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原文、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题桃花夫人庙》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题桃花夫人庙》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牧《题桃花夫人庙》原文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心疼金谷坠楼人。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注释、桃花夫人:即息夫人。
2、细腰宫:指楚王宫。
3、脉脉:读mòmò。
一直一言不发。
4、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5、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翻译细腰宫里桃花盛开一派鲜艳清爽,心念故国默默无语渡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覆灭究竟是因为何事?心疼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赏析《题桃花夫人庙》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就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大约并作于会昌年间杜牧任黄州刺史时。
作者当时游等桃花夫人(息夫人)庙有感于,便写出了这首咏史诗。
此诗褒奖绿珠坠楼的贞烈,其意在嘲讽息夫人直面强权懦弱,苟且偷生。
不过,表面上就是贬挞妇人,其实质却在抨击与妇人有关的当权者。
全诗不仅立论多样,发人深省,而且寒林含蓄,温柔敦厚而更添反讽之旨,堪称咏史诗中的佳作。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
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
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
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
“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
“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
“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
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
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必须对息夫人一斜阳同情之泪了。
及至第三句忽然转折点,由脉脉含情的叙述变为这般一反问时,读者才晓得那不过就是欲抑先扬罢了。
彦周诗话(许顗)

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圣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若含讥讽,著过恶,诮纰缪,皆所不取。
仆少孤苦而嗜书,家有魏、晋文章及唐诗人集,仅三百家。
又数得奉教,闻前辈长者之馀论。
今书籍散落,旧学废忘,其能记忆者,因笔识之,不忍弃也。
嗟乎,仆岂足言哉!人之于诗,嗜好去取,未始同也,强人使同己则不可,以己所见以俟后之人,乌乎而不可哉!诗壮语易,苦语难,深思自知,不可以口舌辩。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
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知人,远上溪桥去。
」东坡〈送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皆远绍其意。
李太白作〈草创大还诗〉云:「髣佛明窗尘,死灰同至寂。
」初不晓此语,后得《李氏鍊丹法》云:「明窗尘,丹砂妙药也。
」老杜〈北征诗〉曰:「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独以「活」、「国」许陈玄礼,何也?盖祸乱既作,惟赏罚当则再振,否则不可支持矣。
玄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一言兴邦,宜得此语。
倘无此举,唯有李、郭,不能展用。
淮阴胜而不骄,乃能师李左车,最奇特事。
荆公诗云:「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李广诛霸陵尉,薄于德矣,东坡诗云:「今年定起故将军,未肯说诛霸陵尉。
」用事当如此向背。
箜篌状如张箕,探手摘弦出声。
卢玉川诗云「捲却罗袖弹箜篌」,此语亦未可讥诮。
司马温公尝语程正叔云:「辩證古人误处,当两存之,勿加诋訾也。
」韩退之诗云:「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香。
」殊不类其为人。
乃知能赋梅花,不独宋广平。
退之见神仙亦不伏云:「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赋谢自然诗曰:「童騃无所识。
」作〈谁氏子诗〉曰:「不从而诛未晚耳。
」惟〈华山女诗〉颇假借,不知何以得此?凡作诗若正尔填实,谓之「点鬼簿」,亦谓之「堆垛死尸」。
能如〈猩猩毛笔诗〉曰,「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又如「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精妙明密,不可加矣,当以此语反三隅也。
诗人写人物态度,至不可移易。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
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
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
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
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
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

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欢迎阅览。
【人物简介】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692年-762年),是武则天的孙女。
始封崇昌县主。
俄进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
天宝三载,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
”玄宗不许。
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
”帝知至意,乃许之。
薨宝应时。
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经过笔者的大胆假设和胡乱求证,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强暴”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王维所作。
王维在今天的人们说起来,地位似不及李白和杜甫。
但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远在这两人之上。
尤其是杜甫,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
说起来王维的诗作,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历代名家无不叹服。
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远远不如。
然而,本篇这首诗却也并不是特别出色。
尤其是和王维集子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
息夫人

探询桃花夫人庙桃花年年逢春开,惟有息妫难忘怀。
千载美谈成旧事,再寻桃花上玉台。
——探询桃花夫人庙有感由息夫人到楚夫人桃花夫人是春秋时代息国国君的夫人妫氏,史称息妫,也称息夫人。
先为息国君夫人,后为楚国王后。
春秋时代的小诸侯国,都依附强国的保护而生存,稍有不顺从,随时都有灾祸降临。
蔡国(在今河南上蔡县)君王蔡哀侯与息国(今河南息县)君王息侯就是这样的小国君,他二人同娶陈国(今河南淮阳)国君的女儿为夫人,这两位陈国女子都是当时妇孺皆知的大美人。
按照当时的婚姻制度,国君或大夫的夫人于归的时侯,她的妹妹也要一同跟着陪嫁过去,称为“娣”,而随嫁的婢女则称为“媵”,总称为“娣媵制”。
陪嫁的妹妹可能是胞妹,也可能是堂妹;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数人。
姐姐蔡妫嫁给了蔡国哀侯献舞。
而妹妹息妫长大以后,出嫁给息国为息侯夫人,史称息妫。
蔡侯与息侯的夫人为姊妹,蔡侯原本可以一箭双雕,却阴差阳错地便宜了息侯,为此蔡侯常常耿耿于怀。
息妫聪慧过人,娴礼仪,善女红,爱歌舞,深慕太儒人大姬的遗风。
出嫁后,主持内则,长幼有序,琴瑟和谐,懿德称范,伉俪正都。
前684年(即楚文王六年),息归宁回陈,途经蔡国,蔡侯说:“吾姨至此,岂可不一相见?”其实蔡侯早以对这位妹妹垂涎三尺,现在借口尽地主之谊,命人排筵席,热情款待。
初时蔡侯还假装保持宾主的礼仪,酒酣耳热之际,蔡侯逐渐露出轻薄的本性,除了语言挑逗外,竟然拉住妫氏的手不放。
妫氏为了国君夫人的尊严,不待盛筵结束,便匆匆率领从人拂袖而去。
息侯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认为蔡侯凌辱了自己,于是决心找机会报复。
可是息国力量薄弱,根本不是蔡国的对手,再说仅仅因为夫人受辱而兴师动众也不是很好的理由,于是想到借刀杀人。
他派遣使者向楚国进贡,并趁机向楚文王献计:“蔡恃中国,不肯纳款。
若楚兵加我,我因求救于蔡,蔡君勇而轻,必然亲来相救。
我因与楚合兵攻之,献舞可虏也。
既虏献舞,不患蔡不朝贡矣。
”楚文王大喜,当即兴兵直奔息国而来,息侯假意惊慌失措而求救于蔡国。
唐诗赏析-杜牧《金谷园》原文翻译鉴赏

杜牧《金谷园》原文|翻译|鉴赏'《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
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
此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翻译鉴赏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
小李杜咏史诗

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而创作的诗 歌。
班固《咏史诗》 班固《咏史诗》 左思《咏史诗》 左思《咏史诗》八首
唐代咏史诗的成熟: 唐代咏史诗的成熟:
统治者“以史为镜”的崇实精神 士子们的预世思想 抚迹漫游的经历 宽松的文化环境
怀古诗的特点 怀古诗, 怀古诗,是诗人在游览古 迹或阅读史书时, 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 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 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 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 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 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 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或借古以喻今, 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 之作。 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 都比较沉重, 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 比较苍劲悲凉。 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 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 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 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 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 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锦
李商隐
瑟
点击听吟唱录音
锦瑟无端五十弦,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是当时已惘然
1、庄周梦蝶 、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 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 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 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 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 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 、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 、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 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回家朱道能阅读答案

回家朱道能阅读答案【篇一:记住回家的路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1.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中“家”的含义是什么?答: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2.研读①②两节,归纳作者所持的观点。
8、晚唐诗风(杜牧、贾岛)

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 年,朝有黧(lí )黑之色。”《战国策 ·楚策》
此诗为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时杜牧在淮南节度使
牛僧儒幕府任职,居扬州。诗酒风流,放浪形 骸 。诗中感慨人生,自伤岁月不居,怀才不遇。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评价
缺点: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郊寒岛瘦
(苏轼《祭柳子玉文》)
许浑《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qiū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 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温庭筠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咏史伤今的杜牧——咏史诗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 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 后人皆不知之。”
贾岛
贾岛(779~843),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人。他早年 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元 和五年,到洛阳和长安, 以诗谒见张籍、韩愈、孟 郊。受韩愈赏识,劝他还 俗应举。于是他脱下袈裟, 一面应试,一面与张籍、 孟郊、卢仝等为韩愈门下 诗友。 其诗喜苦吟炼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 ”
赠贾岛
之,西安人,宰相杜佑之 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任 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世 称杜樊川。诗风骏爽飘逸, 人称“小杜”。有《樊川 文集》。 刘熙载《艺概》说: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 樊南诗深情绵邈。”
桃花无言历春秋,几人能识心中愁——小议息妫

品位·经典文艺评论17【作者简介】 陈海娴,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桃花无言历春秋,几人能识心中愁——小议息妫○陈海娴(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摘 要】 春秋时期的息夫人,事迹载于《左传》《吕氏春秋》《史记》等书,她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吸引了众多诗人的注意,自唐以来佳作频出。
有对息夫人饱受屈辱经历的怜悯与同情,有借息夫人的不幸经历感慨自身的,亦有对其失节行为的问责与调侃,本文列举的三首诗歌均能一一找到对应。
【关键词】 咏史诗;……息夫人;……同情;……失节“百雉摧残连野青,庙门犹见昔朝廷。
一生虽抱楚王恨,千载终为息地灵”[1],一首咏史诗,牵出春秋之际两场亡国之战,亦勾勒出一位女子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
诗中的主人公息夫人是真实可考的人物,春秋前期陈国人。
陈国先祖为禹舜的后裔,世居妫、汭河域,后以妫为姓,文王灭商之后被封于河南淮阳一带。
后息国国君娶之,世称“息夫人”,又因面若桃花、美艳异常,世称“桃花夫人”。
息夫人以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眼光,一系列以她为题材的诗作应运而生。
自唐以来佳作频出,如唐代宋之问的《息夫人》、宋代徐照的《题桃花夫人庙》、明代袁中道的《汉阳感旧》等作品。
同为题咏息夫人的诗,作者的立场不同、处境有差异、性格上的千差万别,自然会呈现出对同一历史人物形象的不同认知。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诗中原型,体味不同诗作中作者寄予的情感,有必要先对息夫人的身世作一简述。
很多古籍中均有关于息夫人事迹的记载,但若从信息的真实度考量,成书较早的《左传》及《史记》可信度更高。
《庄公十年》载:“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
息妫将过,过蔡。
蔡侯曰:‘吾姨也。
’止而见之,弗宾……”[2]《庄公十四年》载:“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
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2]这两段文字交代了以下史实:陈国妫氏有一对亲姐妹,姐姐嫁与蔡哀侯,妹妹息妫嫁与息国国君。
春去花还在——唐诗里的情感世界(五)

春去花还在——唐诗里的情感世界(五)第五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西方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年轻的亚瑟国王被邻国的伏兵抓获。
邻国的君主为亚瑟的年轻和乐观所打动,没有杀他。
并承诺只要亚瑟可以回答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他就可以给亚瑟自由。
亚瑟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给他答案,亚瑟就会被处死。
这个问题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连最年长有见识的智者都困惑难解,何况年轻的亚瑟?虽然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总比就去死要好得多,亚瑟接受了国王的命题——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给他答案。
亚瑟回到自己的国家,开始向每个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师、哲人、宫庭小丑……几乎问了所有的人,但没有人能够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人们告诉他去请教一个老女巫,也许只有她才能知道答案。
但是他们又警告他,女巫的收费非常高,她昂贵的收费在全国是出名的。
一年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到了,亚瑟别无选择,只好去找女巫。
女巫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他必须首先接受她的交换条件:和亚瑟王最高贵的圆桌武士之一,他最亲近的朋友——加温结婚。
亚瑟王惊骇极了,看看女巫:驼背,丑陋不堪,只有一个牙齿,身上发出臭水沟般难闻的气味,而且经常发出近似猥亵的声音。
他从没有见过如此可怕的怪物。
他拒绝了,他不能强迫他的朋友娶这样的女人而让自己背负沉重的精神包袱。
加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对亚瑟说:“我同意和女巫结婚,没有比拯救亚瑟的生命和保存圆桌更重要的事了。
”于是婚礼宣布了。
女巫于是回答了亚瑟的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立即知道了女巫说出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真理,亚瑟的生命被解救了。
邻国的君主放了亚瑟王并给了他永远的自由。
加温和女巫的婚礼开始举行了。
亚瑟王在无法解脱的极度痛苦中哭泣,加温一如既往的谦和,而女巫却在庆典上表现出她最坏的行为:她用手抓东西吃,打嗝,放屁,让所有的人感到恶心,不舒服。
新婚的夜晚来临了:加温依然坚强地面对可怕的夜晚,走进新房。
啊,这是怎样的景象在等待着他呀:一个他从没见过的美丽的少女穿着半裸的婚纱半躺在婚床上,简直像维纳斯一样!加温惊呆了,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读怀古诗,领悟古今情

解读怀古诗,领悟古今情古诗词大放异彩。
而怀古咏史诗又是古人感悟历史、借古抒怀的重要方式,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因素。
我们现在诵读这些古诗,既能够从中学习相关史实,又能够领悟作者对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重视诵读与赏析怀古咏史诗,促使我们学习、领悟进而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我们如何赏读这类古诗呢?一是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这是赏读怀古咏史诗的基础。
在阅读一首怀古咏史诗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注解,善于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史实和典故,这是读懂怀古咏史诗的钥匙。
例如赏读晚唐诗人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就要对相关的史实有所了解。
前三句涉及到息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息,古国名,今河南息县西南)国君的夫人,叫息妫,又称桃花夫人。
据《左传》载,因蔡哀侯向楚王称赞了息夫人的美貌,导致楚灭息。
息夫人被掳进楚宫,后来还生了二子,但她始终不说话。
楚王追问其故,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息夫人的不幸遭际及她无言的抗议,在旧时一向被传为美谈,唐时还有祭祀她的“桃花夫人庙”。
前两句用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细腰宫”即楚宫,来源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用此典也间接讽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两句似乎表达出对息夫人的同情,但到第三句却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体现了欲抑先扬。
“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息亡不正为夫人的颜色吗?她的忍辱苟活,纵然无言,又岂能无咎无愧?这个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
末句涉及到绿珠的故事。
绿珠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金谷”即石家名园)。
权贵孙秀因向石崇求绿珠不得,矫诏收崇下狱。
石崇临捕时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含泪回答:“当效死于君前。
”遂坠楼而死。
其事与息妫的故事很相似,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的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
唐诗赏析-《题桃花夫人庙》原文译文及赏析

《题桃花夫人庙》原文译文及赏析'《题桃花夫人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诗不仅立论新颖,发人深省,而且出语含蓄,温柔敦厚而不失讽喻之旨,可谓咏史诗中的佳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题桃花夫人庙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杜牧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译文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注释①桃花夫人:即息夫人。
息夫人姓妫(guī),春秋时陈侯之女,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
楚文王喜欢息妫美貌,于是灭掉息国,强纳息妫为夫人。
庙在黄陂县(今湖北省黄陂县)。
②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
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
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
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
“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
“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
“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
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
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
“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看花满眼泪、不供楚王言——息夫人形象辨析

以泪 洗 面 , 与 楚 文 王 主 动说 一 句 话 . 描绘 的息 夫 人 形 象 . 表 不 所 所 把 握 古 汉 语 中 “ 言 ” 字 的 准 确 含 义 . 我 们 剖 析 息 夫 人 达 的 对 息 夫 人态 度 , 王 维 如 出一 辙 。 汉 仪 《 息 夫 人 庙 》 “ 未 二 是 与 邓 题 :楚 形 象 并 给 予 公 允 评 价 的前 提 。关 于 息 夫 人特 立 独 行 、 无声 胜有 声 宫 慵 扫 黛 眉 新 , 知 无 言 对 暮 春 。 千 古 艰难 惟 一 死 . 心 岂 独 息 只 伤
关 键 词 : 夫人 息 未 言 评 说 辨 析 … 。 l l - 间, 已非 一 夕 , 得 未 言 ” 左 传 . 公 十 四年 》 “ 子 问 之 , 安 ,《 庄 记 楚 f 息 妫1 日 …… ” 即 是 其证 。 以 , 种 认 为 息 妫 三年 从 未 讲 话 的观 对 , 所 那
看 花 满 眼 泪 、 供 楚 王 言 不
— —
息 夫 人 形 象 辨 析
邝 安全 河南 郑州 400 5 0 9)
( 州旅 游 职 业 学 院 郑
中图分类号 : 1 G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7 0 3 — 2 10 — 2 X2 1) — 04 0
摘 要 : 夫人田其美貌 被楚文王劫 掠, 息 做出 了‘ ‘ 未言’ ’ 独特 而合符 生活逻辑的 选择' 这_ 本文 追溯其“ 未言 原委 解释 未言 之 意, 总结诗 文中对其 “ 未言” 之评说 通过 实证 客观 辨析 还原_个 绝美且重情 柔弱敢 抗争 的 息夫人 形象 _ l 。
不 做 具 体 阐述
掳 掠并 宠爱 他 的楚 文 王 时 选 择 不 主 动 说 一 句话 王 维 笔 下 给 我 红 颜 薄 命 的 息 夫 人 在 不 能 掌 控 自己命 运 中 选 择 “ 言 ” 一 们 呈现 的是 一 位 不 贪 图 荣华 、 念 故 国 故人 、 情 重 义 、 然 抗 争 未 这 思 重 默 独 特 方 式 来 表 达 自 己 的情 感 和 态 度 , 未 言 ” 作 何 解 . 人对 此 的 息 夫人 形 象 , 达 的是 肯 定 同情 的 态 度 。 唐代 胡 曾有 《 城 》 “ 应 世 表 息 一 作 何 评 价 , 一 种 才 是 真 实 客 观 的 息 夫 人 形 象 . 其 “ 言 ” 需 诗 日 :息亡 身入 楚 王 家 , 哪 因 未 . “ 回首 春 风 一 面 花 . 旧不 言 长 掩 泪 . 感 只应 我 们详 加辨 析 翻 恨 有 容华 。 ” 亡 身 入楚 王 家 . 夫人 感 念 息 侯 旧时 恩 情 . 日 息 息 终
忆昔 韦庄

此诗前六句用秾丽的色彩描绘昔日长安豪右繁华景 象,结尾突然一跌,转写此时的沧桑离乱,往事如梦, 大唐王朝已经夕阳日暮。诗人表面上好像是怀念长安往 日的繁华,实际上是讽刺批判豪门贵族沉迷声色、醉生 梦死的腐朽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和对国乱 家离的深深忧虑。全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 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辞与景物描写之 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 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 的情形。所谓“五陵”,代指豪贵所居之处。诗中的“ 五陵”是指都城长安。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五 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昔年所见,诗人 •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翻译及赏析: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 度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 绿珠这坠楼人! 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 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它意味着:软弱的 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作者借诗褒扬绿珠坠楼的贞烈,其意在讽刺息夫人面 对强权软弱,苟且偷生。不过,表面上是贬挞妇人,其实 质却在批判与妇人相关的当权者。
• ①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 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 ②子夜:半夜。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皆为吟咏 男女爱情的,歌极清丽。此处双关。 • ③银烛:明烛。 • ④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杜牧《题桃花夫人 庙》:“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此处用露桃比喻 艳若桃花的美女。 • ⑤西园公子:指曹丕。西园:在今河南临漳县西,为曹操所筑。 无忌:本为信陵君之名,此处指代曹丕。韦觳《才调集》补注卷 三:“公子当是曹丕。今日无忌,盖以当时公予纵心于游乐,可 直名之为无忌耳,非误认曹丕为信陵君也。” • ⑥莫愁:女子名。《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出于《 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 莫愁’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 催送奠愁来。’”
古典文学中桃花与爱情关系小考

古典文学中桃花与爱情关系小考内容摘要:桃花是文学里的常见意象,古典诗词歌赋中演绎的爱情世界也多姿多彩,成为文学走廊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探讨了古典文学中桃花与爱情之间存在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文学桃花爱情千年以来,桃花作为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被讽诵不衰,在由桃花建构的诸多纯美的艺术境界中,尤能带给我们独特美感体验的,则是桃花掩映下的爱情世界。
一.名花倾国两相看占尽春光的簇簇桃花第一次被纳入文学殿堂是《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世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歌用妖娆绚烂的朵朵桃花起兴,引出所咏对象——即将出阁的新娘。
那美丽的女子憧憬着在桃花漫天的灼灼粉色中和爱人牵着手,倾盖如故,白发如新。
那春日里粉红柔白的漫山桃花,盛放在细雨微风的深处,满溢着幸福、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二.人面桃花相映红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桃花美人,相得益彰。
唐宋时期以桃花比喻美人的诗非常多。
如:李白《长干行》“自怜十五余,颜色桃李红”、王建《春来曲》“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李中《春闺辞二首》“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等诗句都写出了女子们容颜娇嫩,脸色红晕,展现女子们健康、美丽、快乐的形象。
当艳如桃花般的女子遇到梦中的少年,一段千古传唱的凄美爱情就此展开,那就是----人面桃花的故事。
据记载,故事初现于中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中描写了诗人寻春遇艳的惊喜和重寻不遇的惆怅。
城南庄桃花盛开,春色满园,妙龄女子艳若桃李,笑迎春风;诗人惊艳于“人面桃花”的无限春光,不禁神驰情迷,难以忘怀。
但当来年春花烂漫时,诗人故地重游,却只见桃花依然如昔,而花下的“人面”却不见踪迹。
中晚唐孟綮的《本事诗》则将这个故事演绎成一个完整的爱情传奇:大唐中和年间,博陵崔护,姿质甚美,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寂若无人,叩门求饮,一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伫,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
桃花夫人的故事(改)

桃花夫人的故事每到农历三月,江汉平原的田野街头桃花盛开,色彩艳丽,姿态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人们在欣赏桃花之美时,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在古楚故地广为流传的“桃花夫人”的动人故事。
桃花夫人即息夫人,本名息妫,是陈国国君之女,与姐姐二人都有闭月羞花之貌。
姐姐嫁给蔡哀侯为妻,妹妹息妫嫁给息国国君为妻。
公元前684年,息妫从息国回娘家陈国探亲,路过蔡国,进城探望姐姐。
蔡候既尽地主之谊,又尽姐夫之情,派人邀请息妫至宫中款待并亲自作陪。
蔡候几杯酒下肚后,言语有些肉麻,手脚有点轻浮,息妫非常生气,从陈国归来时也没有再入蔡国。
息侯得知蔡侯调戏了他心爱的妻子,登时火冒三丈,图谋报复。
然而息国国小兵微,蔡国兵强马壮,息候自知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取胜,但又咽不下这口气,苦思冥想,终天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好办法。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继承王位,根据楚,息两国商量的计策,楚国先派兵假装攻打息国,息国马上向自己的盟国蔡国请求援助,年轻的蔡候派兵来救,但安营未定,楚伏兵齐起。
哀侯不能抵当,急忙败退息国都城,但息侯却闭门不纳,蔡哀侯大败而走,最后被楚兵俘虏。
蔡候被俘,息侯大犒楚军,并亲自送楚文王出境。
蔡候才知道是息候用计害了他。
楚文王回国,打算把蔡哀侯烹了,以飨太庙。
大臣鬻拳再三苦谏,楚文王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放了蔡侯,并为其举筵饯行。
席间觥筹交错,歌舞生平,刚好此时有一仪容秀丽的女子上台弹曲献艺,楚王指着那女子对蔡侯说“你见到过如此绝世美女不?”蔡侯说:“臣曾见过很多美色,但天下还没有那个女子可以和息妫相提并论,息妫之美,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高矮适中,举止优雅,可以说是天下绝色,举世无双!”楚王叹气道:“寡人要是能够见上息夫人一面,虽死无憾呀!”蔡侯一见楚文王动了心,更加起劲地煽风点火:“以大王之威,就是周天子也要畏惧三分,何况后宫一妇人?”文王大悦,尽欢而散,蔡侯也顺利地辞归本国。
自听说息夫人有绝世之貌,楚文心生倾慕,便借巡视各方的名义来到了息国,已附属于楚国的息侯自然是设宴款待,尽力奉承。
金谷坠楼颇不值

金谷坠楼颇不值题桃花夫人庙(1)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2)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3)【注释】(1)题:书写,题署。
桃花夫人庙:即息夫人庙,或曰,故址在今湖北省黄陂县东。
桃花夫人:即息夫人,春秋时息侯的夫人息妫。
据载:因为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赞息夫人美貌,致楚文王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与成王。
(2)细腰宫:楚王宫名。
据载:据说,春秋时楚灵王喜爱杨柳细腰,宫中的女子为博得宠幸,竞相节食,有许多宫女因节食过度而死。
息夫人是楚文王时人,早楚灵王一百多年,那时的楚王宫还不能称细腰宫,这里作者只是借代而已。
露桃: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后因用“露桃”称桃树、桃花。
新:新鲜;清新。
脉脉:犹默默。
传说,息妫被掳去楚宫,终日不与楚文王通言语,楚文王问其故,息妫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几度春:多少年。
春:年;岁。
(3)至竟:究竟。
缘:因为。
底事:何事。
此事。
可怜:值得怜悯。
亦指怜悯。
可爱。
可羡。
可惜。
可怪。
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
坠(zhui四声)楼人:跳楼自杀的人。
这里乃指绿珠。
据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
崇时在金谷别馆,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
使者以告,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
”竟不许。
秀怒,乃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今译】楚国细腰宫里的桃花多么鲜艳,息夫人默默无言已历几个春天?息国被楚国灭亡究竟原因何在?金谷园跳楼殒命绿珠实在可怜。
【蓊斋语语】关于杜牧的这首《题桃花夫人庙》,论者或谓:诗的前两句既写景又喻人,语义双关。
后两句将息夫人和绿珠对比,表明诗人的观点:息国因桃花夫人而亡,桃花夫人不应苟且偷生,为灭国仇人生儿育女。
另有论者指出:息亡不正为夫人的颜色吗?息夫人忍辱苟活,纵然无言,又岂能无咎无愧?还有论者则说: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显露讥刺,尤得风人之旨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出自唐代杜牧的《题桃花夫人庙》
原文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会昌年间杜牧任黄州刺史时。
作者当时游桃花夫人(息夫人)庙有感,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译文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注释
桃花夫人:即息夫人。
息夫人姓妫(guī),春秋时陈侯之女,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
楚文王喜欢息妫美貌,于是灭掉息国,强纳息妫为夫人。
庙在黄陂县(今湖北省黄陂县)。
细腰宫:指楚王宫。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赏析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
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
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
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
“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
“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
“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
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