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付慧明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对策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对策目的对化脓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方法及护理措施,对照组在手术后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及切口进行清洗,并加强切口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的情况,总结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
结果观察组Ⅰ期愈合率为70%,对照组为70%,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结论化脓性阑尾手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腹腔、切口进行清洗,加强切口处的护理,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标签: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预防;护理在临床上,化脓性阑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化脓性大肠杠菌、厌氧菌感染,导致阑尾呈现出病理性改变。
在治疗中,通常需要应用手术把阑尾切除,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但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文对化脓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方便进行对比和研究,随机把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40±6.6)岁,手术后,应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及切口,并在护理中加强对切口的护理。
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18~67岁,平均(41±5.7)岁,实施常规的手术及护理方法。
本次所选患者均经相关化脓性阑尾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42例为阑尾炎手术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1)、B (n=21)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性护理,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
结果 B组较A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到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助于提升患者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并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概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性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preventing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of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andpost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a (n = 21) and B (n = 21) by computer after admission. They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preventive nursing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was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lower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higher wound healingrate an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P0.05). 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appendicitis surger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first-class healing rate of surgical incisio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Preventive care化脓性阑尾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阑尾炎症,特别容易出现阑尾穿孔,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才可以纠正疾病预后【1】。
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措施

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措施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化脓,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多见。
近十年来,我院对大部分阑尾切除术采用如下措施,发现切口感染率较低,现将此经验介绍如下:1.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延误诊治,危害大等特点,特别是阑尾腔内有粪石崁顿者,易并发阑尾穿孔坏疽。
因此,早诊断早手术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2.手术前皮肤的准备与消毒。
备皮范围要广些,不可将表皮刮伤。
手术区域消毒要彻底到位,防止外源性污染。
3.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延长,切口过深,侵袭性操作多是主要的感染因素。
4.术中保护切口对防止术后切口感染极为重要。
要置腹膜保护巾。
当腹腔脓液较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或纱布试出。
但不能将脓液滴落在切口上。
不能使接触过富腹腔的器械接触伤口。
如果遇到阑尾周围粘连明显或阑尾解剖位置异常等复杂情况,必须用手进入腹腔时,要随时更换已污染的手套。
腹腔冲洗与否要根据术中情况而定。
如果渗出不多,且较局限,不要腹腔冲洗,以免感染扩散。
术中放置腹腔引流时,引流口要尽量远离切口。
并严格掌握引流指征。
5.关闭腹腔缝合腹膜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切口全面冲洗,并更换手套和手术器械,然后用一干净盐水纱布擦净切口内渗液及血液。
保护切口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步骤。
6.改进切口的缝合方法。
麦氏切口切除阑尾后,我们常将腹膜层做一荷包缝合或者为“8”字缝合,保持腹膜的完整光滑面,减少肠粘连的机会。
皮下脂肪较多者,可以将脂肪颗粒剪除一些,修剪整齐,减少脂肪液化的机会。
良好的按层缝合,不留死腔,不形成切口内血肿,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要点。
7.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甲硝唑是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使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
抗生素应用的时间最好在术前1小时,术后24~72小时使用。
有全身中毒及弥漫性腹膜炎者,宜选用头孢类,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合应用。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处理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 50例 ),观察组采用 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两组均采取精细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00%;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感染率为12.00 %,观察组切口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应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术中及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能够预防阑尾手术切口的感染。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预防切口感染护理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及护理。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居所有腹腔手术切口感染的首位。
特别是在阑尾化脓、坏疽及穿孔的患者,其发生率可达20%以上[1]。
切口感染一旦发生,将延长患者住院日,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如何使切口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始终是外科的工作重点。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们采用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术后给予精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13—75岁,病程6—72 h;有转移性右下腹痛69例,持续性右下腹痛31例,20例有慢性发作史,患者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术前 B型超声提示阑尾增粗,直径 1.5—2.5 c m,右下腹少量积液69例。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
浅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浅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观察组患者术后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处理切口,并给予两组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中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2.5%;对照组中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10%。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术后以1%聚维酮碘溶液和3%过氧化氢对切口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51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016-01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发腹腔感染,危险性较高[1]。
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种并发症可阻碍患者的康复,甚至恶化病情,引发新的疾病。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的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6.9±3.4)岁;对照组患80例,男52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8.5±3.0)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方法。
方法120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应用温盐水加甲硝唑冲洗腹腔切口的方式预防感染,并予以针对性的手术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研究组患者阑尾切除术之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温生理盐水加甲硝唑冲洗,配合针对性的措施能够很好的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预防;护理效果化脓性阑尾炎是常见的腹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在于化脓性大肠杆菌合并厌氧菌感染,导致阑尾发生病理性改变,容易合并穿孔,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1]。
手术后切口感染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的恢复不利,同时增加经济负担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之后的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不同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之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分析本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低热、恶心、血压水平低。
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
研究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35.9±5.9)岁。
参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37.8±5.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和预防感染措施。
(完整word版)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阑尾切除术在外科需手术治疗的急腹症病例中约占半数以上,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仍相当高。
国外报道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发生率可达30%左右,穿孔后感染率甚至可高达70%左右。
如何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是临床仍需探讨的课题。
本文综合大量文献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
病员方面因素:1、阑尾炎的病理变化。
其单纯性慢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切口感染率分别为 1.41%1.29%24.31%可见阑尾病变程度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2、病员自身因素。
当阑尾炎并存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糖尿病时的术后切口感染,与各型不伴有其他疾病的阑尾炎切口感染率相比,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
3、病程因素。
发病在24小时内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与超过24小时后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
医源方面因素:1、手术操作因素。
手术时间过长、技术不熟练、术中操作粗暴、撕拉牵扯,造成组织过多的损伤、出血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研究者发现手术持续2h以上切口感染率14%,控制2h以内感染率3.3%。
缩短手术时间可降低切口组织受腹腔渗液污染机会,同时缩短了沾染细菌繁殖时间。
2、腹腔是否安放引流物和引流物引出部位因素。
未置引流物和在原切口放置引流物以及另开创口放置引流物的切口感染率,与后者相比,前二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上升。
3、抗厌氧菌药物的应用与否! 术前、术中、术后分别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与不加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的切口感染率两者相比,前者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既有病员方面因素,又有医源方面因素,临床上,感染的切口若得不到及时引流或引流不畅,换药不当,可形成腹壁窦道造成切口长期不愈。
对病员而言,既延长了住院日,又增加了经济负担,对其身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生的日常工作量。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作者:鄂亚巨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综合化组。
其中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冲洗。
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对护理工作的评价。
结果综合化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护理措施作为急腹症之一,化脓性阑尾炎在青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多为单纯阑尾炎发展而成,其发展后可致腹腔感染、穿孔等,临床症状严重,需行外科手术切除。
但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加强预防和护理工作极为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的实验对象为近几年我院收治的1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综合化组。
传统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32±11.21)岁;体重43~81kg,平均体重(65.53±10.14)kg;患者病程在2~60h,平均病程为(16.32±2.65)h。
综合化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4.11±11.01)岁;体重43~81kg,平均体重(65.45±10.12)kg;患者病程在2~59h,平均病程为(16.45±2.12)h。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1.2.1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遵医嘱进行术后用药指导和切口观察。
1.2.2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浓度3%,量100ml,术后先对患者进行浸泡)、然后3min后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擦拭,再用1%聚维酮碘溶液500ml 反复冲洗切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付慧明
发表时间:2019-03-21T10:00:59.2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付慧明[导读] 结论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加强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工作认可度,值得推广。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综合化组。
其中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冲洗。
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对护理工作的评价。
结果综合化组各项指标均优于
传统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加强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工作认可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护理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operat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operation. Among them,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was routine nursing,the incision was washed with normal saline,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ode wa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the integrated group,and the incision was washed with peroxide solution,normal saline and povidone iodine solution. The incision infection rate,incision healing time and nursing evalu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incision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ppurative appendiciti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infection,promote the healing of incision and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nursing work,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purulent appendicitis;wound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prevention;nursing measures
作为急腹症之一,化脓性阑尾炎在青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多为单纯阑尾炎发展而成,其发展后可致腹腔感染、穿孔等,临床症状严重,需行外科手术切除。
但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加强预防和护理工作极为关键[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实验对象为近几年我院收治的10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综合化组。
传统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32±11.21)岁;体重43~81kg,平均体重(65.53±10.14)kg;患者病程在2~60h,平均病程为(16.32±2.65)h。
综合化组患者50例,包括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4.11±11.01)岁;体重43~81kg,平均体重(65.45±10.12)kg;患者病程在2~59h,平均病程为(16.45±2.12)h。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
2.1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遵医嘱进行术后用药指导和切口观察。
1.2.2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浓度3%,量100ml,术后先对患者进行浸泡)、然后3min后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擦拭,再用1%聚维酮碘溶液500ml反复冲洗切口。
1.2.2.1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术前对患者进行化脓性阑尾炎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手术后应注意的要点,尤其是术后切口感染,使患者在治疗后自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切口感染。
1.2.2.2心理护理手术都会带来一定创伤,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亦是如此,因此需在术前对患者紧张焦虑心理进行有效疏导,使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1.2.2.3术后早期运动指导,术后先让患者适当进行休息,但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免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但活动应适度,以免牵拉伤口导致严重并发症。
1.2.2.4术后加强对切口的观察。
定期检查切口情况,观察脓肿、出血情况,及时进行切口消毒和敷料更换,将感染几率降到最低。
1.2.2.5加强引流管护理保证引流管畅通,并根据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决定拔管时间,一般在术后5d可拔管。
1.2.2.6加强对敷料的观察应注意切口敷料颜色、量和气味,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1.3 评价标准切口感染判断标准[2]:切口有化脓,需进行第二次切口引流和重新进行切口缝合。
切口愈合判断标准:愈合良好,未出现红肿、积液、硬结等不良症状[3]。
1.4数据分析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则()表示,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
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综合化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2.00%)明显低于传统组(12.00%),切口愈合时间(8.23±1.45)d明显比传统组(12.34±4.14)d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97.12±3.12)分明显高于传统组(81.22±1.24)分,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为常见并发症,其不仅导致切口愈合延迟,且住院时间延长,患者心理焦虑感较重,且合并交叉感染几率增加,对医院来说,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效率的降低[4]。
基于此,采取良好控制措施尤为关键。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因此术后应常规加强药敏试验和用药干预。
另外,手术时间、患者营造状况均跟切口感染发生相关,因此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对切口保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力[5]。
本研究中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切口以生理盐水冲洗,综合化组患者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切口以过氧化溶液、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溶液冲洗。
3%过氧化氢和1%聚维酮碘溶液杀菌抑菌效果显著,过氧化氢溶液消毒杀菌效果良好,聚维酮碘溶液包括磷酸二氢钠、磷酸、碘、甘油等成分,有双重杀菌效果,通过菌体胞浆膜溶解、菌体吸附等对病原体表明张力进行破坏,水分进入后可促进菌体溶解和破裂。
碘分子则可对菌体蛋白发挥卤化作用,并结合蛋白氨基酸抑制菌体,跟生理盐水冲洗作用明显更突出。
另外,综合护理则从多方面开展护理,使得护理环节紧凑有序,跟常规护理对比也有优势[6]。
结果显示,综合化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比传统组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明显高于传统组,提示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加强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和护理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工作认可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鸿静,刘卫云,卢思英,等.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J].河北医学,2014,26(10):1728-1729.
[2]林振平,何玉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4,15(8):165-166,179.
[3]张志会.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患者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3(5):352-352.
[4]王少山,王焕良,别永江,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433-3435.
[5]王少山.奥硝唑局部冲洗对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9):163-163,164.
[6]许乃山.用不同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3):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