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体系结构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一榀框架结构计算设计说明

一榀框架结构计算设计说明

⼀榀框架结构计算设计说明第⼀章结构选型及布置本次设计采⽤全现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结构平⾯布置简图见附图。

本次毕业设计结构计算要求⼿算⼀榀框架。

针对本教学楼的建筑施⼯图纸,选择H ~M 轴交⑨轴横向框架为⼿算对象。

本计算书除特别说明外,所有计算、选型、材料、图纸均为H ~M 轴交⑨轴横向框架数据。

梁、柱、板的选择如下:1.1梁的有关尺⼨(1)长跨横向框架梁:mm l h 5506600121121=?==, 取h=600mm, b=250mm ,短跨横向框架梁(楼道):1127002701010h l mm ==?=,取h=400mm ,b=250mm 。

(2)纵向框架梁:mm l h 3754500121121=?==,由于纵向布置窗,所以纵向框架梁兼过梁,取h=500mm ,b=250mm 。

1.2柱的选择根据梁的截⾯选择及有关屋⾯、楼⾯的做法,可初略确定柱的尺⼨为mm mm 500500?⽅柱。

经验算可满⾜有关轴压⽐的要求。

1.3板的选择采⽤全现浇板,可根据荷载以及梁的尺⼨确定板的厚度为 mm 120。

第⼆章⑨号轴线框架计算2.1 计算任务计算作⽤于H ~M 轴交⑨轴线的恒载、活载、风荷载以及由这些荷载引起的各层梁、柱的⼒。

恒载、活载作⽤下梁端弯矩计算采⽤弯矩两次分配法;风载作⽤下的⼒计算采⽤D 值法;地震作⽤采⽤底部剪⼒法。

2.2 计算简图的⼏何尺⼨的确定该房屋主体结构共5层,⼀到五层层⾼4.2m 。

该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图3.1所⽰。

屋盖和楼盖均采⽤现浇钢筋混凝⼟结构,板厚度取120mm 。

梁截⾯⾼度按跨度的l )81121(-估算,⽽且梁的截⾯尺⼨应满⾜承载⼒、刚度以及延性的要求。

梁截⾯宽度可取。

h )2131(-梁⾼,同时不宜⼩于21柱宽,且不应⼩于250mm 。

框架柱的截⾯尺⼨⼀般根据柱的轴压⽐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E N Fg n β= []c N cNm ;β为考虑地震作⽤组合后柱的轴压⼒增⼤系数,边柱取1.3,不等跨柱取1.25;n 为验算截⾯以上的楼层层数。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是什么?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

1、设计标准(基本风压,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抗震等级,安全等级,场地土类别;活荷载值;人防等级)。

2、选择依据。

3、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基础情况:防潮抗渗做法。

4、承重墙墙和后砌填充墙及抗震措施。

5、环境类别,混凝土保护层。

6、材料等级(安全前提下保证经济)。

7、框架梁柱抗震构造措施。

8、基坑回填土。

9、设计软件。

10、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正负零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以上采用混合砂浆。

11、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

第 1 页共1 页。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1.绪 论1.1 工程背景本项目为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占地面积约为960.96 m 2,总建筑面积约为8811.84 m 2;层高3.6m,平面尺寸为18.3m×52.0m 。

采用桩基础,室内地坪为±0.000m ,室外内高差0.6m 。

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浇。

1.1.1 设计资料1.1.1.1 气象资料夏季最高气温42.3C ︒,冬季室外气温最低9C ︒-。

冻土深度25cm ,基本风荷载W 。

=0.4kN/ m 2;基本雪荷载为0.2 kN/ m 2。

年降水量680mm 。

1.1.1.2 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地形平坦,地基土成因类型为冰水洪积层。

自上而下叙述如下:新近沉积层(第一层),粉质粘土,厚度0.5—1.0米,岩性特点,团粒状大孔结构,欠压密。

粉质粘土层(第二层),地质主要岩性为黄褐色分之粘土,硬塑状态,具有大孔结构,厚度约3.0米, qsk=35—40kPa 。

粉质粘土层(第三层),地质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可塑状态,厚度3.5米, qsk=30—35kPa 。

粉质粘土层(第四层),岩性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具微层理,含铁锰结核,硬塑状态,厚度未揭露,qsk=40—60kPa,qpk=1500—2000kPa 。

不考虑地下水。

1.1.1.3 地基土指标自然容重1.90g/cm 2,液限25.5%,塑性指数9.1,空隙比0.683,计算强度150kp/m2。

1.1.1.4 地震设防烈度7度1.1.1.5 抗震等级三级1.1.1.6 设计地震分组α=(表3.8《高层建筑结构》)场地为1类一组Tg(s)=0.25s max0.161.1.2 材料柱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梁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

基础采用C30,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235。

1.2 工程特点本工程为九层,主体高度为32.4米,属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摘要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框架结构是指由梁、柱组成的纯框架结构。

其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

但框架结构的侧移刚度小,水平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在强震下结构顶点水平位移与层间相对水平位移都较大。

为了同时满足承载能力和侧移刚度的要求,柱子截面往往很大,很不经济,也减少了使用面积。

所以在地震区的框架结构不宜太高。

目录1特点2抗震构造措施3设计的要点和过程4与框剪结构的区别特点分类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

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

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同时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西堤国际工程高层楼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西堤国际工程高层楼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西堤国际工程高层楼框架结构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西堤国际工程10#楼2.工程地址:沈阳市皇姑区昆山西路99号5.编制范围: 10#楼、地下车库土建(不包括桩基工程)、安装及总体配套工程。

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4621.9 ㎡,位于小区北侧偏东位置。

二、结构设计概况本工程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地下一层,地上三十四层,建筑主体结构高度为99.05m。

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C50,剪力墙厚300、200,楼层板厚150、100等。

±0.000以下为Mu3.5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Mb7.5级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为Mu3.5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Mb7.5级混合砂浆砌筑。

三、建筑设计概况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为一类高层建筑。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65m,室外地坪设计标高为-0.45m,室内外高差为450mm。

(1)楼地面底层室内地坪为现浇混凝土板,上垫200厚细石混凝土面层;住宅部分一层门厅、电梯前室、走廊采用20厚1:3水泥砂浆粘贴8-10mm厚彩色释面砖楼面(有保温层);住宅部分电梯前室、走廊(除一层外)为20厚1:3水泥砂浆粘贴8-10mm厚彩色释面砖楼面。

住宅房间楼面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地面(有保温层);楼梯间、电梯机房和连廊楼面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地面。

卫生间、厨房采用20厚1:2水泥砂浆(有防水层)地面。

(2)内墙装饰卫生间和厨房为20厚1:2水泥砂浆内墙面(有防水层);住宅楼梯间内墙采用刮大白墙面(有保温层);其它房间为刮大白内墙面。

(3)外墙饰面住宅入口处为8-10mm厚面砖外墙,其余为涂料外墙面。

(4)门窗外墙门窗规格等要求应由门窗厂根据工程项目使用要求、材料构造性能及强度具体设计确定,本土建设计要求采用塑钢材质,镀膜面由甲方、设计单位共同确定,双层无色透明玻璃;内门一般采用双面夹板木门;设备用房采用甲级纲质防火门(编号FM甲打头),楼电梯人员疏散口采用乙级防火门(编号FM乙打头)。

框架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

框架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

1简要说明本文把框架从分层的角度把框架设计为6个层,并具体划分各个层的主要功能、主要组成、主要类的接口;然后再规划了几个最常用的通用组件的主要接口。

2分层理论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越来越高,为降低复杂度,将应用系统分层,以降低各层的复杂度,利于软件开发的分工和复用.。

2.1图示图2.12.2基本准则1、不得跨层调用,每一层都只与直接相临的层进行通信。

2、上面各层都建立在下层的基础上,隐藏下层的信息并为上层提供服务。

3、各层要封装自己的实现,向前一层提供访问接口。

4、各层支持分布式的部署,即可部署于不同的容器实例中。

5、各层数据传递使用javabean,map,collection6、显示层的数据结构使用javabean,map, collection2.3层间数据传递数据格式:各层数据传递使用javabean,map,collection数据传递:Request线程变量(CommandContext)2.4各层说明2.4.1客户层系统最终用户的使用界面和设备。

包括基于浏览器的瘦客户端和基于GUI 的胖客户端应用。

1、尽量减少与后台的交互。

2、界面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3、界面美观大方,风格统一,交互性好。

2.4.2交互层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管理,提供用户层的展现逻辑和对应用层的访问接口。

也包括单点登录、会话管理、用户输入的逻辑校验等功能,错误处理,提示信息处理.1、客户层访问的交互协议尽可能使用http/https。

2、是客户层的统一接入点。

2.4.3应用层业务逻辑的接口,实现业务流程的控制,是业务领域层的服务接口。

1、以Session Facade的模式实现。

2、启动事务控制。

3、领域对象的交互在此处理。

2.4.4业务领域层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的抽象,包括业务对象模型,业务规则和逻辑处理的实现2.4.5资源访问层对系统的各种资源和外部系统统一的访问逻辑的实现。

1、不作语义转换,只实现纯粹的资源访问。

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C20~C25 30 30
C20~C25 30 30
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悬臂板上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层,除另行说明外,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和规定执行.
用墙中的门、窗洞及设备预留孔洞洞顶需设过梁.过梁除 埋 筋过 ,梁 待钢 施工过梁钢筋时,将过梁底筋及架立筋与之焊接,当洞顶 成整体,梁 宽同墙厚,过梁两端各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墙厚≥250.
7.3 砌体墙的下列部位,采用Cb20混凝土灌实孔洞. 7.3.1梁支承处(无构造柱时),灌实宽度600mm,高度600mm. 7.3.2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
Ⅱ E4303
E5003
E5016 E5015
E4303
Ⅲ E5003
E5303
E6016 E6015
_____
3.2.4 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3.3 砌体
3.3.1
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各层砌体强度等级见表3.3.1
表3.3.1砌体强度等级
层次
2
2及以上部分
项目 强度等级
3.1.2
标高
基础顶面~16.470
部位层次
各层梁,板
强度等级
C25
备注
基础及基础梁混凝土祥基础施工说明
过梁,压顶梁,栏板等,除结构施工图中特别注明者外均采用C20.
3.1.3 基础及基础梁混凝土详基础施工说明.
3.1.4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一、前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软件开发需要不断地保证研发速度和质量,因此,框架设计的精度和效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框架结构设计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需要完整、规范、统一、清晰地描述构建软件的分层设计、组成结构、模块划分、模块调用、数据传递等。

二、框架结构设计定义和意义框架结构设计是对软件系统整体结构进行分层设计与组织,以确定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调用关系,并将这些模块组织到一个整体框架中,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框架结构设计包含的内容见下:1.系统分层设计系统分层设计是建立在功能划分的基础上的,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功能模块进行分层,使得每层的功能结束相对独立、尽可能少依赖其它层,便于进行单层调试、修改、扩展。

同时,分层设计允许一层的改变而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2.模块划分和模块调用在分层的基础上,每个层次内部又有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模块,要将它们按照功能、业务等划分成若干个子模块以加强封装性;同时,这些模块之间需要有相应的调度关系,也就是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的设定,保证了调用的正确性,提高了系统的可读性,易于维护。

3.数据传递在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传递方面,需要进行良好的约定,这样可以明确数据的规范和标准,比如XML、JSON、SOAP 等格式,避免出现格式混乱和数据意义歧义的问题协议等格式,从而提高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易用性,降低了维护和升级的成本。

三、框架结构设计主要目的1.降低应用开发复杂度和工作量设计好框架可以提高代码复用率,降低应用研发和实现的难度和工作量。

对于企业及其业务来说,一次性投入建立高效的框架是值得的,可以让企业承担更多的业务和人员规模的扩大,节约项目的预算和时间。

2.提高软件系统的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框架的优雅和灵活再加上组件化、渐进式提供的功能,可以提高软件应用的可维护性、模块化水平和可扩展性等,维护成本下降,同时也能够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持续的优化和调整。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一)一、总则:Ⅰ.主要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1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号:K2010-0556)Ⅱ.结构类型及安全等级:1.工程地址:2.结构类型:本工程为主体五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为20.050m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桩基础设计等级:丙级4.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Ⅲ.抗震设计: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

2.本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本工程建筑物结构抗震等级:框架构造为二级,计算为三级。

4.本工程的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采取,框架按抗震等级为二级进行施工。

5.本工程地基场地类别:四类,属轻微液化场地。

Ⅳ.露面、屋面主要活动部分活载标准值:1.不上人屋面: 0.050KN/m22.上人屋面: 2.00KN/m23.办公室: 2.00KN/m24.走廊、卫生间: 2.50KN/m25.门厅及楼梯前室: 3.50KN/m26.会议室: 2.00KN/m27.消防疏散楼梯: 3.5KN/m2 8.资料、档案室:2.50KN/m29.阳台、挑蓬: 2.5KN/m2特别注意:使用及施工堆料均不得超过上述荷载值;水箱间及设备房根据相关专业提供荷载设计,严禁兼做其他用途;所有楼面的后期装修荷载不得大于0.8KN/m2。

Ⅴ.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0.55kN/m2,地面粗糙度:B类2.基本雪压:0.35kN/m23.本工程室内地坪±0.000相当于大沽高程7.880米二、本工程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铺筑设计PKPM系列软件(2010版)三、地基基础:1.场地标准冻土深度:0.6米。

高层结构设计第5章 框架结构设计(新规范)

高层结构设计第5章  框架结构设计(新规范)

2014-11-16
30
计算方法 1、柱的抗侧移刚度D值——修正抗侧刚度的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不仅有侧移,且各结点有转角,设 杆端有相对位移 ,转角 1 、 2 ,转角位移方程为:
12ic 6ic V 2 ( 1 2 ) h h
2014-11-16
31

D
V

(D值的物理意义同d相同——单位位移下柱的剪力) D值计算假定: (1)各层层高相等; (2)各层梁柱节点转角相等; (3)各层层间位移相等
2014-11-16
32
i1
θ3
3
i2
ic
i1
θ2
h
取中间节点i为隔离体, 由平衡条件 M 0 可得

2
i2 h
(4 4 2 2)ic (4 2)i1 (4 2)i2 (6 6)ic
2014-11-16
40
<c2>上下层高度变化时的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y3 令下层层高/本层层高=h上/h= 3 ——y3 3 >1——y3为负值,反弯点下移 3 <1——y3为正值,反弯点上移 说明:底层柱不考虑y2修正 柱反弯点高度比:
y yn y1 y2 y3
2014-11-16
2014-11-16 19
弯矩图
2014-11-16
20
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方法— —反弯点法
1、反弯点法的基本假定 水平荷载:风力、地震作用 条件: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比≥3 假定: (1) 梁的刚度无限大; (2) 忽略柱的轴向变形; (3) 假定同一楼层中各柱端的侧移相等,节点转角为0 (4) 假定上层柱子的反弯点在中点 (5)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在距底端2h/3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1.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

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

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

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说明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设计说明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设计 工程概况:办公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为27002m 。

一~~四层的建筑层高度分别为3.9m 、3.6m 、.36m 、3.6m 、3.9m 。

一到四层的结构层高度分别为4.9m (从基础顶面算起,包括初步估计地下部分1.0m ),3.6m 、3.6m 、3.9m,室内外高差0.45m 。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设计资料: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区范围内地下水位为-12.0M,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用,不考虑土的液化。

土质构成自地表向下依次为:填土层:厚度约为0.5m ,承载力特征值8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17.0/K m N 。

粘土:厚度约为2—5m ,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178.8/K m N 。

轻亚粘土:厚度约为3—6m ,承载力特征值22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18.0/K m N 。

卵石层:厚度约为2—9m ,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天然重度为320.2/K m N 。

气象资料:气温:年平均气温20度,最高气温38度,最低气温0度。

雨量:年降雨量800mm ,最大雨量110mm/d 。

基本风压:200.4/w KN m =,地面粗糙度为 C 类。

基本风压:20.3/KN m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框架抗震等级为3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执行PMCAD 程序第一步,以交互输入的方法,建立一楼层的结构平面,包括轴线、构件布置等,并以图形形式储存。

讲各结构层根据每一层的高度组装呈整体结构,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即完成结构整体模型的输入。

输入前准备: 建立工程子目录。

每一项工程必须建立一单独的专用工程子目录,在此目录下只能保存一个工程的文件,建议用工程名称做目录名。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三篇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三篇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三篇篇一: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Xx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编写:日期:检查: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文档变更记录1、引言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1.1背景项目产生或者开发背景,必要性等。

1.2术语和缩略语缩略语、系统主用名词、术语等解释1.3参考资料编写本文和阅读本文是需要查阅的资料有关文档,注明出处、作者和版本。

(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2、范围2.1软件名称英文名称:TopEng-CSP中文名称:客户服务平台2.2软件功能请参考《XXX子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doc》2.3软件应用请参考《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doc》2.4需求边界3、明确范围边界,做什么,不做什么。

4、总体设计4.1架构设计目标和约束架构设计总体目标和一些有关架构方面的约束,比如技术约束或者设计上约束。

4.1.1运行环境4.1.2开发环境4.2设计思想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

4.3架构体系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

4.4重要业务流程(有多少个就写多少个流程图)流程图类型不做严格要求,只要图和描述表达设计思想即可;重要业务流程数据流向等。

4.4.1流程14.4.2流程24.4.3流程34.5模块划分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块依赖图。

有多少模块就写多少个模块4.5.1模块一4.5.1.1模块一描述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这是本系统中的上层应用,包括提供各种功能的插件以及用户界面,主要为用户提供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也就是查询条件的输入和数据展示,也包括基本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功能,由如下的插件应用构成,子模块描述实时监控插件负责提供实时监控功能4.5.1.2模块一业务流程说明图+文字描述。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

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框架结构设计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框架结构设计是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设计主要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后期开发的复杂度。

本文将介绍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的内容,以及对软件开发有何帮助。

一、框架结构设计说明包括了什么?1. 总体设计概述:此处介绍了所设计的软件的总体框架和系统需求,包括功能、可用性、性能、数据、安全以及可维护性等方面。

2.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介绍了各个模块的组成和关系,包括各个模块的功能,接口以及交互。

系统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性和升级。

3. 模块设计:模块设计包括功能模块和数据模型。

模块的设计应该根据系统需求来设计,包括分析和设计,数据的定义和管理,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与用户界面的设计等。

4. 系统安全性的设计:对于一些要求高的应用程序,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安全性的设计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访问控制、身份验证等。

5. 软件开发的指导方针:在这个部分,设计人员应该明确之规定软件的开发流程和标准,特别注意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的数据管理,交互过程,编写代码的规范等。

6. 系统测试方案:系统测试是确保软件开发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系统测试方案包括如何对模块进行测试,应该包括设备测试、集成测试、高品质和全面测试。

二、框架结构设计的价值1. 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框架结构设计使软件开发人员在实现产品之前更深入地了解产品的需求和功能。

这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开发和调试,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2. 保证软件的高质量: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各个方面,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这包括了系统架构、数据结构、接口设计、错误处理等方面。

3. 提高产品的可扩展性:框架结构设计考虑到未来的产品升级和扩展。

当用户需求增加时,新的升级和扩展可以在原有的框架上进行,而不必回归重整。

框架结构计算分析与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计算分析与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计算分析与设计一、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布置主要是确定柱在平面上的排列方式(柱网布置)和选择结构承重方案,这些均必须满足建筑平面及使用要求,同时也须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简单。

1、柱网和层高工业建筑柱网尺寸和层高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常用的柱网有内廊式和等跨式两种。

内廊式的边跨跨度一般为6~8m,中间跨跨度为2~4m。

等跨式的跨度一般为6~12m。

柱距通常为6m,层高为3.6m~5.4m。

民用建筑柱网和层高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确定。

目前,住宅、宾馆和办公楼柱网可划分为小柱网和大柱网两类。

小柱网指一个开间为一个柱距,柱距一般为3.3m,3.6m,4.0m 等;大柱网指两个开间为一个柱距,柱距通常为6.0m,6.6m,7.2m,7.5m 等。

常用的跨度(房屋进深)有:4.8m,5.4m,6.0m,6.6m,7.2m,7.5m 等。

办公楼常采用三跨内廊式、两跨不等跨或多跨等跨框架,如图2.1.1(a),(b),(c)。

采用不等跨时,大跨内宜布置一道纵梁,以承托走道纵墙。

近年来,由于建筑体型的多样化,出现了一些非矩形的平面形状,如图2.1.1(d),(e),(f)所示。

这使柱网布置更复杂一些。

二、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1、横向框架承重。

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板和连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

由于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受,横梁截面高度较大,因而有利于增加房屋的横向刚度。

这种承重方案在实际结构中应用较多。

2、纵向框架承重。

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板和连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图5.1.2(b)]。

这种方案对于地基较差的狭长房屋较为有利,且因横向只设置截面高度较小的连系梁,有利于楼层净高的有效利用。

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实际结构中应用较少。

3、纵、横向框架承重。

房屋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楼盖常采用现浇双向板或井字梁楼盖。

当柱网平面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或当楼盖上有较大活荷载时,多采用这种承重方案。

以上是将框架结构视为竖向承重结构(vertical load-resisting structure)来讨论其承重方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架结构体系结构设计第一章建筑设计1.1 设计资料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年均气温27.6度,最高气温39度,最低气温4.3度。

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基本风压0.35kN/m2,基本雪压0kN/m2。

年降雨量1002.3mm,最大雨量135.6mm/d。

拟建建筑场地已经人工填土平整,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2.4m。

土质构成自地表向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度约为0.6m,承载力特征值fak=85kPa,天然重度16.2kN/m2。

②灰色粘土:厚度约为1.8m,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天然重度18.4kN/m2。

③褐色粉质粘土:厚度约为1.6m,少量粉砂,含粘粒,饱和,松散稍密状。

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天然重度19.4kN/m2。

④中砂:厚度约为6.7m,以中粗砂为主,饱和,属密实状态,承载力特征值为240kPa,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可作为持力层。

场地地下水水位高程约为2.3m。

经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经地质勘察部门确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的加速度为0.1g,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

梁、板、柱的混凝土均选用C30,梁、柱主筋选用HRB400,箍筋选用HPB300,板受力钢筋选用HRB335。

1.2 建筑设计方案一个设计应满足到适用、耐久、美观三大要求。

首先,应考虑场地的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

该工程为多层住宅楼,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该住宅楼层m左右。

数为6层,建筑面积470021.3 结构设计说明本工程采用,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执行.全部图纸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均以毫米为单位。

本工程结构图中所注标高均为结构标高。

1.4 结构设计年均气温27.6度,最高气温39度,最低气温4.3度。

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基本风压0.35kN/m2,基本雪压0kN/m2。

年降雨量1002.3mm,最大雨量135.6mm/d。

场地地下水水位高程约为2.3m。

经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经地质勘察部门确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的加速度为0.1g,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

.第二章 结构方案选择与结构布置2.1 结构设计方案 截面尺寸以及框架计算简图 2.2 梁截面尺寸梁截面高度跨度的1/12至一般取梁1/8本方案取(1/12~1/8)×5100=(425~637)mm ,截面宽度取500×(1/3~1/2)=(166~250)mm ,可得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 ×h=300mm ×500mm 。

2.3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 Fg N E β=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 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4KN/m 2。

n 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C N c f N A μ/≥N μ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0.8。

c f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14.3N/mm2。

(2) 计算过程对于边柱:KN 684.150********.26.31.33=⨯⨯⨯⨯⨯==n Fg N E β 232.1125513.14/8.0/10684.1503/mm f N A C N c =⨯=≥μ 取600mm×600mm对于中柱:n Fg N E β==1.25×4.45×3.9×12×310×6=1561.95KN 2343.1169133.14/8.0/1095.1561/mm f N A C N c =⨯=≥μ 取600mm×600mm表2.1梁截面尺寸(mm)及各层混凝土等级强度2~6层柱高为2.5m,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底板4.00m,2.4框架结构计算简图本设计取6号轴线一榀框架,如图2.1图2.1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第三章 荷载计算3.1荷载计算3.1.1 荷载标准值计算(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上人)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2×0.03=0.66KN/2m 三毡四油防水层 0.4KN/2m 20厚1: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KN/2m 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5×0.15=0.75KN/2m 12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2=3.0KN/2m V 型轻钢龙骨吊顶 0.25KN/2m 合计 5.46KN/2m 1-6层楼面:松木地板地面 0.18KN/2m 12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25×0.12=3.0KN/2m V 型轻钢龙骨吊顶 0.25KN/2m 合计 3.43KN/2m (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0.5KN/2m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KN/2m (3)墙重力荷载计算外墙厚240mm 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面石灰粗砂粉刷(0.34KN/2m )。

内墙面为200mm 厚抹灰,则外墙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0.34+6×0.24+17×0.02=3.08KN/2m内墙为200mm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两侧均为20mm 厚抹灰,则内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2/88.1202.0172.06m kN =⨯⨯+⨯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为0.2KN/2m ,铝合金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取0.4KN/2m ,钢铁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取0.4KN/2m .(4) 梁,柱自重重力荷载表3.1 梁,柱重力荷载表3.1.2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墙体自重 首层10道横墙:16.488x (12x10+2.1x2)=2079.11 KN 内纵墙:16.488(6x17+6x17)=3414.96KN 外纵墙:16.488x6x10=1004.4KN 隔墙:9.336x4x6=730.11 KN合计 7228.6KN 标准层10道横墙:14.628x (12x10+2.1x2)=1844.57 KN 内纵墙:14.628x(6x17+6x17)=3029.72KN 外纵墙:14.628x6x10=891.09KN 隔墙:8.093x4x6=632.90KN合计 5544.5KN (2)梁自重 1~6层KJL :KN 1.56710)1.262(022.4=⨯+⨯⨯L4:KN 238196)3.0202.0173.025.025(=⨯⨯⨯⨯⨯+⨯⨯ L11:KN 95.2423.002.01725.025.025=⨯⨯⨯+⨯⨯ L2:KN 33.1816321.002.017.01.025.025=⨯⨯⨯⨯⨯+⨯⨯⨯合计 1249.6KN 顶层:横向: 567.1KN 纵向: 292x4=1176KN合计 1743.1KN (3)屋面恒载KN 3.34169)69.25.205.7(2617.4=⨯+⨯⨯⨯ (4)屋面活载:KN 07.38541.145.0=⨯⨯(5)楼面恒载KN 62.2512541.143.3=⨯⨯(6)楼面活载KN 35.1563665.2541.25.235172=⨯⨯+⨯⨯+⨯⨯ (7)柱自重 2-6层G= 4.022KN/m ×2.5m ×32+3.2176x2.5x16=547.5KN1层G= 4.022KN/m ×4m ×32+3.2176x4x16=379.04KN荷载分层总汇: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自重、墙等自重按上面方法叠加,则多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屋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 0=3416.3+1743.1+0.5x254.4=5286.6KN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1=1249.6+2512.6+(7228.6+5544.5+790.3+547.5)X0.5=8533.5KN 2、3、4、5、层荷载代表值:2G =543G G G ===5544.5+547.5+2512.6+1249.6+1597.5x0.5=8139.7KN 6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6=3416.3+1743.1+380.7+449.5+449.5+0.5(5544.5+547.5)+28.96=6061.7KN 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见下图:图3.1 重力荷载代表值3.1.3 竖向荷载计算图3.2 框架计算单元取⑥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6.3m ,如图所示,由于房间内布置有次梁,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水平阴影线所示,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

在图3.3中1q ,2q ,3q 中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对于第6层1q =3.938KN ·m -1 2q =3.938KN ·m -1 3q =3.938KN ·m -14q ,5q ,6q 为房间AB,BC,CD 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4q =6q =5.46×3.3=19.656KN ·m -15q =5.46×2.7=14.742KN ·m -121,P P ,43,P P 分别为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包括梁自重、楼板重等的重力荷载,计算如下图3.3 各层梁上作图用的荷载框架计算单元330033001350P1P2q q q 6q5q4q4P3P 2P1P 4M1M()kNp 6.1136.69.008.321.5281.36.6938.346.565.121.58.125.065.13.31=⨯⨯+⨯+⨯+⨯⎥⎦⎤⎢⎣⎡⨯++⨯⨯⨯= ()kNp 28.12422.4281.36.6938.346.5235.123.395.165.1221.49.025.065.13.33=⨯+⨯+⨯⎥⎦⎤⎢⎣⎡⨯⨯++⨯++⨯⨯⨯=()kNp 88.1036.69.008.322.4281.36.6938.346.565.1221.49.025.065.13.34=⨯⨯+⨯+⨯+⨯⎥⎦⎤⎢⎣⎡⨯++⨯⨯⨯= m KN e P M ⋅=⨯=-⨯==02.1715.046.11323.06.046.11311m KN e P M ⋅=⨯==58.1515.088.10344对于1~5层,1q ,2q ,3q 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横墙自重为均布荷载,其它荷载计算方法同第6层1q =3q =3.938+1.88×2.5=8.638KN ·m -1 2q =3.938+1.88×2.5=8.638KN ·m -14q =6q =3.43×3.3=11.32KN ·m -1 26.97.243.35=⨯=q KN ·m -1()()[]kNp 70.10625.15.14.025.15.15.26.06.608.321.5281.36.6938.343.365.121.58.125.065.13.31=⨯⨯⨯+⨯⨯-⨯-⨯+⨯+⨯+⨯⎥⎦⎤⎢⎣⎡⨯++⨯⨯⨯= ()()kNp 97.11629.02.029.06.06.65.288.121.5281.36.6938.343.3235.123.395.165.121.58.125.065.13.32=⨯⨯+⨯--⨯+⨯+⨯+⨯⎥⎦⎤⎢⎣⎡⨯⨯++⨯++⨯⨯⨯= ()88.11129.02.029.06.06.65.288.16.6938.343.3]235.123.395.165.122.49.02)5.065.13.3[(3=⨯⨯+⨯--⨯+⨯+⨯⨯⨯++⨯++⨯⨯⨯=p ()kNp 87.13821.5281.36.6938.346.5235.123.395.165.121.58.125.065.13.32=⨯+⨯+⨯⎥⎦⎤⎢⎣⎡⨯⨯++⨯++⨯⨯⨯=()[]kNp 74.9825.15.14.025.15.15.26.06.608.322.4281.36.6938.343.3]65.122.49.02)5.065.13.3[(4=⨯⨯⨯+⨯⨯-⨯-⨯+⨯+⨯+⨯⨯++⨯⨯⨯= 11101.1615.07.106-⋅=⨯==m kN e P M14481.1415.074.98-⋅=⨯==m kN e P M活荷载作用下各框架的荷载分布如图4图3.4 各层梁上作用的活荷载将以上结果汇总,见表3.2和表3.3表3.2 横向框架恒荷载汇总表表3.3 横向框架活载汇总表3.2 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M1M 4P 1P2P3P4q4q5q6ABCD表3.5 柱线刚度ic计算表3.6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N·mm-1)表3.7 边框架侧移刚度D值(N·mm-1)表3.8 横向框架层间侧移刚度(N ·mm-1)由上表得到∑1D / i D ∑==0.733>0.7,故该框架为规则框架 3.3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自振周期计算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由表3.9体现表3.9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计算基本周期T1,其中μT 的量纲为m,取ΨT=0.7,则 T1=1.7×0.7×1028.0=0.38s (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结构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性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