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图分析详解
300W车载逆变器电路图与原理分析.pptx
SS8550为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易购的三极管,价格也比较便宜,单只售价仅0.3元左右。
KSP44为T。・92形式封装的NPN型三极管。其引脚电极的识别方法是,当面对三极管的印字标识面时,其引 脚1为放射极E、2为基极B、3为集电极C。
KSP44的主要参数指标为:BVCB。=500V,BVCE。=400V,VCE(三)=。.5V,VBE(。N)=。 .75V,ICM=300mA,PCM=。.625W,TJ=150oC,hFE=40~2000
IRF740A为T。∙220形式封装的N沟道增加型MoS快速功率开关管。其引脚电极排序1为栅极G、2为漏极D、3为 源极S。
IRF740A的主要参数指标为:VDSS=400V,ID=I。A,Ptot=120W,RDS(。N)S55。m。
当IRF740A损坏无法买到时,可用封装形式和引脚电极排序完全相同的N沟道增加型M。S开关管IRF740B、 IRF740或IRF730进行代换。IRF740、IRF740B的主要参数与IRF740A完全相同。IRF730的主要参数为 VDSS=400V,ID=5.5A,RDS(。N)31。其中IRF730的参数虽然与IRF740系列的相比略差,但对于150W以下功率的逆 变器来说,其参数指标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三极管开关电路图原理及设计详解
三极管开关电路图原理及设计详解晶体管开关电路(工作在饱和态)在现代电路设计应用中屡见不鲜,经典的74LS,74ALS等集成电路内部都使用了晶体管开关电路,只是驱动能力一般而已。
TTL晶体管开关电路按驱动能力分为小信号开关电路和功率开关电路;按晶体管连接方式分为发射极接地(PNP晶体管发射极接电源)和射级跟随开关电路。
1. 发射极接地开关电路1.1 NPN型和PNP型基本开关原理图:上面的基本电路离实际设计电路还有些距离:由于晶体管基极电荷存储积累效应使晶体管从导通到断开有一个过渡过程(当晶体管断开时,由于R1的存在,减慢了基极电荷的释放,所以Ic不会马上变为零)。
也就是说发射极接地型开关电路存在关断时间,不能直接应用于中高频开关。
1.2 实用的NPN型和PNP型开关原理图1(添加加速电容):解释:当晶体管突然导通(IN信号突然发生跳变),C1瞬间短路,为三极管快速提供基极电流,这样加速了晶体管的导通。
当晶体管突然关断(IN信号突然发生跳变),C1也瞬间导通,为卸放基极电荷提供一条低阻通道,这样加速了晶体管的关断。
C通常取值几十到几百皮法。
电路中R2是为了保证没有IN输入高电平时三极管保持关断状态;R4是为了保证没有IN输入低电平时三极管保持关断状态。
R1和R3是基极电流限流用。
1.3 实用的NPN型开关原理图2(消特基二极管钳位):解释:由于消特基二极管Vf为0.2至0.4V比Vbe小,所以当晶体管导通后大部分的基极电流是从二极管然后通过三极管到地的,这样流到三极管基极的电流就很小,积累起来的电荷也少,当晶体管关断(IN信号突然发生跳变)时需要卸放的电荷少,关断自然就快。
1.4 实际电路设计在实际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三极管Vceo,Vcbo等满足耐压,三极管满足集电极功耗;通过负载电流和hfe (取三极管最小hfe来计算)计算基极电阻(要为基极电流留0.5至1倍的余量)。
注意消特基二极管反向耐压。
电气原理图详解
图1-47 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的电路符号
2.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
图1-48 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的电路符号
5.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
主要技术数据为:
(1)供电电压:交流(24V、36V、110V、220V、380V); (2)延时规格:0.4~60s、0.4~180s。
6.选用
(1)根据系统的延时范围和精度选择时间继电器 的类型和系列。
(1)启动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工作台就在限定的行程内作自动往返运动
(2)停止
1.8 Y-△形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1.8.1 时间继电器 1.通电延时 型时间继电 器
图1-46 时间继电器 1—线圈 2—反力弹簧 3—衔铁 4—铁芯 5—弹簧片 6—瞬时触点 7—杠杆 8—延时触点 9—调节螺钉 10—推杆 11—空气室 12—宝塔形弹簧
(1)正转控制
(2)反转控制
(3)停止控制 按下SB3,整个控制电路失电,主触点分断,电动机M断电停转。
1.7 位置控制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图1-39 设备运动工作台的左、右限位行程开关
1.7.1 行程开关 1.外形、结构和电路符号
图1-40 行程开关外形、结构与电路符号
1.位置控制电路
1.7.2 位置控制电路
(2)根据控制电路的要求选择时间继电器的延时 方式(通电延时型或断电延时型)。
(3)时间继电器电磁线圈的电压应与控制电路电 压等级相同。
1.8.2 Y-△形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图1-50
图1-50 Y-△形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电路工作原理
合上电源开关QF。
停止时,按下SB2即可实现。
2.1 电气原理图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电气控制系统图:指根据国家电气制图标准,用 规定的电气符号、图线来表示系统中各电气设备、 装置、元器件的连接关系的电气工程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 1、电气原理图 2、电器元件布置图 3、电气安装接线图 电气原理图:表示电流从电源到负载的传送情况 和各电气元件的动作原理及相互关系,而不考虑 各电器元件实际安装的位置和实际连线情况。
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电路图、电路分析及相关
双重联锁(按钮、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电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一、线路的运用场合Array正反转控制运用生产机械要求运动部件能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的场合。
如机床工作台电机的前进与后退控制;万能铣床主轴的正反转控制;圈板机的辊子的正反转;电梯、起重机的上升与下降控制等场所。
二、控制原理分析(1)、控制功能分析:怎样才能实现正反转控制?为什么要实现联锁?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简称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2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
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和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如原理图所示);使用了(机械)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
另外,由于应用的(电气)接触器间的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串接在对方线圈的控制线路中)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的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2)、工作原理分析:A、正转控制:按下SB1常闭触头先断开(对KM2实现联锁)SB1常开触头闭合KM1线圈得电KM1电机M启动连续正转工作KM1KM1联锁触头断开(对KM2实现联锁)B、反转控制:M失电,停止正转SB2按下线圈得电SB2KM2电机M启动连续反转工作KM2主触头闭合KM2联锁触头断开(对KM1实现联锁)C、停止控制:按下SB3,整个控制电路失电,接触器各触头复位,电机M失电停转;三、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虽工作安全可靠但操作不方便;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虽操作方便但容易产生电源两相短路故障。
BUCK-BOOST电路(电压反馈)原理图及应用分析
BUCK-BOOST电路(电压反馈)原理图及应用分析这个电路我调试了三天才调出一点眉目来,起初我以为是在光耦那里出了问题,反复修改那部分电路,只是在空载的情况下可以,一加100欧以内的功率负载,输入直流稳压电源就稳流了,怎么改都不行。
加跟随,换成ISO124隔离都不能带负载,最后来了个绝的,把自己绕制的1mH的小功率电感换成500uH/6A 的大功率电感之后,带负载就不稳流了。
1~3A负载电流都可以实现。
我总结了一下开关电源调试技巧:1、输出反馈电压与比较参考电压是否合理?2、栅源之间PWM是否正常,有无?占空比是否正确(是升压还是降压?)?开关频率是否设置合理(这关系到开关损耗和输出纹波电压)?3、UC3525供电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共“地”问题是否处理好?4、电感(磁芯、通过电感的电流I、电感感值L、开关频率f)。
这些都是在平时调试开关电源电路时所必须注意的地方,当然可能有些地方没有顾及到。
总结:1.SG3525的PI调节部分确实很关键,这个部分没做好,题目中什么指标都免谈,本次使用204的可调电阻和105串联,最后在与682的瓷片电容并联。
2.开关管的DS之间并联一个电容作为吸收电路,此电容不宜过大(如474的电容),否则会导致开关管发热严重,主干电路的输入电流无谓的增加了几十mA,一般可选择100-470之间的值(一般情况下),也可以与一个小电阻(10-100)串联3.SG3525的10脚,可以接一个2K的电阻到地,亦可以用来作为一个电流反馈端,用作保护作用。
(类似于UC3842的电流反馈的功能)(如果用直流电源作为输入的,而且容易恒流的话,可用此法)4.纹波测试技巧:示波器探头夹在电容两端,越近越好,这样测试纹波则相当小。
5.电压跟随电路(暂对于直流)的性能分析:OPA277 OP07 NE5532/NE5534效果依次递减。
原因: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失调电流,以及输入失调电压温漂,输入失调电流温漂越小,跟随性能越好。
电路原理图分析
电路原理图分析电路原理图是电子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本文将从电路原理图的基本结构、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路原理图的基本结构。
电路原理图通常由电源、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元件组成。
其中电源是电路的能量来源,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电容用于储存电荷,电感用于储存能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用于控制电流和信号处理。
这些元件通过连线和连接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二、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1. 逐级分解法。
逐级分解法是分析复杂电路原理图的常用方法。
首先将整个电路分解为若干个子电路,然后逐个子电路进行分析,最后将各个子电路的分析结果综合得出整个电路的性能特点。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等效电路法。
等效电路法是通过将电路原理图中的复杂元件或子电路用简单的等效电路替代,从而简化电路的分析。
例如,将电容和电感用等效电路替代,可以将复杂的交流电路转化为简单的直流电路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简化电路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网孔分析法。
网孔分析法是通过构建网孔方程组,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的方法。
通过网孔分析法可以方便地求解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从而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三、电路原理图的应用实例。
以放大电路为例,通过分析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放大电路通常由输入端、输出端和放大元件组成,通过分析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失真等性能指标,从而指导放大器的设计和优化。
另外,电源管理电路也是电路原理图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分析电源管理电路的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开关电源、线性稳压器、电池管理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从而指导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综上所述,电路原理图是电子电路设计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原理图可以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电热水器原理图、电路原理分析(1)
电热水器原理图、电路原理分析(1)万和DSZF38-B型储水式电热水器原理图海尔大海象FCD-H65B型电热水器工作原理海尔大海象FCD-H65B型电热水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是PCB元件板)。
AC220V电源经由漏电保护器KDLS( 30A/15mA)一双向控制流量开关(二次控制)在无放水的情况下LSIB、LS2B的触点闭合一防干烧温度控制器(BT)一手动设定温控器(MT)的闭合触点,使电加热器(EL)得电加热。
同时,流量开关指示灯(兼电源指示灯)、加热指示灯点亮。
在通电的情况下,只要从电热水容器内放水,就必然会从进水管补水,否则水管没有水压,水也不会流动。
只要有水流动,安装在进水管的流量监控装置必然会因水流而动作,导致其触点闭合。
由于其触点容量较小,不能直接闭合、断开电加热器的工作电流,故用了LSIA和LS2A两只继电器进行二次控制。
放水时流量开关LS闭合,Rl提供的电流经LS闭合触点直接回到电源负极,VT1、VT2截止.LSIA、LS2A继电器不能吸合,其常开触点仍然处于断开状态。
爱拓升牌STR-30T-5型快热式电热水器控制电路原理分析该型热水器由电源继电器控制板和显示控制板两部分组成(见附图)。
其中,电源继电器板采用3×2.5平方毫米的护套软线;电源变压器采用工频变压器和7805三端稳压电路:电加热管的通断采用额定电流为30A的继电器控制,具有足够的裕量,所以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
其简要控制原理如下。
主控制电路采用S3F9454BZZ-DK94(U2),该型单片机除应用在电热水器上作控制芯片外,还常应用于电磁炉等其他家用电器中作为主控芯片。
S3F9454BZZ-DK94集成电路具有自动检测电路功能;电路工作状态显示及功率控制显示功能;同时具备故障自检功能。
采取2 0脚双列直插式扁平封装形式。
工作电压供电为5V。
1.该型电热水器的简要工作原理海尔FCD-JTHC50-Ⅲ型储水式电热水器电路原理分析未接通电源之前,先向胆内注水,打开自来水阀,冷水进入内胆,随内胆水位上升,胆内的空气经出水管排出,当喷头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时,表示胆内已注满水。
最简单的短路保护电路图汇总(六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
最简单的短路保护电路图汇总(六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最简单的短路保护电路图(一)简易交流电源短路保护电路交流电源电压正常时,继电器吸合,接通负载(Rfz)回路。
当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时,KA两端电压迅速下降,KA释放,切断负载回路。
同时,发光二极管VL点亮,指示电路发生短路。
最简单的短路保护电路图(二)这是一个自锁的保护电路,短路时:Q3极被拉低,Q2导通,形成自锁,迫使Q3截止,Q3截至后面负载没有电压,这时有没有负载已经没有关系了,所以即使拿掉负载也不会有输出。
要想拿掉负载后恢复输出,可以在Q3得CE结上接一个电阻,取1K左右。
C2和C3很重要,在自锁后,重启电路就靠这两个电容,否则启动失败。
原理是上电时,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C2使得Q2基极在上电瞬间保持高电平,使得Q2不导通。
C3则使得上电瞬间Q3基极保持低电平,使得Q3导通Vout有电压。
这样R5位高电平,锁住导通。
最简单的短路保护电路图(三)缺相保护电路由于电网自身原因或电源输入接线不可靠,开关电源有时会出现缺相运行的情况,且掉相运行不易被及时发现。
当电源处于缺相运行时,整流桥某一臂无电流,而其它臂会严重过流造成损坏,同时使逆变器工作出现异常,因此必须对缺相进行保护。
检测电网缺相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或电子缺相检测电路。
由于电流互感器检测成本高、体积大,故开关电源中一般采用电子缺相保护电路。
图5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缺相保护电路。
三相平衡时,R1~R3结点H电位很低,光耦合输出近似为零电平。
当缺相时,H点电位抬高,光耦输出高电平,经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低电平,封锁驱动信号。
比较器的基准可调,以便调节缺相动作阈值。
该缺相保护适用于三相四线制,而不适用于三相三线制。
电路稍加变动,亦可用高电平封锁PWM信号。
图5 三相四线制的缺相保护电路图6是一种用于三相三线制电源缺相保护电路,A、B、C缺任何一相,光耦器输出电平低于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封锁PWM驱动信号,关闭电源。
【正式版】Buck电路工作原理详解PPT资料
- + tuoV 1 R 1 C 1 L 1 D 1 Q niV - +
Buck电路原理分析
一、Buck电路原理图
图一 Buck电路,又称降压电路,其基本特征是DC-DC转换电路,输出 电压低于输入电压。输入电流为脉动的,输出电流为连续的。
- + tuoV 1 R - 1 L + niV - +
为电流的平均值。参照图四电感电流波形,一个周期内面积为
I I I I I I
S L miL n m T a D x L miL n m T a1 x D L miL n m T ax
2
2
2
所以,平均电流
I I S
Lm i n
Lm ax
Io T
2
Buck电路原理分析
三、Buck电路的三种工作模式:CCM,BCM,DCM
①=② ,可以得出:
V V D
o
in
Buck电路原理分析
三、Buck电路的三种工作模式:CCM,BCM,DCM
1、CCM Mode:
负载电流IO与电感电流的关系,在一个周期内进行分析,负载电流即为在一个
周期内电流的平均值,参考图四。电流的平均值在数学上的表达式为:
T itdt
I AV 0 T
,即在一个周期内电流函数曲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除以周期,
当感开 电关 流管 线Q性1减驱少动,为输低出电电平压时靠,输开出关滤管波关电断容,C储L1放能电电以感及L1减通小过的续电流感二电极流管维放持电,,等电
效电路如图三
N
图三
Return To Page 6
- + tuoV 1 R三、Buck电路的三种工作模式:CCM,BCM,DCM
pcb板电路原理图分模块解析
PCB板电路原理图分模块解析PCB板是电子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中的电路原理图实现电气功能的连接。
电路原理图通过表示元器件、电流方向和连接关系以及电气连接标记等来实现电路的设计。
本文将从电路原理图的分模块角度,来阐述电路原理图的分析和解析。
模块一:电源模块电源模块是PCB板的基础模块,它负责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和电源稳定性。
电源模块由整流、滤波、稳压三部分组成。
无论是线性电源还是开关电源,它们都具有这三部分。
线性电源的整流部分是由桥式整流电路,滤波部分是由大电容滤波电路,稳压部分是由三端稳压器电路构成。
而开关电源由于其稳压部分采用了PWM调制,因此稳压部分较为复杂,但是也可以通过组合稳压芯片进行实现。
电源模块的任务是向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
在电源模块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线圈和大电容的降噪以及稳压芯片的散热问题。
模块二: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是电路原理图中最复杂的模块之一,它负责数字信号采集、信号放大、滤波、差分转换等处理过程。
该模块通常包含运算放大器、选通开关、转换器、电荷放大器等电路,并通过这些电路实现信号放大、范围转换、滤波等功能。
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是整个电路原理图中的核心模块,这些电路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信号质量和精度。
在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的设计中,要注意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并保证合理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同时要注意信号采集的采样率和时间分辨率。
模块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电路原理图中的第三个重要模块,也是整个系统的大脑。
控制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存储器、时钟等组成,在系统中担任着在不同状态下控制整个系统各种器件的工作状态。
在控制模块设计时,需要注意软件的开发,通常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
此外还要注意控制模块的供电和时钟,尤其是对于一些实时应用的电子产品,需要注意时序和中断的设计。
模块四:输出模块输出模块是最后一个模块,它最终将信号输出到外部。
输出模块常见的有数码管、LED灯、蜂鸣器等。
电气原理图详解(格式整齐)
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子,但并不按照电器元件的实际布置位置来
绘制,也不反映电器元件的实际大小。
下面以图2-1所示的某机床的电气原理图为例,来说明电气原理图 的规定画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优质材料
2
绘制电气原理图时应遵循的原则
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两部分。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源到电机之间相连
优质材料
12
电气控制原理图
空气开关
熔丝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交流电机
优质材料
13
电气控制原理图
空气开关
熔丝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交流电机
优质材料
14
电气控制原理图
空气开关
熔丝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交流电机
优质材料
15
电气控制原理图
空气开关
熔丝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交流电机
优质材料
16
电气控制原理图
优质材料
53
自动开关(断路器)
主触点接线
主触点接线
优质材料
54
交流接触器
• 电磁式的接触器是利用电磁吸力 的作用使主触点闭合或断开电动机 电路或负载电路的控制电器。用它 可以实现频繁的远距离操作,它具 有比工作电流大数倍的接通相分断 能力。接触器最主要的用途还是控 制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制动和 调速等。因此,它是电力拖动控制 系统中员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控制 电器。
优质材料
3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
电气原理图中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原则安排。主电路安排在图面左侧 或上方,辅助电路安排在图面右侧或下方。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均按功能布
无线发射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分析
无线发射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分析发布: | 作者: | 来源: huangguohai | 查看:605次 | 用户关注:无线发射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分析Q1是共发射极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负载是变压器T的衩级线圈,集电极输出信号经T耦合后,由次极经C1送基极,构成正反馈,起振。
基极同时送入低频调制信号,对产生的高频振荡进行幅度调制。
Q2是缓冲放大级,Q1的输出经C3耦合到Q2(图中右边的“Q1”)基极,L1是Q2的负载电感;并经C4/L2串联谐振电路送到天线发射。
R2接地,也就是零偏置,由于输入信号幅度较大,且是以C4/L2谐振回路来选频的,所以不怕失无线发射器电路图及工作原理分析Q1是共发射极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负载是变压器T的衩级线圈,集电极输出信号经T耦合后,由次极经C1送基极,构成正反馈,起振。
基极同时送入低频调制信号,对产生的高频振荡进行幅度调制。
Q2是缓冲放大级,Q1的输出经C3耦合到Q2(图中右边的“Q1”)基极,L1是Q2的负载电感;并经C4/L2串联谐振电路送到天线发射。
R2接地,也就是零偏置,由于输入信号幅度较大,且是以C4/L2谐振回路来选频的,所以不怕失真,这样效率较高。
T、L1和9V处应该有一个连接点,这个电路由于基极没有直流偏置,电路都工作在丙类放大。
T的初、次级间相位是相反的,就是Q1集电极电流增加时T的初级感生电动势右正左负,次级产生左正右负的感生电动势,对C1的充电电流加大,当集电极电流减小时与上述情况相反。
频率由C1的容量、T的电感决定。
发射功率现在这些参数不能决定,电压知道,关键是电流不知道,电流(交流电流)由Q2(后边三极管应该是Q2)的电流、基极的驱动、L1的阻抗决定。
说道接收距离,和接收机灵敏度、传播环境、天线高度,天线增益有关,笼统说也是理想距离,实际距离还有较大差别。
正反转原理图及工作原理分析
正反转原理图及工作原理分析一、正反转原理图正反转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电动机正转和反转的电路。
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 开关S1 |--------+| | | || +-----------+ || || +-----------+ |+--------| |--------+| 开关S2 || |+-----------+```二、工作原理分析1. 正转工作原理分析当开关S1闭合,开关S2断开时,正转电路开始工作。
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开关S1进入电动机,然后从电动机出来,经过开关S2回到电源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电流通过电动机的线圈,产生磁场,使电动机转动。
2. 反转工作原理分析当开关S2闭合,开关S1断开时,反转电路开始工作。
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开关S2进入电动机,然后从电动机出来,经过开关S1回到电源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电流通过电动机的线圈,产生与正转时相反的磁场,使电动机反转。
3. 原理分析正反转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动机的磁场产生和线圈的电流控制。
通过控制开关S1和S2的状态,可以改变电流的流向,从而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在正转工作状态下,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流从电源正极进入电动机,产生一个磁场,使电动机正转。
在反转工作状态下,开关S2闭合,S1断开,电流从电源正极进入电动机,产生一个与正转时相反的磁场,使电动机反转。
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实现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4. 应用场景正反转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电动机正转和反转的设备和机器中,例如电动车、电动门、电动窗帘等。
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可以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
总结:正反转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电动机正转和反转的电路。
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改变电流的流向,从而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正反转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动机的磁场产生和线圈的电流控制。
正反转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电动机正转和反转的设备和机器中,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
(图三)双重互锁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电路图(图文运用)
图类
1
电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
图三、双重联锁(按钮、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电路原理图
一、元器件清单
变压器、交流断路器、接触式继电器、热过载继电器、按钮开关、三相交流电动机、导线若干
QS
L1 L2 L3
U11
V11
W11
FU1
FR
3~
PE
M
U
V
W
U12
U13
V12
V13
W13
W13
KM1
KM2
FU2
1
2
3
FR
SB3
KM2
KM1
KM1
KM2
KM1
KM2
SB1
SB2
4
5
6
7
8
9
紧急停止
二、工作原理分析:
A、正转控制:
按下SB1 SB1常闭触头先断开(对KM2实现联锁)
SB1常开触头闭合KM1线圈得电
KM1自锁触头闭合(实现自锁)电机M启动连续正转工作
KM1主触头闭合
KM1联锁触头断开(对KM2实现联锁)
B、反转控制:
KM1自锁触头断开(解除自锁)M失电,停止正转SB2KM1线圈失电KM1主触头断开
按下SB2 KM1联锁触头闭合KM2线圈得电
SB2
KM2自锁触头闭合(实现自锁)电机M启动连续反转工作
KM2主触头闭合
KM2联锁触头断开(对KM1实现联锁)
C、停止控制:
图类 2
按下SB3,整个控制电路失电,接触器各触头复位,电机M失电停转;
图类 3。
硬盘电路图原理分析
硬盘电路图原理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硬盘电路图原理分析
一总论
硬盘电路示意框图
这里给出一个完整详细的硬盘电路示意框图它由14 个小的部分组成:
Memory,缓冲区存储器
Controller,接口控制器
,微控制器通常缩写为MCU U 是unit 的开头字母
Partial-Response Maximum-Likelihood ReadChannel, 部分回应最大相似读取通道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定时专用集成电路
Demodulator, 伺服解调器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预放大器
Driver,定位驱动器
(Voice Coil Motor),音圈电动机
Media Disk,磁介质盘片
Motor,主轴电机
Driver 主轴驱动器
Write Head,读/写磁头实际电路不会有这么多一片一片的独立芯片,硬盘生产厂家在设计电路时,都是选取高度集成的IC芯片.既减小了体积又提高了可靠性.当然这也正是芯片厂商努力的目标。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示意图中Spindle Driver 与Positioning Driver 这两部分被用虚线圈了起来并且标注了Servo/MSC Controller Combination 字样,其中MSC 是Motor Speed Control 的缩写,整个的意思是伺服/电机速度控制控制器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路图原理分析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
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作用。
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
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
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
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
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
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
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
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
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
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
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
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
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路图有两种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
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
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
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
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
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
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一张电路图就好象是一篇文章,各种单元电路就好比是句子,而各种元器件就是组成句子的单词。
所以要想看懂电路图,还得从认识单词——元器件开始。
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阻器与电位器(什么是电位器)符号详见图 1 所示,其中( 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 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 c )表示电位器;( 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
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在某些电路中,对电阻器的功率有一定要求,可分别用图 1 中( e )、( f )、( g )、( h )所示符号来表示。
几种特殊电阻器的符号:第 1 种是热敏电阻符号,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是随外界温度而变化的。
有的是负温度系数的,用NTC来表示;有的是正温度系数的,用PTC来表示。
它的符号见图( i ),用θ 或t° 来表示温度。
它的文字符号是“ RT ”。
第 2 种是光敏电阻器符号,见图 1 ( j ),有两个斜向的箭头表示光线。
它的文字符号是“ RL ”。
第 3 种是压敏电阻器的符号。
压敏电阻阻值是随电阻器两端所加的电压而变化的。
符号见图 1 ( k ),用字符 U 表示电压。
它的文字符号是“ RV ”。
这三种电阻器实际上都是半导体器件,但习惯上我们仍把它们当作电阻器。
第 4 种特殊电阻器符号是表示新近出现的保险电阻,它兼有电阻器和熔丝的作用。
当温度超过500℃ 时,电阻层迅速剥落熔断,把电路切断,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它的电阻值很小,目前在彩电中用得很多。
它的图形符号见图 1 ( 1 ),文字符号是“ R F ”。
电容器的符号(电容器是什么?)详见图2 所示,其中( a )表示容量固定的电容器,( b )表示有极性电容器,例如各种电解电容器,( c )表示容量可调的可变电容器。
( d )表示微调电容器,( e )表示一个双连可变电容器。
电容器的文字符号是 C 。
电感器与变压器的符号(线圈电感)电感线圈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见图 3 。
其中( a )是电感线圈的一般符号,( b )是带磁芯或铁芯的线圈,( c )是铁芯有间隙的线圈,( d )是带可调磁芯的可调电感,( e )是有多个抽头的电感线圈。
电感线圈的文字符号是“ L ”。
变压器的图形符号见图 4 。
其中( a )是空芯变压器,( b )是磁芯或铁芯变压器,( c )是绕组间有屏蔽层的铁芯变压器,( d )是次级有中心抽头的变压器,( e )是耦合可变的变压器,( f )是自耦变压器,( g )是带可调磁芯的变压器,( h )中的小圆点是变压器极性的标记。
送话器、拾音器和录放音磁头的符号送话器的符号见图 5 ( a )( b )( c ),其中( a )为一般送话器的图形符号,( b )是电容式送话器,( c )是压电晶体式送话器的图形符号。
送话器的文字符号是“ BM ”。
拾音器俗称电唱头。
图 5 ( d )是立体声唱头的图形符号,它的文字符号是“ B ”。
图 5 ( e )是单声道录放音磁头的图形符号。
如果是双声道立体声的,就在符号上加一个“ 2 ”字,见图( f )。
扬声器、耳机的符号扬声器、耳机都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的换能元件。
耳机的符号见图 5 ( g )。
它的文字符号是“ B E ”。
扬声器的符号见图 5 ( h ),它的文字符号是“ BL ”。
接线元件的符号电子电路中常常需要进行电路的接通、断开或转换,这时就要使用接线元件。
接线元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关;另一类是接插件。
( 1 )开关的符号在机电式开关中至少有一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点。
当我们用手扳动、推动或是旋转开关的机构,就可以使动触点和静触点接通或者断开,达到接通或断开电路的目的。
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组合一般有 3 种:① 动合(常开)触点,符号见图 6 ( a );② 动断(常闭)触点,符号是图 6 ( b );③ 动换(转换)触点,符号见图 6 ( c )。
一个最简单的开关只有一组触点,而复杂的开关就有好几组触点。
点下方表示推拉的动作;( d )表示旋转式开关,带 3 极同时动合的触点;( e )表示推拉式1×6 波段开关;( f )表示旋转式1×6 波段开关的符号。
开关的文字符号用“ S ”,对控制开关、波段开关可以用“ SA ”,对按钮式开关可以用“ SB ”。
开关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见图 7 。
其中( a )表示一般手动开关;( b )表示按钮开关,带一个动断触点;( c )表示推拉式开关,带一组转换触点;图中把扳键画在触点下方表示推拉的动作;( d )表示旋转式开关,带 3 极同时动合的触点;( e )表示推拉式1×6 波段开关;( f )表示旋转式1×6 波段开关的符号。
开关的文字符号用“ S ”,对控制开关、波段开关可以用“ SA ”,对按钮式开关可以用“ SB ”。
( 2 )接插件的符号接插件的图形符号见图 8 。
其中( a )表示一个插头和一个插座,(有两种表示方式)左边表示插座,右边表示插头。
( b )表示一个已经插入插座的插头。
( c )表示一个 2 极插头座,也称为 2 芯插头座。
( d )表示一个 3 极插头座,也就是常用的 3 芯立体声耳机插头座。
( e )表示一个 6 极插头座。
为了简化也可以用图( f )表示,在符号上方标上数字 6 ,表示是 6 极。
接插件的文字符号是 X 。
为了区分,可以用“ XP ”表示插头,用“ XS ”表示插座。
继电器的符号(继电器是墨子啊?)因为继电器是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的,所以继电器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也包括两部分:一个长方框表示线圈;一组触点符号表示触点组合。
当触点不多电路比较简单时,往往把触点组直接画在线圈框的一侧,这种画法叫集中表示法,如图 9 ( a )。
当触点较多而且每对触点所控制的电路又各不相同时,为了方便,常常采用分散表示法。
就是把线圈画在控制电路中,把触点按各自的工作对象分别画在各个受控电路里。
这种画法对简化和分析电路有利。
但这种画法必须在每对触点旁注上继电器的编号和该触点的编号,并且规定所有的触点都应该按继电器不通电的原始状态画出。
图 9 ( b )是一个触摸开关。
当人手触摸到金属片 A 时, 555 时基电路输出( 3 端)高电位,使继电器 KR1 通电,触点闭合使灯点亮使电铃发声。
555 时基电路是控制部分,使用的是 6 伏低压电。
电灯和电铃是受控部分,使用的是 220 伏市电。
继电器的文字符号都是“ K ”。
有时为了区别,交流继电器用“ KA ”,电磁继电器和舌簧继电器可以用“ KR ”,时间继电器可以用“ KT ”。
电池及熔断器符号电池的图形符号见图 10 。
长线表示正极,短线表示负极,有时为了强调可以把短线画得粗一些。
图 10 ( b )是表示一个电池组。
有时也可以把电池组简化地画成一个电池,但要在旁边注上电压或电池的数量。
图 10 ( c )是光电池的图形符号。
电池的文字符号为“ GB ”。
熔断器的图形符号见图 11 ,它的文字符号是“ FU ”。
二极管、三极管符号半导体二极管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见图 12 。
其中( a )为一段二极管的符号,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电流流动的方向,就是说在这个二级管上端接正,下端接负电压时它就能导通。
图( b )是稳压二极管符号。
图( c )是变容二极管符号,旁边的电容器符号表示它的结电容是随着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变化的。
图( d )是热敏二极管符号。
图( e )是发光二极管符号,用两个斜向放射的箭头表示它能发光。
图( f )是磁敏二极管符号,它能对外加磁场作出反应,常被制成接近开关而用在自动控制方面。
二极管的文字符号用“ V ”,有时为了和三极管区别,也可能用“ VD ”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