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措施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标准化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标准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2. 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进行空白样品和质控样品的测量,以评估设备性能。
3.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排查数据异常,实施数据验证和核对措施,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4. 人员培训和管理:培训监测人员,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意识,确保监测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管理,例如制定操作规范和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监测过程中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措施包括:1. 质量控制样品:定期引入质量控制样品,例如参比样品、质控样品等,进行测量和比对。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对比,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纠正措施。
3. 实验室管理系统:确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监控实验室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输。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档和查询系统,便于数据回溯和分析。
结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标准化采样方法、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案、实验室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措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 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
11)人员
①所有从事监测活动的人员要具备与其承担工作相适应的 能力,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按照要求持证上岗。
• 持有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 合格证者,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 持证人员负责。
• 特殊岗位的人员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专项资格确认。
四项任务: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为环 境管理制度服务的监测、污染事故及环境纠纷仲裁监测。
1.环境监测及其任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 2007
-------环境质量监测;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 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 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 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2.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 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
7.外部支持服务与供应品 19.监测方法确认程序
控制程序 20.开展新工作的评审程序
8.投诉/申诉处理程序 21.数据控制程序
9.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 22.期间核查程序
10.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23.设备管理程序
1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4.量值溯源程序
12.记录的控制和管理程序
25.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26.采样控制与管理程序 27.样品管理程序 28.监测质量控制程序 29.监(检)测报告控制程序 30.对客户的服务程序 3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32.偏离规定的控制程序 33.现场监测程序 34.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程序 35.无菌室环境控制和培养基质量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简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工作。
它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1 质量保证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来确保环境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和可比性,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2.2 质量保证的原则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化:制定标准的监测方法、设备、实验操作等,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体系等,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一致性;- 可追溯性:确保监测数据的来源可查、可信;- 可靠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性:采取长期监测和定期校准的方式,保障监测过程的持续性。
2.3 质量保证的措施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3.1 标准化监测方法和程序制定和使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确保环境监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2.3.2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3.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来检验监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检验监测设备的可用性。
2.3.4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定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和规定,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能满足监测目的和要求。
3.2 质量控制的目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 提供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以支持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确保监测结果能够满足监测目标和要求,以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防止误差和偏差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是确保环境质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校准: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2. 质控样品:在监测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质控样品,用于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控样品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3. 质量保证计划:制定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各个监测环节的质量要求和具体措施。
质量保证计划应包括监测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要求等内容。
4.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操作规范和培训。
通过内部质量控制,确保监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保证措施:1. 外部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参与评估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度。
通过外部质量评估,加强监测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提高监测结果的可比性。
2. 质量控制审核: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定期审核,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审核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整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3. 问题处理:及时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保证问题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问题处理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并记录处理结果。
4. 监测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可追溯性。
数据管理应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等环节。
总之,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确保监测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才能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规范化监测工作:
首先 ,监测工作要按照国家环保局制 定的统一技术规范 、方法的要求 ,依照一 定的程序 ,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技术上的规 范化管理。
为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五性 ”,监测技 术规范 、采样方法 、分析方法 、测试方法 等均应首选国家方法标准 ,并以最新公布 的版本为准。
环境监测的 “五性”反映了对监 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代表性:
表示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 、地 点 ,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能反 映总体真实状况的有效样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完整性:
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 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 完整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颗粒物的采样必须按照等速采样的原则进行。 采样位置应尽可能选择气流平稳的管段 ,采 样断面最大流速与最小流速之比不宜大于3 倍 , 以防止仪器相应跟不上流速变化 ,影响 等速采样的精度。 9.在湿法除尘或脱硫器出口采样 ,采样孔位置 应避开烟气含水(雾) 滴的管段。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锅炉颗粒物采样 ,必须多点采样 ,原则上 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分钟 ,各点采样时间 应相等 ,或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 采气量不少于1m3.每次采样 ,至少采集3个样 品 ,取其平均值。 12.用定电位电解法烟气分析仪进行监测 ,仪器 应一次开机测试完毕 , 中途不能关机重新启 动以免仪器零点变化。
各种原始记录与测试结果报告 ,一 律要按国家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空气废气监测 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环境检测事业单位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环境检测事业单位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检测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环境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事业单位应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本文将就环境检测事业单位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质量控制措施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环境检测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的采样标准和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失,并确保采集的样品数量足够,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可靠性。
2.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与校准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应定期对使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维护包括清洁、检查和更换易损件等,校准则要求单位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只有经过维护和校准的设备和仪器才能保证所测得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
3. 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制定与更新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应制定适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并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准确和可操作的原则,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确保测试结果符合行业要求并具有一致性。
4.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事业单位应在每次检测中加入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并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判断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分析误差。
二、质量保证措施1. 内部审查和评估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质量保证机制,进行定期的审查和评估。
审查和评估的内容包括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人员的技术能力、设备的状态和校准情况等。
通过内部审查和评估,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环境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外部质量评估和认证事业单位应积极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和认证工作,以验证其测试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外部评估和认证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环境监测中水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是保障水环境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尤为重要。
在环境监测中,水质监测是其中一项关键的工作,对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还包括管理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从标准化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需要在采样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在采样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保证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监测要求,需针对性地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合理分区设置采样点,确保全面反映所监测水体的污染情况,同时也需要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目标水体的变化情况,为后续实验室分析提供准确数据。
通过标准化的采样程序,可以减少采样误差,提高样品的可比性,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
实验室分析是水质监测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保证也至关重要。
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准确进行水质分析。
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标准和监测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掌握最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确保实验室分析能力与水质监测的需要相符。
只有通过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真正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水质监测的数据管理也是质量控制与保证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数据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传输体系。
在数据采集方面,应当在采样现场建立现场调查记录,对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的状态以及监测点位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体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避免因为数据丢失或损坏带来的数据不完整。
在数据传输方面,应当建立规范的传输渠道和传输程序,避免数据的丢失或篡改。
通过规范的数据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采样、监测和分析,以评估环境质量,并提供数据支持给决策者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1.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第一步。
在选择监测点位时,应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背景和环境问题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来确定监测点位的数量和布局,以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仪器设备选择和校准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应考虑仪器的精度、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还需要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采样和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
采样时应注意采样点位的选择、采样时机的确定和采样方法的正确使用,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也十分重要,只有合适的分析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
4.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误差和偏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评估,以及数据质量合格率的评价。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现场质量控制现场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对现场操作进行控制和监督,以确保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针
概述
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方针。
本方针
适用于环境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质量保证
1. 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需求,在调查分
析基础上,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
2. 制定监测计划:编制周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地点、频次、监测方法、监测人员、监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并经批准后实施;
3. 进行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中,采用相关的质量控制
措施,确保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准确、可靠和规范;
4.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保证档案,每年对其进
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质量控制
1. 定期校准监测仪器设备;
2. 进行现场空白样品和平行样品的采样、分析和测试;
3.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验证,排除异常数据;
4. 建立查询、存储、管理和传输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5. 对实验室和现场采样工作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本方针及其实施细则应结合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文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科学、准确、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环境评估、决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迫切。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环境监测各项操作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设备校准与维护:对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样品:引入质量控制样品(QC样品),通过与实际采样样品一同进行测试和比较,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审核与验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与验证,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1. 现场质量控制: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采样器的正确使用、样品的正确采集和保存等,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认证等,确保实验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标准和参考方法,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比对和准确性。
4. 数据质量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可靠性统计分析、数据一致性比对等,评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及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及保障措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案及保障措施1. 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健康,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案和保障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案是指针对环境监测工作设计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和程序,其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以下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2.1 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的选择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
在选择监测点位时,应综合考虑空气、水体和土壤等不同环境介质的特点,并参考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同时,还要考虑区域间的相对污染程度差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监测点位,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2 监测设备和仪器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质量。
首先,应选择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另外,还应注意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及及时更新和更换老化或损坏的仪器设备。
2.3 样品采集和处理样品采集和处理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采集样品时,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同时,还要注意采集容器的选择和清洁,以及采样现场的环境保护,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样品的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避免任意调整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2.4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质量控制样品可分为标准样品和盲样。
标准样品用于检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盲样则用于验证检测人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能够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偏差。
2.5 数据质量评价和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价和分析是对监测结果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价的重要环节。
数据质量评价应包括数据准确性、重复性、可比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措施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政府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应的措施。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和管理各个环节,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它涉及到监测仪器设备、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并需要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减小误差和偏差,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1. 采样质量控制采样是环境监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采样的不准确会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采样过程必须严格控制。
(1)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合理的采样点选址和布置有助于获取代表性样品。
在选址时需考虑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风向风速等因素,以确保采样点的代表性。
(2)采样设备和器皿采样设备和器皿要保证无污染、无残留。
在采样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消毒等处理。
(3)采样方法和流程采样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比如有关液体采样、气体采样、土壤采样等。
采样过程中还需记录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等。
2.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分析应准确可靠。
(1)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涉及到样品的保存、预处理等,需按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3)分析方法和仪器的选择实验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方法应符合标准规范,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和验证。
3.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卡。
只有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记录和存储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存储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保密性。
(2)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数据处理应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合适的统计和质量评估方法。
2023修正版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确保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目标、基本原则、方法和应用。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概念与目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通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保证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目标是为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评估环境质量,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行动提供支持。
为了实现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1. 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环境监测人员应使用准确的监测设备和方法,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可比性和一致性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是不同时间、地点和环境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及时性和频次性环境监测数据应具有及时性和频次性,以及时反映环境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及时的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应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通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设备与仪器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是获取监测数据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设备和仪器的质量,需要进行定期校准和检验,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准确性要求。
2. 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的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制定标准的采样方法和样品处理程序,并对采样和样品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3. 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和报告等过程。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简洁范本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以下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方面:1. 设备和技术: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选择、校准和维护是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关键。
只有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技术,才能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2. 人员培训和素质: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监测人员才能够准确、规范地开展监测工作。
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1. 校准和标准曲线:环境监测仪器需要定期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标准曲线则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与已知浓度标准品进行比较,来校准和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2. 质控样品:质控样品是一种以已知成分和浓度的样品,用于评估监测方法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分析质控样品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监测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3. 平行样品:平行样品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两个或多个样品的分析。
通过比较平行样品的结果,可以评估分析过程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 参比材料:参比材料是一种特定成分和浓度已经被确认的样品,用于比较和验证不同实验室的监测结果。
通过参比材料的使用,可以评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偏差,并提高监测结果的比较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具。
通过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确保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培训专业人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校准、质控样品、平行样品、参比材料和质量控制图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引言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领域,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对于科学决策、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将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入手,介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概念质量保证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确保仪器设备、人员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质量保证内容质量保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校验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人员的质量保证: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等方式,保证人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环境监测知识;3.方法的质量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过程符合规范要求;4.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保证方法质量保证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校准和标定: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标定,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2.质量控制样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监测,验证仪器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3.质量保证计划:建立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4.制定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5.审核和查验: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和查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6.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和方法,控制误差和偏差,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内容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标准,保证监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样品的质量控制: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保存条件,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质;3.方法的质量控制:建立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控制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4.数据的质量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排除错误和异常数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第一部分任务与目标1.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
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
表1 描述了各个环节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表1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2. 工作计划的制订2.1 监测数据的质量目标一旦确定后,便可编写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应针对以下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2.1.1 实验设计2.1.2 组织机构2.1.3 实验器材的准备2.1.4 分析测试2.1.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2.1.6 数据质量的评价3.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了完善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体系和制度,必须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即评价室内和室间质控效果的量化指标,例如,工作曲线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空白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平行双样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加标回收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等。
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
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
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I SO/IEC 17025:2005)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体系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下高效、规范的运作。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论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水环境监测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监测设备的校准维护、样品采集和保存、质量控制及数据评估等方面,介绍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一、监测设备的校准维护1.定期校准监测设备水环境监测设备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所以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是至关重要的。
监测设备的校准包括仪器的零点校准、斜率校准等。
只有保证了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设备维护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监测设备需要定期清洁、保养,防止因为设备本身的问题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样品采集和保存1.采样点的选择采样点的选择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样点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开污染源,并且要有代表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采样点的易达性,便于监测人员进行样品采集。
2.样品的采集方法样品的采集方法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不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还要注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3.样品的保存采集到的水样品需要妥善保存,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样品的保存应该尽量避免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还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挥发和降解。
三、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监测设备的质控标准、采样方法的质控标准等,只有保证了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质控样品的使用质控样品的使用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质控样品应该由具有权威性的机构提供,并且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3.质控数据的分析质控数据的分析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对于质控数据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设备的准确性、采样过程的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一、质量保证1.监测设备与设施的质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需要借助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设施,如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仪、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系统等。
而这些设备和设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必须要对这些设备和设施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控制。
首先要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选型是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其次要对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保证其运行稳定和精度可靠。
同时还要对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其长期可靠运行。
2.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关键环节。
监测站点的选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同时要考虑区域的特点和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
监测站点的布设要确保监测设备和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要避免外界干扰和误差。
在监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中,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地考察,确保站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以便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管理。
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保证是至关重要的。
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异常和误差。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和溯源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质量管理体系要涵盖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维护、监测站点的选择布设、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全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规程和标准,明确各项质量控制工作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每一项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落实。
2.实时质量控制3.数据质量评估4.质量监督和审核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质量监督和审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需要建立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和专业人员,对监测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维护、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等进行全程监督和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监测机构质量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
它包括了对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过程中,为消除影响质量的诸因素而制定和采用的一系列文件化程序和措施。
实验室是获得监测结果的关键部门,实验室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目的是要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有把握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意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保证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环境监测的全面管理。
质量保证的作用在于将监测数据的误差控制在限定的允许范围内,使其质量满足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各技术环节中的质量控制,他们都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分析分析过程中使用适宜的质控技术 使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达到质量指标的要求。
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一个良好的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的需要和可能、经济成本和效益,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 规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和质量控制程序。
为保证取得合乎可比性、完整性、代表性、精密性与准确性要求的监测结果,还应组织人员培训,编制分析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等。
3、实验室质量控制3.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它是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反映的是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如何,以便及时发现某些偶然的异常现象,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其目的在于控制监测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容许限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有把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这是分析工作者在测试样品时,为能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基础数据,对分析测试进行的自我控制,或接受质量控制人员规定的质量控制程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案第一部分任务与目标1.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
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
表1描述了各个环节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2. 工作计划的制订2.1监测数据的质量目标一旦确定后,便可编写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应针对以下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2.1.1实验设计2.1.2组织机构2.1.3实验器材的准备2.1.4分析测试2.1.5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2.1.6数据质量的评价3.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了完善全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体系和制度,必须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即评价室内和室间质控效果的量化指标,例如,工作曲线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空白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平行双样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加标回收试验质控指标及评价方法等。
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
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
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 )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体系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下高效、规范的运作。
第二部分质量保证(QA )与质量控制(QC)第一章地表水和废水监测1.1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并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要求持证上岗。
持有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合格证者(如新调入人员、工作岗位变动人员等),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1.2监测仪器与设备1.2.1仪器设备的检定与校准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一般按照相应仪器的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实验室须有相应的检定计划);属于非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照相应的校准方法自行校准或核查,或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
1.2.2仪器设备的核查与维护实验室须制定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计划(期间核查一般1年至少进行一次,或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并按计划进行核查,保持在用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的置信度。
期间核查可参考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规程进行, 也可自行制定相关的核查方法。
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如天平的零点,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pH 计的示值总误差;以及仪器调节性误差,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必要时),并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使用过程中作好相应的记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每台仪器设备都必须有专门的责任人进行管理,责任人应有监督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性的权利和义务。
1.2.3质控检查每两个月(周期可由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由质控部(质控室)进行现场抽查仪器设备的存放、使用及保管等情况。
检查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按规范进行操作使用,使用记录是否真实规范。
每季度由质控部(质控室)对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情况进行抽查,确认核查用标准物质有效,核查方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规程的要求。
1.3工况核查1.3.1运行状况核查运行状况核查时,应记录企业生产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监测现场应保证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确认生产状况,必要时与企业人员一同确认。
1.3.2能耗核查1.321核查用水量和排水量核实企业总排水量时,应记录企业一个季度(月)内生产计划、实际生产量和当日生产量。
对供水有计量装置的企业,应查看水表,记录用水量;无计量装置的企业,记录新鲜水水泵流量及水泵运行时间,计算用水量。
当企业实际用水量与提供用水量不符时,应现场核实并纠正。
1.3.2.2核查产量及能耗记录能源(电、煤、油等)、生产原料消耗情况,记录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及产量,核查企业在监测时的生产负荷。
当企业实际消耗与核算能耗不符时,应当场查明原因,及时记录正确信息。
1.4样品采集1.4.1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 ) 6.1和当地地表水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废水监测项目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及有关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标准的执行相应的地方标准)。
1.4.2监测点位1.4.2.1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4.1的相关要求执行。
1.4.2.2废水监测断面、点位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5.1的要求执行。
含第- 类污染物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排放口采样。
废水采样点位一般设在排污单位外排口。
原则上外排口应设置在厂界外,如设置于厂界内,溢流口及事故口排水处必须能够纳入采样点位排水中。
采样口若为多个企业共用,则采样点应设在其它企业排放污水未汇集处。
若一个企业有多个排口,则应对多个排口同时采样并测流量,汇总各排口总量。
如需对废水处理设施监测,应在各种废水处理设施入口和总排口设置采样点。
当有多个入口时,应对全部入口进行监测。
采样前应检查并确定采样点符合规范化设置要求,并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5.1.2和5.1.3的规定执行采样点登记与管理。
采样记录中应详细记录采样点位具体位置,绘制采样点位图。
监测断面及位置一般为:当水深大于1米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或等于1米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
对含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工业废水,一般采集水面下10〜15厘米处的乳化油水样。
在排水管道或渠道中流动的废水,由于管壁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的不同部位流速和浓度都有可能互不相同,采样位置应靠近采样断面的中心并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 中6.3.2 的要求。
1.4.3监测频次地表水监测频次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 —2002 ) 4.2.2和当地地表水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废水监测频次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中5.2.1 的要求执行,污染源废水监督性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
1.4.4采样器具的要求1.4.4.1采样器具采样器具应能够标记采样深度。
采样器的材质和结构应符合《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8-91 )中的相关规定。
1.4.4.2采样器具的清洗采样器具的清洗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中4.2.3.1的要求执行。
1.4.4.2采样容器的抽检采样人员定期抽检采样容器并记录,质控人员随机核查。
每批采样容器抽取3%,检测其待测项目(不包括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细菌等特殊项目)能否检出。
存在检出,可根据该项目的分析精度要求确定是否合格。
一旦确定为不合格,应立即对采样瓶来源及清洗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原因,给予纠正。
每次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个。
145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记录样品采集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23.2 (地表水)5.2.2 (废水) 的规定。
采样现场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9.2 的规定。
样品的保存、运输和记录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4.2.3.3 (地表水)4.2.3.4 (地表水)5.2.3 (废水)的规定。
其中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值、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不能分样,必须全部用于测^定。
1.5实验室的基础条件1.5.1实验室测试基本条件应符合《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中11.5的规定,同一实验室内不得安排对测试项目有干扰的其它项目的分析。
1.5.2试验用水参照《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1992 )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制取和检验,具体要求如下:1.5.2.1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1.5.2.2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为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三个级别。
(1) 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0.2 u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2) 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3)三级水三级水用干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1.523技术要求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表2所列规格:1.524特殊要求的实验用水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用水,常需要使用相应的技术条件处理和检验,如无氯水、无氨水、无酚水等可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第四章(实验室用水的制备)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制取和检验。
1.6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1.6.1分析测试方法分析人员在承担新的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时,应对该项目的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以了解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条件。
废水分析测试方法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规定执行,地表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的规定执行;若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未在上述标准中作出规定,其分析方法可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 ) 6.2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