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业——分析阿巴贡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作业——分析阿巴贡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作业——分析阿巴贡人物形象阿巴贡——扁平人物的胜利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成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经典形象——阿巴贡,这一人物也成为了欧洲文学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采用了三种并列而又关联的艺术手段:集中、夸张、巧合,这使得人物典型的吝啬性格得到充分刻画和大胆表现,从而经久不衰。
一、集中化莫里哀十分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典型人物形象,他常常将某一类的性格特征极度浓缩,然后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并使之达到顶端。
阿巴贡身上集中表现的一个典型性格就是:吝啬。
在他的世界中,钱财是最重要的,它压倒一切、决定一切,是他的上帝、是他的命根。
对待他人,他极尽克扣之能事。
他教仆人用荞麦杆儿的帽子放在制服前来遮盖上面的油渍,并让他们想办法背朝墙,总拿前脸儿冲人,只为掩盖后面破了窟窿的灯笼裤。
甚至家里来了客人,他也要求要花最少的钱做出好吃的菜,要用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
他还告诉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他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他家里的车夫除了要驾车之外,还要带上围裙、拿起勺子做厨师。
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他全然不顾他们自身的想法和往后的幸福,只求能从中捞点钱或省点钱。
他给儿子看中一个寡妇,因为这是一个有钱的寡妇,这样一来儿子娶妻不仅不会花很多钱,反而能够大赚一笔。
他将女儿许配给将近五十岁的昂赛末爵爷。
他考虑的只是对方不要嫁妆,这是他对女儿婚事的唯一要求。
但是自己又想分文不花地取回年轻漂亮的姑娘,甚至还赚些嫁妆。
于是花言巧语地指使媒人对玛丽亚娜的母亲讲:“总得从自己身上出点血,因为一个女孩子一点嫁妆都不带过来,是没有人要的。
”当然,即使是对自己,他的吝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省几个菜钱,他自己制作了一本日历,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半。
他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自己的马棚偷吃荞麦,还被马夫棒打了一顿。
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
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外国文学中有不少形象鲜明的吝啬鬼,他们的故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想吧,像是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仁·鲁尔,这家伙简直就是吝啬的代名词。
他在金钱面前小心翼翼,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能省更多的钱。
这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就像是在过家家,一点小钱都舍不得花。
想买个饼干都得算得明明白白,哎,真是个把钱看得比命还重的家伙。
每当他出门,心里总是念着“省钱是王道”,让人忍不住想问:这人是不是把钱当成了他的老母亲啊?再看看斯科特的《吝啬鬼》,里边的阿巴贡也是个典型的抠门角色。
他不仅自己舍不得花,还总想让别人也跟着省。
他的房子里就像是个钱库,门口都贴着“禁止浪费”的标语。
哎,真是个既可笑又可怜的家伙。
他对待朋友的态度简直让人想翻白眼,聚会时不愿意请大家吃顿好的,非得在家里捣鼓点冷饭热菜,真是太能省了。
每次听他讲“省钱的小妙招”,我心里都忍不住想:这要是让他来做家务,估计连水都得控制在一杯的量里吧!说到吝啬鬼,怎么能不提查尔斯·狄更斯的“老福特”呢?这位爷爷的名气可是响当当的。
他的生活简直就像是金钱的奴隶,白天晚上都在想着怎么能多捞点银子。
想想吧,这家伙每天都在算计着,连洗澡水都得三天不换。
朋友们约他出去,他总是推三阻四,理由千奇百怪,真是个“死抠”的典范。
就算身边朋友都是满脸愁苦,他依然面不改色,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钱,钱,钱!还有莎士比亚的“福尔斯塔夫”,这个角色虽说不是典型的吝啬鬼,但他对金钱的态度也相当搞笑。
他总想着用各种花招来省钱,像个狡猾的狐狸。
他一边打着算盘,一边想方设法去巴结有钱的朋友,哎,这样一来,他的生活就像个“空中楼阁”,看似风光,其实底下却是个“穷光蛋”。
真是个极具讽刺意义的人物,让人捧腹大笑。
这些吝啬鬼的故事,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为了省钱,往往做出各种奇葩的举动,有时真是让人无奈。
生活中,很多人也许不是吝啬鬼,但在一些小事上,大家或多或少都沾染了点吝啬的味道。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
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对比分析四大吝啬鬼分别出自:夏洛克——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葛朗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两个戏剧文学形象,两个小说主人公。
这四个吝啬鬼形象虽然由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创造,却都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而表现了内在精神世界方面的极度相似——惊人的贪婪和吝啬。
追求物质财富成为吝啬鬼们的绝对欲念,是他们生活的惟一目标,主宰了他们的一切意识和行为。
除了受共同的本性支配外,四大吝啬鬼都以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行事。
●凶狠刻毒的夏洛克。
夏洛克出现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是一个属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旧式高利贷资产者。
掠夺金钱,聚敛财富,是他生活的惟目的。
为此,他的个性表现为最残忍的凶狠刻毒,完全丧失了“人性”,与友谊、慈爱无关,成为魔鬼的化身。
他虽然拥有大量财宝,但不仅自己拒绝一切享受,还不给仆人饱饭吃,迫使仆人不得不另找主人;他从来不给女儿任何享乐,反叫她死守家门,不得外出一步,逼得女儿离家出走后,他想到的只是“我的银钱”,恶毒地诅咒亲生女儿:“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
”安东尼奥为成全朋友巴萨尼奧的婚事,向夏洛克暂借三千块钱。
夏洛克居心回测地与安东尼奥签订份到期不还钱就从借者身上割取一磅肉的血腥“借约”。
谁知借期已满,安东尼奥因故未能还钱。
凶狠狡猾的夏洛克告到法庭,并拒绝公爵与众人“慈悲为怀”的劝告,表示“把整个威尼斯给我,我都不能答应”,立即宣判,照约割肉。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聪明果断的鲍西娅粉碎了他的阴谋诡计,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
他想谋害别人性命,却“活活要了他的命”。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活画了夏洛克凶狠刻毒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对现实邪恶力量的胜利。
●贪婪狡猾的阿巴公。
17世纪法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剥削仍是发财致富的一大捷径,阿巴公恰好看中了这一点。
阿巴贡形象的塑造手法和意义
阿巴贡形象的塑造手法和意义《悭吝人》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该剧不但展现了他高超的喜剧艺术,刻画了阿巴贡这一经典吝啬鬼形象,还反映了十七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
莫里哀在剧中不但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来塑造阿巴贡,还通过阿巴贡表达了《悭吝人》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从深层次展现了他对于时代、社会、人性的思考。
标签:阿巴贡;形象塑造;意义一、引言阿巴贡是文学世界中广为人知的一个吝啬鬼形象,莫里哀对这一形象的刻画真实、深刻,极具讽刺意味,生动刻画了一个视财如命、吝啬虚伪的丑恶形象。
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还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
我国以往对《悭吝人》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学批评价值,而对于塑造阿巴贡这一形象的手法和意义却鲜有涉及。
《悭吝人》是莫里哀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莫里哀运用了大量文学手法塑造阿巴贡这一形象,又以阿巴贡来讽刺他所处的时代中资本家的本性,可谓极具艺术性和概括性。
从形象塑造和意义的角度研究阿巴贡这一形象具有深刻的意涵,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莫里哀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以及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二、阿巴贡形象塑造的手法分析莫里哀的手法极富戏剧性,且语言幽默、文笔辛辣,对于阿巴贡“吝啬鬼”形象的塑造可谓栩栩如生、真实深刻。
笔者认为,莫里哀的塑造手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夸张阿巴贡在责骂克雷昂特的仆人阿箭时,阿箭说:“你这种人!您还以为人家能偷走你的钱吗?凡有东西的地方都上锁,并派人日夜守候,管得严严实实,最高明的小偷也别想得逞。
”后来阿箭又自言自语:“像他这样的,担心人家偷他的,他就该被人偷。
要是我能从他那儿偷到一丁点儿东西,才大快人心呢。
”(第四幕,第五场)“最高明的小偷也别想得逞”,此处可以看出阿巴贡是何等的爱财如命。
因为爱财,他把自己的财物管得严严实实,甚至将一万埃居埋在花园。
阿巴贡知道儿子谈恋爱以后,便对他儿子的爱情万般指责并粗暴无礼地干涉,甚至自己还想占据儿子心爱的姑娘。
阿尔巴贡形象浅析
阿尔巴贡形象浅析一六六八年,莫里哀创作出了《悭吝人》这部喜剧。
随着这部剧的演出,其中的主人公阿尔巴贡的形象也广泛为人们所熟悉。
阿尔巴贡这个人生活在封建时代,但是对于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最尊贵的东西,诸如门第、名誉等,他都并不看重,唯有金钱才是他的崇拜对象,是他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
他千方百计地掠取金钱,积攒金钱。
他在生活上吝啬到极点,竭尽克扣之能事。
现在,阿尔巴贡已经成为了吝啬鬼、守财奴的代名词。
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毫无人性的极端吝啬嗜钱如命,极端吝啬是阿尔巴贡形象的典型特征。
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
他的极端吝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吝啬到毫无亲情可言。
他曾经训斥儿子克莱昂特,“我倒想知道,你从头到脚,缀了许许多多带子,有什么用处?难道半打细绳子不够挂灯笼裤的。
自己头上明明长着头发,一个钱也不破费,偏要拿钱买假头发,倒像有必要似的。
我敢说,假头发和带子,少说也得二十皮司陶耳。
”为了也许并不值二十皮司陶耳的装饰物,就会有如此的议论,也难怪在第一幕的第二场开莱昂特会对自己的妹妹艾莉丝有这样的抱怨,“你就想不出我苦恼到了什么地步。
因为说来说去,还不都是他老人家,要我们一个劲儿节省,把我们窘得抬不起头来的?还有比这再狠心的?……甚至于为了对付每天的开销,我如今不得不到处举债;为了弄几件合身的衣服穿,我和你都无法可想,只得天天向生意人求救:万贯家私和我们又有什么相干?”如果说这样的吝啬之举还是可以容忍的话。
那么,他为了不花一文钱,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要女儿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
这样不顾儿女一生的幸福,就真的是吝啬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
其次是对待他人也相当吝啬。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三幕的第一场,阿尔巴贡告诉自己的仆人,“有些跟班不懂事,过来劝酒,人家想也没有想到,就提醒人家喝:这种习惯是学不得的。
要倒,也得人家问过不止一次才倒。
阿巴贡与三大吝啬鬼的异同浅析
阿巴贡与三大吝啬鬼的异同浅析在璀璨的欧洲文学长河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四大吝啬鬼有异有同,本文重点是阿巴贡与另外三大吝啬鬼的异同。
《悭吝人》一剧的情节从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金子》脱胎而来。
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谁拿了他的钱宛若夺了他的命,同样,他吝啬成癖。
剧中情节:在不用马时,将马拴在马厩,也不喂食,在需要用到马车时,再喂马,而马已经连它自己都拉不动了,更何况说是车呢。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对自己也同样如此,以至于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吃荞麦,这都是通过他的仆人描述的。
他的儿子穿着当时的普通服饰,他便强调衣服的价格,说还不如去放债,并准确的报出盈利的数目;在他的仆人衣服上有破洞时,他便让他倚着墙,这样就不会影响他家的形象,有油渍时,便让用帽子挡着,吝啬至极,在发工钱时总会准备大吵一架,以便找理由不给钱。
同时,他还不顾儿女各有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足以当她父亲的老爷,丝毫不顾及儿女的意愿。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在他藏那一万法郎是,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比关心自己的儿女更甚,他爱自己的儿女,但是他更爱钱。
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说的,是一个‘这个’如此。
”四大吝啬鬼虽都是守财奴,但是他们都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
莎士比亚写夏洛克,他虽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他承受的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宗教的迫害。
他被众人骂作异教徒和杀人的狗,长袍和胡须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既可恨又可怜,这博得观众和读者的一点恻隐之心。
浅析阿巴贡人物形1
四.阿巴贡人物形象分析
•阿巴贡是个典型的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 如命,吝啬成癖。阿巴贡几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阿巴贡的视财如命体现在: •他不仅对仆人和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饿着肚子上床,以 至半夜睡不着,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特别是文中第四幕第七场,他发现自己藏在花园里的钱被偷 后的那段台词“原来是我自己!天哪!我这是怎么了?我现在 在哪儿?我是谁?我在这儿干吗?哎呀!我那多灾多难的钱 啊!我那多灾多难的钱啊!你可是我的患难之友啊!现在你 被人家死拖硬拉地从我这边夺走了!如果失去你,我活着还有 什么意思呢?不再有依托,安全,快乐。我的一切都随之而 逝,我也会因失去你而丧命的!可现在,我又能做什么呢?什 么也不能!相反我却快要断气了,我快要死了,快要被人家埋 葬了!天啊!”
五.我的金钱观
可以说,今天极端地视金钱胜过一切的“阿巴贡” 基本绝迹了.但情,友情。 在我看来,在幸福的人生中,金钱与亲情都是重 要的。亲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让你在人生无助 的时候能得到呵护;金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你 的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石,没有金钱你就会食不果腹、 衣不保暖,谈何幸福. 但是,金钱永远只是身外之物, 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 情;可以买到家庭,但买不到亲情.
•作品取材于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一罐黄 金》,写高利贷者阿巴贡爱财如命的吝啬 可笑。
• 《吝啬鬼》主要写阿巴贡放债,儿子举债; 儿子克莱昂特爱上的穷姑娘玛利雅,又正 是阿巴贡的意中人。以及阿巴贡的女儿与 法赖尔的爱情故事。剧中戏剧矛盾尖锐突 出,它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戏剧性的情 节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真实深刻地揭露了 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 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 酷关系。因其形象刻画的真实深刻,阿巴 贡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世界文学中四大吝啬鬼的形象
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
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是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
像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章节习题、经典论述题及模拟试题)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章节习题、经典论述题及模拟试题)外国文学史(高教版)章节习题第一章古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篇名是()。
A.《伊利昂纪》、《俄底浦斯王》B.《美狄亚》、《奥德修纪》C.《伊利昂纪》、《奥德修纪》D.《俄底浦斯王》、《奥德修纪》2.《伊利昂纪》中两个主要英雄人物是()。
A.赫克托耳、普里阿摩斯B.阿喀琉斯、赫克托耳C.阿喀琉斯、奥德修斯D.赫克托耳、阿伽门农3.《伊利昂纪》中希腊联军统帅是(),,A.阿喀琉斯B.赫克托耳C.帕特洛克罗斯D.阿伽门农4.《奥德修纪》描写()在特洛伊战争之后返家的过程。
A.阿喀琉斯B.奥德修斯C.赫克托耳D.卡吕普索5.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是()。
A.萨福B.品达C.阿纳克瑞翁D.维吉尔6.“古希腊悲剧之父”是()。
A.埃斯库罗斯B.欧里庇德斯C.普劳图斯D.贺拉斯7.古希腊有名的文艺理论家是()。
A.柏拉图、亚里土多德B.柏拉图、贺拉斯C.亚里士多德、贺拉斯D.贺拉斯、奥维德8.第一部“文人史诗”是古罗马的()的()A.维吉尔、《埃涅阿斯纪》B.维吉尔、《农事诗》C.荷拉斯、《埃涅阿斯纪》D.奥维德、《变形记》9.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A.《圣经》B.《新约全书》C.《旧约》D.《路加福音》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是()。
A.奥林波斯B.普罗米修斯C.耶稣D.波塞冬2.下列属于古罗马戏剧家的有()。
A.普劳图斯B.泰伦斯C.西塞多D.维吉尔3.《新约》中的“福音书”包括()。
A.《马太福音》B.《马可福音》C.《路加福音》D.《启示录》4.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中的英雄有()。
A.阿波罗B.雅典娜C.赫刺克勒斯D、伊阿宋5.“荷马史诗”中的主要人物有()。
A.阿喀琉斯B.赫克托耳C.普罗米修斯D.奥德修斯6.下列作品中属于古希腊悲剧的有()。
A.《变形记》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C.《特洛亚妇女》D.{俄底浦斯王》7.下列作品中属于阿里斯托芬的有()。
【外国文学论文】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外国文学论文】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塑造分析【外国文学论文】文学名著人物形象塑造分析一、阿巴贡的形象塑造分析阿巴贡是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之一。
阿巴贡的吝啬表现在对仆人的苛刻,更甚者对儿女的自私。
阿巴贡总是担心他的钱被偷,不允许拉弗莱在家里站着,要求克洛德打扫卫生还要管理空酒瓶,如果丢失还要扣工钱。
让侍从在客人酒里掺水,还要控制客人酒量。
如果说对仆人的苛刻还能理解,那么,他对儿女的自私则是叫人匪夷所思。
阿巴贡把儿女也看成会偷他钱的人,从不给他们零花钱,更离谱的是为了从女儿身上捞上一笔,把女儿嫁给有钱的老头,丝毫不顾念女儿的幸福。
莫里哀再加重笔,通过阿巴贡让儿子娶寡妇的事件,将阿巴贡的吝啬展现得淋漓尽致。
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用阿巴贡自己的话讲:“装有5万法郎的箱子就是他的生命。
5万法郎的箱子超过了一切人的生命,包括他儿子,女儿。
”在故事最后,阿巴贡还不忘向有钱的昂赛姆老爷要两桩婚姻的费用和新衣服。
最后阿巴贡深情地说:“我要去看我亲爱的箱子。
”吝啬之状更显滑稽。
二、浮士德的形象塑造分析《浮士德》是歌德的著名代表作,是根据16世纪的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虽然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追求爱情自由,却被封建礼教剥夺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追求政治,被封建王朝所不能容纳;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的艺术理想最终破灭;追求社会理想,希望围海造田,造福人间,却无人理会,以至于在呐喊中倒地而死[2]。
浮士德的悲剧人生最终得到了上帝的拯救,浮士德是伟大的英雄。
他始终代表正义不停地向代表丑恶与罪恶的魔鬼梅菲斯特战斗着。
他的灵魂虽然在梅菲斯特的引诱下沦落,但他并没有完全沦落,而是在内心不停地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并且坚定不屈。
浮士德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
尽管他有时也误入歧途,但始终去恶向善,最终得到了上帝的认可,因此他是英雄,是战胜自我、追求真理的英雄。
吝啬鬼中阿巴贡形象塑造
《世界文学》课程论文解析《吝啬鬼》中阿巴贡形象姓名:鲁臻霖学号: 20111641班级: 11级汉1新闻学院二0一三年十二月解析《吝啬鬼》中阿巴贡形象摘要《吝啬鬼》是法国喜剧作者莫里哀的代表作品。
该剧塑造了阿巴贡这个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吝啬鬼形象。
本文从两方面解读阿巴贡这个形象:如何塑造这个形象及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在分析如何塑造形象时,从“他人评价”、“对比衬托”、“细节”、“夸张”、“讽刺”和“比喻”六方面入手。
在分析形象意义时,主要强调其时代意义,同时尝试解读财富和人性的终极关联。
关键词:吝啬鬼阿巴贡形象西方有四大吝啬鬼,它们分别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其中,莫里哀喜剧《吝啬鬼》把剧中主角阿巴贡的贪财吝啬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刻画得淋漓尽致。
《吝啬鬼》又译为《悭吝人》,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著名作品,可以与《伪君子》、《唐璜》齐名。
《伪君子》揭露批判虚伪的封建教会的杰作,《唐璜》嘲笑讥讽腐朽的封建贵族的力作,而《吝啬鬼》则是揭开贪婪自私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卓作”。
剧本讲述了资本家阿巴贡因贪婪自私而发生的一系列让人读来哭笑不得且义愤填膺的故事。
阿巴贡是个富商和高利贷者,十足的守财奴。
他的老伴早已去世,留下一儿一女。
照理说,家道殷实的阿巴贡应该对丧母的儿女倍加呵护和疼爱,可事实上,他非但没有给予必要的关爱,还为了一己私利,置儿女的幸福于不顾。
儿子克莱昂特爱上了邻居家一个叫玛丽雅的姑娘,女儿艾丽丝爱上了青年法赖尔。
克莱昂特手头拮据,为了爱情的需要,不得不托人借高利贷。
却不料这个趁人之危放高利贷的人就是阿巴贡。
于此同时,他们在爱情问题上也发生了冲突。
阿巴贡贪图钱财,打算把女儿嫁给年过五十的富人昂色尔迈,同时让儿子娶一个寡妇,自己则不花钱娶一个穷人家的姑娘做续弦太太。
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剖析_外国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剖析_外国文学论文西方文学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再剖析,摘要:在卷帙浩繁的西方文学史中,有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然而由于对他们的吝啬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人性、社会原因探讨的缺乏,他们的形象一直是单一的负面的观照对象,在过去大众对其的理解中,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
通过对西方四大典型吝啬鬼形象进行再度剖析,包容性、创新性地对人物重新定义和理解,可以发现,安全感的缺失是导致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夏洛克并非是传统认识中的“吝啬鬼”,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也不只是单一的吝啬鬼形象,在他们看似吝啬的形象背后,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现代价值观西方文学吝啬鬼形象再剖析西方文学作品大量译入中国以来,许多“世界级名著”对国内的文学研究和文化舆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这些繁杂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学界习惯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放在一起,称为“四大吝啬鬼”。
这种说法影响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四个人物的总结、归纳。
但是这一概括性称呼无疑将四个人物定位在了一起,从而忽略了每个人物的个性。
与此同时,这种概括方法也将“吝啬鬼”的标签绑定在了每个人物的身上,致使之后对这四个人物的研究一直摆脱不了“吝啬”的藩篱。
事实上,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以及泼留希金究竟是否真的是一种“吝啬鬼”的人物形象还有待商榷。
是吝啬?是贪婪?是反抗?还是性格上的变态?本文通过对四个人物的形象的再度剖析,力图在探求每个人物的性格形成、发展、特点的同时,包容性、创新性地对部分人物的形象定位提出新的理解。
同时希望能对现代人对现代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解读,以及金钱观、价值观与幸福观等现代理念方面有所启示。
阿巴贡
词。
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稍嫌单薄,近于批评家所说的"扁形人物"。
莫里哀的喜剧大多遵循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冲突集中,结构严谨。
莫里哀常用"闹剧"手法来营造喜剧气氛,增强喜剧的讽刺效果。
宝玉归宿:贾府获罪被抄家,《红楼梦》最后一回,贾宝玉尘缘已毕,随一僧一道,飘然别父而去。
宝玉出家当了和尚。
王熙凤归宿:
1贾府被抄。
王熙凤昔日放高利贷,逼死人命等等都被发掘出来。
2贾母去世,整个贾府其实只有贾母才真正的喜欢王熙凤,并且作她的保护伞,贾母一死,王熙凤便走投无路。
所以刘姥姥的这样一个外人就凸现出亲近仗义来了。
黛玉和王熙凤的关系: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同时还是贾琏的老婆,林黛玉的妈妈贾敏是贾琏的姑姑,所以林黛玉和贾琏的兄妹关系,所以,王熙凤就是林黛玉哥哥的老婆,哥哥的老婆当然是嫂嫂。
同时,从王夫人这里看,王夫人是贾政的老婆,贾政是林黛玉的伯伯,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这方面的关系就是,王熙凤是林黛玉伯伯的老婆的侄女,就算个关系很远的姐姐了。
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吝啬鬼
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吝啬鬼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认为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这四大吝啬鬼所作所为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有所不同,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1.夏洛克他是贪婪、残忍的高利贷者的形象,贪婪吝啬、冷酷自私、凶狠残忍。
可是夏洛克又是一个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受到基督徒的歧视和欺侮。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出发,又同情夏洛克所受的种族和宗教歧视。
这样,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典型形象。
2.阿巴贡他也是靠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剧本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
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
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揭露了高利贷者的丑恶本质,而且突出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么可怕的危害。
莫里哀对他的揭露,比起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批判,程度上要深得多。
3.葛朗台他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
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
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值。
但他惜钱如命,与阿巴贡很相似,对他人对自己都十分苛刻。
他用钱来衡量一切,把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所在,看到金子眼就放光,临死前还企图抓住为他作临终祈祷的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并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考研精品资料外国文学人物形象总结笔记...
5阿巴贡形象对于仆人,阿巴贡极为苛刻。
阿巴贡见不得拉弗莱什像根木头杆似的戳在家里,怕他偷钱,把他赶了出去;他要克洛德婆婆打扫卫生并管理空酒瓶,如果丢失或碰坏要从她的工钱里扣钱;他要勃兰达瓦,在客人的酒里掺水,并且要求他控制客人喝酒;他要雅克达师傅身兼两职,用马车的时候雅克达师傅是马夫,而烧饭的时候雅克达师傅就成了厨子……对自己的儿女,阿巴贡也是一样吝啬。
他不但从不给儿女零钱花,还希望从他们身上能够捞到一笔,所以才想得出来要把爱丽丝嫁给有钱的昂赛姆老爷,要克莱昂特娶一个寡妇。
对于他来说,儿女的幸福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钱箱里可以有进帐。
更荒唐的是,阿巴贡的那匹马,因为没有太多的事要承担,所以阿巴贡总是控制它的进食,结果瘦得皮包骨头快病倒了,阿巴贡却还要它拖车上集市。
阿巴贡放高利贷,却阴差阳错地放债给自己的儿子。
而且15000法郎的债只付12000法郎现款,其余3000法郎以衣服什物首饰等折付。
并附有一张诸如四脚卧床、壁毯、火枪、砖炉、七弦琴、台球桌、鳄鱼皮等物的清单,写明:“上列各物公平合理的价值总在4500法郎以上,但由于放债人格外体谅,只按3000法郎计算。
”阿巴贡有钱,却总是担心有人要偷他的钱,谋害他,他把5万法郎埋在了花园的地下,而且每天都要去看一看,生怕被人挖走。
后来,当钱箱失踪的时候,阿巴贡吝啬的病态的形象更加明显:“捉贼!抓凶手啊!抓杀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我的钱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怜的钱啊,我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经入土啦!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的吗?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
你们不管谁我瞧着都可疑,都像偷我钱的贼。
把你们全绞死才好。
我求你们告诉我那个贼在哪里。
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
”当克莱昂特以钱箱的退还作为婚姻交换条件的时候,阿巴贡当然选择了钱,对他来说,真的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了。
吝啬鬼中阿巴贡形象塑造
《世界文学》课程论文解析《吝啬鬼》中阿巴贡形象姓名:鲁臻霖学号: 20111641班级: 11级汉1新闻学院二0一三年十二月解析《吝啬鬼》中阿巴贡形象摘要《吝啬鬼》是法国喜剧作者莫里哀的代表作品。
该剧塑造了阿巴贡这个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吝啬鬼形象。
本文从两方面解读阿巴贡这个形象:如何塑造这个形象及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在分析如何塑造形象时,从“他人评价”、“对比衬托”、“细节”、“夸张”、“讽刺”和“比喻”六方面入手。
在分析形象意义时,主要强调其时代意义,同时尝试解读财富和人性的终极关联。
关键词:吝啬鬼阿巴贡形象西方有四大吝啬鬼,它们分别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其中,莫里哀喜剧《吝啬鬼》把剧中主角阿巴贡的贪财吝啬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刻画得淋漓尽致。
《吝啬鬼》又译为《悭吝人》,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著名作品,可以与《伪君子》、《唐璜》齐名。
《伪君子》揭露批判虚伪的封建教会的杰作,《唐璜》嘲笑讥讽腐朽的封建贵族的力作,而《吝啬鬼》则是揭开贪婪自私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卓作”。
剧本讲述了资本家阿巴贡因贪婪自私而发生的一系列让人读来哭笑不得且义愤填膺的故事。
阿巴贡是个富商和高利贷者,十足的守财奴。
他的老伴早已去世,留下一儿一女。
照理说,家道殷实的阿巴贡应该对丧母的儿女倍加呵护和疼爱,可事实上,他非但没有给予必要的关爱,还为了一己私利,置儿女的幸福于不顾。
儿子克莱昂特爱上了邻居家一个叫玛丽雅的姑娘,女儿艾丽丝爱上了青年法赖尔。
克莱昂特手头拮据,为了爱情的需要,不得不托人借高利贷。
却不料这个趁人之危放高利贷的人就是阿巴贡。
于此同时,他们在爱情问题上也发生了冲突。
阿巴贡贪图钱财,打算把女儿嫁给年过五十的富人昂色尔迈,同时让儿子娶一个寡妇,自己则不花钱娶一个穷人家的姑娘做续弦太太。
吝啬到极致的阿巴贡阿巴贡吝啬的故事
吝啬到极致的阿巴贡阿巴贡吝啬的故事阿巴贡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家莫里哀的性格喜剧代《悭吝人》(又译《吝啬鬼》)中的主人公,作者尖锐地讽刺了高利贷者嗜财如命的贪婪本性,阿巴贡也以其极端吝啬的个性位列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
莫里哀在创作《悭吝人》时,受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桶黄金》的启发。
但莫里哀所创剧本的成就及影响却大大地超过了普劳图斯的作品。
莫里哀以夸张、漫画式的笔法,通过阿巴贡与儿女在金钱、亲情、婚姻等问题上的冲突,展开喜剧情节,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在法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贪婪、吝啬、狡诈、狠毒的资产者的典型,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嗜钱如命的本性。
阿巴贡以放高利贷生财,一生吝啬、贪婪、多疑。
他的儿子克莱昂特爱上出身贫贱的姑娘玛丽雅娜,他却硬要儿子娶个有钱的寡妇;他的女儿艾莉丝爱上了曾救过自己性命的贵族青年法赖尔,而他却让女儿嫁给不要陪嫁的年过半百的富翁昂塞尔默;他爱上儿子的情人玛丽雅娜,还要不花一分钱娶她。
阿巴贡是一个高利贷者,以放高利贷牟取巨额利益,收入巨大、家财万贯,却总是摆出一副穷酸样,极端吝啬到了极点。
阿巴贡的吝啬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放大:一、对待儿女的态度上(吝啬鬼已无亲情)阿巴贡,育有一儿一女,妻子去世后,儿女就是他最亲近的人,可是这个吝啬鬼却想尽了一切办法极力可口子女的话费,并贪婪地没收子女从他们已故的母亲那里继承的遗产。
这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想法设法骗取欧也妮继承的母亲的遗产异曲同工。
钱财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安心,这也说明这个吝啬鬼在他的心理把钱看得比任何事物都要重要。
阿巴贡不顾女儿已有恋人的事实,硬要把女儿嫁给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老头子,因为对方不要陪嫁;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寡妇,因为这不但可以不花钱,还可以从中大捞一笔,这简直是划算极了。
在阿巴贡的眼里,儿女的幸福不算什么,怎么样可以利用儿女的婚姻转到钱才是最关键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吝啬鬼的无情之至。
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四吝啬鬼
外国四大名著中的四吝啬鬼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一般认为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这四大吝啬鬼所作所为令人啼笑皆非,但又有所不同,现作简要分析如下:1.夏洛克他是贪婪、残忍的高利贷者的形象,贪婪吝啬、冷酷自私、凶狠残忍。
可是夏洛克又是一个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受到基督徒的歧视和欺侮。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出发,又同情夏洛克所受的种族和宗教歧视。
这样,莎士比亚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而是塑造成一个鲜明的典型形象。
2.阿巴贡他也是靠一个放高利贷发财的商人,为了无限制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贪婪和吝啬。
剧本中有他许多嗜钱如命近乎荒诞的情节,如在女儿、儿子都有意中人的情况下,为了省下嫁妆和婚礼,要女儿嫁给有钱的爵爷老头,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自己想不花钱娶一个年轻姑娘,这个姑娘正是儿子的情人。
他放债心狠手辣,不仅要收极高的利息,还要搭部分破铜烂铁的实物充当现款等等。
莫里哀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极端贪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揭露了高利贷者的丑恶本质,而且突出地反映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它启示人们:当对金钱的贪求成为极端的欲望时,人们正常的感情和理智会受到多么可怕的危害。
莫里哀对他的揭露,比起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批判,程度上要深得多。
3.葛朗台他千方百计地聚敛钱财,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商。
在发财致富方面要比夏洛克、阿巴贡这些高利贷者要高明一些。
商业投机和高利盘剥是他的主要手段,他还参加证券交易,已懂得在流通中求得资本的增值。
但他惜钱如命,与阿巴贡很相似,对他人对自己都十分苛刻。
他用钱来衡量一切,把金钱看成是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所在,看到金子眼就放光,临死前还企图抓住为他作临终祈祷的神父的镀金十字架,并对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吝啬鬼》中阿巴贡的形象探析
《吝啬鬼》中阿巴贡的形象探析作者:张淑杰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吝啬鬼》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刻画了阿巴贡这一贪婪而不自知的吝啬鬼形象,反映出十七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堪称喜剧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言语动作、仆人角色、误会巧合、矛盾冲突等塑造方法,展现出阿巴贡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与时代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蕴藉。
关键词:阿巴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人物意义1688年9月,莫里哀(1622- 1673)在巴黎王宫剧场上演喜剧《吝啬鬼》,亲自扮演主角阿巴贡。
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的他,创作了一些以资产阶级为中心人物的剧本。
①阿巴贡是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他的喜剧性形象与悲剧性结局呈现出丰富的形象特征。
一.阿巴贡的形象特征探析作为一个富有悲剧性的喜剧人物,阿巴贡的性格特征,通过其行为举止、言谈神态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同时,这一“吝啬鬼”性格的背后,蕴含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内涵。
(一)性格特征主人公阿巴贡对自己贪财贪色的不自知,使整部剧作都充满了喜剧性。
阿巴贡爱钱胜过一切,为了把它据为己有,不惜省吃俭用,挖空心思减少花销。
拉弗赉史向褔劳辛说:“他爱钱比爱声名、荣誉和道德还厉害,他看见了一个跟他要钱的人,马上会难受得抽筋。
跟他要钱就等于在他致命的地方打了他,就等于在他心上刺了一刀,等于剜掉了他的五脏。
”②这种吝啬的性格使他成了“所有的人当中最没有人味儿的人”。
已六十来岁的阿巴贡,为自己寻觅了年轻貌美、朴素善良的玛丽亚娜以图续弦。
而他为自己正值青春的儿子克雷央特寻到的是位上了年纪的寡妇;为女儿爱丽丝寻到的是“不要陪嫁费”的昂赛末老爷。
(二)时代特征作为“吝啬鬼”的典型,阿巴贡积累钱财的重要方式是放“高利贷”,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早期资产阶级的特征。
“高利贷”不是近代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
但正如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时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初期,每个资本主义的暴发户都个别地经过这个历史阶段,——致富欲和贪欲作为绝对的欲望占统治地位。
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
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汇集品目最多的要数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最为典型。
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也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溜希金出现最晚,果戈理的《死魂灵》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
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
阿巴公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一)夏洛克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像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巴贡——扁平人物的胜利
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成功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经典形象——阿巴贡,这一人物也成为了欧洲文学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者采用了三种并列而又关联的艺术手段:集中、夸张、巧合,这使得人物典型的吝啬性格得到充分刻画和大胆表现,从而经久不衰。
一、集中化
莫里哀十分擅长塑造概括性很强的典型人物形象,他常常将某一类的性格特征极度浓缩,然后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并使之达到顶端。
阿巴贡身上集中表现的一个典型性格就是:吝啬。
在他的世界中,钱财是最重要的,它压倒一切、决定一切,是他的上帝、是他的命根。
对待他人,他极尽克扣之能事。
他教仆人用荞麦杆儿的帽子放在制服前来遮盖上面的油渍,并让他们想办法背朝墙,总拿前脸儿冲人,只为掩盖后面破了窟窿的灯笼裤。
甚至家里来了客人,他也要求要花最少的钱做出好吃的菜,要用八个人的饭菜款待十个人。
他还告诉仆人不能轻易给客人倒酒,客人第一次要酒的时候别理睬,要多等一等,千万不能忘记大量掺水,他千叮万嘱厨师:“得预备一些人家不太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他家里的车夫除了要驾车之外,还要带上围裙、拿起勺子做厨师。
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他全然不顾他们自身的想法和往后的幸福,只求能从中捞点钱或省点钱。
他给儿子看中一个寡妇,因为这是一个有钱的寡妇,这样一来儿子娶妻不仅不会花很多钱,反而能够大赚一笔。
他将女儿许配给将近五十岁的昂赛末爵爷。
他考虑的只是对方不要嫁妆,这是他对女儿婚事的唯一要求。
但是自己又想分文不花地取回年轻漂亮的姑娘,甚至还赚些嫁妆。
于是花言巧语地指使媒人对玛丽亚娜的母亲讲:“总得从自己身上出点血,因为一个女孩子一点嫁妆都不带过来,是没有人要的。
”
当然,即使是对自己,他的吝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省几个菜钱,他自己制作了一本日历,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半。
他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自己的马棚偷吃荞麦,还被马夫棒打了一顿。
莫里哀巧妙地将阿巴贡的吝啬贯穿到各种事件的方方面面,再由各个细枝末节的事件汇聚到一起集中表现他的吝啬。
让读者感到可笑的同时不得不感叹他的可悲。
二、夸张化
夸张化是指作者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而对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艺术手法,它能使塑造的形象典型化、深刻化、喜剧化,极具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从外貌上看阿巴贡,“像一只扎了口的钱袋的嘴”、“疑神疑鬼的眼睛”、“一件磨得发亮的铁灰色的上衣”、“腰上束着一根小细绳”(正常情况下是三根)……这一系列夸张的外貌描写将人物形象客观而真实地展现出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段关于阿巴贡丢失钱匣后的语言和心理结合的夸张化的描写:“哎哟,我那可怜的钱啊,我那可怜的钱啊,我的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一被抢走,我的依靠、我的安慰、我的快乐就全没有了,我算是整个完蛋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没有你,我简直活不了啦。
全完啦,我实在受不了啦,我要死,我死啦,我死啦,我已经入土啦。
”这段有名的独白把丢失钱匣这件事对一个人的影响夸张化,夸张到没有这些钱整个人都要死掉,如此把一个守财奴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钱就是他的生命。
三、巧合化
巧合化是戏剧结构布局和安排情节的技巧手段,用来刻画、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时,能起到影响人物性格发展的微妙作用,最能造成讽刺的效果。
在《悭吝人》中,人物关系到处充斥着巧合。
例如:阿尔巴贡的情敌是儿子,而债户也是儿子,莫里哀把阿巴贡和克莱昂特设置为“父与子”关系的同时,也巧妙地把金钱和爱情的矛盾扭结在这种关系上;阿巴贡准备娶的姑娘碰巧是儿子的梦中情人,他逼迫女儿嫁的年过半百的老头恰恰正是女儿情人和儿子情人失散多年的父亲……这些都是十分巧合、颇具偶然性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阿巴贡身上的个性和喜剧性表露无遗。
通过以上三点的简要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把阿巴贡这个人物的特点用两个字来概括——吝啬。
虽然有批评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这位吝啬鬼阿巴贡是一种“扁形人物”,因为只用一个简单的词就可以很好地概括人物了。
但我认为“扁形人物”这个词不是批评,反而可以算作是一种褒扬。
首先,人物往往具有相似的复杂性格,每个人都可能有邪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世俗的一面也有超脱的一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人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动物,如果每个人都去塑造“圆形人物”,刻画人物全面的性格特点的话,文学作品里都将是大同小异的形象,何来能够被世人铭记万世的经典、个性的人物呢?其次,人物典型化、高度概括化,并不代表人物特征的浅薄,缺乏丰富内涵,缺乏再思考、再创造的空间。
反而,将某一种典型性格演绎到极致,才能发掘这种性格中蕴含的更深更广的东西,使读者深刻铭记这一形象的同时能透过人物对其典型性格有更深入、透彻的认识,引发更多的思考。
所以,总的说来,阿巴贡这一人物形象实际上宣告了“扁平人物”的胜利。