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业——分析阿巴贡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巴贡——扁平人物的胜利
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成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经典形象——阿巴贡,这一人物也成为了欧洲文学中四大吝啬鬼之一。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采用了三种并列而又关联的艺术手段:集中、夸张、巧合,这使得人物典型的吝啬性格得到充分刻画和大胆表现,从而经久不衰。
一、集中化
莫里哀十分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典型人物形象,他常常将某一类的性格特征极度浓缩,然后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并使之达到顶端。阿巴贡身上集中表现的一个典型性格就是:吝啬。在他的世界中,钱财是最重要的,它压倒一切、决定一切,是他的上帝、是他的命根。
对待他人,他极尽克扣之能事。他教仆人用荞麦杆儿的帽子放在制服前来遮盖上面的油渍,并让他们想办法背朝墙,总拿前脸儿冲人,只为掩盖后面破了窟窿的灯笼裤。甚至家里来了客人,他也要求要花最少的钱做出好吃的菜,要用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他还告诉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他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他家里的车夫除了要驾车之外,还要带上围裙、拿起勺子做厨师。
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他全然不顾他们自身的想法和往后的幸福,只求能从中捞点钱或省点钱。他给儿子看中一个寡妇,因为这是一个有钱的寡妇,这样一来儿子娶妻不仅不会花很多钱,反而能够大赚一笔。他将女儿许配给将近五十岁的昂赛末爵爷。他考虑的只是对方不要嫁妆,这是他对女儿婚事的唯一要求。但是自己又想分文不花地取回年轻漂亮的姑娘,甚至还赚些嫁妆。于是花言巧语地指使媒人对玛丽亚娜的母亲讲:“总得从自己身上出点血,因为一个女孩子一点嫁妆都不带过来,是没有人要的。”
当然,即使是对自己,他的吝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省几个菜钱,他自己制作了一本日历,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半。他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自己的马棚偷吃荞麦,还被马夫棒打了一顿。
莫里哀巧妙地将阿巴贡的吝啬贯穿到各种事件的方方面面,再由各个细枝末节的事件汇聚到一起集中表现他的吝啬。让读者感到可笑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他的可悲。
二、夸张化
夸张化是指作者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而对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艺术手法,它能使塑造的形象典型化、深刻化、喜剧化,极具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从外貌上看阿巴贡,“像一只扎了口的钱袋的嘴”、“疑神疑鬼的眼睛”、“一件磨得发亮的铁灰色的上衣”、“腰上束着一根小细绳”(正常情况下是三根)……这一系列夸张的外貌描写将人物形象客观而真实地展现出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段关于阿巴贡丢失钱匣后的语言和心理结合的夸张化的描写:“哎哟,我那可怜的钱啊,我那可怜的钱啊,我的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一被抢走,我的依靠、我的安慰、我的快乐就全没有了,我算是整个完蛋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没有你,我简直活不了啦。
全完啦,我实在受不了啦,我要死,我死啦,我死啦,我已经入土啦。”这段有名的独白把丢失钱匣这件事对一个人的影响夸张化,夸张到没有这些钱整个人都要死掉,如此把一个守财奴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钱就是他的生命。
三、巧合化
巧合化是戏剧结构布局和安排情节的技巧手段,用来刻画、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时,能起到影响人物性格发展的微妙作用,最能造成讽刺的效果。
在《悭吝人》中,人物关系到处充斥着巧合。例如:阿尔巴贡的情敌是儿子,而债户也是儿子,莫里哀把阿巴贡和克莱昂特设置为“父与子”关系的同时,也巧妙地把金钱和爱情的矛盾扭结在这种关系上;阿巴贡准备娶的姑娘碰巧是儿子的梦中情人,他逼迫女儿嫁的年过半百的老头恰恰正是女儿情人和儿子情人失散多年的父亲……这些都是十分巧合、颇具偶然性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阿巴贡身上的个性和喜剧性表露无遗。
通过以上三点的简要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把阿巴贡这个人物的特点用两个字来概括——吝啬。虽然有批评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这位吝啬鬼阿巴贡是一种“扁形人物”,因为只用一个简单的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人物了。但我认为“扁形人物”这个词不是批评,反而可以算作是一种褒扬。首先,人物往往具有相似的复杂性格,每个人都可能有邪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世俗的一面也有超脱的一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人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动物,如果每个人都去塑造“圆形人物”,刻画人物全面的性格特点的话,文学作品里都将是大同小异的形象,何来能够被世人铭记万世的经典、个性的人物呢?其次,人物典型化、高度概括化,并不代表人物特征的浅薄,缺乏丰富内涵,缺乏再思考、再创造的空间。反而,将某一种典型性格演绎到极致,才能发掘这种性格中蕴含的更深更广的东西,使读者深刻铭记这一形象的同时能透过人物对其典型性格有更深入、透彻的认识,引发更多的思考。所以,总的说来,阿巴贡这一人物形象实际上宣告了“扁平人物”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