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初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
初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相关内容。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及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几何图形初步、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和多样的题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代数式的构成和运算规则,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与变形、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难点:代数式中的多项式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证明题、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及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图示和实例,清晰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4. 互动探究: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表现和结果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
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1、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4.2.1平方差公式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4.2.1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的内容,下面我就这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2、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感受数学的再创造性的好教材。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新课标》明确指出:“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重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难点应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悉平方差公式;(2)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3)会推导验证平方差公式,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是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工具,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三、教法分析由于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之后提出的,已具备学习并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结构,所以本节课之初我首先出示问题一: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1)(a+b)(a-b) (2)(x+y)(x-y)(3)(2a+b)(2a-b) (4)(2m+3)(2m-3)通过做这一组有梯度的与推导平方差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并比速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原始的换元思想,为建立公式搭建平台,为学生舒展灵性创设探究空间。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
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
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学思考: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依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教最大限度的服务与学。
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自学体验法——利用学生描点作图经历体验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全等三角形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尤其是SSS、SAS、ASA、AAS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判定方法的原理。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初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
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设疑——实验——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方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点。
)四、教学难点: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
(在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查找中运用动画的展示,使学生能直观认识该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该难点)五、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18年秋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上册的数学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14.2.1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的内容,下边我就这一节的教课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剖析1、教课内容:依据《新课标》要乞降教材的编写企图,本节课的教课内容有三点:(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2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属于数学再创建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余代数式的变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是建立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系统并形成相应数学技术的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感觉数学的再创建3《新课标》明确指出:“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益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本节课采纳“问题情形——自主研究---合作沟通---- 成立模型——解说、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课。
要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难点应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二、教课目的剖析1经历研究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习平方差公式;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构造特色,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会推导考证平方差公式,能灵巧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觉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培育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想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本质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灵巧运用公式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既根源于生活本质,又是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工具,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三、教法剖析第1 页1.《新课标》重申“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足调换学生思想的主动性、踊跃性,依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达成的教课目的,我采纳启迪式、议论式相联合的教课方法。
启迪、指引学生踊跃地思虑,帮助学生优化思想过程,在此基础上,供给学生沟通议论的时机,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经过对其余人的思想和策略的观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踊跃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迪2.3.4.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增强学法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3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3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9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12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25“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29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35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39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41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4511.3.1 多边形说课稿45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49《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55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66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68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6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71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77第13章轴对称(14)86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86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92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9613.3 等腰三角形(5)100《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00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107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11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6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20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123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127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129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132《积的乘方》说课稿(一)135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140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144《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149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156《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164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169§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173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177§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181第十五章:分式185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5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8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193 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199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202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204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206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209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21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219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222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2018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A4打印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方法 导学法 讲授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师 生 活 动备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abc(1)CBA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改变。
初中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上数学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八上数学说课稿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数学•年级:八年级上学期•课时数:1课时(40分钟)•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掌握平方根的简化与计算方法;–理解二次根号及其运算;–熟练运用平方根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方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二次根号的概念理解和运算。
四、教学准备•教学工具:计算器、投影仪、黑板、白板、录音机等;•教学素材:教材PPT、教材课本、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温故知新,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平方根。
2. 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10分钟)•将平方根的定义呈现在投影仪上,让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通过举例和演算,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注意平方根的同义词:根号、开平方等。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与平方根相关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平方根来简化和计算数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平方根的基本运算规律。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二次根号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强调学生掌握的关键概念、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
八、板书设计•主题:平方根和二次根号•内容:–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平方根的计算方法–二次根号的概念与运算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整册
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2.能力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三.教学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五、说教法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
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
15.2 分式的运算-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名师说课稿
15.2 分式的运算-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名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15个单元的第2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分式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分式运算的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分式的运算是分式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以后代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及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地书写分式运算的步骤和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掌握与应用。
2.教学难点:分式运算的复杂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笔记、教学案例和习题解析3.针对性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分式运算的掌握程度4.教学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思考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分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半桶水分成3份,每份又分成4份,那么一共有多少份水?通过这个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分式实际上就是对整体进行平均分割的方法。
2. 分式的加减运算2.1 例题引导以两个简单的分式相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分母、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在分式的加减中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法则。
2.2 练习与讲解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和解答。
注意通过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分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3. 分式的乘除运算3.1 例题引导以两个简单的分式相乘为例,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计算分式的乘法。
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掌握分式的乘法规则。
3.2 练习与讲解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和解答。
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分式乘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分式乘法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稿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尊敬的各位领导好!今天我要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现在我将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一)说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1、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
●学会与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分式方程的理解不深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内涵,提高解题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能熟练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以及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分式方程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6.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分式方程的理解。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教材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
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2999. com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一、说课概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展开。
二、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以及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规则、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平面图形的性质及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与变形、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技巧、平面图形的证明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完备性,掌握代数式中的因式分解,以及解决复杂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4.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知:清晰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新知,提高解题技能。
4. 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二次根式的运算”,这是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详细阐述教学过程,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1. 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规则。
2. 难点: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特别是分母有理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可能为分数或负数时,解法会有何变化,从而自然过渡到二次根式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1. 二次根式的概念:首先介绍二次根式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何为被开方数,以及根号的计算方法。
2.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同类二次根式如何进行加减运算,并强调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
3.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详细讲解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规则,特别是分母有理化的过程,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练习加以巩固。
三、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则,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复习题和预习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八上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
八上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节,具体课题是《二次根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二次根式是代数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广泛应用,而且在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运算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和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二次根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1.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2.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四、教学难点1. 二次根式的化简过程中的运算技巧。
2. 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练习法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法则。
3. 例题分析: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学生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二次根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七、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 定义- 性质- 运算法则- 例题分析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二次根式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5.1.3 通分
2018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5.1.3 通分通分项目内容理论依据或意图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主要内容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几个分式约分和通分。
教材在这里安排的篇幅很小,内容很简练,学生自习的难度较高,而分式的通分不但与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是后面分式的加减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小节内容,我将这部分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找到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2)能够总结出分式的通分法则,并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分数通分的基础上比较学习分式的通分,并在此过程中渗透类比数学思想方法(2)在如何确定几个异分母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以及将异分母分式通分的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学习兴趣为基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定这样的目标。
能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几个异分母分式通分。
分式的通分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分式的加减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能正确地通分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确定几个异分母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找准最简公分母是正确通分的关键,在分式的分母中有几个同底数幂的因式以及分母是多项式的情况下,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存在困难。
因此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对于分数的加减以及整式的运算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困难应该不大。
采用类比学习、教师精讲释疑、合作学习等方法交替使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类比学习法讲授。
(一)“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分解因式与数系中分解质因数类似,是代数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
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广泛,如:将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以及解方程都将以它为基础。
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因式分解中体现了数学的众多思想,如:“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整体”思想等。
因此,因式分解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章介绍了最基本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不仅是现阶段的学习重点,而且为学生以后分解二次三项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研究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了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目标分类理论和学生实际,制定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⑴能记住完全平方公式;
⑵能辨认完全平方式;
⑶能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能力目标
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⑶渗透换元与整体的思想。
3、情感目标
培养科学的质疑精神与积极地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的倾向,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特别是对完全平方式的判断,对学
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节课的难点是整体、换元思想的掌握。
换元与整体的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要启发学生注意不断总结规律和积累解体经验。
二、说教法
(一)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诱导法和练习法,并辅以讲解法、分析法,采用这一教法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表明,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能力;第二,学习者还应具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
由于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与上一节课的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类似,整体与换元的思想在前边的知识中已经多次涉及到,内容易于同化,若能精心设疑、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学生易于获得成功的体验。
另外,要熟练掌握用此种方法分解因式,必须通过练习巩固,因此,练习指导法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二)本节课还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练习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说学法
1、由于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与上一节课知识有类似之处,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类比的学习方法记忆、理解知识。
2、指学生导采用练习法以达到巩固、熟练知识的目的。
3、对于换元法要求较灵活,应该指导学生注意运用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因式分解的概念与方法,并由平方差公式联系到完全平方公式由其逆过程引出课题。
(二)学习公式、巩固公式
1、先边提问边板书公式,并用数学语言叙述公式,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
2、从两个例子入手边提问学生边示范紧扣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3、用口头回答练习的方式巩固公式。
4、由一组练习启发学生学会熟练判断完全平方式,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完全平方式的一般特征。
5、处理课本第58页的判断正误练习进一步巩固公式。
6、引导学生解决例题1,启发学生要一步一步来以减少失误,并用练习1巩固之。
7、师生共同处理关于换元法的例题二,并提出通过整体的观念与换元法,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化为简单的知识,把新知识化为旧知识,启发学生体验这种思想,通过两个练习巩固之。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1、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特征。
3、整体与换元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