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小儿血液疾病PPT课件

小儿血液疾病PPT课件
hypochromic anemia
病因学分类 causal classify
1.失血性贫血 Blood loss anemia 2.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3.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 RBC product
insufficient anemia
( 病因学分类常用 形态学分类有助诊断)
Chapter Four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一般表现 苍白、发育落后 注意有无伴黄疸、 呕血、便血
Look pale, growth fall behind. Companion with jaundice? vomite up blood? passing blood in stool?




Standar of the diagnosis (参照WHO标准)
neonate 1-4 m 4-6 m
6m-6 y 6-14 y
Hb g/L
<145 <90 <100 <110 <120
分度
Grader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neonate ~120 ~90 ~60 <60
child 90~120 60~90 30~60 <30
• 铁的来源 :*从食物中摄取铁 * 红细胞释放的 铁
• 2 .铁的吸收和运转 • 食物中的铁主要以 Fe2+ 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段被吸收。其中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 (apoferritin) 结合,形成铁蛋白 (fvrritin) 暂时保 存在肠粘膜细胞中;另一部分与细胞浆中载体蛋 白结合后移出胞外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转铁蛋 白 (transferrln , Tf) 结合,随血液循环将铁运 送到需铁和贮铁组织,供给机体利用,未被利用 的部分则与去铁蛋白结合而形成铁蛋白,作为贮 存备用铁。 • 4 .铁的利用与储存 • 5 .铁的排泄 • 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小儿 每日排出量约为 15ug/kg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生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血小板
血容量
新生儿 儿童 成人
血红蛋白
10% 10-8 % 6-8 %
HbA(22 ) HbA2(2 2) HbF(22)
Gower1(ζ2 ε 2) Gower2 (α 2 ε 2 ) Portland(ζ2 γ 2)
血红蛋白的结构
各不同年龄的血红蛋白种类含量
血红蛋白 出生时
Ret 3天内 0.04-0.06 7天 <0.02 成人 0.005-0.015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 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 贫血(自限性)。
生理性贫血原因 ❖ 血氧饱和度增加 ❖ 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生理性溶血) ❖ 生长发育快,血容量增加 ❖ 早产儿出现更早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大纲
目的要求 ❖ (一)掌握小儿血象特点 ❖ (二)熟悉生后造血特点 ❖ (三)了解胚胎期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Developm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 出生前造血 (Hematopoiesis)
❖ 出生后骨髓造血为主(bone marrow)
3月
1岁
2岁
HbF
70% 15%~30% <5%
<2%
HbA
30%
70% 93%~95% 95%
HbA2
<1% 2%~3% 2%~3% 2%~3%
婴幼儿期不同血红蛋白的比例
贫血概论 Anemia
贫血的定义和程度
Definition and degree of anemia
Definition :血液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 海拔每上升1000米,HB上升4%。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课件

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以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为主。
03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自身或外部异常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出现黄疸、脾大、贫血
等症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
白血病的特点和治疗
1 2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好发于儿童,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治疗以 化疗为主,分为诱导缓解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 治疗期。
胚胎期造血在妊娠第4个月时达 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
胚胎期造血对胎儿的生长发育 至关重要,为其提供必要的造 血细胞。
胎儿期造血
胎儿期造血始于妊娠第6周左右,此 时造血细胞来源于肝脏、脾脏和淋巴 结。
胎儿期造血在妊娠第8个月时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减少。
胎儿期造血以红系为主,同时开始出 现粒系和巨核系。
血液肿瘤筛查
骨髓检查可以辅助筛查小儿是否存在血液肿瘤,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骨髓感染诊断
骨髓检查还可以诊断小儿是否存在骨髓感染,如 骨髓炎等。
血液生化学检查在儿科中的应用
肝肾功能评估
血液生化学检查可以评估小儿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对于一些肝 肾疾病有诊断价值。
电解质平衡监测
血液生化学检查可以监测小儿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如钾、钠、钙等 。
03
小儿血液学特点
红细胞特点
01
02
03
红细胞数量
小儿红细胞数量高于成人 ,且呈生理性变化,如新 生儿期红细胞数量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
小儿血红蛋白含量随年龄 增长而变化,如新生儿期 血红蛋白含量较高,之后 逐渐下降。
红细胞形态
小儿红细胞形态与成人相 似,但大小略有差异。
白细胞特点
血小板数量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 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 ppt课件

编辑版ppt
19
护理措施——2、合理安排饮食
(1)年长儿——纠正不良饮食 (2)合理搭配膳食 含铁丰富食物 促铁吸收食物,抑制铁吸收食物 (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4)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早补铁
编辑版ppt
20
护理措施--3、指导正确使用铁剂
1)正确剂量和疗程 2)口服铁剂:
• 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服用 • 液体铁剂染黑牙齿,用吸管
3)与促铁食物同服,忌与抑铁食物同服 4)注射铁剂:深部肌注,分次换部位 5)观察疗效:3-4天网织红细胞,2周Hb
升高,全身症状好转
编辑版ppt
21
护理措施
4、防治感染 5、健康教育 合理喂养、添加辅食 坚持用药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心理护理
编辑版ppt
22
病因学分类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2. 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
编辑版ppt
7
概述--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1. 大细胞性 2. 正细胞性 3. 单纯小细胞性 4.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编辑版ppt
8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定义(IDA):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编辑版ppt
13
反甲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Hb降低较RBC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骨髓象: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3. 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血清铁<10.7umol/L 总铁结合力>62.7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12ug/L
编辑版ppt
15
治பைடு நூலகம்要点
1. 去除病因 2. 铁剂治疗: 口服元素铁、不良者注射铁剂 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 3. 输血治疗:严重贫血伴感染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的儿科教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儿童血液系 统的重要性,儿童造血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血液系统简介
功能和重要性
儿童的血液系统在供氧、 运输养分和免疫功能方 面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造血的特点
儿童的造血能力逐渐成 熟,血细胞的童血液学可帮助 预防和治疗儿童血液疾 病,确保儿童的健康。
儿童造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1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发育过程
从幼稚的血细胞到成熟功能完善的细胞,儿童血细胞发育经历多个阶段。
2
血小板的产生和功能
血小板的形成和功能对于止血和血管修复至关重要。
3
儿童造血细胞的成熟时间
不同类型的儿童血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时间表。
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贫血症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血液 疾病,可能由于缺铁、 遗传疾病或其他原因引 起。
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儿童常见 的白细胞恶性肿瘤,需 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血 液系统中血小板数量不 足的疾病,可能导致出 血倾向。
小结
通过本课件,您已经了解了儿童造血和血液学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 疾病。继续学习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儿科医疗服务。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

三.分类
(一)形态学:
MCV(fl,立方微米) MCH(pg,微微克) MCHC(%) 常见病
正常值 大细胞性
80-94 >94
28-32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32 B12 再障 肾脏 IDA
正细胞性 80-94 单纯小细胞 <80 小细胞低色素<80
二.血液特点
(一)血容量:
新生儿占体重10% 儿童占8-10%Biblioteka 成人占6-8%(二)血细胞:
1.RBC: 出生
10天 2-3个月 12岁 (下降20%) (生理性贫血) (成人水平) RBC 5-7 4-5.5 3 >4 HB 15-23 11 >12 婴儿 成人 HBF 出生时70% HBA 95% HBA2 1岁<5% 2%-3% 2岁<2% HBF<2%
3.起病
(1)急性:出血,溶血 (2)慢性:营养,溶血,失血
(3)特殊:消瘦,黄疸,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
4.过去史 (1)寄生虫 (2)慢性:消化道,结核,肝肾 (3)药物史:氯霉素、磺胺药 (4)居住环境:疫水区、化学物质 5.家庭史:球形红细胞,G6PD,地中海,血友病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头晕乏力,食欲下降,注意力差,成绩
四 病因分类 1.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铁、叶酸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2.破坏过多(溶血) (1)细胞内:先天性(遗传球、G6PD、地贫) (2)细胞外:后天性(新生儿溶血病) 3.丢失过多(失血) (1)急性:大出血 (2)慢性:消化道,寄生虫
四.临床特征
(一)病史 1.年龄 (1)新生儿:溶血,失血 (2)婴幼儿:营养,先天、感染 (3)儿童:慢性,造血 2.喂养

医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医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9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2、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esis)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
溶血、贫血) , 肝、脾、淋巴结等髓外造 血器官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 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 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 髓造血状态。
5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6
小儿造血特点
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myeloid hematopoiesis)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7
骨髓造血
婴儿期
5~7岁
18岁
8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无黄髓,无造血储 备能力 儿童期(5~7岁前):红髓多,黄髓少,造 血储备能力低 年长儿及成人期:红髓少,黄髓多,造血 储血能力强 婴幼儿期骨髓造血能力强,但造血储备能 力差。 红髓分布在扁骨,黄髓分布在长骨。
31
小儿贫血总论
3.按贫血时RBC形态分类:
根据MC MCHC(g/L)
正常值
80~94
28~32 320~380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0~380
大细胞性
>94
>32
320~380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0~380
小细胞低色素性
10
(1)原因: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 贫血) 小儿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骨髓造 血储备甚少
(2)器官:肝、脾、淋巴结等髓外造血器官可适应需 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状态。
(3)特点: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出现有核 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状态。

儿科护理学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生后造血
• (1)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幼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 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开骨近端、颅骨、脊 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和骨盆。黄骨髓具有潜在的造血功 能,当需要造血增加时,它可转变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能力。儿童 在出生后前几年因缺少黄骨髓,故造血代偿能力不足,如需要增加 造血,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 在胚胎第8周开始出现脾脏造血,以红系为优势,至12周时出现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至5个月后,脾造血功能逐渐减退,仅 保留制造淋巴细胞的功能。
• 胚胎第6~7周出现胸腺,开始生成淋巴细胞,这种功能维持终生。
• 胚胎第11周淋巴结开始生成淋巴细胞,并从此成为终生造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的器官。
•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于胎儿4个月时开始 造血活动,并迅速成为胎儿的主要造血器官,直至出生2~5周后成 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 (2)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 在婴儿期,当发生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 脾和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 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当病因去 除后可恢复正常。
4.血红蛋白种类
• 出生时胎儿血红蛋白(HbF)占70%~75%,之后HbF迅速被成人 血红蛋白(HbA)代替,1岁时HbF不超过5%,只占血红蛋白总量 的2%以下,2岁后逐渐达成人水平。
5.血容量
• 儿童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平均为 300ml。儿童血容量占体重的8%~10%,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 6%~8%。
感谢观看
讲授人:
联系电话:

[儿科护理完整课件]第十一章造血系统PPT

[儿科护理完整课件]第十一章造血系统PPT
18
治疗原则
• 祛除病因、合理喂养、治疗原发病、 补铁。
19
三.护理诊断
•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导致组织缺氧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缺铁有
关。 • 3.潜在并发症 感染 • 4.知识缺乏 与家长和患儿缺乏营养知识
和预防知识有关。
20
四.护理措施
• 1.根据贫血程度、活动能力合理安排生活。 • 2.饮食护理:加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营
1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一)病因 1.体内储存铁不足 2.铁摄入不足 3.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增加 4.铁的吸收障碍 5.铁丢失过多
1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发病机制 1.造血系统:铁 血红素 血红蛋白 细胞浆减少 细胞小。故为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但不影响细胞分裂所以红细胞数量 减少不明显。 2.其他系统:
(1)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舌炎、异食癖 (2)神经系统:烦躁、萎靡、注意力不集中 (3)心血管系统:心率快,心脏扩大,收缩 期吹风样杂音,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免疫力低,常并发感染。
17
辅助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少为主,红细胞以小细 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正常或轻 度减少。 2.有关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SI)和转铁蛋 白饱和度(TS)下降,总铁结合力(TIBC) 升高。 3.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 生为主。
• 红细胞数×1012/L 3~4 2~3 1~2 <1
10
• 分类 • 1.按病因分:失血性
溶血性 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2.按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 此节主要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

儿科护理学 2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 2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 21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造血 生后造血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第3-10周(卵黄囊) 肝造血期 肝第8周开始→出生
脾造血期 短期参与,但保留造淋巴 细胞功能
胸腺,淋巴结 第3个月开始造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期 第5个月开始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造血
小儿造血特点
淋巴 中性粒 80%
60%
40%
20%
0
时间
4-6天
1-4岁
4-6岁 7岁后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
小儿血液特点-生理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RBC需要减少 →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 时性降低
生理性溶血 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
生长发育迅速 血循环量增加
Gower 1 (ζ2ε2) Gower 2(α2ε2) Portland(ζ2γ2)
胎儿期和出生后血红蛋白
HbF (α2γ2) HbA (α2β2) HbA2 (α2δ2)
小儿血液特点-血红蛋白种类变化
血红蛋白比例
HbF
6月胎儿 0.90
出生时 0.70
1岁
≤ 0.05
2岁
≤ 0.02
成人
≤ 0.02
骨髓外造血(小儿造血器官的特殊反应)
肝、脾、淋巴结出现胎儿期造血状况, 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 粒细胞。
小儿血液特点—血容量: 新生儿: 约占体重10%, 儿童: 约占8-10%, 成人: 约占6-8%。
二.小儿血液特点
出生时 婴儿 < 6岁 > 6岁
RBC(×1012/L) Hb(g/L) WBC(×109/L)

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课件

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课件

白细胞分类
儿童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随 着年龄增长,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上 升。
红细胞
红细胞数量
儿童红细胞数量高于成人,以满 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血红蛋白含量
儿童血红蛋白含量略高于成人,随 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红细胞形态
儿童红细胞形态与成人相似,但大 小和厚度略有差异。
血小板
血小板数量
儿童血小板数量与成人相似,但 在新生儿期可能出现暂时性减少
儿童造血和血象特 点ppt课件
目 录
• 儿童造血特点 • 儿童血象特点 • 儿童常见血液疾病 • 儿童血液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儿童造血特点
造血过程
胚胎期造血
在胚胎发育早期,造血活动在卵 黄囊中进行,随着胚胎发育,造 血中心转移到肝脏和脾脏。
出生后造血
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 官,负责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

血小板功能
儿童血小板功能与成人相似,但 在出血时止血能力较弱。
血小板形态
儿童血小板形态与成人相似,但 大小和形态略有差异。
03
儿童常见血液疾病
贫血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 少,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巨幼细胞贫血
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红细胞DNA合成 障碍,表现为贫血、智力低下等症状。
造血特点
01
02
03
旺盛的造血能力
儿童时期的造血活动相对 旺盛,以满足生长发育的 需要。
骨髓腔容积扩张
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容 积逐渐扩张,容纳更多的 造血细胞。
髓外造血
在特定情况下,如骨髓损 伤或感染,骨髓外的器官 如肝脏、脾脏也可参与造 血。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ppt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ppt
不爱活动,活动后气促、心悸;心率增快、心 脏扩大或心力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 降、智能多较同龄儿低;年长儿童可诉头昏、 耳鸣。
5、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异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 出现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血清铁蛋白减少(<12ug/L)。
红细胞游离原卟琳增高(>0.9umol/L)。
【治疗原则】
根治本病的关键是去除病因。
治疗本病的特效药是铁剂。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 70g/L者,可多次少 量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尽快纠正贫血症状。
【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心状况检查 : 3.辅助检查: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 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遍及 全球,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 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
【病因】
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1.先天性储铁不足:
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孕母患缺铁性贫血 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失血性: 急性失血性贫血:外伤性失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
3)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G-6-PD缺陷症、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功
能亢进。
(2)形态分类:(书表P136)
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 低色素性。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轻、中度贫血: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但剧 烈运动时较同龄正常儿童易感疲乏,甚至头昏 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 体的运动。勿需卧床。

第一节_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_.ppt

第一节_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_.ppt

(二)、小儿血液特点:
(1)出生时RBC:5~7×1012/L, Hb:150~220g/L; 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1012/L,血红蛋白
降至110/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7 RBC(× 1012/L) 6
5
4
3
2
1
0
12h 10d 3m
6m
Years 1y
(2)WBC:出生时为15~20×109/L,婴 儿期为10×109/L,8岁后接近成人。
患儿14个月,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 粘膜逐渐苍白,体格检查见肝脾淋巴结轻度肿 大 , 血 象 Hb 75g/L,MCV 75fl,MCH 26pg, MCHC 0.28,血涂片中红细胞变小,中央淡染 区扩大,网织红细胞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正 常,骨髓象示有核红细胞增高,血红蛋白含量 少,铁粒幼细胞减少,追问病史,未按时添加 辅食。
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 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4.输红细胞 一般不必输红细胞,输注红细 胞的适应证是:
①贫血严重,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者; ②合并感染者; ③急需外科手术者。 贫血愈严重,每次输注量应愈少。
巨幼红细胞贫血(自学)
病因: 缺乏维生素B12、叶酸 表现: 均有贫血的一般表现 多见于虚胖儿,毛发枯黄。 神经、精神症状:呆滞、肢体、头部、躯干
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又 可增加吸收。
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
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 响铁的吸收。
(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
其适应证是:
①诊断肯定但口服铁剂后无治疗反应者;

医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医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5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6
小儿造血特点
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myeloid hematopoiesis)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7
骨髓造血
婴儿期
5~7岁
18岁
8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无黄髓,无造血储 备能力 儿童期(5~7岁前):红髓多,黄髓少,造 血储备能力低 年长儿及成人期:红髓少,黄髓多,造血 储血能力强 婴幼儿期骨髓造血能力强,但造血储备能 力差。 红髓分布在扁骨,黄髓分布在长骨。
医生的问题
3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 生后造血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血红蛋白种类和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小板数、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4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 中胚叶造血期: – 肝、脾造血期: – 骨髓造血期:
44
小儿贫血总论
五、小儿贫血的治疗原则:
– 去除病因或诱因 – 针对贫血的发病机理进行治疗 – 输血治疗 – 并发症治疗 – 一般治疗
45
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补充特异性造血物质:铁剂、VitB12、叶酸 2、补充造血刺激因子:Epo,雄性激素 3、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 4、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脐血、外周血 5、基因疗法:如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小儿贫血总论
Introduction to Hematopoietic System and Anemia in Children
1
2个月婴儿,Hb100g/L,正常? 1岁男孩,WBC10×109/L,N60%,L4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0.75%
血液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1-8%
血浆
Pt (100-300) ×109/l
名称 比较
形态
各类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白细胞
红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C 嗜碱粒C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8、分别讲述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依据。
9、讲述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 ➢生后造血
❖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小板数和凝血功能 ➢血红蛋白种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女:110-150 淡紫红色

功能
携带氧、 二氧化碳
吞噬异物 吞噬抗原 抗凝血
杀菌
抗体复合 参与过
物杀伤寄 敏反应
生虫
复习
很少 多灰蓝色 天蓝色
止血凝血 参与免 吞噬免疫 疫反应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5岁为红骨髓全部造血
骨髓造血 5-7岁出现黄髓,又造血潜力
18岁仅限扁平及长骨骺部
2、※ 骨 髓 外 造 血
婴儿期(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 贫血等)
造血需要↑时,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RBC (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RBC 5-7 × 1012/l (500-700万/㎜2)
生 HB 150-220 g/l (15-22 g/dl ) 时
❖1.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 各种血细胞。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2.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otopoesis)
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贫 血、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等情况), 由于小儿生后头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 期)缺少黄髓,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 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 状态,称为EMH。其基本特征有:肝、脾、淋 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 性粒细胞,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 状态。
12 岁达成人水平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参 成年男子 4.0-5.5×109/l
考 值
成年女子 3.5-5.0 ×109/l
新生儿 6-7 ×109/l
120-160g/l 110-150g/l 170-200g/l
复习
男性:400-500万/立方毫米 RBC 女性:350-500万/立方毫米
粒细胞 红细胞 WBC
红细胞发生: 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有粒白细胞发生: 原粒C →早、中、晚粒C →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C
白细胞增多(N↑):>1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减少 (N↓) :< 4 ×109/l
中 性 粒
增多
生理性(一过性的 ) 反应性↑
病理性 增生性↑ ①感染性疾病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2、了解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方法、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3、掌握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
4、掌握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讲述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2、介绍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方法、临床表现及诊断
HB HBA2 30% <1%
95% 2-3%
新生儿占体重 10%(300ml)
儿童(10岁) 8—10%
成人
6—8 %
小儿血液特点
❖一、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RBC数:由高→低,出生时5.0×1012-7.0×1012/L ➢Hb 量:由高→低,出生时150-220g/L ➢RBC特性: 出生时为大细胞,MCV为105-113fl,直径 8.6μm 出生RBC寿命短,足月儿为80-100d,早产儿为 60-80d ➢生理性贫血(physiological anemia):见后述 ➢网织红细胞数:高→低→正常
要点。
3、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铁的代 谢、缺铁的原因、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4、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介绍有 关铁代谢的检查。
5、具其缺铁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6、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着重铁剂的应用方法
及输血治疗。
7、结合维生素B12、叶酸对核酸代谢的作用,讲述营养性巨 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别讲述维生素B12、叶酸缺 乏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大多数是成熟的 分叶和杆状核
大多数 原始或稚粒细胞
细 胞
②血液系统疾病 减少 ③理化因素
④单核—巨嗜系统功能亢

⑤其他
血小板 HB种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1岁 <5% 2岁 <2%
2-3月出现 轻度贫血
※ 生理性贫血
红细胞绝对增多
1) 继发性增多:
①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组织缺氧所引起。 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肿瘤或肾脏疾病有关,氧饱和度正常。
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值性疾病。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的诊断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两面凹的 球形D10- 球形1Leabharlann -15 球形10-12 圆形 圆形
圆盘状 12
微米
微米
椭圆形 卵圆形
D>7.5微米 微米
两面凸圆 盘状2-4 微米
细胞核

杆状、分 分叶状 S形
圆形 肾形
叶状
不规则
不规则
2-5叶
细胞质 Hb g/l 颗粒细小 颗粒粗大 颗粒大小
男:120-160 均匀
淡紫红色 不等紫蓝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 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的。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变化图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