电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从现在到未来将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风电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将稳步提高。
根据中国工商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市场主要集中在5个国家: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
其中,中国累计装机容量188392兆瓦,居世界第一,美国累计装机容量89077MW,居世界第二。
与2007年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相比,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因为不断增加的装机容量,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风力发电国之一。
2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十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风电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员和资金,累计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
我国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华北丘陵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累计建设了180多家风力发电厂,很好的缓解了当地的用电荒问题。
风力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将其转化成机械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首先,当风流经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时,由于叶片的特殊形状,风流的速度在叶片的一侧会较快,而在另一侧则较慢。
根据伯努利定律,速度越快的流体压力越低,所以在快速一侧的气压较低,而在慢速一侧的气压较高。
这种压差会导致叶片产生一个向低压侧倾斜的力,使叶片开始转动。
接着,通过机械装置,转动的叶片驱动发电机的转子旋转。
这里的发电机通常采用的是感应发电机,其中的转子由永磁体和线圈构成。
当转子旋转时,由于永磁体和线圈之间的磁场变化,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最后,通过接线和变压器等设备,将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我们所需的电压和频率,最终输送到电网中,供人们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合理选择叶片的形状、数量和长度,以及确定风力发电机的安装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综上,风力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利用风能转动发电机的叶片,产生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
利用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对传统燃煤或核能发电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发电方式。
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_1
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3-02-06T08:07:40.288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9月17期作者:王帅、马一铭[导读] 风能由太阳能转化,风能占太阳辐射至地球能量的2%。
王帅、马一铭内蒙古察哈尔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011800摘要:风能由太阳能转化,风能占太阳辐射至地球能量的2%。
由风车磨坊到风力发电,风能使用的变化,体现着科学的发展。
风能是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运用风能最高效的措施。
地球上水流的能量比风能少,各类固体液体燃料之和也不如风能多。
在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风能依靠着建造速度快,环境条件少,使用效率高等优势受到全球各地的重视。
本文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风力发电;现状;问题分析1.风电发电的应用原理和主要优势风力发电是指将风能经由机械能最终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其中风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是由风轮来实现,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是由风力发电机和控制系统来实现。
当风力进入发电系统之后会作为其输入信号,利用风力控制器输出桨距角信号,并且对机械转矩与输出功率进行不断调整,然后机械功率会被传输到发电机里,转化成电能,最后传输到电网中,这样就完成了从风能转化成电能的全过程[1]。
风力发电的主要优势在于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成本低廉、实际占地面积小、装机规模灵活、方便维护、单机容量小、建设周期较短,而且可靠性高,具有多种发电方式。
2.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2.1风力发电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是能源公司主要发展的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目前,由于国家的大力推广以及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正确认识,风力发电已经在整个发电业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企业出现,并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2风力发电技术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多机组单机容量影响风能的利用效率和单位生产成本,如果将机组的单机容量提高,不仅有助于提高风能利用率而且有助于单位投资成本的降低,增加电场的规模效应,节约风电用地。
对河西风电走廊潜在价值的评估与测算(马雪峰)
对河西“风电走廊”潜在价值的评估与测算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马雪峰【摘要】“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其巨大的开发价值所承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向我们昭示,崛起于西部的这一新能源基地,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示范性工程、甘肃强省富民的战略性工程。
它的建成意味着:世界首座千万瓦级的风力发电基地在中国西部——酒泉崛起。
它的综合装机容量和发电能力都将超过三峡,拉动电力投资1600多亿元;节约标准煤近千万吨,与火电相比减少粉尘排放7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6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9800吨;它的投资建设不仅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序幕,而且将打通“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对于优化国家电力能源结构,打造甘肃能源大省地位,有效地减缓风沙对内地的侵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年后,一个集一万多座高百米、叶轮直径达80多米、塔身直径达6米的、纵横500多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奇观,与石窟佛塔、长城烽燧、祁连雪峰、戈壁胡杨、蓝天草原等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立体交织的壮美画卷将展现在中国西部。
【参考文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电力年鉴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关于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思考【导言】风能作为动力,人类社会很早就加以利用,提水磨面,扬帆远航。
风能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一笔丰富而清洁的能量资源,据权威部门测算,地球风能约为27.4亿兆瓦, 可利用风能为200亿千瓦,是地球水能的十倍。
只要利用上地球1%的风能就能满足全球能源的需要。
中国可经济开发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见图1、图2)。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风电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7年,风电装机累计已达到605万千瓦,在建的420万千瓦。
同时,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建设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若干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甘肃省委、省政府在酒泉历经10年测量、实验、论证、规划、建设,决定分三步实施:第一步,随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批准,到2015年,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第二步,到2020年,装机容量增加到2000万千瓦,建成陆上“三峡”工程;第三步,2020年以后,装机容量继续扩大到3000万千瓦以上,使河西走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基地。
风力发电的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
佚名
【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应用》》
【年(卷),期】2009(33)10
【摘要】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风速(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总页数】1页(P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4
【相关文献】
1.风力发电机原理及风力发电技术 [J], 李滨波;段向阳
2.风力发电机原理及风力发电技术 [J], 赵英庆
3."风力发电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J], 岳大为;李洁;荆锴;董砚
4.浅析风力发电工作原理及应用 [J], 刁帅
5.《风力发电原理》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J], 任甜甜;兰鸽;胡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探讨
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探讨摘要:当今时代,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能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
随着化石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带来的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迫在眉睫,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风能作为一种常用的绿色能源,其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的技术相对简单,可控性好,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本文对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风力发电;原理;应用探讨一、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的原理是把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输出。
具体过程是通过风带动风机叶片转动,从而使发电机内部线圈旋转切割磁场,最终产生感应电流,并被储能装置以电能的形式储存起来。
通常风力发电机由风轮叶片、低速轴、高速轴、风速仪、塔架、发电机、液压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其中,风轮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根据风向的变化调节风轮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塔架是连接支撑风轮和发电机的支架,其高度是由周围地势和风轮大小决定的,以确保风轮的正常运行。
发电机是将风轮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风机构造中,定义风轮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比为叶尖速比,是风机的重要参量,其大小是影响风机功率系数的重要参数。
通过设计风轮的不同翼型和叶片数,可以改变叶尖速比。
风机组的功率调节是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手段,其主要方式包括定桨距失速调节、变桨距失速调节和主动失速调节三种。
定桨距失速调节将风机叶片和轮毂固定,叶片顶角不能随风速进行调整,其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强,风机输出功率随风速而变化,因此在低风速下其利用率较低。
变桨距调节是通过改变桨距角调整风能的转化效率,尽可能的提高风能转化效率,使风机输出功率保持平稳。
主动失速调节是通过叶片主动失速来调节输出功率。
当风速低于额定风速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变桨系统通过增加叶片攻角使叶片失速,从而限制风轮的吸收功率。
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与可再生能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在持续学习和研究各种新型能源技术的过程中,大家常常会提到一种叫做“风力发电”的技术。
那么,什么是风力发电呢?本文将具体介绍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风力发电的本质是将风能转化成机械或电能,通过发电机将这种能量转化成电能,进而实现电力的供给。
具体来说,风力发电原理就是利用风能转动涡轮机,由涡轮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涡轮机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轮毂、叶片和本体。
通常来说,叶片是固定在轮毂上的,而轮毂则与发电机轴相连,通过旋转带动发电。
在运转时,风能首先会袭击风轮叶片,使得叶片开始旋转。
随后,叶片的旋转运动会驱动轮毂,轮毂又会驱动发电机旋转,最终罗列电能输出。
可以看出,能否从风中汲取足够的能量转化为电力基于两个重要因素: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涡轮机的效率。
因此,技术上,要想最大化风力发电的效果,这两个因素的平衡至关重要。
二、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一)风力发电机在实际应用中,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是“风力发电机”。
风机靠着高高的轴和旋转的三个叶片,驱动着涡轮机,在风的作用下,旋转的涡轮机又带动发电机旋转,通过发电机实现了对风力能量的转化。
现在市场上,风力发电机分小型、中型、大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的机型适用于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例如,大小不一的风力发电机常常被应用在城市街道灯杆上,可以为城市街道发电,减少环境的污染。
(二)风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是在风场之间选址、设计、建设及管理运营;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可实现规模化集中发电的风能装置。
现在我国风力发电站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内陆城市等地之中,也越发的重视风能发电,有助于减轻当地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量,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其他应用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
例如,在某些地方,风力发电可以被应用到作为荒漠生态修复和防沙治理的手段;制造业方面,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也可以成为对能源需求的替代方法。
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
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一、引言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风力发电机系统是实现风能转化的关键设备,而自动化控制则能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风力发电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探讨其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风力发电机系统的组成风力发电机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变频器、变压器、电网连接和监控系统等组成。
1.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由风轮、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风轮是转化风能的装置,通常由数片叶片组成,叶片的形状和数量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用的发电机有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两种。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叶片的角度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2. 变频器变频器是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适合电网输送的交流电的装置。
它能根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要求,调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和频率,以实现电能的稳定输送。
3. 变压器变压器用于将发电机组产生的低压交流电升压为适合输送到电网的高压交流电。
变压器能够提高输电效率和减少输电损耗。
4. 电网连接电网连接是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与电网连接起来,实现电能的输送和利用。
电网连接需要满足电网的频率、电压和功率因数等要求,以确保电能的稳定输送。
5.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电能输出情况。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三、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当风力发电机组受到风力的作用时,风轮开始旋转,通过传动装置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
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变频器和变压器将电能转化为适合输送到电网的电能。
电网连接将电能输送到用户,实现电能的利用。
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风速和电网负荷的变化,调整风轮的转速和叶片的角度,以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最佳工作状态。
基于高海拔条件的风力发电变流器电流控制研究
基于高海拔条件的风力发电变流器电流控制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友好能源的需求,风力发电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风力发电在高海拔地区面临许多挑战,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海拔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因此,基于高海拔条件的风力发电变流器电流控制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
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能转换装置(通常为风力涡轮发电机)和功率转换装置(如变流器)组成。
变流器的主要作用是将风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适用于网络连接或存储的直流电。
在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和功率波动较大。
因此,确保变流器能够稳定控制电流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控制策略的优化:通过调整控制算法和参数来提高变流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采用改进的PWM(脉宽调制)技术来减小输出波动并降低谐波含量。
2. 温度和海拔补偿:因为高海拔地区的温度和海拔都会对电子元件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引入温度和海拔补偿可以提高变流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具体措施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海拔高度对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整。
3. 过压和过流保护机制:在风力发电机电流波动大的情况下,过压和过流保护机制可以保护变流器免受损坏。
这些保护机制可以及时检测到并响应异常情况,如过流或过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变压器设计和散热系统优化: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导致散热困难,散热系统优化和变压器设计的改进可以提高系统的散热效果,避免热量过度积累导致损坏。
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工作环境,可以采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例如高性能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抗高海拔特性的电子元件。
这些改进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耐高海拔性能。
在研究中,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对电流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建立风力涡轮发电机、变流器和网络之间的多物理耦合模型,可以研究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流控制效果,并进行系统级参数优化。
研讨与项目教学在“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作 者 简 介院 陈健渊1987要冤袁男袁江苏盐城人袁讲师袁工作于盐城工学院袁博士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尧故障穿越尧电机控制等方向的 教学和科研工作遥
Exploration of Seminar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CHEN Jian CHEN Li - bing 渊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Yancheng Jiangsu , 224051 袁 China 冤 揖Abstract铱In view of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Pow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course and the training target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 a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seminar and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 This teaching mode highlights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cultivates students' organization , coordination , innovation ,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ability , and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 揖Key words铱Wind power gener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 Seminar teaching mode ; Project teaching mode ; Exploration
风力发电场风机的检修和维护研究 马学峰
风力发电场风机的检修和维护研究马学峰发表时间:2019-03-06T16:13:14.5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作者:马学峰[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需要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华电福新新疆木垒能源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需要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风力发电是一种比较节能环保的发电方式,明阳 2.0风机是风力发电场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对于整个发电场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风机故障,影响发电场的生产效率。
因此,应该对风力发电场风机进行检修和维护,提升其运行的可靠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风力发电场风机检修和维护的主要内容,探索风力发电场风机故障的检修维护方法。
关键词:风力发电场;风机;检修;维护齿轮箱、叶片、联轴器、轮毂和主轴,是风机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风力发电场风机能够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风力动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叶轮力矩向齿轮箱的传送过程需要依靠主轴、轮毂和联轴器等。
当齿轮箱增速至发电机匹配转速时,就能够实现风力发电场风机的正常运转。
在当前风力发电场中,风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能够保障生产的高效性与持续性,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
因此,应该加强风机运行特点的分析,并能够对风力发电场风机在生产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解决。
操作人员需要明确风机检修维护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在检修和维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实现风力发电场风机性能的提升。
技术人员也应该提升自身水平,保障检修和维护工作的规范性。
一、风力发电场风机检修和维护的内容(一)风力发电场风机检修风力发电场风机设备的清洁状况、锈蚀状况、外观状况和风力发电场风机设备元器件的运行状况,是风力发电场风机检修的主要内容。
定期检修、经常性检修和特殊检修,是风力发电场风机检修的主要形式。
应用于“三合一”系统的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应用于“三合一”系统的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的能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受风速变化的影响,风力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难以保持稳定。
因此,在研究风力发电系统的升级优化方面,变速型风力发电机技术应运而生。
“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轮、发电机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变速型风力发电机作为核心部分,能够实时调节风轮的转速,以及控制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并探讨其在提高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2)设计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方案,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3)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并探究其适用性和可行性;(4)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3.研究内容(1)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分析a. 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b. 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技术特点分析。
(2)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设计a. “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b. 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设计;c. 风电场的经济效益评估。
(3)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实验研究a.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制定;b.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c. 实验分析和评价。
(4)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a. 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概述;b. 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4.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资料分析:采用文献综述的形式,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2)理论分析:对变速型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制定“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方案,评估其经济效益;(3)实验研究:通过搭建“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实验模型,验证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采集实验数据;(4)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5)总结分析: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变速型风力发电机在“三合一”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技术的问题与探讨 马凤林
风力发电技术的问题与探讨马凤林摘要:最近几年,全球变暖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开始着手研发更为环保的能源资源。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能源,有着异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重视。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在各国的推广,风力发电的运营成本不断下降。
但是,要真正掌握风力发电行业的核心技术和特殊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风力发电技术的快速推广。
本文主要讨论了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其关键问题。
关键词:风力发电;技术;问题;探讨导言: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在大踏步的向前发展着,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全球各国开始了一场关于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能源并开发更加清洁可靠的新能源的大讨论。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由于风力资源具有无污染、效率高、成本低、可再生且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因此将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
因此,要提高风力发电的技术水平,克服和解决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风力发电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将是我国未来能源开发技术人员的重点和目标。
1风力测算以及相关的选址技术风力发电技术自身的供电稳定性于风力发电的设备和所在区域的风力有着直接段关系,要想充分保证风力发电所产生的电力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要对风力发电进行风力测算工作,以此来进一步保证风力发电自身供电的稳定性。
因为风力发电的变化比较大,所以风力发电设备的位置必须根据相关的风力来测量,以有效保证风力发电能产生足够的电力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除了风力发电的设备输入成本较高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位置,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关数据。
2风力发电技术存在的关键问题2.1风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分析我国当前风力资源分布情况,东南沿海与西北地区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其他地区风能资源匮乏。
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借助风力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为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社会效益,为环境带来生态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原理及应用探讨马雪峰
发表时间:2019-11-20T15:17:34.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马雪峰[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越来越多。
三峡新能源大柴旦风电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镇 816203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越来越多。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发展风力发电技术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当前我国在风电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新能源;风力发电引言
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也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了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发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普遍应用,而风力发电过程中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是促进风力发电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大,我国原有的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风力发电技术的高要求,阻碍了风力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风力发展的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全年风能资源总量32.26亿kW(地面以上10m风速大于5m/s),实际可开采量为10.4亿kW。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新能源战略已经开始着重发展风电。
因此我国风电发展前景相当可观,从现在到未来将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风电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将稳步提高。
根据中国工商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球风电市场主要集中在5个国家:中国、美国、德国、印度和西班牙。
其中,中国累计装机容量188392兆瓦,居世界第一,美国累计装机容量89077MW,居世界第二。
与2007年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相比,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因为不断增加的装机容量,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风力发电国之一。
2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风力资源极为丰富,十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风电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研发人员和资金,累计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
我国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华北丘陵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累计建设了180多家风力发电厂,很好的缓解了当地的用电荒问题。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大部分部件和技术都是自主研发,但是核心部件还是依靠国外进口,缺乏自主技术。
由于风电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同时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不均匀,风电技术存在市场化水平低、技术欠成熟、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
风力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风电场发的电需要通过远距离输送到需要电的地区,同时风力资源较匮乏的地区无法建设风力发电站,造成风电技术发展不平衡。
风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也会导致电能质量较低。
此外,部分地区对清洁能源的认识不够深刻,忽视了风电技术对环境带来的红利,导致没有对风电资源进行充分开发。
由于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发展时间较短,缺乏自主化技术,很多核心技术和部件还需要依赖西方发达国家,这样就造成被动的技术依赖和过高的资金技术消耗。
同时风电传输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风电机组运行存在安全隐患,电力运营管理人才缺乏,都是制约风电技术的瓶颈。
当前风力发电行业的商品化程度依旧较低,缺乏一套完善的市场体制来保证行业的稳定发展,国家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配套设施和人员。
3解决我国风力发电面临问题的举措 3.1做好谐波抑制措施
第一种是做好谐波抑制工作,影响风力发电并网技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电能的质量情况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技术人员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对结合组静止无功补偿器进行使用,来对影响谐波的因素进行抑制。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能设备的发展方向朝向多元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市场上抑制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谐波抑制工作使用的抑制器是组合型的,由可投切电容器、电抗器以及谐波滤波装置构成,这种抑制器与其中类型的抑制器相比,功率的转化速度加快,可以对风力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发现不稳定的情况,并且对这种情况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抑制谐波的效率以及风力发电的质量情况。
3.2加大研发和管理力度,促进风电产业结构调整
不能过分依赖产品和技术进口,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技术。
3.3完善风电信息分析工作,强化并网管理
第二项工作是加强信息的管理以及提高并网技术体系。
为了提高风力并网工作的完成效率,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在风力发电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完善平台,对风力发电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信息的收集以及整理是一项十分漫长的过程,包括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其中风电规划前期、后期以及运行中期的数据都应该进行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对并网的后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网管理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并网管理的质量,相关的单位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对并网进行大规模的监管、检测,进一步完善风力发电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对于大型的风力发电项目,要做好年度的规划,对风力发电的情况进行严格的记录,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风力发电管理体系的制定以及完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用电的质量情况,提高相关产业的工作效率。
3.4我国部分区域的风能资源开发
根据中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分布广泛、用电地区近的特点,按照“就近接入、本地消纳”的原则,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成为国家发展风电的选择区域,这些地方的风能资源将得到规模化开发,具体表现为3个方面:①中东部和南部地区成为项目核准地区。
②调整这些地区的上网电价,以吸引当地的风电投资。
③国家在《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在2020年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4200万kW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200万kW以上。
3.5强化故障诊断,提升电能质量
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对故障进行诊断。
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对风力发电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提高设备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质量。
3.6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是风力发电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加大风电技术的安全管理,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在人因稀少的偏远地区增加监控力度,密切关注风电设备的各项运行指标,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发展清洁能源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风电技术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平衡。
但是当前风电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分析具体问题,实事求是,制定相应措施,优化风电产业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促进风电技术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曲绍源.关于风力发电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08):196-197.
[2]罗鑫锦.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双重性[J].科技风,2019(13):179.
[3]梁佳斌.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电工技术,2018(12):69-70.
[4]周利鹏.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36):55-56.
[5]林静,蒋雷.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J].通讯世界,2018(05):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