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复习课一、知识回眸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由物体的_____产生。

____停止,发声停止。

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________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又比在气体中____。

4.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_____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 s 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二、声音的特性5.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

(1)音调:声音的________,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_______越高,音调_______。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来表示,单位是_______。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_______,低于_____的次声波,高于__________的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2)响度:声音的_______,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响度越______。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

(3)音色:辨别不同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依靠的是声音的________。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等。

三、声的利用6.(1)声可以传递_______,如B超、声呐、蝙蝠夜间飞行等。

(2)声可以传递_______,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碎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7.噪声及来源:(1)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_________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气球、木棒、玻璃杯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们关注声音的来源。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动手实验(10分钟)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一:用气球挤压木棒,观察声音的产生;实验二:将气球放在音响上,观察声音的变化;实验三:用玻璃杯敲击桌面,观察声音的传播。

4. 团队协作(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声音现象,增进家校互动。

开展声音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们发挥创意,展示对声音的理解。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大自然中的声音,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这就是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小朋友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孩子们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一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1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导学案 【复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自主复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 、 均能传声。

在150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

2、声音的三要素: 、 、 。

其中声音的 叫音调,音调与 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3、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____、__ __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将家中面临公路一侧的窗户关好;(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可用来预报________、 等自然灾害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课堂导学】 1、 预习反馈。

2、 边讲边练:【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音乐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能够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4、了解回声和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基础知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声速:,用表示,单位:。

计算公式: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频率:超声:次声:人耳的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4、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日常描述:影响音调的因素:(2)响度:日常描述:影响响度的因素:(3)音色:日常描述:影响音色的因素:5、回声:次声波的应用:11、声识别技术的应用:三,知识链接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的应用。

难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别。

本章考查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的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的。

四,预习练习基础题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的树叶发现“沙沙”的响声,这种声音是()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d.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2.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系统复习,培养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会解决和利用生活中有关声现象的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知识探究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一、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发声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_______传播。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

_______不能传声。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系,男低音、女高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它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_______。

2、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三、知道声的利用1、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或鱼群。

2、声波能传递_______:如B超(声音诊病)。

声现象复习学科导学案读中学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科导学案读中学学案

声现象复习学科导学案读中学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

2. 了解乐音与噪声的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其应用。

2. 难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方法。

三、复习内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4. 乐音与噪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

5. 噪声的危害:影响听力、引起心血管疾病、影响心理健康等。

6. 噪声的控制方法:从声源、传播途径、接收处进行控制。

四、课堂活动:1.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噪声来源?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特点,学会辨别音色。

3. 思考:如何从源头减少噪声污染?有哪些实际应用可以降低噪声?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习题,巩固声音相关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提出控制噪声的建议。

六、学习评价:1.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

2. 能分析生活中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 能提出减少噪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七、拓展阅读:1. 声音与信息传递:如电话、广播、网络语音等。

2. 声音与能量转换:如声能发电、超声波清洗等。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七年级物理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物理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组名:_________一.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巩固有关声现象的基础知识难点:进一步学会应用声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二、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5和控制6、声的利用二、典例透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透析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透析点二:声音的特性【例二】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声音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________;指响度的是________;指音色的是________。

A “高声大叫”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B 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C 二胡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同D 在山谷中说话听到回声透析点三:噪声的防治【例三】 以下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__,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是_______。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透析点四:声的利用【例四】 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 .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 .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 .利用声呐测海深【例五】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 .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 .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 .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 .人突然暴露在150dB 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透析点五:回声【例六】 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海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回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收到声音从海面发出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0.8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三、巩固提高(多学多进步)1.学校联欢会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声现象》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声现象》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声现象》复习一、知识概述声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感知方式,能够传递信息,引起人们的共鸣。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以及与声音相关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声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复习中,我们将重点复习以下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二、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传播出去。

我们通常所说的声源就是振动的物体。

2.1 声音的振动要素声音的振动要素主要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 Hz至20000 Hz。

•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通常用dB(分贝)来表示。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波长:声音的波长是指声波中相邻两个峰(或谷)之间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之间有直接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2.2 声音的产生过程声音的产生经历了多个步骤,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振动和传播。

1.振动: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它可以是实体物体的振动,如弦乐器的琴弦振动,也可以是空气柱的振动,如乐器的吹奏或声带的震动。

2.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通过介质传输的过程。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

当声音传播到人的耳朵,人的耳朵中的听觉器官才能感受到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主要通过介质传递,常见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3.1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近,分子振动传递的速度也较快。

3.2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一些,这是因为液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固体中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

3.3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慢的,因为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分子振动传递的速度也较慢。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3、会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 “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s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t(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4 t:。

.当△ t>0.1 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精心整理实用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精心整理实用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E、声音的利用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NO :6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复习要求】: 掌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掌握控制变量法,学会科学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复习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预习使用指导】: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3.A 层同学要完成标有★的题目,B 、C 层同学可选做。

复习完了吗?开始做题了!一、常规题 1.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 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 )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 用一硬纸片,接触旋转的自行车轮辐条,一次旋转快,一次旋转慢,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3.一个声源2min 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Hz ,人耳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 ,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次. 4.炎热的夏季,当雷雨来临时,闪电过后往往雷声隆隆,不绝于耳,“雷声隆隆”的原因是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物理原因是( ) A .声音的回音 B .声源还在振动C .声源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6.人们常用敲打的方式来判断物体的质量好坏,下列实例中属于这种应用的是 ( )A .铁匠用小铁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 .敲打钟时发出宏亮的声音C .买陶瓷用品时,人们习惯地用手敲一敲D .瓦工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7.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 .乐器商店的标志8.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大的次声波能破坏建筑物B .超声波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C .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D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9.下表中列出一些音阶的频率,由此可以看出 ( )A .音阶越高,频率越高B .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频率越高,越悦耳动听D .相邻音阶的频率之差是相同的10.阅读与探究爱动脑的帕斯卡 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从小不仅喜欢问问题,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课题: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并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能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性,防止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二、构建知识网络:课前预习,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请自主完成知识网络体系,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

三、知识点梳理: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也需要靠无线电交谈,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______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_,一般来说,声音在_____传播得最快,在_____中传播得最慢。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

3、声音的特性(1)_______________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

比如“男高音”和“女低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到 _ ____,超过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________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_______________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大小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比如“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就是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闻其声便知其人。

声现象总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总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类)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条件:声音传播需要 , 、 和 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

3.传播形式:以 的形式传播传播 4.温度为15℃时,在空气中的声速: m/s 。

5.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 。

6.声速在介质中的大小关系:V 固 V 液 V 气(填“>”、“<”或“=”)7.人耳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s ,最短距离为 m 。

回声 8.回声测距公式: 。

9.音调:指声音的 。

音调10.影响因素:与 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 。

声音特征 11.响度:指声音的 。

响度12.影响因素:与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与 有关,越远,声音 。

音色 13.音色:指声音的 。

14.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 、 等有关。

15.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是指物体 产生的声音。

(环保角度呢?) 噪声控制 16.强弱:声音强弱的等级用 表示,符号是: 。

1)在 减弱;17.控制 (2)在 减弱;3)在 减弱。

18.声音: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超声波:频率高于 的声波。

声波 19.超声波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大应用:(1)回声定位;(2)声呐;(3)B 超;(4)工业超声探伤仪;(5)超声波清洗;(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

次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波20.次声波 特点:声源广、传播远、危害人体健康声音的利用:声的利用主要有(1)声音可以 ;(1)声音可以 。

《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重点、难点: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并分析相关的应用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与传播声音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m/s。

人耳听到声音: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经过_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____。

我们怎样骨传声: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听到声音起听觉。

双耳效应:声音由声源传到两耳的________、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度与振幅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的特性音色: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音色___________。

人耳听觉范围:从_____Hz到________Hz。

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噪声: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危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害和控制控制噪声的途径: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声与信息:利用__________系统探测海洋的___________,它是声的利用据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声与能量: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_。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苏科版《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的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音的特性、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等。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音的接收:人耳听觉范围,声音的强弱和音调。

4. 声音的特性:音色、音调、响度。

5. 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乐音和噪声的定义,环保对噪声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特性。

2. 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环保标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特性。

难点: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声音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源、扬声器、话筒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播放音乐等。

2. 知识回顾: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的特性,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如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如何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声音的传播速度,乐音和噪声的区分等。

5. 小组讨论: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7.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声音的特性:音色、音调、响度。

3. 乐音和噪声的环保标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区分乐音和噪声,并以实际例子说明。

3.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1. 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 乐音和噪声:乐音是有规律的声音,噪声是无规律的声音。

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米/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本章小结知识树思想方法1.音调、响度与音色区别物理中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而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但生活中声音高低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含义不同.【例1】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解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音调低;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音调高.男中音发声浑厚有力,响度大.答案 C.关键 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结构及材料有关;联系生活经验去感知. 举一反三1.1 拍西瓜时,根据发出声音的不同,就能区别生瓜与熟瓜. 1.2 挑选瓷器时,人们常轻轻敲击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是根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2.声速、光速,物体运动速度综合问题通常情况下声速为340m/s ,光速为3×108m /s ,如若在同一问题中声光同时发生(如打雷)则光传播到观察处时间比声传播过来时间短得多.【例2】 一位同学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过了t 时间后听到雷声,如果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v,若用c 、v 、t 三个量表示打雷处跟该同学的距离s ,则s.由于c >>v ,则上述距离可近似地表示为.解析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该同学记录时间时,是以看到闪电这一瞬间为计时起点(此时开始按表),设人与闪电相距S ,则闪电传到该同学处的时间为cs,经过时间t 后,声音再传到该同学耳里,故声音从闪电处传过来的时间应为(cs+t ),由s=vt 知, S=v(c s +t),化简得S=v c cvt -.由于c >>v,即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则c-v ≈c ,上式化简便得S ≈vt.答案)(v c cvt- vt.关键 闪电传到记时处t 的记时起点是光传到观察者,因而声音传过来的准确时间为(cs+t). 举一反三2.1 (杭州市中考题)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 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m.2.2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0.6s 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开炮后经过2.1s 听到爆炸声.若当时声速是340m /s ,求:(1)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 (2)炮弹的水平飞行速度是多大?综合探究3.探究影响乐音的要素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关系,响度与振幅关系,通常根据所给器材来设计方案.最常见的是给出钢尺(或长20cm塑料学生尺).【例3】给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的物理问题及现象.解析要联系声音产生特点,影响乐音三要素,并结合所给器材答题.答案举一反三3.1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现伸出越长,刻度尺振动越慢.口琴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一种乐器,它是靠金属片振动发声的,在演奏“12 34 56”乐曲片段的过程中()A.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B.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高C.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低D.吹奏到的金属片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3.2 几个同学一起做“土电话”实验(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响度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声音的响度小,而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响度就大些,这一现象说明;(2)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第三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某处,则听者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第三位同学捏住了线,使线停止了;(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使线处于松弛状态,听者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拉紧的棉线比松弛的棉线(填“善于”或“不善于”)传播声音.实验区名题赏析【例4】(重庆北碚区中考题)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解析本题关键弄清记时起点,并注意声音分别沿空气、水及铁管传播速度不同,到达人耳时间也不同.答案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米.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s1/340-s1/1700≥0.1 解得:s1≥42.5(m) 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铁传来的声音,应有:s/1700-s2/5100)≥0.1解得:s1≥255(m)结论:C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音的间隔时间均等于或大于0.l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B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255m>s≥42.5 m时,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小于 0.1s(不能区分),但水和空气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仍然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两次敲击声.A同学与敲击处的距离:s<42.5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声者的间隔时间均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本章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图测 4-1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图测4-2A.340 mB.170 mC.34mD.17m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10.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鸟鸣声是靠传到耳朵,而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11.试试看: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图测4-312.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测4-4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小王唱到字时音调最高,唱到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是不同的.图测4-41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2).14.如图测4-5是几个声音的波形,图a和图b所示为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c、图d 和图e分别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图测4-5(1)图a和图b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哪个音叉叉股较短?(2)比较图c、图d、图e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和频率的音符?(3)假若三乐器演奏同一音符,你可以听出它们的区别,你从波形图上怎样推断这一点呢?15.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泡沫塑料板0.3玻璃0.6木板0.4硬纸板0.5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16.如图测4-6所示,工人师傅可以用螺丝刀听出机器内部运转是否正常,他是根据声音的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机器的运转声是通过传到耳朵的.图测4-617.《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写到孙悟空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所谓“悬丝诊脉”,相传是将丝线系在病人手腕上,医生从线的另一端就可以感受出病人的脉搏跳动情况,从而来诊断病情.你能说出“悬丝诊脉”的原理吗?18.打靶子,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空气阻力不计,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二、探究与体验1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20.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2)在设计和进行实验:;(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21.现在一个气球、一盆水、几个玻璃杯、铅笔、文具盒、钢尺、一块小木质三夹板、一次性纸杯、若干橡皮筋,利用上述器材能做哪些声学实验,分别写出三种,对于每一种实验,写出器材、现象及可得出的结论.22.小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测4-7所示,小欣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鱼儿,小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图测4-7三、调查与实践23.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远处地面上的铁匠,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他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问:铁匠离此人多远(设当时声速为340m/s)?24.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1)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感觉?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是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3)当你站在高速行驶的列车旁(注意相隔铁路50m以上),你听到列车声音有何变化?对此你可作出何种猜想?25.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请回答:(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四、阅读与思考26.阅读材料(1)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如果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2)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3)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频率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震坏而丧生.请回答(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3)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亚声具有.(4)从短文(2)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有关,关系.五、想像与创新27.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事实反驳他的错误吗?28.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猜猜看可能出现什么情况?29.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测4-8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大叫一声,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图测4-830.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据报道,古典音乐已被用来酿造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的酱油.一些智能玩具根据语音识别技术,会与你进行有趣的对话.试以“奇妙的声”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学作文.参考答案本章小结知识树振动:受到打击时振动发声;弦的振动发声;空气柱振动发声;介质;真空;液体;气体;声速;340m ·s -1;>;>;强弱;振幅;高低;频率;音质;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杂乱;刺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传播路径、防止进入耳杂;20 000 Hz ;回声定位、B 超;20 Hz ;火山爆发;龙卷风举一反三1.1音色l.2 B2.1 反射;4252.2(1)510m (2)850m /s3.1 AD3.2 (1)材料不同传声效果不同 (2)振动 (3)善于本章测试卷1.B2.D3.D4.C5.B6.D7.B8.C9.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10.振动;空气;鼓膜;其他组织;大脑11.低些12.已;响;音色13.(1)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2)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14.(1)a;a (2)是(点拨:每幅波形图中两波峰间距离相同,说明振动快慢相同)(3)e 为小提琴,c 为长笛,d 为法国号15.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松软有孔16.音色;金属棒17.病人脉搏的振动通过丝线传到医生的感觉器官18.680m (点拨:1.5s 的记时起点为子弹离开枪口瞬间,因而子弹从离开枪口到击中靶所用时间为t 1,子弹击靶后,声音从靶传到射击处时间为t 2,则t 1+t 2=1.5s,t 2=340340s=1s,t 1=0.5s,v=5.0340m/s=680m/s) 19.(1)ABC ;ADF 或AHI ;80;1.02 (2)选 E 材料,先拨动较松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再拨动较紧的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换H 、I 材料重复上述实验 (3)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20.(1)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 (2)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 (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1.22.分别采用无动作只发声;无声音只动作的方法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吓走了鱼儿23.680m24.(1)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这表明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列车迎面驶来时汽笛声较尖;列车驶过时声音变“钝”了,猜想声调的高低(频率)与声源的速度有关25.(1)主人和小偷说话的音调及音色不同 (2)雷达等仿生设备26.(1)超声波;音调 (2)次声波 (3)20Hz ;能量;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27.如果低音传播的速度比高音慢,我们在听男女齐唱时,男声传到耳鼓的时间就要比女声迟,而且离演唱者越远,听到的男声比女声滞后的时间就越长.事实并不是这样,男女生是同时传到耳中的.这说明声速与声音的频率无关28.(1)两人对面讲话,也要稍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 (2)在室内喊一声,也可听到回声 (3)闪电过后,要隔很长时间才听到雷声 (4)发令枪响后,运动员过一段时间后起跑 (5)汽车已经撞上了人,被撞后人还未听到汽车的笛声29.(1)用超声波(声呐):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2)S=vt=1530m/s ×21×0.6s =459m (3)远处发生风暴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速度快得多,并引起气球的振动,这振动在传播时能量损失少,因而气球碰到脸上人感觉疼 3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