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名家作品精练:史铁生专练
史铁生《墙下短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铁生《墙下短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六、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墙下短记史铁生一些当时看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
它们一向都在那儿安睡,偶尔醒一下,睁眼看看,见你忙着就又睡去,很多年里它们轻得仿佛不在。
千百次机缘错过,终于一天又看见它们,看见时光把很多所谓人生大事消磨殆尽,而它们坚定不移固守在那儿,沉沉地有了无比的重量。
近些年我常记起一道墙,碎砖头垒的,风可以吹落砖缝间的细土。
那墙很长,至少在一个少年看来是很长,很长之后拐了弯,拐进一条更窄的小巷里去。
小巷的拐角处有一盏街灯,紧挨着往前是一个院门,那里住过我少年时的一个同窗好友。
我们一度形影不离,我曾把一件珍爱的东西送给他。
是什么,已经记不清。
可是有一天我们打了架,为什么打架也记不清了,但丝毫不忘的是:打完架,我去找他要回了那件东西。
回家时,我贴近墙根走。
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
晚风轻柔得让人无可抱怨,但魂魄仿佛被它吹离,吹离身体,飘起在黄昏中再消失进那道墙里去。
那很可能是我对于墙的第一种印象。
我摇着轮椅走街串巷,一面青灰色的墙叫我怦然心动,我知道,再往前去就是我的幼儿园了。
青灰色的墙很高,里面有更高的树。
树顶上曾有鸟窝,现在没了。
到幼儿园去必要经过这墙下。
一俟见了这面高墙,退步回家的希望即告断灭。
那青灰色几近一种严酷的信号,令童年分外恐怖。
这样的“条件反射”确立于一个盛夏的午后,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那时的蝉鸣最为浩大。
那个下午母亲要出差到很远的地方去。
我最记得母亲消失在那面青灰色高墙里的情景。
她当然是绕过那面墙走上了远途的,但在我的印象里,她是走进那面墙里去了。
没有门,但是母亲走过去了,在那里面,高高的树上蝉鸣浩大,高高的树下母亲的身影很小,在我的恐惧里那儿即是远方。
我现在有很多时间坐在窗前,看远近峭壁林立一般的高墙和矮墙。
有人的地方一定有墙。
我们都在墙里。
没有多少事可以放心到光天化日下去做。
规规整整的高楼叫人想起图书馆的目录柜,只有上帝可以去拉开每一个小抽屉,查阅亿万件心灵秘史,看见破墙而出的梦想都在墙的封护中徘徊。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史铁生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史铁生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史铁生“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
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
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
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
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
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
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
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
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
”“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
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
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
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
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
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
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攒动着一个黑点。
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
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二十一岁那年史铁生19年前,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
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那天恰是我21岁生日的第二天。
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
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
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
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来看我时,也都这样想,他们给我带来很多书。
可是我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
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
我能住到7号来,事实上是因为大夫护士们都同情我。
大夫护士都已经明白我这病的前景极为不妙,还因为我爱读书。
护士长好几次在我母亲面前夸我,最后总是说:“唉,这孩子……”这一声叹,暴露了当代医学的爱莫能助。
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帮助我,只能让我住得好一点,安静些,读读书吧——他们可能是想,说不定书中能有“这孩子”一条路。
可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
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
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窗外的小花园里已是桃红柳绿,22个春天没有哪一个像这样让人心抖。
我已经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轻人。
我记得我久久地看过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着方步晒太阳;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我乞求上帝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
对对,它可以长在椎管内,但须要长在软膜外,那样才能把它剥离而不损坏那条珍贵的脊髄。
2020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81
2020届语文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限时训练: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8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去找史铁生陈村①我在新年的头上专程去了一次北京,为的是和史铁生做个谈话,用在《收获》的专栏上。
本来早该去了,因为年底忙乱,因为他和我的身体都要挑一个恰当的时候,还因为我说的等2001年再去飞机栽下来也是21世纪的作家啦。
反正我是去了,谈了,回来了。
②我和史铁生谈的话题是“生存还是不生存”,也就是“爱与死是永恒主题”中的那个“死”。
我相信我俩对死的心得要比别人多一些。
去的那天正好是他生日,本来要打开的话头因客人的来访未能展开。
那样也好,死总是排在生的后面的,明天再谈。
当日晚上我们去一个叫孔乙己的饭店吃饭。
在中国式的环境中,祝贺一声他的50大寿就开始吃了。
他那天抽烟,喝一点点酒,说一点点话。
他说一上午不敢动弹,把精力攒下来了。
他说要健康不说长寿了吧。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做作,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⑤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什么?”老两口同时惊叫一声,张开的嘴巴半天也合不拢了。
加林仍然保持着那个姿势,说:“我的民办教师被下了。
今天会上宣布的。
”“你犯了什么王法?老天爷呀……”老母亲手里的舀面瓢一下子掉在锅台上,摔成了两瓣。
他父亲急得用瘦手摸着赤脚片,偷声缓气地问:“那他们叫谁教哩?”“谁?谁!再有个谁!三星!”高加林又猛地躺在了铺盖上,拉了被子的一角,把头蒙起来。
老两口一下子木然了,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这时候,听见外面雨点已经急促地敲打起了大地,风声和雨声逐渐加大,越来越猛烈。
窗户纸不时被闪电照亮,暴烈的雷声接二连三地吼叫着。
外面的整个天地似乎都淹没在了一片混乱中。
高加林仍然蒙着头。
他父亲鼻尖上的一滴清鼻涕颤动着,眼看要掉下来了,老汉也顾不得去揩;那只粗糙的手再也顾不得悠闲地捋下巴上的那撮白胡子了,转而一个劲地摸着赤脚片儿。
他母亲身子佝偻着伏在炕栏石上,不断用围裙擦眼睛。
窑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锅台后面那只老黄猫的呼噜声。
外面暴风雨的喧嚣更猛烈了。
风雨声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这是山洪从河道里涌下来了。
高加林听见他父母亲哭,猛地从铺盖上爬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怕人的凶光。
他对父母吼叫说:“你们哭什么!我豁出这条命,也要和他高明楼小子拼个高低!”说罢他便一纵身跳下炕来。
这一下子慌坏了高玉德。
他也赤脚片跳下炕来,赶忙捉住了儿子的光胳膊。
同时,他妈也颠着小脚绕过来,脊背抵在了门板上。
老两口把光着上身的儿子堵在了脚地当中。
高加林急躁地对慌了手脚的两个老人说:“哎呀呀!我并不是要去杀人嘛!我是要写状子告他!妈,你去把书桌里我的钢笔拿来!”高玉德听见儿子说这话,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凶还恐慌。
他死死按着儿子的光胳膊,央告他说:“好我的小老子哩!你可千万不要闯这乱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
你告他,除什么事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我老了,争不得这口气了;你还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40篇(31—35)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40篇(31˜35)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花之笔记张晓风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
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野花,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倒叫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做“野花”的农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Blue sailor。
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空下安然地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诗经》有一个别名,叫葩经,使我觉得桌上放一部《诗经》简直有一种破页而出的馥馥郁郁的香气。
有一种花,叫爆仗花,我真喜欢那名字——因为有颜色,有声音,而且还几乎是一种进行式的动词。
那种花,香港比较多见,属于爬藤类,花不大,澄黄澄黄的仿佛千足的金子,开起来就狠狠地开满一架子,真仿佛屋子里有什么喜事,所以那样一路噼里啪啦地声势壮烈地燃响那欢愉的色彩。
还有一种花的花名也取得好,叫一丈红,很古典,又很泼悍。
其实那花倒也平常,只是因为那么好的名字,看起来只觉得是一柱仰天窜起的红喷泉,从下往上喷,喷成一丈,喷成千仞,喷成一个人想象的极限。
有些花,是只在中国语文里出现,而在教科书里却不成其为花,像雪花、浪花。
所有的花都仰面而开,唯独雪花俯首而开;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处结胎,雪花却在天空的高处成孕。
雪花以云为泥,以风为枝桠,只开一次,飘过万里寒冷,单单地要落在一个赶路人温暖的衣领上,或是一个眺望者朦亮的窗纸上,只在六瓣的秩序里,美那么一刹,然后,回归为半滴水,回归入土。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扣牢基础 滚动训练 基础强化练十二
基础强化练十二连贯(排序)专项练2+基础组合练12连贯(排序)专项练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⑤④⑥C.⑤②④⑥①③D.⑤④②①③⑥答案 C解析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
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
④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
⑥①③三句联系较为紧密,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有“文字”“一个个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潮。
①是海侵入了山间②还是山诱俘了海水③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④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 B解析前两处应该先叙述海后叙述山,与前面相照应。
后两处先说睡去,然后再叙述只留下什么东西。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高三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于对市爱美阳光实验学校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消逝的钟声史铁生①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
我一直猜测那儿就是地的尽头,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
⑸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的开端。
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
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
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
“什么呀,奶奶?〞“啊,骆驼。
〞“干吗呢,它们?〞“驮煤。
〞“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
〞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
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
〞“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
〞“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
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
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
“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
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
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
我止住哭声。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
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
他们在唱歌。
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似也随之飞扬起来。
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高考文学类阅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高考文学类阅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阅读练习及答案对于高考生来说文学类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容易丢分的题型,想要提高答题水平必须多做阅读练习题,为此教育为大家带来高考文学类阅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高考生提高阅读题的解题水平。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那儿只有黄土,不见平坦的塬地。
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
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
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清楚。
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就好喽。
破老汉总是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
老汉姓白。
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
破老汉只带着七、八岁的留小儿过活。
破老汉爱唱,可嗓子像破锣。
大伙都说: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オ唱得好山歌。
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ロ赶着牛回村,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清明节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
陕北的清明前后爱刮风,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窑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
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
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再穷也要蒸几个。
白馍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老乡管那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他看着我吃,不言语。
临走时他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
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
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破老汉带着我喂牛。
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在那个地方,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简直是宝贝。
老乡让我喂牛,我心里很感动。
每天晚上,破老汉和我都要在饲养场上呆到十一二点,一遍遍给牛添草。
留小儿跟在破老汉身边,寸步不离。
她的小手绢里总包一把玉米粒,破老汉用牛吃剩下的草疙节打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饲养场。
留小儿把玉米埋在烧尽的草灰里,用树枝拨来拨去,啪地一响,爆出了一个玉米花。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史铁生散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史铁生散文专练史铁生作品:《老家》《庙的回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墙下短记》《想念地坛》《老屋小记》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家史铁生46岁的春天,我去亲眼证实了老家的存在。
我跟父亲、伯父和叔叔一起,坐了几小时车到了老家。
涿州——我有点儿不敢这样叫它。
涿州太具体,太实际,因而太陌生。
而老家在我的印象里一向虚虚幻幻,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声音,甚或一种光线、一种气息。
然而它果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有残断的城墙,有接近坍圮的古塔,市中心一堆蒿草丛生的黄土据说是当年钟鼓楼的遗址,当然也有崭新的商厦,满街的人群,满街的阳光、尘土和叫卖。
我们几乎走遍了城中所有的街巷。
父辈们一路指指点点:这家商号过去是什么样,那座宅院曾属于一户怎样的人家,某座寺庙当年如何香火旺盛,城北的大石桥,小时候他们天天从那桥上过,桥旁垂柳依依,桥下流水潺潺……我听见老家在慢慢扩展,向着尘封的记忆不断深入。
往日,像个昏睡的老人慢慢苏醒,唏嘘叹惋间渐渐生气勃勃起来。
汽车缓缓行驶,接近史家旧居时,父亲、伯父和叔叔一声不响,唯睁大眼睛望着窗外。
史家的旧宅错错落落地铺开一条街,但久失修整,残破不堪。
“这儿是六叔家。
”“这儿是二姑家。
”“这儿是七爷爷和七奶奶的家。
”“那边呢?”“噢,五舅曾在那儿住过。
”简短的低语,轻得像是怕惊动了什么。
汽车终于停下,停在了“我们家”的门口。
但他们只坐在车里看,看斑驳的院门,看门两边的石墩,看屋檐上摇动的枯草,看屋脊上露出的树梢。
伯父声明他不想进去,父亲附和:“看看就走吧。
”我说:“大老远来了,就为看看这房檐上的草吗?”叔叔推着我进了院门。
院子里没人,屋门也锁着,两棵枣树尚未发芽,疙疙瘩瘩的枝条与屋檐碰撞发出轻响。
叔叔指着两间耳房对我说:“你爸和你妈,当年就在这两间屋里结的婚。
”我仔细打量那两间老屋,心想,说不定,我就是从这儿进入人间的。
从那院里出来,见父亲和伯父在街上来来回回地走,向一个个院门里望,紧张,又似抱着期待。
文学类文本史铁生《我与地坛》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而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共15分)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占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因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几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一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表未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To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国就是为了等我。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度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未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最落了玉翔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当,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魏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人,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国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 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课件40张+
方法二: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之——叠词运用 练习:从叠词的角度品析下列的句子
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题思路:1、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2、写出词语的特点、作用 3、表达的感情主旨(结合文本完整感知)
答题格式: 词语,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生动逼真…… ) 写出了 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表达了 作者 的情
感/主旨
方法二: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类型一
请赏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例句: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
方法二: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类型四 叠词运用
叠词运用: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
形象性: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艺术性:使音律 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确切性:可以摹状。摹声,摹色
答题规范:XX词是叠词+内容分析+情感
例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 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赏析:“曲曲折折”,表现出荷塘的广度,使读者产生空 间的想象。 “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层层”刻画出 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文学类文本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阅读练习与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史铁生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
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
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
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有打新窖或是做棺木的时候,才放倒一、两棵。
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
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大伙儿就都佩服,方圆几十里内都会传开。
在山上拦牛的时候,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都是柏树林,就好了。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总是“唏溜唏溜”地抽着旱烟,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
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
”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
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
也许还因为他穷吧,英语中的“poor”就是“穷”的意思。
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
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
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
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得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
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
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不行,野兽很少。
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
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都回村了,大的拉着小的,小的扯着更小的,每人的臂弯里都着个小篮儿,装的苦菜、苋菜或者小蒜、蘑菇……孩子们跟在牛群后面,“叽叽嘎嘎”地吵,争抢着把牛粪撮回窑里去。
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
春天播种;夏天收麦;秋天玉米、高粱、谷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坝、修梯田,总不得闲。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以“史铁生”为材料的两道作文题解析及范文
有关“史铁生”的两道作文题其一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其二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一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出了自己在双腿残疾之后的沮丧,失落,难过。
那时的他,看到的,想到的,思到的,都只有自己的苦。
在他母亲去世之后,他才明白母亲当时承受的苦要加倍于他,也只有在此时,他才看到了,想到了,思到了母亲的不易。
看自己时,他想到的是自己要不要活;看母亲时,他想到母亲的艰难,坚韧,明白要好好地活。
从“看自己”到“看母亲”产生的结果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结合材料的含意,请谈谈你对“看自己”“看他人”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下水文人间好时节安慧鞍山八中史铁生《病隙碎笔》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题型变形专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精选例题附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一: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妙的结局(俄)契诃夫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
她专事说媒。
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认识您非常愉快。
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
我的职业是稳定的。
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
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
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我像个到处漂泊的匈牙利人,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
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
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①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又说,“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我吗?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
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大多。
我这么认为: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
……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
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
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②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
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还要让她心里明白这一点。
2020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含答案
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生命就像一缸米郭文斌(1)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是物质的,具体的,就像手上的粉笔,只要你写,它就会短下去;又像阳光下的雪,即使你不动它,它也会薄下去。
总之,现在在我心里的时间它是量化的。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有一个总量。
就像一缸米,只要你用,它总会完。
(2)那么拿这有限的时间来做什么,就成了关键。
假如今天我盯了一天股市能够赚十万元,自己是赚了还是赔了?通常看来,肯定是赚了。
但在我看来,肯定是赔了,因为你时间之缸内的一碗米没了。
也许有人说,那你不去股市,这一碗米也没了啊。
对,但对还有更高超越性追求的人,他就会把这一碗米用在终极目标上,哪怕进项不多。
(3)因此看来,目标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精神富翁也许不反对财富,但财富应该是朝着精神高地行走时产生的副产品,比如你讲完一堂课,临行对方给你一个红包,那就是你精神劳动的副产品,它也许没有你守在股市上挣得多,但它的价值非常大,因为你点亮的是无数心灯。
(4)同样,文字是能够看得见的时间。
比如现在,我在电脑上写下一行字,看上去是写下一行字,其实是写下一行时间。
再打个比方,比如今天你写了一万字,为一个你并不看重的征文,你可以挣十万元奖金;对于真正懂得财富的人来说,他也不会为那十万元去写那一万字,他宁可拿用来挣这十万的时间写一千跟终极目标有关的文字,这虽是一千字,虽然可能只挣一百元,但它是朝着目标前进的,是正值;而那十万元奖金则是负值,因为你向终极相反的方面消耗了时间,你退步了。
(5)时间从嘴巴里也溜走了不少,一句话就是一粒米,两句话就是两粒米,有谁算过,或者有谁留心过,每天从我们嘴巴里溜走了多少米?大半碗吧?那么,我们时间之缸内的米就少了大半碗。
如果我们把时间看成是缸里的米,把每天从我们嘴里说出去的话看成是缸里的米,我们就会被吓一跳。
(6)人们之所以挥霍时间,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之于生命,是一个量,是一个限量。
(7)时间从我们眼睛里溜走得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轮复习名家作品精练:史铁生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吧?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发儿子的好胜心,激励孩子努力成为作家。
B.文章在叙写作者所遭遇的人生变故中穿插对母亲的回忆,塑造了一个坚忍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念之情。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想要暗示,当年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回到老院子时,老街坊谁都没问作者获奖的事,因为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写文章获奖更重要。
答案 B解析A项,“激励孩子努力成为作家”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母亲说这话时还没有发现“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C项,“当年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说法错误,这里没有“迷信”的意思,母亲认为“是个好兆头”一方面是为合欢树高兴,另一方面也是对生活,特别是对“我”充满了新的信心。
D项,原因分析不完全符合原文,老街坊没问获奖的事,也有可能是不知道。
2.本文开头写“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这样写在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形成对照,更能表现母亲的伟大和对母亲的怀念。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章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明确首段有哪些作用,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①本文第一段写“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我”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告诉“我”自己小时候作文写得比“我”好,主要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第一段说因为“我”作文得奖的事情和母亲一场小冲突,当时母亲是这样的“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孩子一样率真可爱。
“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下文“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因为心疼、焦急、忧愁、过度操劳而早逝形成对比。
②写母子间小冲突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从艺术效果来看,如此开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3.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使文章具有含而不露,韵味悠长的特色,给读者留下审美的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圈画出涉题信息仔细阅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这是对文章结尾部分的考查,文章的结尾往往起到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以“拟想”的独特方式结束,又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文章的收束段,作者再度将笔触落到“孩子—树影儿—妈妈”这三者构成的关系中:孩子们一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合欢树”,只是他们不懂“我”的“合欢树”。
此间传达出一个如斯的意念:母爱的普遍意义与个性体验将相依相伴,生生不息。
两小问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文章以母子关系为主线,结尾部分“母亲—树影儿—孩子”这一组关系所蕴含的意味不难理解,而史铁生笔下文字含蓄、空灵以及由此构成的哲理美,则会给读者留下审美的空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那儿只有黄土,不见平坦的塬地。
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
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
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清楚。
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麦垛就好喽。
破老汉总是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
”老汉姓白。
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
破老汉只带着七、八岁的留小儿过活。
破老汉爱唱,可嗓子像破锣。
大伙都说:“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オ唱得好山歌。
”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ロ……“赶着牛回村,破老汉用镢把挑起一捆柴,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清明节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
陕北的清明前后爱刮风,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窑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
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
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再穷也要蒸几个。
白馍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老乡管那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他看着我吃,不言语。
临走时他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
”“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
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破老汉带着我喂牛。
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在那个地方,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简直是宝贝。
老乡让我喂牛,我心里很感动。
每天晚上,破老汉和我都要在饲养场上呆到十一二点,一遍遍给牛添草。
留小儿跟在破老汉身边,寸步不离。
她的小手绢里总包一把玉米粒,破老汉用牛吃剩下的草疙节打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饲养场。
留小儿把玉米埋在烧尽的草灰里,用树枝拨来拨去,“啪”地一响,爆出了一个玉米花。
那是山里娃最好的零嘴儿。
留小儿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
“真个是在窑里看电影?”“不是窑,是电影院。
”“前回你说窑里。
”“噢,那是电视。
一个方匣匣,和电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