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
坎儿井导游词4篇
![坎儿井导游词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26a2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9.png)
坎儿井导游词4篇坎儿井导游词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坎儿井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坎儿井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新疆吐鲁番,我是来自太阳旅行社的导游张家旖,今天由我带大家参观神秘的"坎儿井",在游览的过程中请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现在我们在坎儿井的入口处,大家可以摸一摸坎儿井的水,冰冰凉凉的,它特别神奇,这里的水冬暖夏凉,像这样的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一共有一千多条,全长五百多公里,现存的坎儿井多数都是清代修建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人文遗产。
我将带大家参观一条完整的坎儿井,它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
它是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的。
我们先看到的是竖井,它是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的通气口,最深的竖井有九十米,一般每隔二十米到七十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里竖井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是长方形或者圆形。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暗渠,有叫地下渠,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聚在一起,坡度有低向高处挖。
暗渠一般宽一米到二米,短的一般有一百到二百米,最长的有二十五公里。
在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根据两点一线的原理,就可以不偏离方向。
明渠又称为龙口,它是暗渠与竖井的交接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底层渗透,透过暗渠流向明渠的出水口。
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涝坝了,涝坝也就是大大小小的蓄水池,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水就送到哪里。
吐鲁番的坎儿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吐鲁番地区生态严重破坏,坎儿井的数量已大大减少,目前仅有七百多条了,如果不再加以保护,三十年后坎儿井可能将不复存在。
坎儿井导游词2各位游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坎儿井导游词11篇
![坎儿井导游词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3228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7e.png)
坎儿井导游词坎儿井导游词11篇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坎儿井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坎儿井导游词1新疆坎儿井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被人们誉为“奇迹”。
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坎儿井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蓄水池)等四个部分组成,它的主体深藏于地表之下,又分积水段和输水段。
暗渠一般高度为1.5米至1.7米,宽度为0.6至0.7米,总长5公里左右,最长的可达到20公里。
全新疆坎儿井最多时达到1784条,暗渠总长度为5272公里,竖井总数为172367眼,年出水量为8.58亿立方米。
目前全疆有水坎儿井只剩下614条,年出水量仅剩3.01亿立方米,其中,吐鲁番地区有水坎儿井404条,年出水量2.31亿立方米,在一些乡村仍然是灌溉、饮水和维持生态的主要水源。
为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坎儿井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干旱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新疆坎儿井研究会于1992年在吐鲁番投资兴建了坎儿井乐园。
新成立时乐园内有陈列着反应坎儿井历史的书画、图片、模型、实物、以及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题词的坎儿井展厅,近十亩葡萄园和以一个竖井为主的坎儿井暗渠参观点。
是规模小、设施比较简落、知名度不太高的一个旅游景点。
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按照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成了全疆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坎儿井乐园内有三条坎儿井,主要参观的坎儿井暗渠选择在最具典型的、有800年历史的米依木·阿吉坎儿井的下游部分,游客在十几米地下的、绝对安全的100米参观通道内领略坎儿井暗渠和竖井的原貌。
坎儿井是古代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乐园又是坎儿井研究会创办的旅游景点,因此我们的特点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让国内外游客真正的了解坎儿井的历史,它的伟大以及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绿洲文明这样一个事实。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篇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2381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7.png)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篇范文1: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坎儿井,这座古老的井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穿越点,现在已然成为新疆省内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历史,据传说,在唐代时期,这座井能够供应整个城市长达一年的饮水量,另一个传说是在古代没有寨沙河时,城里的人们取水都是黄河渡口搬水。
给城市带来的不便,后来,天使下面这座井,给城市带来了新的生命。
这里的坎儿井被称为"哈密盆地水源的明珠",它为哈密平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冰层雨供应地之一。
坎儿井处于吐鲁番市十九层苏公塔东约40公里的峡谷中,它的出水口形似一只狮子头,底部有六只猛犸象像,十分神奇,非常值得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附近还有一个新发现的景点--"网纹刻石园",这是唐代的日签,是少数几个证明唐代存在的材料,还是唐代至高无上的权力标志,在唐代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最后,让我们来到坎儿井附近的一个土家族村落,体验一下当地美食和民风民俗。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最正宗的民间美食---马铃薯饼、焦滑肉和大盘鸡,享受想必是独一无二的身心之旅。
谢谢大家!范文2: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坎儿井,这是新疆省内著名的景点,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坎儿井导游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历史,这座井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物,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
据传说,在唐代时期,这座井能够供应整个城市长达一年的饮水量,现在已经成为旅游区,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一个重要景点。
井的周围是一片绿色的草原,被一片幽静的树林围绕着,非常的美丽。
井的底部,有六只用玉石雕塑的猛犸象像和一只狮子头形似的出水口,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还是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
在坎儿井附近,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那就是王莽峡谷,这里的景色优美,山峰峻拔,还有悬崖峭壁,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来这里一睹这一美景。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5214e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4.png)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精选9篇)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篇1新疆坎儿井至今已有20__年的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被人们誉为“奇迹”。
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坎儿井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蓄水池)等四个部分组成,它的主体深藏于地表之下,又分积水段和输水段。
暗渠一般高度为1.5米至1.7米,宽度为0.6至0.7米,总长5公里左右,最长的可达到20公里。
全新疆坎儿井最多时达到1784条,暗渠总长度为5272公里,竖井总数为172367眼,年出水量为8.58亿立方米。
目前全疆有水坎儿井只剩下614条,年出水量仅剩3.01亿立方米,其中,吐鲁番地区有水坎儿井404条,年出水量2.31亿立方米,在一些乡村仍然是灌溉、饮水和维持生态的主要水源。
为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坎儿井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干旱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新疆坎儿井研究会于1992年在吐鲁番投资兴建了坎儿井乐园。
新成立时乐园内有陈列着反应坎儿井历史的书画、图片、模型、实物、以及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题词的坎儿井展厅,近十亩葡萄园和以一个竖井为主的坎儿井暗渠参观点。
是规模小、设施比较简落、知名度不太高的一个旅游景点。
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按照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成了全疆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坎儿井乐园内有三条坎儿井,主要参观的坎儿井暗渠选择在最具典型的、有800年历史的米依木阿吉坎儿井的下游部分,游客在十几米地下的、绝对安全的100米参观通道内领略坎儿井暗渠和竖井的原貌。
坎儿井是古代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乐园又是坎儿井研究会创办的旅游景点,因此我们的特点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让国内外游客真正的了解坎儿井的历史,它的伟大以及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绿洲文明这样一个事实。
因此乐园内的每一个参观项目与坎儿井和他的历史有关,乐园大门很形象地反映坎儿井的全貌,是一个坎儿井的缩影;两座木制“高车桥”反映坐着高轮车、喝着坎儿井水寻找幸福的古代吐鲁番“高车人”的生活情景;新落成的坎儿井博物馆以图片、动态模型、事物等通俗的方式展现了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功能、历史演变、研究成果、各级领导的关怀等内容,为人们能够大体了解坎儿井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的途径。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篇_导游词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篇_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bae6978a04a1b0717fd5dd7a.png)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篇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1: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
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吐鲁番坎儿井,出现在18世纪末叶。
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1 / 7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
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
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
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
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
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通用3篇)
![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88d0adf90f76c661371abe.png)
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通用3篇)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吐鲁番坎儿井的导游词1各位游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坎儿井导游词(精选5篇)
![坎儿井导游词(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93e1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2.png)
坎儿井导游词(精选5篇)是时候写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解说词了,快来看下吧。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下面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坎儿井导游词【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解说词篇一“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这句精当、贴切的赞语,跟着西部打开拓的声浪不径而走,传遍五湖四海。
它说出了全部来疆客人的配合感觉,也说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孤高之情。
伊犁确实很美。
它美的奇异,美得差异凡响,连滋养它的伊犁河也是悠悠然向西流的。
伊犁是中亚要地一个温馨绿岛,是迢遥西陲一方天赐宝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开放的江南……,少有这样鲜亮的蓝天碧野;少见高山下的万顷良田!在这里,雪山长河斜阳映衬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牛羊毡房牧场与当代城镇叠合在统一个画面……伊犁没,美就美在幅原广漠面积大伊犁位于故国西北边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
辖八县一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生齿209万,地域行政公署设在“花都”伊宁市,这里是北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伊犁地域为天山各支脉环抱脱离,其奇异的地理情形,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特的天然景观。
这里地处中亚要地,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对象文化群集,加之民族浩瀚,具有浓烈的风气习惯,形成在海表里享有盛誉的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这里降水充沛,天气宜人,风光奇丽,资源雄厚,物产富。
伊犁地域北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交界,东北与塔城地域的乌苏市相连,东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邻接,南和阿克苏地域的拜城、温宿县毗连,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领土线长421公里。
伊犁美,美就美在民族风情特色浓这里的住民有40多个民族成份。
首要有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锡伯、满、回、俄罗斯等13个民族。
这么多民族的`差异糊口风俗,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间风情画。
坎儿井的导游词范文(合集3篇)
![坎儿井的导游词范文(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c9f8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0.png)
坎儿井的导游词范文(合集3篇)1.坎儿井的导游词范文第1篇在素有“火洲”之称,气侯干旱、炎热的吐鲁番盆地,之所以能形成今天这样美丽富饶的绿洲,坎儿井功不可没。
吐鲁番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坎儿井最早从哪里传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从波斯和埃及传入,这一技术沿丝绸之路传到周围地区;另一种说法是西汉时从中原传去的。
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一千多条,总长度超过长江、黄河,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一同并称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三大工程。
从吐鲁番市驱车10分钟,便来到了坎儿井公园。
在一个土坎下,一渠清幽幽的水,静静地流淌着。
水从土坎底部一个长方形的洞口流出,黑黢黢的洞口看不到底。
据当地人讲,坎儿井的水年年月月流,日日夜夜淌,无穷无尽。
坎儿井的水来自天山上的积雪。
雪水融化后一部分从地面上流走,被称为径流;另一部分从地下流走,被称为潜流。
坎儿井就是将潜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
尝一口坎儿井的水,清凉清凉的,那种凉爽的感觉直沁入人心脾。
一条坎儿井主要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和涝坝组成。
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长的渠道。
在开凿地下暗渠时,为了出土和通风,每隔二三十米打一眼竖井。
据记载,古时人们就是从竖井下去,头顶油灯,用坎土镘向左右开挖,一节节地接通,再连接起来,成为地下暗渠。
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座落有序地伸向绿洲。
这些都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出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着吐鲁番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
奇妙的坎儿井就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2.坎儿井的导游词范文第2篇吐鲁番盆地大都低于海平面,且它四面环山,中间被火焰山横卧在盆地的中央。
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城市,也是最热、最干旱的城市,素有“火洲”之称,;夏天的吐鲁番,最高气温可达48°,年降雨量平均只有16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达两千多!由于这里常年干旱,缺水,因此聪慧的新疆人便利用特殊的地理条件,发明出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的导游词11篇
![坎儿井的导游词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9c0ba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3.png)
坎儿井的导游词坎儿井的导游词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坎儿井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坎儿井的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号称古代中国“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
坎儿井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村,地理位置十分便利,离312国道不到一公里,离吐鲁番市中心仅5公里。
坎儿井在中国各省叫法不一,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2004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里风景区。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当时称之为“井渠”,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生活而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以吐鲁番地区最多,总共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其长度可长达5000公里,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因此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古代中国“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新疆坎儿井按其成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山前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直接截取山前侧渗的地下水,集水段较短。
第二种是山前河流河谷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
第三种是平原潜水补给型,这类坎儿井主要分布在灌区域内,地层多为土质、水文地质较差,出水量较小。
如今,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均可供参观游览。
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而命名。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3篇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9ac00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9.png)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3篇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根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
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1坎儿井民俗园位于吐鲁番市市区东侧,距离市中心大约3公里,是一处以展示坎儿井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景区内有坎儿井的原型和博物馆,有维吾尔民居式的宾馆和餐厅。
游客来此可以系统的了解新疆坎儿井文化,也可以在此用餐住宿,品味维吾尔风情的建筑和美食,是吐鲁番市内旅游的好去处。
坎儿井民俗园的面积不大,长宽大约都只有几百米,进入景区内步行游玩即可。
一般游客来此走马观花参观一圈大约2小时即可,假设要购物、用餐等那么要更久,也有游客会在景区内住宿一晚,体会新疆特色的维吾尔民居生活。
景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便是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的坎儿井博物馆,这里也是系统了解坎儿井文化最好的地方。
坎儿井其实是新疆的取水工程,通过挖掘地下的暗渠,既能天然的聚集地下水,又可以防止过量蒸发,因其神奇和遍布新疆的规模被誉为除了长城和大运河外中国的第三大古代工程。
博物馆内展示了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挖掘过程等,可以好好参观一下,感受古老维吾尔族的智慧。
在博物馆的北侧,那么是景区内的另一处主要景观-坎儿井原型,原型大约300多米,分为暗渠和明渠(即暗渠流出地表的局部),游客可以进入地下的坎儿井通道,现场观看坎儿井的工作原理。
除了坎儿井文化外,景区内还有葡萄干晾房、阿娜尔汗的家、中国大馕坑等新疆传统的民俗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新疆民居的传统建筑,了解葡萄干晾晒、烤馕等过程,十分有趣。
另外,景区内还有维吾尔特色的宾馆和餐厅,可以在此感受维吾尔民居建筑,品尝新疆特色美食。
宾馆标间的价格大约350-400元一间,餐厅用餐的价格较高,用餐前最好确认好价格。
景区内院内还有购物一条街,可以购置葡萄干、坚果等新疆特色的纪念品,不过价格比外面高,不推荐在此购置。
坎儿井导游词坎儿井导游词精选9篇
![坎儿井导游词坎儿井导游词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f844f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3.png)
坎儿井导游词坎儿井导游词精选9篇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本文是作者编辑帮大家整编的9篇坎儿井导游词。
新疆旅游景点导游词解说词篇一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一幅画展此刻我的面前,宽阔无边的大草原在联贯的雪峰之下,这就是有着海涵之美的伊犁草原。
这幅画把伊犁草原的美揭示得极尽描述,就连绿也有所差异,有可爱的绿,有深沉的绿,有活动的绿,尚有超逸的绿。
伊犁草原海涵了巍峨的高山、散漫的云杉、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数骏马和牛羊,由于它有一颗海涵的心,以是它能辽阔无边、美不胜收。
伊犁草原海拔差距很大,时高时低,升沉不服,于是,它便与疾驰的骏马一路构成了一曲跌荡升沉的《大天然交响曲》,草原上的绿是可爱的,偶然还会隐瞒上一些花,使草原变得富厚多彩而不外于单调。
伊犁草原上尚有贵重的云杉,大片大片的,纵然在严寒的冬天也会披着深色的大衣站在哪里,为草原增加了很多生命力。
就这样,伊犁草原把潇洒与深沉美满地团结在了一路,岂论是春夏秋冬,伊犁草原都不失那种多姿多彩。
走绿草与鲜花铺成的地毯上,刚刚萦绕在脑中的烦恼早已跟着丝丝冷风飘散,连大牛都偶然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穷爱好。
或者这才是美的真谛吧!坎儿井导游词篇二坎儿井景观图坎儿井[1]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
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
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5篇精选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5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d3f574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1.png)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5篇精选坎儿井导游词1吐鲁番是著名的火洲,曾经测到的最高气温达49.6度,并且年降水量仅为10—16毫米,但年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以上,也许大家都会问,这里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为何这里不仅没有干渴难耐,反而成为有名的绿洲呢?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要去参观闻名世界的坎儿井的功劳。
坎儿井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作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其在吐鲁番地区最多,有1100多条,总长约5000多公里,相当于万里长城的长度。
所以有人将它和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文明工程。
吐鲁番的灌溉用地约有68万亩左右,它们75%都是靠坎儿井的水灌溉的,所以它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线,没有坎儿井,就绝不会有今天吐鲁番的片片绿洲,说到这里大家会产生疑问,既然坎儿井这么好,为什么不在全疆各地都修建坎儿井呢?这样不就可以开辟更多的绿洲了吗? 但是,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够掏挖坎儿井,掏挖坎儿井有三个必要的条件,吐鲁番地区是最适合修建坎儿井的地方。
首先,修建坎儿井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吐鲁番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火焰山的山体在其北麓使地下潜水水位提高,大家都知道水遇阻则要找渠道疏通,这为开凿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其次修建坎儿井需要有一定的高差,这样才能使水由高到低流出为人所用,吐鲁番盆地北部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的水平距离为60公里,而高差却达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为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第二个有利条件;最后修建坎儿井对土质的需求非常严格,必须要质地坚实不易坍塌。
有了以上三个重要条件,坎儿井就在吐鲁番发展了起来了。
“坎儿井”是维吾尔语,汉意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即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它们各有用途。
最新整理新疆坎儿井导游词5篇
![最新整理新疆坎儿井导游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599fb45f0e7cd1842536e9.png)
新疆坎儿井导游词5篇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疆坎儿井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新疆坎儿井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疆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29675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An example of tour guide words in Karez, Turpan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1: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
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吐鲁番坎儿井,出现在18世纪末叶。
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
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
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
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
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
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2:坎儿井景观图坎儿井[1]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
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
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
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
苏联俄语称为结构图“坎亚力孜”(k,lplItK)。
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
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
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范文3:各位游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
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
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
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
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
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
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
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
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
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
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
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
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20xx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
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
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
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坎儿井明渠→坎儿井暗渠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
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游客们,今天的坎儿井,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中外游客乐于观赏的一大人文景观。
尤其是坎儿井乐园内的一台充满新疆维吾尔族浓郁风情的民族歌舞表演,会使您心神荡漾。
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热烈奔放的情绪,使您在欣赏之余,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学着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子的模样边唱边跳,感受这歌舞之乡的纯真乐趣。
各位游客,坎儿井乐园内那咳亮悠扬的歌声已经唱响,下面就请大家赶快前去欣赏吧!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