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中国赴美上市公司被动退市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赴美上市公司被动退市原因分析及对策作者:唐颖臻于信丽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6期【摘要】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在扩大融资渠道,获得更多发展资金的同时,对于企业整体实力和品牌文化形象的提升也大有裨益,然而,海外上市并非一路坦途,不少企业在海外上市不久即面临被动退市的尴尬。
本文拟以国内赴美上市企业的被动退市为切入点,就美国退市制度标准、上市后被动退市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并就此类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被动退市;SEC调查一、背景介绍2010年10月同心国际(TXIC)因未能及时提交财务报表而被清理至粉单市场;2009年7月成功转板纳斯达克主市场的板绿诺科技(RINO)因其2008、2009年度和2010年初至当时的财务报表存在造假行为,以及未能满足纳斯达克“就浑水质疑事件披露附加信息”的要求于2010年12月9日被摘牌,转移至粉单市场交易;新华悦动传媒因其IPO阶段拼凑资产、缺乏固定的盈利模式而于2011年3月退市。
从上面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时间不长即由于各种原因被迫摘牌,如,上市后交易不活跃,股价低位运行,或者存在其他问题难以达到美国证券市场持续挂牌条件。
对于已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以及正在为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积极热身的国内企业来说,这种现象都值得探讨。
二、赴美上市公司被动退市原因分析中国赴美上市公司被动退市情况各有不同,而该退市现象的产生原因对于赴美上市的企业来说值得探讨和深思。
下文将对照美国退市标准,就主要的三个退市表现的成因展开系统分析论述。
(一)被动退市表现之一:股价低于面值根据“1美元退市规则”,上市公司的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则面临摘牌警示。
而我国赴美上市的部分公司也由此遭遇摘牌。
其原因主要为:部分企业并未做好在美上市的前期准备,因急于上市而采取短期行为,无法适应上市后长期发展的要求,导致股价低迷。
相对于中国上市采取的审批制来说,在美国上市采用的是报备制,要求上市企业充分信息披露,而风险则由股民自行判断并承担,企业只要提供了符合要求规定的合法材料、并达到所在板块的上市标准即可挂牌交易。
评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造假--信任危机考验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
中资反 向收购企业 “ 营养不 良”
求 。 此 外 , 美 国投 资 者 渴 望 找 到 多 种 国 软 件 企 业 — — 东 南 融 通 涉 嫌 财 务 造
月 7 方 式 , 抓 住 持 续 增 长 的 庞 大 中 国 市 场 假 。 5 1 日 , 由 于 被 指 控 存 在 欺 诈
I PO公 司 的 总 市 值 为 2 2 美 元 。总 计 Z p n )认为 ,中国公司的反 向收 7亿 up 0 e 这 些 公 司 的 股 价 也 随 之 大 幅 下 跌 。擅 4 0 美 元 的 市 值 , 在 今 年 “ 任 危 购确 实 成 了 华 尔 街 的 软 肋 。 0亿 信 长 于 狙 击 中 国 概 念 股 的 民 间 调 查 机 机 ”弓发 的 中国概 念股 集体 下 跌 中 , I 美 国 市 场 对 中 国 概 念 股 的 信 任
假 ” 、 “ 诈 美 国 ” 的 传 言 在 美 国 舆 所 。至2 1 年 ,在上 交所 和深 交所上 欺 OO 论 界 的持 续发 酵下 ,正有 演化 为 对 中 市 的企 业 共 计 融 资5 1 美 元 , 已超 过 8亿 国 公 司 集 体 信 誉 质 疑 。涉 嫌 造 假 的 中 纽 约市 场 3 7 美 元 的 融 资 额 。 同 时 , 4亿
数 ( CH XN)8 5 月 日报 收于 1 2 4 国 已 经 不 再 将 其 最 优 秀 的 公 司 送 到 海 9 .4
点 , 单 周 下 跌 1 . %。 仅 仅 半 年 , 中 外 上 市 。 而 安 永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的 数 据 21
09 国 概 念 股 在 美 国 股 市 遭 遇 “ 火 两 重 显 示 , 在 美 国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后 的 2 0 冰 PO 天 ” 的 变 局 。 关 于 中 国公 司 “ 务 造 年 ,上 海证 券 交 易 的 I 规 模 超 越 纽 交 财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作者:高级幕僚来源:《现代企业教育·企业商学院》2013年第04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有梦想、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都尝试着走进国际资本市场,通过境外融资的方式做强、做大自己的公司,并希望随着公司的股票交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及其个人财富的翻倍增长。
那么,在境外上市的条件、方式、流程有哪些呢?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现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司申请境外上市的条件1.符合我国有关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和规则。
2.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
3.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
5.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及较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较稳定的高级管理层及较高的管理水平。
6.上市后分红派息有可靠的外汇来源,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7.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司申请境外上市须报送的文件1.申请报告。
2.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公司境外上市的文件。
3.境外投资银行对公司发行上市的分析推荐报告。
4.公司审批机关对设立股份公司和转为境外募集公司的批复。
5.公司股东大会关于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决议。
6.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评估的确认文件、国有股权管理的批复。
7.国土资产管理部门对土地使用权评估确认文件、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的批复。
8.公司章程。
9.招股说明书。
10.重组协议、服务协议及其他关税交易协议。
11.法律意见书。
12.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赢利预测报告。
13.发行上市方案。
14.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文件。
申请及批准程序1.公司在向境外证券监管机构或交易所提出发行上市初步申请(如向香港联交所提交A1表)三个月前,须向证监会报送上述所规定的1至3文件,一式五份。
2.证监会就有关申请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规定会商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风波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吴中超刁军3 32011 年第 54 期( 总第 23 98 期 )
有完成� 由于企业内部改制不彻底导致经营管 理水平落后, 企业业绩必然难以长期支撑海外资 本市场股价, 导致很多海外上市的中国国企股价 较发行价跌去很多, 持续走低 � 所以说, 一个不 经历长期扎实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不可能在海 外资本市场取得持续成功� 二� 一些中小型国内企业存在非融资性的海 外上市目的� 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 多数企业规模较 小, 往往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军国外资本市场, O ) 的审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避开首次公开发行( IP 查程序�国内主板市场门槛较高且监管严格, 上市 周期较长, 对借壳等上市方式的监管审批时限也较 长,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上市机会�而国外一些资本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为这些企业创造了上市的条 件�此类企业重点追求挂牌, 以获得上市企业的特 殊待遇� 赢得政府重视� 享有国际企业声誉等, 而不 会在意上市后的融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 国内企业股改尚没有彻底完成, 企业 股份不能实现全流通, 特别是国内上市企业发起 人股份的限制性条件使得国有企业上市的选择 也偏向境外上市� 同时 , 管理者期权激励因素也 是一个重要的非融资性海外上市驱动因素� 企 业选择国内上市, 管理者不能享受期权待遇, 作 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利益攸关方 " 的特殊利益 集团, 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境外上市� 以上这些非融资性企业的海外上市目的, 由 于眼光的短视性和管理者的功利性 , 造成很多中 国企业当局仅仅注重企业的短期财务包装, 忽视 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可持续性, 引起国外投资者 对中国概念股从上市之初的短期追捧到后来的 纷纷做空抛弃 � 三� 上市企业缺乏持续竞争力维持企业形象� 企业持续竞争力是企业在动荡且不确定的 生存环境下, 为适应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而构建� 整合与重组企业内外部各种战略资源, 从而具有 的能够持续为其所处的复杂生态系统中各利益 相关方面带来价值增值的动态能力� 从这个定 义, 我们看到持续竞争力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 "持续性 " , 指这种能力是持续的能力, 而不 "价值型" , 是短暂的; 二是 指这种能力是能为企 业利益相关方面带来价值增值的能力, 不能带来 价值增值的其他能力不是可持续竞争力 � 深入考察一些国有海外上市企业, 尤其是中 小型国有企业 , 其往往缺乏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企业形 象不稳定 � 一方面, 企业的 核心能 力不 强, 创新水平不高 , 企业的竞争力更多的是表现在 成本和价格优势, 但在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的 大幅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条件下, 中国 一些国有企业在同国外同行业企业比较中, 逐渐 丧失了竞争优势, 产品与服务缺乏竞争力, 加上技 术与管理水平落后, 上市之初的竞争力昙花一现, 缺乏竞争能力的持续性� 另外一方面 , 一些国有 企业由于改制时间不长, 受传统体制等因素影响, 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多价值 �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 债权人� 政府� 员工� 管 理层和社会公众等�由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投 资者很成熟, 他们不仅仅看重企业的财务报表数 字, 而且从价值回报层面考察企业, 因而他们对那 些利益相关者, 特别是投资者价值回报低的中国 企业采取打压和冷落也就情有可原了� 四� 许多海外上市企业缺乏可持续的企业发 展战略规划 � 不少中国国有企业高管认为企业成功在海 外上市了就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终 极目标 " , 在 企业上市成功后对海外上市后的后续工作重视 不够, 在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扩大企业影 响力等方面没有后续跟进措施 �实际上, 国有企 业海外上市仅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 新的开始, 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果这个时候企 业不进行新一轮的发展战略规划设计 , 很有可能 在面对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下, 企业经 营业绩迅速滑坡 , 甚至达不到国外资本市场的监 管门槛而被停牌或退市� ( 申明摘自 �国有资产管理� 2 01 1 年第 8 期 �中国 企 业海外上市风波的原因剖析与对策� )
吉利、上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案例分析郑墩12125173一、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这次并购案例的成功原因:(1)并购战略与目的明确。
吉利拥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能依据自己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制定通过并购手段来获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2)确定并购目标,等待并购良机。
吉利持续观察、等待合适的并购时机,在时机的选择上吉利避免在沃尔沃所处大环境非常好的时候进行并购,而选择金融危机的时候进行并购是十分明智的。
(3)选择了专业并购团队。
在法律、财务、并购、公关、行业运作等方面,吉利选择了国际化的并购专业合作团队做尽职调查、并购要约制定、政府公关、并购谈判等工作,加强对细节的关注,避免引起公众、政府及工会的对立情绪,尤其关注竞争对手特别是潜在竞争对手,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4)后期整合得力。
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海外资源来充实企业的关键竞争要素。
没有强有力的整合方案,并购将拖累母公司的发展。
而吉利正是对并购后的运营方案有着详尽的计划,才获得了福特的青睐。
(5)具备利用重大项目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
吉利通过并购使其股票增值200多亿港币,未来沃尔沃如果实现赢利,吉利将很有可能再将其作为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实业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收益。
吉利成功签订并购沃尔沃协议给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有很多启示,要成功完成海外并购,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国际经验。
国际化经营经验越丰富的企业,采取海外并购后的经营绩效越好.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普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充分。
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海外并购时,由于对当地制度法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二要有宽容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在开辟海外新市场之初,必然要努力迅速灵活地适应当地人文社会环境,以便能遵循当地的传统规范。
综观一些在西方国家发起的夭折或绩效欠佳的并购案例,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两地文化差异较大,使海外分支的经营模式和理念难与当地社会固有的习俗观念相契合。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海外上市的比较一、国内上市要求:(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一)、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两个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要求。
1.主板上市的要求:(1)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溢利是指利润总额)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2)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为25%(如发行人市场超过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0%);(4)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6)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7)包销安排: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2.创业板上市的要求:(1)业务纪录及赢利要求:不设最低溢利要求。
但公司须有24个月从事“活跃业务纪录”(如营业额、总资产或上市时市值超过5亿港元,发行人可以申请将“活跃业务纪录”减至12个月);(2)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3)最低公众持股量:3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如市值超过40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量可减至20%);(4)管理层、公司拥有权:在“活跃业务纪录”期间,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5)信息披露:按季披露,中期报和年报中必须列示实际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的比较;(6)包销安排:无硬性包销规定,但如发行人要筹集新资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列的最低认购额达到时方可上市。
(二)、美国——纳斯达克标准一:(1)股东权益达1500万美元;(2)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3年中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3)110万的公众持股量;(4)公众持股的价值达800万美元;(5)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6)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7)3个做市商;(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标准二:(1)股东权益达3000万美元;(2)110万股公众持股;(3)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达1800万美元;(4)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6)3个做市商;(7)两年的营运历史;(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简介
5
SPAC 特殊目的并购公司
SPAC是出于完成一个商业并购的目的而成立的公司,它的合并对象是一个未确定的运营中的商业实体 SPAC通过IPO筹集资金,其唯一目的是并购一家运营中的商业实体。 并购行为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商业合并方式进行,包括:现金,股权,债权或者这些方式的结合 优点:费用少, 时间短(3-6月),直接利用SPAC 资金,无需审批 流程
2
红筹模式
大红筹模式 境内企业履行行政审批或者备案程序,采取收购,换股或行政划拨等方式,将境内企业权益注入到境外上 市实体之中。一般为我国内地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具有国务院各部位或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如中国五 矿,中国粮油,上海实业 小红筹模式 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履行行政审批程序 1. 设壳:境内企业实际控制人在开曼群岛,维尔京,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 2. 并购境内企业:SPV基于评估价格,收购境内企业股权,境内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此时尚无须支付 股权转让款) 3. 境外基金增资进入SPV 4. 支付收购对价。SPV 获得境外基金后向境内企业股东支付并购对价(3个月内,特殊情况可延至6个月60% , 1年内全部付清) 5. 控股股东将所得款再借给境内企业。基金不允许股东“落袋为安” 6. SPV将从境外基金处获得的其余资金增资或提供股东贷款投入境内企业 7. SPV 上市,基金退出
24
目录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简介
严格保密
2010年11月 年 月
目录
境外上市方式 境外上市基本流程 美国上市要求 香港上市要求和流程 常用的美国上市公司公告 纳斯达克网站的应用
1
境外上市的方式
直接上市 IPO 需报证监会审批 间接上市 买壳上市 境内公司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的境外上市公司(壳公司)取得上市地位 “反向收购”,壳公司向境内公司 定向增发股票, 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壳公司 手续简单,无需审批,时间短(6-8月),成本低,费用少 ,成功率高 募集资金有限; 壳不够干净 红筹模式
【精品】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
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境外上市及外资并购所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一、境外上市简介境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
境外直接上市即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的登记注册,并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
即我们通常说的H股、N股、S股等。
H股,通常,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取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
境外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在于是:国内法律与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的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同。
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公司需通过与中介机构密切配合,探讨出能符合境内、外法规及交易所要求的上市方案。
由于直接上市程序繁复,成本高、时间长,所以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以间接方式在海外上市。
间接上市又称红筹上市,即国内企业在境外注册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资产的控制权,然后将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
间接上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
买壳上市又称反向收购,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融资能力已经相对弱化的上市公司来取得上市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境外上市的目的。
造壳上市是指公司在境外注册公司,或收购当地已存续的公司,用以控股境内资产,而境内则成立相应的外商控股公司,并将相应比例的权益及利润并入境外公司,以达到上市的目的。
两者本质都是通过将国内资产注入壳公司的方式,达到拿国内资产上市的目的,壳公司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拟上市公司。
间接上市的好处是成本较低,花费的时间较短,可以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
二、境外直接上市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一)境外直接上市的主体及设立1、主体:股份有限公司《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第二条】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批准,可以向境外特定的、非特定的投资人募集股份,其股票可以在境外上市。
企业境外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境外投资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境外企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
今年5月份以来,市政协海外联络委员会先后走访了市工商联、市外经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查看了相关资料,并多次组织委员到江苏胜阳集团和江苏春兴集团等单位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中,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在企业境外投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成功经验,同时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当前我市境外投资在全省处于落后位置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指导和引导企业搞好境外投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海外企业在我市的发展**市境外企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至1997年**市经贸委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7家,注册资金1万至195万美金不等,规模较小,加之审批时要求不严,到1997年底对境外投资企业调查清理时,已批准的企业没有一家存活下来。
至此,境外投资企业的审批权收回到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从1998年至今,我市共获得外经贸部及商业部批准的境外投资企业4家,即江苏胜阳集团的赤道几内亚胶合板厂、江苏春兴集团的印尼铅合金厂、江苏永业集团的孟加拉纯净水厂及**市一建集团的柬埔寨分公司。
目前,这这四家企业经营良好,积累了一定的海外投资经验,为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多年来境外办企业的经验教训加以认真回顾和总结,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从盲目被动到理性化思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春兴集团开始去境外投资,走过一些弯路。
此后,集团在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在泰国、印尼建立了两个分厂,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铅再生企业。
二是选择与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投资办厂。
如东盟、南非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
春兴集团的泰国分厂被我国驻泰大使馆誉为中泰企业友好合作之典范,享受泰国政府授予的免税权,成为我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访泰必观的企业。
中国化工旗下埃肯公司挪威上市
动 埃肯公司转型升 级 成 为一家全 球化 、高 价值 的硅产业
专业 公司,上市也是其 中重要一 步。此次 上市后,蓝 星将
继 续支持 埃肯 业务发展 ,强 化其 在所 有细 分业务 领域 的
市 场地位 ,为 客户提 供全方位 服务。
(本刊讯 )
“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评估指南发布
近 日,国 家 制 造 强 国 建 设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印 发 ((“中国制造 2025”国家 级 示范 区评 估指 南 (暂 行 ) ,
员单位职责 分工。
(本刊讯 )
我对进口苯酚反倾销调查
商务 部3月26日发布公 告,即 日起 对原 产于 美 国、欧
盟、韩 国、日本 和泰国的进 口苯酚 进行反倾销立 案调查 ,
倾销 调 查期 为2016年 10月1日至 2017年9月30日,产业 损
害调查 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
78 Ⅲ flIl和I化 l:2018·04
I
照 “中国制造 2025”中有 关定 量指 标 ,主要 考察 创新 驱
动 、质量 为先 、绿色发展 、结 构优化 、人 才为本等 方面;
定性 指标主 要考 察 创新 驱 动 、结 构优化 、人 才为本 、工
作保 障等方面。
(本刊讯 )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发布
根 据 关于重 大 海 上 溢 油应 急 处 置 牵头部 门和 职
引导 地方 围绕 当地制 造 业优 势产业 发展 ,形成一 批 “中
国制造 2025”标 志性成 果 ,输出一批 有效破 解制造 业 发
展 瓶 颈 的典 型 经验 和 成 熟 模 式 ,示范 引 领全 国 加快 制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融资路径分析
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融资路径分析一、美国上市特点(一)中国企业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上市比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主要为香港、美国和新加坡。
下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将亚洲总部设在香港,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具有地理、文化与资金方面的优势。
香港联交所为鼓励内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赴港上市,于2004年初专门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在赢利与业绩连续计算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型国有企业赴港上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因此新交所鼓励中国内地的中小民营企业赴新加坡上市,近年来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美国投资者对网络等高科技股票的认同度极高,且美国新上市市盈率一般高于香港和新加坡,融资额也较高。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2004年三地公开发行的普通股平均融资额美国是香港的2.23倍、新加坡的21倍。
另一方面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相对严格,上市成本较高。
(二)美国资本市场特点1、巨大的资金来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总市值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
2、较高的公司市值。
全球主要股市“市盈率”比较(截止2006年底)美国证券市场崇拜高品质、高成长率的企业。
企业在美国上市能以更高的市盈率筹到更多的资金。
多数成长型企业选择美国股市,尤其是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比如雅虎、亚马逊等,均享有近200亿美元的市值。
3、极大的市场流通量。
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流通量最大的市场,2006年平均日交易额超过800亿美元。
4、成熟而有经验的投资者。
基金是美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散户作用较小。
企业在美国上市能够获得一批成熟和有经验的股东,并拥有相当稳定的高市值。
5、严谨的法律,极高的透明度。
美国股市的法律保障和透明度,不仅能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内部文化,而且能吸引更多世界级投资者。
6、良好的退出机制。
根据不同的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情况,美国证券市场退出方法主要有:二级发售、限制性股票出售、职工股权分配计划等。
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上市
NYSE
〖纽约证券交易所〗
流 通 110万 股
股 东 2000人
税 前 净 收 入 250万 美 元〔 上 一 财 政 年 度 〕或 税 前 净 收 入 200万 美 元〔 前 两 年 〕
流 通 市 值 900万 美 元 或 股 东 权 益 180万 美 元
近日中国证监会规定,企业在海外主板市场上市必须达到净资产四亿元 人民币,是指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等主要证券交易所, 而 在 美 国 NASDAQ、 新 加 坡 证 券 交 易 所 等 地 上 市 则 不 需 要 。 特 此 说 明 。
1 发行规模:一般而言,发行规模越大,相对发行成本越低。 2 管理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企业是否有条件上市,而且也 影响着企业的发 行费用。管理水平高,企业包装工作量就小,企业包装的费用就相对少一些。 3 重组难度:我国的企业通常拥有许多子公司、孙公司,有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产 权不明,业务混杂。为了在海外上市,通常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重组难度大小将直接影响到 上市的各种费用。 4 发行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如果发行企业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股票很容易发行, 发行企业在与承销商的谈判中就可以要求适当降低承销费用(承销折扣)。反之,如果发行难 度很大,承销商就会要求较高的承销费用。
企业
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 关产业部门
对我国互联网海外上市潮的几点思考
解读 :9 9到 2 1 互联 网企 业经 历 了五 波上 市潮 , 1波 :9 9 2 0 19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第 1 9 - 0 3年 , 表 企 业 : 代 中华 网 、 新浪 、 易、 网 搜孤 : 第
2波 :( 4 2 0 2 0  ̄ 0 5年 , 表 企 业 : 大 、 讯 、 度 ; 3波 :0 7年 , 表 企 业 : 里 巴 巴 、 ) 代 盛 腾 百 第 20 代 阿 巨人 : 4波 :( 0年 . 表 企 第 2) 1 代 业 : 考 林 、 当 网 、 酷 。 ht:/ ww. e. m. /mc / 0 /5 7 A 0 5 7 57 7 hml 麦 当 优 t /w p e t o c a l 2 1 0 0 / 2 1 0 8 5 0 . t n c n e 1 1 0 s
次 于 腾 讯 和百 度 。
期扎 堆在美 国上市 , 有人称此为 “9 9 2 1 年互 19 — 0 1 联 网企业第五波海外 上市潮 ” , ① 这再次 引发人 们 对 中国互联 网企业 为何集体海外上市的思考。
二 、 资控 制 中 国互 联 网 外
2 1 年 5 5日, 0 1 月 中国领先 的移动安全 服务
对我 国互联 网海外上市潮 的几点思考
口谭扬芳
(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 马 克思 主义研 究 院 , 北京 10 3 ) 0 7 2
摘
要 : 文从 中国互联 网纷 纷海 外上 市 的现 象入手 , 本 分析 了外 资控 制 中国互联 网的现状 、 因和 未 来 , 出 原 提
高度 关 注境 内互联 网纷 纷 海外 上 市对我 国意识 形 态和文化 安 全的 潜在威 胁 。
在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遭遇“监管门”之解析
1背景。在 O C B上市的中国公司高峰时有数百家 . TB
之 多 , 均 股 价 只 有 0 9 元 ,基本 无 法 融 资 ,大 多 数 平 . 美 0 公 司都被 套 在那 里 。而这 几年 通过 A O方 式 融资 并上 市 P
样 ,也是 良莠 不齐 的。P A B在 2 1 年 7月 1 C O 00 2日指 出 , 国有 4 家会 计师 事务所 为 中 国企业 出具 审计 报告 , 美 0
的一个 交易中介系统。
■ 计0 新 2 会 1 1 . 6
Moe A cu t g d m coni 探 索 论 坛 n
民 币 )让 一些 原本 想凭借 真实 财务 数据上 市 的优质企 业 , ,
一
索取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的股份。而有这种需求的国内公
司确 实有 很 多 ,这些 企 业 老 总 听说 能 帮助 融 到钱 或 能 上
穷 尽 的 审查 、投 资人 的质 询 、媒 体 的追 踪 、美 国证 交会
资金。A O模式能在借壳上市 同时实现私募融资 ,已经 P
逐 渐 取代单 纯反 向收 购 ( T B ,成 为赴 美上 市 的主流 O C B)
和股民的起诉 、高昂的律师费用 、做空基金 “ 猎杀” 、高
额 的罚 款 、停 牌 ,甚 至勒 令 退 市 。从 这 一 两 年起 诉 数 量
的大量成功案例 ,引发了中国企业借壳上市和海外融资
的热 潮 。而 AP O方 式最 吸 引人 的一点 就是 能够 快 速帮 助
这些事务所 的合伙人数量都在五人以下。 目前大都是 以
国外会 计 师 事务 所 承接 审计 业务 后 转包 给 中国 国 内会 计 师事 务所 , 由双 方合作 进行 。为节 约成 本 ,审计现 场和 审 计 底 稿基 本 都是 由 国 内的会 计 师事 务 所 完成 ,再 以邮 件 形 式 发 给美 国的会 计 师 进行 审 核 ,有 些项 目美 国 审计 师
中概股赴美上市方法
中概股赴美上市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概股是指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股票,通常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选择在美国上市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可以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投资者,同时也能够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IPO(首次公开招股)、借壳上市和私有化重回美股市场。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首先是IPO。
这是最常见的中概股赴美上市方式之一,公司需要选择一家投行作为主承销商,制定上市计划并提交相关文件给美国证监会(SEC),如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
在提交文件后,公司会进行路演和投资者会议,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认购。
一旦获得SEC的批准,公司就可以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在上市后,公司需要履行定期报告和披露义务,与投资者保持透明沟通。
其次是借壳上市。
这种方式可以让中概股更快速地在美国上市,公司可以寻找已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业务状况不佳的公司进行合并重组,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上市。
借壳上市的一大优势是可以避免繁琐的上市流程和审核,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原有公司的债务问题或法律诉讼可能影响到新公司的股价和声誉。
最后是私有化重回美股市场。
有些中概股选择在美国市场暂时私有化,将公司退市,然后进行私有化并进行业务重组或改善,最终再次选择IPO或借壳上市的方式重回美国股市。
这种方式能够让公司有更多时间来进行改善和调整,提高上市成功的概率。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中概股赴美上市都需要仔细规划和筹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法律审查、公关营销等各个环节。
公司也需要考虑到美国证券法律的要求和审查标准,以确保公司能够顺利在美国上市并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中概股赴美上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公司充分准备和专业团队的支持。
只有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公司实际情况和投资者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决策,才能够成功在美国上市并实现长期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外政治风险及其防范
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外政治风险及其防范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经营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承担商业风险,还必然要面临和承担许多国外政治风险。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从而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序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并进一步明确要求,要“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从2000~2004年,中国年批准海外投资企业的平均增长率为33.01%,比“九五”期间提高了12.35个百分点。
从2000年~2005年,年批准海外投资额的平均增长率为56.36%。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外投资呈加快发展趋势,规模持续扩大。
据商务部统计,2002~2007年,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597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60%。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投资最多,同时也是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
第二,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投资额量的大部分。
2006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70亿美元,金融类为12亿美元,占当年投资资金流量的39%。
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26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投资248亿美元,占93%,2008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占85%。
第三,对外投资形式多样,行业分布广泛。
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国际经验,既有通过收购兼并,也有与当地企业合资及第三国企业联合投资,代资承包工程等方式,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流向采矿业的有85.4亿美元,占40%;流向商业服务业的45.2亿,占21.4%,交通运输占13.8亿美元,占6.5%。
第四,一大批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走出去”过程中形成优势。
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为什么不理想
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为什么不理想张同功;赵雪霞【期刊名称】《国际融资》【年(卷),期】2010(112)002【总页数】4页(P34-37)【作者】张同功;赵雪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金融领域是中国与日本今后加强合作的重点,但是就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来看,主要上市地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等传统市场,新兴市场中伦敦证券交易所也已形成中国板块。
而在日本上市的公司仍然非常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在障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日本资本市场适合中国企业上市吗?日本资本市场发达,具备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基本条件日本是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证券市场,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国各类企业日本上市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一层次是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广岛、福冈、新泻、札幌八家交易所的主板市场。
东交所创设于1878年,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证券市场。
从股票总市值和上市公司家数来看,东交所都具备较强的实力,从股票总市值来看,是仅次于纽约交易所的第二大交易所。
如下图所示:第二层次是东交所的市场二部,即中小板,中小板借助一板市场的监管和组织模式,其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开设的板块;第三层次为新兴的“MOTHERS(Market of the high-growth and emerging stocks) 创业板市场”。
MOTHERS在融资功能、流动性两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面向新兴企业的市场,它以具有高度成长潜力的企业为上市对象,不论行业种类,只要拥有独特的先进技术和技能、并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均可成为MOTHERS的上市对象。
相对于中小板,MOTHERS专注于具有高度成长潜力的企业;第四层次为OTC市场,即JASDAQ市场,也称为店头市场、柜台交易市场,是风险性企业筹资的主要市场。
日本OTC市场以吸引中小公司挂牌为主。
有些被交易所摘牌的公司也进入OTC市场交易。
此外,日本资本市场资金量非常充足,目前,日本散户个人资金高达140000亿美元,此资本池(capital pool)位列全球第二;其中又有70000亿美元为现金,这是单一国家中绝无仅有的。
美国上市的优劣
一、美国上市的优劣概述一)、优势:1,上市快在美上市最快1年挂牌,上市成功率达99%。
在中国,一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想要在国内主板上市,算上上市前的“整改期”和证监局“辅导期”,从申请到正式挂牌平均需要1-2年时间。
如果不幸需要“动大手术”,企业则随时可能折腾上3年才得以在国内主板上上市。
因此,急于融资的企业大多选择海外上市。
在境外资本市场中,中国人最热衷新加坡、香港和美国,而美国又是近10年来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地点。
据统计,2010年共有42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占全年美国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近25%;与此同时,却有超过1200家企业在A股排队,艰难等待上市。
美国有三大证券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此外还有纳斯达克另设的“公告板市场”(OTCBB)。
在美上市的成功率超过99%,只要严格遵守正确步骤,上市准备过程还会很短:在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纳斯达克上市最快半年,甚至4个月就可以搞定,在OTCBB上市最短只要5至6个月便能完成手续。
2,门槛低财务状况真实即可上市,公司优劣“无关紧要”。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纳斯达克最大海外市场。
除了解决“远水不解近渴”的烦恼,上市门槛低,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当初选择在美上市的重要原因。
与国内主板实行的审批制不同,美国对新股上市实行注册制,即对发行人发行证券,事先不作实质性审查,仅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这意味着发行证券的公司业绩如何并不在监管范围内,仅需要对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无权对证券发行行为及证券本身作出价值判断。
同为创业板,纳斯达克却并不像中国创业板“好中选优”、而是让市场自己去选择和淘汰。
正如有业内人士评论,不久前在美国受热捧的当当网和优酷网,若以登陆中国创业板的定量业绩指标衡量,很可能“连门都摸不到”。
赴美上市三大风险
赴美上市三大风险作者:令静来源:《人民文摘》2014年第07期人物简介何鲤,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该所创建于1849年,是华尔街的顶尖律师事务所。
何鲤曾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信达、汉庭酒店、爱康体检、“去哪儿”网站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提供法律服务。
郭冰娜,纽约大学法学硕士,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该所创建于1885年,是世界最大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
郭冰娜曾多次在美国的证券集团诉讼中,代表中国企业应诉。
随着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电商赴美上市步伐的加快,到美国上市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财经话题之一。
据悉,今年已有4只中国概念股在美上市,还有一些企业在等待。
然而,赴美上市的风险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鲤和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冰娜就此话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诉讼风险难以规避记者:中国企业为何纷纷赴美上市?何鲤:美国市场有其特别的吸引力。
第一,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对上市企业收入、规模等有些硬性要求,美国市场要求则没那么多,相对比较自由和开放。
中国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不盈利,但有非常吸引人的业务模式。
这些企业也许无法在A股和香港上市,但在美国可以上市融资。
第二,对企业来说,在美国上市时间可控性比较强。
中国的监管机构对上市时间有绝对裁量权,而在美国,只要你符合它的标准,走完流程,没有特别的问题,都会让你上市。
第三,在美国上市对有些企业估值比较有利。
特别是高科技类企业,美国硅谷有很多类似企业已经上市,投资人比较容易做估值。
第四,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后,将来要在美购买知识产权和进行并购,特别是要通过发行股票完成并购,比较方便。
记者:在美上市存在什么样的风险?何鲤:诉讼是一个主要风险。
在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没有集团诉讼,但在美国上市,假如你招股书中披露的东西有问题,美国股民可以和律师联合起来起诉公司及参与上市的承销商。
这可能产生重大赔偿,管理层也可能面对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
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
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使买方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他们要购买的股份终极目标或资产的全部情况。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企业资产尽职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我国企业海外企业并购现状随着全旗我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
根据德勤发布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
报告中称,20**年下半年至2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大宗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
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企业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居首位美国和法国。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速极快。
但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海外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调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务尽职的流于形式、财务尽职调查不到位。
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主要对尽职规章调查的调查方式的规范性、调查内容的完整性、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完善尽职调查,风险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缺少财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一)财务调查报告只是对于目标企业所有的资料开展简单大力开展的罗列(二)对于并购方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不准确,容易落入海外并购陷阱我国企业的许多海外并购案被媒体进行大肆宣传,但其并无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的提高流通股股东的价值。
这主要是由于对并购的投入产出调查分析不准,未能判断有没有灵活性控制并购风险的能力,对并购所要代价的成本和企业并购承担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准确评价企业并购并购投资业务的回报率,未能有效地回避海外并购陷阱,导致并购失败。
(三)财务尽职报告过于高估企业的发展潜力在并购亏损企业之时,许多企业对于目标的产业发展情况盲目乐观。
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责任能力的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有结合企业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和销售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导致诚然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分散借壳方的资源,甚至使并购方背上沉重的包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班级:05秋MBA 学号:姓名:谢辉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
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
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
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1美元。
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
图1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
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111.5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尽管2004年国内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大于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但是中国公司海外新上市募集的资金量远远大于国内。
这说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大型企业,募集的资金量较大。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大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
这与国资委的支持态度、海外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存量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
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
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
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尽管市场热盼多年的国内中小企业板在2004年中终于推出,但是由于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相同,加之随后暴露出的新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中小企业板并没有真正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前不久,在询价制下的第一支新股华电国际开始招股,经过77家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其发行价最终定为2.52元,发行市盈率约为14.8倍,与询价期间华电国际的H股价格相差无几。
询价制的采用,使国内发行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内证券市场在发行市盈率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回顾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成绩确实喜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2003年相比,虽然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保持高速增长(75%),但筹资总额的增长速度(59%)却低于数量的增长速度。
很多中国海外上市公司为了取悦精明的国际投资者,不得不降低招股价,减少筹资额。
同样在2004年发生的中国人寿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创维事件等等给所有的中国海外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上市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上市后也同样应该严格按照海外的监管要求披露信息,保证上市公司的相对独立性。
当大量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面对各地市场不同的上市标准、监管要求与文化特色,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总结了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多的香港、新加坡与美国三个资本市场的不同特色,结合2004年三地新上市中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对三个资本市场做了一个详细的比较,力争帮助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地点。
1.三地新上市数量比较通过与2003年三地中国新上市公司数量的对比,我们发现美国与新加坡市场由于以往中国上市企业不多,因此2004年的增长较为迅猛,分别为400%与138%,而香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增长幅度为30%。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04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其次是新加坡市场,再次是美国市场。
2.三地新上市筹资额比较从图3可以看出,2004年香港新上市中国公司的总筹资额最多,其次是美国,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筹资总额最小。
对于在三地市场新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平均单笔筹资额,美国排名第一,香港第二,新加坡第三。
由此说明,美国资本市场汇聚的投资资金最多,大规模的筹资往往需要到美国市场挂牌。
3.三地新上市行业比较2004年在香港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制造业与通讯/IT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45%,其次是食品/农业、药业/保健品与电子类的企业,分别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12%、9%、7%。
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食品/农业、制造业与通讯/IT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63%,其次是环境、消费品、药业/保健品、包装、纺织等行业的企业。
2004年在美国新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最多,占到所有公司数目的90%,其次为电子类企业。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通讯/IT(互联网)类的企业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较高。
而香港与新加坡市场,制造业与通讯/IT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占较大比例,只是新加坡上市的食品/农业类中国公司所占比重高于香港较多,原因可能是此类公司大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更偏向于在新加坡上市。
同理,新加坡2004年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没有金融、能源、房地产类股票,此类公司多选择在规模相对较大的香港市场上市,而环境、纺织类股票在新加坡较受欢迎。
4.三地新上市时间比较从图7可以看出,香港市场第三季度新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较少,而相对来说第四季度是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的旺季。
2004年第三季度全球股市的状况低迷,因此新上市数量相对较少。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与观察,每年年底各个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较多,市场环境较好。
5.三地新上市企业性质比较2004年,三地市场中香港与美国均有中国国有企业新上市,而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公司基本为民营类企业。
国有企业尽管只占2004年所有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的18%,其筹资额却占筹资总额的75%。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推论出: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案例中,比较大的IPO项目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
这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尽管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崛起,但是其规模与质量还不能与优秀的国有企业抗衡。
中国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一般首选香港,并会考虑在香港与纽约两地挂牌。
2004年没有国有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说明新交所因自身规模与地位所限,暂时对中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吸引力。
6.三地新上市的特点与区别总结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香港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联交所已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展示自己的窗口。
与新加坡、美国相比,香港具有地理、文化与资金方面的优势。
因为靠近中国大陆,香港与内地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传统。
香港历来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香港联交所全球排名第8,在香港的资金来自全球,很多国际机构投资者将亚洲的总部设在香港,因此,从香港筹资等于是从全世界筹资。
所以,很多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首选香港。
香港联交所为了鼓励内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赴港上市,于2004年初专门修改了上市规则,放宽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在赢利与业绩连续计算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赴港上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中芯国际由此成为新的上市规则下香港上市的第一支国内股票,尽管上市前的会计年度没有盈利,但由于市值与现金流等指标符合修订后的上市规则,中芯国际得以在港顺利上市。
相对来讲,新加坡与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企业比较陌生。
但是,从我们分析的数据来看,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极其迅猛(2002年为0,2003年为14家,2004年为31家)。
近两年新交所加大了其在国内的宣传力度,鼓励内地的中小民营企业赴新加坡上市。
新交所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泛亚洲的证券市场,中国企业自然成为其招募的主要客户群。
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小,因此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
2004年在美国市场新上市的中国企业以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企业为主。
这是由于美国投资者对网络等高科技股票的认同度极高,而美国新上市市盈率一般高于香港和新加坡,筹资额较高。
但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是三地市场中最为严格的,而且在美国上市的成本相对较高,上市后的维持费用也不菲。
对于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在选择好相应的上市地点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银行,帮助其完成海外上市的整个过程。
目前,在我国开展业务的外资投资银行很多,各家投资银行的特点与偏好也不尽相同。
与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等老牌投资银行一样,很多中小投资银行在中国地区的IPO业务也十分活跃,尽管他们参与上市项目的融资规模不是很大,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帮助很多中小型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
海外IPO案例综合比较每项IPO项目上市时受关注度、筹资金额、发行市盈率、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与当时的市场环境等因素,我们认为2004年度最佳IPO奖项应该授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最大筹资额的IPO 项目,平安通过香港上市筹集资金约143亿港币,并且成为中国金融集团(包括保险、信托、证券与银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股。
2004年3月,中国人寿因上市前的会计违规事件遭受美国股民的集体诉讼,而平安招股的时间是2004年6月,正值香港股市的低迷时期,在配售的过程中也受到中国人寿事件的不利影响。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平安招股仍获得了巨大成功,发行市盈率高达22.3,刷新了亚洲地区IPO募资额的纪录,上市后被列入恒生H股指数和大摩中国指数,股价稳步攀升,由首次交易日的10.33港元到2004年底的13.2港元,累计升幅27.78%,优于市场的整体表现。
此外,平安保险集团还取得了政府政策层面的多项突破:员工间接持股计划得以批准保留;外资法人股锁定一段时间后可以流通等。
趋势与预测我们认为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热情会依然高涨,外资投行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
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与网络高科技行业的再度兴起,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数量会取得大幅增长;新加坡在中国企业上市数量方面会继续保持2004年的增长趋势,但是单笔筹资额仍会相对较小。
香港作为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点,在上市数量与筹资额方面会相对保持稳定,不大可能出现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