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1]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b2135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3.png)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山西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传承路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自古以来,山西民歌一直在山西大地上传唱,代代相传,成为山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特点与传承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山西民歌的魅力与内涵。
一、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山西民歌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早在唐代就有关于山西地区的民歌记载。
唐代的《长歌行》中就有山西地区的歌谣,反映出山西民歌的悠久历史。
随着历史的演进,山西民歌在宋代、元代也有了更多的发展与创新。
尤其在明清时期,山西民歌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与传播。
在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许多民歌作品被广泛传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20世纪初期,山西民歌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
山西著名的民歌《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创作出来的,它将古老的民歌元素与现代的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成为山西民歌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至今,山西民歌已经有了上千首歌曲,涉及了生活、爱情、劳动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
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充满着变化与创新,体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对美好的追求与表达。
二、山西民歌的特点山西民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丰富:山西民歌以真挚的情感为特点,歌词真实感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曲调优美:山西民歌的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表现出山西人民的勤劳善良和豪放热情。
3. 生活题材广泛:山西民歌的歌词内容涉及农村生活、家庭琐事、社会风情等,反映出山西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4. 传承延续:山西民歌的传承延续是其独特的特点,它通过口口相传、世代传承的方式,使得山西民歌从古至今一直在山西大地上传唱不衰。
山西民歌的种类繁多,包括山西快板、山西塞北坊、山西民谣等多种形式,不仅在山西地区广为流传,而且还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和推崇。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6c967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0.png)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山西左权民歌是中国山西省左权县地方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流传于左权县境内的各个乡镇,是山西省地方音乐文化的瑰宝。
山西左权民歌具有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现形式,在当地乡村中广为流传,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对山西左权民歌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历程、特点和文化价值。
一、发展历程山西左权民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左权县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行宫之一,该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左权民歌是在这样的历史沉淀下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的。
据传统的口头史料和文献记载,左权民歌的流传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左权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左权民歌大多是在农村和乡村中传唱的。
在农耕生活中,左权民歌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寄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左权民歌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下,左权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得以延续。
二、特点1. 旋律优美:左权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婉转悠扬,节奏轻快欢快,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大多数歌曲都配有简单而富有韵律感的伴奏,通过人声和器乐的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
2. 歌词深刻:左权民歌的歌词大多是描述人们生活中的琐事、感情与思想,并且贴近人们的生活、喜怒哀乐。
歌词简单而抒情,诙谐而真挚,往往反映出乡村民众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3. 表现形式多样:左权民歌不仅仅是口头传唱,还包括舞蹈、器乐、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
在各种社交和宗教仪式中,左权民歌也会随之而出现,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文化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左权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目、比赛、展览等活动,可以向广大公众传达左权民歌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89ea2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6.png)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山西左权民歌是指流传于山西省左权县地方的一种以民间语言、民间音乐为载体的歌曲。
左权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歌坛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下面将从左权民歌的历史渊源、歌曲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对左权民歌进行综述。
一、历史渊源据了解,左权民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山西左权县曾经是中原歌舞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为左权民歌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渊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左权民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山西省乃至全国民歌中的一种瑰宝。
二、歌曲特点1. 表达方式多样左权民歌以其多样化的表达形式而著称。
歌曲的形式有牧歌、祷歌、古歌、山歌、对口相声等多种形式,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这些歌曲以简短清晰的语言和旋律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使得左权民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2. 歌词内容丰富左权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歌词中既有赞美家乡的情感,也有对爱情、友情的讴歌,更有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反映。
这些歌词质朴真实,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音乐风格独特左权民歌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当地的音乐元素和民间舞蹈,充满了浓厚的山西特色。
旋律简单朴实,韵律清晰明快,富有激情和活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三、文化内涵左权民歌作为山西民歌中的一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歌曲反映了左权县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展现了左权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念。
左权民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代表了山西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保护传承由于现代生活的变化和文化传承的困境,左权民歌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左权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左权县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他们成立了左权民歌研究团队,组织专家学者对左权民歌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文化交流和培训活动,搭建了传承和发展的平台。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d91f5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b.png)
山西左权民歌综述山西左权民歌是山西省左权县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劳动的产物,反映了当地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左权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左权民歌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特色主题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历史渊源左权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它是当地古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权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资源富饶,是中国优秀的农业县。
左权民歌最早诞生于这片土地上,其起源与当地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密不可分。
左权县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或者在节庆活动中,都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演变,左权民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了当地人群传承和弘扬的文化形式。
二、表现形式左权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对口传唱、对歌、哼唱等。
对口传唱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形式。
左权民歌的曲调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朴实真挚,内容丰富多彩。
在演唱过程中,歌者通常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左权民歌的传唱对象不仅限于成年人,还包括儿童、青少年等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展现了其广泛的传播范围和受众。
三、特色主题左权民歌的内容主题多样,涵盖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
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歌曲较为普遍,反映了当地农民对自然的感激与依赖。
左权民歌还涉及到爱情、家庭、友情、劳动等方方面面的主题,如《描写炊烟》、《丢了草鞋》、《子邦我爱你》等等,每一首歌都表达了人们的真挚情感和真实生活。
左权民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苦难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人们内心世界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四、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左权民歌作为当地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早已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
左权民歌在传承方面采用的最主要方式是口口相传,由前辈传给后辈,代代相传。
左权民歌在当地的节庆活动、婚丧嫁娶等场合中也被广泛地演唱,成为了当地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走绛州》音乐教案
![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走绛州》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d2bce284ac850ac02422c.png)
五年级上册《走绛州》音乐教案教学过程:一、走进山西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感受山西民歌的魅力。
2. 山西民歌的简介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流传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这些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
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是什么样的人文历史塑造了山西如何深厚的文化内涵呢?让我们一起感受。
(出示山西风土人情的照片)4. 在《黄河船夫曲》中引出《走绛州》二、感受山西歌曲《走绛州》1、听听《走降州》♪你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生:一根扁担……♪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欢快、稍快2、说说《走降州》“降州”是古称,在山西省,现在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
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到超市去买或到商场去买,甚至可以坐在家里,足不出户网上淘宝。
可是那时侯高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降州去。
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降州”的说法。
所以《走绛州》又叫《一根扁担》。
3、学学挑担子走路师:你们挑过扁担吗?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
师:来,编几句最简单的歌词记住这个动作(记住动作和初步感受节奏性)(师生合作)(编词:左肩挑,右肩挑,换个肩再挑一挑。
虽然担子沉甸甸,我们心里乐淘淘)三、歌唱山西1、着重感受,解决难点师:这首民歌塑造了一个肩挑扁担到绛州的农民迈这轻快的步伐,一路笑声歌声的乐观的形象。
同学们注意歌词,你觉得哪些词最具动感、形象。
▼▼▼▼▼▼▼▼>5 i 5 i | 5 i 5 i | 5 2 1 | 2—|软溜软溜软溜软溜溜呀哈嘿这句音比较高,不能叫喊,说一说,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8fee377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4.png)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人说山西好风光》熟悉的曲调响起,悠扬、古朴的调调,映衬着火红的灯笼,仿佛在灰墙黑瓦的“山西古城”中游走,仿佛歌声带着人穿越时空,来到了那祖祖辈辈晋商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康衢童谣》:“立我庶民,莫匪水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等,相传都是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
此外,《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
山西有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
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和套曲。
民歌种类介绍(一)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
山西的山歌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直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3)山歌的歌词一26■文 顾晨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做甚唱甚,想甚唱甚,”因而感情真挚、朴实;(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
山西的山歌因地而异有不同的名称,如“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
“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包括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宁武、静乐、兴县、临县、柳林等各县。
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
过去在这些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那些正在山坡上从事劳作的农民、那些手持羊铲正在放牧羊群的羊倌、那些正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赶着牲灵的脚夫或三五成群背着铺盖去“走西口”的人们,面对旷野引亢高歌,“学会唱曲解心宽”。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efe7bb7c1cfad6195fa750.png)
山西民歌[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就有传录,如《击壤歌》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南风歌》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的描述。
《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
山西百余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可谓千姿百态、种类繁多。
一般认为,山西民歌有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和曲调优美三大艺术特点。
千百年来在民间世代相习,广为传唱,仅流传下来的民歌就有一万余首,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成为三晋大地上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
山西民歌在我国音乐宝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毛泽东同志在《 __论》这部光辉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继承和挖掘传统文化、弘扬民间音乐艺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多年来我们在运用山西民歌教学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认真分类选材:山西民歌有着丰厚文化积淀,体裁广泛,各类多样。
我们将其大体分为《山歌》、《号子》、《小调》、《套曲》等四个不同的种类,每个种类都有优秀的代表曲目,例如:1、山歌类:“小曲”“开花调”“卷席片”等。
“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称吕梁山,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势,主要分布在左权、河顺、武乡、襄垣各县。
“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则叫“爬山调”。
2、小花戏类:产生于明末清初,主要是左权花戏,如流传于山西太行山一带的《桃花红、杏花白》、《卖扁食》、《摘花椒》。
3、号子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我号子,其中又分为“打夯号子”和“打我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如《打蓝调》、《推船号子》。
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声现象问题求解含答案
![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声现象问题求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585f1a960590c69fc37618.png)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
如图是某歌手在台上演唱晋北河曲民歌《走西口》的情景,关于歌手的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歌手停止演唱时麦克风还会传出她的歌声B.歌手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台下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D.优美的歌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答案】C【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音调;(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详解】A.歌手停止演唱时,即声带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则麦克风不会再传出她的歌声,故A 错误;B.歌手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台下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故C正确;D.歌手们动听的歌声,如果影响了他人的休息或学习时,就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 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
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写出一种)【答案】逐渐减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传递声音的介质变少,所以将会发现声音逐渐变小;[2]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3]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声音通过上方的固体传声,或空气抽不干净。
3.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和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点.【答案】长度 a b A B【解析】【分析】【详解】(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有关,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两者的粗细和张力相同,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该控制他们的长度和张力相同,满足该条件的是a和b两弦线.(2)按住AC两点比较,按住A点时弦较短,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A,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C按住BC两点比较,按住B点时弦较粗,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C,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B,所以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4.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如图 1 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 10m 间的通话,说明了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 2 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 a、b、c或d).②若选择琴弦 a 和 b,则是为了研究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 a、b、c 或 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答案】固体能传播声音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不能 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ac【解析】【分析】【详解】(1)土电话通过细绳连接,所以能说明固体能够传声.(2)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3)棉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时,声音就不能传到听者耳朵里.(4)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只有长度不同的两根线,所以选ad.琴弦 a 和 b只有粗细不同,所以研究的是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选择 c 和 d 进行研究时,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控制变量.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可以选择琴弦ac.5.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1)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2)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3)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4)图⑤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的关系.(5)图⑧实验说明:________.【答案】②⑥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转化放大法音调的高低与频率声音具有能量【解析】【分析】【详解】①钟罩实验探究的内容为声音传播的条件;②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③水中敲击石块能听到声音,探究的是水能否传声;④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⑦探究的是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⑧探究的是声音与能量的关系;故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②⑥;在图①中向外抽气,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图④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动幅度不同,因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放上纸屑将其振动放大,故称为转化放大法;在图⑤中用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由于运动快慢不变,即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快慢关系;在图⑧实验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山西民歌的解读
![山西民歌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ee553763b3567ec102d8adf.png)
山西民歌的解读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
山西各地的民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其形式风格多样化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山西民歌艺术风格题材体裁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
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
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
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
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
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
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
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
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等。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69e37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d.png)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素有“云岭飞歌、天行乐舞”之美誉。
山西民歌作为山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山西人民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产物。
山西民歌自古以来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发出来,并在不断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山西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山西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山西的古代民歌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山西的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描写民歌的诗作,其中“岳阳楼记”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黑水翦爣、白水翦芦、歌声千里、不绝于耳”,就是对山西古代民歌的生动描述。
这些描写反映出古代山西民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传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民歌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古代,山西的民歌主要以抒发农民劳作、生活感情和忧乐情怀为主题,体裁多样,如牧歌、挽歌、山歌、套歌等。
这些民歌以简单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山歌是山西民歌的一种独特形式,多以田园风光、生产生活和爱情婚姻为题材,如《白毛女》、《茉莉花》等经典歌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从古代到现代,山西民歌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推进。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山西民歌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部分传统的歌曲被认为是封建思想的象征而被禁止传唱。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山西民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有了新的题材和创作手法,还积极融合了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
同时,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山西民歌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传统和现代、地方和国际间寻找到了新的出路。
山西民歌的传承路径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家庭传承。
在山西农村,很多农民在生活中都会唱一些小调,这些小调传承了很多古老的民歌风格,成为山西民歌传承的一个渠道。
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838e5cb3cc7931b764ce159c.png)
山西民歌山西地处华北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全省总面积十五万多平方公里,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的传说。
悠悠五千年大中国,最古老的三大君王,他们统统崛起于原始农耕社会地肥水美的所在,山西的晋南地区。
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这里有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战国时的编钟、编器。
在侯马出土的东周时的晋国铸铜作坊中,还发现有铸造编钟的陶范(模子)。
这些都说明山西音乐的发展是比较早的。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击壤歌》)译文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
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
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
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这首歌谣的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者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劳动生活。
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
生活简单,无忧无虑。
后两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述的是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
自己凿井,自己种地,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最后一句抒发情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句诗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8080c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山西人民的智慧和感情。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山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以保护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山西民歌的历史渊源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们早在古代就已经形成并得到广泛传唱。
山西位于中国北方,地处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山西民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农耕文化区,人们在劳作之余,常常以歌声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为山西民歌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在山西省内的各地区,山西民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晋南地区的山西民歌节奏感强烈,歌词朴实真挚;太行山区的山西民歌则充满了革命斗争的纪实性,激昂豪迈;岳西地区的山西民歌则表达了对土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些不同地区的山西民歌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山西民歌画卷。
二、山西民歌的传承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山西民歌的传承现状并不容乐观。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山西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难。
许多青少年对山西民歌缺乏兴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较少,这使得山西民歌的传承面临很大压力。
一些老年歌唱艺人逐渐离世,他们是山西民歌的主要传承者和保护者,他们的离世使得山西民歌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一些商业文化的冲击也给山西民歌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商业化的包装和市场营销破坏了山西民歌的原汁原味,使得一些商业化的山西民歌更像是一种娱乐产品,而非传统的山西民歌。
这些现实的问题使得山西民歌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山西民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传承。
应该加大对山西民歌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山西民歌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民歌音乐会、举办山西传统文化节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西民歌,从而增加对山西民歌的关注度。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89892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4.png)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将从历史渊源、传承路径和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一、历史渊源山西民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山西地处中原腹地,受到了中原民族的影响,并且与周边各民族长期交流,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
据史书记载,山西地区的民歌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所记载,可以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数千年。
古代山西地区的人民在劳动、生活和婚嫁等方面创造了大量的民歌,这些民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状态,也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西地区经历了明清两代的文化繁荣期,尤其在佛教文化、戏曲发展、诗歌创作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都对山西民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山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承路径山西民歌的传承路径主要包括口耳相传和书面传承两种方式。
在古代,山西民歌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老一辈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歌唱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传承给后人,形成了悠久的传统。
山西民歌也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关注,一些著名的文人诗人将山西民歌进行了整理、记录和收集,从而保存了大量的珍贵的山西民歌作品。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山西民歌的传承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一方面,一些文化机构和研究者开始对山西民歌进行系统地整理、保护和传承,通过录音、文字记录、研究等方式将山西民歌留存下来;一些音乐学院和艺术团体也开始对山西民歌进行演绎和传播,使其走出山西大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三、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山西民歌在当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在挑战方面,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对山西民歌的了解和传承有所欠缺,使得山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难题;一些商业化的综艺节目对山西民歌的传承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得山西民歌在传播过程中失去了一定的纯粹性。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3a501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7.png)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1. 引言1.1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山西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山西民歌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传承上的困难和挑战。
探讨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山西民歌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传承方式、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系统分析与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山西民歌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为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山西民歌的发展轨迹和传承路径,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只有深入挖掘山西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使之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弘扬。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山西民歌的历史沿革山西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山西民歌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至古代,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据考证,山西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而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民歌体系。
明清时期,山西民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明显的各种类型民歌。
在近现代,山西民歌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尤其是20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山西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都对山西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山西民歌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山西民歌的历史沿革是一个渐进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不仅反映了山西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民歌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山西民歌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民歌的特点简析
![山西民歌的特点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fad27e8e9951e79b892794.png)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 , 式多种多样 。如把 全省各 形 地 的民歌从 体裁 上加 以区分 , 大致 可归纳为五大类 : 山歌 、
号子 、 调 、 歌 、 曲。 小 秧 套 1 . 。 歌足 指 适 于 劳 动人 民在 L州 田野或 崖 衅 、 山歌 山 I 1 场 院随 时 可 唱 的一 种 短 歌 。 歌 的特 征是 : 式 短 小 、 纯 , 山 形 单 一
三山西民歌在艺术风格上的特征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要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
21 0 1年 0 9月
翟 河 学 刊
这类 民歌 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 史上 的英雄人物 , 或那
些在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引起共 鸣的历史故事 。如 《 三
开花调是流行在 太行 山 区的一种 山歌形式 。其 中 以
“ 左权开花调” 为出色 。因“ 最 开花调 ” 歌词 的 句 常以“x x 开花” 为起兴 , 旬点 题 , 下 因而 当地人把这 种形 式的 山歌统
Heh o r a ieJ un l
Se .01 p2 1 S ra . . 9 e i lNo 1 NO 0 70
总 第 1 0期 第 0 7 9期
山西民歌的特点简析
⑥ 卫 华
(【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1 太 原 0 00 ) L西 J J I 30 6
【 摘 要 】山西民歌有 着悠久的历 史, 国最早 的诗歌 总集《 我 诗经》 中的《 唐风》 魏 风》 和《 大都是 产生、 流传
山西民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西民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e8c5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4.png)
山西民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民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承载着地域性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歌资源。
本文将对山西民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山西民歌的发展现状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这里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民歌。
山西民歌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域性特色突出:山西地处华北地区,民歌中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由于山西处于黄河中游地区,民歌中常常以黄河为背景,歌颂黄河风光和人民奋斗的精神。
2. 歌词深沉含义丰富:山西民歌多以爱情、劳动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为主题,歌词中融入了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通过朴实的语言,山西民歌能够触动人心。
3. 乐器配器独特:山西民歌常常伴奏着特色鲜明的乐器,如笛子、板胡、布鲁科琴等。
这些乐器的音色独特,能够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然而,山西民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传统特色逐渐淡化: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全球化,使得传统形式的民歌面临着淡化和遗忘的风险。
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年轻人对于山西民歌的兴趣逐渐减弱。
2. 缺乏保护和传承机制:山西民歌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困境。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传承系统,许多老一辈的民歌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也较少,导致山西民歌的传统形式和技艺面临断代危机。
二、山西民歌的未来趋势尽管山西民歌面临着一些困境,但仍然有机会迎来发展的曙光。
以下是几个未来趋势的分析:1. 文化产业转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和规划,将山西民歌与旅游、文化艺术等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山西民歌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2. 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山西民歌需要创新,并与时下的音乐流派进行结合。
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现代乐器,让年轻人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保护与传承的加强:山西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和传承项目。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4b861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8.png)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探讨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与山西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农耕文化深厚。
农民在劳动中创作了大量的歌曲,表达了他们对土地、生活和社会的感悟和情感。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还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山西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熏陶,这也为山西民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与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山西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战乱的时期,这些不利的因素对山西民歌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实施,山西民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这也为山西民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也为山西民歌的传承创造了更广泛的宣传和表演平台。
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山西民歌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山西民歌的关注和宣传,形成社会共识,让山西民歌真正成为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山西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积极贡献。
山西民歌调研报告
![山西民歌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c7b6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7.png)
山西民歌调研报告简介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山西民歌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力。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山西民歌的独特之处,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调研背景山西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大规模都市化和现代音乐流行的冲击下,山西民歌面临着丧失传统、沦为边缘艺术的危机。
因此,对山西民歌进行调研并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目的1.了解山西民歌发展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2.探究山西民歌的独特音乐特点。
3.分析山西民歌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存在问题。
4.提出保护和传承山西民歌的措施和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专家学者以及收集文献资料等。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旨在全面了解山西民歌的真实情况。
调研结果1.山西民歌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从最早的山西皮黄调到现代的山西花鼓调,山西民歌的形式和曲调多样且独特。
2.山西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包括独特的调式和节奏,丰富的唱法和表情,以及传统的乐器伴奏等。
这些特点使得山西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魅力。
3.尽管山西民歌在山西地区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社会对山西民歌的关注度不高,年轻人对其兴趣缺乏。
4.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民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文化教育力度,增加山西民歌的宣传和推广,引导年轻人对山西民歌的关注,并支持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
结论山西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现代音乐的冲击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使得山西民歌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民歌,我们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推广山西民歌,并提供支持给热爱山西民歌的专业音乐人才。
山西民歌是珍贵的艺术遗产,我们有责任传承和保护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西民歌。
只有这样,山西民歌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山西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
![山西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73b17a650e52ea55189892.png)
山西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内容摘要】山西原生态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地理、经济、人文、语言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是勤劳的山西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但其在流行、美声、民美等唱法的冲击下几近失传消亡。
随着近几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设立原生态唱法组,使得更多的音乐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一“原汁原味”的音乐形式。
【关键词】山西原生态民歌艺术特征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通过实践,经由口头传唱而来的,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反映及情感的表达。
它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就原生态而言,即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歌手、原生态表现等多种含义。
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原生态这一唱法的提出,一些原生态歌曲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原生态唱法的民歌手。
就原生态歌唱而言,它作为民歌和唱法的定语,大抵可以理解为“以口头方式传播于特定的民族、地域社区以及传统习俗生活中的民间歌唱。
除了特别强调风格、唱法要求是‘原生’外,歌唱环境也需保持其原本的状态”。
①山西原生态民歌,是由山西本土的原生态歌手使用山西地方方言演唱,运用山西特有的演唱技巧,演唱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歌曲,这种演唱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山西味道。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山西原生态歌唱的艺术特征。
一、语言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地方言一地情”。
原生态歌手在演唱本地域民歌时,往往运用方言才能更贴切地表现本地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色。
山西原生态歌手在演唱时也不例外。
1.运用叠字叠字是山西原生态民歌语言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叠字的运用生动而形象地烘托出歌曲内容,增强山西原生态歌曲的趣味性和乡土性,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桃花红,杏花白》)。
“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个谁”(《那是个谁》)。
2.运用衬词衬词通常是一些语气助词,如得儿、哎、嗨、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
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
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
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
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
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
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
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
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等。
二、山西民歌体裁的分类山西民歌品种繁多,形式多种多样。
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体裁:1.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
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
(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抒发自己的感情。
(3)歌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
(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等,其名称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2.号子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
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统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
因而具有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特点。
3.小调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
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行。
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也有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还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热烈欢快的娱乐性歌曲,以及幽默、风趣的诙谐歌等等。
如《绣荷包》《姑嫂挑菜》《秋香哭婆婆》《闹元宵》《高高山上一骨嘟蒜》《抓跳蚤》等。
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四句式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4.秧歌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其中特点较为鲜明的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祁太秧歌。
山西还有许多“地秧歌”。
如“汾阳地秧歌”“曲沃地秧歌”以及其他民间歌舞形式,如晋东南的“花篮灯”“九莲灯”、晋南的“花鼓”“打花棍”等等。
这些民间歌舞形式,都是以舞蹈为主,歌曲伴唱为辅的形式进行演唱。
5.套曲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
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minzuyinyue/2009/0621/lw200906211251436989.html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规律。
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
三、山西民歌在艺术风格上的特征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如:河曲、保德、偏关一带的民歌,其艺术特色是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因此听起来有塞上高原的那种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而且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
左权民歌是自成脉系的,它的格调不同于山西任何地区的民歌。
一般说来都显得比较清新、柔媚。
左权民歌有不少“三拍子”情歌,这是其他民歌中所没有的。
祁县、太谷民歌,还有寿阳、太原民歌,由于这一带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再加上近代社会商贾流行,所以这儿的民歌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为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板,乡土习俗气味较重。
山西民歌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各地所处的环境、经济、文化、语言及风格习惯的不同决定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山西人民的生活和历史。
它今后仍将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随着人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而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河曲位于晋西北黄河中游的拐弯处,西望陕西,北接内蒙,是“鸡鸣三省”的地方。
在解放前,河曲人民的主要谋生手段是“走西口”、“跑河路”。
因此,在这种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生活中,积淀下了许多动人的民歌,被称为“民歌的海洋”。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有许多作曲家和理论家们都对河曲民歌进行过实地的采查工作。
其中1953年由晓星带队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的八位音乐工作者对河曲县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采风,共搜集了四百多首民歌曲调,四千余首歌词。
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开展了全国性的民间音乐集成整理工作,再次对河曲民歌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
发展到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河曲民歌的实际情况成为音乐学者关心的问题。
对河曲民歌现状的了解,以及造成现状的原因,也就成为了文化艺术科研领域一项重要的课题。
河曲民歌现状调查及其成因的研究,对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对民间艺术生存、发展的影响和对民间艺术本身形成、生存、发展及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当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对保护工程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和事例,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
河曲民歌包括山曲、小调和劳动号子。
山曲属汉族民歌山歌类,最具代表性。
小调在河曲数量较少,大多成为“二人台”的演唱曲调,劳动号子在河曲包括船工号子和作坊号子——打蓝调。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以山歌、小调及劳动号子为重点,在调查中主要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四种方法,以能够了解到在不同年龄、性别、家庭、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实际流传情况。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将调查的真实数据与前人所做的内容资料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得出能支持本论文的最有力的实际论据。
民歌是方言的夸张,方言土语、野嗓子、环境声加旋律才是真正的民歌。
所以,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存在,与文化心理相关的歌词,在民歌的表达中不可或缺,它同样传递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根不深则叶难茂。
山西方言是中华民族语言当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系,是一座蕴藏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宝库。
方言学家李荣先生曾经说过:“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丰富。
”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的山西民歌根植于山西方言的沃土,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一字一句、一腔一调,几千年来,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因此而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夜深人静一个人听时,你绝对能感受到一个民族最真实、最底层的呼喊,你要掉眼泪的”。
在今天,要想了解最淳朴地道的山西方言,还是要去听一听生动的山西民歌。
篇幅短小、抒情性强的民歌是诞生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其产生的背景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地域人们的气质、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
山西地处华北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大部分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但正是这样恶劣、低下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给山西民歌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面对着生活中的艰辛和难离的故土,吼唱便成为世代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民的唯一抒发方式。
通过对山西民歌歌词的咀嚼,可以从中窥探到一些山西方言的特点,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这种古老方言的古朴韵味与丰富的表现力。
一、叠词的大量运用叠字在我国古代的歌曲中就有应用,在现代汉语中,叠词的运用主要是在形容词方面,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表示了程度的加深,有强调的作用。
而山西方言中的叠词原本就特别多,不仅形容词可以叠用,就是动词、名词、量词等也可以重叠使用。
这些叠词一方面是从古代民歌中沿袭下来,另一方面是民间口语的提炼,虽然这些词在叠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但最终都能传达出更加生动而丰富的意义。
山西方言的音韵特点直接影响着山西民歌的旋律、节奏等表达,以上例句中的叠词都是人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日常生活话语,极富山西特色,它们叠出了劳动人民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形象丰富,淳朴生动,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真切地抒发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同时使得歌曲节奏、旋律跳荡激越,曲调流畅优美,浓厚的山野风味动人心扉。
二、即兴性淳朴的乡亲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面对单调贫乏的生活,他们在繁重的劳作之余,以各种各样即兴创作的民歌作为精神的调味品,在困境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乐趣。
他们质朴的歌声,黄土高原的“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感情和思想是人类灵魂的一对孪生姐妹,交流思想的过程有时候也就是抒发感情的过程。
人们把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娱人娱己,‘抒发感情,娱乐生活’也就成了人类创作民歌的原初动力。
”山西民歌歌词的即兴性不仅表现在题材方面,也表现在用词方面。
(一)取材的即兴性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因而感情真挚、朴实。
民歌具有相当强的传承力,其作者和传唱者都是劳动人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劳动人民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做甚唱甚,想甚唱甚”,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其主题更是涉及世情风物、爱情婚姻、社会斗争等多个方面,不仅抒发感情,而且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很少带有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