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建筑形式,一直以来,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是业内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各方实践经验,从结构方案、结构计算、结构设计等方面对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述,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框架结构框架梁柱

中图分类号:tu3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3-0183-01

一. 结构方案

结构方案是依据建筑设计方案中,建筑的平面布局、使用功能,平面总尺寸、开间、进深,柱距、层高、层数,建筑总高度,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等确定。

建筑平、立面应规则,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两个主轴方向要协调,使合力中心尽可能和刚度中心重合,减少偏心距,尽量减少因扭转产生的不利影响;结构的传力路线应简捷明了。

二.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将建筑方案、建筑意图的体现,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的使用功能。

1 基础设计

建筑工程的基础形式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纹地质条件及建筑工

程的结构形式有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基础埋深应大于0.5米、本地区场地土的冻结深度及建筑物高度的1/15。(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

a.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k=≤fa

b.当偏心荷载作用时 pk≤fa pkmak=1.2fa pkma;kmin=±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kmax、pkmin-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最小压力值;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a-基础底面积(m2);

m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2.框架结构梁、柱设计

(1)截面尺寸的选择

①.框架梁截面形式、尺寸的选择

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根据设计经验,梁的最小高度h按下式确定时,通常可不作挠度验算。

h=(~)l b=(~)h

h~框架梁截面高度; b~框架梁截面宽度; l~框架梁的计算跨度。

②.框架柱截面尺寸的选择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由设计计算确定。

框架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予小于300mm,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2)框架的配筋构造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3条规定: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②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2).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12。②.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③.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7条规定: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抗震等级为一、

二、三、四级,中柱和边柱分别为:0.9(1.0)、0.7(0.8)、0.6(0.7)、0.5(0.6),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角柱、框支柱分别为: 1.1 ;0.9 ;0.8 ;0.7 。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

②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一级时,箍筋最大间距为: 6d,100 mm;箍筋最小直径:10mm;二级时,箍筋最大间距为: 8d,100 mm;箍筋最小直径:8mm;三级时,箍筋最大间距为: 8d,150 mm(柱跟 100 mm);箍筋最小直径:6mm;四级时,箍筋最大间距为: 8d,150 mm(柱跟 100 mm);箍筋最小直径:6mm柱跟8mm。

b. 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

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c.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实际工程中,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强度要求,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并应焊接。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熟练地掌握规范,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概念,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适用的优秀作品。以上几点是我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结构设计步骤的简述,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有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gb50007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