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中学“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作文讲评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作文讲评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例文】【请对比董梦圆和薛韬的文章,你能否感受到作者的不同追求?】
抗辩时间
高三(10)班董梦圆
于这浩渺的四方天地中,微笑而平凡的人类总对时间的虚无和磅礴有着骨子里的某种敬畏。我亦常卑微在时间面前的无力回天,恨韶光易逝,怨时间匆匆。纵然我们能以心纵浪古今往来,时间总会或激烈或无声的方式将一切定格在历史的某一段,使其沦为“过去:二字。“一切都会过去”,这兴许是在困窘中的宽解,却更昭示着时间不可撼动的伟力。然我
看向周遭,周身的衣着,笔下的文字,都无一不伴着历史的遗存。,二过老”已经过去夏,却叉以何种方式将其留下?
有人说是神握着时间,.而史铁生却说运动的初衷便是向诸神宣告人类的不屈。一代代的人类由远古奔跑至现代,跑出绵延不绝一条长路。将眼光放窄于赛场,是跑道上一次次记录的创造与被突破使人的极限一回回被颠覆被刷新;而若看得宏大,则是人类由古到今的远征途上一个个生命的流血与枯萎将险道生生跑成花径。我们因而看到,是一次次的速朽缩聚又绵延了不朽,而这其中是人类在敬畏之余与时间抗辩,对时间质疑。【请关注史铁生、刘墉笔下的刘易斯。】
这种抗辩与质疑在人生命临近终结处显得尤为热烈。【特殊群体的典型性】杜甫在晚
景酸涩中的诗文却气象大开,执意唱一首生命的晚歌;而巴金也在病床上说白己心中仍燃着一团火,仍渴盼着生命的开花。终于,他们的躯体敌不过时间的消解而留驻在岁月的某一隅,但精神与灵魂却也以另一种具象化的形式长存于世,随光阴而继续流转。他们力透纸背的字句让今天的我们读来仍心潮澎湃,由衷感怀;而这给予后世的伟大意义亦使过去的他们成为永不过去的传奇。
这是人与时间的斗争。时间以轻描淡写的方式将一切抛诸脑后,轻盈而去;人便偏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使它的离去负重,带着人的印记走向永恒。但人类往往意识不到的却是,偏也正是时间,以苍凉的笔法在人类历史的墓志铭上刻下永不褪色的碑文。无论是个人的抗争,抑或是全人类的不屈,都要借一份时间的力。
生命的晚歌在历经岁月后才唱得坦荡与辽阔,人类的路途亦因时间的无尽才得以延伸到无边的永恒。时间给了每个人命定的局限。文人说:“命定的局限或是永存,但不屈的挑战不可须臾或缺。”我却想说,人类应感谢时间给了我们抗辩后得以永存的恩赐,使过去的一切永不丧失。
枯山水
高三(10)班薛韬
在日本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巍巍山石矗立在素白“碧波“中,庭院中“水波”汪洋,令观者宛如置身山水之间。然而水中波纹却丝毫不呈荡漾之态,仿佛凝固了一般。
这便是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却在方寸之间幻化出千岩万壑,对人的心境产生奇绝的影响,实在与佛门清净地再协调不过了。
或许是嫌潺潺水声太喧嚣了些,或许是为了剔除灵动流水中的几丝轻浮,枯山水虽名为
“山水”,却不饰以哪怕一汪水、一朵花。
“枯山水”脱不开一个“枯”字。枯即失水,有衰朽凋零之意。水流停滞,水波不兴,是水的干涸,水的消逝。园内亦不点缀任何开花的植物,没有花香鸟语,没有盎然生气,是生命的凋零,生命的消逝。无论是无生命特征的水,还是生命体,在枯山水的意境中,都以“不存在”来呈现,喻示“一切都会过去”。
然而比起任何一条水声叮咚的溪流和任何一处繁花似锦的庭院,枯山水的存在都更长久。从几百年前到现在,或许还有更长久的将来,枯山水一直都在,具有贯穿庭院生命始终的能力。试想若是以溪流和鲜花来布置庭院,岂不早已干涸和枯萎?枯山水的“枯”之另一层喻意即是“一切都会过去”,既然无法让时间停滞,那就让时间中停止流转的事物绵延成永恒。
枯山水多位于闲庭小院,貌不惊人,声名不广,其中以禅宗寺院为主。对于院中僧人而言,枯山水是另一种修行方式,是为了参悟大觉解、大智慧所必须的自律精神。与中国道教中强调的羽化登仙不同,佛教孜孜以求的是精神的伟力而非肉体生命的长久。而枯山水白沙石组的山水之景道出的“一切都会过去”与得道高僧们只视肉身为“臭皮囊”有相通的妙处。清脆悦耳的流水、鲜艳芬芳的花朵,连同享美景听佳乐啖美食的肉身,无一长久。而只有让乱人耳目的、惑人心神的东西都消逝,让这须臾的一切都过去,方能更接近佛家追求的彻悟。而象征了这两层喻意的枯山水,与永恒的精神一起度过漫长的足以让一切都过去的时间,讲出禅与世俗的关系,讲出清规戒律存在的道理。
【“记录——纪念—铭记——人是讲求来路与根源的——长存乎?长存矣”。清晰的论证思路:层层推进,阐述“一切不会过去”的三种方法;再上层楼分析原因,联系现实。看出来了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有效诠释,一个基本思路的的形象呈现。】
刻进石头里
高三10)班吴雨帆
小说《三体》处,有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在冥王星上建了一所纪念馆,其中摆放着巨石,刻有人类所有的历史与辉煌。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不及它留存长久,它仿佛无声诉说着:一切都不会过去。
人一向有记录的习惯。史前洞壁画便已初现端倪。古有史官不畏死而书写事实,今人虽不及其惨烈,也记事详尽屡出巨著。即使是常人,也多保持着日记或记账的习惯。此为人之执着,主动将.已过去之事记载使其留存。往事或美好,或难堪,都终化作一个无言记录源子人对记忆的珍重,或仅仅是为不可测的后世留下一个真实存在的证明。
人对记录的执着若深一分,便成了纪念。耶路撒冷保留下哭墙,粗砺砖石之间依稀可
见圣城千年间见证的民族恩怨;柏林城中亦有一堵已为残垣陈迹的墙,却仍有人为之驻足,拾一片碎块,为着纪念一段完整的悲惨历史,两种难言正误的意识形态,以及逝去之人。冰冷砖石上镌刻着已逝之事,几年是为了铭记,为了让过去之事不仅仅随风而逝,化为历史的碎片;而是完整保留下来,以事实证明往日存在之事实,选择之正误。人是讲求来路与根源的,否则便不会有俄罗斯人在静立的普希金像前读诗,不会有维尔纽斯默然长存的铁狼雕像,不会有中国人对于孔子的祭拜与纪念。人们从有意为之“不过去”中寻求一种归属感。
一手触到根源,汲取着归属感之时,另一手须得往身前长道而起,指去另一个去向,这去向的终点或许是幽微难明的,但人在事件的巨轮的慢行追逐下,总要背向历史踏上前程,不论是否情愿,若是固守着过去,则它在个人的小世界中的确不会过去,却也压成人,心上一尊沉沉铜鼎。人为其所绊,终将一同在大世界中成为遥远模糊的记忆,为时间淘洗殆尽。在此人更应去淘洗时间,筛出历史的精魂,轻装上阵,步履却是沉稳。如波兰不死鸟般的三番浴火重生,如中华沧桑龙躯的蓄势待发。为了未来,一切都不会过去,其精华反而历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