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合集下载

语文:15《闺塾》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第四册)

语文:15《闺塾》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第四册)

15 闺塾●从容说课《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

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大意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丽娘才貌端妍,年已二八,尚未议婚。

一天被《诗经》中的爱情诗引动春心,不顾父母严厉的礼教约束,私自到花园游园赏春,明媚的春光助长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

结想成梦,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

梦醒后,怅然感伤,因相思梦中情人恹恹而死.死前留下一幅自画小像。

杜宝升官离任,在埋葬杜丽娘的花园时造起一座梅花观。

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借寓梅花观,发现丽娘的自画小像,见画生情,引得丽娘的魂灵出来与他幽会。

柳梦梅从丽娘处得知真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杜宝在淮安被乱后包围,将自称女婿的柳梦梅囚禁起来.后来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仍不认这门亲事,要强行拆散杜丽娘与柳梦梅。

皇帝得知,下旨命二人成婚。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揭露了当时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虚伪。

《闺塾》这出戏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课的情景。

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和年轻人的天情真性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刻画了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

依剧情内容,本课可以鉴赏春香、丽娘和老塾师陈最良三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可通过诵读课文,进行课堂讨论来解决.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常涉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学生初读可能觉得理解困难.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对照课文注释作一般了解即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完成词汇积累。

2。

了解剧情,理清本文的脉络线索,明确剧中的戏剧冲突本质。

能力目标1.体味剧中极富风趣,极具个性的语言,并能够据此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2.揣摩体味文中的细微之处,较为全面地把握人物的个性心理.德育目标1.认真品读文章,领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闺塾_高中语文教案_模板

闺塾_高中语文教案_模板

闺塾_高中语文教案_模板下载地址:15 闺塾.doc点击浏览该文件教案示例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

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整体感知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1.诵读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

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

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③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闺塾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案教学设计胡月教学目的1、赏析人物形象。

2、品味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

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二、细品课文:1、谁“闹”?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

2、怎样“闹”?(目的就是要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1)、板书: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出场闹------------春香一上来就给冬烘先生陈最良一个“下马威”:“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语带讥刺,弄得陈最良表情尴尬开口不得!学诗闹------------①、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岔。

②、在春香追逼下,陈最良自丧其尊“作鸠声”,春香乐不可支“学鸠声”,已过耳顺之年的龙钟老头和一个青春焕发的伴读婢女同台叽叽咕咕学鸟叫,是何等滑稽的场面。

③、为甚好好的求他?":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模字闹-------------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

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陈最良不识卫夫人书法之妙,令丽娘“闹”胆顿壮,戏称这是“美女簪花之格”,春香双关戏言“写个奴婢学夫人”,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闹学高潮----------听讲中途,春香“领出恭牌”,请假溜出去转了一遭,兴匆匆回来禀告小姐:外面“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饱受揶揄奚落的陈最良终于按捺不住,于是,一个步履蹒跚追“打”,一个嘻嘻哈哈“闪”避,一老一少,在舞台上绕起圈子来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名师说课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名师说课大纲人教版第四册名师说课教材这出戏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在闺塾中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

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物的各自性格。

从《牡丹亭》全剧来看,这出戏写杜丽娘听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而正是这些诗对她爱情的萌动起了引发的作用,为第十出《惊梦》中她在游园时的感受大好春光,开始青春的觉醒,作了铺垫。

《闺塾》这出戏的近代演出本又称《春香闹学》。

这个“闹”字,道出了这出戏的喜剧特色,也表明在这出戏的戏剧冲突中春香是一个富有生气的突出的角色。

这出戏的戏剧冲突主要在陈最良与有时春香之间展开,但潜伏的暗线是杜丽娘的心理冲突,同时三人之间的矛盾又彼此交织,情节生动,波澜起伏,有很强的戏剧性。

教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活动和自学。

1.预习法:扫清文字障碍,把握冲突过程。

2.揣摩语言法:戏剧中生动的细节和风趣的人物语言,应细细体会。

板书设计基础整理1.字音认读(1)重点字音窈窕..(yǎotiǎo)净几.明窗(jī)闺.门(guī)薛涛笺.(jiān)美女簪.花(zān)偌.多(ruò)雎.鸠(jū)恁.时节(nèn)膳.(shàn)盥漱栉笄....(guànshùzhìjī)疤痆.(niè)挦.(xún)流觞.曲水(shānɡ)(2)多音字2.字形辨识3.词语积累窈窕:女子文静美好。

净几:干净的茶几。

几,小桌子闺门:女子居住的内室。

偌多:这么多。

偌,这么,那么。

不求闻达:形容不追求名位。

桃李门墙:出自同一师门的学生。

4.词语辨析须要·需要“须要”一定要。

“需要”表示应该有或必须有;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幽静·优静“幽静”形容环境静谧。

“优静”环境美好而雅静。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闺塾中女子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学生能够了解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闺塾的起源和发展;(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闺塾中的教育过程;(3)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探讨闺塾的优缺点及其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传统文化,理解闺塾在古代社会中的价值;(2)学生能够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反思传统教育对女性地位的影响;(3)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对传统文化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闺塾的定义和特点(1)介绍闺塾的概念;(2)分析闺塾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3)讲解闺塾的特点。

2. 闺塾的起源和发展(1)讲述闺塾的起源;(2)介绍闺塾的发展历程;(3)分析闺塾兴衰的原因。

3. 闺塾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阐述闺塾的教育内容;(2)讲解闺塾的教育方法;(3)分析闺塾教育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4. 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探讨闺塾对女性地位的影响;(2)分析闺塾对家族传承的作用;(3)评价闺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价值。

5. 案例分析:名门闺秀的成长故事(1)介绍典型案例;(2)分析案例中女性在闺塾中的成长经历;(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闺塾的定义、起源、发展、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基本知识;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闺塾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3.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名门闺秀的成长故事,从中汲取启示;4.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闺塾中的角色,体验教育过程,增强感知;5. 比较研究法:引导学生比较闺塾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异同,提高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闺塾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名门闺秀成长故事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观点阐述;4.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评价闺塾作用和影响时的客观性、理性程度。

高中语文闺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高中语文闺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闺塾教学目的: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一、教学导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

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

《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

明代戏曲作家。

所居名玉茗堂。

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

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

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

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

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

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

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

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

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备课资料)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四册一、课文补注1.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临川是汤显祖的家乡,玉茗堂是汤显祖的书斋,因屋前有不少玉茗树,故名玉茗堂。

因为四剧皆是写梦,是通过梦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故名《玉茗堂四梦》,其他三梦分别取材于唐传奇李公佑小说《南柯太守传》、沈既济的《枕中记》、蒋防的《霍小玉传》。

2.《牡丹亭》与妇女轶闻(节录)关于《牡丹亭》问世后妇女的反应,在当时就有许多传闻。

娄江地区有个叫俞二娘的,十分爱读《牡丹亭》,“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十七岁就“怨愤而终”。

俞二娘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忧郁死去呢?虽然未有明确的记载,但这是可想而知的。

有人把俞二娘夹批过的《牡丹亭》送给汤显祖,汤氏读后感慨万分,写了两首五言绝句:“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

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

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杭州女艺人商小玲,擅长演《牡丹亭》,因为不能与意中人结合而郁郁成病。

她每次演《牡丹亭》“寻梦”“闹殇”诸出,“缠绵凄婉,泪痕盈目”。

有一日演“寻梦”,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扑倒台上,演春香的演员上来一看,已经气绝了。

有的明清笔记还记载一些姑娘读《牡丹亭》后,对作者汤显祖产生深挚的爱慕之情。

扬州有个叫金凤钿的姑娘,对《牡丹亭》“读而成癖”,“日夕把卷,吟玩不辍”。

她写一封信给汤显祖,中有“愿为才子妇”之句。

因为书信辗转耽搁,等汤显祖收到信赶到扬州时,金凤钿已经死了。

死时要求用《牡丹亭》一书殉葬。

据说汤显祖为她料理墓葬事达一月之久。

《牡丹亭》刊行后,一些有才学的妇女还对剧本进行评注,康熙三十三年(1694)有所谓“吴吴山三妇合评本”刊世,相传是吴舒凫姓陈、谈、钱的三位妻妾评注的。

(吴国钦《中国戏曲史漫话》)二、课文析读谈《闺塾》的戏剧冲突《闺塾》是《牡丹亭》中的一场重头戏。

闺塾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说教材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2、鉴赏个性化语言3、分析三个人物形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

《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

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

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

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迁移教学法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

高二语文下册 闺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高二语文下册 闺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闺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给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听到《牡丹亭》时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研究一下《牡丹亭》中的《闺塾》。

二、简介相关知识1、明代传奇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

《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2、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

字义仍,号若士。

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

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

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

晚年以茧翁为号。

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

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

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

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

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

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3、《牡丹亭》《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第四册教案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第四册教案15

教材优化全析JIAO CAI YOU HUA QUAN XI一、内容详解《闺塾》是《牡丹亭》中的一场重头戏。

人们常欣赏汤显祖文词的清丽细腻,其实,他的艺术成就远不止此。

《闺塾》一出,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人物说白、细节描写等方面,就足以使人拍案叫绝。

从《牡丹亭》全剧来看,这出戏写杜丽娘听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而正是这些诗对她爱情的萌动起了引发的作用,为第十出《惊梦》中她在游园时感受大好春光,开始青春的觉醒,作了铺垫。

《闺塾》这出戏的近代演出本又称《春香闹学》。

这个“闹”字,道出这出戏的喜剧特色,也表明在这出戏的戏剧冲突中春香是一个富有生气的突出的角色。

这出戏的戏剧冲突主要在陈最良与春香之间展开,但潜伏的暗线是杜丽娘的心理冲突,同时三人之间的矛盾又彼此交织,情节生动,波澜起伏,有很强的戏剧性。

帷幕开时,作者设置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场景。

我国古代戏曲中没有舞台布置,环境气氛依靠人物角色在表演中传出。

《闺塾》开场,塾师陈最良走了出来,念了四句定场诗,然后在那里摇头晃脑地备课。

这是一个啃了不少诗书、却又落到绝粮境地的腐儒。

感恩知遇,是要准备严格执行杜宝交给他约束青年身心的使命的。

他把毛诗潜玩一番,却未见学生动静,认为“娇养得紧”,便敲打云板,催促杜丽娘上课。

陈最良开口“子曰”,闭口“诗云”,迂得可笑。

此人又神经麻木,“从来不晓得个伤春”。

作者让他首先上场,咿咿呜呜地哦吟,就使书房里面平添又霉又酸的气息,把人压抑得喘气不易。

不过,在书房外边,却是春光明媚,“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虫蚁儿正趁着春光喧喧嚷嚷。

窗外,不时传进“卖花声”,响起了春天的呼唤。

作者还让观众知道,紧靠着书房,就有座大花园,“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花明柳绿”“委实华丽”。

一堵墙隔着一重天,书房内外的气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一幅名画,画面上一个穿着全黑衣裙的寡妇,呆滞地凝望着一堆五颜六色的鲜花。

气氛的不协调,产生了异常奇妙的艺术效果。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闺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闺塾》教学设计

《闺塾》教学简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5.给出讨论题:(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闺塾(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闺塾中女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学生能够分析闺塾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探讨闺塾中的教育方式和女性角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形式和女性地位。

学生能够思考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和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闺塾中女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闺塾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2. 教学难点: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闺塾中的教育方式和女性角色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献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教学PPT和多媒体材料,用于展示闺塾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准备相关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闺塾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闺塾的了解和认知。

2. 讲解:教师通过PPT和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闺塾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闺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3. 讨论:学生分为小组,就闺塾中女性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进行报告。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闺塾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探讨闺塾中的教育方式和女性角色。

5.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选择一个与闺塾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报告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异和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变迁和发展。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闺塾 人教版 教案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闺塾 人教版 教案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闺塾教学目标:1.掌握戏中三位人物的鲜明形象。

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3.认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桎梏和扭曲。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1.介绍汤显祖――“东方的莎士比亚”2.介绍《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明确:《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三、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2.梳理情节思考:这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明确:进塾――听书――模字――训诫四、课文鉴赏(一)析春香1.这出戏旧本题作《春香闹学》,这个“闹”字,道出这出戏的喜剧特色,也表明在这出戏的戏剧冲突中春香是一个富有生气的突出的角色。

春香是怎么“闹学”?她“闹学”的环境怎样?通读课文,找出你认为精彩的片断加以品味。

示例:2.改题后,这出戏的主角是否成了春香?明确:不是。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春香之“闹”,闹在明处,闹得欢快。

其实,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

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

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得曲折反映。

(二)析丽娘在这出戏中,杜丽娘是怎样“闹学”的?主仆二人之“闹”相同吗?明确:⑴丽娘“闹学”⑵主仆之“闹”不同:丽娘“闹”得含蓄机巧,她毕竟是大家闺秀,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束,深谙师道尊严,不可能像春香闹得直率明显,不可开交。

丽娘之“闹”,其实是丽娘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心理反应。

(三)析陈最良陈最良是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落得绝粮断炊地步的儒生,在这出戏中,他是如何参与“闹学”的?明确:(四)概括人物语言特点明确:⑴剧中人物语言富于风趣⑵人物语言各有特色,鲜明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

五、课文总结《闺塾》一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环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

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的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这一“闹”中婉曲地传出,真可谓“满腔春思禁不住,怎一个‘闹’字了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5闺塾(第一课时)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四册●从容说课《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

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大意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丽娘才貌端妍,年已二八,尚未议婚。

一天被《诗经》中的爱情诗引动春心,不顾父母严厉的礼教约束,私自到花园游园赏春,明媚的春光助长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

结想成梦,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

梦醒后,怅然感伤,因相思梦中情人恹恹而死。

死前留下一幅自画小像。

杜宝升官离任,在埋葬杜丽娘的花园时造起一座梅花观。

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借寓梅花观,发现丽娘的自画小像,见画生情,引得丽娘的魂灵出来与他幽会。

柳梦梅从丽娘处得知真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杜宝在淮安被乱后包围,将自称女婿的柳梦梅囚禁起来。

后来柳梦梅中状元,但杜宝仍不认这门亲事,要强行拆散杜丽娘与柳梦梅。

皇帝得知,下旨命二人成婚。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揭露了当时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虚伪。

《闺塾》这出戏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课的情景。

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和年轻人的天情真性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刻画了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

依剧情内容,本课可以鉴赏春香、丽娘和老塾师陈最良三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可通过诵读课文,进行课堂讨论来解决。

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常涉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学生初读可能觉得理解困难。

对这些内容不必深究,对照课文注释作一般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完成词汇积累。

2.了解剧情,理清本文的脉络线索,明确剧中的戏剧冲突本质。

能力目标1.体味剧中极富风趣,极具个性的语言,并能够据此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揣摩体味文中的细微之处,较为全面地把握人物的个性心理。

德育目标1.认真品读文章,领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明确文章主题,认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桎梏和扭曲。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中的人物冲突。

2.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认识封建理学的反动性。

●教学难点杜丽娘性格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她的叛逆性。

●教学方法1.注重有关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以引导为主,结合练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4.营造感情氛围,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胶片、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结合资料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体悟人物形象,品味优美语言,领悟主题思想,探析叛逆性格,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我们学过一篇著名的爱情悲剧,它就是(生)《罗密欧与朱丽叶》,它的作者是(生)莎士比亚。

在剧中,作者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给我们塑造了两位为了追求爱情,追求幸福,不惜以死来抗争的青年男女,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对不朽的形象,也为世界文坛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亦给人们演奏了一曲永恒的爱情之歌。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在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世界东方,几乎是和莎士比亚同时,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剧大师,他就是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

同样,他也用自己如画般的笔法,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给世界文学画廊又增添了一位不惜“上穷碧落下黄泉”,誓死追求爱情、自由、幸福的女性形象。

她,就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她为爱而死,为爱而生,深得人们的敬爱。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课文《闺塾》(板书),走近这位美丽多情的女子,去感受一下她那微妙的内心世界。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注解①,了解有关情况。

二、初步感知课文1.播放《闺塾》一出,供学生欣赏。

2.结合注释,认真研读课文,弄清文中每个词句的含义,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3.分角色朗读。

(解说: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注解是课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也不宜由教师包办,必须由学生自行阅读,自行钻研。

这样才能形成对语言形式的直接感触和准确把握,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分析、鉴赏。

)三、开展课堂讨论,赏析人物形象提问1:《闺塾》这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明确:三件事,讲诗、模字、责打春香。

提问2: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

课文中是怎样写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塾师: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迂腐十足(板书)的道学先生。

他的名字,就含有作者对他的讽刺,取孔子在陈绝粮的谐音。

他的出现,是因为太守杜宝觉得女儿渐大,要找个老成的先生“拘束拘束”,经过千挑万选,选中了他,如此一来,他感知遇之恩,准备严格执行杜宝交给的任务。

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举止充满酸溜溜的味道,开口闭口“子云诗曰”,一上场先冒酸诗,讲《诗经》又被丫环春香逼问得只好呵斥“多嘴”。

因为丫环到花园一逛,一个六十老翁居然和十来岁的小姑娘在舞台上一来一往地打斗起来,最后还被小姑娘缴了械,让人忍俊不禁。

但这个死板僵化的冬烘先生,也不是一味僵化,一上场就以“极承老夫人管待”而自得。

教完课又要和老爷陪话去,从中可以看到他逢迎家主的一面。

因而,这个人物也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这个形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在这个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共同弱点,体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

提问3:丽娘、春香和老塾师发生了怎样的冲突?并概括二人的性格特征。

明确:春香之闹在剧中是很明显的,她一上场就嘟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之后又用一个软钉子“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把木讷的陈最良顶了回去。

后来又和陈最良老先生在台上开打,真是“闹”得不可开交。

但在讲诗那一段,还是可以看出春香的好学精神来。

这儿的“闹”,可谓是无意中的“闹”,只是愚蠢的陈最良无法满足她的需要,只好以“多嘴”把她喝住。

但杜丽娘则含蓄得多,她的上场是慢吞吞,“素妆才罢,款步书堂下”;意懒懒,“春日迟迟,春意阑珊”。

讲诗时,一句“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一句“这经文偌多”,语虽轻轻,其意深深,这是对陈最良授课方法的否定,也是对封建礼教尖刻的嘲弄。

模字时,当春香拿来眉笔等物时,面对陈最良的尴尬,她“作笑介”,这抿然一笑,包含着对老师酸腐的窃笑,也有着对春香混闹的鼓励。

后来竟然当着老师的面同春香逗笑,无疑是对春香闹学的默许。

当春香下场后,杜丽娘无话找话,意图岔开话题,无奈她乃大家闺秀,不能像春香那样去“闹”,只好又把春香唤上台来。

春香一来,又引起了新的矛盾,那塾师竟然容不下学生谈论花园之事,不免动起手来。

小春香竟敢和老师对打,还把荆条夺来掷在地上,这一举动,杜丽娘心中不免声声喝彩。

可这一闹,竟闹过了头,如果老师向父母告状,后果则不堪设想,只得拿出小姐的威严,假戏真唱,责罚春香,这装模作样地欺骗,不也还是在“闹”吗?难怪塾师一下场,就迫不及待地问:“花园在那里?”甚至不惜陪笑,一再央求。

可以说,春香闹学的那一系列举动,无疑正是杜丽娘的心中所想,再加上她那含蓄的言词,可以说,杜丽娘的“闹”,比春香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她表现得更含蓄,更机巧而已。

可以说,本文的矛盾冲突表面上看,是喜剧式的冲突,小姑娘和老塾师在台上闹得不可开交,实际上,是杜丽娘内心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心理同封建礼教、封建教条的冲突,这才是真正的冲突,是作者刻意表现的冲突。

春香: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顽皮娇憨而又大胆的小姑娘。

她是杜丽娘的侍女和伴读,天性自然开朗,思想单纯,很少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她敢开先生的玩笑,无视封建礼教、师道尊严,不断地与老塾师斗嘴取乐。

最后干脆同塾师两相打斗起来,她比杜丽娘更富有反抗精神。

丽娘:她是大家闺秀,生于官宦之家,长于深闺之中,因是独生女而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束,以至连家中有一座大花园都不知道。

她的性格比较复杂,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

她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笑陈最良,却同样厌烦其说教,向往高墙大院外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四、写作特点和写作借鉴1.写作特点(1)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剧中的很多细节都很生动传神、幽默风趣,具有一定的讽刺性。

如陈最良讲解《诗经》,“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本是咏物抒情佳句,表达自然优美的情感,但陈最良却把它说成是女子美德;“思无邪”,孔子的原意是说《诗经》思想纯正,而陈最良却要借孔子的话来告诫杜丽娘不要胡思乱想地从男女情感方面去理解。

(2)风趣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剧中人物语言富于风趣,这特别表现在陈最良和春香的说白上。

陈最良的话酸腐不堪,总是让人发笑。

春香口无遮拦,她的话处处充满对陈最良的嘲弄。

插科打诨是戏曲的特点之一,往往容易失之庸俗,单纯搞笑,脱离剧情,而这出戏中有不少滑稽的对白,能很好地适应剧情的需要,既增添了喜剧气氛,又具有讽刺效果。

剧中三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鲜明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

春香言辞犀利,快人快语;杜丽娘说话不多,含而不露。

春香的不满,是“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而杜丽娘的不满则是“依注解书,学生自会”。

而剧中的陈最良则是喋喋不休,一本正经,满口酸话,杜丽娘刚迟到一会儿,就子云诗曰般来了一通教训。

面对春香的提问则张口结舌,面对画眉细笔,则尴尬无奈。

连学生上一付鞋样儿,也要“依《孟子》上样儿”,各自的言词都打上了各自身份地位和文化教养的印子,很是形象。

2.写作借鉴(1)细节描写要做到真、精、深。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编故事容易,造零件难。

”这里说的“零件”,指的就是细节。

细节描写,必须在真、精、深三字上狠下工夫。

真,就是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要能反映生活的某些规律和本质;精,就是要精选那些最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写,深,就是要有深度,能反映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

(2)用精练的话写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

《闺塾》中三个人物的语言鲜明地反映了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五、探究学习,拓展思维春香勤学好问,却被塾师斥为“多嘴”,丽娘刻意求解,先生却只知“依注解书”,求知精神与迂腐的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难怪春香要“闹学”,丽娘思想自然也不能集中。

美好的自然在召唤,陈旧的观念需革除。

如今,我们正逢改革的时代,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发扬,创新思维、素质教育正日渐走上正轨。

结合当今时代,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闺塾》一文,会有何感想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解说:此题的设计,在于使学生从课本走向课外,拓展自己的思维,答案不拘一格,只要学生能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