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令滇,黄剑眉,周钰,周敏,徐中亚,田哲,施世鸿,陈冰,郭金川,张珏,杜翔宇,卓刚新
申请号:CN202111454655.2
申请日:20211130
公开号:CN114053632A
公开日:
2022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储能设备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储能装置包括本体,以及安装于本体内的气体灭火装置、液体灭火装置、检测模块以及控制器,本体内设有若干电池模块;液体灭火装置包括进液管和至少一个与进液管连通的分支管道,各分支管道设于电池模块的外周,各分支管道上间隔设有若干出液口,各出液口朝向电池模块;气体灭火装置、液体灭火装置、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储能装置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火灾发生信息,将火灾发生信息与火灾发生阈值相比,以判断是否启动气体灭火装置和液体灭火装置以对电池模块进行灭火,采用前期气体灭火与后期液体灭火相结合,可高效灭火、防止复燃、结构简单、提高了本体的火灾控制能力。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科学城天丰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储能集装箱制作说明

储能集装箱制作说明1. 准备材料
- 标准集装箱(20或40英尺)
- 锂电池组或其他储能电池
- 逆变器
- 电力管理系统
- 通风和冷却系统
- 绝缘材料
- 电线和连接件
2. 集装箱改造
- 清理和除锈集装箱内部
- 安装绝缘层,防止电池组接触金属外壳
- 切割集装箱侧面开口,用于安装电池组
3. 电池组安装
- 根据电池组尺寸规划布局
- 固定电池组,确保稳固
- 连接电池组串并联电路
4. 电力管理系统集成
- 安装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 设置电力管理系统,监控电池状态和功率输出 - 连接储能系统与外部电网或负载
5. 通风和冷却系统安装
- 设计通风管道,确保电池组散热
- 安装风扇和温控装置
6. 电路连接和测试
- 连接所有电路,包括电池、逆变器和管理系统
- 进行充放电测试,检查系统运行状况
7. 外观装饰(可选)
- 对集装箱外观进行喷漆或包装
- 添加标识和警示标志
8. 运输和部署
- 储能集装箱可通过标准货运方式运输
- 部署时连接电网或负载,并启动系统
以上是储能集装箱的基本制作流程,具体的设计和参数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在制作过程中,请确保遵守相关的电气和安全规范。
热电储能装置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热电储能装置的原理与研究进展热电储能装置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储存的装置,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推动,热电储能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热电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热电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热电储能装置利用热电效应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能将电能储存起来,以实现能量转换和储存。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热能收集和转换。
热电储能装置通过吸收热源(如太阳能、余热等)中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借助热电材料,如热电转换材料或热电元件。
接下来,电能调控和储存。
将转化得到的电能通过电路进行调控和储存,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在储能方面,热电储能装置可以借助于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设备进行电能的长期储存。
最后,电能释放和利用。
根据需要,储存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路进行释放,以供应电力需求。
这样就实现了热能到电能的转化和再利用。
二、热电储能装置的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热电储能装置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1. 热电材料的优化:热电材料是热电储能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装置的转换效率。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高效的热电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混合材料等。
通过改良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提高装置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2. 器件设计与优化:热电储能装置的器件设计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热电元件的结构和工艺,提高了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纳米结构设计可以增强材料的热电性能,而采用多层结构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3. 系统集成和化学储能:除了热电材料和器件的改进,研究人员还致力于热电储能装置的系统集成和化学储能技术的应用。
系统集成可以提高装置的整体效能,并降低成本。
化学储能则可以实现电能的长期储存和快速释放。
4. 应用领域的拓展:研究人员还在将热电储能装置应用于新领域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能源场站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新能源场站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新能源场站的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新能源场站与传统燃煤发电厂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风能和光能为主的新能源源源不断地变化给电力网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中,储能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场站中储能容量的配置方法以及其装置与流程。
首先,新能源场站中储能容量的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这决定了储能系统需要具备高容量、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的特性,以应对短时间内能量波动的需求。
2. 储能场站的发电特点,不同的发电特点需要不同的储能容量。
比如,风电场站需要更大的储能容量来应对其能源波动。
3. 电力市场的需求,作为新能源场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能还需要考虑市场的运营需求,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储能容量的配置需综合上述因素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储能装置是储能场站的核心组成部分。
常见的储能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1. 蓄电池储能。
这是最常见的储能技术之一,具有低成本、长寿命、可靠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储能容量比较小的问题。
2. 压缩空气储能。
该技术通过压缩空气并将其保存在储气罐中,需要其释放时直接通入发电机中进行发电。
其优点在于储能容量大,但需要占用较大空间。
3. 燃料电池储能。
将氢气在燃料电池中进行发电,其优点在于发电效率高,但制氢成本较高并需要解决氢气的存储问题。
综上所述,不同的储能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最后,新能源场站中储能容量的配置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储能容量的需求:该步骤主要根据场站的发电情况、市场需求等来确定所需的储能容量。
2. 选择储能技术:在确定储能容量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储能技术的优缺点来选择最适合场站的储能技术。
3. 设计储能系统:根据场站实际情况,进行储能系统的设计工作,包括系统的分布、连接方式等。
一种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1950ac92f46527d3250ce0a1.png)
专利名称:一种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波
申请号:CN201210363336.5
申请日:20120926
公开号:CN102881464A
公开日:
201301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以活性炭为活性物质;导电炭黑或导电石墨或二者混合物作为导电剂,在混合机中干混;步骤2,将混合料在造粒机中喷入稀释后的PTFE乳液,造粒;步骤3,将造粒后的物料过筛分机;步骤4,将筛分后的物料经螺旋进料器放入辊压机中,经多次加热辊压成为自支撑膜片;步骤5,将铝箔集流体涂布导电胶,在导电胶未干燥前与自支撑膜片贴合,并且烘干得到电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包括本发明制作的电极。
并具体公开了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电极片具有压实密度高、容量大、内阻小和更好的寿命特性。
同样制备的储能装置也具有类似效果特征。
申请人:成都芝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6103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同旺路86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伍见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机械工程中的储能装置设计与优化

机械工程中的储能装置设计与优化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储能装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无论是汽车行业中的电动汽车,还是航空航天业中的无人飞行器,储能装置都是使其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部件。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储能装置设计与优化。
储能装置的设计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在设计储能装置时,工程师需要考虑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是指储能装置所储存的能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一个理想的储能装置应该能够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储存更多的能量。
例如,电动汽车需要有足够高的能量密度,以便电池组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足够的能量来支持车辆行驶。
因此,在储能装置的设计中,工程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提高能量密度。
其次,储能装置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充放电效率。
充放电效率是指储能装置在能量储存和释放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
一个高效的储能装置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例如,通过减少电池内阻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充电控制算法,减少充电时的过剩能量损失。
因此,工程师在储能装置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充放电管理等多个因素,以提高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效率。
除了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储能装置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
因为储能装置储存的能量可以是非常巨大的,一旦失控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因此,工程师需要设计合理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电池组设计中,需要采用防火材料和过充、过放保护装置来确保安全。
此外,还需要对储能装置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并保持稳定的性能。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储能装置的寿命。
储能装置的寿命是指其能够持续工作的时间。
对于某些应用领域来说,储能装置的寿命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无人飞行器的储能装置需要具有较长的寿命,以保证其在任务期间能够持续供电。
为了延长储能装置的寿命,工程师需要选择材料和设计结构,使其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循环充放电过程。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储能装置设计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储能装置设计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或磁场将能量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技术。
这种技术有望在许多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在储能装置设计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储能装置设计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储能装置设计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或磁共振原理来实现能量的传输。
具体来说,一个发射器产生高频电磁波或磁场,而一个接收器则通过感应或共振来收集能量。
这种设计可以使储能装置免于使用传统的电线连接,从而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与传统的储能装置相比,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设计具有几个显著的优势。
首先,无线能量传输消除了对电线连接的依赖,因此可以使装置更加紧凑和便携。
这对于电动车、移动设备和医疗设备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无线能量传输可以提供远距离的能量传输。
这意味着储能装置可以离开电源,从而更好地适应一些特殊环境,如水下、空中或其他无法铺设电线的地方。
此外,由于无线能量传输的高效性,这种设计还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从而提高装置的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储能装置设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它可以用于电动车的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使电动车免于使用充电线,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方式。
另一方面,无线能量传输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和移动设备。
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可以通过与发射器的配对,实现无线充电,提供更便利的充电方式。
此外,无线能量传输还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
例如,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用于听力助听器、心脏起搏器等设备,使其免于使用电线,提高设备的可携带性和舒适度。
当然,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储能装置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能量传输的效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其次,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无线能量传输过程中,人们需要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高效能储能装置设计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高效能储能装置设计概述: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动力系统,而动力系统的高效能储能装置设计,则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一、背景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储能装置,主要指的是电池组。
目前常见的电池组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在设计储能装置时,需要考虑到储能装置的理论能量密度、实际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以及成本等因素。
高效能储能装置的设计,旨在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
二、理论能量密度理论能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理论最大储能量。
在设计高效能储能装置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能量密度,提高储能装置的整体效能。
目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成为了电动汽车中比较常见的储能装置。
三、实际能量密度实际能量密度是指储能装置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能够释放的有效能量。
在设计高效能储能装置时,需要兼顾理论能量密度和实际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充放电效率,因此在电动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安全性在设计高效能储能装置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电池的过充、过放、温度过高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池的损坏甚至爆炸。
因此,合理的电池系统设计以及有效的电池管理系统是确保电动汽车安全运行的关键。
例如,可以采用多级保护电路,用于监测和控制电池的工作状态,以及进行电池的温度控制。
五、寿命电池的寿命是指其循环次数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寿命长的储能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营成本。
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在设计高效能储能装置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控制电池的充电和放电速率,避免过放和过充;合理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避免过高温度损害电池。
六、成本高效能储能装置的设计必须考虑成本因素。
目前,电池的成本较高,会对电动汽车的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储能装置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生产规模以及材料成本等因素,以提升电池的性价比。
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电力系统的大规模集中化运行模式逐渐不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储能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调节工具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是指根据电网的需求和特点,确定适当的储能系统容量,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调频、削峰填谷和备用等功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一、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方法:(一)规则法:规则法是根据电网负荷特点和储能系统技术参数,通过经验公式或规则进行配置的方法。
以电力调频为例,常用的方法有根据调频容量系数和负荷率计算的静态法,以及根据负荷特点和调节时间计算的动态法。
静态法常用于小规模储能系统,动态法常用于大规模储能系统。
(二)传输网模型法:传输网模型法是将储能系统视为电力传输网的一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模型仿真,研究传输网上的潮流、损耗、电压和频率等问题,从而确定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
该方法需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优化方法:优化方法是指利用数学优化理论和算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优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等。
该方法能够在考虑多个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的情况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装置:(一)电池储能系统: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储能装置,常见的有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
电池储能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响应、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电力调频、削峰填谷和备用等应用。
(二)机械储能系统:机械储能系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机械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储能装置,常见的有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等。
机械储能系统具有高效率、长寿命、低环境影响等优点,适用于削峰填谷和备用等应用。
(三)储热系统:储热系统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能转化装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储能装置,常见的有水热蓄能、蓄冰系统等。
风力发电储能装置工作原理

风力发电储能装置工作原理
风力发电储能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电力系统的能量平衡,通过将风力发电的过剩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这种技术有助于平衡电网的负荷,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风力转储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风力发电的过剩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这可以通过储能装置,如电池组或超级电容器来实现。
当风力发电的功率超过电网的负荷需求时,多余的功率将被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此外,风力发电储能装置还包括飞轮储能、抽水蓄能、液流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器、超导、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形式。
飞轮储能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飞轮转动的动能,并且长期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飞轮转动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供给电力用户使用。
抽水蓄能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水从下池水库抽到上池水库,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上池水库的水发电。
超导储能系统是利用超导线圈将电磁能直接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电磁能返回电网或其它负载的一种电力设施,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蓄能技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风力发电储能装置的资料以获取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一种移动式便携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移动式便携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制作移动式便携储能装置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选取储能装置类型首先,需要确定所要制作的移动式便携储能装置的类型,例如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不同类型的储能装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类型。
步骤二:设计电路和外壳根据选取的储能装置类型,设计相应的电路和外壳。
电路设计要考虑充电、放电、保护等功能,确保电能的高效利用和安全运行。
外壳设计要考虑便携性和耐用性,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操作和携带需求。
步骤三:采购原材料和元器件根据设计需求,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和元器件。
包括电池、电路板、外壳材料、电缆、连接器等。
在选购材料时要注意其品质和性能,确保制作出的便携储能装置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步骤四:组装和焊接根据设计和采购的材料,进行组装和焊接。
首先,将电池、电路板和其他元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局和固定。
然后,使用焊接工具将电池和电路板进行连接,确保电能的传输和控制。
步骤五:调试和测试组装完成后,进行调试和测试。
首先,对电路进行电性能测试,包括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
然后,进行充放电测试,验证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安全性测试,确保储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过度放电、过热等安全隐患。
步骤六:优化和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和使用反馈,对制作的便携储能装置进行优化和改进。
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功能模块,如USB接口、LED显示屏等,提高用户体验。
也可以通过选取更高容量的电池、更高效的电路等,提高储能装置的性能。
步骤七:生产和质量控制在进行大规模投产之前,需要建立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制定生产计划,确定生产线和工序,培训操作人员。
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产品外观检验、性能测试和安全性验证,确保每一台制作出的便携储能装置都符合要求。
总结:制作移动式便携储能装置的方法包括选取储能装置类型、设计电路和外壳、采购原材料和元器件、组装和焊接、调试和测试、优化和改进以及生产和质量控制。
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设计与模拟

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设计与模拟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人类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电化学储能装置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储存的重要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概念出发,探讨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设计与模拟。
一、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概念电化学储能装置(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是指通过电化学反应进行能量储存和释放的一种储能装置。
电化学储能装置包括了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纳米发电机等形式。
其中,蓄电池是一种早期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其实质是一种化学反应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部。
随着技术的进步,纳米电子学技术逐渐应用到电化学储能装置中,使得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性能得到了不断提升。
例如,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等优良性能,成为了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设计设计是电化学储能装置制造的关键之一。
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极材料的选择是电化学储能装置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它将直接影响储能装置的性能。
电极材料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传导性能和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2、电解质的选择电解质是电化学储能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直接影响储能装置的电化学性能和深度。
不同的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从而导致不同的储能装置性能。
3、流动性能的设计电化学储能装置需要考虑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流动性能。
设计需要考虑组装电极和电解质的方式,以及电极空间和流动方式等因素。
三、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模拟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模拟也是储能装置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在不同阶段对储能装置的性能和工作特性进行预测和检查,并为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
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模拟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微观层和宏观层。
微观层次的模拟主要包括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模拟。
电极材料的模拟可以预测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化学反应能力等特性,同时可以预测材料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储能协调控制装置是一种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储能系统的设备,它可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电池状态监测、电池保护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需要准备的材料和设备有:单片机、电池管理芯片、电池、电池保护板、电池充电器、电池放电器、电池电压检测模块、LCD显示屏、按键开关、继电器等。
进行电路设计。
根据储能系统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包括电池管理芯片、电池保护板、电池充电器、电池放电器、电池电压检测模块等电路。
同时,还需要设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LCD显示屏控制电路。
接着,进行电路实现。
将设计好的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的电路板,焊接各种元器件,完成电路实现。
然后,进行程序编写。
根据电路设计,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电池状态监测、电池保护等功能。
同时,还需要编写LCD显示屏的程序,实现对储能系统状态的显示。
进行装配和测试。
将电路板、单片机、LCD显示屏、按键开关、继电器等组装在一起,完成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制作。
进行测试,确保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各项功能正常。
储能协调控制装置的制作需要进行电路设计、电路实现、程序编写、装配和测试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作出一款功能完备、性能稳定的储能协调控制装置,为储能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地,灭火液为水,或其他可降温阻燃、不易挥发、及无毒的液体。
[0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液机构40包括设置在主柜体中的集液箱41、连接集液箱41的引流组件42、及设置在集液箱41下侧第一储液池43;锂电单元20容置在集液箱41中;引流组件42用于将集液箱41中的灭火液引导至第一储液池43;供液机构50从第一储液池43吸取灭火液。由于锂电单元20容置集液箱41中,在温度异常处理过程中,喷淋过锂电单元20的灭火液会流到集液箱41中,另外,集液箱41中的灭火液通过引流组件42流动至第一储液池43,供液机构50从第一储液池43吸取灭火液后,让灭火液通过分流机构30再次对锂电单元20进行喷淋,从而让储能装置100a中的灭火液被循环利用,方便实现对锂电单元20的持续喷淋直至电量耗尽,避免锂电单元20在灭火后再次复燃。
[0028]
通过在锂电单元20产生温度异常时,主控模组70根据检测模组的反馈而启动供液
机构50的运行,让第一储液机构40中存储的灭火液被输送至分流机构30,并经分流机构30喷发到锂电单元20表面,从而对锂电单元20起到灭火作用,另外,由于浇淋过锂电单元20的灭火液被第一储液机构40所回收及存储,从而可持续或在较长时间内对锂电单元20进行灭火或降温,直至锂电单元20的电量耗尽,停止放电发热,防止锂电单元20在被灭火后再次复燃。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锂电池的持续放电放热特性导致在灭火材料喷射用完后再次燃烧的问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
[0005]
一种储能装置,包括:主柜体、设置在所述主柜体中的锂电单元、设置在所述锂电单元上方的分流机构、用于存储灭火液的第一储液机构、用于向所述分流机构提供灭火液的供液机构、用于检测所述主柜体内温度异常情况的检测模组、及用于控制所述供液机构的主控模组;所述分流机构用于将所述灭火液分散喷淋至所述锂电单元表面;所述第一储液机构还用于回收浇淋过所述锂电单元的灭火液;所述供液机构将所述第一储液机构中的灭火液供应至所述分流机构;所述主控模组根据所述检测模组的反馈启动供液机构。
附图中各标号与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0]
100a、储能装置;100b、储能装置;20、锂电单元;30、分流机构;40、第一储液机构;41、集液箱;42、引流组件;421、下水器;422、回液管道;43、第一储液池;50、供液机构;51、水泵;52、送液管道;53、第二储液池;54、下液管道;61、温度检测单元;62、烟雾检测单元;63、第一水位检测单元;64、第二水位检测单元;70、主控模组;80、通信模块。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机构包括至少一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内设有自碎式温度检测件;当锂电单元附近出现高温异常时,自碎式温度检测件在内部材料的膨胀下而破裂并使喷洒口露出,第二储液池中的灭火液从喷洒口流出,并在喷淋头的溅水盘的分散作用下,均匀地喷淋到锂电单元上。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池中的第一水位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储液池中的灭火液液位高度小于第一预定高度值时,向所述主控模组发出第一水位提示信号;所述主控模组根据第一水位提示信号控制所述水泵启动运行;通过检测第二储液池中灭火液的深度,在第二储液池中液位过低时,及时启动水泵对第二储液池进行注液,从而可保证第二储液池的应急能力,提高整体的安全等级。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为充电柜、换电柜、或储能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灭火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001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液箱附近的烟雾检测单元;所述烟雾检测单元在预定烟雾条件下,向所述主控模组输出烟雾报警信号;所述主控模组在接收到温度报警信号后,通过所述充放电模组切断所述锂电单元的充电回路或放电回路;从而在出现异常高温时可自行启动持续的循环喷淋,及有效减少锂电单元异常而对外部供电设备或外部用电设备造成的影响。
[0027]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100a,用于电能的存储及释放,同时具备内部消防灭火功能。该储能装置100a包括主柜体、设置在主柜体中的锂电单元20、设置在锂电单元20上方机构30提供灭火液的供液机构50、用于检测主柜体内温度异常情况的检测模组、及用于控制供液机构50的主控模组70;分流机构30用于将灭火液分散喷淋至锂电单元20表面;第一储液机构40还用于回收浇淋过锂电单元20的灭火液;供液机构50将第一储液机构40中的灭火液供应至分流机构30;主控模组70根据检测模组的反馈启动供液机构50。
[0003]
由于锂电池着火是能量型的放电着火,具有一定的延时性或较长的放电发热时间,在存储有限的气雾剂型灭火材料喷射用完后,因锂电池的能量没有泄放完毕,故着锂电池内部依然存在放电发热,只是在氧气被气雾剂型灭火材料隔离的情况下,锂电池外表没有明火燃烧。但随着气雾剂型灭火材料的挥发,氧气慢慢恢复,锂电池将会出现次燃烧,最后引起严重火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组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液箱附近的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在预定温度条件下,向所述主控模组输出温度报警信号;所述主控模组在接收到温度报警信号后,启动所述供液机构的运行,使所述供液机构从所述第一储液
池中抽吸所述灭火液。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锂电单元的充放电模组;所述充放电模组用于向所述锂电单元输入充电电流或将所述锂电单元的电能向外部输出。
[0006]
上述储能装置,通过在锂电单元产生温度异常时,主控模组根据检测模组的反馈而启动供液机构的运行,让第一储液机构中存储的灭火液被输送至分流机构,并经分流机构喷发到锂电单元表面,从而对锂电单元起到灭火作用,另外,由于浇淋过锂电单元的灭火液被第一储液机构所回收及存储,从而可持续或在较长时间内对锂电单元进行灭火或降温,直至锂电单元的电量耗尽,停止放电发热,防止锂电单元在被灭火后再次复燃。
[0033]
进一步地,为避免灭火液大量蒸发出主柜体后,导致无法利用充足的灭火液对锂电单元20进行有效喷淋,影响灭火效果,第一储液机构40还包括延伸至第一储液池43中的注液管,注液管连通至外部供液设备,以及时向第一储液池43补充蒸发掉的灭火液;在本实施方式中,注液管向第一储液池43注入自来水。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柜体中的集液箱、连接所述集液箱的引流组件、及设置在所述集液箱下侧第一储液池;所述锂电单元容置在所述集液箱中;所述引流组件用于将所述集液箱中的灭火液引导至所述第一储液池;所述供液机构从所述第一储液池吸取灭火液;从而让储能装置中的灭火液被循环利用,方便实现对锂电单元的持续喷淋直至电量耗尽,避免锂电单元在灭火后再次复燃。
[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
可选地,集液箱41可以为敞开设置,分流机构30处于集液箱41的开口侧;集液箱41还可以是封闭设置,以避免灭火液溅出集液箱41或灭火液蒸发,分流机构30容置在封闭的集液箱41中,且集液箱41上部留有调节气压的气流进出口。
[0032]
具体地,为将集液箱41底部的灭火液引流至第一储液池43中,集液箱41底部设有排液口,引流组件42包括连接集液箱41的下水器421、及连通下水器421的回液管道422;下水器421靠近排液口设置,回液管道422延伸至第一储液池43的开口上方或延伸至第一储液池43中。进一步地,为减少集液箱41底部的积水同时使集液箱41底部的灭火液充分流入下水器421,集液箱41的底面以排液口为最低点进行下凹变形,以将集液箱41底部的灭火液充分引流至排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