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 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秋 瑾
作者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 ,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 日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 放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 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 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 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 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 烈。
明确: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 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 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 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 抱负、志向,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情 感的抒发。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 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 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绍兴大通学堂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女侠遗风存古今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请同学们为秋 瑾写一段挽词,表达哀思。要求:融入本 词中的相关内容。
示例:上天不公,强派你作女儿身;平生肝胆, 却又远超男儿志。三十二年道路,谁识你英雄 志?青衫不湿,因为我在试着懂你。
作业:
秋瑾与古代另一位女英雄花木兰多有 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木兰 辞》分析这两位女英雄的异同,并写出你 读这两位女英雄后的感受。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 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 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体会。
喜悦激动: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877-1907)
作者简介
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她 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 诗词。前期主要是咏物 写景、感事抒怀、思念 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 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 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 前途的深切忧虑。现在 《秋瑾集》收存诗、词、 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 集外佚诗约十五首,共 二百四十余首。
满江红
秋瑾
wèi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n侬ón/g强派作蛾眉,殊未xi屑è!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jīn
mǎng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先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 中的典故:
当堂练习
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
过去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2表现词人不屑于做封建贵妇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词人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金瓯(ōu)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南史·朱异 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金瓯:金的 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于指国土。 龙泉:宝剑名:雷焕于丰城狱基掘得二剑, 一名龙泉, 一名太阿。晋王嘉《拾遗记·颛顼(xū)》:“(颛 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 起指其方,则剋kēi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 之吟。”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 途的担心和忧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明确: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作 者的心绪。“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 未久,“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 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感慨流露出来。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 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明确: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 突然下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 莽红尘,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 志同道合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译文:自己平时赤胆忠心,国家和民族的危 难常使我热血沸腾。那些庸俗之辈,有谁能 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 经受磨难挫折。
明确:“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 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 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 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 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苦闷忧愁: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 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 人。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 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 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 体现了一种“中和之 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是我 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 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这首词是她赴日留学前一年,在中秋节的述怀之 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 者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思想状况。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为(wèi) 侬(nóng)
拭(shì) 莽(mǎnɡ)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节奏、语气、情感等。
读音停顿
明确: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 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面歌残 终破楚”一句作者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的束缚。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译文: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wenku.baidu.com屑啊!
明确: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 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 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 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 加以蔑视。“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 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 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 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 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 》:“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 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 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 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 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 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 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 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译文: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明确: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实写秋 色,却是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 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 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译文: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 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 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 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 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 东渡日本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