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谈土地革命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税收政策_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之一
从 1931 年到 1935 年, 由于在王明 打击富农 左倾思想指导下, 为了限制富农经济, 分别制定了贫中农税 率和富农税率, 如表( 三) 闽西革命根据地农业累进税率和表可看出, 比 1930 年闽西征收土地税则规定更细, 收入多的负担多, 收入少的负担少或不负担, 而且 贫中农税率与富农税率不同。这种称之为逐级提高税率。它是王明照搬苏联的经验, 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是在取消主力红军 筹款 任务的前提下制定的。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保证革命战争军费的来源, 多次修 改税则提高税率。一方面降低了起征点; 另一方面加重了对过去富农的征税。如 1931 年到 1932 年, 贫、中农所 交税大约占全年收获量 10% , 富农占 20% 左右, 1933 年以后, 贫、中农占 15% , 富农则高达 30% 。这样, 使得群 众负担过重, 不满情绪逐渐增加。虽然税收细则已定, 但有些地区并没执行或执行的不彻底, 这就影响到政府 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种类: 分为商业税、农业税、工业税三种。 工业所得税虽然也颁布了些政策, 如 工业所得税, 按资本 大小规定税率, 征收其利润 , 但 在目前, 为促进苏区的工业发展, 暂时免收工业品的出厂税。
财政的收入主要是商业税和农业税。 一
商业税: 分为关税与营业税。( 一) 关税是调节进出口货物,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 又是国家财政的主 要收入之一。在当时敌人大举进攻苏区、经济封锁特别严重的时刻, 建立关税制度, 以调剂苏区生产品与消费 品的需要与供给, 增加政府的财政上收入, 是争取战争全部胜利的重要条件。为此, 1933 年 3 月 17 日 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 决定 要建立关税制度。 随后在中央 苏区 的赣 南、闽西共设
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闽西(课堂PPT)
宁都来到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治病疗养,住在老古井旁
的福音医院达三四个月之久。在那段日子里,毛泽东每天都和周围的群
众一样,到老古井刷牙、洗脸、洗衣服,渴了还直接饮井里的水。不久,
毛泽东发现古井年久失修,井边的石板破损,一下雨脏水就流入井中,
井里也淤积了许多泥浆,不禁为群众的身体健康担忧起来。于是,毛泽
屡建奇功,威震敌胆。 11
杨成武将军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在许多
军事理论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广泛阅
读和研究了中外军事名著,出版了《杨成武
军事文选》,其中选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战争
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国内外曾有人把他说
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式的善战
能文的将军。杨成武将军晚年仍读书不止,
笔耕不辍,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
乡”、“将军之乡”。
3
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召 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 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成功地把马 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相结合,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 正确方向。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 议》,中心内容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 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
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个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这篇光
辉著作,解决了根据地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
且完全可能的问题。这对建设农村革命根据
地,开创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9
在福建长汀景色怡人的汀州卧龙山深处,有一口相传由宋代知县宋慈挖
掘的古井。1932年秋,当时中央临时政府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从江西
《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
《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
闽西红色故事
闽西红色故事闽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许多红色故事,这些故事传承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今天,让我们走进闽西,去了解那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故事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它的形成经历了无数次的厮杀和浴血奋战。
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是革命者们并没有被打倒,而是转移到了闽西这片革命的红色土地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在这里,革命者们开展了广泛的群众工作,动员了广大的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故事二,闽西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闽西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
当时,日寇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但是闽西人民没有被征服,而是奋起反抗,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武装,进行了顽强的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闽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事三,闽西人民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新中国成立后,闽西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
当时,农民们遭受着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他们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他们要求实行土地改革,要求实现土地的公有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闽西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最终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使农民们成为了土地的真正主人。
这些闽西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让我们铭记这些红色故事,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项目二:中央苏区振兴规划
项目二:苏区(老区)发展培训班此项目目前未定具体名称,但对象已定,即苏区、贫困县、西部延伸县老建办、发改委负责人。
个人以为,此班应依托我们的红色资源中心名义,设置培训课程。
但培训课程的设置应避免与“省情省力(重大政策如科学发展观)的省委宣讲团”或知名专家经济社会发展讲座。
培训课程的应立足于:在客观审视苏区(老区、贫困区)地情、比较全国其它相类似地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观念转变和思想推进。
“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培训课程设置方案(草案)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以瑞金为中心、辐射赣闽粤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她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
在这里,我们党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火,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由于存在许多特殊困难和问题,中央苏区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任务仍比较艰巨。
因此,从国家层面对中央苏区予以特殊扶持,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加快实现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熟悉情况、了解历史、把握政策,实现原中央苏区的振兴,特对广大的原中央苏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如下:一、一个颇具区域特色的共同体——近代以来的赣闽粤三边地区赣闽粤三边地区是江西省赣东南、福建省闽西、广东省粤东北三省毗邻的广大区域。
从地理环境和行政管理来看,南北斜贯的武夷山脉南端余脉和东西横亘的九连山脉相交于闽粤二省沿海腹地与江西赣南的接壤处,绵延几十华里乃至上百华里的宽厚山体,成为三省天然的分界线,把三省连接地区分为赣东南、闽西和粤东北三个互不统属的行政区。
但另一方面这一区域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社会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丘陵特色的、典型的传统农村社会。
2016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1928年3月8日,赤脚或者穿着草鞋,衣衫破旧的农哥商议 之后,在信念的支撑下打响了平和暴动这一枪,书写了福 建革命的历史。
(三)红四军入闽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三大起义开创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在南昌发起武装反抗。
兰德培训中心
《八一南昌起义》油画
兰德培训中心
3、红四军入闽第一战——长岭寨战斗
兰德培训中心
长岭寨战斗旧址
长汀火柴封面——长岭寨
长岭寨战斗纪念碑
4、赣南闽西集中连片公开武装割据的形成
兰德培训中心
赣南闽西 集中连片 武装割据
三、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一)闽西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
市
龙岩(涵盖 所有县) …… ……
兰德培训中心
永定溪南区
○南阳会议丰富土地政策
1930年6月,毛泽东在长汀南阳(今属上杭)主持召开了中共 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会议通过的 《富农问题》决议中又作出了关于“抽肥补瘦”的决定。
兰德培训中心
南阳会议旧址 —— 龙田书院 《富农问题》决议案
6、对民生建设的探索
○探索民主新政,为全苏区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兰德培训中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的协成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党内通讯。
3、对新型党新型军队建设的探索
1929年12月28日——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 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
兰德培训中建设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同志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 精神价值。才溪乡调查精神曾经教育了几代人, 今天对广大的领导干部形成优良的作风仍具有 现实意义。
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张雪英苏俊才王瑞提要:闽西土地革命创造性地探索出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方法,并不断完善现有的土地政策,确立下“抽肥补瘦”的分配原则,切实解决农民土地私有权问题,逐渐在中央苏区形成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
闽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保田斗争,既捍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创造了全国绝无仅有的伟大奇迹,又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闽西;土地革命;苏维埃DOI:作者简介:张雪英,女,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处副处长,中央苏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苏俊才,男,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瑞,女,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讲师,博士。
(福建龙岩364012)“苏维埃”一词属俄文COBET(soviet)汉语音译外来词,原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苏维埃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国家政权形成巩固下来。
随着它的迅速传入,中国各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苏维埃革命,随之建立了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革命根据地,即“苏区”,如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湘鄂川黔苏区、鄂豫陕苏区、川陕苏区、陕甘苏区等。
本文拟就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闽西苏区进行重点阐述。
在这场苏维埃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经济上都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变革。
经济是基础,在农业大国里,革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动员了广大的农民,而广大农民是否被动员起来又取决于农民是否得到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闽西苏区的中共领导人在推动中国革命进程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其它各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树立了典范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闽西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土地革命的发源地和实验区,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多样性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实验最丰富、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对中国的土地革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0710.16623/ki.36-1341/c.2016.06.007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影响。
闽西革命史中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
闽西革命史中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摘要:一、闽西革命史的背景与意义1.闽西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性2.闽西革命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二、闽西革命史的重要探索1.闽西苏区的创建与发展2.闽西红军的建立与壮大3.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拓展三、闽西革命史的宝贵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2.保持军队与人民的密切联系3.强化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4.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正文:闽西革命史中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闽西地区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势复杂,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勇敢。
在中国革命史上,闽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回顾闽西革命史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闽西革命史的背景与意义闽西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闽西人民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闽西革命史的重要探索1.闽西苏区的创建与发展闽西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
在党的领导下,闽西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成为革命的主人翁。
闽西苏区的创建与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闽西红军的建立与壮大闽西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红军部队。
闽西红军坚决执行党的军事路线,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全国红军建设提供了榜样。
3.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拓展在党的领导下,闽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与拓展,不仅为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闽西革命史的宝贵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闽西革命史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群众路线,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2.保持军队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军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人民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依靠。
闽西革命史表明,保持军队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是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闽西
杨成武作为一代名将,他的名
字家喻户晓。他15岁参加革命, 17岁就当了团政委。毛泽东第 一次见到他,就称赞道:“你 是团政委啊,这么年轻。”在 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他 结合革命战争实践,认真学习 和体会毛泽东军事思想,使自 己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 主义革命战士和我军的优秀指 挥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他率领英雄的红4团抢渡乌江、 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 屡建奇功,威震敌胆。
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 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 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成功地把马列 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 确方向。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 中心内容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无 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 古田会议标志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 导——军魂的正式确立。古田会议 还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树立了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良好典 范,这在党的建设史上是一个重要 创举,对党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贡献。 《古田会议决议》为毛泽东思想的 形成奠定了一块重要基石。
古田会议精神经过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 精心培育,历经革命的风雨锤炼,不管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任何时 期,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古田会议决议》 是个宝,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抓党的建设,抓军队建设, 抓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按古田会议精神去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古田会议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个精神至今仍有重要 的现实指导意义。”后来,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古田会议提出了 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 入党,要经常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 一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兴起探缘
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兴起探缘作者:赵健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09期一、引言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应沿着什么道路前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历史的转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探索。
苏维埃运动中心的演变中央苏区全称中央苏维埃区域,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他位于江西省的东南部和福建省的西部,由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汇合而成,以江西的瑞金为中心。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继续,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创造性的实践,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造成这种必然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也即为什么中央苏区能够在赣南、闽西兴起?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历来局限于两个方面。
第一,将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领导的不错误和政治的有力量①作为其兴起原因。
这五个方面的原因是毛泽东纵观国内外的形势得出的,如果用来论证中央苏区为什么在赣南、闽西兴起就未免乏力。
第二,史学界对中央苏区的兴起都是从分割的区域出发,视野不够开阔。
如单从赣南或闽西着手,而没有将之结合,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域进行分析。
本文试图从地域的视角,将赣南、闽西视为一个整体,从它们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基础、军事力量对比和赣南、闽西独有的客家文化等内部因素力求新视角说明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兴起的原因做一探讨。
二、原因探讨(一)赣南闽西地理环境特点。
赣南地域广且多山,南有粤赣交界的九连山作依托,东有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作屏障,周围崇山峻岭,距大城市较远(距省城南昌有千里之遥),交通不便。
闽西西接赣南,南临粤东,同样是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又远离反动力量聚集的海岸和中心城市。
因此,赣南、闽西相对封闭的山区就可以成为得天独厚的游击地带,便于红军武装割据。
(二)赣南、闽西经济特点。
近代赣南、闽西由于崇山峻岭、交通不便。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
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作者:罗春花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9年第6期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苏区军民进行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材,为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要搞好各种建设和培养人才,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
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教育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央苏区是以瑞金为中心,主要由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
赣南、闽西地处偏僻,交通、信息闭塞。
土地革命战争以前,“国民党统治下一切文化教育机关,是操在地主资产阶级手里的。
他们的教育政策,是一方面实行反动的武断宣传,以消灭被压迫阶级的革命思想;一方面施行愚民政策,将工农群众排除于教育之外。
反动国民党把教育经费拿了作为进攻革命的经费,学校大部分停办,学生大部分失学。
因此在国民党统治之下,造成了人民的愚昧无知,全国文盲数目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1]p328。
加之因经济落后,使文化更加落后,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更少,文盲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更多,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甚至只有10%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党和苏维埃政府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1]p331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呢?毛泽东说:“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
”[1]p331二、中央苏区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央苏区教育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为创办的最初形式,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为实践基础,以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的支持为前提。
红军长征后闽西老区的保田斗争和农村经济
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9期·地方党史研究·LM/0NOPQRSTUVWXYZ[\周 雪 香 〔摘要〕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和红军游击队的配合下,闽西农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保卫土地的斗争。
在龙岩、上杭、永定等县约有15万人口的地区,土地革命后形成的分田状态基本得到保持,有20多万亩的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直至新中国成立。
在分田保留区,各阶层占有的土地大体上平均,租佃关系、借贷关系和雇佣关系虽然还存在,但出现新的特点。
农民通过精耕细作和兼营副业,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中共的土地政策也因此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成为中共动员农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闽西革命老区;保田斗争;农村经济〔中图分类号〕D231;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6)-09-0111-10TheStruggleofDefendingLandandRuralEconomyinWestFujianaftertheLongMarchoftheRedArmyZhouXuexiangAbstract:AfterthemainforceoftheRedArmystartedtheLongMarch,undertheleadershipoflocalorganiza tionandcooperatedwiththeRedArmyguerrillas,thefarmersinwestFujiancarriedoutvariousformsofstruggletodefendtheland.InLongyan,Shanghang,Yongdingandothercounties,whichhasapopulationofabout150thousand,thestateofdistributionofland,whichformedaftertheAgrarianRevolution,wasmaintainedbasically,andtherewereabout200thousandacresoflandretainedinthehandsoffarmers,untilthenationalliberation.Indistributionlandreserves,thelandinvariouslevelswasingenerallyaverage,andtenancy,lending,andemploy mentrelationshipstillexisted,butalsonewfeaturesemerged.Thefarmersrantheintensiveandmeticulousfarm ingandranthesideline,andlifeimproved,sothelandpolicyoftheCPCwerewarmlysupportedbythemajorityoffarmers,andbecameaneffectivemeanstomobilizefarmers.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主席在闽西学习心得
毛主席在闽西学习心得学习毛主席在闽西体会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
我们党历程百年沧桑依旧风华正茂,这来源于我们党的伟大精神和丰富的精神谱系。
而闽西革命老区作为国十三块连片苏区之一,更是中央苏区核心区,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在这里发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写就,才溪乡调查在这里发生,这里孕育着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
闽西10万儿女参加革命,2.6万人参加长征,2.4万人评为烈士,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定革命必胜信念,执着追求,为了建设新中国流血战斗,不怕牺牲。
闽西人民亦始终坚定革命与子弟兵同甘苦、共患难,敢拼敢创,敢于胜利的精神,造就了闽西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辉煌的胜利,向我们证明革命理想高于天。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永志不忘革命先辈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信心,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始终深植知行合一的为民情怀。
毛主席在闽西深入群众、深入连队、深入基层,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一卷卷雄文在闽西挥就,铸就了多少真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然而知易行难,做“坐而论道”的号召者易,做“起而行之”的实践者难。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自觉做服务群众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把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始终汲取自我革新的红色基因。
从新泉整训到古田会议,我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设纲领,确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军纪律。
勇于自我革新是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一直与时俱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更加高昂的政治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闽西中央苏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
闽西中央苏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作者:林炳玉来源:《党政论坛》2016年第01期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它形成和发展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
这一时期,正是中央苏区形成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艰辛探索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艰辛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闽西,成为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的开创地,其中包括党的群众路线。
一、红四军入闽后群众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运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活动之中产生的重要理论。
但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前,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概念并没有扩大到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中,只是局限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一部分精英群体,党的群众路线还没有真正产生。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环境和城市敌人力量的强大,迫使党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成功地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
在这期间,颁布了党的“三大任务”和“六项注意”,军队群众纪律的颁布密切了军民关系。
也表明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党的群众路线开始孕育。
然而,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
1929年1月,蒋介石派兵对井冈山“围剿”,严重威胁着井冈山上红四军的生存。
为解决红四军的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的3600多人下井冈山。
3月进入闽西长汀,并在长汀辛耕别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以闽西赣南二十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致群众的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设工农政权,由此一割据与湘赣边之割据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的根基”。
论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5期㊃本刊专稿㊃论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金㊀冲㊀及一㊁问题的提出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读者,都熟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五次 围剿 和反 围剿 的斗争㊂其中,中央红军和工农政权所在地的各场斗争影响最为重大㊂对这五次斗争中的第一㊁第二㊁第三㊁第五次,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了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已形成普遍的共识㊂然而,对情况异常复杂㊁毛泽东被迫一度离开部队时发生的第四次反 围剿 ,有的史学著作似乎缺乏全局考察和具体分析,甚至存在误解㊂在一部很有成就和影响的多卷本著作中,有一章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战略和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其中包括并列的两节:第三节是 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 围剿 ,第四节标题用词几乎一模一样,只改了一个字而成为 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 围剿 ㊂我并不了解作者的想法,但这种表达很容易被理解成:第四次和第五次反 围剿 的指导思想都是 左 的,从而引向以后的失败㊂这可能未必是作者的原意,但多少反映了认识上的含糊和片面性㊂第四次反 围剿 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㊂二㊁第四次 围剿 是蒋介石集团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发动那么多次反 围剿 ?原因在于蒋介石集团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一再发动大规模的 围剿 ㊂没有极端残酷的 围剿 ,也就不会有反 围剿 ㊂为什么蒋介石此时发动比以往规模更大的第四次 围剿 ,并且抱有极大的决心?这需要从当时国内外局势的演变来观察和分析㊂20世纪30年代的最初几年,中国政治生活接连发生了几方面的重大变化㊂第一,1931年9月,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地区㊂1932年1月,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猛烈攻击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南京政府被迫迁都洛阳㊂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㊂ 抗日救亡 的呼声在全国民众中沸腾㊂这是现代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㊂第二,北伐战争结束后,南京政府宣称中国已经 统一 ,但对蒋介石不满的阎锡山㊁冯玉祥㊁李宗仁㊁张发奎等,手握80万重兵,公开揭竿反蒋,得到国民党内一批政客的支持,双方兵力相当,一时难分高下㊂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㊂这对蒋介石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自然一时顾不上再抽更多力量进行 剿共 ㊂直到9月中旬,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支持蒋介石,阎㊁冯集团解体,局面发生根本变化㊂第三,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民众对民族危亡的愤怒迅猛高涨,又由于国民党内部蒋介石㊁胡汉民㊁汪精卫三派严重分裂并导致两广军人同南京政府对立,蒋介石不得不在事变后三个月的1931年12月15日辞去国民政府主席㊁行政院院长㊁陆海空军总司令等本兼各职,宣布下野㊂这对蒋介石是极大的打击㊂可是,在南京政府内部又难以找到代替蒋介石控制各方面势力的人物㊂1932年3月6日,国民党中央决定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由他统率南京政府属下的全部军队㊂以后很长时间内一些官员通常称他为 蒋委员长 ㊂这样,他又有了可以指挥自己嫡系部队㊁地方部队和各路杂牌军的 名正言顺 的权力㊂然而从被迫下野到再度登台,一切需要全盘掂量,他的心情无疑格外复杂㊂这就是蒋介石准备发动第四次 围剿 时的特殊背景㊂重新掌握南京政府军事大权的蒋介石需要迅速作出选择和决断的大事有两件㊂一件是当否全力北上抗日㊂抗日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㊁最能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支持的,这件大事他不能不有所考虑㊂另一件是要不要继续以主力南下 剿共 ㊂反共是违反中华民族利益㊁受到大多数爱国民众痛恨和反对的,而蒋介石内心最看重的恰恰是反共㊂在他看来,这是关系生死成败的根本,但他也担心日本军国主义者会步步进逼,担心激起民众的强烈怒火和反抗行为㊂究竟如何决断,蒋介石仍有些两难㊂这从1932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前后他的日记中就能清楚看出㊂1932年9月,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所谈者为北方问题,如不先掌握热河,则对日无从交涉也㊂外交则不能强进,只有待机,中央则与汪合作也㊂此时党国病入膏肓,对外无论如何危急,只有按步进行;对于战争准备,尤不可急求㊂惟有尽我心力而已㊂对于国内政治,亦只有尽力改革,不能急激求成也㊂ ①12月间他还在考虑: 昨夜半醒后,思虑倭寇赤匪与华北处置㊂ ②反共和抗日两者的轻重安置,已经到了非下决心不可的时候了㊂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正是在这时召开的㊂进入1933年,蒋介石集中力量反共的决心已经下定㊂他在1月20日日记中写道: 近日甚思赤匪与倭寇二者,必舍其一而对其一㊂如专对倭寇,则恐明末之寇乱以至覆亡,或如苏俄之克伦斯基,及土耳其之青年党,画虎不成,贻笑中外㊂ ③29日,他在日记中又明白地写道: 余决先剿赤匪而后对日,此次来赣,即所以决定大政方针也㊂ ④他指明,这次 围剿 不是发动一次通常的战役,而是实现他心中关乎全局的 大政方针 的关键举措㊂不难看出第四次 围剿 在他全盘谋划中所居的重要地位㊂三、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状况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 围剿 ,重中之重自然是中央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体范围在赣西南和闽西的农业地区,居民有300多万人㊂这个地区已经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改革,居民多已由各种形式的群众团体组织起来㊂中央苏区内部基本上肃清了地主武装,中央红军在1930年8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兵力约3万多人,大多是翻身农民,同群众有密切联系,取得了三次反 围剿 的胜利㊂这时正值 左 倾错误取得统治地位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㊂中央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领导关系一再变动,有些混乱㊂193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周恩来㊁毛泽东㊁项英㊁任弼时㊁朱德等组成苏区中央局,以周恩来为书记,统一领导全国各苏区的工作㊂周恩来正在上海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一时难以离开,只能由项英先去中央革命根据地,暂代书记一职㊂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又在1931年3月派任弼时㊁王稼祥㊁顾作霖组成中央代表团到瑞金,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关系变得十分复杂㊂这年12月,周恩来到达瑞金,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㊂摆在中央苏区面前的各种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军事问题㊂此时,正处在第三次反 围剿 和第四次反 围剿 之间,国共双方的军事决策和部署尚未完成,仍处在局部拉锯式的战斗中㊂红军在这以前进攻过赣南重镇,没有成功㊂1932年1月,临时中央作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把中央苏区同周围苏区连成一片㊂毛泽东㊁周恩来复电临时中央,明确表示进①②③④‘蒋介石日记“(1932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抄件㊂‘蒋介石日记“(1932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抄件㊂‘蒋介石日记“(1933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抄件㊂‘蒋介石日记“(1933年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抄件㊂攻中心城市有困难㊂临时中央又来电要求至少选一个重要城市攻打㊂苏区多数领导人当时对赣州守军兵力估计过低(原来以为只有8000人,实际上有18000人)㊂红三军团苦战一个月,只能退出㊂这是一次失败㊂接着,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决定兵分两路,由东路军攻占福建商业中心和军事重镇漳州㊂毛泽东在5月3日给苏区中央局的电报中写道: 此次东西两路军的行动完全是正确的㊂ ①这是第四次反 围剿 前夜有胜有负的拉锯式战斗,还谈不上反 围剿 的全局性的胜负㊂这次战役后,到达中央苏区不久的周恩来以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的身份赶往军情日趋紧张的前方,和毛泽东㊁朱德㊁王稼祥一起组成前方军事最高会议,任弼时任苏区中央局书记㊂这期间前后方产生不少不同意见㊂苏区中央局根据临时中央的意见,一再催促一方面军向北出击,威胁南昌,并进攻其他重要城市㊂由于意见不同,前方的周恩来等人在9月23日致电中央局转中央,提出: 出击必须有把握胜利与消灭敌人一部,以便各个击破敌人,才是正确策略,否则急于求战而遭不利,将造成更严重错误㊂ 他们主张: 准备在运动战中打击与消灭目前主要敌人为目前行动方针 , 在这一行动中必须估计到敌情将有变化,当其有利于我们出击时,自然要机动地集中兵力去作战 ㊂②这是第一㊁第二㊁第三次反 围剿 一贯的方针㊂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㊂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宁都会议㊂会上,留在后方的领导人集中批评毛泽东㊂苏区中央局的‘宁都会议经过简报“写道:他们 提出由恩来同志负战争领导总责,泽东同志回后方负中央政府工作责任㊂因恩来同志坚持要毛同志在前方助理或由毛同志负主持战争责任,恩来同志亦在前方负监督行动总方针责任㊂在大多数同志认为毛同志承认与了解错误不够,如他主持战争,在政治与行动方针上容易发生错误㊂最后是通过了恩来同志第一种意见,但最后批准毛同志暂时请病假,必要时到前方㊂ ③宁都会议的决定是极为错误的㊂不过周恩来㊁朱德对毛泽东历来十分尊敬,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听取并推行他的基本主张㊂中央根据地的将士们早已熟悉红军和第一㊁第二㊁第三次反 围剿 取得胜利的战略原则和战斗作风,有着强大的战斗力㊂这是下一步取得胜利必需的条件㊂这时,蒋介石发动第四次 围剿 的部署尚未就绪,双方的军事冲突暂时还处于局部性㊂临时中央和后方的苏区中央局强硬要求前方红军全力攻下国民党军重兵坚守并有大量援军前来的南丰城,认为这才符合 进攻路线 ㊂周恩来㊁朱德当机立断,不待请示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将红军主力秘密撤至南丰西南隐蔽集结,待机歼敌,为以后第四次反 围剿 胜利埋下了伏笔㊂宁都会议这场不算小的风波,终究没能根本改变前方领导原定的作战路线和方针㊂四㊁第四次反 围剿 斗争的胜利过程第四次反 围剿 大体开始于1932年底和1933年初之间,主要是在1933年初进行的㊂这以前,在第三次反 围剿 取得胜利后,虽然双方还经历过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战斗,但那还不足以构成一次全局性 围剿 和反 围剿 的斗争㊂1932年11月24日,周恩来已经敏锐地察觉蒋介石的企图和部署,发出‘为粉碎敌人第四次 围剿 的紧急训令“,指出: 现在,蒋介石已动身来赣㊂以朱绍良为右翼,率领在湘鄂赣及湖南的八个师;以蒋㊁蔡为左翼,率领十九路军及毛㊁刘㊁卢㊁赵八个师及戴岳一旅;蒋自任中路,率领陈诚十八军及吴㊁孙㊁李㊁许十个师,并预备从湖北调两个师,从安徽调徐庭瑶第四师来赣㊂ 周恩来把它归结为一句话: 我们要认定敌人大举进攻的战火就在眼前㊂ ④紧急训令对敌情的了解和分析是完全正确的㊂12月22日,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发表宣言,写①②③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㊁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71页㊂‘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3㊁184页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30 531页㊂‘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第208 209页㊂道: 赤匪奔突,村邑为墟,腹地既残,藩篱不治,遂致安内攘外,兼顾两难㊂ ①公然以国民党中央全会宣言的形式清楚指明: 安内攘外,兼顾两难 ,必须不顾 攘外 ,而以全力 剿共 ㊂一场规模更大的 围剿 行动就要开始了㊂蒋介石把这次 围剿 看作实现他 大政方针 的行动,对这次行动的军事部署下了很大决心,抓得很紧㊂1933年1月,他调集30多个师㊁50多万兵力,分左㊁中㊁右三路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 围剿 ㊂三路中,以陈诚为中路军总指挥,中路军称为 进剿 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约12个师㊁16万人,担任 围剿 的主攻任务㊂在福建的蔡廷锴为左路军总指挥,粤北的余汉谋为右路军总指挥,这两路都称为 清剿 军,负责就地 剿办 ㊂蔡廷锴㊁余汉谋都是粤军,接近桂系,曾反对过蒋介石㊂因此,第四次 围剿 的主力就是陈诚率领的中路军㊂这是蒋介石心目中最可靠的嫡系王牌部队㊂蒋介石在1933年2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 到赣以后,进剿计划略定,调动军队开始,惟粤为桂方牵累,不能如命,是亦无碍大计㊂ ②从中可以看到,蒋介石在1933年初亲自到江西后 进剿计划略定,调动军队开始 ,足见这次对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进攻(也就是所谓第四次 围剿 )是从1933年1月开始行动的㊂蒋介石也明白,左㊁右两路粤军虽有一定战斗力,但并不可靠,真正视为依靠的是陈诚的中路军㊂第四次反 围剿 开始时,周恩来㊁朱德正在前方,深入了解敌情,发扬以往三次反 围剿 的经验,明确了第四次反 围剿 的战略指导思想㊂1933年1月23日,周恩来和朱德联名致电中央局㊁中央政府急转中共中央,电文主题是 集中力量消灭抚赣敌人是粉碎第四次反 围剿 的关键 ㊂电文说: 在此时机先发制人,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抚㊁赣③敌人主力,成为四次战争生死关键,亦苏维埃中国胜负所系㊂ ④这个意见抓住了应该集中力量解决的 关键 ,奠定了第四次反 围剿 成功的基础㊂1月27日,周恩来在作战过程中致电中央局㊁中央政府并转中央: 现时敌既执行其组织三个 进剿 军与 清剿 军坚守城防的进攻部署,我自须夺取先机,立即转移作战地区,调动敌人以破坏其进攻部署,转移抚河西岸即由此㊂ ⑤这是要根据敌方军事部署的变动,夺取先机,以破坏敌方的进攻部署㊂1月30日,周恩来以 消灭敌人主力是取得坚城的先决条件 为主题致电中央局并转中央,十分明确地表示: 中央累电催我们攻破城防,与我两电所陈战略实有出入㊂但我终觉消灭敌人尤其主力,是取得坚城的先决条件㊂敌人被消灭,城虽坚,亦无从围我,我可大踏步地直入坚城之背后,否则徒损主力,攻坚不下正中敌人目前要求㊂中央局诸同志同意此意见否,望于明日简电复,过期因时机不容再缓,我当负责决定,同时仍请中央给以原则指示㊂ ⑥这种坚决反对当时中央提出的重在取得坚城的错误思想㊁主张消灭敌人主力是取得坚城先决条件的主张,是多么宝贵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精神财富!这些指导方针明确㊁中肯㊁坚决,是第四次反 围剿 能取得巨大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对第一㊁第二㊁第三次反 围剿 指导方针的直接继续和丰富㊂第四次反 围剿 取得的巨大胜利,正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内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人历来的设想一步一步发展的,是不容忽视的㊂十分重要的是,第四次反 围剿 不仅在战略思想上总体是正确的,同前三次反 围剿 是一致的(尽管①②③④⑤⑥‘事略稿本“第17卷,台北 国史馆 ,2005年,第687 688页㊂‘蒋介石日记“(1933年2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抄件㊂指抚河㊁赣江,为陈诚中路军主力所在地㊂‘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第236页㊂‘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第242页㊂‘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第245页㊂有过严重的争执和曲折),而且在战争实践中取得了歼敌的事实成果㊂中央红军在取得第三次反 围剿 胜利后,苏区地域有很大发展,以广昌㊁宁都㊁瑞金为根据地,向四周发展游击作战,并采取重点突破的战术,有着较宽裕的回旋余地㊂国民党军队在1933年1月初开始第四次 围剿 行动㊂其主力中路军原分驻赣江两岸的吉安㊁泰和㊁安福㊁吉水等地区,这时移驻宜黄㊁临川准备发动进攻㊂然而他们同民众完全脱离,不仅行动迟缓,还很快被红军侦知㊂红军采取先发制人的主动战术,集中第一㊁第五军团等主力,全歼黄狮渡守军一个旅,并向临川进攻,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原定部署㊂2月下旬,国民党军队根据蒋介石 分进合击 的方针,开始向中央苏区实施大规模 围剿 ㊂中路军(第一纵队)指挥官是第五军军长罗卓英,他长期担任陈诚在军事上的主要助手㊂第一纵队下辖第十一㊁第五十二㊁第五十九师㊂部队的各级军官很多是黄埔生,武器装备㊁训练和给养都较好㊂这是中路军的主力,也是周恩来1月30日电报所说的 消灭敌人尤其主力,是取得坚城的先决条件 中所指的对象㊂兵力如此众多,又较精锐的武装集团,怎么能够轻易地被分割消灭?看起来真有些奇怪㊂据此时正在该军的杨伯涛回忆: 这时,(国民党的)军指挥机构还没来得及成立㊂辖第十一师驻临川东馆附近,但其第五十二㊁第五十九师远在安福㊁吉安一带,还隔一道赣江,需作数百里的长途行军,才能到达宜黄㊁乐安间的战略展开位置㊂为了保守秘密,有人建议陈诚应该绕道远后方,经白区安全地带再向属于苏区的黄陂作正面开进㊂但由于陈诚的一贯轻视红军,在蒋介石面前急功邀宠,中路军总部竟命令该两师取捷径经吉安㊁永丰到达乐安㊂在乐安又停留数日,再由乐安进入苏区作侧敌行军㊂令其第十一师由临川现地出发,经宜黄到黄陂㊁东陂与该两师会合㊂ ①这样,中路军第一纵队三个主力师不但没有很快握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反而形成便于红军各个击破的格局㊂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群众得到广泛发动,还有着一定的武装㊂国民党军队虽装备较好,但对革命根据地内部的情况却有如两眼漆黑,不知所措㊂时任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的萧劲光回忆道: 在此期间,我地方游击队在主力红军行动的左右积极活动,使敌人捕捉不到我真正的主力所在,直到伏击战打响,敌人还以为是游击队㊂ ②时任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的耿飚回忆说: 黄陂地区山峦叠起,古木参天 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峡谷地带,是敌人的必经之路㊂我们的一㊁三㊁五军团和二十一㊁二十二军,就埋伏在两侧的山上㊂那几天适逢连日阴雨,又浓又密的毛毛雨罩着峡谷,浸没了山头㊂ ③2月26日,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率部从乐安出发向黄陂前进,对红军十分轻视㊂行至鲛河高山鞍部,队伍拉得很长㊂红军第一㊁第三军团占领两侧阵地,突然展开猛攻㊂李明最初还以为是游击队,该师正在蜿蜒数十里的山地隘路行军,无法集结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因此,部队被红军截成数段,团与团㊁营与营之间的联络俱为隔绝,陷于各个被围的态势㊂激战五六个小时,李明中弹落马,伤重死去,该师全部被歼㊂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2月20日从乐安以东出发,向黄陂前进, 获悉红军第五军团昨夜由东边出发,走了80多里路刚刚到达这里 ④㊂他们已听到第五十二师的枪炮声,但情况不明㊂于是决定在现地占领阵地,企图同第五十二师取得联系㊂28日凌晨发现第五十二师已被红军紧紧包围㊂激战后,第五十九师也溃不成军,基本被歼,师长陈时骥被俘㊂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黄克诚回忆说: 我们对敌军的指挥调动可以了如指掌㊂而敌人进入中央苏区之后,由于群众封锁消息,敌人对我军的行动毫无所知㊂ 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①②③④文闻编:‘ 围剿 中央苏区作战秘档“,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142 143页㊂‘肖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129页㊂‘耿飚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第165 166页㊂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4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407页㊂和第五十九师分两路南进,对红军的行动毫无察觉,摆成一字长龙前进㊂ 我红一方面军主力对该两师之敌发起突然猛攻,将敌行军纵队拦腰截成数段㊂经两天激战,将该两师之敌全歼㊂ 俘敌官兵一万六千余,缴枪一万五千余㊂ ①现在轮到粉碎国民党军中路军主力第十一师了㊂第十一师是陈诚部中的骨干㊂当时流行把陈诚的部队称为 土木系 ㊂其中的 土 字就是由第十一师番号中的 十 和 一 合成而来(以后以第十一师为骨干扩编为第十八军, 木 字就是由 十 和 八 合成而来)㊂第五十二㊁第五十九师相继失利时,第十一师已行进到黄陂方面,只救援收集到第五十九师一些残部㊂第十一师师长萧乾认为该师在1932年解赣州之围时,曾给红军沉重打击,因而骄傲自满,对红军有轻敌心理,继续孤军奋进㊂3月20日,第十一师抵达宜黄东陂以南的草台冈㊂这一带地形复杂,高山重叠㊂据时任第十一师旅长的黄维回忆,第十一师对当面红军情况,原来毫无所知,只是盲目前进而已㊂这天下午三四点钟到达草台冈附近,受到红军有力阻击㊂他们从被俘红军士兵处了解到,红一方面军主力全部已集中到这地区附近来,准备要打第十一师㊂他还说: 次日将近拂晓以前,红军首先由霹雳山方面发动猛攻,而草台冈东西两面红军也展开了攻击,于是形成了南端以霹雳山为中心顶点的马蹄形的包围攻击,势极猛烈㊂对于第十一师的各个阵地支撑点(据点)都同时用其突击部队一波接一波,前仆后继,不顾牺牲地向之反复突击㊂如是全面激烈战斗到将近中午,在第三十二旅的阵地方面,首先是第六十六团在霹雳山的阵地被红军突破了㊂虽然该旅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顽强战斗,但是红军所突破之处,逐渐扩张,以致不可收拾,使第十一师逐渐全线崩溃溃退,但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接近黄昏,才完全结束㊂黄维还生动地讲到陈诚在得知第十一师溃散时的情况: 当他由电话中接到第十一师溃散的报告后,当时就脸色苍白,手拿着电话发抖,并问他身边的樊崧甫说: 第十一师失败了怎么办? 樊回答说: 再不要逞英雄了,要立即电报蒋介石,老实说,没有把握,请求增派大军来江西,仗不是你包打得了的㊂ 正在这顷刻之间,陈诚急得吐了几口血(樊是当时第七十九师师长,是陈诚任见习官㊁排长时的连长,两人私人关系很密切㊂以上情形是樊传说出来的)㊂ ②参加消灭第十一师战役的红军师长李聚奎在回忆录中写道: 黄柏岭是紧临草台岗南面的制高点,高约五六百米,山坡陡峭,易守难攻㊂ 黄柏岭战斗,我军虽然伤亡较大,但消灭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国民党第十一师大部和九师一部,敌师长肖乾和他们的参谋长,还有三十二旅旅长均被我们击伤,击毙了三个团长,打死敌人两千多人,俘虏敌人一千七百多,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㊂我军在黄柏岭的大捷宣布了蒋介石第四次 围剿 的彻底失败㊂ ③第十一㊁第五十二㊁第五十九师在极短的几天内溃散,让蒋介石策划已久的第四次 围剿 化为泡影,再也无法打下去了㊂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重大胜利?除了红军的高度政治觉悟㊁英勇无畏㊁作战灵活外,自然也同作战具体指挥有关㊂周恩来后来讲到第四次反 围剿 的体会时说,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敌情明了,前线机动(变遭遇为伏击),工作上兢兢业业得来的④㊂时任红十二军军长的张宗逊回忆道: 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㊁朱德同志的领导下,仍然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运用前三次反 围剿 的经验,乘敌军 围剿 部署尚未完成,诱敌深入就范㊂尔后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㊂ ⑤①②③④⑤‘黄克诚回忆录“(上),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183㊁185页㊂‘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4卷,第409 411页㊂‘李聚奎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第109㊁111页㊂‘周恩来年谱(1898 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81页㊂‘张宗逊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第112 113页㊂。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作者:王咏梅来源:《党政论坛》2016年第01期一、闽西党组织的建立“五四”后,一批闽西籍在外求学的进步知识青年,通过组织读书会、创办刊物等方式在闽西宣传马列主义,例如邓子恢、陈明、曹菊茹等人创办“奇山书社”和《岩声》月刊等,哺育了一批早期具有马列主义信仰和革命思想的闽西革命者,形成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和宣传阵地,为闽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
早期闽西籍党员在外地加入党组织,多为在外求学的青年知识分子。
最早的闽西籍中共党员是1924年入党的郑超麟、陈祖康和林野三人。
早在1922年,郑超麟参与建立旅法共产主义组织“少年共产党”:1923年,陈祖康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
1926年夏,永定胡雷上南村“万源楼”,中共党员阮山等受组织委派回乡建立中共永定支部,隶属厦门特支总干事会,成为闽西最早的党组织,福建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
随后,闽西各地陆续建立起中共龙岩小组、中共上杭支部、中共平和支部、中共长汀特支等地方党组织,至1928年初,闽西各县都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县委。
1928年7月15日,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建立,闽西党组织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导;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25日闽西特委产生(书记邓子恢)。
1930年2月成立闽粤赣边区特委,1931年改中共闽粤赣临时省委,1932年2月改中共福建省委(罗明代理书记)。
二、党领导下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及贡献在党的领导下,1928年,先后爆发了龙岩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四大暴动。
3月4日,后田暴动,揭开了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打响了福建农民暴动的第一枪。
永定暴动后建立的溪南区苏维埃政权和“红军营”开创了党在闽西建政、建军的历史。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消灭郭凤鸣旅胜利进入闽西汀州城,在长汀活动17天,帮助建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自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20日,在辛耕别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的战略构想,作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设想。
略论彭德怀在湘、鄂、赣、闽根据地创建中的重要作用
发 动 平江 起 义 , 建 红 五 军 , 创 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一
、
彭德 怀 19 88年 1 2 0月 4日出生 于湖南省 湘潭
[ 收稿 日期 ]09— 2— 0 20 1 2
[ 作者简介 ] 魏清源( 95一) 男 , 西安福人 , 15 , 江 中国井 冈山干部 学院教学科研部科研 管理处处长 、 教授 , 主要从事科学社会
的精力 献给 了中国共 产党领 导 的革命 事业 。
受 到严 重 的挫 折 。在这 危 急关 头 ,99年 8月 , 12 彭
德怀、 滕代远率四、 五纵 队和军部直属队从井 冈山 重返湘鄂赣边境 , 充分运用游击 战争的战略战术 原 则 , 活地 在 湘 鄂 赣 边 境 开 展 武 装 斗 争 ,部 队 灵 “ 从十月到十一月 , 与敌人作战十余次 , 无役不胜 , 大挫 了反动派的气焰 , 大大鼓舞 了边 区群众恢 复 巩固苏 区的信心。十一 月底 , 、 一 三纵 队由彭德 怀、 黄公略、 吴溉文率领 , 开始 向南游击 , 在萍乡上
主义 理 论 研 究 与教 学 。
[ 基金项 目] 本文 为中国井 冈山干部 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8 s8 的成果 之一。 0 d0 )
第l 期
魏清源 : 略论彭德怀在 湘、 、 、 鄂 赣 闽根据地 创建 中的重要作 用
・6 3・
会的革命活动。在严重 的白色恐怖下 , 彭德怀毅 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的道路 , 12 于 98 年 4月光 荣 加 人 中 国共 产党 。 … 从 此 , 把 毕 生 ” 他
第 3卷第 1期 201 年 1 0 月
l 子 擘 霭 文青 麓学报 季
V3. O,1 L0 . N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Central Revolutionary Base Area)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其主要武装力量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
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和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吉安东固、万安、泰和、永丰、赣县(赣州)、大埠、信丰、雩都(于都)、寻邬(寻乌)、南康谭口和兴国崇贤等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江西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28年9月,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党代表。
1929年2月,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和兴国游击队组成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段起凤任团长,金万邦任党代表。
5月,由红五军留在永新的一部及游击队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陈雷任团长。
同年冬,吉安、延福地区第三纵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
这时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
1928年2月至7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在闽西地区发动平和、龙岩、后田、永定和上杭蛟洋等地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九师,成立了永定溪南区苏维埃政府,为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根据地开始向赣南进军。
2月11日,红四军进抵瑞金与宁都交界的大柏地山区,歼灭尾追之敌刘士毅旅大部,俘敌800余人。
随后北上东固,与红军独立二团、红军独立四团会师,在赣南站住了脚。
3月中旬,红四军利用闽西敌军兵力空虚之机,第一次挥师入闽,在闽西地方党和邓子恢、张鼎丞等率领的革命武装配合下,首战长汀附近的长岭寨,击溃闽西地方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击毙旅长郭凤鸣,进占长汀县城,建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
3月20日,红四军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在赣西南、闽西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
对闽西革命的评价
对闽西革命的评价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在闽西形成。
通过在闽西的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站在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高度,对中国革命道路,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统一战线,党的思想路线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了理论上的概括,闽西为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闽西独特的革命基础为红四军入闽开辟新的根据地,进而掀起土地革命的高潮创造了良好条件,闽西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
兰德培训中心
福建(22个) 江西(14个) 广东(7个)
新罗、永定、上杭、连城、 武平、长汀、漳平 …… ……
原中央苏区县各省分布情况
(二)闽西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
作为赣南、闽西各县最大物资集散地的汀州,当年的手工业、公 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一半,规模较大的私人商店达360多家。
兰德培训中心
1928年3月8日,赤脚或者穿着草鞋,衣衫破旧的农哥商议 之后,在信念的支撑下打响了平和暴动这一枪,书写了福 建革命的历史。
(三)红四军入闽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三大起义开创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在南昌发起武装反抗。
兰德培训中心
《八一南昌起义》油画
兰德培训中心
闽西地区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课程导入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 部分,是一块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上世纪二 三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此 后,闽西人民跟随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坚持 革命斗争20余年,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铸就了永远的 丰碑。 2010年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闽西时也郑重强 调: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 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兰德培训中心
汀州福音医院旧址
谢 谢!
兰德培训中心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由邓子恢亲自草拟的6 部大法、10项条例。这是中共创建苏区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的法律,为后来全国苏区 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本。
兰德培训中心
《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及决议案》
○ 创新发展社会事业,为苏区建设提供典范
从上海中共中央机关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 立,并主要经由闽西苏区而后到达红都瑞金的。
兰德培训中心
兰德培训中心
5、对土地政策的探索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 大多数,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主力军。因此,中国革 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 地问题。在制定和完善党的土地革命政纲的过程中, 闽西苏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兰德培训中心
○创造溪南区分田经验
在张鼎丞、邓子恢的领导下,经过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终于制定了7 条的分田原则,提出“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贫农、 中农一样分田”的土地分配办法。
兰德培训中心
闽西区位图
二、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
(一)自古以来,闽西人民敢闯敢干的精神
兰德培训中心
(二)红四军入闽前闽西南“四大暴动”
张鼎丞领导的永定金沙暴动
兰德培训中心
1928年6月,张鼎丞等领导了以金砂为中心的永定暴动。 这是我省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武装暴动。
邓子恢领导的龙岩后田暴动
兰德培训中心
永定溪南区
○南阳会议丰富土地政策
1930年6月,毛泽东在长汀南阳(今属上杭)主持召开了中共 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会议通过的 《富农问题》决议中又作出了关于“抽肥补瘦”的决定。
兰德培训中心
南阳会议旧址 —— 龙田书院 《富农问题》决议案
6、对民生建设的探索
○探索民主新政,为全苏区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兰德培训中心
朱德手令——“保护邮局,照常传递”
○创新发展社会事业,为苏区建设提供典范
红军在闽西创办了第一所夜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
兰德培训中心
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旧址
○ 创新发展社会事业,为苏区建设提供典范
1933年2月,在毛泽东的动员下,最早为红军服务的、当时中央苏区设施最齐全的 汀州福音医院,在长汀迁到瑞金后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后改建为苏维埃国家医院。
兰德培训中心
本课主要内容
一、龙岩市基本市情 二、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 三、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兰德培训中心
一、龙岩市基本市情
龙岩市,位于福建西部,又称 “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 界,东临厦门、漳州、泉州, 南邻广东梅州,西连江西赣州, 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设市, 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4 个县,面积19027平方公里,人 口307万。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 总值1739亿元,公共财政总收 入269.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总 收入124.6亿元。
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1929年底至1930年春,毛泽东在闽 西写下《反对本本主义》的初稿,1930年5月在江西寻乌整理定稿。
兰德培训中心
《反对本本主义》封面
《调查工作》封面
《调查工作》内容
2、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
兰德培训中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的协成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党内通讯。
3、对新型党新型军队建设的探索
1929年12月28日——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 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
兰德培训中心
4、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才溪乡调查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同志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 精神价值。才溪乡调查精神曾经教育了几代人, 今天对广大的领导干部形成优良的作风仍具有 现实意义。
中央红色地下交通线示意图
兰德培训中心
这条红色交通线 对于沟通上海的党中 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 护送重要干部、运送 苏区紧缺物资以及打 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等 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 用。
○ 创新发展社会事业,为苏区建设提供典范
苏区赤色邮政起源于闽西。毛泽东、朱德曾经命令“保护邮局,照常转递”。赤色邮 政电讯事业的发展,保证了闽西苏区与红都瑞金的联系。
兰德培训中心
3、红四军入闽第一战——长岭寨战斗
兰德培训中心
长岭寨战斗旧址
长汀火柴封面——长岭寨
长岭寨战斗纪念碑
4、赣南闽西集中连片公开武装割据的形成
兰德培训中心
赣南闽西 集中连片 武装割据
三、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一)闽西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
市
龙岩(涵盖 所有县) …… ……
长汀水冬东街
(三)闽西人民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 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人民遭受国民党反动派 “三光”政策的严重摧残。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十多 万人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在册的有名有姓的 烈士只有2.4万人,占福建烈士总数的50%,但许多闽西 儿女成为了无名英雄。
兰德培训中心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 武装起义。
兰德培训中心
《秋收起义》油画
☆广州、等领导下开始起义 。
兰德培训中心
《广州起义》油画
广州起义线路图
2、红四军下井冈山
1929年1月4日,红四军 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上作出了向 赣南闽西进军的决定。
兰德培训中心
邓子恢 后田暴动旧址
1928年3月4日,邓子恢等领导龙岩县后田村农民举行武装起 义,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
傅柏翠领导的上杭古蛟暴动
兰德培训中心
1928年6月25日,傅柏翠等人领导发动了古蛟暴动,打响 了上杭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朱积垒领导的南靖平和暴动
兰德培训中心
朱积垒
兰德培训中心
闽西受国民党摧残情况表
(四)闽西人民的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提供了成功范例 1、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探索 2、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对新型党新型军队建设的探索 4、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5、对土地政策的探索 6、对民生建设的探索
兰德培训中心
1、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