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整理)框架结构规范

(整理)框架结构规范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一、规范的有关规定 (3)1、构件长细比要求: (3)2、杆件翼缘宽厚比和腹板高厚比的要求 (4)3、结构挠度的限值 (4)4、柱脚内力放大值: (5)5、节点的内力放大系数: (5)6、强柱弱梁的规定: (5)7、内力放大系数: (5)(1)框架柱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5)(2)偏心支撑框架中与消能梁段相连接构件的内力设计值调整: (6)(3)转换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6)(4)角柱和两方向支撑共有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6)(5)中心支撑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7)(6)消能装置中心支撑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7)二、楼承板的计算 (7)1、组合式楼板: (7)2、非组合楼板: (7)3、防火要求: (8)三、组合梁的设计: (9)四、支撑的计算方法: (9)1、中心支撑 (9)2、偏心支撑 (9)3、钢板剪力墙 (9)五、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9)六、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9)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方法: (10)八、异形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0)1、研究现状: (10)2、展望 (14)九、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研究现状及展望。

(15)1、一天建成远大馆 (15)2、七天建成15层宾馆 (20)3、展望 (22)一、规范的有关规定1、构件长细比要求:《钢规》P56-5.3.8:柱的长细比限值为150,支撑的受压长细比限值为200,受拉长细比限值为400(一般建筑结构);《抗规》P104-8.3.1:框架柱的长细比《抗规》P107-8.4.1:中心支撑的长细比:按照压杆设计时,不应大于120(Q235),99(Q345),93.2(Q390),一、二、三级中心支撑应采用压杆设计,四级采用拉杆设计时,其长细比不应大于180;《抗规》P109-8.5.2:偏心支撑杆件长细比不应大于120(Q235),99(Q345),93.2(Q390)《高钢规》P36-6.2.4:轴心受压柱的长细比不宜大于120;《高钢规》P39-6.3.6:按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的结构,柱的长细比不宜大于60(Q235),49.5(Q345),46.6(Q390)。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结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有设计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错误的经历,有的遗漏荷载,荷载不正确,有的未考虑到施工。

本人把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次设计时,都逐条核对,尽量减少错误。

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建模注意的问题●梁、柱等构件是否按照建筑要求与墙偏心对齐●纯框架结构中布置的辅助墙是否删除(PKPM中)纯框架结构中布置墙的目的是辅助梁柱偏心对齐,符合建筑要求。

●楼层平面荷载是否与板厚相对应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板厚,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板面荷载。

●梁间墙恒载是否与梁高相对应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梁高,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梁间荷载。

●梁柱偏心距离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尺寸的1/4尤其是边梁处,梁宽一般至少为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2,这样能保证偏心距离不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4。

当然,如果觉得梁宽过大,抗震等级9度以下也可不必满足此要求,但梁要加腋,施工要麻烦一些。

●楼梯平台梁高度是否能满足梯板钢筋锚固要求对于梯板来说,直径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8=280,平台梁至少要200x300;直径10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0=35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2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2=42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4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4=490,平台梁至少200x350;直径16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6=560,平台梁至少200x400;直径1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8=630,平台梁至少250x400。

很少情况下梯板上部钢筋要直径18的,故一般情况下按照200x400设计平台梁,能满足绝大多数要求。

●楼梯平台梁梁间荷载对于楼梯处的建模,PKPM中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仅在梯板处(平台梁之间)开洞,而梯板恒载和活载需要等效为线荷载加在平台梁上。

要精确地计算梯板恒载是可以的,但每个工程都计算没必要,经过计算分析,恒载取9kN/m2是足够的,大多数情况下,也即板厚160mm左右取8kN/m2也是足够的,为简便起见,统一取9kN/m2;规范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活载取3.5kN/m2,结构设计人员可能不太会注意建筑图上哪些是消防疏散楼梯,哪些不是,因此,统一取3.5kN/m2。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

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

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

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

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

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

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

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

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特别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

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

周边一般加强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

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

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

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

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

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混凝土、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混凝土和钢筋为主要材料,通过一定的构造形式 将钢筋与混凝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 力和抗震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 计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剪力墙的厚度和配筋应合理设计,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3)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数量和长度应适当增加,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楼板设计
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水平承重构件,对于楼板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楼板的厚度和配筋应合理设计,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2)楼板跨度较大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提高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3)对于结构边缘和转角部位,应适当增加配筋和板厚,以提高结构的抗裂 性和延性。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注 意事项
1、合理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和 整体性具有关键作用。在剪力墙布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剪力墙的位置应均匀分布,避免集中布置在某一轴线上,以减小结构的 扭转效应。
1、刚度适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刚度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刚 度过大可能导致结构变形能力下降,而过小则可能导致结构失稳。因此,设计 时需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最佳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荷载合理:荷载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时 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合理确定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类型和大 小,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提高结 构的抗震烈度指标。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浅议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有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抗风性能比较好的结构体系。

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空间的要求,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一、框架结构设计原则1.刚柔结合。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结合的。

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里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

柔多了虽然造价可以降低但是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导致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

2.多道设防。

安全的结构体系应当是躲到设防的,如破坏力来临时,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

这时候,如果吧“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中多肢墙要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要比纯框架好等等,这些就是多道设防设计思路的体现。

3.保大弃小。

框架结构结构体系中提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的说法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现实中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

简单地说,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的,但各个构件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了轻重之分。

一旦不可预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就会协作抵抗外来的破坏力,就是为了保护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有所牺牲在所难免,但由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如果各个构件平均用力,可能会得不偿失,损失将更大!4.整体性能。

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有机一体的,通俗地讲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能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

基于这个思想,设计人员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不同的关节“打通”,使这种力量在关节处能够顺畅无阻。

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或者处在相对的静态中。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导言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便于分隔,延性较好等特点。

但若因施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承载能力下降,易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今天我们整理了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时的注意要点,一起来看吧。

设计要点基础平面要点(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

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5)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6)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7)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8)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

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9)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0)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1)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框架结构规范》word版

《框架结构规范》word版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一、规范的有关规定 (4)1、构件长细比要求: (4)2、杆件翼缘宽厚比和腹板高厚比的要求 (5)3、结构挠度的限值 (5)4、柱脚内力放大值: (6)5、节点的内力放大系数: (6)6、强柱弱梁的规定: (6)7、内力放大系数: (6)(1)框架柱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6)(2)偏心支撑框架中与消能梁段相连接构件的内力设计值调整: (7)(3)转换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7)(4)角柱和两方向支撑共有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7)(5)中心支撑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8)(6)消能装置中心支撑构件的内力放大值: (8)二、楼承板的计算 (8)1、组合式楼板: (8)2、非组合楼板: (8)3、防火要求: (9)三、组合梁的设计: (10)四、支撑的计算方法: (10)1、中心支撑 (10)2、偏心支撑 (10)3、钢板剪力墙 (10)五、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10)六、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10)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方法: (10)八、异形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1)1、研究现状: (11)2、展望 (14)九、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研究现状及展望。

(16)1、一天建成远大馆 (16)2、七天建成15层宾馆 (22)3、展望 (24)一、规范的有关规定1、构件长细比要求:《钢规》P56-5.3.8:柱的长细比限值为150,支撑的受压长细比限值为200,受拉长细比限值为400(一般建筑结构);《抗规》P104-8.3.1:框架柱的长细比《抗规》P107-8.4.1:中心支撑的长细比:按照压杆设计时,不应大于120(Q235),99(Q345),93.2(Q390),一、二、三级中心支撑应采用压杆设计,四级采用拉杆设计时,其长细比不应大于180;《抗规》P109-8.5.2:偏心支撑杆件长细比不应大于120(Q235),99(Q345),93.2(Q390)《高钢规》P36-6.2.4:轴心受压柱的长细比不宜大于120;《高钢规》P39-6.3.6:按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的结构,柱的长细比不宜大于60(Q235),49.5(Q345),46.6(Q390)。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框架结构是指由柱和梁组成的结构形式,具有简单、直观、稳定等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1.力学合理原则:框架结构的设计必须遵循力学平衡的原则,使各个构件承受的力合理分布,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经济合理原则:框架结构的设计应尽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使用,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施工可行原则:框架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尤其是大跨度框架结构,需要合理的构件尺寸和施工方法,方便施工操作。

4.符合审美要求原则:框架结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和力学要求,还要追求美观和与环境协调,以增加建筑的审美价值。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1.确定结构形式:根据具体建筑的功能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框架结构形式,如平面形式(单跨、多跨)、体系形式(刚架体系、柱板体系)等。

2.确定结构稳定性:进行静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定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包括垂直稳定性和水平稳定性。

3.确定框架构件:根据力学计算结果,确定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柱、梁、节点等,确保构件的承载力和刚度满足要求。

4.结构布置和调整:根据具体场地条件和建筑功能,对框架结构的布置和构件的尺寸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结构的整体协调一致。

5.施工性考虑: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尤其是大跨度框架结构,要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步骤,方便施工操作。

6.美观设计: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要注重美观性的考虑,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等方式,使框架结构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7.材料选用: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和木材等。

材料的选用要考虑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总之,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是在满足力学要求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使用,提高建筑的经济性、施工性和美观性。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及要点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1.安全性:框架结构是支撑建筑物的结构元素,它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抗震、抗风、抗弯曲、抗压力和抗拉力等多种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2.经济性: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在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选择恰当的结构材料,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3.美观性:框架结构在建筑物的外观形态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建筑物的整体形态,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以满足建筑物的美观性要求。

4.施工性:框架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施工难度,设计者应尽可能采用施工简便、易于操作的技术手段,以减少施工工作量和工期。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1.材料选择:框架结构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经济性,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结构类型:框架结构的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位置、环境等因素确定,例如,框架结构可分为钢结构、钢混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3.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用结构技术手段,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确定结构的空间位置,以及结构的形式和尺寸,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4.分析计算:结构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以确定结构的组成部分和尺寸,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5.结构构造:结构构造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确定结构的组成部分,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并考虑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6.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完成施工任务。

7.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对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1.1建筑平面布臵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

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

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臵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

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

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

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

设计中应合理地布臵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臵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

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臵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臵剪力墙。

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柱轴压比
c限值
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框架 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框架-核心筒、筒中筒 部分框支剪力墙
0.70
0.80
0.90
0.75
0.85
0.95
0.60
0.70

6、构件截面抗弯刚度(EI)计算
在进行框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现浇楼板、上有现浇叠合层的预制楼
板和楼板虽无现浇叠合层但为拉开预制板板缝且有配筋的装配整体叠合梁, 均可考虑梁的翼缘(楼板)作用。增大梁的惯性矩。此时框架梁的惯性矩可
框架梁的跨度一般取顶层柱轴线之间的距离;当上下层柱截 面尺寸有变化时,一般以最小截面的形心线来确定,即取顶层柱 中心线的间距。 框架柱的层高即框架柱的长度可取相应的建筑层高,即取本 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但底层的层高则应取基础顶面到二层 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
4、梁截面尺寸的估算
A、框架梁截面尺寸应根据承受竖向荷载大小、跨度、抗震设防烈度。混 凝土强度等级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B、在一般荷载情况下 框架梁截面高度:h=(1/10~1/12)L0,且不小于400,也不宜大于1/4净跨; 梁的宽度:b=(1/2-1/3)h,且不应小于200mm。为了降低楼层高度,或便
(a)原始框架结构 框架的分层图
(b)单层开口则架(框架)
3、分层法的具体计算步骤
(1)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假定柱端为固定端;
(2)计算梁柱线刚度:内力计算时所有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除底层外,其余
各层柱线刚度乘以0.9倍的修正系数;(以消除将柱远端视为固定端所造成的影 响);
于通风管道等通行,必要时可设计成宽度较大的扁梁,此时应根据荷载及跨度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整个软件架构的基础,决定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但是,框架结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框架结构设计重点的注意事项。

1. 明确需求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软件的需求。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应该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设计者应该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可以向客户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

2. 设计清晰的接口设计者应该设计出清晰的接口,使得模块之间的通信变得简单明了。

在设计接口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接口的使用场景和接口的易用性,这样才能设计出简单易用的接口。

3. 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框架结构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每个模块应该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

这将使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也会让修改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4. 考虑可扩展性一个好的框架应该具备很强的可扩展性。

由于软件需求不断变化,使得软件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因此,框架应该可以轻松地进行扩展,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5. 有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软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出现错误时,应该有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

这将使其更容易进行调试和维护,同时也会增加软件的可靠性。

6. 良好的文档和注释对于软件框架的维护和更新来说,文档和注释非常重要。

设计者应该编写良好的文档说明框架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代码中加入详细的注释,以便于其他开发人员了解框架的细节和实现原理。

7.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设计者应该编写单元测试来验证代码的正确性和框架的可靠性。

这样能够在不破坏整个框架的情况下,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总之,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核心的一环,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注意事项,以确保设计出一个稳定、易用、可维护的框架。

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规范

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规范

框架结构建筑设计规范一、前言框架结构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公共建筑等领域。

为了确保框架结构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应始终以安全为首要原则,保证建筑的结构稳定,能够承受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的荷载。

2.经济性原则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建造成本,并且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3.美观性原则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的外观美观,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并且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4.可持续性原则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三、框架结构建筑的基本构件1.框架柱框架柱是框架结构建筑中最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受大部分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

2.梁框架结构建筑中的梁是用来连接框架柱的重要构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横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框架柱上。

3.框架节点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框架柱和梁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4.钢筋混凝土地基钢筋混凝土地基是框架结构建筑中的基础构件,其作用是将荷载传递到地面上,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要求1.荷载计算在框架结构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荷载计算,包括建筑的自重、使用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结构设计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满足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2)尽可能降低建筑的成本,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3)保证建筑的美观性和艺术价值;(4)考虑到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3.节点设计框架结构建筑的节点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节点的强度和刚度;(2)考虑到节点的可制造性和可检修性;(3)保证节点的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4.地基设计框架结构建筑的地基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2)考虑到地基的可施工性和可检修性;(3)保证地基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框架结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注意事项框架结构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项目划分为不同模块或组件并建立相应的关系与层次,以便于代码的组织和管理。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能够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且便于项目的扩展与维护。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以下将详细阐述。

首先,框架结构的设计应该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高内聚意味着模块内部的功能相关性要高,一个好的模块应该只负责单一的职责。

同时,模块之间应该尽量减少依赖,使得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到最低。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减少模块之间的影响。

其次,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应该避免出现过多的垂直架构或者水平架构。

垂直架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切分为多个功能完整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水平架构则是指将系统按照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模块负责处理一个或多个共同的任务。

过多的垂直架构或水平架构都会导致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不利于项目的维护与扩展。

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合理划分模块,建立清晰的模块关系,避免过度划分导致系统过于庞杂。

另外,框架结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的添加或者修改,而不需要对已有代码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采用插件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核心模块和可插拔的功能模块,核心模块负责基本的框架结构和通用功能,而功能模块则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添加或删除。

此外,框架结构的设计还应该遵循一些其他的原则和规范。

例如,代码的命名规范,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异常处理的规范等等。

这些规范和原则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有利于团队协作和项目的长期发展。

最后,框架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团队实际进行调整。

不同的项目可能涉及的功能和需求不同,团队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也会不同,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框架结构的设计是项目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框架结构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能够满足各种复杂的荷载要求,具有结构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框架结构的荷载类型框架结构的荷载类型主要包括住宅楼的自重、楼层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和其他荷载(如管道、设备、人员等)。

其中,自重和楼层荷载是常见的常规荷载,通过上下层板的承载能力、柱子的承载能力等来分担和传达。

而风荷载、雪荷载和地震荷载等是非常规荷载,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环境和设计条件进行考虑和分析。

二、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结构安全性:混凝土框架结构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施工方便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混凝土浇筑的方便性和施工的快捷性,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3.经济性:在满足安全和施工方便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4.美观性: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建筑的美观性,包括外观、内部布局等方面。

三、设计注意事项1.柱子尺寸的确定:为了使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承受荷载,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柱子的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柱子的尺寸可以通过密集排布,减轻单根柱子的承载荷载。

2.板材厚度的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楼板,一般采用较厚的混凝土板材,以承受楼层荷载和其他荷载。

板材的厚度可以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板材的应力强度进行计算和确定。

3.节点的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节点,是结构的关键部分。

在节点处,需要通过加强节点的梁柱的连接强度,提高节点的承受荷载能力。

4.抗震设计:在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地震区域和设计条件,采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案,提高建筑的地震安全性。

5.预应力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采用预应力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成本和材料的消耗。

自建房框架结构注意事项

自建房框架结构注意事项

自建房框架结构注意事项
以下是 6 条关于自建房框架结构注意事项:
1. 哎呀呀,你知道吗,自建房框架结构的选材可得好好挑呀!就像你挑衣服,得选质量好又合适的。

咱可不能随随便便弄些差劲的材料,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比如你选钢材,就得要硬度够、不生锈的,要不然以后房子会不会摇摇晃晃的,多吓人呀!
2. 嘿,可别小看了柱子和梁的布局啊!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骨架,要是歪七扭八的,那房子还能站直咯?你想想,如果柱子和梁的位置不对,那房子不就像个畸形儿一样,多别扭呀。

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马马虎虎的。

3. 哇塞,基础得打牢啊!这就跟盖高楼要先挖深深的根基一个道理呀。

你要是基础没弄好,后面房子建起来也是摇摇欲坠的。

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多没安全感呀!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基础工程,别偷懒哦。

4. 注意啦注意啦!框架结构的连接点也很重要呢!这就好像是关节一样,要是松松垮垮的,那还怎么支撑起整个房子呀。

你见过散架的玩具吧,要是房子也那样,你不心疼死呀?所以连接点一定要牢固可靠。

5. 说真的,自建房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可得盯着点儿!别以为交给工人就万事大吉了。

就像你看着自己的宝贝孩子,不时刻看着能放心吗?万一哪里做错了,后面再改可就麻烦大了。

6. 别忘了考虑抗震性呀!地震可不管你房子漂不漂亮,它来了可不会手下留情。

所以咱们得把框架结构建得能抵抗住地震的摇晃。

这就像是给房子穿上了坚固的铠甲,让它能在危险来临时保护我们呀。

总之,自建房框架结构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注意事项都得认真对待,不然等出了问题就晚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

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

应采用横墙或横纵墙(横墙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 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

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

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

宜全楼统一编号。

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

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

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

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

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

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

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

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

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

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

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

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

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

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

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

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

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

坡屋顶为双层圈梁。

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

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

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

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

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

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说明。

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

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120砖墙。

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

设置圈梁不一定设构造柱。

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

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

请参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4).过梁布置。

核算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

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

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

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

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

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

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

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

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

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

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

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

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

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 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

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基础留洞大于400的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首层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

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7).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 楼梯详图:(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

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

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

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

应注明加大反拱。

6. 梁、柱详图:(1).梁上集中力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4).有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

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

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

角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

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5).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

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于300,并与构造柱相连接的进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宜加密。

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

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