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财政思想综述与评析
经济学萨缪尔森
![经济学萨缪尔森](https://img.taocdn.com/s3/m/2d47f0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3.png)
经济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是一位熠熠生辉的巨星。
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理念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萨缪尔森出生于 1915 年,成长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他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在学术道路上,萨缪尔森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一路攀登,成为了经济学界的翘楚。
萨缪尔森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都有着开创性的研究和深刻的见解。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他对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萨缪尔森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
他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使其更加完善和易于理解。
他提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于解释经济周期的形成和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经济增长和衰退的内在机制,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萨缪尔森还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对各国要素价格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这一理论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各国制定贸易政策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萨缪尔森的著作《经济学》更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以其清晰的逻辑、全面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成为了无数经济学学子的入门教材和必读经典。
它不仅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等诸多重要领域。
通过这部著作,萨缪尔森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为经济学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萨缪尔森的学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理论创新,还在于他对经济学教育的重视和推动。
他一生致力于培养经济学人才,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许多都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a4690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7.png)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典之作,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撰写。
这本教科书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成为了许多经济学学生的必读教材。
本文将围绕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展开讨论,探究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理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强调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也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关键因素。
萨缪尔森指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供给的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跌。
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提出了边际效应的概念。
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果。
萨缪尔森认为,人们在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
例如,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到每个额外单位的满足程度是否与价格相匹配。
而生产者在决定生产数量时,也会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通过考虑边际效应,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还强调了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
虽然市场机制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但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萨缪尔森提出了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例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则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他人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关注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萨缪尔森提出了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
他强调了总需求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当总需求不足时,应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萨缪尔森还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该曲线描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568b2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c.png)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以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经济学界的经典之作,作者保罗·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经济学入门教材的权威之作,深受全球经济学家和学生的喜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萨缪尔森在书中对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他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强调了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基本特点。
他还介绍了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理论,让我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经济学是一门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更加珍惜和理解资源的珍贵。
其次,萨缪尔森在书中对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他指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他介绍了不完全竞争市场、公共物品、外部性等概念,让我对市场经济和政府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认识到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平衡和调整,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最后,萨缪尔森在书中对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他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关税和贸易壁垒、发展经济学等内容,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我对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关注和理解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读完《以萨缪尔森经济学》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著作。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学(第十六版)-萨缪尔森综述
![经济学(第十六版)-萨缪尔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800c5ec4693daef5ef73dcc.png)
经济学(第十六版)-萨缪尔森译者序《经济学》一书的作者保罗·A ·萨缪尔森(生于1915 年)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除了本书以外,他还著有《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1948)、《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1958)等。
他也写了很多论文,如《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1939)、《处于困境的自由主义者》(1972)等等。
他的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被收入于两个多卷本的论文集中。
由于他在几个方面发展了正统的西方经济学说,他曾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金(1970),并历任美国政府几个财政和金融机关的顾问和众多的其他职务。
自从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出现以来,曾经存在着三本流行的教科书。
第二本为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其流行的时间为1848—1890 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
对穆勒的教科书,马克思在很多方面都作了分析和评论。
战后,萨缪尔森《经济学》取代马歇尔著作的地位而成为第三本流行的教科书。
目前存在于西方的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虽然为数众多,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本书的仿效品。
此书不但销路广泛,据报道,早已超过100 万本,而且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丈、意大利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字。
自1948年出版以来,已重版许多次,其中第10版的中译本于1979 年问世。
该书的第11版和第10版之间几乎没有差别,而在1985年出版的第12版中,萨缪尔森则作了重大的修改与补充。
他写道:“自从作为里程碑的第1 版以来,这个第12版是最彻底的一次修订。
”①这次的中译本系根据第12 版而译出。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
萨缪尔森自己写道:“每个人都知道,当一种思想写进这种书籍(指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引者)中以后,不管它是多么不正确,它几乎会变为不朽的。
”②他承认,他撰写本书的目的尽为了“影响一代人的思想”。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6734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其学术观点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你们知道吗?诺贝尔经济学奖那可太牛啦!每年都有超级厉害的人获得这个大奖呢!比如说,1970 年获奖的保罗·萨缪尔森,他就像一位智慧的大师,提出了好多重要的观点。
他告诉我们经济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起表演一样!他强调了经济学的综合性,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哟!还有1976 年得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他的观点就像是一阵强风,吹开了很多人思想上的迷雾。
他觉得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可大啦,就好像是给一辆车加油,油加得合适,车就能跑得又快又稳!1991 年获奖的罗纳德·科斯呢,他的想法简直是给经济学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说交易成本就像是路上的石头,会挡住经济发展的路,如果能把这些石头搬开,那经济就能跑得更快啦!再说说2001 年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发现了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在一个游戏里,有人知道所有的规则和秘密,而有人却蒙在鼓里,那游戏能公平吗?肯定不能呀!这些获奖者的学术观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他们的观点有时候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识;有时候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经济难题的大门。
你们想想,如果没有他们的研究和发现,我们能这么清楚地了解经济是怎么一回事吗?能知道怎么让经济发展得更好吗?我觉得肯定不能!所以说呀,这些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们可真是太了不起啦!他们的贡献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更有信心!示例文章篇二:哇塞!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奖呢!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说一说历年那些获得这个大奖的厉害人物,还有他们超牛的学术观点。
先来说说保罗·萨缪尔森吧!他就像是经济学领域的超级英雄。
他提出的那些观点,就好比给经济学世界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4a6a79482fb4daa58d4b6e.png)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 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没有GDP 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 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 位,低于美国的5 倍多,没有GDP 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 在2005 年已超过1300 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 多倍。
没有GDP 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 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 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 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 元,而你支出了10 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增加了10 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讨论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案例2:从GDP 看我国的差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汇率法计算了179 个国家和地区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2005 年GDP 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
萨缪尔森详细介绍
![萨缪尔森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93350e9680203d8cf2f2431.png)
1 2
经济学的通才
•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并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 件,进一步发展了均衡的极大条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莱尔原理,并 举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经济实例,说明数理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 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谢尔— 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 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
1 6
1 7
这一结论表明,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降低一国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国际贸易会对一国要素收 入分配格局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对新古典贸易中只有自由贸易才能产生 福利的观点提出了置疑,认为在一国国内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 该国对其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部门进行关税保护,可以明显 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
他激动的是,他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个美国人。 • 1970年,克莱尔门特·雷特·丢特学校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伊利诺斯州的伊
文斯威林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章。 •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2 1
Appraisal
•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 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 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1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8
(H—O—S定理)
萨缪尔森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 在特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均 等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将 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 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这通常被称 为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 萨缪尔森](https://img.taocdn.com/s3/m/23c8e977f90f76c661371aa4.png)
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谬尔森的有关著作
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
保罗·萨缪尔森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 萨缪尔森曾在年轻时代感慨经济学家无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
在那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未设立。1968年,诺贝尔奖设立了经济 学奖,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
1959~1960年,萨缪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总统事务委员会调查咨询
卷)(1966,1972,1977)。
---
thanks 完
---
萨缪尔森与经济学
经济091 何晓明
-
---
萨缪尔森的离世
• 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12月13日在其位于美 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萨谬尔森作为
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
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 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 萨缪尔森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学业。 在他的导师指引下,萨缪尔森26岁那年取 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 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正 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分析基础》为 萨缪尔森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58年,他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 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 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 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 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 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当 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他是 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 尔森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 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 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该教科书 就是流传颇广的《经济学》,被翻译成日、德、意、匈、 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 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 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他于1947年 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法则
![萨缪尔森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1f13934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b.png)
萨缪尔森法则1. 引言萨缪尔森法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于1954年提出。
它描述了一个经济学原理,即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个人或企业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萨缪尔森法则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萨缪尔森法则的内容萨缪尔森法则表达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经济学观点:个人或企业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扣除所需的生活费用和税收后剩余的收入。
根据萨缪尔森法则,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就越高。
这个法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消费的固定支出,b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倾向消费率。
边际倾向消费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支出的增加量。
萨缪尔森法则的基本假设是人们追求最大化效用,即在给定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个人或企业会尽可能地将其资源用于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因此,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个人或企业会增加消费支出,以满足更多的需求和欲望。
3. 萨缪尔森法则的解释萨缪尔森法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解释来理解。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萨缪尔森法则说明了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于消费。
根据萨缪尔森法则,他们会增加消费支出,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消费行为反过来又刺激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和产业发展。
其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萨缪尔森法则说明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根据萨缪尔森法则,消费支出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需求组成部分之一。
当人们增加消费支出时,需求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增加,从而刺激了生产和就业。
这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4. 萨缪尔森法则的应用萨缪尔森法则在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萨缪尔森法则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消费行为的变化。
当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时,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萨缪尔森经济学 读书分享
![萨缪尔森经济学 读书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4cdfa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3.png)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分享摘要:1.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概述2.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4.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读书分享正文:一、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概述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保罗·萨缪尔森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他的《经济学》教科书自20 世纪后期以来,一共出了16 个版次,总销量达数千万册,并有40 多个语种的译本,成为空前的一本经久不衰的经济学教科书。
二、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萨缪尔森经济学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进行生产、应该为谁来生产。
他将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问题归结为这三个方面。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上,萨缪尔森避开了社会制度,认为在一个所谓“自由企业经济”中,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应该由市场决定,生产过程应该由企业自主完成,生产成果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来分配。
三、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相结合,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
他的理论对于解决20 世纪70 年代的经济滞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他的《经济学》教科书对于经济学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理论不仅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还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启示和指导。
四、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读书分享对于学习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读者来说,他的《经济学》教科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适合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以及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同时,这本书的内容实用性较强,对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萨缪尔森经济学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贡献的经济学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罗·萨缪尔森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保罗·萨缪尔森](https://img.taocdn.com/s3/m/760cd73667ec102de2bd8951.png)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之保罗·萨缪尔森学号:*********姓名:***一、前言: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无疑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无不得益于具有世界级权威的诺贝尔奖。
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三百周年之际,该银行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这个额外的奖项就是人们习惯上称为的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人物介绍:保罗·萨缪尔森1、个人简介: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
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该教科书就是流传颇广的《经济学》,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
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主要贡献:两大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的边际产品也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短期内,虽然产品价格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发生变化,但生产要素还来不及在部门间流动。
因此,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只影响产品价格。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https://img.taocdn.com/s3/m/775d30c70c22590102029d67.png)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美联社总结萨缪尔森一生主要成就时说: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经济分析基础》(1947年),
《经济学》(1948年,至今已出了18版)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与多尔夫曼索洛合著,1958年)
《萨缪尔森论文集》(3卷本集,1965年,1966年,1972年)等。
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3篇)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ba1a4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7.png)
第1篇保罗·萨缪尔森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的经济学理论对20世纪以及21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一、福利经济学1.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萨缪尔森认为,在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是两个重要的目标。
效率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合理。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存在矛盾,需要权衡。
2. 帕累托最优:萨缪尔森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每个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他认为,帕累托最优是评价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准。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萨缪尔森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如公共物品、外部效应等。
这时,政府需要介入,通过税收、补贴、公共投资等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宏观经济学1. 总需求与总供给:萨缪尔森提出了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用以分析经济波动。
总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水平下,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政策(如税收、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目标。
3. 经济周期:萨缪尔森提出了经济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三、微观经济学1. 市场竞争与垄断:萨缪尔森分析了市场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他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在垄断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2. 消费者行为:萨缪尔森提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他提出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等概念,用以分析消费者选择。
3. 生产者行为:萨缪尔森分析了生产者行为,认为生产者在成本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巨匠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巨匠保罗·萨缪尔森.](https://img.taocdn.com/s3/m/c5b9b60914791711cc7917cf.png)
经济学巨匠保罗·萨缪尔森2009年12月13日,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仙逝,享年九十四岁。
这是一位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并且风趣幽默的经济学界的奇才、通才、各种学说观点的包容者,为了纪念他,我们就从他获得最高奖励诺贝尔经济学奖说起。
在诺贝尔的最后遗嘱中,其奖项的设立和分配如下:一份给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给作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和医学领域作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作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物理和化学奖金,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生理学和医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授予;文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授予;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一个五人委员会来授予。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大奖励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和平。
经济学并不在奖励范围之内。
但是二十世纪以后,经济学为人类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这种情况,1968年,瑞典银行那些有远见的管理者们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经济学奖,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保罗·萨缪尔森由于他将数理分析引入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学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因而获得了第二届(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一届是在1969年联合授给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格纳·弗里希(挪威人)和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简·丁伯根(荷兰人),由于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而获奖。
)当然,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早在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
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学习,他爱好广泛,博览群书,课余把做高等数学习题作为自我消遣。
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82b36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f.png)
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介绍保罗萨缪尔森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美国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基人之一,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他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畅销、最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教科书。
2. 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的思想,强调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和模型,包括支出-产出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
2.1 支出-产出模型支出-产出模型是萨缪尔森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该模型描述了总需求、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总需求的增加将促使企业增加生产和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2 IS-LM模型IS-LM模型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
该模型帮助我们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萨缪尔森认为,通过操纵货币供应和利率,政府可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2.3 AD-AS模型AD-AS模型是描述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该模型包括成本推动型通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胀两种类型的通胀方式。
萨缪尔森的AD-AS模型对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胀的稳定。
3. 宏观经济学政策的应用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政府经济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理论和模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来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1 货币政策根据IS-LM模型,保罗萨缪尔森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政府可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e2f5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a.png)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指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原则。
这些原理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原理。
供求关系原理指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市场均衡原理指出,在竞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调整,最终达到市场均衡。
消费者行为原理研究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决策过程,包括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等。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等方面的原理。
国民收入原理研究了经济中的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关系,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就业原理研究了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业率的测算等。
通货膨胀原理研究了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货币市场原理研究了货币的供求关系和利率的形成机制,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
除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外,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一些跨学科的原理。
比如,公共物品原理研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包括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作用。
外部性原理研究了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收入分配原理研究了收入在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包括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和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
理性行为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机制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自动调节和协调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通过这些基本原理和假设,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动,并提出政策建议。
萨缪尔森《经济学》学习小结
![萨缪尔森《经济学》学习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b4ce77f46527d3240ce05e.png)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消费和投资支出决定产出。
与此相对,古典观点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价格与工资完全有伸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影响失业和产出的水平。
而凯恩斯理论则认为总供给曲线具有非垂直部分,价格与工资具有刚性(不能立即伸缩),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改变了的收入调整支出。
这样对于给定的消费倾向和投入数量的情况下,只存在着一个符合均衡状态的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
而这个均衡状态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描述,第一种是通过储蓄与投资曲线的交点来描述,第二种是通过总支出(包括消费和投资)与GNP 相等的点来描述,即在总支出—GNP图上总支出曲线与45度直线的交点来描述。
当偏离均衡点时,投资的变化会对GNP的变化产生乘数效应。
如在产出暂时低于均衡水平时,每增加一笔投资,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产生一连串的再支出,最终带来大于或数倍于这笔投资的GNP增加。
在凯恩斯产出决定理论中,投资决定产量,储蓄则消极地对收入的改变作出调整。
举个例子来说,当产出水平高于均衡点时,计划支出小于计划产出,这意味着消费者将购买较少的汽车,汽车商则发现存货增加,不得不削减产量,计划产出减少,向均衡点靠近,直至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经济才实现均衡。
在实际中,根据凯恩斯产出决定理论,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实现经济在高就业水平下的稳定增长。
具体说来,对于政府支出,可直接加入到总支出曲线上,通过改变政府支出,使总支出曲线上下移动,从而决定实际产出。
对于税收,税收减少会引起消费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增加产出的均衡水平。
由于税收有一部分用于储蓄,用于消费的货币并非全部税收,因此税收对于GNP变化的乘数效应小于政府开支引起的乘数效应。
总的来说,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就是消费和投资数量决定产量。
后面将探讨供给对产出的影响。
首先分析下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潜在产出增加将AS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生产成本增加(潜在产出不变时)将AS向上移。
根据实际资料显示,在潜在产出连年增长的前提下,产出依然可能下降,由此可推断总需求的下降导致了产出的下降。
萨缪尔森税收思想.
![萨缪尔森税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04b50c8c1c708a1284a4449.png)
一、综合类萨缪尔森税收思想:萨缪尔森是古典综合学派最重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知名度最高的权威人物,1936年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后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教授。
曾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并历任美国政府和财政金融机关的顾问。
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其主要著作是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现已重版15次,是历来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
这本书的理论体系先称之为“新古典学派的综合”,后又叫做“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西方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的经济作用正在增长。
政府在现代混合经济中,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直接地调节经济生活三个方面在起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财政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萨缪尔森的主要税收思想有:(1)税收原则。
萨缪尔森认为当前有代表性的赋税原则有两大类:①利益原则。
他认为一个公平的赋税应使每一个纳税者的贡献同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②牺牲原则(再分配原则)。
他认为人们应按理想的“牺牲”方式交税,使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所谓“公平合理”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即再增加1元钱给一个人带来的满足是递减的,那么向百万富翁征收1元钱的税款,把它给予中等收入或低收入的人时,所增加的效用应比减去的多。
不同的个人效用加在一起形成社会总效用,通过赋税可以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化。
(2)税收作用。
萨缪尔森指出,赋税是政府购买公有物品的资金来源,也是改变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他还强调财政政策对付萧条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当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应增加支出和减税,以扩大需求,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必须减少支出和增加来减少社会需求,从而消除因过多的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增长。
对于在如何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政策方面,萨缪尔森更侧重于减税,主张大胆实行“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
认为减税能够增加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国民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罗·萨缪尔森财政思想综述与评析
作者:杜鑫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1期
【摘要】保罗·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解决公平、效率与稳定的矛盾。
他所提出的财政理论在继承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成为救治美国经济的重要人物。
本文在概述其财政思想的基础上,站在中国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以求从中找出适合中国财政改革的法宝。
【关键词】萨缪尔森;政府干预;赤字财政;公债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0078-01
保罗·萨缪尔森是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的新古典综合就是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加以综合,即把微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因其秉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因此又被称为后凯恩斯主流学家。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
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畅销超过四百万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书中的税收理论也成为救治美国经济萧条的一剂良方。
一、萨缪尔森财政思想概述
(一)萨缪尔森的政府观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延续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
认为市场经济的单独运行会出现市场失灵,从而造成经济的低效率和不公平,因为政府不能仅作为守夜人,而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市场加以调节,以保证私人经济的充分发展。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关键。
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提高效率,再利用收入的二次分配及三次分配提高公平。
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也会造成经济上的低效率,因此按萨缪尔森的观点是:当仅仅依靠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时,政府应当发挥作用;在政府的参与下,市场已经回归正轨时,政府则需要自动退出。
(二)乘数——加速数原理
凯恩斯在其所著的《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投资乘数”及“就业乘数”,但其中存在明显的缺陷。
萨缪尔森注意到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经济波动模型。
乘数效应说明,投资增加一般会带来国民收入倍数增加;加速原理说明,国民收入增加一般会带来投资倍数增加。
乘数—加速数模型在试图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周期做出解释的同时,强调投资变动的因素。
从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可以看出,私人投资的增加将会成倍增加国民收入。
因此,他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鼓励私人投资。
(三)财政支出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批判了政府赤字会挤出私人投资的论断,主张打破平衡预算的政策,推行赤字财政。
萨缪尔森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政府支出都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要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
较大的结构性赤字使得利息率上升,从而减少投资;但由衰退引起的周期性赤字不会提高利息率,因此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因此,萨缪尔森主张,在经济衰退时要增加政府投资,扩大公共支出规模,实行赤字预算,以促进私人投资,使经济复苏。
按照萨缪尔森的理论,只要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就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过度的政府支出就未必起到正面作用。
(四)税收转嫁理论与税收归宿
萨缪尔森在这一理论中,仅考察了美国的税赋制度。
他指出,个人所得税是累进的,富人将负担更多的税收;销售税是累退的,穷人因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因为需要承担更过的税负。
由于个人所得税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萨缪尔森指出,过多的向富人征税,用于社会再分配,有可能会打击富人的投资积极性,从而降低经济效率。
因此,税收制度的制定除了考虑效率和公平两大原则外,还应看税收负担重新分配的格局在现实经济中是否可行。
(五)公债理论
萨缪尔森在推行公债方面的思想承继了凯恩斯的理论,主张不仅在经济衰退时期推行赤字财政,在经济上升时期也要推行赤字财政。
他指出,政府发行公债是执行补偿性财政政策以稳定经济的有力武器,只有使公债长期增加才能维持稳定的高度就业。
但公债不同于私人债务,私人债务因无法转嫁会对债务人造成负担;而公债使得人感到较为富有,从而提高人的消费倾向,这会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增加就业。
总而言之,萨缪尔森赞同政府通过发行公债来促进消费和投资,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美国的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六)宏观财政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的主流学派,主张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其以往的以价格分析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需要管理”的调节作用,又保留市场自动调节作用的理论体系。
另外,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理论只适用于短期,而在较长时期内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仍然适用。
因此,综合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与新古典主义的微观经济分析方法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缺陷,保证充分就业。
二、萨缪尔森财政理论对我国财政实践的借鉴
萨缪尔森作为美国的经济学家,其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国经济及其所处的特殊时代的。
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外国的财政理论,最关键的是看到制度上的差异以及运用上的可行性。
萨缪尔森提出的衰退时期“减税政策”无疑对我国有很大指导意义。
就中国2010至今的国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情况来看,中国已经缓慢进入经济衰退期,而这一时期将持续多长时间,没有人能够预料。
但应用萨缪尔森的“减税理论”,这一衰退阶段必将大大缩短。
另外,萨缪尔森的政府观也给我国政府以警示。
我们往往不是干预的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这样一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必会带着行政色彩,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资源和社会福利都是一种损耗。
政府在该参与的时候参与,该退出的时候退出,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效率、公平、稳定。
而这个度的拿捏,需要政府在不断调整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摸索出来。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九版).[M]商务印书馆,2012
[2]陈永伟.浅说萨缪尔森的学术创见[J].管理学家,2010(3)
[3]熊华乔.萨缪尔森药方[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1)
[4]刘威.萨缪尔森的效率与公平观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