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性案件的阶段性特点分析
案例分析:对近年来强奸案件屡发的几点思考
![案例分析:对近年来强奸案件屡发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ca2b320b4daa58da0114a94.png)
类案分析:对近年来强奸案件屡发的几点思考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今年以来,在我院侦监科受理的一百多起案件中,屡次出现的强奸案引起了办案人员的重视。
这些案件各有特点,却又有诸多相似之处。
笔者认真翻阅06年以来我院受理的43起强奸案件,经大量的数据分析后发现这些案件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规律,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基于我院近年来办理强奸案件的经验,笔者参阅学者观点,对此类案件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
一、近年来强奸案件的特点(1)发案率高。
经统计,除个别年份外,每年我院辖区内强奸案件的发案率保持在8%—13%之间,与交通肇事等案件的发案率相当,并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经过比较,这一数值与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一致,反映出当前预防和打击强奸案件的严峻态势。
(见图一)06-13年冀州市检察院年受理强奸案件统计表2468101214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图一(2)涉案人员年龄高度集中,老龄化趋势明显。
在这43起强奸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绝大部分处在15岁至60岁之间。
而在此年龄段中,18岁至45岁的犯罪嫌疑人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此外,48名涉案人员中,65岁以上的有3个,占6.2%;45岁以上的有11个,占25.5%;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并且老年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图二)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份06-13年冀州市检察院受理强奸案件犯罪年龄分布图图二(3)涉案人员身份单一,多为农村单身男子。
经分析发现,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数身处农村,并且多为单身汉。
他们没有工作,缺乏收入来源,往往年过四十仍娶不到媳妇。
在此情况下,他们往往是村里人茶前饭后谈论的对象。
周围群众的嘲笑,更加剧了这些人堕落的思想情绪。
(4)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48名犯罪嫌疑人当中,除少数读过初中外,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
当前毒品走私犯罪案件的特点难点及侦查对策初探
![当前毒品走私犯罪案件的特点难点及侦查对策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c8da14008a1284ac85043e4.png)
众所周知,毒品是人类的公敌。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近年来更是不断受到国际和国内毒潮的冲击,毒品犯罪形势较为严峻。
虽然经过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强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由于毒品犯罪手法的不断翻新,案情复杂多变,以及有关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难点、疑点,给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毒品犯罪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笔者尝试从缉私警察侦办毒品走私犯罪案件的角度,对当前毒品走私犯罪案件的特点,以及预审工作的相关对策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近期广东毒品案件概况及特点分析(一)广东毒品走私形势依然严峻。
据统计,2004年,广东海关共立案侦办走私毒品案件45起,抓获涉案人员75人,查获毒品约577千克。
其中走私进境案件24起,走私出境案件21起。
案发地相对集中,主要是广州、深圳和拱北关区。
今年以来在广东海关继续保持反走私高压态势下,查获的毒品走私案件数量增长较快,1-7月共立案侦办走私毒品犯罪案件45起,抓获涉案人员67人,查获各类毒品合计万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和%,走私毒品情况依然严峻。
(二)广东毒品走私主要特点分析。
1. 涉案毒品品种齐全,案发地相对集中且以进境为主。
在今年以来查获的涉案毒品中,海洛因、大麻、MDMA、可卡因、美沙酮、氯氨酮、咪达唑仑、咖啡因、吗啡、蓝精灵等均有查获,走私品种齐全,且案发地较为集中,主要是广州关区的新白云机场、深圳关区的罗湖口岸和拱北关区的行监处旅检现场。
其中广州关区6起,查获走私毒品约千克;深圳关区19起,约千克;拱北关区5起,约千克。
在1-4月查获的30起案件中,走私进境案件20起,查获毒品约千克,分别占立案数和查获数的%和%。
2. 走私渠道主要发生在海关旅检行邮渠道,走私方式主要是行李和人身藏匿。
今年1-5月,广东海关旅检行邮移送案件27起,占立案数的90%,显示海关行邮渠道依然是走私毒品的高发区。
走私方式主要是通过行李夹层藏匿、咖啡袋藏匿、茶叶袋藏匿、在挖空的书籍内藏匿、人身藏匿以及人体藏匿等方式实施。
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特点(3篇)
![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特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3459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4.png)
第1篇案例背景张某某(女)与李某(男)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两人因性格不合、生活习惯差异等问题产生矛盾。
李某长期在外工作,与张某某沟通较少,导致夫妻感情逐渐破裂。
2022年,张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法院判决离婚。
案例经过1. 起诉阶段:张某某向法院提交了离婚诉讼状,列举了李某的种种过错,如长期在外工作、不关心家庭、不履行家庭义务等。
2. 答辩阶段:李某对张某某的诉讼请求提出答辩,认为双方感情并未完全破裂,请求法院驳回离婚诉讼。
3. 审理阶段: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调取了双方婚姻登记证明、子女出生证明、财产清单等相关证据。
4. 判决阶段:法院认为,张某某与李某婚后感情破裂,且双方矛盾无法调和,遂判决准予离婚。
案例分析1. 法律适用: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依法作出判决。
2. 证据认定:本案中,法院依法调取了双方婚姻登记证明、子女出生证明、财产清单等相关证据,为判决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当事人陈述: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全面了解了案件的实际情况。
4. 调解工作: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积极进行调解工作,力求化解双方矛盾,维护家庭和谐。
5. 判决结果: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案例分析特点1. 法律适用明确: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判决结果的合法性。
2. 证据认定严谨:法院依法调取了相关证据,为判决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判决结果的客观性。
3. 当事人陈述充分:法院充分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全面了解了案件的实际情况,确保了判决结果的公正性。
4. 调解工作到位: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积极进行调解工作,力求化解双方矛盾,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
5. 判决结果公正: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判决,确保了判决结果的公正性。
当前阶段省部级官员腐败案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阶段省部级官员腐败案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82713c5727a5e9856a61d4.png)
当前阶段省部级官员腐败案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近些年来,为数众多的省部级官员因腐败问题纷纷受到查处,这是中国反腐败领域出现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也反映了当前阶段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尤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十六大以来已有32名省部级官员因腐败受到查处,其中有25名腐败官员已受到司法审判。
而且,还有数名省部级腐败官员正处在纪检、司法部门的查处过程中。
从已经结案的这32名省部级腐败官员的案例库中,我们研究发现新世纪新阶段省部级官员腐败案呈现以下七大特点和趋势。
一、省部级腐败官员数量和涉案金额继续增多1978年之前,没有省部级官员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出现省部级官员的腐败案例。
十六大以后,被查处的省部级腐败官员数量进一步增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8年工作报告,2003—2007年,检察院共立案侦查省部级以上官员35人,平均每年7名。
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员浮出水面,受到查处,一方面是党中央严厉反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时期省部级官员腐败问题确实比较严重,有许多官员曾有过贪污受贿等严重腐败犯罪行为。
总体上,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省部级腐败官员的高发期和集中受审期。
从腐败官员涉案金额上说,近些年来查处的省部级官员涉案金额明显增高。
十六大以来查处的省部级腐败官员涉案金额越来越高的原因主要有:腐败潜伏期在延长,累计贪污受贿次数越来越多;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腐败官员的“胃口”在增大,单笔受贿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已不在少数。
二、多数省部级腐败官员存在生活作风问题迷失信仰、丧失党性、腐化堕落往往是省部级官员走向腐败之路的第一步。
包养情妇是腐败官员生活腐化的主要形式。
在十六大以来省部级官员腐败案例库中,许多腐败官员在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之前就开始了包养情妇的生活。
而且,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济南市副书记组织部长段义和等案例表明腐败官员还积极利用职权为情妇及其家人在安排工作、获取利益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大搞情妇腐败交易。
浅谈我市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的发案特点趋势及对策
![浅谈我市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的发案特点趋势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4eb3ab94028915f814dc248.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浅谈我市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的发案特点趋势及对策公共权力是国家赋予并借助国家强制力控制、支配、影响他人的一种力量,是支撑、推动现代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缺的一大能源,它既是用来为民众谋福祉的,但同时又具有腐蚀性和侵犯性的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市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的分析,从中找出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进而探求新时期权力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遏制腐败的对策,以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权力的不当运用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涉案主体以领导干部为主通过对我市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违纪违法行为主体的职务呈越来越高的发展态势,领导干部违纪多,已成为现今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之一。
2000—20XX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占案件数的60%以上。
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腐败问题比较突出,“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又导致其下属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这些受到党政纪处理的人员,大多是身居要害岗位,掌握人财物大权,是糖衣炮弹重点攻击的对象,也是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发群体,这些人违纪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都比较大。
比如:**********就是典型的例子。
2、涉案类型以经济类案件居多[本文转载于范文先生网-http://-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违纪违法人员主观上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贪图享受,追逐金钱,客观上又因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由此导致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屡屡发生。
近几年我市查处的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占查处案件总数的63.5%,而且这个数字还呈上升的趋势。
这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制度的漏洞、法制的不健全和监督的缺位,采取各种手段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20XX年查处*****等案件,都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经济类案件。
3、涉案范围逐步扩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重要阶段,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够健全,有的还相对滞后,加之监管不力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违纪违法行为逐步扩散到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及社会各个领域,甚至连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也清水不清,一些冷门的行业和部门,也是净土不净。
萧县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萧县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86a336127d3240c8447ef21.png)
萧县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近几年来,随着萧县查案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影响较大的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等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
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萧县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如何把握近几年来腐败案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找准腐败现象脉络,做到有的放矢,攻其要害,有效遏制腐败案件的发生。
就这个调研课题,我们对萧县近十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近年来萧县腐败案件的变化特点及其表现形式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1410件,涉及1620人,有1589人受到不同程度党政纪处分,组织处理3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9人。
从萧县十年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其发展变化的特点主要是:1.案件总量居高不下,持续和顶风作案时有发生。
萧县大约有4.7万名党员,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全县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410起,涉及1620人,平均每百名党员就有3人以上违法违纪。
出于金钱、物资的巨大诱惑和好人主义的姑息迁就,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边查边犯,顶风作案,连续违纪情况时有发生。
据统计,2001--2010年,同一违纪人连续违纪的案件就有68件。
2.经济类案件金额越来越大。
2001至2010年期间,在萧县纪委查处的经济类腐败案件中,涉案金额的数量越来越大。
2002年各类违纪案件追缴的违纪资金仅为14万元,而到了2010年追缴的违纪资金就达到了86万元,9年间增长了6倍之多,远远超过了本地经济发展的速度。
3.涉及“一把手”的腐败案件依然很多。
从违纪发生的对象看,违纪主体由原来的领导干部向多个层面的干部发展,人员分布更加广泛。
但各级各类“一把手”和曾经在“一把手”岗位上工作过的领导干部违纪比例仍然较高。
2018年最新检察院扫黑除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8年最新检察院扫黑除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ac3722d763231126edb1137.png)
检察院扫黑除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前沿阵地”的基层检察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高检院的决策部署,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政治战、人民战、整体战、阵地战、攻坚战。
一、xx市人民检察院扫黑除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xx市人民检察院迅速部署、稳步推进,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依法、准确、有力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侦查监督部门已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逮捕涉黑涉恶案件8件34人,批准逮捕涉黑涉恶案件8件33人,不捕1人;公诉未检部门已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涉黑涉恶案件5件29人,已经起诉1件3人,同时,通过成立专案工作小组及时与公安机关沟通,实行提前介入实质化,由公诉业务骨干提前介入到石某等9人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敲诈勒索罪一案中,为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建议与意见,做到了办案程序上的“提前”。
二、xx市涉黑涉恶案件呈现特点总结xx市人民检察院办理涉黑涉恶案件情况,可以看出当前xx市涉黑涉恶犯罪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为:(一)案件类型的趋同性。
截至目前,涉黑涉恶案件中,主要以非法拘禁、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件为主。
其中,侦查监督部门办理的8起涉黑涉恶案件中,非法拘禁案件4件,聚众斗殴案件2件,寻衅滋事案件2件;公诉未检部门受理的5起涉黑涉恶案件中,非法拘禁案件2件,寻衅滋事案件3件。
这些案件集中反映了当前xx市涉黑涉恶案件的主要类型,也为xx市扫黑除恶工作重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涉黑涉恶犯罪呈本地化现象。
截至目前,通过梳理涉黑涉恶案件犯罪嫌疑人户籍情况,发现当前涉黑涉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主要为xx籍或长期居住在xx,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居住地为中心实施犯罪活动。
检察院优秀案件案件特点
![检察院优秀案件案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f2ba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6.png)
检察院优秀案件案件特点
优秀案件是指在司法实践中,经过检察机关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取得了较好效果和社会反响的案件。
优秀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 案情复杂:优秀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犯罪事实和法律问题,需要检察机关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充分呈现出案件的真相。
2. 证据确凿:优秀案件的核心证据充分、确凿,能够证明被告人的罪行或无罪辩解的不成立,为法院作出正确的判决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法律适用准确:优秀案件中,检察机关对法律适用准确,能够对案件中涉及的法律规定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运用,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 社会影响大:优秀案件往往涉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问题,能够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法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依法办案:优秀案件的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6. 对策得力:优秀案件中,检察机关能够根据案情特点和司法实践经验,采取恰当的侦查策略和起诉策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确保案件的顺利办理和取得良好效果。
优秀案件是在司法实践中具有较高价值和重要意义的案件,具备案
情复杂、证据确凿、法律适用准确、社会影响大、依法办案和对策得力等特点。
这些特点的共同体现,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
建国以来我国犯罪现象的阶段性特点及规律PPT
![建国以来我国犯罪现象的阶段性特点及规律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a4145777232f60ddcca1d1.png)
犯罪时空规律—农村外围农村犯罪具有城乡犯罪的二重性。 ②边远、内地农村,传统性犯罪较为常见,有三个 特点: a.盗窃、抢劫犯罪率最高; b.车匪路霸抢劫敲诈犯罪行为严重,犯罪人多为本 地农民; c.拐卖人口、强奸犯罪行为突出。 ③沿海农村制假造假方面的经济犯罪突出; ④集镇犯罪率比一般农村高得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特点 (1966-1976)
第一,不少犯罪活动是在“革命”口号和 “革命”旗帜掩护之下,乘无政府盛行之 机,大搞打、砸、抢、抄、抓,严重破坏 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第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 罪严重突出。 第三,流氓犯罪活动猖獗。 第四,青少年犯罪数量大大增加。
四、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犯罪特点(1977-1991)
第一,犯罪数量急剧上升,重大案件比重明显增大。 第二,犯罪数量在各区域全面增长,沿海地区和城市 增幅最大。 第三,侵财犯罪异常突出,作案手法有所发展。 第四,暴力犯罪增多,严重暴力犯罪比例提高。 第五,结伙作案、流窜作案突出。 第六,曾经绝迹的犯罪死灰复燃,社会丑恶现象滋生 蔓延。
犯罪时空规律—12个月中的犯罪分布
犯罪时空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犯罪时空规律—24小时中的犯罪分布
犯罪时空规律—24小时中的犯罪分布
( 1) 总体上看, 涉黑组织属于黑恶势力的占极大 多数, 与国外的成熟组织相比, 带有黑社会性质的 犯罪组织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不具备境外、国外黑 社会组织的全部特征和完整形态。 ( 2) 当前中国大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主 要有六种类型: 渗透型、帮派型、企业型、家族 型、匪霸型、动财型。 ( 3) 黑恶势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部位和行业 特点。 ( 4) 黑恶势力已逐步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
真实法律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
![真实法律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a291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发生了一起挪用资金案。
被告人王某,男,35岁,该公司财务部经理。
经调查,王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和偿还债务。
案发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依法提起公诉。
二、案例分析1. 案件事实根据案件材料,王某在任职期间,共挪用公司资金人民币100万元。
具体挪用情况如下:(1)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王某以支付供应商货款为由,将公司资金人民币50万元转入其个人账户,实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2)2018年3月至5月,王某以购买原材料为由,将公司资金人民币30万元转入其个人账户,实际用于个人消费。
(3)2018年6月,王某以支付员工工资为由,将公司资金人民币20万元转入其个人账户,实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2.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案件分析(1)王某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首先,王某作为科技公司财务部经理,具有职务上的便利,其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资金,符合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王某挪用资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且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和个人消费,符合挪用资金罪的严重情节。
(2)王某的行为对科技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
挪用资金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3)王某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挪用资金行为破坏了公司的财务管理秩序,损害了社会诚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4. 刑罚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4年派出所“清网行动”阶段性总结
![2024年派出所“清网行动”阶段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a63d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a.png)
2024年派出所“清网行动”阶段性总结2024年,中国社会持续推进信息化发展,网络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
然而,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安全挑战。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清网行动”。
现将2024年派出所“清网行动”阶段性总结如下。
一、行动开展的背景2024年,网络犯罪活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风气。
针对这一现象,公安机关发起了“清网行动”,旨在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
二、行动取得的成果1.破获一批重大网络犯罪案件通过精确研判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成功破获了一批重大网络犯罪案件,其中包括涉及高额资金盗取的网络诈骗案件、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的案件以及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的案件。
这些破获案件有力地震慑了网络犯罪分子,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的信心。
2.打击了一批网络黑产在行动中,我们持续加强了对网络黑产的打击。
通过深入分析黑产生态链,我们打掉了一批以黑客技术为核心的黑产团伙,成功查封了一批非法盗版软件、恶意营销软件和网络黑产交易平台。
这些行动有力地净化了网络环境,保护了知识产权和公民权益。
3.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在行动中,我们广泛开展了面向群众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我们向群众普及了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了群众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三、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网络犯罪手段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犯罪手段不断更新和演变,给打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提高对新型网络犯罪手段的辨识和防范能力。
2.部分派出所网络打击力量不足由于派出所工作任务繁重,一些派出所的网络打击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打击力度不够。
我们需要加强派出所网络打击队伍的建设,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派出所网络打击能力。
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特点及原因分析
![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特点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87167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e.png)
当前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特点及原因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查办案件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党纪政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审计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为审计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及同事在开展的多个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工程中,发现局部违纪违法线索,全部移送至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侦办,其案件主要呈现出团伙协同作案、职务犯罪高发、失职渎职增多等几类特点,围绕几个特点简要的谈一谈笔者在审计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当前几类违纪违法线索的主要特点及原因(一)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形成团伙协同作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向前开展,政府的内部监督与管理越来越严格,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健全,使得不法份子钻空子,找漏洞的机会也越来越小,因此采取从上至下或由内至外相互勾结,集体团伙协同作案成为了重要方式,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由于作案人互相之间就是上下级或者是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使得实施案件时各环节的信息链完整,破绽和漏洞少,团伙成员之间互相纵容包庇,给审计人员的查证带来困难。
例如我们在对某公司开展的征地拆迁审计工程中,在调阅大量的拆迁档案时,发现有些房屋的拆迁补偿款被重复计算,有些房子是被“画”出来的,而要想顺利到达非法牟利目的,只能采取团队作案方式,因为无论是重复计算还是“画”出来的房子,都是经过了现场人员实地勘测、房屋测绘部门画图、基础资料认定与计算、中介组织确认通过、房屋征收部门领导最终批准等多道审核把关的手续,而要想从这看似严密的内部控制过程中找到漏洞,采取买通、腐蚀其中的关键环节成为了犯罪份子贪污国有资产的重要手段,而在金钱的诱惑下局部公职人员会逐渐丧失自我而同流合污,成为了犯罪环节中的一份子。
(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案例呈高发态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开展,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各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率仍然居高不下,作案主体职位高权力大,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增多,有些还呈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家族式共同犯罪等特点,一些领导干部外表上清正廉洁,实际上利用开公司、办实体等隐弊的形式,自己隐居幕后操纵牟取暴利,或是暗地里唆使、纵容、默许自己的亲属大肆收受贿赂,或利用亲属在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地位,通过看似正常的大额存款等方式转移资金,最后实现贪污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职务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当前腐败案件的特点分析
![当前腐败案件的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9e7d02844769eae009ed59.png)
当前腐败案件的特点分析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腐败分子为规避被惩治和逃脱法律责任,不断变换腐败形式,腐败案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贯彻落实,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
落实中央要求,加大腐败案件查办力度,必须科学研判反腐败形势,正确把握新时期腐败案件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案件查办规律。
因此,客观总结分析当前腐败案件的特点,更具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腐败的群体化特点腐败的群体化,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发生的突出特点,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随着中央纪委查办的李春城、李崇喜、郭永祥等人重大腐败案情的披露,显示出腐败的群体化已经向腐败集团发展的倾向。
腐败的群体化严重危害政治生态,严重损害党委政府执政形象,必须及时遏制。
析而言之,腐败的群体化大致可分为四种。
一是地区群体化腐败。
《大学》有言,“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我们在案件查办中发现,一个地方的腐败案件的发生也是这样。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一名地方主官是否能够廉洁从政,必然影响一方党风政风。
一个腐败的地方主官往往带出一批腐败的下属,打下一只大老虎,必然有一批小老虎同时应声倒下。
如中央纪委查办的某地党委主要领导严重违纪案,几乎涉及当地县(市)区及市直机关大多数主要领导干部,有群众评论“是当地政坛的一次地震”。
又如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的落马牵出腐败窝案、东北原沈阳市长慕遂新案、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都波及当地多名党政干部、一大批商界人士。
二是单位群体化腐败。
主要表现在一些所谓的权力部门、垄断行业,其实质是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权益个人化。
把国家公权力化为小群体、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
如在轰动一时的郑州房妹系列案件调查中,我们发现该案涉及的房地产管理、城乡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从局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到具体办事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利用职权接受开发商利益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6e17c1b0740be1e650e9aff.png)
▪ 2、犯罪主体基本上是以旧社会遗留来的反 动势力、社会渣滓为主。新生的刑事犯罪 分子极少,青少年犯罪一直处于次要地位, 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20%——25%。严重刑 事犯罪分子主要是国民党的军、警、宪、 特人员以及反动党团骨干、土匪恶霸、流 氓、赌徒赌棍。
▪ 3、经济领域的犯罪相对突出。一些反动分 子和不法资本家采取各种手段,扰乱经济
▪ 2、国家暴力机器削弱,控制力下降,犯罪 率上升。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无政府主义 思潮泛滥,社会主义法制被践踏,各级党 组织和各级人民政府无法行使正常职能, 公检法机关被砸烂,“打砸抢”横行,不 仅人的基本权利没有保障,就连生命安全 也没保障,造反派草菅人命,国家权威几 近丧失,对犯罪的控制力下降到了最低点。
(四)成因
▪ 这个阶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犯罪状况可以总结出两个 原因:一是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反抗异常顽强,导致社 会治安混乱,并且新中国刚刚建立,生产力水平还比 较低,物质极其匮乏,所以很多人进行了破坏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犯罪;还有些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向往也导致了一些贪污腐败犯罪。二是,新生政权面 对混乱的社会局面并没有手软,实行土地改革和镇压 反革命运动,给不法地主、反革命分子以及其他破坏 分子摧毁性打击之后,同时在全国又采取了“五项提 高”措施,巩固了土改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成果。五 项提高措施是: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文教事业发展,人民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秩序 发展,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政权发展,与犯 罪作斗争水平提高;群众组织发展,社会防范监督能 力提高,这样就达到了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 3、政治经济决策失误,犯罪率上升。“文 革”十年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 只增长1.9%,而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实际 工资水平反而下降6.5%。经济决策失误, 导致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导致犯罪率上升。
法律案例真实故事分析(3篇)
![法律案例真实故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7981d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7.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6月,某市发生一起盗窃案,受害人王某报警称,其家中被盗,价值人民币3万元的财物被窃。
接到报警后,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
经过一系列侦查,警方将嫌疑人张某抓获。
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称自己并非小偷,而是受人指使。
张某表示,其受人雇佣,负责在王某家中安装监控设备,却意外地窃取了王某的财物。
张某被捕后,王某认为张某就是小偷,而张某坚称自己并非盗窃者。
案件陷入僵局,需要进一步调查。
二、案件分析1.案件性质本案是一起盗窃案,嫌疑人张某被指控犯有盗窃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案件争议点本案的争议点在于,张某是否是盗窃者。
一方面,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称自己受人指使,并非盗窃者;另一方面,受害人王某坚称张某是小偷,认为张某就是盗窃者。
为了查明真相,需要进一步调查。
3.案件调查方向(1)调查张某的作案动机。
了解张某为何受人雇佣,以及作案时的心理状态。
(2)调查张某的作案过程。
通过现场勘查、监控录像等手段,还原作案过程。
(3)调查张某的雇佣关系。
了解张某受人雇佣的原因,以及雇佣方的身份。
(4)调查受害人王某的财产损失情况。
核实被盗财物的价值,以及被盗财物的种类。
三、案件调查结果1.张某的作案动机经调查,张某原本是一名普通工人,因生活困难,受人雇佣,负责在王某家中安装监控设备。
在作案过程中,张某产生了盗窃王某财物的念头,认为王某家中的财物价值较高,可以轻易地得到一笔钱财。
2.张某的作案过程通过现场勘查和监控录像,警方还原了作案过程。
张某在王某家中安装监控设备时,趁王某不在家,窃取了价值人民币3万元的财物。
反侦查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对策分析——以系列谋财杀人案件为视角
![反侦查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对策分析——以系列谋财杀人案件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99ac9c13ff00bed5b9f31d84.png)
【 章编 号 】 17 — 15 20 )2 0 0 (4 文 6 2 19 (09 0— 0 9 0 )
侦 查 实践 中 。反 侦 查行 为作 为 作案 人 对 抗 侦
查 、 避惩 罚 的一 种 手 段 , 乎 贯 穿 于一 切 犯 罪活 逃 几
( ) 一 作案 前 的反 侦查 行 为表 现
2o 0 9年 4月 第2 9卷 第 2期
新疆 警 官高 等 专科 学 校学 报 Junl f ni n oi 仿cr A ae y ora o gi gP l eO es cd m Xi a c
【 侦查研究】
反侦查行为的表现 、 特点及对策分析
以 系列谋 财 杀人 案 件 为视 角
文宏 弓
( 国刑 警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杀 人案件中的反侦查行为很具有代表性 。作 案人通过掩盖身份 、 摘 精心踩点 、 制造 假象 、 处理现
场 、 除内患、 清 巧处赃物等 手段进行反侦查 , 从而 使反侦查 行为具 有很 强的预谋性 、 隐蔽性 、 业性 等特点 。为 职 此。 我们要 加强对反侦查 行为理论 的研 究 , 注重常规思维 与非 常规思维 的结合 , 积极 运用高 科技手 段应对 反侦 查行为 , 各地要加强信 息沟通 。 强串并案意识 。 增 同时提高 审讯 水平 , 善于挖掘隐案 , 以突破全案 。
的局 面。
以掩 盖 。2 0 0 2年 , 吉林 省 破 获 的 刘 氏兄 弟 系 列 谋 财 杀 人 案 件 就是 一 例 。作 案 成 员 在 当地 表 现 得非 常 忠 厚 老 实 , 有 任 何 不 良嗜 好 . 且 还 乐 于 助 没 而 人 , 周 围 群众 中有 着不 错 的 口碑 。此 外 , 在 他们 表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及对策研究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ba895c84868762cbaed59d.png)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及对策研究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关系全党全国人民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关系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强调要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我们要把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继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方向发展。
标签:党风建设反腐对策研究一、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国现阶段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权力失控和失范的表现。
既有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也有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但是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各种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造成的。
因此,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构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出现新变化。
一是以权谋私期权化。
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隐瞒腐败证据,刻意将权钱交易的时限拉开,等若干年后再进行获利。
二是获利敛财间接化。
不少人通过配偶、子女、情人或朋友、亲戚等特定第三人代为收受,或者以特定第三人经商等形式曲线获取巨额收益。
三是对抗调查智能化。
不少违纪违法人员以合作投资、委托理财、代理炒股等形式掩盖受贿实质。
四是腐败案件涉外化。
有的违纪违法人员把作案地选择在国外、境外,或者将赃款赃物转移到国外、境外,还有的甚至通过各种关系,秘密取得外籍身份或者双重国籍。
论QQ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和阶段性侦查对策
![论QQ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和阶段性侦查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840cee2910ef12d2af9e7da.png)
收稿日期:2016-05-11网络出版:/kcms/detail/45.1333.D.20160819.0935.002.html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5YJC82006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4年度院级科研项目(XJ20140001)作者简介:刘文强(1986-),男,辽宁东港人,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犯罪侦查系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刑事侦查学研究。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Police Academy论QQ 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和阶段性侦查对策刘文强(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犯罪侦查系,辽宁沈阳110854)[摘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对Q Q 诈骗案件提高了重视,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也积累了侦办此类案件的经验。
这类案件的主要特点有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犯罪团伙内部有分工,组织结构松散,作案环节衔接严密;犯罪工具、手段逐步智能化。
Q Q 诈骗案件的侦办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处置阶段、中期合成侦查阶段和后期抓捕取证阶段。
[关键词]Q Q 诈骗;侦查;特点;阶段性[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438(2016)04-0052-042016年第29卷第4期2016Vol.29No.4一、引言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对QQ 诈骗案件提高了重视,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也积累了侦办此类案件的经验,但该类案件属于新型电信诈骗案件,具有隐蔽性强、覆盖范围广、地域跨度大、容易逃避打击等特点。
从全国发案、破案情况来看,打击和防控QQ 诈骗案件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因此,公安机关需要在掌握案件特点、提高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开展侦查工作,坚决打击和遏制QQ 诈骗案件的高发势头,切实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1]。
二、当前QQ 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一)较强的地域性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破获的QQ 诈骗案件来看,绝大多数的发案地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整体而言该类犯罪呈现由宾阳向外地扩散的趋势。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37a913caaedd3382c4d326.png)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内容提要】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笔者认为: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 、“合法化” 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
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
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
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
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做到蛇打七寸,攻其要害,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执纪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主体是前者拥有一定的权力,利用权力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显著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系列凶杀、系列盗窃、系列强奸等多种类型的案件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成为社会和谐的干扰因素。
对于系列性案件的侦破而言,认真分析系列性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点,从而厘清明晰的侦查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分析系列性案件各阶段特点的意义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其过程往往表现出某些规律和特点,研究这些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对该事物或现象的认识。
系列性案件是作案人连续多次所作的案件。
在多起作案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表现。
分析系列性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既有利于总结作案人作案规律和作案手段、实施方法以及心理状态,同时还有利于发现作案分子的作案人数、活动地域、侵害目标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为侦查措施的制定,侦查工作的切入提供依据。
显然,每一宗系列性案件的性质不尽相同,作案动机不尽一致,参与作案的人数多少不等,实施作案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手段、方法多种多样,但所有的系列案件总是在第一起案件发生时,因公安机关未能迅速破案,作案人未受到及时打击,又连续多次作案,以致形成系列性案件,都有着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笔者通过对近百起各类系列案件的研究,按照作案人员活动区域、参与人数、案件大小、案件性质以及反侦查意识等几方面考量,认为其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初始期、发展期和疯狂期三个阶段。
二、系列性案件的初始期分析(一)初始期特点初始期泛指作案人开始作了一两起案件之后,犯罪活动未予停止,又连续作案若干起的一定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作案人经验少,胆量小,遇有某些障碍或反抗可能会放弃;侵害对象单一;犯意表现不十分坚定;活动范围相对较小;现场反映紊乱。
具体来说:1.就作案参与人员而言,多为单独一人实施,若是多人,作案时一般也无核心人物,人员的聚合处于松散状态。
2.就作案活动区域而言,一般多在作案人居住地或落脚地不远的范围内。
在作案活动范围的大小确定上,既要考虑作案分子徒步、骑车,也要考虑作案分子乘坐汽车、摩托车、农用机动车辆等,因而对作案人活动区域的判断视野要求开阔。
如果现场上发现遗留有交通工具印迹,则据此判断准确性更高。
3.就作案指向的目标而言,侵害的对象多为同类,所作案件类型单一,一起案件往往只涉及一种犯罪性质。
如系列性强奸案件,多是涉及性侵害方面的犯罪,很少获取受害人随身携带的钱财物品等。
4.就发案时间而言,前案与后案间隔时间较长。
这一时期作案人犯罪心理不稳系列性案件的阶段性特点分析韩铮(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河南郑州450002)摘要:系列性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初始期、发展期和疯狂期三个阶段。
各阶段在案件中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对各时期侦破案件的切入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可为侦破系列性案件提供切实的思路和侦查方法。
关键词:系列性案件;初始期;发展期;疯狂期;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33(2009)03-0122-03收稿日期:2009-03-02作者简介:韩铮(1973—),男,河南沈丘人,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2009年6月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un.2009第3期(总第106期)Journal of Henan Public Security AcademyNo.3122定,犯意不十分坚定,所以在作完一起案件后,往往停下来坐以观望,看看社会反应和公安机关破案情况,待认为安全无虞后再伺机作案。
5.作案人员经验较少,反侦查意识不强。
表现为作案时隐蔽性不强,做过的案件无论中心现场还是关联现场,多有痕迹物证遗留。
(二)侦查工作的切入在系列性案件的初始阶段,案件侦查范围一般容易划定,嫌疑人员也较易摸排,一旦对象出水,亦较容易讯问攻破。
案件侦查工作的切入重点是侦查范围和嫌疑人的准确划定。
在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间,郑州市金水区辖区内的多个单位连续发生5起撬盗保险柜现金案件。
侦查人员将案件汇集起来,逐案分析各案特点,发现案件的发生地点均在郑州市北郊范围,涉及金水区与惠济区的城乡结合部所辖区域。
各个盗窃案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表现为:1.选择侵害目标一致,均是盗取单位保险柜。
2.作案手段、方法一致,均为事前先踩点,确定目标后,实施作案时,或挖洞或撬门别锁入室,寻找到保险柜后,抬出装车拉走,停放在僻静处伺机再予撬别。
3.遗留在现场的痕迹一致,拉运保险柜的轮胎印痕均为面包车之类的小型汽车,撬别保险柜的工具痕迹反映一致,现场遗留的足迹分析的人数大致相同,都在3人以上。
根据以上分析,侦查人员认为这是一宗系列盗窃保险柜案,从其侵害目标相同,性质单一,涉案单位所在范围有限等特点,认为符合系列案件的初始期特点。
郑州警方根据案件初始期的特点,根据现场和访问掌握的线索划定了侦查范围:以郑州市区北郊的庙李、老鸦陈、陈砦、柳林、沙门等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居民点为侦查范围,实施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侦查手段,广泛走访群众,摸排重点嫌疑,结果仅用20多天的时间就在划定的范围内发现了重要线索,成功破获了这起系列盗窃保险柜案件。
三、系列性案件的发展期分析(一)发展期特点发展期是指在作案人初始作案后未受到及时打击而继续作案,使得案件数量逐步增多的阶段。
至于案件增加多少起,时间持续多久才能被确定为发展期,并未有定论。
但同类案件在发生一两起之后,又接二连三继续发生,或侦查人员正在此处破案,彼处同类案件再次发生,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的时候,这一般就警示着某种系列性案件正处于发展时期。
发展期作案人员和案件的主要特点是:作案人的犯意逐步得到加强,逃避打击的侥幸心理自我强化;若是团伙,成员相对稳定;作案区域扩大;侵害对象增多;犯罪性质相当复杂。
具体而言:1.同类案件发生的区域扩大。
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同类案件多次发生,另一方面,同类案件的发生地有着明显的跳跃穿插,而且可以通过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和作案手段、方法等方面将这些案件串案并案。
2.作案人显露出一定的反侦查意识。
如案前有踩点,在作案中蒙面、不讲话、很少讲话、以改变口音等伪装,避免在现场留下证据,案后尽可能地对现场加以破坏等,表现出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在增强。
3.犯罪行为的暴力性加大,多种犯罪齐施。
现场中可见作案人持刀拿斧甚至枪支,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威逼;在以掠取钱财为目的的案件中,由暗中盗窃转化为公然抢劫,以至杀人掠财,有的一起案件中兼有抢劫、强奸、杀人、纵火灭迹等多种犯罪实施。
4.在团伙中一般已具有中心人物。
作案之前的踩点,侵害目标的选定多有某一固定人员提出,甚至作案的方案、作案时的指挥亦出现较为固定的人员负责。
(二)侦查工作的切入系列案件的发展时期是作案人大肆作案的时期。
对于这个时期,从侦查角度分析,大的侦查区域可以划定出来,而重点范围却不易确定,侦破工作容易走弯路。
该时期侦查工作的切入点应为做好串并案工作,以便为尽快开展工作找出突破口。
为此,案件指挥人员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现场勘验,寻找痕迹物证;二是抓好现场访问搜集信息;三是抓好外地案件情报,尽量获取串并案依据。
四、系列性案件的疯狂期分析(一)疯狂期特点疯狂时期是指作案人肆无忌惮地实施犯罪的阶段,同时也是公安机关集中兵力大举破案之际。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跨县、市大区域作案;职业犯罪明显;团伙核心固定;案前有计划,案中有分工,案后迅速逃离隐蔽。
具体而言:1.在作案人数上,现场往往反映为多人作案。
系列性案件涉及案件数量多,范围广,性质恶劣,一、二人难达目的,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实现。
此阶段团伙作案有序,似有分工,手段老道,室外布设专人望风守候,室内分派有人专司作案。
但系列性案件也有一人单独作案的。
从现场痕迹物证反映可以对二者进行区别。
2.作案人常常备有交通工具。
疯狂期作案分子活动范围123一般较大,故团伙出动时常常自带交通工具。
如现场上可见汽车、大篷车、农用车轮胎车体印痕;从被盗物品的大小可推测作案人具备机动运输工具;调查访问中受害人或邻里反映看到过可疑车辆,听到过现场附近有引擎的轰鸣等。
3.案件的发生范围大。
在疯狂期,一般为多人作案,且其自备有交通工具,加上胆大妄为,此阶段系列性案件涉及范围较大,跨县跨市作案屡见不鲜,有些案件甚至涉及多个省、市。
大范围案件的另一特点是各地发案时间不具有同时性。
4.作案人胆大手狠,不计后果,动辄杀人,不留活口;不避讳现场痕迹物证的遗留与否。
5.两个阵地共存。
一边是公安机关大张旗鼓地侦查已发案件,一边是作案人利令智昏,仍在不断作案,公然示威。
(二)侦查工作的切入系列案件疯狂期的作案分子已疯狂至极,连续作案,毫无顾忌,案件数量多达几起、十几起甚至数十起。
因众多的案件一旦串案并案之后,其作案人数、作案手段、发案区域以及作案人范围等规律性的东西已基本呈现,尤其涉及发案区域特点已脉络清楚。
详加研究确定后,以此为依据划定作案人所在范围,有利于迅速破获案件。
在划定侦查范围时,应从团伙中最典型的特点入手,比如方言中的地域性,作案手法的职业性,衣着打扮的层次性,还有涉及知识层面人员范围等。
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在位于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与位于陕西省东部的潼关、蒲城、高陵等交界的县市,连续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后来发展到公然持械破门入室抢劫、强奸、杀人。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作案分子疯狂作案32起,其中河南境内12起,陕西境内17起,江苏境内2起,安徽境内1起,共杀死79人,伤7人,涉案资金3万余元。
警方对全部案件认真加以研究发现:1.入室均采用铁锤砸门、撬门等暴力手段进入。
2.从侵害对象上看,多是当地的冶炼黄金的家庭住户,路边商店的经营者。
3.选择的作案目标多是路边、村头的家庭。
4.访问得到的作案人员数量,自始至终或4人或3人,而多是3人。
5.受害人反映出的体貌特征,讲话口音,都表现出一致性。
在案件侦破后发现作案人是以在灵宝市黄金矿打工的陕西省山阳县农民彭妙计为首的3人团伙。
他们从初始期的零星作案,发展到散多聚少的团伙作案,最后形成3人固定作案。
系列性案件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因而从其反映出的特点一时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规律。
虽然我们研究总结出了系列性案件的三个时期所表现的特点,对案件的侦破具有一定的启迪,但面对复杂多样的系列性案件,仍需从事侦查理论研究的学者与从事实际侦破工作的专家们联手共济,以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规律。
参考文献:[1]韩铮.系列案件事件的侦查范围及其划定方法[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姚丙育.系列案件事件的侦破与实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7[3]杨玉章.三定侦查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7Analysis of Periodical Character about Series Criminal CasesHAN Zheng(Henan Public Security Academy,Zhengzhou Henan China450002)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ys the development of series criminal cases and belie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eries criminal cases have three stages:initial stage,evolution stage and peak stage.The auther mentions the cut-in of different stages and supply the method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each stage.Key words:Series criminal cases;Initial stage;Evolution stage;Peak stage;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